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8篇

时间:2022-06-29 15:12: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篇1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医院感染;基础工作

基层卫生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缺乏管理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因素,得不到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水平的发展,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证医疗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有关规定制度各项制度,加强重点科室管理,踏踏实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下面就医院感染工作汇报如下:

1 完善管理,制定措施

1.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工作手册》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卫生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坚持以法规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宗旨,从质量监控、组织落实、严格管理等三个环节入手,制定各个科室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快基层卫生院感染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道路。组成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为主,以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为辅的感染管理组织,细化考核细则,每月定期由院感管理办公室领导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检查各科室工作,平时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工作,定期的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员进行工作总结,分析出现感染病例的原因,探讨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评价医院现行的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制度,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1.2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医院领导应该重视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通过讲座、知识宣传等形式加大感染管理的宣传,每季度定期组织全员培训院感知识,采用幻灯片、视频等方式促进全体医护人员利于吸收,并通过笔试考核的方式验收培训效果,总结掌握情况,对于笔试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循环培训。力争使全体医护人员掌握常用的消毒、洗手方法,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医疗垃圾,避免再次污染。如遇新问题,工作中随时组织全员学习培训。

1.3加大资金投入,院感工作需要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院内感染专兼职人员需要将利害关系向领导说明确(虽然投入资金,表面上是多花钱,实际上避免了院内感染带来的巨大损失),得到领导支持才能购置各种院感相关的设备物品。购置设备一定要本着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原则,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加快医院现代化建设,不断的推动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种先进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加快医院信息库的建设,保证感染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加快医院监控网络的建设,及时的对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卫生学现状进行动态的监测。同时应该抽出专门的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高防范感染的效率。

2 重点科室管理

2.1计划生育手术室、门诊输液观察室管理,布局合理,规范各项制度、制定操作流程,加强抢救药品管理,规范医疗器械清洗,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完善各种登记,加强紫外线的管理,定期监测。医务人员按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发生职业暴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2.2门诊换药室管理,除上述要求外,重点管理换药伤口分类,先后顺序,规范动物咬伤的管理,医务人员防护,医疗器械处理。

2.3消毒供应室及洗衣房管理,重点加强分区布局、洁污分流、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清洁、监测、年检工作,消毒前后物品分开放置并有登记。加强洗衣房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符合可重复织物管理要求。

3 监测工作

3.1全面综合的监测资料,可以为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基层卫生院应该根据本院特点和医疗环境的不同,建立重点监测的目标,加强对感染多发科室、多发人群、部位以及耐药菌株进行监测。

3.2严格按照要求对计划生育手术室采取每月监测一次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无菌器械,门诊输液观察室、换药室、供应室每季度监测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紫外线、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一次,其他科室不定期抽测。

3.3监测结果保留并分析,查找原因,分析不足,做到持续性改进。

4 医疗垃圾管理

4.1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处理条例》分类处理垃圾,随时下科室检查。加强污水处理的管理工作。

4.2对于医院常出现的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应该严格的检查其包装严密性、使用有效期,如果发现破损或者污染应禁止使用,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应采用规范的方式进行处理。医疗废弃物应该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进行分类、转运、焚烧处理,不得私自处理。

5 物体表面和手卫生管理

重视物体表面擦拭工作和手卫生管理,做到人人掌握,重点加强物业清洁人员管理 ,六步洗手法口诀人人掌握:内、外、夹、弓、大、立、完(腕)。

6 抗生素管理

6.1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有关抗生素使用知识讲座,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6.2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严重感染患者,需要在经验性使用抗生素3d后,根据病原菌培养情况及药敏反应结果采用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乱用。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共同努力,长抓不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坚持持续性改进,才能真正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超美,张延安.抗生素使用中应用原则和存在的问题[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0):949-950.

[2]张金环,卓淑芳.加强基层医院清洁工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725.

[3]陈纯友,朱小平,叶桂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3,09.

