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市长寄语8篇

时间:2022-03-26 06:51: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市长寄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长寄语

篇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长的培训模式和方法也要根据新的情况而有所改进。既不能固守以往的做法不变,也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模式、方式、方法;要继承,更要改革与创新。在培训过程中某一个培训者可以运用多种模式、方式、方法,某门课程也可以运用多种模式、方式、方法。笔者认为,在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中,不仅要参训校长人在,更要参训校长心在,使其主动投入到培训中,从而提高培训实效,迅速促成校长专业化的提升。

一、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概述

所谓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即培训活动以参训校长为中心,融教育教学新理念、校长专业知识技能、管理经验于参与式活动之中,强调参训校长主动、平等参与培训活动,主张参训校长与培训者、校长与校长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关注校长已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让校长通过培训活动自主整合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自主构建教育教学新理念、学校管理和发展新理念,以及知识技能体系。

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结合校长管理、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能够引领校长个体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和群体活动中学习、反思、交流,既是校长自身专业提升的内在驱动力作用下自觉、自愿、主动的学习,也是他们能够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这种培训模式与策略既可运用于校长培训,当然也可以运用于教师培训,甚至更多是后者,因为教师队伍比校长队伍要庞大得多。

二、实施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的理由

1 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是由校长参加培训目标决定的

不管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还是研修培训,最终目的都不是拿到培训证书,而是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帮助校长获得自身发展。所以培训模式应该从校长的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让校长主动地参与培训,高效完成培训目标。

2 传统的“满堂灌”呼唤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

即使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的形势下,现实中不少培训却仍然采用与这些理念不相符合培训模式、方式、方法,偏重集中统一,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传统的大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每每可见。这样的培训给予受训校长互动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机会很少,有的参与式活动也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意义。

3 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培训中,忽视校长培训实际需求的现象比较常见,表现为校长培训以培训者为中心,关注培训者做了什么,给校长传授了什么,提供了什么,而培训前期缺乏对校长的需求及培训后水平提高状况的调研和分析。同时培训内容多是基于讲授者的提供能力及其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校长的实际需要和对培训的期望,这样的培训有时会影响校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会降低培训的效果。

三、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的实践操作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培训方式的不断改革,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培训模式与策略,已被很多培训者所认同,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笔者结合自己参与培训的实践,参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实施策略和措施,提高校长培训实效。

1 共同参与交流模式与策略

在参与交流培训模式与策略中,培训者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变为“学员学习的协作者、促进者”。它强调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要进行多向交流与互动,运用多种手段调动校长参与各项培训活动,发挥校长的主体性。要把校长彼此之间关注的角度、认识的差异视为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库,共同针对学校管理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流、质疑,引领学员理性地思考问题。

在培训一开始应该对受训的校长培训需求和工作的困惑、难题及普遍关注的热点进行调查、综合与分析,通过“校长培训需求情况调查”把情况、问题、热点、焦点及校长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展现给受训的校长们,促使培训者、受训校长之间就这些问题相互交流,促进反思,并在反思中生成新知识。参与交流是从校长的需要出发,把校长视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把这些问题编成几大专题,把受训的校长分成相应的小组,每组研讨一个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提出解决的策略,然后互传给另一组,另一组的校长继续作答,但解决的策略不能重复……这些问题在各小组中传遍之后,就有了大量珍贵的解决策略。每个小组的代表把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供全体受训的校长们分享。最后的活动总结是培训者与参训校长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的收获,评价培训学习的效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共同参与交流的培训模式,主要以小组交流为主,充分挖掘每个校长的创造潜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见解,形成丰富多彩的解决方案。通过小组的共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并开拓想象的空间,促使受训校长对自身经验的重新评价定位后,积极寻求与他人思想的对话,产生学校管理、决策、发展的智慧火花。

共同参与交流的培训模式很适用四五十人的校长培训,要有能够激发校长讨论兴趣的开放性问题。培训者要有较强的课程设计和随机调控的能力,有民主的作风和收放有度的组织才能。当然,同时也要求参训校长要以放的心态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来配合。

2 把真实课堂搬进校长培训模式

把真实课堂搬到校长培训中来,关注校长需求,走进学校,以创建有效课堂为着眼点,体验评价课堂,是新形势下校长培训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校长从事务堆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向专家型校长角色的转变。从真实的常规课堂中,校长们领略到学校的办学,教师实施新课程,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以及整个师生互动和学校风貌,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效果自然好。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与默会性的认识也正被回归课堂的校长培训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这可能正是回归课堂很容易被参训者所广泛接受的真正原因。

3 案例研究分析模式

案例研究分析模式,即通过剖析发生在校长身边的教育管理事件来提高校长专业能力的培训方式。由于案例是发生在受训校长实际工作中的事情,受训校长能够设身处地,不必真正深入管理实践就能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问题。与此同时,受训校长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育教学管理情境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教育教学管理问题,能训练他们处理各种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直面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本领。

