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学校值周总结8篇

时间:2022-05-20 10:12: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学校值周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学校值周总结

篇1

在当前初中学校的管理中,后勤管理处于尴尬的位置,学校管理人员并没有认知到后勤管理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管理人员常常忽略后勤管理的重要价值,这使得绝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后勤管理混乱不堪。在新时期,只有深化学校后勤管理的机制,不断创新后勤管理方式,努力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提升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也才能真正促进初中学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初中学校;后勤管理;管理策略

在初中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后勤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保障后勤工作,不仅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着力地促进初中学校的快速发展。鉴于此,在初中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效用,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初中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

在当前绝大部分初中学校中,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下,学校的后勤管理能力不高,学校的后勤服务水平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学校后勤管理的重要价值,在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关键问题。在新时期,初中学校教学活动和学校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了有效地提升初中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必须加强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必须着力提升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健全和完善学校后勤管理机制着手,首先,构建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管理机制要全面涵盖后勤的方方面面,使得后勤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明确后勤岗位的重要价值。通过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使得不同岗位的人能够深入下去,了解自身岗位的主要职责,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保障后勤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其次,在初中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构建完善的协调机制。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虽然简单,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却非常强,如果没有一个统筹协调的机制,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络出现中断,甚至脱节等问题,将不利于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初中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构建完善的协调统筹机制,努力提升初中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在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制定完善的检查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对后勤管理中涉及到的部门,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图书馆、财务保卫等进行巡逻式检查。同时还应该结合初中学校后勤管理中凸显的新问题,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综合性提升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

二、不断提升初中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中,后勤部门的宗旨为全校的师生服务,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科学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因此,针对当前初中学校后勤部门服务水平不高的现状,学校后勤管理者还应该以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后勤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首先,后勤管理部门应该提升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督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营造良好的大家为目标,以为全校师生服务为宗旨,努力提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还应该完善奖惩制度和好人好事展示制度,定期将优秀的后勤人员展示出来,号召广大师生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来综合性地提升初中学校的整体后勤服务质量。其次,初中学校后勤管理者还应该着力提升后勤人员的业务技能,好的服务质量是建立在专业的服务技能基础上的。因此,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后勤人员的培训,通过完善的培训晋升机制来提携优秀管理人才。对于业务水平较低的人员,要加强淘汰,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学校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整体质量。最后,在初中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后勤管理者还应该完善考评及意见汇总制度,鼓励全校师生为后勤团队的服务提出意见,同时还应该做好公示公开。

三、不断完善后勤财务管理的水平

在新时期,初中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初中学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源,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很在程度在于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初中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必须不断提升后勤财务管理水平,必须构建完善的系统的后勤财务保障机制。首先,要本着节约的目标,在后勤各项工作的开展中,要学会节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如在采购环节中,要确保采购到的物品的质量,要确保采购环节的公开透明性,要确保物品的有用性和价值性。其次,要本着开发的原则,在后勤各项工作中,还应该学会开源。所谓的开源是指在后勤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环境及设备,不断地扩展学校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如在学校的花坛、操场上适当地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待这些经济作物成熟后,可以通过使用,或者通过售卖来换取经济利益。

四、总结

在新时期,初中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水平,初中学校的各项事务的管理水平等,都与后勤管理密不可分。为有效地推动初中学校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初中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不断提升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后勤管理的机制,不断提升后勤保障机制,同时更应该注重提升初中学校的后勤财务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初中学校的全面快速发展与进步。

作者:范树华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教育基建办公室

参考文献:

篇2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七桥初中硬件设备落后的现状,重庆市教委、梁平县政府、教委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3年里对我校硬件投入累计超过1000余万元。逐渐安装了远程培训卫星接收设备,修建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六大功能室;建成了数字校园班班通、电子白板阶梯教室。2012年,在唐诗平副县的帮助下学校面积扩大了6亩,价值200万元。投入320万余元新建了教学楼和标准化的学生食堂。2013年,投入310万元修建的女生宿舍、教师周转房正在建设中;中华慈善总会重庆分会捐赠了近三万多元的数字电影播放设备;薄弱学校图书改造新增图书6000余册;投入45万元进行了校舍维修;投资160万元修建校门、学生运动场等。这些举措都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保证。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七桥初中以校长为首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七桥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和学科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教师通过学习其他学校的新课改理念和课改模式,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培育了“以学活教,心动课堂,心随课动,课随心动”的“新学习”课改理念,切实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教学设计、组织形式、实施教学、评价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我校经过多年的不断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七步法新课堂教学模式,后经不断实践和总结有将其改善为一体三环五步主体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一体即学校以教师为主体,而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三环指的是教学中必须具备自主学习、互动研学、评价反思三个环节。五步则主要指的是导学预习、讨论展示、探究点拨、练习巩固、评价反思。

