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20:30: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出纳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出纳 风险 降低和分散
一、出纳岗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内部控制风险。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看,现金、银行存款等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因此,其内部控制风险也是最大的,一般来说,各个企业单位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的收支及使用情况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从制度上讲应该是完善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在发现各种违规、违法、不合理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出纳人员却往往无法制止或纠正,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很多人对出纳岗位的职责不了解,认为出纳人员应该无条件服从领导,只要领导同意,就必须付款。②管理制度设计尤其是审批制度不合理。目前,多数企业或单位对款项的支付都设计了垂直型的审批环节,即按照单位领导、主管领导、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的顺序实行签字审批,但由于很多单位领导对各项财务法规甚至财务工作都不甚了解,仅仅根据管理工作或其他需要就认可了某些有问题的经济业务的发生,由于有了领导的签字,其他审批环节一般也是一路绿灯,等到出纳人员发现时,很多情况下只能将错就错,却已无法纠正或制止了。另外,很多企业和单位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够。如盘点制度、设立备查账制度、人员定期轮岗制度等在不少单位往往执行的不好。
2.会计核算风险。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最基础的环节,仅从技术角度分析,出纳工作并不复杂,工作程序也相对简单,但这却不意味着出纳工作难度低,要求低,实际上,由于一般单位设置出纳岗位均不多,相对于其他岗位而言,出纳岗位往往是接触人最多,业务量最大的。如某所高等专科院校,各类在校生年均万余人,再加上各种培训班、短训班,近两万人次的各项收费以及学院的日常往来核算均由几名出纳人员(含收费岗位)负责,其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与其他会计岗位不同,出纳岗位尤其是现金出纳岗位一但发生错误往往是无法更正(会计制度专门设有会计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在发生核算错误时,一般情况下可以按规定进行差错更正或账务调整,因此其差错往往是可以更正的),发生损失时,也只能由出纳人员自己承担,这样出纳岗位就面临巨大核算风险,同时也给出纳人员造成了巨大压力,可以说几乎所有出纳人员(尤其是现金出纳)均有过自己承担损失的经历。
3.职业道德风险。长期以来,在企业及其他单位部门的管理中,对财务工作及财务人员普遍不够重视,近些年来虽然已有很大改观,但依然还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财务工作的评价度不高,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收入偏低,升迁机会少等。而作为财务基础的出纳工作虽然重要,但在整个财务管理中受重视程度却不高,这是因为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观念认为,出纳工作相对程序简单,技术性不强,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所以出纳岗位大多由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或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员担任,出纳岗位的设置仅从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要求、业务流程、人员配备等角度出发,并未过多考虑其岗位的特殊情况及要求,另外,无论是各项相关财务法规、制度还是日常管理,均更多的是强调岗位的要求及人员承担的责任,却忽视了出纳岗位及人员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因此,出纳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差错,并产生懈怠、反感乃至抵触情绪,长此以往甚至可能诱发职务犯罪。所以说,出纳岗位也面临着较大的职业道德风险。
二、对化解出纳岗位的风险及压力的设想
1.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财务法规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设定出纳岗位的工作职能。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人管理,对重要的证、章、票据严格管理,尽量实行分人保管并建立定期核查制度。严格实行定期盘库制度,做好盘点记录,积极核对账项,定期编制银行账户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不留后患,对各项由出纳人员记录的日记账要由专人定期审核,建立健全备查账制度,出纳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努力抵制白条入库,杜绝账外资金。完善管理制度,在现有的授权审批制度中,设立出纳岗位初审环节,在经济业务发生前或在费用支出报销时,由出纳岗位人员对该经济业务或费用支出及其相关票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等方面进行初审,对符合各项要求的经济业务或费用支出予以签字认可,然后再经过正常的审批程序后方可付款,对不符合各项要求的经济业务或费用支出予以抵制或责成相关人员改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在管理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纳岗位的风险。
2.规范资金的收付制度,积极学习并掌握现代的各种理财手段,灵活运用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现代电子商务技术进行款项的收付,尽量减少并严格控制现金收支业务,从技术上减少出纳岗位尤其是现金出纳岗位的核算风险。
3.建立健全轮岗制度,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建立岗位考核制度。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但一般来说,会计核算主体的业务范围、管理流程等相对稳定,加之财务工作又严格遵照诸多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工作又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建立各个岗位的定期培训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除了综合性较强的一些工作外,使大多数财务人员包括出纳人员都能胜任各个会计核算岗位,应当理解并重视出纳岗位的工作压力,努力给出纳人员创造良好宽松的工作条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出纳岗位上尽量做到人员的新老搭配,创造浓厚的业务交流学习氛围,从各个方面疏导出纳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会计核算风险。
关键词: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任务;主要问题;有效策略
作为我国社会出纳人才的一个重要培养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合理地改革、创新当前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强化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对接等方式来实现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水平的同时确保其专业技术优势能够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如何促进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是当下每个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出纳实务课程教师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任务