篇2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2-01

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内部重点管理工作内容,其实施状况直接反映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并影响到医院工作效率[1]。相关报道显示,我国医院发生感染的比例大致为8.0%,这些感染的治疗成本达150亿人民币,且每一例受到感染的患者都会因感染而导致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4d左右,既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也为患者造成了实质伤害与经济、精神负担[2]。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现代诊疗技术迅猛发展,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与管理,开始受到医院管理者重视,成为医院发展重点考虑与解决的事项[3]。本文以提高感染管理的水平为目的,对感染管理的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医院感染管理主要影响因素

我院本次调查研究工作发现,感染管理中存在着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形式化、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缺乏、感染管理人员安排不当、管理费用与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感染管理此种现状的原因如下:

1.1 管理制度滞后 目前,我院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的管理效能滞后,部分人员尚未真正认识到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无法针对医院三级感染管理网络做出系统全面的工作规划与人员培养计划等方案,致使此项工作的制度无法与时俱进。同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有制度、措施,但执行力度不够,未能细化奖惩标准,不能使每项、逐条切实可行。

1.2 资金设备匮乏 医院没有明确和落实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安全应有的责任,一味追求诊疗技术的发展,忽视感染预防措施的同步实施,认为该项工作“只花钱,不挣钱”,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不足,医院在侵入性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卫生等基础性工作方面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同时感染管理需要开展大量感染监测工作,这些都需要各项设施设备提供坚实支撑,同样也需要足够的资金为设备的购置与管理提供支撑。但是,我院在开展感染管理工作时,面临着资金匮乏,设施、设备陈旧、重点科室分区不合理等均不符合感染管理要求,我院目前尚无微生物室,细菌培养及微生物采样监测均需送县医院或疾控中心,使临床工作中出现标本送检不及时、监测不精准等问题,这就造成了感染管理落后的现象。

1.3 人员素质不足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需要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需要增强,医院的工作人员因分工不同而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但如何让每名医务人员均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在开展诊疗工作时,未能牢固树立感染控制观念,未能熟练掌握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2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干预措施

2.1 优化感染管理制度 全院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的作用,让每名医务人员均参与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来,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体如下:①建立感染管理责任制,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组成及职责、感染管理科职责、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医务人员在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及感染管理科科长与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长签订感染管理责任书,科室感染管理小组长与科室人员再签订医务人员感染管理责任书。②认真执行院科两级日常检查制度,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兼作为其科室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对该科室感染控制展开不定期抽查,以强化各科室内所有医护成员的意识。

2.2 加大资金设备投入 针对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将做好以下工作:①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其用途如下:购置新设备成立微生物室、管理、更新、检修现有设备,培养专业人员,同时,还用于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的感染管理建设,致力于应对预防、监督工作要求,提高感染控制效率。②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院新建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2.3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①有效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的作用,让每名医护人员均参加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认知程度,重点提高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理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标准预防意识,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②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由感染管理科拟定,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最后以医院红头文件下发相关科室对照实施。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的检查及考核工作,定期通过医院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院大检查,感染管理科进行不定期抽查或重点检查,与护理部或(和)护士长进行联合检查等,对不执行规定者加以惩罚,并建立监督与检举制度,对不良行为实施控制。

3 小 结

医院感染管理管理水平滞后,是新时期各基层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使医院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安全。而制度、人员、资金、设备是造成管理水平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当立足于这几点原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感染管理工作加以调控,以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洪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59-160.

篇3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29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3-01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但不包括病人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客观存在的,对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身体健康都会构成极大危害,引起了各级各类医院的高度重视。医院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活动中,也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如何抓好此项工作,粗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 建立管理组织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

为了切实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即医院、职能科室和科室三级管理体系。一级管理体系为医院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为主任,成员由感控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后勤、供应室、手术室及临床各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二级管理系感染管理控制科,由两名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医院感染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监督指导落实,对严重违反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据医院规章制度进行处罚;三级管理系指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组成,科室主任为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第一责任人。科室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监控、检查和指导工作。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各级网络组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同时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无缝衔接,共同抓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2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关键。年初要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和内容分期、分层次进行培训。

2.1 师资培训。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以师资的形式,派出去参加高层次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班进行培训,增长管理人员的见识,让他们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新动向,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学习回来后再对医院各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院整体管理水平。

