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15:12: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婚恋观调查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恋爱小白不再抢手 爱过更受欢迎
谈过几次恋爱、有几个前任这几乎是单身男女每次相亲都避免不了的问题,隐瞒到底、留给对方感情史一片空白的印象?还是从实招来、坦诚相待?世纪佳缘最新的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昔日的恋爱小白已不再受欢迎,有恋爱经验更加抢手。
在一项针对配偶恋爱史看法的调查中,离异人群和未婚人群、男性和女性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差异。数据显示,相对于未婚男女来说,离异人群更不在意另一半的情史,且男性比女性更看得开。
对此,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对于另一半恋爱经验的态度反映了国人恋爱观的逐渐开放,以前男性可能都会有一种初恋情结,总是希望自己是对方的初恋,恋爱对象越单纯越好,但初恋成功的概率很低,张佳芮说,恋爱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大部分男女,只有经历过一两次恋爱,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理想中伴侣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对于离异人群来说,他们更加需要找能彼此体谅包容的对象。
谈过恋爱的人才会知道怎样去爱别人,才会吸取以前恋爱的经验,在以后的恋爱和婚姻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懂得去呵护和珍惜另一半,来自江苏的张先生表示,自己跟女朋友在遇见彼此之前都经历过几段感情,我们彼此并不介意对方的感情史,现在感情很好,准备年内结婚。
离异女不care房车 未婚女公然要聘礼
来自福建的林先生跟女友相恋三年了,今年准备结婚,但谈起即将到来的婚礼,林先生却一脸惆怅, 本来去年就想结婚的,结果因为聘礼的问题耽搁了,女方不仅要求买房买车,还得按照老家的风俗,出一笔聘金和价格不菲的金银首饰作为陪嫁,我自己的经济能力无法担负这些,最后只能由父母出一部分钱,林先生无奈的告诉记者。
女方向男方要聘礼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像林先生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很常见,但据世纪佳缘最新的婚恋观报告显示,对于聘礼的问题,未婚女和离异女的态度却大不相同。
数据显示,在对待结婚是否需要父母出钱的问题上离异人群和未婚人群的看法大不相同,大部分离异男女觉得结婚是自己的事,自己就可以搞定,其中94%的离异男性和84%的离异女性不关心或者不需要对方父母的补贴,但有近一半的未婚女性认为结婚这件事公婆当然要出钱,有13%的未婚女性觉得结婚需要公婆大放血。
离异女不care房车,未婚女却公然要聘礼?对此,张佳芮表示,这与双方的经济条件和情感的经历有关。离异女经历过一次婚姻,相比于未婚女,她们更加懂得婚姻的重要性,对于再一次的选择,她们对物质的要求不会那么高,相反的,会更加注重其他的软性条件,比如对方的性格、双方的兴趣爱好等,而对于未婚女来说,房子车子是婚姻安全感的来源之一,特别是在高压的生活和同龄人的相互比较之下,结婚买房买车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让很多未婚女性在潜意识会认为,结婚找公婆要聘礼是理所当然的事。
我们自己挣的钱根本就担负不起一个家庭的支出,公婆一直在催婚,那就只能由他们出钱来办婚礼了,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王小姐说道。
婚前同居不再新鲜 再婚要求先试婚
随着人们性观念的逐渐开放,婚前同居已不再是件新鲜事,但离异人群和未婚人群对婚前同居的态度却大不相同,特别是对于离异男来说,在婚前试婚却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据世纪佳缘婚恋报告显示,离异女性比未婚妹子更能接受婚前同居,77%的离异女性愿意尝试婚前同居试婚,未婚女性的这一比例只有64%,还有34%的未婚女性表示没结婚怎么能住到一起而坚持婚前试婚的离异女性和未婚女性只占到3%和2%,婚前同居这件事,普遍来说,女性比男性更谨慎、接受程度更低。
而超80%的男性接受婚前同居试婚,而经历过一次婚姻失败的男性则认为婚前试婚很有必要,有12%的离异男表示不试婚怎么行,试婚成许多离异男再婚的必修课。
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在情侣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婚前同居试婚有一定的必要,因为恋爱不像婚姻,恋爱时,双方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对方面前,但爱情最终都要走进婚姻,婚姻远远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婚姻更多的是两人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磨合,恋爱中觉得是小问题,当上升为两个家庭时就是大问题了,所以情侣在婚前同居试婚有一定的必要,提前模拟婚后生活有助于情侣更清楚彼此到底适不适合一起生活。特别是对于离异人群来说,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一次婚姻的失败,所以再婚会比未婚男女更加谨慎,顾虑也会比较多,婚期试婚对于离异人群来说显得更为必要,张佳芮说。
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就是因为结婚之后发现两人在生活习惯各方面很难调和,小矛盾慢慢积累,最终导致了离婚,32岁的王女士说道,现在再找结婚对象会考虑婚前试婚,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这样会比较放心。
单身男女梯度择偶 男人爱小个性 女神不吃香
光彩照人的女神和有点小个性的可爱女孩,谁才是最受欢迎的结婚对象?世纪佳缘最新的婚恋观报告显示,在对结婚对象的选择上,男女的差异很大。
