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14:43: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爱国主义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适时、自然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然也是如此,不能单为“爱国”而“爱国”。把语文课当成政治课,是违背语文课的教学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多是文质兼美的,其思想的丰富性、语言的优美性、人物形象的生动性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首先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年事已高、生活贫困、悲苦而无助的老人形象,狂风吹掉了屋顶的茅草,拄杖的老人拼命地追,他气喘吁吁,体力不支,顽皮的孩子抱着茅草跑了,老人用力的喊,直到口干舌燥,还是没能喊回顽童。老人无奈的回家了,半夜里,雨漏进了破茅屋,老人面对爱子,面对冰冷的破被子,痛苦而无助,此时此刻,主人公很自然地会发出呐喊,而他的呐喊实在出人意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原来,身处漏雨茅屋的主人想到的竟然不是自己,而是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寒士”。文章最后,作者又用“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为对自己理想的补充,令人感动。文本分析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我们甚至不用明确要求学生学习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就会如春雨,如甘露,点点滴滴,沁入学生心田,成为其高尚思想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二、品析、感悟语言
语文教学说到底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品析和感悟,而品析、感悟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语文教师要设法让文字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达到思想境界的有效提升。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他们沉迷于玩乐,终日无所事事;他们服饰怪异,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巧用比喻描写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形态,又用反语“标致”表现作者的反感与嘲讽,并用动词“扭”表现清国留学生的扭捏之态。作者仅用寥寥数语便勾画了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的丑态,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厌恶之情,因此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寻求真知。在仙台,一次看电影时日本学生狂呼“万岁”,而电影内容是枪毙中国人,这深深刺痛了鲁迅的心:“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至此,教师可以问学生“刺耳”的原因。很明显,日本学生的欢呼,伤害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以致影响了他的职业选择。鲁迅赴日留学,本为学医,这次看电影之后,他弃医从文,改走文学救国的道路。
三、抓住教育契机
一、用伟大的化学成就来感染学生,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
我国发展至今所取得的化学成就数不胜数,这些成就在世界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对于这些伟大成就不是很了解,也不了解其中的发展历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像学生们介绍当今的化学成就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来说是有必要的,也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拿我国的钢铁事业来讲,我国的钢铁资源十分丰富,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逐渐上升,增长速度相当迅速,如今我国显然是钢铁大国。这足以体现我国钢铁冶炼技术的精湛,在进行这方面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比较来突显我国的钢铁制造技术,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我国钢铁发展的历史,将其制成短片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了解更容易受到伟大化学成就的影响,从这些成就不仅可以体现我国这些年的发展,更可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学生受到感染在影响自己未来理想的同时也燃起了自己对国家的喜爱之情,更加坚定自己的爱国主义信念。[2]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这门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要想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真正的融合起来还要结合这门学科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已经无法满足化学教学的需要,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该被运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学的引用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难度,但是这也给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在上述两点中可以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这种运用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内容上要符合教材的需要,传授知识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同时进行。除此之外,要采用多样化的化学教学形式,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外应该更多的设置实验课程和课外课程,让学生能够有实际的体会,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从课本上面学来的知识有限,社会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学生需要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相应的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情况,引用更多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学生知识面的扩宽更易于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化学课堂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让这样的课堂更加有效,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改善,让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好成熟和完善。