2.2 全员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可采取自学、医院组织培训、科室集中学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院讲课,让医务人员了解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参与能力和自我遵守意识。另外要重点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要做好培训,让他们在没有上岗就深深打上医院感染控制的烙印,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受益非浅。

3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完善各项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卫生部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规范也相继出台,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程》等。作为医院感染控制执行者医院也应依据这些规章和规范制定本院的相关制度。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项工作才能得以落实。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要召开例会一次,遇有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召开,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科室人员的绩效或奖金挂钩。感染管理科每月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一次考核,每周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季度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汇总、分析、评分、反馈给分管业务副院长和相关科室。使医院感染工作能达到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4 抓好核心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4.1 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监测: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要重点对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儿科、产科、内镜室、口腔科等存在感染因素多的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加强管理。对手术室重点监督医务人员的洗手规范化、室内消毒、无菌操作执行情况等;对供应室重点监督器械的清洗与消毒保存等;内镜室重点监测对器械的清洗消毒与保存等。做到抓重点,控环节,有的放矢,做好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4.2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如儿科是一个特殊人群,机体抵抗力比较低,属于易感人群,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对空气消毒,减少陪护人员,对新入院的儿童和入院时间长病情得到控制要痊愈的儿童分开病房治疗,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4.3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消毒药械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建立档案,采取责任追究制,杜绝不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流入到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和相关信息,对有问题的用品严禁使用。在使用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做好登记,上报有关部门,并配合调查取证。

4.4 加强对医疗废物、污水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的有关规定,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污水处理制度。投入资金建立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与县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在城建和环保部门的参与下共建一所医疗废物处理场,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存放,并由专人负责本院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输,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保障了医院的安全,减少了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篇4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21-02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是以科学检测为依据,以医院感染管理为手段,以规范为标准,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安全为目的的学科活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妇幼保健专科医院的业务环境中,特别是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是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不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对于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对于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有效防止疾病的院内外播散,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提高人们对院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医疗、医技、特别是工勤人员进一步了解院感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加强消毒、隔离,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将院感控制理念逐步渗透到全院每名职工、渗透到患者当中,必将对院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医院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院内感染管理与护理安全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工作,特别是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有效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直接影响到住院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护理安全,要严格落实院感管理规范,把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围绕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工作环境实行细节监管,才能有效促进护理安全工作开展,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本文结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谈谈粗浅认识。

1 明确院感管理与护理之间责任,发挥院感管理与护理管理双重作用,促进护理安全工作开展

医院的院感管理工作实施网络化管理,在这个网络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承担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各科室、各部门、各岗位院感管理进行培训,工作指导、检查、监督职能。院感管理与护理管理工作之间关系是:院感办护理部门诊、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专兼职医生和护士。同时实行院感管理信息反馈制度。在院感管理网络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院感相关制度、规范贯彻落实到护理工作当中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院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各层面都吸纳了护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从院感管理的角度,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相应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 加强院科两级管理,进一步规范查房制度

建立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发现并弥补护理管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常态情况下, 院感办逐月对全院各科室及门诊进行院感管理查房,检查院感管理规章制度、隔离消毒制度等在护理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或收治特殊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实施专项检查。对于常态检查或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并提出工作改进意见。涉及需要医院采取统一工作的,由院感办提出改进意见并以文字形式呈报主管领导。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

实施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能够有效的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及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保证护理安全。

3 实施细节监管、监测、保证护理安全

3.1 严格手的清洁与消毒: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而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严格落实手的清洁与消毒制度,保证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是防控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采取了系列措施: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六部洗手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再把六部洗手图解镶框悬挂于全院各科室,医办室、护理站、值班室洗手池旁,让医护人员洗手时随时参照执行。在全院各科室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对护士的手进行诸份采样后消毒。明确了佩戴手套操作的条件,对于应当按规定戴手套操作的护士操作前必须先配戴手套,然后再进行操作。同时建立了医护人员手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监测。