4发展校本特色,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七桥初中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大了对校本课程研究的力度。一是根据我校独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三绝”之一的《梁平木板年画》原创故乡—--屏锦镇,因此将继续传承和学习木版年画、传统造纸是我校教育的义务,为此,我校请来了《梁平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徐家辉老师开展指导工作,并不断开发和编写了梁平木版年画的历史概述、基本内容、“二元纸”制作、年画纸改造、年画创作要素、手工雕刻技术、年画艺术价值、传承方式等;二是根据我校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根据135课改模式的主体教育,结合养成教育,组织教师研发了校本课程———主体教育《立省》。请要请相关专家来校指导,各位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中,在经过一年的不断努力后,我校丛目标自定、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品德自善、人格自尊”五个方面编制了校本教材《立省》七、八、九年级(上册),该课程共计5.5万字。后来又从“礼仪自范、生活自理、心理自信、素质自强、成果自创”五个方面编成了校本教材《立省》七、八、九年级(下册),目前均被用于教学中。三是在社团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了校本微课程。为了进一步丰富七桥初中的校本课程,我校有将每周星期二下午第八节课作为社团活动课,陆陆续续组建了文学社、数学社、英语社、书法社、绘画社、科技社、乒乓社、田径社、篮球社、音乐社、播音社等社团,并积极落实了各个社团的场地、所需器材、内容、主体,并指派专人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中。将学生优秀的作品和研究成果以及社团活动收集起来,从而不断将其拓展成社团活动的校本微课程。

5不断总结课程改革实践,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篇3

关键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61-04

一、问题提出

厌学[1]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如今,厌学已成为一个十分普遍并极具危害的现实问题,尤其在中学,厌学现象已相当严重。有调查表明,438名中学生中,26%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无味,19%的学生回答不愿意上学[2]。以往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厌学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3]。因此,笔者选取了南宁市的部分初中学生,分别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访谈调查并进行分析,为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以及为厌学的学生提供学习与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南宁市友衡学校的22名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年龄分布在13~16岁之间。其中七年级7名,八年级7名,九年级8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厌学访谈提纲,由6道题组成,从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四个方面的因素探究学生的厌学原因,访谈问题参考了蔡桂芬的硕士毕业论文《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中的调查问卷的部分题目[4],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制,经证明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访谈提纲见附录A。

三、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

笔者对22名访谈对象的访谈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对所选访谈对象的共性特征以表格方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通过访谈,我们发现:22名受访者全部是走读生,同时和父母住一起,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关心或者是有点关心。如表1的数据显示,有11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点关心,6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共占总人数的77.3%。

表1 访谈对象共性问题总结表

表1的数据显示,22名厌学的学生都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表2的数据显示,有13名学生表示没有最不喜欢的科目,占总人数的59.1%。部分学生表示只喜欢体育和信息课或者一些文科的科目,共计有16名学生,占总人数的72.7%;对于理科的科目,大部分学生表示听不懂,太难。还有部分学生只喜欢听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如表3的数据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不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131,大于0.05;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01,小于0.05;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不喜欢哪个科目 * 最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095,大于0.05。说明只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喜欢的科目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表2 主体间因子

表3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目前的成绩不满意,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打算作出改变,提高成绩。(有的参加补习班,有的决定认真听课。)表1中的数据显示,有15名学生对目前的成绩不满意,占总人数的68.2%;而只有5名学生打算作出改变,占不满意学生人数的33.3%。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现在学习的知识对将来有用,只是自己不愿学,缺乏学习动力或者是无法坚持。如表1中数据显示有18名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对将来有用,占总人数的81.8%;18名学生没有想过来学校学习是为了什么,也占总人数的81.8%。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表1的数据显示有15名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占总人数的68.2%,22名学生的父母全都没有给孩子安排好以后的出路。有一半学生没有想过以后想过怎样的生活。3名学生表示以后想过有钱的生活,占总人数的13.6%。

四、研究结论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漠不关心是导致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过分地依赖父母,学习上遇到障碍不想自己解决,从而导致厌学心理。

学校因素方面,首先,学校未能将新课改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理科相对于文科更为抽象,有的老师不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上又忽视后进生与厌学学生,导致他们上课觉得太难、听不懂,自然而然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教师对厌学学生的不公平对待,也会导致学生从不喜欢这科的老师转移到所教的这门课程。