选择真实、典型又有启发性的案例,供大家共同思考分析之后,培训者要进行总结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对参训校长提出殷切的希望,从而提高参训校长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4 严格管理下外在驱动参与策略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的严格组织管理就是外因,是校长培训取得高效的必要条件。人的成长往往是逼出来的,校长的成长也不例外。校长平时是管理者,管理教师、学生及其他教育资源,所以培训机构、培训者必须对校长培训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培训实效;相反,组织管理松散是培训低效的原因之一。

篇2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以下简称“贸发组织”)于6月21日的《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似乎也并没有为各经济组织的下调声调改弦更张。

预估先下降10%~15%,之后恢复增长

《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总结了2015年世界投资整体情况。201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强劲复苏,FDI流入总量跃升了38%,达1.76万亿美元,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公司内部重组带来巨额资金流动。若剔除此数据,2015年全球FDI的增幅实际上只有15%。

发达国家经济体重新取得投资优势。2015年发达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的FDI流入量几乎增加了1倍,达到9620亿美元,占全球FDI的比重从2014年的41%猛增到2015年的55%。欧洲的FDI流入量增长强劲,美国则在2014年的历史低位基础上翻了两番。发展中经济体FDI流入总量增长了9%,达到7650亿美元的新高。

但关于2016年全球FDI的预估,贸发组织并不乐观: 2016年全球FDI将下降10%~15%,之后恢复增长。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总需求持续疲弱,初级商品出口国经济面临困难,跨国公司利润水平下滑,以及政府出于反避税目的对反转交易采取更严格的政策措施。不过,从中期来看,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回升,全球FDI有望于2017年恢复增长,在2018年达到超过1.8万亿美元的水平。

哪里将成为全球投资者的“乐园”?

2015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曾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印度超越中国成为最吸引外资的国家。但此次贸发组织的《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则结果不同:超过中国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并不是印度,而是美国。

尽管因为成本原因,有不少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撤离中国,造成“外资流出”的表象,但正如中国总理在两会中提出的那样,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的之一。从《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上看,中国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中国外资流入量增长了6%,达1356亿美元。而且,中国的外资利用率在行业和区域结构上正在继续优化:中西部地区占比提高;服务业吸引外资比重提升;外资持续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领域(如高端服务业)倾斜。

从对外投资的增长表现上看,中国更引世界瞩目。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276亿美元。在大规模海外并购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国家主要外资来源国。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不久前,据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介绍,2016年1~5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413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4792.6亿元人民币(折合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61.9%)。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地区分布看,1~5月中国对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8%、72.4%、62.8%和50.5%;对非洲投资实现5%小幅增长;受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影响,对欧洲投资则下降了14.7%。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和地区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占同期总额的7.7%。

《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还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但在全球排名仍在第10位,数量仅为排名第1位的美国的1/6。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加速,对外投资存量排名有望上升到第6位或第7位。

“国家安全”为投资保护主义提供可能

中国在2016年1~5月的FDI为735.2亿美元,吸引外资为541.9亿美元。两者数据对比,是否表明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会大举超过吸引外资的数据?

这一敏感性问题的背后,是对中国可能招致的投资保护主义的担忧。有声音质疑:“国家安全”或可成为“投资保护主义”的遮羞布。

针对“对外直接投资会大举超过吸引外资”这一问题,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已经明确回应:“目前对外投资的增长总体是正常的,符合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这个增长还会继续。2016年,对外投资规模按照常规统计,数字会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

“国家安全”也是此次《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组成部分。报告分析指出,近年来,“国家安全”日益成为投资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方面的具体立法和政策实践不同,涉及的措施从明确的投资限制到复杂的审查机制,有时则涉及宽泛的定义和广泛的适用范围。以国家安全考量对外国投资进行审查是一国之。

然而,“国家安全”决不能成为投资保护主义的借口。因此,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它们在“国家安全”和“投资保护主义”之间界限暧昧。

首先,各国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因而可以在投资审核阶段以之为依据对不同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其次,各国采取的国家安全审查的内容不同,其要求潜在投资者提供的相关信息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也不同;最后,如果投资项目被认为具有国家安全方面的敏感性,在不同国家所面临的结果也不同。有的被全部或部分禁止,也有的则有条件“放行”。

另外,行业方面的准入条件一般是清晰、明确的,但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限制则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

篇3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大力发展我国知识经济的一些对策。

1知识经济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知识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具有高素质并会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1.1知识经济的内涵

OECD在世界上1996年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OECD的另一份报告中把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类形态: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并用统计数字说明知识是支撑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尽管对于知识经济定义本身仍有不少争议,但知识经济被用于描述世界未来经济形态的名词得到了各国经济界和科学界的普遍认可。

1.2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和通讯技术处于中心地位。在全球的GDP中,有约70%的产业与信息有关。1982年,全球信息产业销售额定2370亿美元,1985年为4000亿美元,1995年达6400亿美,而2000年则将超过18000亿美元。在美国,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其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使美国享受到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经济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据我国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设计的包括知识的生产、投入、激励、存量、流通等指标体系,若把美国现有发展标准用1来衡量,视为刚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则我国仅有0.26,尚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期。但90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同样迅猛之势,1990年我国计算机工业产值才50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50%.而到2000年,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产值将达1700亿元。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信息产业工程”等政策和措施,以刺激知识经济的发展。