3.2 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管,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我们在医院感染管理实践当中,立足本院的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医院产房感染的病原菌比较多,主要有厌氧菌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毒,这些病原体可能来自产妇自身、医务人员,也可能来自灭菌不充分的医疗器具等,环境污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

首先要求产房布局与设施要符合要求,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各区之间用门隔开并有明显标志。接生和手术时必须符合无菌操作与隔离原则。产房与手术室,产科病房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环境清洁、安静、通风、采光条件好。产房温度应保持在24―26度,湿度以50%―60%为宜,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在手术中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和进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污染。产房和手术室需配备消毒净化设备,做好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细菌数不超过200cfu/m3[1、2]。

新生儿室位置应相对独立,设在医院相对清洁区域,通风采光条件好。新生儿室应包括正常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隔离新生儿室、浴室、陪奶室等,各区之间布局应合理,分区明确,不得交叉使用。室内温度应在22―24度,湿度应在55%―5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室内建筑材料应选用防滑、便于清扫的材料,应设双层玻璃,内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且不易落尘。床间距离最少应保持60cm以上[1]。各室内应设洗手设备,水龙头必须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工作人员应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消毒。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特别是对刚参加工作或新调入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应检查肝功能,如发现各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或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均不应在新生儿室工作。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新生儿要一婴一奶瓶、一用一消毒。特别是保温箱,经实践表明长期应用保温箱的新生儿及早产儿感染机会明显增加,主要是以绿脓杆菌为主。要定期对保温箱用含氯消毒剂擦洗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湿化瓶每日更换,患儿出保温箱后应对保温箱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按规定进行工艺监测和生物监测;对治疗室的清洁卫生、物品摆放及消毒均做出限制性规定,并实行重点检查、监督;特别是儿科病房,在清洁消毒常态管理上,着重把好四个环节,即地面及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定期开窗通风换气,并在规定时间采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一床一湿扫,物品用后先清洗再消毒;病人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产房、新生儿科遇特殊感染病人时,则针对病种的性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3 加强消毒剂、消毒药械、设施监测,保证消毒效果、保证护理安全:消毒是临床护理过程中不可豁缺的重要内容。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配制液体、肌注、穿刺)前要做相应的消毒;空气、地面消毒,物品表面消毒等,均属于临床护理工作或护理管理工作范畴。而消毒效果,有赖于消毒剂、消毒药械、设施的性能与可靠性及操作者的正确配制与使用。在院感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消毒管理根源,针对消毒剂、灭菌剂、消毒设施的可靠性及各种消毒剂配置后浓度与定期更换采取了严格的监测、监管措施,相继制定并执行了新进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制度,新进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及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定期检测制度。对各种消毒液的配制、保证有效浓度方面制定检测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特别加强了对各种医疗器械清洗与消毒,进一步规范无菌物品的管理。只有抓住根源,才能保证消毒效果,保证了消毒效果,才能消除护理安全环节隐患[3]。

4 预防职业暴露、保障护士执业安全

护理安全不仅仅是围绕病人安全展开的,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看,护理安全应当包括护士执业安全,这才是对护理安全定义的完整解读。而预防职业暴露是维护护士执业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的资料证明, 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4]。特别是在我们妇幼保健专科医院,预防职业暴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发热门诊、儿科门诊肩负着筛查呼吸道、肠道传播的疾病的重任,针对呼吸道、肠道传播的疾病制定了转院流程和医务人员的防护流程,制定了消毒、隔离制度。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实践,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有效保证医护人员安全,进而使医院的护理安全得到改善。

本文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对护理安全进行了探讨,明确了院感管理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正确发挥临床科室的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说明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消毒隔离、无菌、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是保证医院正常的护理工作基础,医院感染的预防监控,确保了医院感染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加强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建设,护士在院感管理中的作用,院感管理细节监管、监督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预防职业暴露进行粗浅论述,结论是,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血液中心;机采室: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1],机采室作为血液中心的成分采集科室,承担着机器采集血小板的重任,机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提取出来其余成分回输给献血者的一种采血方法,是对人体的侵入性操作技术,并且采集时间长,体外循环血容量大,存在医院感染的风险,所以,为保证献血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血液产品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中心及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血液中心采取了如下措施对机采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管理:

