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教师考核8篇

时间:2022-06-05 20:51: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教师考核,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教师考核

篇1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篇2

在备课中不断引入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引进了许多教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备课教案资料齐全。

教学成绩优异。外语实验班成绩突出,普通班成绩较好。

及时教学中的,及时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关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工作恰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形成和培养、深化,先打好基础,再扩展发挥。不搞题海战术,不搞偏题怪题,与国家教委的教学同步,与省里的学习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同步。注重素质教育,尤其是落实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继续探索讨论式教学法。今年,我继续研究的是“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并形成了一种模式。积极主动地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协助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评教评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体现。在获得济南市《十大教学模式》奖的基础上,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还进行了经验介绍。

作为一名高级教师,作为市中心组成员,我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积极进行教育科研,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篇3

一、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中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了,对它的认识也提到了一定的高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也在“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进行着。但是,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况仍然不太理想,情况不容乐观。

1.重“讲”轻“实”。有些教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太重视,认为在高考指挥棒下,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比率不大。所以他们就认为:高中物理实验知识,并不需要实践动手操作,只要学生对实验知识点能了解、理解,能在笔试时应付考试就行了。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很多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对物理实验过程的讲授,而忽略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过程教学。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最多也只是在讲台上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对实验整个操作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培养“高分低能”的“书虫”,扼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一旦学生面临着实验操作考核,那就只能束手无策了。

2.重“操作”轻“分析”。有些高中物理教师虽然会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他们在教学时也只是“走形式”而已。先要求学生在书本中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理清楚,然后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完成所需做的实验步骤,在实验时,只要求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实验就算是完成了。这种教学的方法是错误的。教师应该在学生动手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实验数据出来后,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这些数据是怎样得来的?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等等。

二、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考核现状

高中物理实验考核是对教师、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成果的检测。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考核的方式主要是两种:1.理论考核:2.实验操作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更注重理论考核,一般是通过笔试来考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结果。例如:实验目的考核:实验原理的考核(通常会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试题,从实验原理出发,推导在此实验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来完成实验的最后一个步骤。);实验过程的考查(通常设计一个表格,在表格中预设空格,要求学生把空格中的实验步骤填充完整,或者确定在实验过程中哪些物理量需要测量等等。):实验书写报告的考核(能否简单地书写报告、能否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否作出实验图像等等。)。而在对实验操作考核时,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查。例如:学生能否选择恰当的实验仪器、实验操作步骤是否能合理地安排、能否组装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平台、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能否把实验器材清洗,准确地归位等等。

三、充分发挥实验考核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的自然科学属性非常地强,物理实验就是研究物理自然科学属性的手段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在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手段。物理实验效果究竟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所以我们要加大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实验考核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改革考核方法,加大实验考核力度。笔者认为,物理实验的教学重在实践操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考核时,不能过多地采取理论考试的方法,而应该着重实践操作考核。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在对电学实验考核时,就可以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对实验电路的转换能力、能否准确地调试实验器材、是否具有排除实验故障的能力。在考核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时,其实也可以考查的创新能力。可以让他们自行创新地设计实验过程,选择实验仪器等等。

2.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加大实验考核力度。完善的、有效的评价方式起着指导、激励实验教学的功能,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具有不科学性、不公平性,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等。所以我们在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考核时,应该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上,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考核评价、实验小组之间的考核评价、实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考核评价、学生自我考核评价等。小组之间的考核评价,更能激起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就会互相配合,取得更佳的实验效果。小组内部之间的考核,则能指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做法。所以说,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加大实验考核力度,有利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良性发展。

篇4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教学;研究性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秋季学期,甘肃省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站在了这次新课改的风口浪尖,踏上第一朵浪花,我们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学思想、学生评价等一系列变化甚至变革接踵而至,真有些应接不暇!在接受了国培、省培、市培、校本培训等一系列培训之后,我们便匆匆上岗了。