出纳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中的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的专业技能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在课程的教学中理解、掌握出纳的相关理念、方法以及技能,亲自解决实际出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给日后从事出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
1.教授学生出纳知识
学生在出纳实务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出纳核算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出纳岗位的职责做出充分的认识,并懂得熟练应用银行结算、现金管理业务等出纳方面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出纳问题,为学生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2.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要求能够让学生形成办理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相关业务的工作能力,可以依照业务要求进行各种原始单据、出纳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流程,能够识别人民币真假并且对人民币进行熟练地计算与清点,方便学生日后出纳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仔细的态度与客观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好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为企业提供文明服务的意识,树立起学生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二、目前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师资队伍的人员相对不足。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学生的人数大大增加,原来学校的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就使学生、教师之间的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另一方面,师资队伍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为应届毕业生,在出纳实务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调研工作不足,对企业实际需求、学生需要掌握的岗位技能等现实问题缺少全面的了解,难以适应实践性强的出纳实务教学的要求。
2.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大多采用的还是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模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相对缺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的自主思考、操作的时间与空间不够充足,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甚至出现了玩手机、睡觉、看小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的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3.技能培训不足
目前,我国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所使用的出纳实务课程教材中虽然包括了出纳概述、银行存款、现金业务等的处理与记账,但是对于数字码书写、点验钞等内容涉及较少,且选用的教材存在着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操作不足的情况,同时一些教师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种种因素都造成了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真正适应出纳工作的要求。
三、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在考虑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给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充分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当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出纳实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与引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其认识到出纳工作的重要性,并树立起良好的法律道德意识和优秀的人文素养,确保学生在出纳工作中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2.合理选用教材
教材的合理性是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的必要条件,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技能见长的应用实践型人才,因此在教材的知识结构方面需要更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确保理论知识的适度,尽量增加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过程等训练方面的内容。在选择教材时还需要注重教材语言的通俗易懂与教材知识的灵活生动,使教材能够对出纳的相关知识、技能进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介绍,从而给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
3.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一方面,可采用角色体验法。教师可在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时结合行业特色和专业背景创设出直观生动的仿真工作情境来供学生体验。例如,在讲解《现金结算业务》中的提现业务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签发支票、取款、辩证凭证等环节的角色模拟,在增强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其理解、巩固了知识,并掌握了实际应用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可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可对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团队、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例如,针对票据打印软件的教学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互助学习小组并自主开展“票据之星”等相关软件的操作,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中获得思维的开拓,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创新以及探索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促使会计等相关政策、准则、管理模式的变化,并且给会计出纳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必须正视并认真对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之后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指导下从教学理论转变、教材的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出纳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彩.完善高职高专出纳实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184-185.
