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9 15:01: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采访发言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发言准备的书面材料。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同志们:
专项管治工作的前一阶段,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必然的成效。但决不能有一点点涣散的主意,要持续坚持当前尽心尽责、如履薄冰的工作立场,竭尽全力、自始至终把专项管治工作深化推进。为此,关于此项工作,我代表市县政府在这里标明三个立场:
第一 对管治工作不够衍。要严厉依照国家、省、市统一的工作部署,不迁延,不走过场。规划、监察、国土、房管、城管等有关部分要进一步明确职责,亲密共同、互相协调,一环紧扣一环,工作的顺序要到位,使管治工作到达规范规划治理、提高城市品尝、公道社会好处的结果和目标。
演讲稿写作方法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注意讲话人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口吻、语言应有所不同。演讲稿没有严格的、固定的格式,但结构的基本形态都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由于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因而演讲稿的结构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1、演讲稿选题原则
①选题要有意义,符合现实需要。要从提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出发,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来阐述,从而解决人们普遍关心、急于得到回答的问题。
②选题要看对象,做到有的放矢。演讲者应该大致摸清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思想状况,然后再根据这些具体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选择听众最感兴趣的话题。
③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并能胜任的主题,即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题目。如一名解放军战士如果讲“高校管理与改革”自然深有体会,滔滔不绝。
④根据演讲场合和时间的长短选题。场合不同,选题也应不同。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试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建筑业的施工质量越来越重视。高性能混凝土扮演高质主体分子的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混凝土的组成配比决定了它的高性能,因此不同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中仍有适用性问题。经济选用最适合的高性能混凝土是建筑施工单位面临的一个难点。对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各种性能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解和认识是建筑单位实现优选的有效途径。
1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外有很多定义。就国内而言,吴中伟院士定义的较为系统: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为核心指标,针对不同的施工要求,兼顾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的一种高新技术型混凝土。其设计原理是利用不同原材料的水胶比对混凝土产生作用的效果不同来控制混凝土的综合性质。
2 高性能混凝土构成高性能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集料、矿物外加剂和化学外加剂等四类原材料构成。其中集料又称骨料,分为粗集(骨)料和细集(骨)料;矿物外加剂主要有磨细矿渣、硅灰、粉煤灰和天然沸石粉四种;化学外加剂包含了高效减水剂(按其组成又分为萘系 、胺系、氨基磺酸盐系、脂肪族和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缓凝剂、引气剂四类。对不同的水泥、集料、外加剂进行性能试验,可以测定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变化和对高强度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影响。
3 对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方法的分析 进行试验的目的在于从原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力学性质等方面了解它们与高性能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关系。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对原材料判定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下面对各种原材料分别进行试验方法的研究。