从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第一学期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数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模块考试成绩及数学综合能力的评估,教学效果良好。2011年2月底,我们进行了模块(三)的第一次集体备课,当面对《算法》《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等课题时,备课组教师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技能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老”教师多年没有接触《算法语言》,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生硬机械、照本宣科的现象,更不可能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发现、整合与升华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于是我们提出了“合作教学”的设想,首先在《算法初步》这一章进行试验与探索,总结经验后将在今后的部分必修章节特别是选修章节的教学中推广使用。

二、对进行“合作教学”的认识

我们所提出的“合作教学”,并不是指当下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所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合作学习等俯拾皆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而是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作用,在进行某些知识的教学时,如《基本算法语言》,打破教师所带班级的界限,由预先确定的主讲教师组织教学,另一任课教师辅助教学;而在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班级学生一般分为五个研究学习小组,一位老师主持教学,课题组的其他五位教师分别担任小组顾问,同时进入课堂教学的角色,打破一个教师走进一个课堂的界限。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是专业技术考核中所填写的“独立”二字,而是整合优势,合作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备课组教师的专业特长,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第一次新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教学质量带来的实验性损失。

我们进行“合作教学”实践与研究,主要是基于我省新课程才刚刚起步,教师的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于一届学生来说,“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他们不应成为试验品。因此面对内容变化较大的知识,我们有理由给予他们最好的教学资源,这也许是我们最初的想法。但当我们具体实施合作教学时,发现这一课题的意义远不止是这一点。比如,我们欣喜地看到,合作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非常有效的培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得到了不仅仅是指导老师的指导;教师的集体备课不再是只停留在以前教案的“类同”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大大地丰富我们课题实践的内容,提升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说实在的,在我们开始提出进行“合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问题时,曾担心过会不会走别人走过的路,因此我们慎重地查阅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关注到《全国城市初中教学改革的典范――潍坊第五中学“合作教学”探寻》的经验――合作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合作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使学生能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升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具有学习的激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主动参与的精神……于是我们明白了,潍坊第五中学所提出的合作教学的理念,主要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合作,所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我们的课题的切入点完全不同。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确立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探索与研究是有价值的,而且问题的研究恰在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启动阶段,不仅可以减少第一次新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教学质量带来的实验性损失,而且合作教学对教师的“生成性”培训是非常有效的。

三、实施“合作教学”思路

实施“合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在甘肃省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高中数学教材必修模块中一些新增章节以及选修模块中部分章节教学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教学思路。在充分保障新课改第一届学生的教学质量的同时,整理出合作教学的具体做法,提炼出进行合作教学的思想内涵,完成一份有质量的实验报告,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有效培训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集体备课”作为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模式,多少年来已广泛推行于各学校的教学管理当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但当我们反思以前的集体备课,大多数只停留在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等直观上整齐划一的层面,也许只是有利于学科教研活动宏观管理,很难较深层次地挖掘教师之间“合作教学”的内在潜能。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又恰逢新课程教学内容中出现了诸如《算法》《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等对传统教学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时,我们在作了充分准备并且有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提出了“合作教学”的构想。首先应当强调的是,我们所提出的合作教学,并不是在指整个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合作,每本书都合作”。如果这样设想,那几乎是天方夜谭。即使合作教学安排得稍显频繁,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不是特别现实。为此,我们提出了实施“合作教学”的总体思路: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正在进行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为主线,认真选择教材中3~4个与传统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异的知识点,作为小“合作教学”的试验田;同时确立3~4个研究性学习教学或数学建模教学专题,作为大“合作教学”的示范园,精心培养,力争使“合作教学”取得预期成果,“合作教学”研究采用与新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方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合作教学的课题,可以是教材中具体知识的教学,也可以是确定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然后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备课,制定详细的合作教学计划,包括哪几位教师之间合作,合作教学在哪个班级进行,选择重点班还是普通班,研究性学习的合作教学还包括合作教师担任哪个小组的顾问,拟定比较周详的合作教学预案。教学结束后立即进行反思,包括教师反思和学生的体会,只有这样,“合作教学”研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5

关键词: 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 会考 监考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公布学业考试实施方案。

实行全省统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它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的重建,鉴定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结果将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1]

但是,实施高中水平考试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从会考的经验和教训看,关键是要严格考试纪律。