1领导重视,建立和健全三级管理组织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心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业务付主任任付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中心内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具体事务)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小组长和质量监督管理员组成)三级管理组织,建立和健全了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考核指标,并认真督导执行、落实。明确了各级各类人员的院感职责,强化了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在采血工作中的重要性。

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中心和科室定期对科内工作人员(含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预案》及中心级文件、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科室工作文件等中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内容并考核,对新分配、实习、进修人员做好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使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管理技能,将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具体落实到科室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人,通过培训使科室每人人时刻提醒自己应严格执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操作规程,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防止因消毒隔离环节质量不到位而引发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进行自身防护知识培训并严格检查考核,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3层层监督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卫生部定期进行督导检查;ISO9000定期进行外部审核;省、市、区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及不定期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及措施执行情况;中心每年进行内部审核;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业务科经常进行业务查房,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持续监控;中心质量管理科每月进行工艺卫生抽样检查工作人员手指、献血员穿刺部位、采血室空气细菌培养、消毒液浓度测试等检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进行自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向科室反馈并提出合理建议,科室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改进措施,使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有效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使中心机采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4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

机采室是窗口科室,工作涵盖了从接待献血员到献血员献血结束后离开的整个过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始终,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有疏漏不仅影响献血员、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血液安全。所以在保证献血员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

4.1机采接待大厅内设置相对独立的空间供献血员填表和进行健康征询,每个空间均放置保密性弃血温馨提示,献血员登记表中的健康征询中列出了输血相关传染病,通过工作人员指导献血者填表向献血者宣传和提供输血传染疾病的相关知识,给献血者提供一个自检不合格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的机会。

4.2微机查询有阳性献血记录的献血者被淘汰。

4.3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健康检查,不合格者被延期或淘汰。

4.4进行快速检测筛查项目指标,依据检测结果指导献血者献血、延期献血或者不参加献血。

4.5告知献血者保密性弃血制度,如献血者献血后认为自己的血液不安全,可打电话告知血液中心,将血液进行保密废弃。若有需进行信息屏蔽的献血者,立即上报业务科。

4.6 机采室初筛检验岗和采血岗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岗位,针对两个岗位的工作性质,科室制定了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应的制度、职责和操作规程如《设备、物料管理制度》《安全弃置及销毁所有用过的一次性成分分离管路程序》《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采血操作规程》《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消毒与清洁计划》《职业暴露预防措施》等。对关键控制点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4.6.1使用一次性塑料采血袋和机采血小板耗材要由生产商提供符合相关法律的资质、并由质管科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6.2在采血前要仔细检查血袋有效期,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旦发现采血袋有漏液、渗出、破袋,应禁止使用。确保及时、有效的对不合格品识别并隔离,对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控制,防止不合格血液制品及各种物料误用。检查所领取各类检测试剂、血小板耗材,如发现包装有破损、渗漏、浑浊、霉变、不在有效期内、保存液浑浊有异物、护针帽脱落、管路有折叠、针头有倒钩、弯曲,应立即用红笔在不合格品上打“”;因耗材质量或献血者血管问题引起血液无法回输,导致不合格血液,在报废血袋上打“”。将不合格品应放入不合格品处,进行隔离。将不合格试剂、血小板耗材报告科室质量监督员、科室负责人;不合格血小板耗材须填写报损记录单,不合格血液单独交接;由科负责人及时向质管科汇报情况,并将不合格品退还器材科。

4.6.3确保安全废弃及销毁医疗废物: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放入密封利器盒内,注射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试纸、初筛标本管、血型测试板、转氨酶检测试纸及绵签等装入特殊垃圾袋内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损伤性和感染性废物)。将全血袋和机采血小板耗材上的针头热合下来,放入密封利器盒内。使用完毕的机采血小板耗材及棉签装入指定区域暂时储存点的特殊垃圾袋内(注意放置医疗废物时不超过医疗垃圾桶容量的3/4),时间不超过24小时,确保避免复用、污染。