3.1 水泥试验方法的比较 对水泥的试验主要是关于水泥密度、比表面积、细度、颗粒组成、稠度的测定。(1)水泥密度测定的试验方法。水泥密度的测定主要是传统的液体排代法和新型气体排代法。液体排代法的原理是恒温下,用煤油置换出水泥体积,以李氏瓶细胫刻度测出。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经济,而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考虑样本水化因素和耗时较长;气体排代法用氦气分子作为介质,通过仪器测定水泥样品体积。这种方法测出的体积就是样本的实际体积,时间更短且不对水泥作用。(2)比表面积测定试验方法。比表面积测定有透气法和勃氏法两种。透气法和勃氏法都是由测定定量空气透过一定水泥层的时间而得到比表面积值的。透气法是人工对表面积细度进行筛选和测量,它对过细和多孔的物料测试准确度低且对水泥性能相关的融入较弱;而勃氏法采用电子计时和智能化的勃氏仪自动测定结果。这大大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同时也解决了水泥性能相关性。(3)水泥细度测定的试验方法。细度的试验方法应用较广泛的是手工筛析法,水筛法,和负压筛析法。手工筛析法是采用不同规格的筛对水泥试样进行筛析,得出余物质量率表示细度。该法对标准筛的选用有很高要求,测定因人工操作偏差较大;水筛法是用筛网和喷头对水泥样品进行筛析取得细度。水筛法与之前的人工法相比较可以使筛析的力度更为均匀从而减少误差,但相对的烘干过程也增加了测量时间;负压筛法则直接利用精密的负压筛析仪测定试验指标。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较,负压筛法更节省时间和精确。当与水筛法或手工干筛法测定结果发生争议时试验标准规定优先选择负压筛法。(4)颗粒组成测试的试验方法。水泥颗粒组成测定有沉降法和激光衍射方法两种。 沉降法即利用体积不同泥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的差异来测定颗粒含量。这种方法难操作、耗时久、计算量大且对混合测试不准;激光衍射方法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直接测得,它操作简单、只需几分钟且适用广泛,但分析仪多为进口所以成本较大。(5)水泥稠度测试的试验方法。有维卡标准法和试锥法。维卡标准法是通过对不同水泥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阻力变化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注水量;试锥法是将标准法中的标准试杆替换成试锥锥体测定稠度。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测量误差,而且对后期凝结时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粘稠度达到标准值时试锥法测算用水量的敏感度不如维卡标准法。
3.2 集料骨料的试验分析 粗集料、细集料的试验内容有测定表观密度和颗粒含量的测定。(1)测表观密度:网篮法主要以网篮为主要工具对集料不同状态下的质量进行测定后通过计算取得表观密度。这种测算方法人工介入的成分太多,过程中容易丢失样品,且对饱和面干状态判定较为主观,测定偏差较大,且费时;容量瓶法是应用容量瓶为载体,测试中采用对容量瓶的质量变化来测算集料变化。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数值取得相对客观,但试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温。一旦两次测算结果差大于0.01克/每立方米时,须重新试验;李氏比重瓶法是以集料入水前后质量变化通过比重瓶刻度直接测量计算密度。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集料接触试验工具产生的损耗,它的用时相对较短,试验数据取得较为可靠。(2)集料颗粒含量测算的试验方法。主要有规准仪法和游标卡尺法。规准仪法就是使用针片状规准仪先目测挑出规则颗粒后对不规则颗粒分别进行针、片判定。用于测定粗集料和评价集料的形状;游标卡尺法是利用游标卡尺测定一定粒径以上的沥青混合料或基层材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目测挑出立方颗粒。该方法需要选择较为标准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对于过程中的基准面界定也影响集料颗粒的含量测算数值和准确度。
3.3 矿物外加剂试验方法的比较 矿物外加剂主要对矿物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进行试验,这里主比较矿物外加剂密度测定的两种试验方法即比重瓶法和精密比重计法。比重瓶法在前面集料部分已经讲述了,它在粉末和微粒密度精确测试上表现卓越;精密比重计法则是使用精密比重计和波美比重计直观测量液体外加剂溶液,由于在液体中进行测量使得选材上较受局限,而且直观目测误差会相对较大,所以在两种方法出现仲裁时以前者为准。
3.4 化学外加剂试验方法的优选 化学外加剂试验也主要针对其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这里将对化学外加剂中的减水剂适应性测试试验的Marsh筒法和净浆流动度法进行优选。Marsh筒法采用大水灰比进行试验,其优点是接近混凝土的实际水灰比,缺点是有计时误差,且会削弱浆体粘度影响流动性;净浆流动度法的设计采用小水灰比,与混凝土实际水灰比有一定差距。根据肖忠明对二者的试验可以看出Marsh筒法测得的混凝土流动性结果较净浆流动度法更具有相关性,Marsh筒法测定饱和掺量点较净浆流动度法更简单方便、直观和可靠。
4 结尾发现试验中原材料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规律,量化地调节原材料的配比同时掌握每种试验的特性,就能提高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可靠度。从而科学控制优良混凝土的综合性质,得到满足设计和施工单位要求的最优高性能混凝土。
参考文献:
[1]姚燕.王玲.田培.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9.
[2]郑娟荣.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选择及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02(1).
[3]徐辉东.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筛选试验研究[J].煤炭技术.2008(10).