48%的未婚男性希望找到有点小个性的女朋友,38% 的则表示普普通通就好,离异男性在择偶上与未婚男有一定的差异,找个有个性的女朋友和普通的女朋友的比例,离异男均占比38%,相反的,选择各方面都优秀的女神做女朋友的比例却最低,未婚男仅有9%,离异男占比10%。在择偶上,男人普遍青睐有点小个性的异性,女神反倒不吃香。
张佳芮表示,在中国,男女择偶都是梯度择偶,差异大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与男女的角色分工不同有关,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的提升,但女性仍然是家庭生活的主导,所以男性倾向于选择小个性的普通女孩,这样婚姻生活既不乏味也能有一个靠谱、稳定的后方。女性则相反,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总希望在恋爱和婚姻中找到安全感,所以有闪光点、各方面优秀的男士更受女孩的欢迎。
女神适合远远的欣赏,真正一起生活的还是希望找一个比较靠谱和稳定的女孩,当然性格好,有点个性、有点可爱的女孩更好,28岁沈阳小伙在谈到对结婚对象的选择时说道。
单亲家庭择偶难? 女性比男性更介意对象是单亲家庭
据世纪佳缘婚恋观报告显示,在对待另一半是单亲家庭的问题上,男女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女性比男性更介意对方是单亲家庭,且离异人群对单亲家庭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未婚人群。
有87%的离异男和74%的未婚男能够接受另一半来自单亲家庭,但女性的这一比例要低于男性,仅有74%的离异女和50%的未婚女可以接受另一半来自单亲家庭,近一半的女性介意另一半来自单亲家庭。
男朋友是单亲家庭的话,我们结婚以后就需要跟婆婆在一起生活,我很担心处理不好婆媳关系,来自山西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不接受单亲家庭的女性主要是不想跟婆婆一块住。
婆媳关系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来自世纪佳缘的一份调查显示,在结婚后是否愿意跟对方父母住一起的问题上,有超过60%的女性直接拒绝,有80%的女性表示这个问题需要慎重的考虑,可见婆媳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学问。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教育观;辅导员;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李小林(1972-),女,重庆人,成都师范学院保卫处。(四川 成都 61113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07-02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的恋爱可能会有周期短、婚前行为增多、失恋比例高等问题。[1]高职辅导员是学生迈向大学生活的第一接触人,是沟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高职辅导员的婚恋观和婚恋教育观无疑对教育矫正学生的婚恋问题、促进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高职辅导员的婚恋观和婚恋教育观等问题,可为加强高职大学生在婚恋方面的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减少高职学生婚恋方面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内容涉及婚恋观(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和婚恋教育观两个方面的内容。调查对象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90份。被试的构成情况为:男辅导员80人,女辅导员110人;29岁及其以下140人,30岁及其以上50人;本科及其以下110人,硕士80人;教龄小于5年的辅导员118人,5年以上的辅导员72人;未婚辅导员116人,已婚辅导员74人。
二、结果与分析
1.高职辅导员对择偶问题的认识
对高职辅导员在网上征婚、择偶难原因、择偶条件、父母相亲团等问题的认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网上征婚这种择偶现象表示“不赞成”的男性辅导员有60%,女性有50%,教龄在5年及以上的辅导员占66.7%,表明男性辅导员与教龄较高的辅导员比较抵触网上征婚的择偶方式;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造成男性择偶难”的认识上,在29岁以下的辅导员中持“不赞成”态度的辅导员为50%,30岁以上的辅导员中只有76%,年龄越小的辅导员越倾向于认可性别比例失调是男性择偶难的原因;不同性别的高职辅导员对“女性择偶要求过高”的认识存在差异,持“赞成”态度的男性高职辅导员占55%,女性辅导员占69%,表明女性辅导员在对自身择偶难原因的认识上,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择偶要求过高;对父母参与相亲现象表示“赞成”态度的辅导员中,29岁及以下的辅导员为47.1%,30岁及以上的辅导员占16.0%,本科及以下学历的辅导员有45.5%,硕士辅导员仅占27.5%,未婚的辅导员占46.6%,已婚的辅导员占27%。说明年龄较小、学历较高、未婚的高职辅导员更为认可父母参与相亲过程。
2.高职辅导员对恋爱问题的认识
对高职辅导员在恋爱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家庭条件、性格特征、恋爱要求、感情产生、物质金钱影响等因素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教龄、婚姻状况的辅导员对各项恋爱问题的认识比较一致。但不同性别的高职辅导员对“日久生情”这种恋爱现象的认识存在差异,有20%的男性高职辅导员对该项表示“不赞成”,而女性辅导员中仅有5.5%的人表示不赞成,表明在恋爱过程中女性辅导员比男性辅导员更认可“日久生情”,不太认可“一见钟情”;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高职辅导员对物质因素对爱情影响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男性辅导员、女性辅导员、本科及以下辅导员、硕士辅导员中持“赞成”态度的分别为62.5%、56.4%、64.5%、50%,说明男性和高学历辅导员更加看重物质金钱对恋爱过程的影响。