4.6.4工作结束后与后勤保障科工作人员双方交接医疗废物并在一次性医疗废物登记本(含登记时间、医疗废物品种、数量、重量、交接双方签名等)上签字确认。

4.7采血过程:采血人员着整洁、卫生工作服,戴口帽,手指不得带戒指等物、换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采血室。采血人员需用肥皂流水洗手臂指甲,双手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三分钟,并用有效消毒液浸泡小毛巾擦拭工作台,洗净后放于工作台上随时擦手。戴手套采血,每采1人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或消毒毛巾擦手,

4.7.1采血前对献血员的穿刺部位的消毒:用2%碘酒进行两次穿刺部位消毒,直径为10×10cm,待干后用75%酒精脱碘,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迅速穿刺,针眼处覆盖无菌纱布或止血贴。

4.7.2采血中因耗材原因导致的漏血报警及漏血时立即终止采血,确保献血者安全,做好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并按要求消毒和处理漏血,及时及向科室质量监督员及负责人汇报、通知器材设备科和厂家工程师进行处理。

4.7.3工作结束后,用有效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有效消毒液拖地板, 初筛检验区域及采血区域用三氧机3小时/天进行照射消毒,将特殊垃圾进行分类包装,交后勤保障科处理,双方签字。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4.8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工作指导原则:对涉及的人员(检验人员、采血护士),易发生环节(抽取初筛血、采集、热合血液人员)、预防措施(1工作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消毒。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飞溅,工作人员应戴口帽。3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工作人员在进行穿刺等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处理方法(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和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工作人员所在科室立即将情况报医源感染控制室,医源感染控制室立即会同质管科和疾病控制中心对阳性血液的病毒种类及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并给予随访和咨询)、处理依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工作指导原则)、登记和处理(对整个情况进行登记。内容包括:1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2刺伤的方式、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3病毒的分类和载量水平4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等)。

5体会

血液中心按照卫生部规范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健全机采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坚持以管理为手段、监测为基础、控制为目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2],我中心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及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层层有效的监管,使得机采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未发生过医院感染病例,也说明了制度健全,管理有效、措施得力。所以认真做好机采室科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地保证献血员、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血液安全。同血液安全一样,医院感染管理是采供血机构业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和永恒主题,必须常抓不懈,各部门各环节共同努力,才能确保献血员安全和血液产品质量【3】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M]. 2006 ,7,6第一章总则第二条

篇6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76-01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命脉,现代医院管理要求由规模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化。WHO已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列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指标[1,2]。我院从2005年3月开始进行创建三甲医院,成立了创建办公室、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精心部署,明确责任,措施实施。经过3年创建,于2008年9月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工作。我们感染管理科在此活动中,认真学习国家及省市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对照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参照江苏省关于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不断查摆问题,找出差距进行整改,保持持续改进。始终围拢创建工作,做好感染管理的一切工作,最终取得了可喜成绩。创建等级医院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报告如下。

1 创建“三甲医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创建三甲医院是我院连续3年的中心工作目标和任务,在这3年中,我们对照《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和《江苏省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制定了适合我院感染管理的创建目标及感染管理标准,将重点科室存在的基础设施问题列出向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首先医院加大医院感染管理资金投入,加强了重点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硬件支持。新建了静脉配置中心,部分病人的静脉输液由配置中心在层流室内的超净工作台内进行,确保了静脉输液的配置质量,使输液反应明显减少;医院对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窥镜室、病区处置间及换药室等重点部门都进行了改建,使原有医疗用房的布局流程更趋合理;消毒供应室在改建后,基本上更换了所有设备和设施,护理部为消毒供应室配够人员,医院还为手术室添置了等离子体灭菌器和多台腹腔镜,为内窥镜室配备了足够的胃镜和活检钳,保证了医院消毒灭菌质量和医疗安全;另外医院还为重点部门安装了感应水龙头,为病区更换了洗手槽,为全院配备了洗手皂液、纸巾,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卫生洗手的依从性;为全院病区抢救室、治疗室等添置了循环风空气消毒器。创建三甲医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创建“三甲医院”,履行感染管理组织职能