[4]马安.杨芝勇.C60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9(6).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审原则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执行性文件,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工作,是专业教学工作关键所在。因此,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即使是传统专业每年都还要进行调整与更新,对新职业方向专业更是不遗余力、倾注大量心血。倘若没有教学经验和职业经历,想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很难的。我们应该发挥专业团队的作用,经充分的职业分析、市场分析、论证与研讨,集大家所成,可由一人执笔起草,最终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并审批。这一系列程序应作为教学管理常态加以规范,建立审批制度,降低其质量风险。因此,上级主管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规范其管理。审定应当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最好是经两人以上签名审阅,方可生效;审阅人员中应有企业专家和专业带头人。
二、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高职院校课程按课程性质可分为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知识能力课程,其中职业知识能力课程按类别又可分为主修课程与辅修课程。笔者主要论述的是职业知识能力模块的课程设置原则。
1.特色原则。每个学科、每个知识领域、每个行业、每个工种都有其各自的个性与规律。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围绕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开发相关应用型、实用型课程。不能局限于校内老师的知识技能范围来设置课程,校内老师能力不及的就外聘,要确保专业的办学特色。
2.市场原则。瞄准市场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专业课程设置毫无疑问要考虑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考虑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位需求,甚至设置超前性课程。
3.应用性与实用性原则。当今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职业素质课要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即理论的应用性;职业技能课需强调实用性,还原职教属性。
4.师资能力原则。一方面,要发挥教师专业特长,用足用好教师技能。另一方面,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来抓,有计划、多途径地培养专业教师,以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教师有专长,学生才会有特长。对新入校的教师甚至硕士教师也要先放到企业一线挂职进修学习,方可安排上相关的课。
5.学生能力发展原则。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专业拓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相关行业的延伸服务能力。这不仅可提高专业技能的含金量,也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转型就业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只有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应着眼于市场的未来和学生的未来开设课程。用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理念来说,就是“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
三、整合教学内容——进行项目教学
1.整合教学内容以模块项目形式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选择“2+1”的教学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时间缩短使得如何实现学习成效最大化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现有的课程里有不少内容是交叉重叠的,尤其是理论课程,如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现代酒店管理学,就可以不再开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应根据职业特点以模块或项目组织教学。每个模块或项目教学都应体现知识的应用性或技能的实用性,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突出行业特色。
2.加大实训课时比例。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实训课时应占总课时的50%以上。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厅服务与管理、酒品调制和酒吧经营管理、插花、茶艺等技能型课程的实训课时必须超过50%,因为其中含有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证培训,如客房服务员证、餐厅服务员证、点菜师证、调酒师证、花艺师、茶艺师、公共营养师等。学校一般安排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进行职业资格考试,因学生顶岗实习后,难以再回校集中,毕业双证就难以保证。
3.突出理论课的实用性。专业素质课要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心理学课程,应按应用知识模块来组织课堂教学,不宜像本科生那样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中国教育台师说栏目中由张勤主讲的《妙用性格》,就是典型的模块教学。她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生活中不同性格人的特征,根据这些个性特征处理职场中的君臣关系、同事关系,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甚至探讨恋爱对象的性格匹配等人们关注的问题,把性格分类理论演绎得非常到位,使人记忆深刻。又如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一般教材理论性太强,那些营养成分及含量都变成了乏味的数字,最后能记住的东西甚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手中食物的食性,从中医学角度诠释养生观点,为让中国餐厅成为传播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科学养生的文化阵地打下基础。英语教学应突出前厅、客房、餐厅、酒吧咖啡厅等职业岗位的听说能力训练,让理论课能充分展现它的实用价值。
四、如何确定核心主干课程
1.根据专业方向定。现在酒店管理专业分方向办学已成发展趋势,专业的细化为课程细化奠定了基础,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也就更加明确。
2.根据行业特点定。酒店行业是典型的窗口行业,酒店是一个城市的缩影,也是文明中国的缩影,服务员就是城市形象的大使、中国文化的大使。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形象好,语言沟通能力强,服务技能娴熟到位。外语在酒店的应用尤显重要,一般高职生能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可说是凤毛麟角,英语能力就成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不仅包括相关的化学知识科学体系教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渗透科学学习方法,落实素质教育,从而为培养科学型、综合性化学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首先,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的建设顺应了新课改的需求.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本质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的建设顺应了新课改的需求,对于推进高中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化学知识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次,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的建设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体现了科学的教学思路和手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本质的理解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具体分析
1.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之科学事实方法
(1)观察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或者是借助相关的机器仪表来观察研究相关的对象.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观察法包括观察化学实验、模型、化学图表等.比如,对于“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的学习,在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让学生触摸试管壁,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究,观察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学反应过程,有利于积累学生的化学经验.