2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学界认为知识已成为一种无形的“第一生产要素”具有了第一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根源,具有配置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能力,拥有知识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取得了对经济的支配权力。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要产业等等。

2.1知识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式下,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内容是结构高一档次的优化,经济增长是结构升级的一种表现。具体表现从需求结构变化方面、科技发展方面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方面等都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2知识经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持续发展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表现,人们在工业经济时代下,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这把利剑来解决,虽然使有些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资源枯竭势头没有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在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等。因此,只有更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资源成为主体资源,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具体表现有: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成为主体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3经济增长推动了技术进步,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用于教育和科研的经费增加。教育投入的增加,不仅培养了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资本,而且培养了大批在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实用性人才,从而缩短了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随着经济的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资本和劳动力等投入要素虽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在下降,真正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是能够引起投入要素不断提高效率的技术进步。(3)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人均收入也快速上升,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产品的供需出现不平衡,导致产品结构调整、资源的重新配置,甚至导致相关产业的调整。所有这些调整,都要求有相关的新技术,出现了对新技术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技术,出现了对新技术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3大力发展我国知识经济的对策

在我国目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加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我国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3.1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结构向知识经济的转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投机资本无孔不人的今天,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日本之外的发达国家影响有限.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工业发展阶段,高科技成果为我国因地制宜地选择先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结构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使高科技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

3.2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耗、低效为特征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难以回避的问题和矛盾:资源浪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难以持续。而知识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结合,可促使经济迅速发展。这些对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甚少的中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高科技的开发运用,利用我国的人才优势,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尽快转变。

3.3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

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程度是今后经济增长的关键。知识经济的发展最关键的是高科技的发展。为此,发达国家纷纷增加对科研的投人。1990年.美国在信息业的投资首次超过了对其它产业领域的投资。1994年,美国研究与开发投资达到了1730.2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61%。据分析,美国经济增长中约有1/3是信息业发展带动的。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科技进步。

3.4重视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素质。

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的另一个载体,也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发现:从本世纪初期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产出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构成人力资本的是劳动者的知识存量、技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人力资本通过人力投资而形成,主要的人力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而我国人力资本较为匾乏,劳动力素质较低。因此,必须全社会范围内提倡学习、再学习,重视教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磊等.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M].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

篇4

框架式台座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传力柱和固定横梁截面尺寸的拟定。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先张法框架式张拉台座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先张法框架式台座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框架式预应力张拉台座主要利用柱和横梁组成框架,为预应力张拉设备提供反力,实现对预应力筋的张拉。横梁和柱的设计就成了框架式张拉台座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现以实例来说明先张法框架式预应力张拉台座的设计过程。

1、工程概况

我单位施工的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钟山至马江段第5合同段段内共有桥梁七座,其中大桥1座,中桥3座,小桥3座,上部构造的主要任务为320片20m和84片16m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的预制和架设。

2、预应力张拉台座的设计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求每槽每次可对4片20m梁或5片16m梁的预应力筋进行下料和张拉。根据预应力筋的工艺要求,槽宽取1.6m,槽长取86.46m。由于预应力筋张拉后需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才可放松,若只设一道张拉槽需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批次张拉,造成窝工。根据施工进度的要求和场地情况,共设5道张拉槽,以保证在上一槽梁板的预应力筋放松前进行下一槽梁板的预应力张拉和混凝土浇注。

2.1 受力分析

根据设计图纸说明:中梁的预应力筋为14根,边梁的预应力筋为15根,张拉控制应力σk=1395Mpa,品质证明书中预应力钢绞线公称截面积Ag=140mm2。

1根预应力筋的最大张拉力Pj=σk·Ag=1395×140=195.3KN

14根预应力筋的最大张拉力Pk=nPj=14×195.3=2734.2KN

15根预应力筋的最大张拉力Pk=nPj=15×195.3=2929.5KN

故张拉预应力筋所需的最大反力P=2929.5KN

整体张拉端(千斤顶端)受力分析

一片边梁的15根预应力筋在设计满荷状态下通过移动横梁、丝杆和千斤顶将其张力P传递给了固定横梁和传力柱。由于工字钢横梁与传力柱焊接在一起,且丝杆在横梁中点两侧对称布置,故可将固定横梁的受力简化为在两个对称集中荷载P/2作用下的固端梁。见固定横梁受力简图Ⅰ:

固端剪力QA=QB==2929.5/2=1464.75 KN

设横梁总长为l,一个集中力与一侧固定端距离a,与另一固定端距离为b,则由结构力学知识,固定横梁和传力柱连接处的固端弯矩:

MA=MB

=+===

==308.971 KN.m

横梁在两丝杆之间的弯矩为

MP=-=(1-)=

==57.217 KN.m

锚固端受力分析

横梁和传力柱之间的作用力为P/2,而横梁由两根工字钢组成,故每根工字钢受到传立柱的反力为P/4。由于15根预应力筋的分布宽度c=0.9m,则相邻两根预应力筋的间距d=。又因为15根预应力筋对称分布,故可将锚固端横梁的荷载看做由1个作用于跨中的预应力筋拉力Pj 和两侧7对预应力筋拉力7×2Pj组成。见固定横梁受力简图Ⅱ:

固端剪力QA=QB==2929.5/2=1464.75 KN

参照整体张拉端的固端弯矩

MA=MB=

对7对对称的集中力Pj,上式中的

FP=Pj,a=an=-nd,b=bn=+nd(n=1,2,3……7)

则7对对称的预应力筋拉力Pj引起的固端弯矩

M14A=M14B====-

1根作用在跨中的预应力筋拉力Pj引起的固端弯矩M1A=M1B=

15根预应力筋引起的固端弯矩

MA=MB=M1A+M14A=M1B+M14B

=-+=-=515.278 KN.m

固定横梁的跨中弯矩为

MP=-MA=326.953 KN.m

移动横梁受力分析

移动横梁的荷载分布与锚固端固定横梁的荷载分布相同,不同的是两种横梁的长度。其固端剪力和弯矩可仿照锚固端横梁的算法:

固端剪力QA=QB==2929.5/2=1464.75 KN

15根预应力筋引起的固端弯矩

MA=MB=-=300.084 KN.m

移动横梁的跨中弯矩为

MP=-MA=175.96 KN.m

由以上计算看出,在不同的荷载分布情况下,固定横梁和移动横梁的固端弯矩和剪力均大于跨中弯矩和剪力。故在选择横梁的截面尺寸时,以各自的固端弯矩和固端剪力作为强度验算的极限值。

2.2 横梁的选材和截面尺寸拟定

工字钢具有承载能力强、刚度大、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公路钢桥常用的16Mn钢具有强度高(弯曲应力容许值[σw]=210MPa,剪应力容许值[τ]=120MPa),塑性、韧性(E=210GPa)比较适宜和可焊性良好等优点,故选取16Mn低合金工字钢作为横梁。

整体张拉端固定横梁截面尺寸的拟定和强度、刚度验算

由截面弯曲应力控制条件σw=≤[σw],得

每根工字钢的截面系数W≥===736cm3

为使丝杆能在固定横梁中自由伸缩移动,且对工字钢的偏心距较小,应使用翼板宽度略大于丝杆直径(10cm)的两根工字钢组合而成。查型钢表,选取32c型热轧普通工字钢:

截面最大剪应力

τmax====202.65 MPa

>1.25[τ]=150MPa

说明固端剪力作用下,32c型工字钢截面剪应力不满足16Mn钢强度要求。

由截面剪应力控制条件τmax==≤1.25[τ],得

d≥==18.2mm

查型钢表,最大型号的63c型工字钢的腹板厚度也只有17mm。要使剪应力满足强度条件,需增加32c型工字钢腹板厚度。

工字钢截面惯性矩I=-

工字钢半截面静矩S=-

取d=20mm,及32c工字钢的其余已知尺寸代入I、S计算式,得

I=13421.38cm4,S=516.775cm3,I/S=25.97cm

将d=20mm和I/S=25.93cm代入强度条件,得

τmax===141.0 MPa<1.25[τ]=150MPa,

剪应力满足强度要求。

刚度验算:

固定横梁的最大挠度fmax=-=-=-0.04mm<2mm

刚度满足要求。

移动横梁截面尺寸的拟定和强度、刚度验算

根据受力分析,移动横梁的固端剪力和整体张拉端固定横梁固端剪力相等,而固端弯矩稍小于整体张拉端固定横梁,故采用和整体张拉端固定横梁相同的32c型工字钢(腹板加厚6.5mm),不再进行强度验算,只验算其刚度。

移动横梁的最大挠度fmax==-0.6mm<l/600=1.8mm

刚度满足要求。

以上计算表明,为使32c工字钢满足强度和刚度条件,需将其腹板加厚为20mm,选取厚度为6.5mm,宽度为290mm的16Mn钢板紧贴在腹板一侧焊接即可。

锚固端固定横梁截面尺寸的拟定和强度、刚度验算

由截面弯曲应力控制条件σw=≤[σw],得

每根工字钢的截面系数W≥===1226.852 cm3

由截面剪应力控制条件τmax==≤1.25[τ],得

d≥==12.6mm

查型钢表,选取45b型热轧普通工字钢:

截面最大剪应力

τmax====142.763 MPa

<1.25[τ]=150MPa

说明最大剪应力满足强度要求。

刚度验算:

锚固端固定横梁的最大挠度fmax==-0.8mm<2mm

刚度满足要求。

整个框架的刚度验算

移动横梁和固定横梁的总挠度Σf=-0.04-0.6-0.8=-1.44mm<2mm,说明整个系统的变形满足要求。

为了防止腹板在弯曲应力、剪应力和梁顶偏心压力作用下丧失稳定,沿梁的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在工字钢横截面上设一对中间加劲肋(焊接钢板):由于预应力筋在锚固端固定横梁和移动横梁中的作用点在工字钢翼缘板边缘,对工字钢产生的扭矩较大,故加劲肋应设置在工字钢梁的预应力筋定位孔之间,以提高工字钢的抗扭转刚度,其余区段的加劲肋间距可取5~10cm。