三、结论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园丁”,它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的内驱力。正如苏联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般情况下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合理利用多媒体,巧妙设计出栩栩如生的动画教学情境,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作者在执教“京剧基础赏析”一课时,就在导入环节应用多媒体展示了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京剧脸谱,并伴随着韵味十足的京调音乐,许多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饶有兴致地期盼京剧的正式开场。再如,作者在执教《绿叶》这首歌曲时,运用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创设了美妙的情境:灿烂的阳光下,树木郁郁葱葱,远方的牌坊旁“躺着”几所小茅舍,小河流水潺潺,再配上动人的背景音乐。在如此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视听觉都被积极调动起来。
此时,作者先要求学生给画面自编歌词,然后反复朗诵,接着给画面配上《绿叶》的原歌词,最后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尽情欣赏优美的画面,倾听悦耳的歌声,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自然地表现出来,爱国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在高中音乐情境教学中,我们务必选择与作品内容直接相关的视觉画面,既可以是直接的演奏场面,也可以是间接的主题联想画面。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子演奏曲《早晨》时,作者采用多媒体展示了令人神往的春晓图:在一片葱苍茂密的树林里,一缕晨曦透过林隙微露,万籁俱寂,一两声鸟鸣让人无暇遐思……此时,动听笛声悄然响起,“笛子独奏《早晨》”的流动字幕从左向右慢慢移动,突然,字幕化作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如此的情境导入,学生很快就进入了预设的教学意境之中,使学生产生无限的美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油然而生。
二、巧妙结合戏曲民歌精华,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学生;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入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学生的情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教活。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设计好问题与习题。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掌握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认识、提高认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组织教师学纲。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地学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第二,抓住备课这一关。给时间让教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教师集中备课。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如,在研究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研究:“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该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掌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采取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正面教育。少年儿童具有模仿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向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接近性。思品教学中,我们在贯彻“深”的精神的同时,还贯彻了“厚”的精神。由于每课教材都反映了大纲的一个教育要求,但因篇幅所限,都不够“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几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搜集更多地反映课文中观点的事例,使得说明观点的材料更加丰富。比如,我校教师在教学《拾金不昧》一课时,为了使这一课“厚”起来,组织学生表演了《归还飞机票》的小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加深了对本课观点的理解。我们还采取了演课本剧、小品、歌咏舞蹈、参观访问等使课文内容丰富起来,以求得学生对教育观点的深刻理解。
二、狠抓系列化活动,拓宽思品课的教育空间
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了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做为思品课教学的补充。
1.注重思品课的社会延伸。我校在抓好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延伸。如我校思品教师董秋梅在教学《在集体中想着别人》一课时,在总结全课内容时有这样几句话:“同学们,在我们集体中关心别人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想着别人,主动关心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雷锋叔叔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能始终想着别人。希望你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关心别人。”董老师这番话,不单单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思品课的社会延伸,突出了导行的持久性和永恒性。在老师的激励下,我校黄涛等8名同学主动坚持常年照顾翠竹小区的孤寡老人,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好评。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校学生开展了净化、美化一条街活动,定期清扫红梅小区部分居民楼环境卫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称赞。目前,全校学生争做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