[2]黄玉莺.运用模拟教学法实现《出纳实务》课程一体化教学[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4(6).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中,会计核算技能训练模块建设相对完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训练模块建设次之,而财会职业岗位及相关基础岗位技能训练课程建设普遍较为欠缺。就笔者所在学院的财会专业实践课程来说,属于会计核算技能训练方面的实践课程单项系统的有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会电算化软件应用操作实训,综合的有财会综合模拟做账实训;属于财务管理实践技能训练方面的有财务管理实训、公司理财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而财会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建设方面,目前只开设了一个财会分岗位实训软件操作模块, 也就是说关于财会各个岗位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均在电脑软件中完成,这样操作简便快捷且单证业务设计形象,对于学生了解会计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有一定的帮助和实训效果,作用值得肯定。然而,笔者认为在电脑软件中完成财会分岗位实训过程单一,操作过于形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财会岗位及其前沿工作内容和步骤的感性认识。对于财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来说,目前学院财会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完善,主要有财经数字化综合实训室、通用财会软件应用操作室、财会手工操作模拟室,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主要是通过学生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两种形式来完成校外实践教学。
二、用人单位的财会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及毕业生需求状况
现代企业设立的财会岗位一般包括财务主管、出纳、资金核算、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办税、稽核及档案管理等,这些岗位可以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在一人多岗时必须贯彻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账、钱、物分管”的原则,即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属于财会前沿的工作岗位有收银、仓管、生产、销售统计、会计文员等职。现代企业大都根据业务需求来设置财会职业岗位及财会工作前沿岗位,中型及以上的企业单位为适应其经济业务量大或者发展多种经营需要设置相对较全面具体的财会岗位及财会工作前沿的岗位。以往多数小而发展型的企业,由于经济业务量少,且根据税务管理要求设置出纳、会计两职,出纳管钱,主要负责资金的收支及办理银行结算等业务,会计管账,主要负责全盘账务的处理以及报税等业务。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记账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记账中心完成。据调查中小型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需求潜力巨大,而且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记账人员岗位的需求,占据了所有会计岗位的大多数。用人单位不仅要求会计人才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岗位就业情况调查
根据笔者所在学院财会专业2009~2010届部分毕业班就业岗位调查显示(见表1):2008级两个班毕业班同学就业于出纳、会计、审计等财会岗位的人数比为31%、42%相对于2007级三个班的人数比68%、72%、67%少了许多, 而2008级毕业生就业于收银、仓管、财会文员、 统计等财会前沿岗位的同学人数比2007级相对多些,另外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其他岗位的同学2008级比2007级明显多一些。
另外,笔者通过电话对学院2009~2010届财会专业其他几个毕业班级的曾经担任过本班毕业就业统计的同学调查,同样显示:2007级(2009届)财会专业毕业生大多都已经就业于所学专业或相关岗位,少量同学就业于与专业无关的其他岗位;而2008级(2010届)应届财会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在财会岗位的人数相对于2007级少些,他们多数分布在财会前沿工作岗位或其他专业岗位。 调查还了解到2007级财会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从事本专业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经历两次就业,个别甚至有三、四次,他们都是从不同单位(公司)的非专业岗位或专业前沿岗位再转入另一单位(公司)中的专业岗位,另有一部分则是从单位(公司)内部的非专业岗位或专业前沿岗位调入专业岗位的,只有小部分同学则是初次就业就到了专业岗位;对于就业在非专业岗位的这部分同学来说,他们中有一小部分同学属于自愿就业,即有意识不从事所学财会专业,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则是被动就业,他们想从事财会专业工作,但因为他们的专业实践经验相对欠缺,暂时无法找到对口专业岗位。
四、高职院校财会职业岗位实践教学课程完善建设
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中,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置相对成熟和完善,而财会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建设相对薄弱,笔者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一)建立校内财会操作实训岗位 首先,校内设置财会职业岗位手工模拟操作实训是着重培养学生在各个岗位的基本工作规范、业务处理能力和财务监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沟通协调能力,因此,财会职业岗位可设出纳、资金核算、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办税、稽核及档案管理等岗位实训。其次,财会职业岗位实训的授课方式,可采用单独开展和同时开展相结合的方式,。单个岗位实训单独开展可以融入到专业基础实训和专业实训课程中进行,具体操作是老师在进行专业系统实训教学时,应点明该实训操作中的每一环节和步骤属于哪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并熟悉财会岗位及其工作内容;财会多个岗位实训同时开展则采用分组形式,轮岗操作,要求各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模拟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另外,好的实训教材是提升财会职业岗位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的财会职业岗位实训题库尤为重要。
(二)增加财会工作前沿岗位实践课程 针对财会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多在财会职业基础岗位的特点,可以适当增设财会工作前沿岗位实训课程如收银、仓库管理、统计等岗位实训,目的是加强学生在财会工作前沿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收银岗位实训主要包括超市收银机的基本操作训练,真假钞票识别,点钞训练等内容;仓库管理岗位实训主要包括库存物资收、发、结余的登记以及物品的存放管理技术等内容;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统计、数字速打训练等。另外,为了使学生更能胜任会计文员工作还可增设相关选修课如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实训等。
(三)加强校外实训建设 创办校外实训基地,发展中型企业和记账中心为实习基地,采用校企协作订单培训、校企合办实训教学基地,分批次组织学生到基地持证上岗位操作训练,另外适时让学生到不同类型企业现场参观进行感性认知,最后再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就业能力。
五、结论