(2)实验法.在实验法的运用上侧重于实验建议、信息提示以及思路启发和技术支持等,增强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加了学生合作以及探究的机会.比如,在实验的设计和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巧妙地渗透了科学实验的对比思想和控制变量的思想,如溶液、胶体在光照下的现象对比,溴水在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前后的现象对比等.
(3)调查法.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记录、整理并分析调查结果.比如,对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实验等获取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的体验有效转化为经验.
(4)模拟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微观世界,从而形象具体地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比如,以动画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化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识为具体内容,拉近所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之理性思维方法
(1)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合,得出一定的经验或者结论,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比如,对于“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速率不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知道反应的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结论.
(2)归纳演绎法.一般来说,归纳法是从特殊事实到一般理论的具体应用,而演绎法是从一般理论到特殊事实的演化过程,归纳与演绎是完全相关的思维推理方式.比如,对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就是采用的归纳演与绎法.
(3)类比分析法.通过对相似或者同类事物的比较,分析它们的共同之处以及各自特点,找到内在的联系以及本质特征,从而深化对事物的认知.比如,对于“制备乙酸乙酯可能的合成路线”的学习,可以通过对若干个合成路线的类比分析,启发学生从制备原理、方法精简、原料来源、耗能多少等角度去学习工业上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关键词]采煤 工作面 顶板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TD3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395-01
1.认识顶板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产煤地区和煤矿企业不断加强顶板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国煤矿顶板事故总量逐年下降。但是,由于我国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顶板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较低,一些煤矿特别是小煤矿仍然存在采掘机械化程度低、支护方式落后、支护设计不合理、违章空顶作业等现象,致使顶板事故多发。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采煤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顶板管理工作不到位不仅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还给职工造成人身伤害危险。所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顶板安全管理意识、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效地控制煤矿顶板事故,才能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1.1 工作面顶板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是因为采场之上覆盖层方面因为开采而导致影响出现变形的情况,出现矿山压力,此种内力通过煤层的直接顶板进一步传递至工作面的支架之上。具体表现于回采的工作面上下出口的附近,表现强烈。因压力的存在,回采的工作面居中顶板会快速下沉,出现较大压力。其次压力呈现着初期压力和周期性压力特征,二者压力出现时,工作面整体会产生剧烈异常情况,如果不能具体就其把握通过措施预防,即可能造成冒顶事故发生。
二是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小型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裂隙、陷落柱、冲刷带等。其中,最常见和对回采工作影响最大的是断层。这些都能改变工作面的正常压力状况,如对这些情况不了解就可能发生冒顶。
三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顶板管理的不重视,也就是认为因素造成的支护质量不合格、滞后支护等违章操作造成顶板安全隐患。
1.2 工作面顶板直接控制方法