个人因素方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及意志力薄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厌学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导致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上遇到困难便退缩不前,缺乏坚强的意志力。

社会因素方面,社会的不良风气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无时无刻不侵蚀着学生的思想。与此同时,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产业的兴起也给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诱惑。

五、对策与建议

家长要提高对厌学学生学习的重视。作为父母不能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之后,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切实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因成绩优劣而区别对待,多关注厌学学生的需求,必要时给予他们学习上的辅导与帮助。

个人方面,厌学学生首先应树立崇高的理想,用理想来激励自己。其次,制定学习目标。厌学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应当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再次,厌学学生应主动培养学习兴趣,以自己喜(下转第66页)(上接第63页)欢的科目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成绩后给予自己足够的信心,进而将学习兴趣拓展到其它科目上。最后,厌学学生应多多借鉴老师以及学优生的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社会方面,首先,社会媒体应以宣传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为导向,尽量避免来自国外以及港澳台的不良思想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蚀。其次,政府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对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最后,招工招干或招聘其他服务人员的公司企业,应规范招收办法,严肃招聘纪律,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既重文凭,更重水平,从而减少青少年走向社会时的侥幸心理。[5]

参考文献:

[1]傅安球.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1):22~23.

[2]周瑛.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97.

[3]喻兴波.初中生厌学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0:4.

[4]蔡桂芬.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46~47.

篇4

【关键词】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有效常态实施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每周1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双休日或节假日)”、“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周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1课时)”四个指定领域。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在初级中学中事实并非如此:除了信息技术教育这一领域进行常态化实施以外,其余领域很多时候被学校束之高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想,只是一片空中楼阁。对此,笔者结合调研实际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本地开展的情况,对如何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初级中学中的有效实施谈几点看法。

一、多元的课程开展保障

教育部早在课程设立时就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级管理的课程地位,即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并实施。在三者之中,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中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要研制并出台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方案与课时,同时,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统筹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中,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国家设置了这门课程,将课程开发的权力赋予了学校,学校要加强课程整体规划,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不仅如此,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还要引导学校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教研和管理的师资队伍,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工作量核算等方面问题;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教师指导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发展评价制度等等,使综合实践活动得以有效实施。

二、多元的课程实施常态

(一)多元的课程实施资源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在课程资源上要求要具有极强的地方性,无课程标准又无统编教材。钟启泉专家:“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是一个包容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要素的独特的课程领域。将会出台《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但不倡导统编的教科书或是教材。”华师大张华教授说:“泛起的程序化的具有学科性质的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将消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并带来其他负面效应。”这就使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度。

(二)多元的评价途径和评价方式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以及课程本身,这里将主要谈的是学生的评价:

1.多元的评价途径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2.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广泛获取信息,获得足够而可信的评价依据。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说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社会评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3.多元的课程实施组织形式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平均每周为3课时。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每周固定某几天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固定课时,已经不适合活动开展的要求。最适应这一活动要求的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对每周平均3节课时间,根据需要作出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可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使用,也可将几周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也可与其它学科调整使用。还可以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安排。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可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生活学习等。具体表现为探究、实验、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访问、考察、社区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其维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成为他新的兴趣点,他就会失去开始时的激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关注课程、积极动脑、发挥想象和创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形式的活泼多样。大大的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当中,践行、检验、改变着自己的行动准则,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211页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83)

[3]《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P97-108)

[5]《从理念到实践:解读研究性学习》P42:霍益萍《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篇5

【关键词】农村 青年教师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4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也很有必要。我校是一所瑞安市中西部的农村初级中学,一线的青年英语教师,占总数的47%,其中专业不对口的占了很大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来自小学。专业对口的虽有着高学历但他们的理论知识显得十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知能水平普遍较弱,多处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我校以及同类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走向都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

我们课题组调查研究我校的初中英语青年教师个体素质、教育教学和培训需求的现状,探讨农村初中学校开展英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价值,并进行成因分析。确定我校的初中英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开发促进农村初中学校英语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校本教程。探讨我校初中英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形成符合农村初中英语青年教师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具体做法:

1、成立以段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每隔周五下午集中学习研讨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课题组的方案和课题研究有关材料。以课程为载体,集体研讨有效的课堂教学,通过研讨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通过研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的成长。一帮一教师互助小组成员交流个人一周学习心得。通过交流大家认识到教师的成长除了要把个人的奉献与自身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其中教育理念是成长的关键,我们要与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成长的基本要素,教育实施能力是成长的核心要素,环境是成长的外部要素;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工作态度,组织教育能力,和人际关系。