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立足之本,现实社会多种产业发展需求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实用技能型人才目标,提高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坒业生的职业岗位就业能力,强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完善财会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建设已经成为现实迫切要求。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一)精心设计课程开发程序。应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定向性、能力观、应用性、整体性、过程观等特征基础上,精心设计工作步骤。包括:1、建立信息渠道,获取需求信息;2、进行社会调研;3、进行第一次论证;4、进行教学分析;5、进行第二次论证;6、进行方案修订。(二)仔细进行教学分析。首先,可以按照能力逐步减弱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提取会计专业核心岗位群和相关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与专业对应的工作过程;其次,分析典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所需的知识,并进行提取;最后,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由强到弱安排课程内容,将与学习型任务对应的知识排前,将与行动型任务对应知识排后,形成串行结构。(三)合理设计课程类型。在课程类型的设计中,既要强调符合学科逻辑顺序的纵向直线式排列,又要强调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横向式排列,还要贴合职业工作过程。这种课程类型主要包括职业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一)通过专业市场调研确定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调研内容包括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可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小组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对象是企业财会人员、部门领导和本专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我们在河北省及周边地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河北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确定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和能力要求。出纳岗位,要求能进行现金收付的核算、银行存款的收付核算、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的保管、有关印章的保管、往来结算业务的办理、企业备用金的管理等;财务会计岗位,要求能进行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材料物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无形资产的核算、工资薪酬的核算、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处理、往来款项结算业务的处理等;税务会计岗位,要求能进行公司涉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以及公司各种发票的领取、使用和保管工作;财务审计岗位,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控,以促使其有效运行;对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进行审查和评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日常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出具审计报告;财务管理岗位,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的相关工作。(二)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将会计专业行动领域归纳为出纳业务操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方面。与出纳业务操作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的管理等;与财务会计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应收和预付款项管理、存货管理、投资管理、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流动负债的核算、长期负责的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与成本会计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具体要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本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体育,英语,经济数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与政策讲座,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选修课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人文知识、艺术修养、创新能力拓展等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包括应用文写作、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统计基础、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经济法、财政与金融、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包括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手工记账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包括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国际贸易,小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等课程。
作者:刘毅 干冀春 王翠敏 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论文关键词:专用记账凭证现金流量表,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
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凭证的凭证。在会计资料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便于记账、减少差错、保证记账质量的作用,是原始凭证所记载的内容向会计账簿传递的重要中间环节。
在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中,因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和繁简程度的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种类的记账凭证。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不同,可以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类。专用记账凭证是专门用于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凭证,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有关,又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通用记账凭证是以一种格式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记账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也可以使用通用记账凭证。收款和付款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在实际工作中,专用记账凭证适用于大中型生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通用记账凭证则一般适用于小规模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调查发现,现在仍有少数大中型生产企业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未使用专用记账凭证;甚至有的生产单位会计人员,以不习惯使用专用记账凭证为由,拒绝使用专用记账凭证毕业论文格式,而继续使用通用的记账凭证。笔者认为,采用专用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以及执行内部会计控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应该推广使用。
一、有利于利用“日记凭证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提高工作效率。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和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