2.根据思品课内容,结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校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各地教育的差异,造成了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一实际,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课后,向学生进行《楼内规则》、《红梅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具体要求》、《校园秩序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逐步的形成。目前,我校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校风已经形成。
3.根据思品课的内容,结合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年是大连开发区建区十周年。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一课后,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开展了“我爱家乡——开发区”的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列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1)祖国——我爱您。(2)开发区,您好!(3)开发区的发展——父辈的建设。(4)开发区长大我长大。在开展“开发区,您好”这项活动中,我校每个中队的队员,在思品教师、中队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20余项文艺节目。这些小队员抽业余时间,围绕着“开发区,您好”这个主题,查找资料,采访先进人物,排练文艺节目,讴歌了大连开发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所取得的举世中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活动,尤其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具体抓了以下两点:
李岚清同志说得好:“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出传统道德中“美德”之本,作为学校德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灌输、熏陶和引导。
从当代青少年的实际出发,我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应当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当代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
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十分强烈,历史上有无数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这种忧患意识又总是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青少年生活那么幸福,有什么好忧患的呢?首先,我国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改革开放虽使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富了起来,但还有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在温饱线上徘徊。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其次,21世纪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人的素质的竞争。竞争就要有压力,当代青少年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当前要充分利用国际和平、国内稳定的有利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应使青少年具有忧患意识,并把它与责任感结合起来,与“祖国同发展”、“与上海同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融入社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
第二,引导青少年对社会尽责,勤奋学习,刻苦锻炼。
对社会尽责,勤奋刻苦,古往今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迈向新世纪的今天,特别是肩负历史重任的当代青少年,更有必要学习、发扬这种美德。
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不是一句空话,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要负责任,就要有本领;要有本领就要勤奋学习,刻苦锻炼。当代青少年是喷薄而出的朝阳,正处在勤学苦练的最佳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流传着“韦编三绝”、“悬梁刺股”、“怀书而耕”、“凿壁取光”、“羲之墨池”等许许多多刻苦自励、发奋读书的故事,这些都是值得当代青少年学习的。
艺校学生要想占领一流剧院,没有技压群芳、艺惊四座的一流艺术技能技巧是不行的。戏谚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久久为功,方能成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只有勤学苦练过硬、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去为人民、为社会尽责。强烈的责任感要转化为刻苦勤奋、吃苦耐劳、忠于职守的具体行动,因为人的一生对社会、对人民的奉献主要是通过职业实践实现的。
第三,提高青少年美德修养的自觉性,持之以恒。
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需要下一定的苦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更需要天长日久地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将传统美德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为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格力量,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艰巨的战略任务。