3.高职辅导员对婚姻问题的认识
针对高职辅导员对传统婚姻观、婚恋年龄、最佳结婚时期、新式婚姻、结婚准备等问题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的高职辅导员对婚姻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一致。不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男主外女主内”、“门当户对”等传统观念的态度有差异,持“不赞成”的本科及以下学历高职辅导员占65.5%,硕士辅导员占40.0%,表明学历较低的高职辅导员越不愿意接受传统婚姻观念;不同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最佳结婚年龄是事业有成或工作稳定后”项目的认识有差异,表示“赞成”的未婚辅导员占70.7%,已婚辅导员只占48.6%,表明未婚辅导员可能会因为事业延误结婚的年龄;教龄对“独身”、“试婚”、“闪婚”、“丁克家庭”、“婚内单身”等前卫观念的态度有影响,在表示“不赞成的辅导员中,教龄小于5年的占 61.0%,5年及以上的占41.7%,反映了教龄越长的辅导员反而越容易接受新式婚姻观念。
4.高职辅导员对性问题的认识
对高职辅导员在恋爱过程中的性观念、的重要性、、无性婚姻等问题的认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的态度比较一致。不同性别、教龄的辅导员对“性为平常事非隐晦之物”方面的态度有差异,其中持“赞成”态度的男性辅导员占72.5%,女性辅导员为58.2%,教龄小于5年的辅导员占74.6%,教龄在5年及以上的辅导员占47.2%,表明男性和教龄较短的辅导员更容易接受恋爱中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问题的认识有差异,持“赞成”态度的本科及以下学历辅导员为69.1%,硕士学历辅导员为82.5%,表明学历越高的辅导员越看重“”观念;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另一半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表示“赞成”的男性辅导员和女性辅导员分别占70%、87.3%,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辅导员分别占74.5%和87.5%,表明女性及较高学历的辅导员对持更为保守的态度;不同性别的高职辅导员对“无性婚姻”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89.7%的男性辅导员在该项目上选择“不赞成”,而持相同态度的女性辅导员为69.1%,表明男性较之女性辅导员更不愿意接受无性婚姻的爱情。
5.高职辅导员对婚恋教育问题的认识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421”家庭氛围影响择偶的态度存在差异,在该项目上持“赞成”态度的男性、女性、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的高职辅导员分别为77.5%、50.9%、54.5%、72.5%,表明男性辅导员及学历较高的辅导员更为看重家庭传统对子女择偶的影响;不同教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应恋爱”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教龄小于5年、教龄在5年及以上、未婚、已婚高职辅导员持“不赞成”态度的分别占69.5%、44.4%、67.2%和48.6%,表明教龄较短、未婚的辅导员相对越容易接受学生的恋爱现象;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婚姻恋爱观教育必要性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女性、未婚、已婚高职辅导员选择“赞成”的分别占90%、98.2%、94.8%、94.6%,表明高职辅导员对有必要进行婚恋观教育认识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文化程度对“婚姻恋爱观教育是家长的事,与学校无关”的态度有差异,其中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辅导员表示“不赞成”的分别为90.9%、85%,表明学历较低辅导员更可能认为学生婚恋观教育除了家长外其他主体也应承担教育的责任;不同性别、教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婚姻恋爱观教育是所有老师的事”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在该项目上选择“不赞成”的男性、女性、教龄小于5年、教龄在5年及以上、未婚、已婚高职辅导员分别占35.0%、41.8%、47.5%、25.0%、46.6%、27.0%,表明女性、教龄较短、未婚的高职辅导员更可能认为婚恋观教育是部分教师的责任,而不是所有教师的责任;不同性别、年龄的高职辅导员在婚恋挫折教育、婚恋问题矫正是教育重点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男性、女性、29岁及以下、30岁及以上的高职辅导员选择“赞成”的分别为57.5%、58.2%、51.4%和76%,表明多数高职辅导员赞同婚恋教育的重点是对婚恋挫折教育以及婚前同居等问题行为进行矫正;不同教龄的高职辅导员对“婚恋挫折教育、婚恋问题矫正是教育重点”的看法存在差异,教龄小于5年的辅导员中有50.8%的人表示“不赞成”,5年及以上的辅导员仅有33.3%的人持相同态度,说明教龄越短的高职辅导员更容易接受大学生结婚现象。
三、讨论
此次调查表明,高职辅导员对择偶、恋爱、婚姻、性等婚恋问题多持相对理性态度,对大学生婚恋教育问题也有初步的认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层次、教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认识较为一致,94.7%的辅导员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多数辅导员已经对婚恋观教育的重点、教育主体、教师责任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认识,说明在高职院校通过辅导员开展婚恋教育已具备了相应的思想观念条件。