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和支持,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管理科直属分管副院长领导,分管副院长直接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指导感染管理科开展日常工作。感染管理科人员结构合理,有医生、有护师,有检验师,今年医院计划充实感染管理科人员,引进公卫系研究生1人,不断完善了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三级组织均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规范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临床监控小组在进行临床医疗、护理操作中注重做好本部门的各项院感控制工作,根据科室院内感染存在问题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讨论,特别是护理组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感染管理科能做好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与监督,特别是加强各项操作的过程与环节管理。各级各类人员履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应职能,从而使医院感染管理在全院达到规范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3 创建“三甲医院”,注重落实感染管理制度

我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创建三甲医院的要求讨论修订了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一系列预防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完善了管理台账。认真布置落实与技术指导,并主动协调解决在制度落实过程中临床遇到的难题,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各项控制工作的开展。08年重点加强了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抓重症监护病房落实呼吸道等重点部位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给其每个房间配备洗手设施,每床配备手消毒剂,以方便洗手;注重效果是做好消毒工作的目标[3],消毒供应室保证了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合格,注意清洗、消毒过程管理;新生儿病房主要落实保护性隔离制度和消毒隔离措施,严防新生儿交叉感染;要求口腔科、血透室、导管室等严格执行经血传播疾病的控制措施,确保病人医疗安全。

4 创建“三甲医院”, 落实标准严格质量管理

根据《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和《江苏省三甲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的院感实际情况,制定并细化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将医院感染质量监控各项指标、各项制度及其考核标准汇编成册下发每个科室,加大管理力度,经常对照制度、规范、标准、细则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把控制高危科室的医院感染作为工作重点,经常到临床第一线了解感染控制情况并进行检查、督促、指导,主要检查临床特别是重点部门在手卫生规范的执行、各项院感制度的落实、各项操作的过程等方面情况,从环节上层层深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均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及时设法解决,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必要时给予书面指导,限时整改,保持医院感染持续改进。我科还定期到药学部、设备处审核消毒剂、消毒设备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证件情况。通过认真的监督、指导及质量考核,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达到规定的标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规范,医院感染重点部位控制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医疗废物管理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通过很抓质量管理,使我院感染管理的内在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5 创建“三甲医院”,规范各项监测控制感染

我们不但常规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还开展了手术切口感染、ICU目标性监测,并经常到临床科室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及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加强消毒剂使用及无菌物品质量的过程监测,确保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工作中我们更进一步监测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情况,确保一次性使用,保障医疗安全。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采用前瞻性调查,经常到病区与临床医生沟通,接受咨询并提醒临床医生发现可疑感染及时进行细菌学药敏检测,便于合理用药,对感染病例及时上报,为了既快又好地做好感染病例前瞻性调查工作,我们有效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将全院住院病人病历及细菌室检测结果与感染管理科连接,每天从网络上就可以了解到我院住院病人病情及微生物检测结果,然后进行登记,再到临床科室进行鉴别,既节约时间,保证质量,又节省人力。我们在确保监测资料真实准确的同时进行统计、汇总、制表、归档,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全院各科室。通过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前瞻性调查,在掌握本底资料的情况下,及时发现了一些医院感染暴发苗头,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及时布置落实,通过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避免了医院感染在我院的暴发流行,同时能做到对特殊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6 创建“三甲医院”, 强化培训提高监控意识

医院高度重视了全院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知识的提高,利用送出去学、请进来帮得办法,提高重点部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术水平。每年分别对新上岗医务人员、临床医务人员、重点科室医务人员、保洁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并请外地专家来讲课,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消毒隔离知识,提高了全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平时还通过医院感染书面指导和医院感染简报不断向科室反馈医院感染的有关信息,宣传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知识。我们不但重视对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还注意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规定专职人员每年参加省、市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不少于3次。使所有岗位的每位员工切实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增强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切实履行其相应职责,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7 创建“三甲医院”,发挥护理工作控制感染的作用