2.3 传力柱截面尺寸的拟定及配筋

2.3.1 确定传力柱受力的简化计算模型

在对预应力筋施加张拉力的过程中,传力柱也受到轴向压力和弯矩作用。为避免传力柱因长细比过大而导致失稳破坏,将传力柱和张拉槽底板浇筑为一整体,两端与固定横梁焊接,传力柱的在各个方向的位移均受到限制,长柱变为短柱。在相邻的张拉槽实施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相邻两槽共用的传力柱将交替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弯矩作用,故传力柱受力的的计算模型可以简化为双向偏心受压的短柱。

2.3.2作用于传力柱上的轴向力及弯矩的计算

在互不相邻的张拉槽中张拉预应力筋时,每根传力柱受到的轴向压力

Nj===1464.75 KN

考虑传力柱受力的极限状态:相邻两道张拉槽内的预应力筋均未放松,且均为边梁;两侧2根传力柱受到的压力为。由于两槽共用的传力柱两侧受到对称的压力,可认为其轴心压力N=P=2929.5 KN。

传力柱截面的最大固端弯矩等于锚固端固定横梁的固端弯矩MA=MB=515.278 KN.m

2.3.3截面尺寸拟定及配筋

截面设计

在相邻两条张拉槽都有预应力作业的情况下,共用的一根传力柱两侧受到的弯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认为只受轴向力作用,该轴向力等于15根预应力筋的张力P。可根据此轴向力初拟传力柱的截面尺寸。

由传力柱截面的正应力,得不配任何钢筋的C25混凝土截面积

===0.266m2

上述计算表明:在只考虑轴向力的情况下满足强度要求,传力柱的C25混凝土截面积应不小于0.266m2。根据《公桥规》方形或矩形截面的尺寸不宜小于25cm×25cm的规定,取水平宽度h=400mm,则竖向最小高度bmin===665mm。

配筋计算

由于两条张拉槽共用的传力柱受到两个水平方向的弯矩作用,故应在两个竖直边上对称配筋。

短柱的初始偏心距e0====352mm,

短柱的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η=1,ηe0=352mm。

设纵向钢筋的重心到截面边缘的距离ag=ag'=40mm,h0=h-ag=360mm。

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计算值:

ξ====1.12

>h/h0=1.11>ξjg=0.55

截面为全截面小偏心受压,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h=400mm。

由Nje=MAmax=Mu=,得

纵向钢筋的截面积Ag=A'g==600 mm2

>μ’minbh0=0.002×660×360=475 mm2

故取Ag=A'g=600 mm2

由Ag=,取Φ12Ⅱ级钢筋,得

受压钢筋根数n===5.3,取n=6根

Ag=Ag’====678 mm2

(3)截面复核

离偏心压力远侧的钢筋应力

σg=0.003Eg(-1)=0.003×200×(-1)=-0.118 MPa

短柱破坏时的轴向偏心压力(承载能力):

Nu==3106.576 KN>Nj=1464.75 KN

说明传力柱的尺寸及配筋满足强度的要求。

为保证横梁的压力不对传力柱产生向上的力矩,需调整基础板和制梁台面的高度,使横梁的压力中心不高于传力柱截面中心。由于传力柱在受荷状态下两端的应力较为集中,在两端与固定横梁焊接处分别设置20mm厚的钢板一块,并在2m长范围内增设箍筋(φ8,间距15cm),防止过高的集中应力导致破坏。

结束语:

将张拉槽的传力柱和基础板浇筑为一整体,将长柱变为短柱;将横梁和传力柱通过固结形成框架,通过受力分析设计出横梁和传力柱的合理断面尺寸;通过调整基础板高度,使固定横梁与传力柱的作用中心处在传力柱轴线以下,保证横梁的压力不对传力柱产生向上的力矩。以上措施使框架式台座较以往的重力式台座的安全稳定性大大提高,张拉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2)大批量的梁板预制使框架式台座的经济合理性得到了发挥。

以上优势使框架式台座和千斤顶与丝杆相结合的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得到了快速推广。

参考文献:

[1]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材料力学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篇5

经分析,上述故障现象,是柴油机输油泵的机械泵发生故障所致(手油泵工作正常)。通常情况下,柴油机每次启动前,为保证顺利启动,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油泵泵油排空气,使低压油路中充满了燃油。但当柴油机怠速运转约2min,将手油泵泵来的燃油用至一定程度后,如果机械泵故障而不能接续泵油,供油中断,就会出现突然熄火现象。需要补充说明的是,WD615型柴油机使用的P型输油泵,其机械泵的驱动装置采用双凸轮轴机构。机械泵供油次数较传统的凸轮轴机构增加了1倍,机械泵的弹簧较其他机械泵故障发生的频率亦相对高一些。

2燃油滤清器故障

2.1故障现象

一台WD615型柴油机,启动前驾驶员按规范要求进行了排空气操作,启动后怠速运转约2min,发生缓慢熄火现象。重新启动,但启动困难。对低压油路再次进行排空气操作后启动顺利,柴油机运行约1min后进行作业,但刚踩下油门,柴油机又再次熄火。