我团全体成员(XXX)于20__年7月2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进行文物保护调查研究,先后调查了乾陵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和华清宫,7月31日完成调查。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安市附近地区。在乾县,我们首先去参观了永泰公主墓。由于乾陵并未被真正的开发过,所以大多数乾陵出土的文物都出自于永泰公主墓及其附近几座太子墓穴。文物主要有壁画,石雕,珍贵文物(唐三彩)等,有很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是我国珍贵的史料。初进入永泰公主墓,我们就被周围的环境所震慑了。炎热的夏日,蝉鸣声不绝于耳,可墓中却格外的凉爽,周围的壁画线条流畅,颜色绚丽,虽然与我们有着历史的阻隔,却又好似触手可及,贴近历史的感觉使我们每个人都屏息凝视,叹为观止。慢慢走进墓中,周围有小的洞穴,存放着陪葬的陶俑,陶器,虽然灯光很灰暗,因为有关单位的开发保护,还是能很清晰地看到生动的人物表情和行为举止,使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最后走进的就是主墓穴,陈放着永泰公主的棺木。黑青色的石板,一块一块堆积成样式精美的棺木,上面的雕刻是他就像是崭新的近代工艺品,棺木保存良好,刻纹中的花鸟兽都非常的清晰可辨。房檐式的设计使棺木脱离了死板、沉寂的特点,反而有种家的归属感,灵巧、美观。在这样的历史文物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很渺小。可是我们看到,有些观光者就在墙壁、房檐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愿望。我觉得很悲凉,这些[,!]古老的文物,即使它们是没有生命的,没有价值的,但他似乎也像一个苍老的长辈,多少为能工巧匠为它付了汗水,甚至是生命,智慧。我们参观应该带有尊敬它,尊敬古人,尊敬我们民族人民的思想,我们卑微的愿望又怎能值得一提呢?我们对这种现象的调查分析是,有关单位给予的重视程度并不够,监察力度小,没有准确的惩罚方案及措施,才使得宝贵的遗产被留下了烙印。我们倍感痛心,有良知和爱国情感的人们都倍感痛心,不知那些破坏者是否有所痛感呢?乾陵属于国家四A及重点旅游景区,但是经过我们的考察,我们认为乾陵的设施过于陈旧,开发过与简陋,客流量过少。我们应该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加大投资力度,争取使乾陵也成为游人万千的旅游景区,吸引外来投资的地区。
乾陵的山下曾经被八国联军洗劫过,他们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了,不能带走的也毁坏了,其中六十一藩臣像和守陵的瓮仲投向很多都被损毁,只有极个别的幸运儿保存下来。我们看到都十分的痛心,转念想想,我们的文物我们有些自己国民都不懂得爱护,更何况是那些强盗般的掠夺者呢?我们应该自己首先做好保护文物的工作,自觉律己,那样才能够来管治他人。
乾陵市女皇帝武则天和她丈夫唐高宗的墓穴,使我唯一没被发现但是没有被盗的墓穴,至今没有被开发。原因有两个,首先,我国的科技并不够发达,在给墓穴通风痛氧前没有很好的防腐措施,不能随意开发,防止墓穴遭到无畏的破坏;其次,我国的经济也不算发达,开发乾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产,我们要争取少投入,多受益,质量高,这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是乾陵没有被盗取的原因。日本曾经愿意投资我国帮助开发乾陵,条件是乾陵开发后日本国获得收益的百分之六十。民族自尊心强烈的中国自民又怎能同意这种有辱国体的要求呢?这是日本人的一个不可能达成梦想而已,但独立开发乾陵并不是中国人一个不可达成的梦想,这一天早晚都回来到,我们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为动力,亿万人民为基础,即使不依靠他国,也能够达成。尽管乾陵现在还是一座山,但是他总会在我们国民的努力下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遗产。郭沫若先生对总理说过,如果乾陵被开发,那么他很有可能就是世界的第九大奇迹,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在几天的参观过程中,兵马俑博物馆是我们最流连忘返的地方。首先,我们在博物馆外定时纪录的客流量,发现博物馆的国外参观者竟达到百分十六十左右,也就是说,加上工作人员及其他营业分子,兵马俑博物馆的外来参观者几乎和中国参观者人数相当,这是相当值得重视的。因为,在国外参过着多的地方,更囊体现出我国的国体,人口素质等一些实际客观情况,对兵马俑更是要严格保护,对游客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对景区内的不文明现象也要劝阻制止甚至于惩罚。在景区内,我们发现地上是不是有些烟头,废纸屑,胶卷外壳或是吃过喝过的食品包装袋。我们也针对一个垃圾箱进行了观测,外国游客多数都把垃圾丢在垃圾箱内,但中国游客由少数人就随手丢掉,我们认为这是极度破坏博物馆乃至于国家整体形象的。应当有专人制止或是有相应的惩罚手段。兵马俑参观大厅的监管还是很严格的,但是仍有不足,例如,标志牌上有写可以拍照,但是不能使用闪光灯几三脚架,但是馆内仍是灯光不断,经过我们的定时观测,我们发现,违规的国外参观者人数较多,标志牌上也有英文标注,但是遵守的人却不多,我们认为随团的导游有义务提示自己的团圆,严格遵守管内规定,这样即使是看不懂标志的外国参观者也能够管制自己的行为,不作出对文物有所危害的事情。在出馆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出售兵马俑的小商贩,唯独在国外参观者的前面,兜售兵马俑,尽管别人不肯买,他们仍然不依不饶,喋喋不休。这是十分没有礼貌的行为,遇到的有损,与我们国家的尊严有损。所以兵马俑的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控制小商贩随意兜售的行为,对他们加以遏制,严禁他们入馆售物。
兵马俑是世界奇迹之一,是陕西省珍贵的文化遗产,距今两千年有余,用雄伟壮观,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不为过分。整个兵马俑博物馆内,没有两个兵马俑是相同的,不论是姿态,表情,举止,神态。。。都各不相似,各具特色。每个物品都活灵活现,照在照片中,不认真看,真似一位活人树立其中,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秦朝有着惊人的先进军事科技,不论在做功又或是材料上都有至今仍未接触的谜团,兵马俑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是重要的历史材料。保护它是我们爱国精神的体现,更是我们中华自民的义务。
华清宫是后来加建的建筑物,但是唐朝的浴池却仍然完整的保留着,我们看着它们,想象着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历史故事,既有民间特色,也充斥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华清宫开发的相当完备,管理好,只是游人过于繁多,我们人多,过多的客流量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限制客流量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定不要大声喧哗,过于拥挤,防止文物受到损害。
我们每参观一个景点,都会留下我们针对与该景点设计的有关意见,在我们积极的努力下,有关单位也给予了肯定,并给我们盖了章,是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了汇报和收获。在兵马俑的时候,即使是冒着高温,顶着太阳,来来回回来的观察,拍摄,再去提供意见,索要有关公章,也没有一个人喊累,说不愿意。当然,别人并不会随随便便就相信我们给我们盖章,但是我们可以一趟又一趟的跑,一次找不到管理人员就去找第二次,没有上班就等到上班,下班了就再去找别人,给别人借是我们活动的意义,内容,就是这样不断的努力,我们成功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给予我们提供的意见很高的评价及重视。我们很开心,仅是很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活动结束时,我们又在西安市进行了民意社会调查,我们共打印了四十份问卷,分别在西安市不同地区进行了调查,大家对我们所提问的问题都认真地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也是我们更为了解我们所作的工作的意义,我们对社会,对社会分子也有个一定程度的了解。我们还写了爱国护文物的 宣传倡议书,打印了四十份,交给了填写问卷的人阅读,希望给大家也能了解我们的活动,支持我们的活动。这次社会调查很成功,大家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每个人,每个角色都在努力。我们不一定要当一个只演小角色的大演员,我们愿意做一个扮演大角色的小演员,在社会的一个地方,为这个社会,为我们的国家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建设这个社会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也能够付出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爱国精神是我们的动力,也是我们宣讲的主题。文物是我们的资产,是金钱所不能比拟的。我们要珍视它,使它在我们的国家发光发亮。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学生;引与扶;知与行;管与放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5-0003-03