在择偶问题上,高职辅导员总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择偶观,能够较为理性、全面地分析择偶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面对当前颇受争议的辅导员择偶难现象,大多数被调查者能从客观、理性的角度认识该问题,大部分辅导员(78.9%)认为工作压力大、交往空间有限是择偶难的重要原因。对于“网上征婚”、“父母相亲团”等择偶方式,在被调查的高职辅导员中分别只有33.7%和38.9%的人表示认可,高职辅导员仍然持较为传统的择偶观念。
在恋爱问题上,绝大部分辅导员能够保持理性、负责任的心态,将性格品质、志趣爱好等作为恋爱对象的重点选择标准,但调查结果同时也表现出高职辅导员在恋爱过程中矛盾的一面,即物质金钱等逐步成为影响婚恋的重要因素。尽管高职辅导员恋爱动机仍然较为单纯、传统,但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家庭生活和金钱日渐成为高职辅导员在选择恋爱对象时的考察标准。这是市场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在个体思想、行为上产生的影响,一定程度的物质追求可以对个体起到激励作用,但过分强调物质金钱可能会丧志,形成不良风气,理应进行教育引导。
在婚姻问题上,高职辅导员更加重视组建家庭的成本和基础,并非为了完成父母规定任务而盲目草率了事,反映了高职辅导员本身文化水平较高,思想相对成熟,具有一定的抵御外界不良诱惑的能力和对新兴事物的正确判断力。在传统婚姻观与前卫婚姻观认识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只有29.5%的高职辅导员赞成“男主外女主内”、“门当户对”的观念,但67.4%的被调查者依旧保持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看法,对类似于“独身”、“试婚”、“丁克家庭”等与传统婚姻观相违背的社会现象或观点持相对保守态度。高职辅导员的婚姻价值观总体表现较为理性,没有表现出盲从或过于激进的现象。
在性观念问题上,七成以上的高职辅导员仍然看重,近八成的高职辅导员对伴侣很忠诚。虽然当今社会中存在一些过于前卫的性观念和不道德的,但绝大多数的高职辅导员对性问题的认识依旧较为传统,这与被调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逐渐增多,较多的高职辅导员重视这种传统的家庭条件对婚恋教育的实质性影响。本调查显示,只有22.1%的高职辅导员认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应该谈恋爱”,只有三成左右的高职辅导员明确反对学生在校期间结婚这种现象,高职辅导员对学生恋爱行为对学习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进一步讨论。针对婚恋教育的重点问题,相当部分辅导员认为应放在婚恋挫折教育以及婚前同居等不良行为的矫正上,仍然有相当部分高职辅导员不确定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怎样的婚恋教育。
综上所述,高职辅导员在总体上保持着相对理性的婚恋价值取向,但部分人也受到了前卫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出茫然或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的地方,总体上在高职院校通过辅导员开展婚恋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具备了思想观念条件。
该网站解释称,拜金指数排名主要是根据单身男女对另一半的物质要求,其中,东莞单身女性对另一半的要求普遍偏高,有23%的女性认为自己属于金钱主义,结婚时会要求对方有房有车。
此外,东莞女性对配偶身高的关注也排在其他城市女性的前面,有73%的东莞受访女性希望对方的身高范围在自己的预期之内,这比其他城市女性数据高出了10%左右,例如位于同省的广州、深圳,受访女性有67%在意配偶的身高。
在男性婚恋观方面,东莞男则在对闪婚、逛街购物方面的态度领先其他城市,因为有63%的东莞男性不排斥闪婚,更有21%的受访男性可接受频繁的逛街购物。
60后:最反对男性婚前有性 90后:最反对女性婚前失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西方思想的影响,“女性婚前应保持性纯洁”的观念正在减弱。而对于男性的观,则提上了调查问卷。 “男性应该保持结婚前性行为”这个观点,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只有9.9%的市民认为男性可以不保持有婚前性纯洁,8%的人表示反对女性持有观。
60后的人在所有调查群体中,有39%的人反对男性婚前性行为,为比例最高。但从职业角度看,从事商业、服务行业的人不赞同男性拥有婚前观。
90后在女性观中,40%的人觉得需要坚持,是三代人群中,投票数最多的群体。80后对男、女性婚前性纯洁的支持率最低。从收入来看,以3000元分界,收入小于3000元的人群比大于3000元的人群,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结婚观
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 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离婚率高、草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吃苦,这是社会人士对80后的总结。而在这份报告中,80后却集体吼出了:“我们空虚,我们成天奔波,我们为结婚忙碌,我们却没有钱!”诸多调查中,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他们在结婚前,需要太多准备。
80后作为结婚主力,“闪婚+闪离”早已给人留下草率的印象。其实,他们结婚更累。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80后表示,要结婚,有房子是前提。