2.2故障排除

故障排除方法同上,先从外观上对柴油机燃油系低压油路的油管、油管接头进行检查,无漏油现象,燃油箱内油量符合要求。拧下高压油泵放气螺钉,用手油泵泵油,泵油阻力大。拧开机械泵螺塞,检查发现机械泵各部件正常。由于燃油滤清器采用的是封装式结构,难以观察滤芯表面污垢状况,于是更换新的燃油滤清器。更换后,再次启动,柴油机工作正常,无缓慢熄火和加大油门后熄火现象发生。

2.3故障原因分析

本例故障是燃油滤清器污垢较多,造成低压油路燃油供给不畅所致。在第一次启动时,低压油路虽然供油不畅,但由于长时间的渗透,低压油路中还是充满了燃油,柴油机可以顺利启动。但渗透过来的燃油量不足以维持柴油机长时间怠速运转。待柴油机将燃油滤清器和高压油泵之间的燃油消耗至一定程度后,柴油机出现缓慢熄火现象。熄火后,马上启动,由于燃油渗透燃油滤清器滤芯需要一定时间,故启动困难。而在再次用手油泵排空气这段时间,燃油的渗透量又达到一定程度,使柴油机可以再次启动。但在加大油门时,因渗透过来的燃油量不足而导致柴油机再次熄火。

3故障判别方法

篇6

    经分析,上述故障现象,是柴油机输油泵的机械泵发生故障所致(手油泵工作正常)。通常情况下,柴油机每次启动前,为保证顺利启动,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油泵泵油排空气,使低压油路中充满了燃油。但当柴油机怠速运转约2min,将手油泵泵来的燃油用至一定程度后,如果机械泵故障而不能接续泵油,供油中断,就会出现突然熄火现象。需要补充说明的是,WD615型柴油机使用的P型输油泵,其机械泵的驱动装置采用双凸轮轴机构。机械泵供油次数较传统的凸轮轴机构增加了1倍,机械泵的弹簧较其他机械泵故障发生的频率亦相对高一些。

    2燃油滤清器故障

    2.1故障现象

    一台WD615型柴油机,启动前驾驶员按规范要求进行了排空气操作,启动后怠速运转约2min,发生缓慢熄火现象。重新启动,但启动困难。对低压油路再次进行排空气操作后启动顺利,柴油机运行约1min后进行作业,但刚踩下油门,柴油机又再次熄火。

    2.2故障排除

    故障排除方法同上,先从外观上对柴油机燃油系低压油路的油管、油管接头进行检查,无漏油现象,燃油箱内油量符合要求。拧下高压油泵放气螺钉,用手油泵泵油,泵油阻力大。拧开机械泵螺塞,检查发现机械泵各部件正常。由于燃油滤清器采用的是封装式结构,难以观察滤芯表面污垢状况,于是更换新的燃油滤清器。更换后,再次启动,柴油机工作正常,无缓慢熄火和加大油门后熄火现象发生。

    2.3故障原因分析

    本例故障是燃油滤清器污垢较多,造成低压油路燃油供给不畅所致。在第一次启动时,低压油路虽然供油不畅,但由于长时间的渗透,低压油路中还是充满了燃油,柴油机可以顺利启动。但渗透过来的燃油量不足以维持柴油机长时间怠速运转。待柴油机将燃油滤清器和高压油泵之间的燃油消耗至一定程度后,柴油机出现缓慢熄火现象。熄火后,马上启动,由于燃油渗透燃油滤清器滤芯需要一定时间,故启动困难。而在再次用手油泵排空气这段时间,燃油的渗透量又达到一定程度,使柴油机可以再次启动。但在加大油门时,因渗透过来的燃油量不足而导致柴油机再次熄火。

篇7

1.知识目标:理解坏账及坏账损失的概念,掌握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

2.技能目标:掌握坏账准备的计提、坏账的核销、核销坏账重新收回来的核算及账务处理;能根据坏账确认的原则,分析具体业务,提高业务处理能力。

3.情感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诚信品德,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坏账确认条件;坏账准备金的计算;坏账核算的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坏账准备金的核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分配】

组织课堂教学并复习回顾 5分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新课讲解 50分钟;课堂实践训练2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90后”学生都喜欢汽车,特别是男生喜欢研究汽车品牌来判断车的档次和价款,教师通过PPT展示上海大众型号汽车。

第二步:分析案例,教会学生理解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的概念

(1)2011年3月,上海大众赊销A公司桑塔娜汽车一辆,价款20万,至今仍未收回。

(2)2012年5月,赊销给B公司帕萨特汽车一辆,价款20万,3个月后因自然灾害,B公司停产,短期内无法偿付债务。

第三步: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

坏账损失:由于发生坏账而受到的损失。

坏账损失的 破产确认条件:

(1)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等偿债后确实不能收回。

(2)因债务单位撤销,资不抵债或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确定不能收回的。

(3)因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债务单位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确实无法收回。