作者简介]徐继元(1975―),女,广西灌阳人,本科,桂林市灵川县大圩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如何使这一主旋律融入中学生思想中,使之成为激发中学生热爱祖国的驱动力?近几年来,我们认真地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性规律,在多角度探寻爱国主义教育辩证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尝试:
一、引与扶
“引”表现在德育中,就是引导、指导、诱导。所谓“扶”,即帮助、扶持。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是很多的,我们老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一项内容都抓得那么具体周到。我们在教育中可指明方向,指明路径,让学生自己去“走”。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首先从爱学校、爱家乡做起,就是向学生提出要求,宣布计划和目标及实施方案等,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诱导学生去行动,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树立了热爱学校和家乡的观念,主动维护学校公共秩序和积极做好事,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是不成熟的中学生。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思想往往是不成熟的,或认识有偏差,或理解不深刻,或行动不自觉、不持久,在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扶”着他们去走,多指导。如我们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有极少数学生认识有偏差,行动不持久,我们就利用校会、班会和政治课教学反复强调。热爱祖国具体表现为热爱家乡、热爱学校,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总是“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只有知家乡的人,才能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
二、知与行
无论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教育,都要先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认识到某方面的知识,弄懂某方面的道理,这是使学生思想产生质变、获得进步的第一个步骤。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指挥的,然而人的行动还会受习惯的支配,有时候认识到了未必有行动。因此说,在“知”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引导,形成习惯,这时“知”才能巩固,“知”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例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就是遵循知与行的辩证教育框架的。在教育中分知(知国)、爱(爱国)、报(报国)三个层次进行,我们认为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报国。所以,知国是基础,爱国是关键,抱国是目的。也就是说,知国、爱国是“知”,报国是“行”。因此说“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升华,“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可以说,没有“行”的“知”是失去意义的“知”,没有“知”的“行”,也就是盲目的“行”,是不巩固的“行”。只有将“知”与“行”结合实践,教育才真正有收效。这是“知”与“行”的第一个意义。“知”与“行”的第二个意义是“知”“行”互促。因为人们的认识总是不断深化的,知道的东西未必有深刻的理解和切身体验,而通过“行”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使人们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提高了,又可以促进“行”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的活动中,在讲明道理后,引导他们组织纪律检查和文明、卫生监督员,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回乡进行社会调查等。而恰恰在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和社会调查过程中,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和前途的光明,在监督、检查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教育,并自然而然地对爱学校、爱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而这更高层次的认识,又会激发他们更好的行动,“知”与“行”又能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三、管与放
爱国主义教育总离不开“管”字。比如升国旗仪式时如何列队,大家的姿势怎样,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等要求,教师应给学生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给予严格的监督。通过这种严而有序的管理,使学生从内心感到祖国的尊严和伟大,从而坚定他们爱国的自豪感。然而,人总是有个性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行为举止特征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不可能要求千人一 面,千口一腔,一切按我们的要求进行。在不逾规矩的情况下,应允许学生作出自己的思考,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当今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往往呈多元化格局,人们的思想在发展,观念在更新。那么,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只要不损国格、人格,只要没有辱国之行为,没有违道德准则的东西,学生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许多问题我们可以不约束学生。比如,我校在学生中以班为单位开展“自治自理”实践周活动,由学生来当实习班主任,代替班主任管理一部分事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自治自理”实践周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管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爱校信心,得到了学生的赞成和学校领导、老师的肯定,也就打消了那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看法。这就是说,当管则管,当放则放,管有益于学生和社会,放也有益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益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阔思维的爱国人才。