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实行高中会考。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以正确的导向。”实施会考的初衷是为了使学校由过去只重视高考升学率转向重视合格率;教育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实际文化水平;促进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设各门必修课程,加强教学中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克服偏科现象;同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指导,科学评价学生个人和群体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2]

实施会考十几年来,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只重视高考升学率,不重视会考,许多学校只开设高考课程,不开设高考不考的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背离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会考成绩的公信度与权威性丧失,谁也不会用会考成绩来评价学生个人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中会考制度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作祟,直接原因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都不重视会考,以至于许多地方会考的监考形同虚设,姑息学生考试作弊。

某地的几个学校在最近几年,高二理科学生没有上过一节思想政治课,学校甚至没有给理科学生购买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同样,高二文科学生也没有上过一节物理、化学、生物课。但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政治课会考成绩不是“很好”,而是“相当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校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会考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学生们毫不掩饰――如此大面积的“好成绩”都是集体作弊的结果。

来自各个学校的监考教师都知道学生根本没有学过一些课程,如果严格监考,许多学生会考成绩会不及格,将无法取得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可这并非是学生的错,故而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监考,有些教师由于无法面对两难的处境,只好拒绝监考。学生当然明白,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很严重,但是又没有学过相关课程,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只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会考也不十分重视,大家都清楚当地中学为了集中精力抓高考,没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如果严格监考会导致当地学生大面积不及格,这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会考监考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式的走过场,口头上讲得非常严格,实际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因此,尽管省关于会考监考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有各种各样的违纪处罚办法,但那只是为考前培训做样子而已的。

于是,本应非常严肃的省级考试,其考场纪律远远不如学校的平时考试;本该具有十分权威性的省级水平测试的成绩却完全不能够代表中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已经丧失了当时的功能,除了增加学生负担、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会考监考不严,还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学风,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参加会考后,普遍感慨:做人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太吃亏了。那些平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会考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也大都选择了作弊。这种会考实际上给学生上了一堂消极的政治课,它完全背离了会考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改以来,许多学校认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家要求的课程,只要不高考的就不开设,包括一些必修课;或者不按规定课时开课。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通用技术、什么校本选修课,统统不管。反正学生学分由学校给予,学校还能让学生不毕业?学分认定时坚持宽松原则,甚至没有开的课程如通用技术等,学生的学分都一个不会少。

现在要实行学生学业考试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学校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但是,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如果依然采取以往会考监考的那种形式,则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在于严格考试纪律。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像重视高考那样重视学业考试,要求监考像高考监考一样严格,督查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负责,还要启动高考的现代化监视技术、电子屏蔽技术,考生和监考考试违纪也要与高考违纪同样处罚,并且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才会重视学业考试,学校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课,才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8]18号.

篇6

论文摘要: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许多省市开始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否实现预期目的?作者总结一些地市会考监考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只有像高考一样严格监考,才能促使中学积极实施国家的课程方案,重视薄弱学科、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公布学业考试实施方案。

实行全省统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它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的重建,鉴定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结果将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1]

但是,实施高中水平考试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从会考的经验和教训看,关键是要严格考试纪律。

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实行高中会考。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以正确的导向。”实施会考的初衷是为了使学校由过去只重视高考升学率转向重视合格率;教育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实际文化水平;促进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设各门必修课程,加强教学中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克服偏科现象;同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指导,科学评价学生个人和群体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2]

实施会考十几年来,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只重视高考升学率,不重视会考,许多学校只开设高考课程,不开设高考不考的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背离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会考成绩的公信度与权威性丧失,谁也不会用会考成绩来评价学生个人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中会考制度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作祟,直接原因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都不重视会考,以至于许多地方会考的监考形同虚设,姑息学生考试作弊。

某地的几个学校在最近几年,高二理科学生没有上过一节思想政治课,学校甚至没有给理科学生购买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同样,高二文科学生也没有上过一节物理、化学、生物课。但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政治课会考成绩不是“很好”,而是“相当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校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会考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学生们毫不掩饰——如此大面积的“好成绩”都是集体作弊的结果。