2、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根据我校“课堂教学效益年”计划制定每两周一次大型研讨课活动,一般安排2-3位老师运用多媒体上课,各备课组确定听课任务,课后集中评课。我校开展的教研活动有,骨干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全员参与的教师技能大比武等活动。这个活动为年青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同时对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也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实行个案跟踪,以期不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探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3、定期开展课题组校内交流活动

每月集中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和进展汇报。每月一总结,不断提高。努力使每个成员充分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与研究方法。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师在交流中成长。

4、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校际交流活动与各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观摩交流活动,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等职务,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5、建立了校园网页,开通了教师博客,制作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校为教师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积极鼓励教师们交流心得,畅谈得失,反思成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6、请校内外专家对我校英语教师开展的如何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培训。这些培训工作提高了各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更加有力的促进了课题研究的开展。

我们的课题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学校对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的实践模式。课题研究成果如下: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通过对我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体的专业发展计划。建议学校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从制度上有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奖励发表或获奖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的教师,奖励开课、参加有关专业发展竞赛的老师。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发展学习并提供经费支持。

2、英语组教研活动模式改革,营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气氛。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有系统、成系列、按阶段、分层次地培养教师,打造了一支善教学,会研究,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3.初步探索了一套我校英语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

两年里,在我组全体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模式――――备、讲、验、评。1)以段备课组为单位,成员集体讨论研究,由主备人提供教案。2)备课思路分析记录3)实施教案4)听评课记录5)心得体会6)修改后的教案

以下是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过程:

1.备课组集体研读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并记录备课思路。

2.在集体备课思路的分析下由主备人执笔形成了第一稿教案。

3.备好课之后,选择组内一位老师开课。

4.全组教师分工分任务听课:第一组(2-3人)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课堂用语和课堂评价。第二组(2-3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第三组(2-3人)观察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第四组(2-3人)观察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第五组(2-3人)观察教法与学生学法指导实施情况。听后集体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教授者进行教学反思。

5.集体修改教案形成第二稿。

6.再由一位老师开课,组内教师分工听课,集体评课。

篇6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谋求我县教育发展之路。鄱阳二中是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是上饶市重点中学、省重点建设中学,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现有教师217人,学生4100人,其中初中部学生2200人,回顾我校10年的发展历程,初中办学硕果累累:中考录取重点高中人数连续9年居全县第一,今年中考我校又以第一批推荐考试63人,中招统考录取75人,绝对优势名列全县前列。此外,初二素质测评、学科竞赛、文艺表演、演讲、体育竞赛等在全县首居一指,是什么原因让鄱阳二中在短短的几年里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我校发展的精髓和核心

我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宗旨,积极实践人本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开放、创新、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明确了办学目标;力求把二中建设成为“管理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成绩一流”的省重点建设中学,新理念、新观念、新思想、新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校初中教育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特别是我校领导班子组建后,针对我校所处的现状,果断提出“办精办好初中、做大做强高中”的办学思路。因而在初中办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做人、自主探究、学会学习、自主实践、学会创新、自主评价、学会完善”,培养了一大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人才。

我校的自主教育首先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上。从*年开始,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对各班的团支部书记和校学生会干部均实行竞选制,不再由班主任和校团委直接委任,而是经过自荐报名,竞职演说,现场答辩,民主测评等规范程序产生,大大激励了广大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构建全校文明网络,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校内环境卫生,教室内外保洁,公物维护每天都有学生轮流值日,黑板报、宣传栏每周都有学生负责,这些做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理、自律能力。

再次,在教学方面,我校初中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师不再主宰一切,机械灌输,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法指导,激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自己建构知识建构与能力体系。许多“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已质疑,又通过相互合作,共同研讨得以解决。

再者,我校还改革对初中学生的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各班利用每周班会,由值周学生干部登台总结本周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激励同学们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三)加强德艺双馨的初中精英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强力后劲

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教学为突破口,在用人机制上,实行讲学历更讲能力,讲教学更讲教法,讲职称更讲成绩,能者上、庸者下,二中没有论资排辈,没有夸夸其谈,“人人讲教学、个个比奉献”是我校初中部教师中的新气象。

学校近几年来,还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说课、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课件制作等多种形势的教科研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先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多种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在初中部表现得更为明显,拥有县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在其各自领域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很多教师在论文评选、课件制作、电视录相课等比赛方面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也是我校初中办学业质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分层次办班是学校发展初中的特色之路