四、高与低
面对受教育的学生,教育者的姿态要做到“高”与“低”的结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境界、知识修养、才智见识、道德风范等各个方面都要比学生高,否则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因此,我们时时要以自己各方面的高素质去培养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把他们引向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但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我们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能处处以师长自居,而要做学生的朋友,平等待人,亲切地关心、勉励学生。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桂林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烈士墓等。参观和祭扫活动,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信念,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了思想,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得到了学生的赞许。因此我们既要站得高,又要放下架子;既要像老师,又要和学生交朋友;既要理解学生,又不能随意迁就他们,迎合他们。只有把握好其间的关系,才能俯仰自如地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我们根据学校“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管理从严”的治校方针,在针对中学生多角度地探寻爱国主义教育的辩证艺术中,进行了认真的设计和积极的实践,成效显著。而要深入地探寻爱国主义教育辩证艺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还有许多新课题,有待于我们继续积极地探索、实践,把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出更多、更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 体现
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历史教学仅仅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从而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人认为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在历史教学中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紧扣课本,把握历史信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史信息源源不绝,尤其是在近百年历史中更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最有效的历史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述历史时,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是林则徐;在讲述时,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冲去,不幸中鱼雷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等等。我们在这些最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把握三个环节:①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②教师分析后让学生发表意见,补充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③让学生在课后写小论文,评述这些事件中主要历史人物的爱国之举。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逐步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二、摆出事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如讲授“”中我先让学生讲述谭嗣同的主要事迹,然后再出示他说的话,即:“大丈夫不作为则已,作则磊磊落落,且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变法流血者,请自嗣同始。”被捕入狱后写下了留传千古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视死如归,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让学生感知谭嗣同决心变法,为使国家富强起来,不惜用牺牲自己生命唤起后来者的觉醒,对他的舍生忘死精神和爱国品质产生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立志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三、联系今古,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每时每刻都在现实中具体地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之古为今用。如讲述的历史,我们便把当年林则徐禁烟和今天的禁毒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不同时代的爱国之举,其宗旨都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青少年绝不能上当受骗吸毒。又如在讲“”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大量图 片展示日军在南京制造的种种罪行,灭绝人性地屠杀当地和平居民。而在20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国内的一些右翼分子却美化侵略战争,否定,散布种种谬论。以此告诫学生一定要奋发学习,振兴中华,慎防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等时事,及时结合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通过历史节日,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系列专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