于是,才出校门没多久,工作还未稳定的80后,开始日夜为票子、房子、车子奔波。多数80后青年都只能挣个首付,未来的日子已“卖身”给银行还贷。“穷忙族”成为80后自我解嘲的口号。
所以,80后夫妻在“夫妻关系满意度”调查中,只有38%的人觉得比较满意,是满意度最低的一个群体。72%的80后还觉得生活孤单,感觉生活痛苦、不快乐的80后则占68%,只有25%的80后觉得自己“运气好”。
评价自己的婚姻时,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超过40%;60后则感觉生活很热闹、快乐。
结论:80后是最迷惘、最愤世的一代,如何引导90后一代不步80后的后尘,应是全社会都来关心的问题。 离婚观
90后、60后:多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
80后、70后:离婚观倾向注重自身感觉
自私、网虫、早恋、、炫富……这是网络上众口一词对90后的评价。不过,“居民婚恋家庭观研究”调查报告却显示:咱们误读90后了,他们积极向上,离婚观保守,更赞成家庭利益比个人得失重要。
60%的90后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的观点,60后持这种观点的人则只有5成。80后和70后的被访者意见比较一致,离婚观更倾向于注重自身的感觉。
90后被调查者们觉得,“家庭和谐比个人得失更重要”,占43%。90后普遍表示,“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 由于90后的人年龄最大者才22岁,并没有步入婚姻殿堂,多数只是与异性在交往,对待一些夫妻问题上存在理想化。“当夫妻利益和父母利益发生矛盾时,愿意牺牲夫妻利益”,80后的认同度最高。
家庭观
60后:多数不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
70后:只有1/4的人感受到生活是在享受
60年后出生的人,最小的也已经迈入40多岁,最大的已经53岁。这部分人大多事业有成,家庭比较稳定。
“人生离不开享乐,活得太苦不如不活。”有42.4%的60后被访者表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大部分人依然具有革命性的奋斗精神。同时有30%的人表示赞同享乐观,说明被调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在意自己过得好不好,不希望自己过得太苦。
从不同的年龄段来看,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60后有将近30%的人表示十分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80后和90后紧跟其后,70后享受程度则最低,只有26.5%的人感受
到生活是在享受。
31%的60后觉得在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活得很有意义,家庭比较美满,生活是振奋人心的。此调查选项满意度较70后、80后、90后都高。
在支持享乐的同时,60后同时觉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有26%的60后觉得,“如果政策允许,我就会多生一个孩子。”拥有兄弟姐妹的60后普遍表示,“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很孤单。”
四个年龄层画像
调查报告给四个年龄层分别“画像”。
90后:对待恋爱的目的看法更广泛,并不单单为了结婚;对与婚外情认同度最高;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80后:80后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不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80年后出生的人较其他年龄层的人来说,更感到孤独、迷茫,不快乐。
70后:对与婚外情的态度较为保守。
60后: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比其他三个年龄层持更多的赞成意见,更反对男性的婚前性行为。
再生缘幸福婚恋网婚姻专家解读 90后被“前辈”误解社会上对90后的评价与报告结果截然相反,看上去好像是两个
“家——办公室——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没有人打扰,也不用看人脸色,打开电脑,一切都有了……”现代人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和人们说的“宅一族”靠拢了。近日,某知名婚恋网站了《我们要在一起——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概括了现在婚恋的几个特点,“宅”排在第一位。调查结果显示,单身人士超长时间“宅”家,男性上网,女性追剧。63%单身人士每天独处的平均时间超过6小时。
超六成单身人士独处6个小时以上
1月11日,一知名婚恋网站《我们要在一起——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已是该网站连续第8年年度调查数据。XX年的调查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线下深度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线上问卷覆盖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收到有效样本7万余份;线下主要对200位单身男女进行了深度访谈。此外,该年度报告还由情感专家及媒体人士等组成的 “百人推荐团”共同完成。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63%的单身人士在休息日独处时间平均6小时以上,其中31.7%的人独处时间超过10小时,可以说单身生活极其单调。当问及私人时间如何安排时,“在家上网”、“和朋友聚会”以及“在家安静地呆着”成为排在前三位的经常性活动。在性别差异上,32.3%的单身女性表示私人时间会在家追剧(日剧、港剧、韩剧);而男性(66.6%)则更多选择在家上网。
男性重相貌女性重经济