1.2.1 通过措施体系的完善,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从现实层面而言,煤矿顶板安全事故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因此在当前煤矿工作开展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清晰的意识到专注顶板事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严格的树立预防顶板事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的消减安全隐患,在制度制定完成后需要严格的予以落实,做到各班组人员对顶板安全人人警醒,时时重视。另外在煤矿内部,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强化对各个生产机组的领导,必要时还需成立安全管理科室,在井口区域设置安全监控站点,以专职一线安全监管人员配置完备,定时定期做出日检、周检、月检工作。
1.2.2 针对地质条件采取的安全措施
根据采煤工作的进行,虽然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但是其顶板事故具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所以说可以结合地质学家的采前勘探,根据地质变化、力学和顶板压力变化的规律进行提前的预防。在采煤过程中进行的支架防护要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使支架能充分发挥支的好、护的好和稳的住的功能。还有要提高采煤的机械化程度,特别是支护工作的机械化程度,这不仅可以提高采煤的技术含量,还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因为采煤区的岩层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所以还要加强对工作面岩层顶板的实时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工作面状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防患于未然。
1.2.3 针对工作人员采取的安全措施
对于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他们对岩层变化的认识和安全防护的教育。需要对职工进行严格的职前培训、考核,特别是对顶板安全管理的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考查和审核。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是发生率较高的,所以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树立以顶板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检查小组,做到安全生产
2.选择正确的采煤方法和工艺提高顶板可控度
2.1 普通采煤工艺的适用条件
相对于综合采煤工艺来说,普通采煤的工艺具有价格便宜和开采量并不低的特点,换句话说,成本费用只是前者的1/4,但开采量却可以达到前者的1/3到1/2,但顶板控制效果不如综合机械化采煤安全、及时、可靠,其更加适用于大部分的开采项目。普通型的采煤工艺对地质的要求不高,适用于开采推进距离较短的工作面,而且开采技术较简单便于掌握,所以,深得我国中小煤矿的喜爱并被广泛采用。
2.2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选择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相对于普通采煤工艺而言应用率较低,原因在于综合开采工艺仅适用于生产能力大,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煤层赋存状况稳定的煤矿企业,由于综采机械设备价格十分昂贵,许多中小型煤矿企业地质资源储量有限,不需大量资金投入。这种采煤工艺在大型煤矿企业中应用较多,因为该采煤工艺具备高效、安全、低耗及高产等特点,同时综合机械化采煤运用液压支架对顶板和煤壁进行支护,可以起到及时支护,有效控制的目的,并且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从而为大型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综合采煤工艺一般情况下都是应用在缓倾斜煤层中,含煤量较高,煤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的煤矿中,正确运行该种工艺,能够有效完善煤矿内部的整个生产系统,有利于煤矿开采操作的统一管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3.采场先进技术的应用
3.1 巷道压力观测的内容和手段
矿压观测的目的是了解由采动影响引起的采场上覆岩层所导致的矿压变化,其观测手段包括除了人的直接观测外,主要利用先进的测试仪器进行观测。仪器能够对矿压显现进行定量描述,从而揭示和记录矿压显现规律。仪器主要包括监测位移、变形和监测压力等。监测过程主要是在采场推进过程中监测矿压显现参数,依据这些数据,作为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也就是随采场推进巷道不同位置顶板相对位移量和移近速度以及据工作面距离和矿压显现数据来分析顶板压力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支架支撑力,保证工作面顶板安全。
3.2 矿山压力观测的应用
3.2.1 通过矿压观测,了解特定开采方式下的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范围、条件和时间,加强工作面顶板控制。其中包括:了解工作面顶底板状况,进行工作面来压预测预报,了解采场矿压控制范围,工作面支柱与顶地板的相互作用,掌握支架在矿压峰值来临之前及时推进,保证支架运行可靠,实现高效安全生产。
3.2.2 根据矿压观测手段预测巷道在采动作用下和内外帮变形位移规律,进行合理的巷道矿压控制和支护设计。包括:采动压峰值对顶板锚索载荷分布变化规律,以及锚索构成的组合拱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反应;峰值动压对顶底板作用的传播、对支架的作用等。在搞清支撑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超前维护,确定开掘位置,开采程序等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成明.浅论采煤技术分析及采煤工艺的选择[J].中华民居.