来自各个学校的监考教师都知道学生根本没有学过一些课程,如果严格监考,许多学生会考成绩会不及格,将无法取得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可这并非是学生的错,故而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监考,有些教师由于无法面对两难的处境,只好拒绝监考。学生当然明白,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很严重,但是又没有学过相关课程,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只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会考也不十分重视,大家都清楚当地中学为了集中精力抓高考,没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如果严格监考会导致当地学生大面积不及格,这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会考监考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式的走过场,口头上讲得非常严格,实际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因此,尽管省关于会考监考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有各种各样的违纪处罚办法,但那只是为考前培训做样子而已的。 转贴于

于是,本应非常严肃的省级考试,其考场纪律远远不如学校的平时考试;本该具有十分权威性的省级水平测试的成绩却完全不能够代表中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已经丧失了当时的功能,除了增加学生负担、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会考监考不严,还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学风,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参加会考后,普遍感慨:做人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太吃亏了。那些平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会考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也大都选择了作弊。这种会考实际上给学生上了一堂消极的政治课,它完全背离了会考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改以来,许多学校认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家要求的课程,只要不高考的就不开设,包括一些必修课;或者不按规定课时开课。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通用技术、什么校本选修课,统统不管。反正学生学分由学校给予,学校还能让学生不毕业?学分认定时坚持宽松原则,甚至没有开的课程如通用技术等,学生的学分都一个不会少。

现在要实行学生学业考试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学校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但是,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如果依然采取以往会考监考的那种形式,则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在于严格考试纪律。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像重视高考那样重视学业考试,要求监考像高考监考一样严格,督查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负责,还要启动高考的现代化监视技术、电子屏蔽技术,考生和监考考试违纪也要与高考违纪同样处罚,并且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才会重视学业考试,学校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课,才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8]18号.

[2]国家教委.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教基[1990]017号.

篇7

一、以历史课程主干知识为基础,利用史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综合概括能力

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记忆是基础,运用是目标,理解是关键。历史基础知识是实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考试题仍然是立足课程主干知识,紧紧围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设置题目。

高考命题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鲜明特点,避开教材谈课程,利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史料设题是最好的体现。各地高考试题无一例外的都是增加了史料的运用,利用史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考查的就是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的正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

史料呈现的方式、种类也是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包括:

文字、表格、图片、图表、漫画等等。通过史料的设置,不仅仅使题目新颖,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史料,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二、把史料、史论、史观引入课堂,加强对学生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指导

史料的运用不仅在于创设新情境,还是进行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础,分析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史论是指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是研究史料得出的结论;史观则是研究历史的角度和方法,是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反映。

这类题目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要求考生对史

料、史论、史观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提取有效信息。第二种是让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史料、史论、史观的真伪或者评价。第三种是对史料、史论、史观相互间的关系进行阐释、论证,得出历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这类题目构建了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框架,呈现了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也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历史观以及多层次、多角度、辩证地、创造性地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习与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基本人文素养。

鉴于这种考查角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史料、史论、史观的教育,除了让学生明白三者的基本概念,还要引导学生大胆设疑、小心求证、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既使用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要关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把生态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及时引入,加强利用。

三、关注时代与社会,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高考试题还体现了紧扣热点、关注社会和时代的特点,也是通过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代主题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历史教育实际上是培养“人”的教育。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历史教育的人本追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从个人、国家和民族、世界和人类三个维度明确地提出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要求:包括个人的人文精神、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与完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做到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

历史是一门可以“鉴往知来”的人文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教育、思想引导、决策参考和社会改造的功能。教师要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弄明白什么是民主、共和、、理性、人文精神、和平与发展,还有思想解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社会保障、民族主义等,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心国家大事和人类命运,使学生初步具有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念。

四、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个性发展

新高考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近年来,各省高考题都增加了开放性题目,把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能力作为考点,更加重视对考生创新品质的考查。