该报告指出,现在四成以上的单身男女表示和条件合适的人结婚。在当代人婚恋观中,爱情不再是进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证,大家都变得更加理性,结婚前双方条件要匹配。其中男性关心前三位的是外在相貌、身体健康、情感经历,女性则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身体健康和职业。另外近三成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有失败的感情经历,而父母影响方面,男性比例(33.5%)要高于女性(27.4%)。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超过四成的单身人士会因为 “两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而决定结婚。而男女差异明显的是,仍有26%的男性结婚的原因是“给相爱的人一个归属”(因爱而婚),相比男性,更多女性(23.2%)会因为“对方很爱我”决定结婚。
七成多女性要求“有房”
2017湖北省最新恋爱账单调查报告出炉
武汉成跨地域婚恋最多的城市
付出是爱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报告显示,花尽时间陪伴对方、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孝顺对方父母、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对方保管、为对方的梦想而努力的这些行为均上榜,是人们在恋爱中主要的付出行为。
而其中就 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这一项深入研究,会发现一线城市中流动人口愈多,面临的异地婚恋情况也愈渐增长,是否为了爱情而选择到对方的城市生活也是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调查发现,五成80后愿意为爱跟随去对方的城市生活,此占比最多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数据显示,武汉、南京、成都、深圳、杭州是情侣较愿意为了彼此而迁居的城市,由此可见,这些城市的外地媳妇外地女婿是最多的。
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
购物、旅游成消费巨头
恋爱的甜蜜时光,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调查显示, 72.64%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1千到2千是合理的,花费占比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消费而言,3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花费中最大开支,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已到谈婚论嫁的人也都过了有情饮水饱的年纪,经济收入也一直备受关注,报告显示,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两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有超五成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上的经济压力日益加大,从数据上来看,一线中心城市男性面对来自婚恋经济压力依旧遥遥领先,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男士被赋予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当代社会里,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男性,不必要在经济上太过依赖男士。同时指出,若以苛刻的经济要求而错过了品行佳性格好,诚心相待的对象,实为得不偿失。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各种快餐文化、速成概念大行其道,也改变着人们的情感观念和情感耐心,也让现实中的单身男女在感情上只争朝夕。报告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有趣的发现,这群人中90后占比最多,可见90后在追爱的过程中更加执着。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而一旦表白被拒,51.09%的男女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恋爱是相互吸引的过程,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在追求上,时间太短,对方可能还不够了解你。因此,如果双方的接触频次较高(包括电话或网络联系),三个多月就可以判断是否能吸引到对方。如果频次较低,可以把追求期延长到六个月的时间。
恋爱易遇3年之坎 1年谈结婚最佳
婚姻有7年之痒,恋爱则有3年之坎。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男女认为恋爱3年都不提结婚就会面临分手危机,超过9成的男女认为,恋爱一年或者更短时间即可安排见家长。尽管如今大龄单身的趋势愈来愈强,七成单身男女依然认为26-30岁的年龄区间才是最佳结婚年龄。
上海沈阳高产宠妻狂魔
民政部联合某婚恋网站的《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77.3%的女性认为,男性月收入超过4000元才适合谈恋爱,而且这一比例与2010年的数据(66.3%的女性认为男性月收入超过4000元才适合谈恋爱)相比有大幅提升。更有27.1%的人认为,男性月收入1万元以上才适合谈恋爱。
这一调查结果一经,便因其话题敏感度和调查结果的“骇人听闻”程度,引起轩然大波,无论是网民还是媒体,都议论纷纷。虽然这一调查的数据来源,主要基于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并不具有全国普适性,可以说,这其实是一份“中国白领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而且4000元的说法,也没有高出这些地区的平均工资,但上升的速度,依然超过了2011年的CPI。特别是还有那么多女性认为,男人要月入万金才好谈恋爱,就不能不让人惊呼:爱情的门槛真是越来越高了!