[2] 颜景玉,潘永清.浅谈过地质构造时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J].山东煤炭科技.
关键词:高职院校;女篮;初级选材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104-03
选材、训练、比赛、管理是竞技运动的组成部分,其中选材是基础。在高职院校女子篮球业余训练中,初级选材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受篮球运动特点的影响,如果按现代选材学,科学选材涉及到遗传、形态、生理与心理等综合体系指标。测试指标多,工作量大,作为高职院校女生篮球队选材有其特殊性,其初级选材设计可分以下几个部分:选材基本原则、选材方法及选材基本素质指标。
1初级选材的基本原则
1.1特殊性原则
特殊性原则是指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它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定位类型上,特殊性原则首先就应考虑的是生源问题。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方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招生对象主要以本地生源为主,因此本地区中学及高中体育课程及运动队建设的开展情况,篮球的普及程度等,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篮球运动项目的开展。现实的中学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学校采用快乐体育或阳光体育的形式进行教学,篮球运动得不到系统的开展,多数学校只有男子篮球队,较少组建女子篮球队,即使有女子篮球队,也是在有比赛任务时,才进行赛前一个月的突击训练,赛后队伍解散,再无训练。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首先,应在招生政策上为女子篮球特长生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她们篮球特长。其次,加强高职院校篮球运动的正面引导,为女生创造良好的篮球活动氛围和有利条件。
1.2可行性原则
按照科学训练的要求,科学选材的指标多,且完成各项测试也需要科学的仪器设备,因此女子篮球队选材的指标体系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处于较低的竞技水平,选材的测试项目尽可能简单易行,方法上易于操作,难度上要适合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定要了解她们参与球队的目的性与动机,这样会更有效地进行集体测试,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不必过全、过严、过细,不要按专业素质来要求,如有较高的身高,有一定的力量素质、灵敏素质,协调性好,不怕苦,有动力,意志顽强即可选进培养。
1.3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测试的指标选择得当,即有效性。测试的指标切莫太专业化,因为不是专业训练,只是业余训练,应选择遗传度大,相对稳定的因素来测定和评价。实践证明,一些女生只有当她们接受了较正规的专项素质练习时,才能看到她们是否适合这一运动项目的操练。因为选材的对象基本上是没有经过专项训练的,她们存在着多种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评分标准及理论要求不能套用已成型的模式,以免会造成不客观的评价,给选材造成一定的损失。如在全校有限的女生中进行初选时,还要根据她们的兴趣选择,挑选一些神经类型好,反应较快,心理素质及本体感受较好的女生进行初期的训练,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发现、去认定、去把握那些较有潜力的女生,进行专项素质的开发,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2初级选材的实用方法
2.1积极为女生选上篮球课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她们积极选上篮球课程
首先,在新生入校时和集会及军训等环节上进行观察目测,把一些身材比较高、体型较正、体重匀称及活泼好动的女同学们统计下来,掌握她们参加篮球活动价值观方面的认识。其次,从身体素质测验中和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及性格内外向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发现她们从来没有被发现的篮球运动的天赋。根据信息,进行大力宣传,鼓励她们选上篮球课,尽管她们很有可能从来都没有打过篮球,然后再从选上篮球课的女生中挑选有篮球培养价值的人才入队接受专项训练,形成良性循环。
2.2以简易的身体素质测验的方法来测试女学生的篮球能力
在篮球教学或训练中,身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篮球运动技术的全面保障,不论是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还是灵敏反应素质,在进攻和防守过程中,都起着连接整个运动环节的作用。如弹跳能力在抢断篮板球尤为重要。在攻守转换,突破与防突破,抢、断等技战术上,都离不开灵敏反应这一特殊的身体素质,这一素质的测试内容可选折返跑急停起跳等内容来完成。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可以反映出抢球、追球、摸高及快速反应的能力。速度能力可以选择10~15m加速变向跑的练习内容来完成。摸高项目能力,可选择原地纵跳、单、双手伸举摸高。抢球能力可用橄榄球游戏方法练习,追求能力可用足球的地滚球和长传球游戏方法练习。
2.3从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去考虑篮球技能的测试