信息的会计报表。由于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财务状况变动以及说明变动原因的信息,它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因而能同被列为会计报表的三张主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存款,具体包括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应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常见的直接法有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都是以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胡关项目本年度的发生额为依据,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将企业全年的收入、费用各支出以及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化重新调整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以确定企业全年业务活动对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现金流量表,难度较大,溯源性较差,采用“日记凭证法”按编制现金流量表,可将直接法变繁琐为简单,并使其完全融合于日常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日记凭证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指依据对影响现金流的日记凭证进行分析汇总,直接从凭证中得出数据并定期(通常按月)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一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根据原始凭证填制专用记账凭证。注意在填制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收支的经济业务的专用凭证时,摘要的填写内容要尽量贴近与之对应的现金流量表项目,以便对专用凭证进行分析时易于区分;二是月末找出影响现金流的专用记账凭证,进行认真分析,并将数据填入现金流量项目汇总表对应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汇总表的格式可参照现金流量表的主表格式。三是根据每月现金流量项目汇总表填制现金流量表主表。将现金流量项目汇总表的各项目汇总金额过入现金流量表主表对应项目,完成当月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年终,将本年12个月的现金流量主表各项目的“汇总金额”加总填入本年现金流量主表。
二、有利于与业务循环相结合,加强货币资金的监督。
货币资金具有流动性强、涉及面广以及容易被挪用的特点,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核算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资金的收付与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各业务环节均直接相关。使用专用记账凭证进行会计核算,由于收款、付款凭证直接反映了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经济业务,因此,有利于管理人员对经济业务进行跟踪,便于会计、审计人员结合经济业务内容,对照有关的合同、协议等,弄清货币资金的来龙去脉,监督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从而能确定货币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毕业论文格式,是否合理合法,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有利于实现出纳员和会计人员的职务分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对于不相容职务,如出纳与会计,采购与记账,资产的保管与会计等应予以分离,否则就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出纳人员具有以下职责: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严格审核有关原始凭证,据以编制收、付款凭证,然后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会计人员对填制的记账凭证进行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复核。经确定正确无误后,方可交给出纳人员进行收付款,对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有权进行处理。这样,有利于划分责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综上所述,采用专用记账凭证记录经济业务,对于及时反映企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以及划分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都具有积极作用,应该大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金中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2
《一种简易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吴水兰2009.3.23
库存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对于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将从事出纳、会计等财务基础工作。因此,关于《库存现金》的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教学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演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库存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其应注意的事项。比如通过对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的展示,使得学生了解企业不得“白条抵库”的规定。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库存现金限额,“坐支”等相关内容。
二、实际操作部分
教师可此采取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探究型教学模式。通过发票(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据、点钞纸和各种收讫付讫章等原始凭证和教学道具的展示,使学生了解现金收付及清查业务的工作流程。具体包括:上述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现金收付款凭证的填制及审核、现金日记账和总分类帐的登记。
现金收款业务举例说明:
2014年8月10日出售材料,收到现金234元,其中含增值税34元。作出如下分录:
借:库存现金 234.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根据增值税专用发发票、收据等相关凭证填制收款凭证(多媒体课件演示)
出纳人员办理现金收款时,需当面清点,并在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加盖“现金收讫”戳记(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现金收讫章),可让学生练习收据的填制。
现金付款业务举例说明:
2014年8月10日,小范因公出差预借差旅费1200元。作出如下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小范 1200.00
贷:库存现金 1200.00
根据借款单填制付款凭证(多媒体课件演示)(如下表)
出纳人员办理现金付款时,需当面清点,并在原始凭证(借款单)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现金付讫章),可让学习练习借款单的填制。
由于库存现金业务可操作性强,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上述角色,利用点钞纸、收据、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几人协作完成上述工作流程,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加深对上述业务的了解,教师可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讲述比如“白条抵库”,“坐支”等概念。可设置:
情景一:会计主管老庞出差,不在公司,业务员小范如何借款?
情景二:业务员小范手中有收取客户的款项,能否直接用于差旅费的借支?
情景三:稽核员小郑今天生病请假,能否让会计小张或者出纳员小李代替小郑审核,为什么?
情景四:本企业库存现金限额为1000元,出纳员小李下班时发现保险柜里有现金1200元,白条一张,如何处理?