(4)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经核查确实无法收回。

第四步:举例论证。

2013年3月,赊销给甲公司POLO汽车一辆,价款12万元,2个月后,由于甲公司破产了,企业无法收回该账款。

2013年8月,赊销给丙公司GOLF汽车一辆,价款合计为11万元,3个月后,丙公司因故被撤销了,导致企业无法收回该账款。

教师结合案例,要求大家讨论分析符合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

第五步:教师提问: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企业只能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应收票据(或预付账款)无法收回,应先将其转为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应先将其转为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后,再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教师着重指出企业确认坏账要经过所在地主管税务局的审批坏账产生的原因,作为企业要诚信,借此教育学生必须学会做人,诚实守信。为体现企业财务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企业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

引出计提准备的方法:

(1)直接转销法

(2)

第六步:案例分析,学习技能。

例:假定2013年8月上海大众的应收B公司款项20万确实无法收回,经研究决定被确认为坏账,2013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仍为1000万,则2013年计提坏账准备及账务处理分别是?

第七步:教师分析讲解,核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20

贷:应收账款 20

2013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1000*5%+20-5=20万

应补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贷:坏账准备 20

教师问,如果前期核销的坏账又收回来怎么办?大众公司该如何做账呢?引出核销坏账的处理?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分成两步:

第一步,冲回已核销的坏账。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第二步,正常收账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案例分析,师生一起总结知识点:坏账的定义、确认条件、计提范围、方法、核算的计算公式及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核算坏账、核销的坏账重新又收回来的会计分录。

第八步:实战训练,提高技能。

(1)2010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00万,计划从本年末开始计提坏账准备金,采用年末应收账款百分比法;

(2)2011年10月份,经确认,公司发生了一笔10万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3)2011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万,应计提坏账准备为多少?

(4)2012年,收回已核销的坏账3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300万

(5)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00万,年末计提坏坏账准备为?

学生按照掌握情况自行分析并解决业务,教师来回查看并指导。

【课堂小结】

本次课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利用案例分析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小组分析,习题巩固,克服了本节课的难点,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很高,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板书设计】

坏账损失和坏账核算

坏账及坏账损失的概念 坏账确认的条件(1)、(2)、(3)、(4)

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1)、(2)

坏账准备的核算及业务处理

(1)公式 (2)会计分录 (3)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教学反思】

课前进行设计,是在理解教材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适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有效。

2.教学过程符合逻辑要求。从复习回顾到创设情境外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德育渗透、会计准则引用,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课堂效果不错

1.学生参与率高,积极配合老师。

2.教学时间正好完成教学任务。

3.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德充渗透。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

(四)授课中的不足

篇8

【关键词】 后张法 张拉力 伸长值 滑丝

在现代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已被普遍采用,司空见惯的就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张拉方式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在张拉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给施工带来困扰。下面以施工中普遍使用的OVM型锚固体系、YCW型系列穿心式千斤顶为例,对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与计算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这就是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常说的“双控”。因此,无论是设计要求还是施工措施,在预应力张拉方面都是围绕张拉应力与预应力筋的伸长值来进行控制的。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常见问题也就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张拉应力方面的问题(2)预应力筋伸长值方面的问题(3)其他施工方面的问题。

1 张拉应力方面的问题

1.1 对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的认识

一般设计文件都规定,张拉控制应力δcon=0.75fpk,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把该值误认为就是千斤顶油泵上油压表的读数。《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对于后张法构件为梁体内锚下应力。《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更是明确说明,张拉时的控制应力δcon包括预应力损失值。因此,在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实际张拉控制应力(千斤顶油泵上油压表显示的值)应在设计规定的张拉控制应力基础上再加上锚圈口摩阻损失。锚圈口摩阻损失可由试验得出,或按经验取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的2%~3%,但最大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0.8fpk。

1.2 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修正

根据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计算公式可知,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与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θ、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μ以及孔道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有关,因此,在安装预应力管道时,应严格控制管道坐标,确保曲线管道圆顺,减少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预应力张拉施工前,应对摩阻损失进行测试,确定管道实际的k值与μ值。预应力张拉施工时,可利用测试得出的k值与μ值对设计张拉控制应力进行修正。但最大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0.8fpk。

1.3 持荷时间的意义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对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使用夹片式等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在钢绞线、钢丝束预应力张拉锚固时,应持荷5min。在张拉施工时可以发现,锚固前油泵停止加压后油压表读数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停止加压这一瞬时或短时内预应力筋所受拉力尚未均匀传递,张拉力只是在张拉端局部预应力筋上得到了保证。因此,在预应力张拉锚固前,应对张拉力及时进行补压,确实保证“持荷”5min。

1.4 超张拉控制

预应力张拉施工中,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张拉力超出设计规定值对构件的受力总是有利的,故而在施工中随意进行超张拉。殊不知,张拉如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则预应力筋的安全储备为0,对结构是非常不利的。

即使为减少预应力松弛损失而对预应力筋进行短时超张拉时,超张拉值也不得超过0.8fpk。

2 理论伸长值计算方面的问题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公式为:

(2-1)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公式(2-2);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其中 (2-2)

式中: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1 对设计提供的伸长值进行复核

在设计文件中,一般都提供了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但这仅供参考,施工时应根据使用材料、张拉设备等情况重新进行计算。施工时,有人认为计算得出的伸长值与设计提供的伸长值相差不了多少,没有必要重新计算,但这对于计算伸长值偏差是不够精确的,尤其对于短束伸长值偏差的计算误差较大。