当前,不仅高中办学竞争异常激烈,初中也是如此,如何在沦海横流中独树一帜,闯出一片新天地,是我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在班级设置和管理上采取了以下几个举措。①突出主体,兼顾全面,分层教学、分层发展,让在校初中学生人人受重视、人人被关爱、人人向往成功,对长期以来成班率太高的痼疾进行“诊疗”,每班人数控制在65人左右,既减轻了科任老师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在社会上展示了二中新形象;②学校本着“赏识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和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等手段,使班级设置和管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

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校有特色,是我校一直追求的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优良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设施、高效益的管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合理发展,可以这样说:多年来,我校输送出去的初中毕业生大都是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在最近闭幕的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乓球比赛中,我校代表队战果辉煌,一举拿下本次比赛初中女子团体冠军,包揽了女子组前三名,这不仅在我校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全县也是独一无二的。

篇7

关键词:初级中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97-02

信息技术是一门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意识的新学科。但是往往被许多中学忽略,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使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阻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索之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丰富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上日程,为了进一步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本文认为,应该制定一系列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措施。

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教师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践与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就目前而言,不少初中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教学观念,大篇幅的理论讲解,“抽象化”的概念,使初中学生思路混乱,丧失了对初中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纯粹理论的知识不被学生所接受,是因为只靠在大脑的想象容易与实际形成一定的误差,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困惑,但又得不到实际的解决,这样一来,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不再只注重理论性的知识,而是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信息技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透明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白易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这样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被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所熏陶,逐渐投入到自主学习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作为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新措施,不仅让学生在理论中学到知识,而且也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技能,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2 让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遵循的是“模式化”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一人讲话,万人听”的局面。但是,这种生硬的教学方式已不再成为主流,因为这种模式化课堂总是给学生一种压抑感,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价值,而且也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学习效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也将逐渐成为新时期新课堂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当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制定一些“小任务”环节,如学生讲解环节、互帮互助环节、学生提问环节、师生互动环节等;还可以制定一些奖励的措施,如教师布置一个比赛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或者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将完成比较好的同学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给予鼓励,从而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自身的价值,以激发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3 端正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

由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不在高考范围内,所以被许多人忽略,从而使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与发展。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压力,学生自身也没有产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重视,在一周仅有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上完成一些被学校视为主要课程类的作业,从而丧失了信息技术的学习机会。教师应该在一些班会课上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的优点,让学生从内心感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更好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不过,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教育方式过于陈旧,重理论的教师往往存在着对信息教育的“偏见”,认为学习信息技术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的高考,甚至有时为了加强其他科目的复习而占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这不仅是忽略了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其实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也有助于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从长远来看,有的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会从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工作。因此说,教师要端正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程多样化。

4 善于总结课堂内容

好的学习方法是要学会善于总结,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的最后留出一点儿时间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能够更好地吸收所学到的课堂内容,并能够在总结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说,总结课堂内容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5 完善相关设施,加大课程的投入

许多学校尽管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但是其相关设施相当不完善,导致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很难对学生起到一种帮助作用。比如,一所学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一个班级用,其他班级就不能用,不能保证学生节节使用多媒体;或者合并课堂,把原本的小班制课堂变成百人大课堂,这样的教学氛围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说,与信息技术课程有关的相关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让学生在心里形成一种“抢多媒体教室”的观念。学校可以开设一两间机房,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让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就会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受益。另外,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一周仅仅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思想上的忽略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很难进一步发展,所以学校应尽可能一周多安排几节信息技术课,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果相关设施完善好,信息技术课投入高,学生会自觉地摆正心态,重视课程。

6 聘请专业教师

由于信息技术不是作为学校的主要学科,学校往往会选择“代课”的方式。例如,教语文的教师会一点计算机知识,就让其“身兼两职”,这样使得信息技术课的讲授不专业,甚至有时不能解答学生的疑惑。有些教师干脆将信息技术课视为自由的计算机课,只提及一点专业知识,便由学生上机,这不仅没有让学生学到专业的知识内容,反而让学生陷入无法自拔的虚拟网络世界中,造成学生期盼信息技术课不是为了学到知识,而是为了玩。所以说,为了让学生真正在信息技术课中受益,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性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够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而且还会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避免了教学中的盲目性,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端正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的价值,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锻炼能力,活跃思维,使信息技术正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山东 济南 250022)

参考文献:

[1]王成伟,李宗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小学电教(下),2011,(02).