以上情景可由教师进行设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现金总账的登记举例说明(略)
由于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账的填制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在教学中可主要通过教师演示,以学生练习为主的方法,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逐一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的填制项目有所遗漏以及现金日记账的登记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记录,特别是对应科目的填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对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填制项目作出特别的标记,引起学生的重视。对于现金日记账中必须要填写的对应科目,利用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关系加以说明。
若教学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学生练习填制收据及借款单的填制。
三、作业布置部分
中职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学习了《基础会计》,有了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掌握程度还不熟练,对于企业发生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应如何进行实务处理还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重点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论文摘 要: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是国际商业银行业务操作 现代 化的趋势。综合柜员制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本文在分析综合柜员制存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柜员制度,有效防范风险的具体建议。
一、实行柜员制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柜员能力风险
银行是全社会的现金出纳中心,现金出入频繁,特别是对公业务,常常单笔金额较大,综合柜员制要求柜员具备较全面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知识和技能不适应必然造成操作失误的增加;单人为客户提供 金融 服务是综合柜员制的基本要求,其表现形式为单收单付,柜员与客户“一对一”,因是单人临柜,柜员稍有疏忽大意就会发生差错,柜员自身承担风险和银行防范业务风险的难度同时加大。
(二)监控设施及出纳机具存在的问题
实行综合柜员制后,对现金的复核完全依赖于机具,我们现用的钞票版别多且防伪技术复杂,这对点、验钞机的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若出纳机具的性能不过关,将给临柜人员造成误导,给客户或自己造成 经济 损失。另外,目前银行采取的是录像监控和配备相应数量的复核员等措施。录像监控难以做到多方位监控,在监控时间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盲点。这样,在对违规违纪行为的硬件监督上,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多数数字监控效果达不到要求,丧失了监控的取证价值,而且售后服务一般,维护很不及时,经常出现故障。
(三)业务授权风险
如储蓄网点人员多在5人以下,每班3人,作为授权人的储蓄所主任常常因公不在岗,而委派柜员相互授权,这样,既办理业务又授权,容易造成失控。而且,主管人员虽不直接面对客户经办业务,但由于有授权的权力,对下控制多个柜员,如果主管人员违背道德,只需突破下线中的一点即可形成联手做案。另外,授权操作也存在隐患,授权在记账柜员终端机上进行,使用记账柜员打开的界面,授权密码暴露在他人视线之下,存在泄密危险,风险极大。再有柜员之间还存在着互不防范、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如授权是在柜员键盘上输入密码,有的在柜员面前直接输入,没有任何防范意识和措施,且密码不按规定及时修改,这极易给有意作案的人以可乘之机。
(四)柜员道德风险
综合柜员制下的现金业务是一个手工点钞和电脑操作相结合的过程,没有专人复核,多收少付、错款错账隐瞒不报、转移现金等现象就有发生的可能。如果柜员本身素质不过关,道德水准偏低,视规章制度于不顾,更可能利用内控管理存在的漏洞自我作案或与客户联手作案。
(五)应用程序风险
综合柜员制业务的应用程序设计,必须能够满足综合柜员需要受理。 会计 、出纳、储蓄、中间、代收等种类繁多的业务综合处理的需要。综合柜员制是金融业务 发展 、金融科技进步以及金融服务创新的必然产物。在实行综合柜员制的过程中, 计算 机电算化水平的高低,科技力量的支撑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也容易给柜员造成风险。
二、完善综合柜员制的意见
(一)完善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
首先,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化、 科学 化。重点是对业务操作进行的实时监督。其次,要对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的完善。改革分配制度,明确经营责任,量化考核目标,严格奖惩制度, 要在认真落实制度上下功夫,加大对违规 操作的查处力度,形成遵守制度、按章操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加强稽核监督,强化内部控制
上级主管部门要在完善健全柜员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强化稽核监督,保障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一是建立起柜员岗位制约为主的第一道防线,做到责任到岗,落实到人,相互制约,互相监督,以减少一线的风险;二是全面落实财会监管员、监督中心、坐班主任“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的第二道防线,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内部监管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对柜员经办的每一笔业务及时进行审查监管,落实检查责任,严肃处罚,切实达到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目的;三是加强事后监督,完善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监控系统联网集中管理,加强对监控信息的分析利用,充分发挥第三条防线的作用。四是发挥审计作用,加大再监督力度。要充实审计部门的力量,提高内部审计的频率,加大内部审计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再监督的作用。
(三)加强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柜员轮休、短期离岗,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工作交接应在监交人员监督下进行,交接双方要认真核对账款、有价证券、重要空白凭证及有关事项,核对相符后登记交接登记簿并盖章备查。
关键词:过程导向 模块化 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类型的教育,这种教育不能盲目等同于中学教育的延续,而是一种技术应用型的职业教育。目前高职学校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会计专业如何适应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发展的社会要求,有效组织教学,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仍然注重学科体系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基本上都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和审计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这种学科课程体系注重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脱离了会计职业活动的实践,“会计教学”与“会计工作”不能有机结合,由于人为的把各科课程分开,学生养成的不是会计工作的思维习惯,而是学习会计知识的思维习惯,学生解决某一课程问题能力强,但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差,学生毕业后往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职业岗位工作。