我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与护理部的严格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病人的康复主要依赖科学的护理,护理中清洗、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我们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狠抓消毒隔离制度和预防交叉感染措施的落实。因为护士因其职业特点和病人接触最多、最密切,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措施主要贯穿于护理工作中,通过护士的细致观察病情,能及时发现感染危险,严格采取控制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为此我院将护理工作作为业务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点工作来抓,护士长能积极主动配合,遵守各项制度,做好科室医院感染各项控制工作,减少了由护理工作的疏忽而导致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

总之,我院通过3年创建工作,对各项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持续、严格、规范的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创建通过后,我院继续开展巩固创建成果及质量万里行活动,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把我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做得更深、更细,切实保障病人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马红丽.实行监查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90-791.

篇7

在院领导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

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坚持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院领导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星期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口腔科、五官科等科室,除对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年度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感科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领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篇8

【关键词】 医院感染;基层医院;控制与管理

【中国分类号】 R25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10-01

医院感染不但对医院的整理医疗护理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还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1]。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卫生部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列为对医院管理工作考核的必要部分,而且患者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因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2,3]。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势在必行。我院是一所县级“二甲”综合性医院,拥有300张病床、21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自2007年我院建立感染管理科,专职从事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以来,我院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为进一步保障全院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患者就医的安全性以及医院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笔者就本院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总结、分析如下:

1 常见问题

1.1 感染控制意识不强 我院虽已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科,但一线临床科室的大部分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观念不强,对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目的及其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不是本部门职责,常导致无协作意识、上报不及时等问题的发生。

1.2 基础设施较为简陋 部分科室布局不合理,存在建筑老化、卫生条件及状况差等问题,造成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差、效率低。

1.3 控制医院感染相关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 ①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如医务人员不能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手卫生规范依从性差、环境不湿式清扫,终末消毒落实不到位等[4];②抗生素的应用的不合理,如存在多联、长期、大剂量或不对症使用等情况;③医疗废弃物处理不规范,如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区分不严格、未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及交接内容登记不详。

1.4 护工、保洁员及后勤人员缺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护工及保洁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少必要的卫生常识,往往只重视消毒灭菌,而易忽视清洗质量,而他们从事的又是环境的清扫、床单位的消毒、各种医疗生活垃圾的处理等消毒处置工作。

2 防范措施

2.1 构建管理体系、加强执行力度 ①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管理体系的建设,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规,建立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科、科室感染控制小组组成的医院感染三级管理体系,以加强对全院、科室、病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测及督导;②对各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定人定岗、明确职责,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测科室感染控制工作,并纳入医疗质量考评体系,考核结果与奖罚措施挂钩,以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位。

2.2 全面提高全院工作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①增加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先进医疗单位医院感染工作经验的学习与交流;②定期、分批次为全院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知识的专题讲座与培训,印制发放《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医院感染知识手册,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手段,以增强全院上下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③对文化水平较低、卫生知识匮乏的护工及保洁人员单独开展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使其认识到其工作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2.3 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及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来制约,才能使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5,6]。①严格控制院内消毒灭菌质量,如加强紫外线消毒的管理以保证医院科室内空气的消毒质量,加强高压灭菌的管理以保证无菌用品的供应质量,统一监测和管理全院消毒剂的配制方法、使用浓度、更换时间及使用注意事项;②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严格按照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制定给药途径、次数、时间及其使用剂量,并及时观察抗生素使用效果,避免滥用、产生耐药菌株、二重感染等现象的发生;③制定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对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做到跟班检查,观察其是否符合无菌操作程序,尤其是在急救情况下是否符合要求;④加强监测,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时刻掌握全院上下的医院感染动态,并详细统计每月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发生部位及构成比,以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科室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应积极寻找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监督其定期整改,并做好医院感染管理法规、管理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宣传与培训。

参考文献

[1] 陈立新,李淑清,魏巍,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

[2] Ducel G, Fabry J, Nicolle L.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J]. 北京:卫生部医政司组织编译,2004:48-49.

[3] 唐平,张乐萍.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的难点调查与对策[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976-977,1030.

[4] 胡素容,吴英,胡庆新. 基层医院消毒灭菌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