[2]徐勤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2,(12).

[3]梁锦香.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4]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09).

篇8

经教育局党委研究,今天我们召开2009年度全县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一年来全县初中教学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度初中教学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促进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高。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我认为比较典型,值得借鉴。为做好下一年度的教学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自启动以来,到目前,已经由五个实验点向全县所有初中学校全面推广,各初中学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各项实验工作顺利推进,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改变,课堂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课改成效显著。

2.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针对目前学生在家时间长的特点,我们在全县初中推广了“教师、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5+2”管理模式。像观城初中、燕店初中、朝城初中、舍利寺初中等积极实践、探索。“5+2”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个性的张扬,有效的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我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课程实施水平有所提高。各初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把加强学校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月25日26日,顺利通过了聊城市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团一行10人对我县课程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得到了评估考察组的好评。

4.分区承包,分类指导,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员的研究、指导作用,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进行,教研室把全县初中学校分为八个教学区,组织所有学科教研员深入教学区,重点关注课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增强了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员一方面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另一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听课、评课、举办理论讲座等方式指导和帮助一线教师,深入课堂进行面对面沟通,及时切磋、研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5.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一年来,我们通过聘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来我县实验初中、妹冢初中进行有效教学理论指导,现场听评课,邀请邹平九户中学、黛溪中学课改骨干进行“激情课堂”模式解读、初中语数外教师参加暑期网上培训、开展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新教材培训、思想品德中考备考会等系列活动,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建立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群体,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业务功底雄厚、教学成绩突出、热心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批省市优质课教师、教学能手群体出现,他们成为推动我县教育教学发展的有生力量。

6.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好局面。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深入人心,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已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各学校都在学习外地先进学校好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如新华学校、妹冢初中、莘亭初中樱桃园初中、、河店初中、舍利寺初中、张寨初中等,就是我们课改实践中结出的累累硕果。望大家认真研究、吸收他们好的做法,并不断的超越他们。

7.初中优质生队伍不断扩大,为高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初中与高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截然分割开来,高中的发展离不开初中的大力支持,初中的提高需要高中来拉动,高、初中必须目标一致、协调发展。各初中学校,抓住质量不放松,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优质生的培养,初中优质生人数连年增多,为高中源输的更多优质生,奠定了高中发展的基础,推进了高中教育教学持续攀升。

8.初中办学水平有所提升,优质学校不断增多。我县29所初中学校,25所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区,农村初中成为制约我县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近期,县教育局党委,根据实际,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等多种手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农村初中学校从实际出发,教研引领内涵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效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70%的农村学校成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缓解了“择校”难题。

在充分肯定09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转变不到位。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要做到“三个还给”,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只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

其次是规范执行不力。有的学校仍未开齐开足课程,有的学校学生的课外作业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有的学校仍在忙加班加点,少数教师仍在变换手法搞有偿家教,有的教师应付教学工作检查忙下载教案,个别教师未钻研教材心中无数进课堂讲课。

三是学校管理有漏洞。校园管理时有脏乱差现象,教学管理粗放型,集体备课重形式轻实效,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考核重分数轻育人,课堂教学重死拼硬磨轻课堂效率,学生培养重应试教育轻全面发展,校本培训重学历达标轻专业提升。

四是课堂存在低效甚至无效。自课改以来,课堂变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折射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学习自流化”。课堂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自学和思考;或用满堂问、琐碎的浅层次甚至是带暗示性的问题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时无明确具体的任务、无方法指导,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二是合作形式化。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合作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三是探究机械化。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课堂不能成为思维交流,思维碰撞,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课堂“温度”有加,“深度”不足。四是课堂评价失真化。教师开始重视课堂评价的功能,但把握得不到位,如滥用表扬,情感匮乏,评价主体不明确,评价指向不深等。五是课堂问题肤浅化、随意化。问题缺乏深度、广度、梯度,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六是课堂练习草率化、海量化。

五是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代初中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处在一个身心、思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自私,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刻苦精神、钻研精神等,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六是城乡区域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受经济条件、管理水平、生源基础、师资队伍构成、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初中教育发展很不均衡,校际之间差距拉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种差距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严重背离。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2010年全县初中教学工作任务:

根据聊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文件精神【聊教字[2009](113号)】,结合我县实际,2010年全县初中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初中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创建高效课堂为工作重点,以蹲点包校、跟进指导、培养典型、创办特色为工作策略,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根据这一思路和任务,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做好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