2.2 曲线筋分段计算

在计算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时,对由直线段与曲线段或由多曲线段组成的预应力筋,应分段计算,然后叠加。分段计算过程可参照下表所示的步骤进行。

表中,平均张拉力PP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均可采用:

(1)简化计算: (2)精确计算:

2.3 计算参数采用材料的实测值

在计算理论伸长值时应该注意,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P和截面面积AP应采用材料检测实测值,特别是弹性模量EP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往往较大,对伸长值的计算结果影响也较大,如Φj15.2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理论值为1.95×105MPa,而实际检测值经常为2.02×105MPa。

2.4 预应力筋长度包含工作长度

在计算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意,预应力筋的长度L应包含工作长度,因为实测伸长值量测时也包含了工作长度段的伸长量,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偏差()时方有可比性。

工作长度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量测,一般可采用张拉端混凝土面至工具锚中心的长度,如图3-1所示。工作长度段的伸长值应单独计算。

3 实测伸长值的量测与计算方面的问题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可按式(3-1)计算:

(3-1)

式中:l──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

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在后张法施工中,千斤顶的张拉力是依靠工具锚夹片锁紧钢绞线而作用于预应力筋上的,从理论上来说,钢绞线的伸长值就是张拉端工具锚夹片与锚固端锚固处(两端张拉时即为两端工具锚夹片)之间钢绞线长度在张拉前与张拉后的变化。因梁体弹性压缩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实际量测钢绞线伸长值时,可以将梁端作为工具锚夹片相对位移量的参照物,但是由于工作段的钢绞线被千斤顶、锚具等包裹,钢绞线伸长值不易直接准确量测,必须寻找其他间接方法进行量测和计算。

在施工中,实测伸长值的量测和计算方法常见的有两种:(1)直接量取张拉过程中千斤顶活塞的行程作为预应力筋的实测伸长值,(2)量取张拉过程中千斤顶活塞的行程后扣减锚固回缩量。其实这两种量测和计算方法都是不正确的,第(1)种方法是没有将张拉过程中工具锚夹片的回缩量考虑在内,第(2)种情况是不应将锚固时工作锚夹片的回缩量扣除。实测伸长值的量测和计算可以采取千斤顶活塞的行程扣除工具锚夹片回缩量的方法。

3.1 工具锚夹片引起的回缩量

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在量测千斤顶活塞行程的同时,应量测工具锚夹片回缩量,其量测方法如下:①张拉至初应力时,精确量取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段端部(也可以在钢绞线上打上固定标记的位置)的距离;②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时,再次量取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段端部(或固定标记的位置)的距离;③工具锚夹片回缩量。

3.2 工作锚夹片回缩引起的回缩量

钢绞线的回缩量主要体现在工作锚自锚过程中的回缩,这部分回缩值会引起预应力损失,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对预应力筋的内缩量明确提出了控制要求,所以,在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回缩量进行量测、检查和控制。但是,回缩量是否参与实测伸长值的计算呢?其实不应参与,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计算理论伸长值时采用的是张拉时的应力(非锚固时的应力),所以实测伸长值也应在达到设计张拉力时量测(非锚固后产生回缩应力损失时量测)。

工作锚锚固钢绞线的瞬间过程是这样的:在千斤顶与工作锚之间设有一块限位板,钢绞线在张拉时工作锚夹片随钢绞线的拉伸向后位移至限位板凹槽底部,对钢绞线失去约束,在千斤顶回油放松钢绞线的瞬间,钢绞线弹性收缩,工作锚夹片跟随钢绞线向锚环孔内位移,随即将钢绞线锚固(如图3-2)。由此可以看出,钢绞线回缩量就是千斤顶回油过程中工作锚夹片在限位板凹槽内的位移量,量测方法如下:张拉前量测限位板凹槽深度,张拉完毕卸下千斤顶后量测工作锚夹片在锚杯处的外露长度,二者之差即为钢绞线回缩量。

(3-2)

在实际施工中,对回缩量的量测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张拉至设计张拉力时,量测钢绞线外露尾端(或钢绞线标记位置)至千斤顶缸体尾端的距离,千斤顶回油锚固后再次进行量测,两次量测数据的差值即为钢绞线回缩值。其实这种量测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千斤顶回油锚固过程中除了钢绞线锚固回缩外,还包括了夹片滑丝的位移量,可以统称为内缩量。

(3-3)

4 张拉施工方面的问题

4.1 滑丝

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对预应力筋滑丝的控制仅提出了数量的要求,对预应力筋的滑移量及量测方法没有具体指标和要求,因此,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对滑丝很多时候都没有充分重视,甚至没有进行量测与检查。

滑丝主要是因为工作锚夹片在自锚过程中没有对钢绞线瞬时锚固,钢绞线在弹性回缩时出现了滑移。滑移量的量测可以先量测钢绞线的内缩量,再量测钢绞线的回缩值,二者之差即为钢绞线的滑丝量,如(4-1)式。

(4-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