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与独立思考,给考生留下了多角度思维的空间,评分标准的设计也是多元化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强调思维水平的区分。虽然开放,但也并非无章可循,不管哪一种类型的答案知识基础还是主要的得分点,答题技巧要符合题目中给出的具体要求。主要是多角度分析,全面的认识问题,语言组织和表达上尽可能地采用书面语言、学科语言组织答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这种考查方式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怎样的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训练,以及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方法理论。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阶段;情感教学;实践策略

高中复习阶段在很多学生的眼中是枯燥的、乏味的,整日只知道埋头做试题,并且这一教学现象在高中教学中并不鲜见,如此做法,虽然可使学生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但也会因此抹杀学生学习的个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高考复习阶段,数学教师很有必要积极采用情感教学法,多向学生“播撒一片阳光”,那么收获的季节成果将更加丰富。

一、情感教学的概念

所谓情感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一定的情感策略,通过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化的一种过程。情感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的纽带,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将情感教学法运用得当的话,对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有帮助的,除此之外,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有很大联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存在于数学学习中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合理地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让高中数学教学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效果,提高数学高考复习效率。

二、实施情感教学法于高中数学复习中的重要意义

1.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曾明确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了促使高中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情感教学法,注意从融洽师生关系,从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角度对学生展开教学,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是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积极运用情感教学法,能够让高中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成功、自信,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单调、乏味、枯燥等现象,真正实现将“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从而为提高高考复习质量奠定有利条件。

三、实施情感教学法于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实践策略

1.树立正确教学观念,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如此才能真正将情感教学融合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究其原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情感教学顺利实施基础。具体来讲,教师必须做到不带任何个人感彩来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否则,教师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实践中,无论教师当天在课前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不能将个人的负面情绪带到数学复习课堂教学中,应当极力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满怀欣喜地为学生开展复习教学,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平等地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某位学生平时表现良好或者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在处理某件事情上不问原因做出评论,对学习优秀者一味包庇,对学困生就一味贬损。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处理问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高中数学复习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采用恰当策略,融洽师生关系。

例如,在复习高中“函数及其单调性”的知识时,教师在上节课留下作业,要求学生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与之对应的函数图像画出来,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教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学困生和几名学优生都没有完成作业,学优生只总结了函数的单调性,但并未画出函数图像,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带有个人情感偏向学优生的话,无疑是对学困生的一大打击,教师应当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而构建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互动课堂

浙江省自2014年实施高考改革后,便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高考改革方案的省份之一,并且在课程深化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方面也走在全国教育改革前列。改革之后的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三门自选科目,其中语数外三门所占分值均为150分,而其他三门选考的分值均为100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数学依然被作为一门重点科目来考,因此,运用情感教学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质量非常有必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数学教师应当善于运用一些诙谐幽默的动作与和蔼可亲的语言,为高中数学课堂复习增加一些趣味性,让教师一改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师有问学生有答的课堂教学新气象,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复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回忆起相关的三视图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和幽默的口语描述来展开教学,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复习一下有关三视图的概念,大家请看,当你们看我的头顶时(说着用手指向头顶)便是一张俯视图,当你们看我的侧脸时(说着将身体右转90度)你们看到的是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而当你们看我的正面时(说着面向学生)便是一张主视图了。”如此,通过形象的肢体动作和幽默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数学复习阶段注意投入足够的情感,一步步引导学生跟上教师复习的进度,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互动的教学氛围,如此,则更能凸显情感教学的魅力和作用。

3.结合数学趣味故事,营造良好情境

为了改变高中生对高中数学复习阶段产生的单调、乏味的主观印象,教师有必要在复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极结合数学趣味故事。因为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些有趣的故事往往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集中高中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相比较前期的教学过程,复习过程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另外,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积极结合趣味故事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复习压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数学课堂复习情境。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古印度国王以麦粒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数学故事来展开复习,让学生结合故事中“为什么国王最后却难以支付发明者的奖赏”这一问题,深入思考,进而回忆起相关的等比数列知识,起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概言之,在高中数学复习阶段,为了提高数学复习效率,教师应当注意结合情感教学法,树立正确教学观念,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互动式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数学故事,营造良好复习氛围,进而提高高中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德荣.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