1.校长养成民主科学治校的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保障

(1)坚持民主治校,推进素质教育。所谓民主,就是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应尽责任当作享受。做到: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谐、温罄的互助关系;尊重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决策过程多商量,集思广益。

(2)坚持依法治校,尊重科学规律。所谓科学,就是按规律办事,研究事物内在的规律,再依据规律,制定出制度、规矩、方法、计划,然后,按规则去运行,去管理学校。做到:建立科学有序的计划系统;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系统;建立总结反馈系统,减少失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书育人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3.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落脚点

(1)坚持“七个一分钟”。做到: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劳动;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校园歌曲或军歌;一分钟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练一分钟注意力;练一分钟演讲;读一分钟中外名著或名人传记。

(2)培养“八个学习习惯”。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3)坚持道德长跑,培养良好道德习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让每天“七个一分钟”、“八个学习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建和谐校园。

(4)培养强身健体习惯。健壮的体魄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健康是支撑人生的最重要元素。要把增强体质强壮体魄的任务与学习任务一样加以明确落实,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身体,养成坚持跑操、眼操、体操、原地踏步等习惯。

(5)培养严谨生活习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勤俭节约,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不浪费水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经常参加集体劳动,认真做好每日早操,体育课的锻炼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做到哪些?

1、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各学校成立由正校长、副校长任组长,相关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良好习惯培养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立足根本抓管理,正确导向抓落实,着眼效果抓养成”。

2、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抓落实。确立五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试验学校,充分发挥试验学校示范带动作用。

3、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养方法。“全员”一是指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推行良好习惯教育,二是全校人人参与其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全程”一是指学校管理措施的全过程,二是指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的全过程。“全方位”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指工作要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全方位主要是指对学校办学资源的全面利用,办学环境的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

4、落实“严、细、实、恒”的基本要求。所谓“严”,是严格的按规律办事,是严谨的治学作风,是严肃的人生态度。“细”即从细节中引发大思考,从细小处发现大道理,从细微处养成大习惯。抓起始,争取良好开端。“实”即学校设定的良好习惯培养目标实实在在,具有可操作性,抓善终,落实每个细节。“恒”就是要坚持到底,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真正将落实进行到底,抓过程,坚持不懈。在良好习惯培养上,既不能搞“高、大、全”,更不要搞“假、大、空”。

5、开展快乐大课间操活动。大课间操是落实“阳光60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一项举措。各学校结合新课程精神,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空出上午、下午各30分钟进行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6、重视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良好习惯培养中,班主任具有主力军作用,提倡班主任坐班,到班内办公,班主任通过召开班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监督检查评比,强化学生的行为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意志。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教师。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使全体教师做到教育与育人并重,言传与身教并重。

7、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切实把良好习惯培养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校内各种活动的教育作用。如:每周一次的晨会、升旗仪式、第二课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收缴管制刀具、学生不宜书刊等;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会、法制报告、安全教育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一次的军训、运动会、开学典礼、手拉手活动、献爱心活动、家长会等,寓教于活动中。

8、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搞好家长培训,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落实良好习惯培养教育。

9、强化管理,加大检查评比力度,促进学生文明言行的形成。学校要每周对各班《守则》《规范》的践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评比,奖优促差。对执行好的班级予以表彰,并总结推广经验,反之则给予批评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并要求限期改正。检查的结果作为评选“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学校要进一步开辟活动阵地,围绕良好习惯培养重点,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室无脏话)。

10、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坚持办好德育展室、广播室、宣传栏、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使其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为促进全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局专门下发【《**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初中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莘教发[2009](31)号】文件。各初中学校要认真学习此文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统一思想,增强打造高效课堂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追求高效课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规范办学行为是规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是明确学校育人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追求高效课堂是建立科学合理教与学的和谐关系、遵循人的正常发展规律而实施教学的具体体现。打造高效课堂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影响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课堂是教育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在省政府规范办学行为的形势下,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3)打造高效课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2.抓住重点,积极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1)扎实备课,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备课的及时、充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努力做到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教学重点突破有方、教学方法恰当有效、课内练习精选精编、教学效果明显实在、教学个性充分张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探索有效备课的新路子,坚决杜绝无效备课,以及为应付检查而备课的现象发生。

(2)完善模式,为高效课堂提供载体。各初中学校要继续探讨、实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而有效的活动,确保学生的课堂训练时间和质量,坚决避免不顾学生的一味讲、满堂灌、填鸭式;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开学习器官、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要强化课堂的效果意识,集聚一切教学要素,调动有效教学手段,切实保证课堂教学实在高效;要以训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每一节课均留有学生当堂集中训练时间,精选习题,当堂评讲,确保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精心教学,为高效课堂夯实根基。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课堂高效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材料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