其实,4000元的水平,已经高于3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在中国按理说已经属于中等收入水平,但无奈几险一金一扣,基本上就扣到了比个税起征点高不了多少的水平。而在各大城市,交了房租,3000多元的收入,也就基本只够一个人的日常开销了。所以说,这个标准真的只能算是个低起点。
在北京生活工作了五年的河北小伙唐岳今年27岁了,不是很善言辞的他坦言,在他收入达到5000元之前,的确没有什么底气去谈恋爱,所以他不得不一直保持单身。用他自己的话说,北京的爱情的确不便宜,主动给自己设一个“爱情”的门槛,只是为了想拥有一份有尊严的爱情。“刚毕业的时候,我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元,住在群租房里,房租是700元,剩下的钱,基本只够我一个人花,就是月光族,怎么可能谈得起恋爱?”当钱成为衡量一个男人能力和价值的标准,关于爱情的各种纯美憧憬似乎都变得脆弱苍白,无比现实。
随着物价的水涨船高,爱情也遭遇了CPI飙升。4000元也好,1万元也罢,都在考问这个时代的我们,对于“爱情”、“婚姻”这些“神圣话语”的再理解和再期待。
无论如何,在我国人均月收入远未达到4000元的背景下,这一结果所暗示的爱情门槛的快速上升,即使不说会产生示范效应,至少也会对无数青年男女的婚恋意识和选择产生影响。
4000以上才适合谈恋爱。那么何为“适合”?
对于生活在大都市里面的多数人来说,谈恋爱就是要消费,即使营造真正的浪漫靠的是用心,而不是用钱,但无奈婚恋生活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种消费:从吃饭、逛街,到买礼物,从看电影到喝咖啡,从婚纱照到蜜月旅游,这个市场也被越做越大,越耕越细,目的都是诱导适龄男女们尽量地把兜里的钱“以爱情的名义”掏出来。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来保卫我们爱情的尊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几乎不可避免地变成经济动物,道德的光芒被名利的喧嚣所掩盖。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想拥有尊严,就得有钱有地位。
爱情都“涨价”了,那婚姻的价格呢?更是明码实价地在上涨。
从古至今,婚恋其实一直都有自己的逻辑和标准,军人、工人,在某个时期,曾经是女性心中首选的结婚对象,是很酷很帅的职业,意味着社会地位、物质保障,而这些都能让女人得到她们最需要的——安全感。到了今天,在人心普遍思变的环境中,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安全感的缺失和不足,所以,在这样一个几乎一切都可以买卖的时代,如果不给爱情明码标价,似乎才是不正常、不道德的。
有媒体评论道:高富帅在婚恋市场上更有竞争优势合情合理,指责女性势利是Loser心态。听听,婚恋市场,多么坦白实在的说法。但是的确,不管多难听,这都的确是不能再回避的事实。
如今婚礼之盛大,婚前的房子’车子准备必不可少,婚礼上的婚庆典礼、酒宴、红包必不可少,其中的诸多关键词背后,无不以钱来支撑。很多家庭对这样的物质化婚礼的承受力有限,但还是会拼尽全力去应对,仿佛没有了这样隆重的婚礼,就是拿婚姻当了儿戏。
其实婚礼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旅游结婚、集体婚礼或是如今提倡的“裸婚”,均可大大地减轻人们的经济与心理压力,但它们却始终徘徊在婚礼形式的边缘,没能形成与正统婚礼抗衡的力量。而如今随着高物价水平的到来,婚礼成本一涨再涨,人们的理性消费观念也开始在婚礼观上悄悄抬头了。
涨价了的婚礼
一场婚礼,原本是两个人爱的表达、契约的见证,但归根究底却是物质的。爱情不能饮水饱,当所有的东西都因为物价飞涨而变得越来越贵,婚礼也涨价了。