(二)在教材的使用上,与普通本科教育几乎没有区别多年来会计专业教材沿袭着理论阐述、准则制度解释、会计处理举例的套路来编写的,形式单一,各章内容独立,缺乏对关联知识的阐述和运用,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只知道单纯的为学习而学习,逐渐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导致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同一个问题换一个说法就不会。而且教材内容也不能及时得到更新,高职教材在编写上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缺乏特色,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业务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三)在教学的观念上,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锻炼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旨在训练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而要成为一名会计人员,就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情况来看,基本上全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这也就为一些教师强调理论教学提供了借口,教师只注重“应知”、“应会”内容的教育,过分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然也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出了校门却发现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束手无策。
(四)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过分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对教师本身技能的培训目前高职会计学专业的师资绝大部分来自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具有较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相对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很少,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同时在教师职称的评选上,过分强调学历、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论文),而对在专业上达到什么标准,比如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没有要求。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五)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难以实施从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主要要求学生要有诚信、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吃苦,会沟通,但教育者都十分清楚,这几种能力是很难培养的,尤其是要诚信,给学生做了很多讲座,但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仅通过课程教学是很难达到的,但如果和其他课程融合在一起,目前还没见到相关成功经验。
二、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这个时期主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容易在工作中取得,这种观念主导着教育政策,从而使实践教育被排挤到了“被遗忘的角落”,在这个过程中。考试制度在确立学科体系的绝对统治地位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是采用学科体系还是以过程导向的实践体系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但不得不承认,虽然在学术领域以过程导向的实践体系占据了主流地位,但在学校开展教学中仍然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导,虽然在学科体系中增加了实践训练的内容,但这种实践训练与实际工作存在着巨大差距,依靠这种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称为工作知识,需要是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的,或者学科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工作知识都是依附于工作过程的,其存在的形式都与以学科体系为载体的学科知识完全不同。因此要进行教学改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把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三)两种教学方法所反映的教学理念的不同 “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教学所强调的是终身教育理论,该教学概念认为教学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因此为了使学生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就必须加强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过多强调理论知识教育,教育者希望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找到不变基础。而“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所强调的是建构主义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学贵在用,有用即真理。因此职业院校学生更适应于从具体的工作实践开始展开学习,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只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正如杜威所说,一种书生是天生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因此高职教育要注意到这种特点,彻底打破由理论到实践的路线,直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两种教学方法所反映的教学思路不同“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教学强调先理论后实践,先讲授后训练,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进行这种训练,更不知道这种训练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哪些问题,只知道做完规定的练习就行了。而“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强调先有任务后知识,为完成实际工作中任务来构建知识,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完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五)两种教学方法所反映的“教师”、“学生”的地位不同 “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活动中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而“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起辅导和引导作用,教学的设计以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为目标,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独立或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和老师共同对任务进行提炼和升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实现实践和理论的一体化。
三、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按照“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思想,本文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
体系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素质和拓展技能为中心全面进行。(1)基本素质。所谓基本素质主要是人文基础素质和公共通用能力,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这个能力是一个人进行有效活动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础,在国外有人将其定位于关键能力,我国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也十分重视该能力。基本素质模块应当涵盖语言文字能力、数学工具使用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知法守法用法能力、独立思维判断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2)能力素质。所谓能力素质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会计的基本技能,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以培养学生的直接上岗能力为目标,该能力的培养应严格按照“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课程来进行,使学生学习后能真正顺利实现就业。(3)拓展技能。所谓拓展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兴趣爱好,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是个知识经济社会,职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宽,职业消亡和新生的速度也大大加快,许多人都不会终身从事某一种绝对固定乃至相对固定的职业。