(4)及时反馈,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要将课堂诊断形成制度。教师要结合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反思;各学科组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自我诊断和相互诊断,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年级组要进行阶段性诊断,用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及时推广好的教学实践,纠正偏误;学校要举办课堂诊断与反思活动,从面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帮助教师提升教学业务素质。各校要采取有效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延伸:作业布置要在集备时统一精选习题,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三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索的。三不布置:重复性的;惩罚性的;超负荷的。作业量要精当,难度要适中,提倡分层作业;要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课业辅导,优化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

(5)特色发展,为高效课堂拓展空间。各校要确保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到位,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引导教师结合体育艺术教学和其他社团活动,努力将活动课程化、将课程活动化,及时总结和提炼,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内涵。要鼓励教师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架设家校互动平台;要形成教师家访、教师随机检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等制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将高效课堂打造与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特色的彰显与渗透,努力将学校特色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中。

(6)营造氛围,为高效课堂提供文化支撑。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积极推动学校发展的和谐、自主、平等的核心文化内涵,学习者能否真正融入并适应这一学校文化,对教学活动是否高效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领导,确保高效课堂创建取得实效

(1)要发挥校长第一责任人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的探索中,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含量。因此,校长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直面教师工作,切实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深入把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现实走向,及时提出针对性地指导意见,采取积极有效的研修措施,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2)要优化教学管理。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将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关注教学信息,钻研教学业务,思考教学问题,及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调研和指导中去,要全面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要引导教师追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品位课堂”,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努力实现教学的高效益。要将校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做到校本培训课程化、制度化、多样化、主体化,提升全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3)要加强常规检查。教学工作检查要常态化、随机化、有形化、绩效化。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要充分体现评价功能,要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要每学期至少对本校每一位任课教师听一次随堂课、检查一次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一次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结果记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薄弱学校的升级改良,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的初中学校,近几年来,经过多方努力,70%的农村学校,质量、声誉说得过去,但也有七、八所学校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合,使得学校规模较小,效益较差,生源不足,管理不善,质量不高,老百姓不满意,也正是这些学校频发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了**初中教育的整体提升,阻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这种现状,县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有条件的乡镇进行了学校合并,整合了教育资源。2.调整了几所学校的领导班子。3.实行对学校的分级管理,重点向这些学校倾斜。4.几所学校率先进行习惯养成的试验等。但是仍然感到不足,近期,决定成立三个帮扶工作组。工作组由教育局抽调有学校工作经验的副科级干部任组长、从六个优质学校抽调六名业务校长任副组长,教研员及六个学校3-4名优秀教师(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共20名左右任成员组成。第一批试验学校选择的是王庄集初中、张鲁初中、魏庄初中。这三个学校共同的特点:都是合并校,都是刚换的班子,还是近5年来换了三、四次校长。合并以后的学校应该说是“新校”:“新校长、新措施、新方略”应该带来信气象。

工作组工作安排:

指导层次:从校长、副校长(管理层)到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师。

工作面:学校的全方位工作: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

工作重点:思想引领(理念、作风、思想),常规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班级、后期、其他)

工作抓手:一手抓课堂(课堂的高效能),一手抓习惯(校长、教师、学生)

工作的程序:1.摸清情况,调查研究2.制定措施、稳步推进3.监控过程,及时反馈4.建章立制,固化成型5.反思总结,调查提升

工作目标: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生源回流,质量提升、百姓满意度提升,逐渐形成特色、考评位次前移。

注意的问题:

1.工作组是帮扶指导,不是代办,着力点是提升校长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能力

2.是帮助指导,而不是挑剔批评,要和师生达成一片,成为同志,成为朋友。

3.试验点的领导,教师要谦虚,诚恳的接受帮助和指导,特别是校长,要借势发力,借势树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遇。

4.工作组的成员,试验点学校要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工作纪律、值班记录,以此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另外,小组及学校每天写日志,每星期有小结。

5.各小组之间要加强交流,交流思想、思路,既出成绩又出经验,建议在**教育开辟专栏,进行试验跟踪报道,各小组要不断的把自己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上报。6.第一阶段的工作时间暂定2个月,(春节前),届时组织进行验收评比。

几个说明的问题:1.第一阶段结束后,还有第二批(春节后)怎么搞,待议。2.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在晋职、评模、评优中优先考虑。

3.试验点的教师、领导可以到成员单位学校挂职培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