据相关报道称,婚宴的价格五年之内翻了一倍。从天津市区内的调查可知,无论低中高档酒店,都存在着涨价事实。位于二号桥附近的新亚酒店起价一桌1280元,无服务费和场地费;大直沽的鸿起顺饭店起价1580元,场地费500元,换装费500元,明年起价1880元;贵州路上的瑞菜克斯酒店(原君悦酒店)起价1980元,加10%服务费,场地费3000元,明年价格未定,肯定涨价。所有酒店均需要交总消费额10%一30%不等的订金,如果婚宴取消,订金不退。
所有的供需关系均是你硬我软、你软我硬,如此刚性的条款对应的是婚礼的刚性需求。即使是涨价不断,婚宴也不是想订就能订到的。婚宴热甚至催生出了专业的“婚宴黄牛党”,专门预订良辰吉日的婚宴,再转卖赚钱。在记者调查的所有酒店里,5月份与10月份的吉日都已订满,即使是非吉日的大厅也不好订。想用今年的价格订明年的桌是不可能的,有的酒店干脆以价格未订拒绝预订明年的婚宴。看来,店家是绝对不发愁明年的生意的。
不仅是婚宴,与婚礼相关的所有东西都在涨价。房价在涨、彩礼在涨、婚庆在涨、装修在涨、家具电器也在涨,连喜烟、喜糖、请柬都在涨。仅婚礼当天的花销,今年比去年的平均支出就要多出一到两诚。那么,你敢不敢不举办婚礼呢?你想不想来个“裸婚”呢?
裸婚你敢不敢
在接受本刊调查的新人、准新人及操持婚礼的老人中,绝大多数都对“裸婚”投了赞成票。但说到自己时,却又难免从俗。
前文采访的赵阿姨说:“结婚是个大事,不仅是两个孩子,还得给亲戚朋友一个交代,如果不言不语就把婚给结了会让人笑话,再说也不好意思面对媳妇,人家娘家会怎么想咱呀。”儿子小吴说:“其实我们商量过旅行结婚,两边老人没有一个同意的。”与小吴观点相同的燕子去年“十一”刚结婚,她说:“结婚太累了,我都累晕了。要是再结婚我肯定不办酒席了。”
准新娘刘听则提出了新的观点:“婚礼一定要办的,不过要是可以只举办仪式,不弄酒席就好了。婚礼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其他亲朋是来见证我们的幸福的,应该突出主题。我们不收红包,大家也省得破费,再说少了酒席这一环节,还低碳环保呢。”
《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中的―项调查问到:“‘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直接领证结婚,你能接受吗?”
10%的人认为非常好,物质基础跟婚姻可以没有必然联系,夫妻双方共同奋斗,婚姻才更牢固;41%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如果实际情况确实不允许,也可以“裸婚”;35%的人觉得不太能接受,只是领个证的婚姻,会给人生留下很多遗感,14%的人则完全不能接受,认为没有条件就不结婚。
过半受访者接受“裸婚”,认为婚姻在物质方面还是要量力而行,说明人们的婚恋消费观趋于成熟。
婚礼是秀给谁看的
刘听的说法引出了关于婚礼的一个疑问:一场如此声势浩大的婚礼,到底是秀给谁看的呢?
“俏江南”老总张兰偕儿子、儿媳在“大小婚”上的表现虽然褒贬不一,但却是秀出了风头,不是普通人能有的手笔。普通人家的婚礼是给亲戚朋友看的,一场盛大的婚礼就是婆家的脸面和娘家的风光,是新人们未来幸福的吉利开端。
《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中对于“裸婚”的调查,男性可接受的比例高达75%,而女性比例则只有38%。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时代的完结――从少女到妇女,她更需要一场婚礼来昭告天下,自己要嫁的这个男人是会永远对自己好的,同时她需要所有人的见证。也正因此,没有一个婆家敢于说出要儿子“裸婚”,如赵女士所说的,要给准媳妇一个“交代”是最世俗的说法。因此,婚礼是不可缺少的。但婚礼的盛大程度却是可以考量的。
已婚的江南说:“现在结个婚弄得大家都很累,办婚礼的人累,参加婚礼的人也累,一个‘五一’下来,就得参加三五爪,光“随份子”就得上千元,要是遇到亲戚、关系好的,还得多。有时真恨不得躲了。”一场婚礼弄成花钱秀,似乎也失去了它本来的美好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