因此,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步骤现代职业教育观认为,要实现“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是构建在这种模块指导下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以实用能力和必备素质为培养目标,注重课程编写的情景性,使学生学习的情景和以后工作的岗位情景相统一,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对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分三步走:一是制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设置的结构;二是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也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三是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高职教育教学特色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资料,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但这个工作难度很大,主要是实训资料的收集和典型的真实案例较难寻找,如果不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工作过程导向难以体现,因此,具体做法是条件成熟的就集中力量开发,条件不成熟的暂缓开发,可以先印课程讲义,反复实践后再形成教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教材才能取得成功。
四、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推进项目课程设置,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进行模块设计。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岗位一般设置: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出纳,稽核,资本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总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等。对这些岗位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构建,结合教学实际。可以把会计教学分为“认识企业与复式记账”、“出纳”、“往来结算”、“财产物资”、“职工薪酬”、“财务成果”、“资金资本运作”、“总账报表”、“纳税申报”、“审计”岗位等十大模块。在一个模块中,要融合该岗位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并且以过程任务的形式呈现,而不能简单地把原有的课程整合,再以原有方式教给学生。
(二)基于过程导向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在会计工作中,有着新手和熟手的区别。与新手相比,熟手的优势并不在于知识的量,对某些专业知识的掌握,熟手可能还不如新手,但熟手的知识表现方式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处于其意识焦点的是工作任务,与之相关的知识则以背景的方式存在着,其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构成一种动态的因果促成关系,推动着主体的选择和行动。新手的知识则是脱离工作任务,按照知识之间的关系而被表征的。尽管这种表征方式因突出知识的内在关系而易于进行理论思维,却缺乏生成实践的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应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本文以出纳岗位为例进行教学设计:(1)认识出纳岗位。在该任务的设计中,可以把出纳从事的工作以及应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拍成专题片,放映给学生看,使其在没有学习出纳应具备的会计知识之前,对出纳岗位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当然有条件的话,应带领学生到具体的企业中去,由出纳人员给学生具体讲解该岗位,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下面的学习。(2)熟悉出纳的工作环境。在该任务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的企业环境来营造,让学生明白出纳岗位的工作要求,业务处理程序,资金收支的一般程序,理解出纳工作的职责与权限。(3)掌握出纳的基本功。出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借助于算盘、计算机(器)进行计算,需要填支票、发票等票据,还需要点钞票,这些工作都需要出纳员有一定的基本功。教学时需要对应培养学生的珠算能力、计算机录入的能力、点钞及辨别真假币的能力以及支票和发票的书写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训练,老师只需要讲解具体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考对应的相应技能证书,考取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学分及弹性学制的优势,让掌握快的同学顺利进入下一轮。(4)掌握与出纳有关的基础会计知识。主要包括办理现金收付,审核审批有据;办理银行结算,规范使用支票;认真登日记帐,保证日清月结;保管库存现金,保管有价证券;保管有关印章,登记注销支票。这些会计知识是出纳人员开展工作必须掌握的,要重点培养,在培养时可以结合企业实际,让学生具体去处理实际的企业业务,业务资料的搜集可以到有校企合作的单位去收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5)培养与出纳有关的素养。出纳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面对每天都有大量的钱从出纳的手中流过,出纳人员一定要有一颗坦然面对的心,要洁身自好,不贪、不占,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顺利通过“金钱关”。由于出纳人员每天都会与钱、票据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和损失,因此出纳人员应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出纳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集中精力,工作环境、会计工具的摆放要井然有序,钱款、票据要依习惯和要求摆放整齐、便于存取,收付现金时要认真、细致,不发生差错,若发生问题要沉着冷静将问题解决。这些细节在平时的训练中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但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通过这五个方面的设计,使学生真实感受出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通过完成规定的任务,达到对学生培养的目的,使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就能十分熟悉出纳会计岗位,真正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的目的。
(三)提高高职会计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要进行“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就必须有人去实施,而这种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是一线教师,当然管理者要起到保障的作用。针对上述分析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鼓励教师去考初级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会计类的证书,因为只有自己具有了较高的理论水平,
才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编写校本教材和辅导学生;(2)从制度上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定期轮换到企业、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任职,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教师本身的技能提高了,他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3)引进企业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来任教,把企业的具体操作教给学生,并带领学生多去企业锻炼;(4)学校应从制度上为课程改革提供保证,鼓励教师参与课改,进行大胆的试验,允许有个性的发展,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以相互学习经验,共同提高。
(四)对学生管理的变革,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目前高职学生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好学生已经学会了,差学生还不愿意学。因此应引进学分制,并按照弹性学制安排教学,打破按班级组班的形式,让好学生能吃饱,提前毕业;让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也要达到规定要求的学分后才能毕业,只有这样从制度上人手,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压力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者主动去学习,掌握的知识才能牢固。才更能适应未来将从事的会计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