学生在投篮球时借以本体感受器传入的信息,通过皮质下运动神经中枢和大脑皮质机能的协调性,互相密切联系来共同完成动作。这种关系如果不统一或不协调,动作技术受到错觉影响,导致投篮不准确及运球、传球等环节都会受到质量的影响。还有立体视觉的准确性问题,这些素质最后都要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立体视觉,因为立体视觉有差错直接影响投篮命中率,所以本体感觉和立体视觉比较发达的女学生,才适宜进行篮球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培养方法先用投掷小篮球、低篮板(如幼儿园里的小篮板)由1m处开始正面练起,逐步放射增加远距和不同视角进行投准的练习,以增加立体视觉水平,最后再到篮球场地进行练习,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女队采用此方法练习后,主力队员中投命中率由原来的30%,增加到50%。)
3初级选材基本素质指标
由于篮球这项运动特点的决定,必须要具备一定水准的跑速、弹跳力、耐久力、灵敏、协调性及心态方面的运动智力等素质。
3.1速度基本指标
速度,不仅是指跑动的速度,还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及意识速度等。这些速度都是在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这种速度就是要在较短的距离中,迅速发挥出最快的速度来控制全场,力求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从女生篮球教学和业余训练得出:疾跑速度决定主动权,动作速度决定稳定性,位移速度决定空间权,意识速度决定心理制胜信念等道理。
3.2力量基本指标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项目中技战术快速多变、巧变、善变的物质基础。篮球运动的力量不仅体现在腿部的弹跳力上,也体现在腰部和上肢及全身的力量上,可以说暴发力量是完成攻防技术的保障。弹跳不仅要跳得高,还要跳得快、及时、准确,甚至能连续跳起来,这样就能占据场上的空间优势。
3.3耐力基本指标
耐力即耐久力,篮球运动要具有良好的氧耐力,因为它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较高强度的对抗。一场篮球比赛,运动员要完成往返跑3000~5000m的距离。从广东省大学生(2011年)篮球联赛(高职组)中统计,女篮主力队员一场比赛可往返跑2500~3000m;800m跑3’35;原地纵跳27cm;50m跑了”9。
3.4心理选材的基本指标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心理选材指标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术语。如篮球智力,认知焦虑、敢为性等。篮球智力,就是篮球的智商,由于篮球场上的竞技千变万化,运动员们必须要根据场上的不同情况,要快速、准确、无误的选择和运用合理有效的技战术去赢得主动及比赛的胜利。认知焦虑,它是一种情绪的表象,运动员们都会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反应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或忧虑,而这种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场上的竞技效果。敢为性,即胆量,面对强悍的对手,谁都会产生一种心理反映,如某队中有两名敢为性强的队员,即可体现出这支球队的队魂。
4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女子篮球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组织形式及观念等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为了尽快改变这一被动的局面,应从更深层次上思考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努力拓展高职大学生体育人文教育、生活教育、行为教育、学习方式及终身体育的培养。从女子篮球教学与训练入手,科学设计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实施课内、外,校内、外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大课堂,利用多学科的知识和途径,发挥其多种功能和作用,为今后积极面向社会和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定会产生与其它学科无可取代的效果,值得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们的深思及投入。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教材小组,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0.
[2]刘献武,运动选材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15.
[3]刘安清,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21.
[4]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
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院鉴于发现大型整装新油田已经成为历史,老油田残余油资源越来越受重视。虽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工作,但收效甚微。根据几个油田的观察结果,我们发现能够流动的残余油的速度比注入水的流动速度快。我们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描述砂岩油藏残余油在油藏内的特征的新理论。
关键词 院砂岩油藏;残余油;采收率
1 传统油藏内流体流动模型
传统模型认为:在水湿岩石中,当连续的油相为水所驱替时,油相的连续性在某一残余油饱和度点时将被打破,这时油将以油滴的形式滞留在三围孔隙网络中。这就会导致非常高的残余油饱和度以及油相的不连续。为了使这些孔隙网络中的油流动起来,我们必须对物性做出大量调整。一般需要将注水速度提高三个数量级,或者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三个数量级。支持这一理论的依据是:使用有效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把这些残余油开采出来。从理论上讲,注入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残余油形成高于残余油饱和度浓度的原油富集带。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有实验室岩心驱替试验和现场观察数据(Amyx 等人,1960)。这一含油富集带将以活塞的形式向生产井推进,在含油富集带向前推进的同时,它可以拾将它前面的油滴,使这些油滴流动起来。
2 新的实验室数据和粗化处理
我们进行一项新的试验,从岩心的一端注入进行了标记的油,使岩心的含油饱和度达到残余油饱和度水平,然后用盐水进行驱替。在下面所介绍的试验中,所使用的岩心是Bentheimer 砂岩。原生水用由20 克氯化钠、4 克硫酸钠、3.0 克含有6 个结晶水的氯化镁、0.5克氯化钾和0.15 克氯化钙组成的合成海水模拟。使用了水溶性示踪剂以35S 标记的硫酸钠和油溶性示踪剂以氚标记的十四烷。为了分析示踪剂,将50 微升的原油与1.8 毫升的庚烷和1.8 毫升的Ultima GoldLLt.混合制备油样,用100 毫升水与3 毫升的Ultima Gold LLt.混合制备水样。在Packard Bell 闪烁计数管内分析了所有样品。
用圆柱状的砂岩岩心代表油藏,内容水样和油样,并在入口处装入油溶性示踪剂。把岩心注入合成海水后,将以35S 硫酸钠标记的卤水注入岩。当注入345 毫升(相当于0.88 倍孔隙体积)水时示踪剂首次出现,当注入385 毫升(相当于0.99 倍孔隙体积)水时,示踪剂达到峰值。当注水量达到1.5 倍孔隙体积时,示踪剂的回收率达到99.5%。岩心中充填了北海原油,并注入了40 毫升氚标记的原油。当水驱达到残余油饱和度时,流动方向变为反方向,而试验开始时注入的标记的油仍然停留在入口处。产油和产水剖面表明水湿润砂岩与其他Bentheimer 岩心一致,粘土矿物的含量较低。
为了使残余油开采出来,在靠近出口的位置注入卤水以获得2巴的剩余压力。通过打开阀门降低岩心压力来产生脉冲。这一操作立即(10 秒钟内)产生了1 毫升的油产量。收集采出油,并重复加压、泄压过程两次,分别获得了0.2 毫升和0.1 毫升的产量。接着,把注入速度恒定在0.1 毫升/分钟,每小时收集所产出的油和水6 毫升。在所有样中都检测到了氚化十四烷示踪剂。第一分油中含有233B择贝克勒尔氚化十四烷示踪剂,接下来的两个样分别含有40B择和30B择贝克勒尔氚化十四烷示踪剂。在注入31 毫升水后,在第四分油样检测到4133 氚化十四烷示踪剂。
以上介绍的试验结果表明:示踪剂首次出现与连续辫状油带的理论相吻合,而水示踪剂脉冲在岩心中像活塞一样移动。在本次试验中,在打开压力阀10 秒内就产出了油。这说明,示踪剂标记的油在10 秒钟内至少移动了76.3 厘米,油示踪剂的驱替速度为460厘米/分钟。相比之下,油示踪剂在3500 分钟内流动了88.6 厘米,流动速度只有0.03 厘米/分钟。这说明,无论水驱替速度怎样,油都会高度流动相当长的距离。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从入口到出口这段距离内油溶性示踪剂的速度比水溶性失踪快1000 倍。
本次试验的设计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残余油在油藏内是怎样流动的?Jones 也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Jones,1985)。Jones 用现论解释了他的观察结果:水驱残余油以不连续的油滴形式存在于油藏中。因此,他认为:最初采出的油一定是离出口最近的油而最后采出的一定是岩心驱替端的油。但Jones 却意外地发现,表面活性剂段塞激活的油与出口最近的油同时采出。按照本人提出的辫状油流理论,油是被与辫状油带垂直的油流顺序地挤出来的。这样注入井附近的油和生产井附近的油就可以同时采出来,这与Jones 的发现一致。
压力脉冲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并采用一个孔喉进行了校验(Skalaaen)。实验结果是将20 微米的孔喉放大到0.76 米,相当于4万倍。进一步粗化至油藏范围只需要粗化放大两个数量级就可以了。使用辫状油带的理论解释了下面油田的观察结果。
3 油田观察结果
下面的油田观察结果表明残余油的流动速度比水前缘快。例1:注海水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出硫是普遍现象。细菌还原硫酸盐过程中会生成硫化氢。细菌生活在注入井附近的残余油之中,通过还原硫酸根离子生成硫化氢。所生成的硫化氢会伴随着海水到达生产井。但由于硫化氢在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高得多,所以在硫化氢达到生产井之前,油已经被硫化氢饱和了。在很多井对中,在海水突破不久就会检测到硫化氢含量增加。
例2:有氧细菌提高采收率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一旦注入停止,增产效果也随之停止。如果增产效果是由于油墙的形成和移动引起的,那么增产效果就应该维持到油墙被采出为止,并且与注入水的孔隙体积相当。
4 结论
在油藏中残余油是以连续的条带分布的。当启动残余油时,彼此不连续的辫状油带中的油迅速流向生产井。在这一过程中,在各自油带中的油无论水流速度多快都是以比水快得多的速度流向生产井。由于残余油的速度比水流的速度快得多,因此就不能用相对渗透率和达西流的概念来模拟油的流度。
油带理论假设局部处理注入井周围的区域就可以影响到整个油藏。根据这一理论,局部处理就可以用表面活性剂或者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按照以前的理论,需要处理整个油藏才可以提高采收率,这类方法认为成本昂贵,无法开展。相应的,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水驱和井位、采用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的方法来提高采收率。
参考文献
[1]高博禹,彭仕宓,王建波.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特种油气藏,2004,11(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