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4 22:25: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管理本科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C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5-0137-03
一、引言
2007年1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意见》(2007)1号文件,文件提出要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教育质量上,要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2007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教高(2007)2号文件,文件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包括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已经成为本科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是以本科教学为定位的教学型独立学院,从1999年成立以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招生人数剧增,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从2005年的90人上升到现在的209人,新增会计学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在倡导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大环境下,毕业论文质量是本科教育的重要衡量标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论文质量的措施。本文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0和2011两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二、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0届的90篇和2011届的112篇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类,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选题层面
1.选题相似度较高
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管专业学生的选题较为狭窄且重复率较高。如2010届90名学生中有12人选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且题目仅仅是一两字之差,这与教育部提出的“一人一题原则”相去甚远。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诸如“家庭企业财务管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民间融资”等相关题目。选题相似度高是因为此种选题参考文献较多,资料容易搜集。
2.选题陈旧、缺乏新意
如前所述,高相似度的选题则已说明学生在选题时缺乏主观判断和创新意识。此外,有些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领域的发展现状缺乏了解,致使选题陈旧,甚至选题已失去研究价值。如“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该选题既不切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又非常陈旧。
3.选题范围不当
一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从而造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较为盲目。有些学生选题过大,已经超过了本科生的研究能力;有些学生选题狭窄、缺少研究价值,致使写作过程中被迫换题。如2010届的一名学生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为题,题目过于宽泛,加上受字数及知识水平的限制,致使论文只能泛泛而谈。还有学生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题,选题过于狭窄且缺少研究意义。
(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层面
1.缺乏统一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2004年,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育部下发了教高厅2004(14)号文件,指出各高校要把高等教育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要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统一的“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各系只能分别制定自己的论文写作规范。
2.没有明确的本科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目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尚未出台统一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使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评分时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在答辩环节,会出现某些答辩组分数普遍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学生在写作时也会比较盲目,不知如何提高论文质量及分数。因此,学院应从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各个环节着手,结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三)指导教师层面
1.指导教师精力不足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教师主要由两类构成,一是本院专职教师,二是外聘兼职教师。本院教师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在承担着繁重的校内教学任务同时,又需要兼顾科研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充实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还有些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从而缺乏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论文指导工作中。外聘教师是来自其他院校的专职教师或其他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士,这一部分指导教师既要做好其本职工作又要兼顾指导论文,其时间和精力更是难以保证。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所指导学生论文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个别组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率超过50%的情况。
2.指导方式单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指导教师多数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指导,在2010届的毕业生中,有40%的学生反映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从未见面指导或电话指导,超过60%的学生反映写作过程中只与教师见过一次面。论文指导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且持续周期较长,从选题、提纲到初稿、定稿,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不足以充分沟通和解答,导致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意见难以充分理解,从而影响论文的写作质量。
3.对论文质量把关不严
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论文进行全程指导外,还肩负着监督论文质量的重任,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前,需要指导老师对其论文质量进行最后的把关,判断其是否符合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是否具备参加答辩的资格。但从目前参加答辩的学生情况来看,指导教师在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最终评判时,未能善尽义务,无论质量高低都允许参加答辩,从而造成部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较差,论文答辩变成论文修改,无法按照正常的答辩程序进行。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南京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一方面,校园内的招生、宣传、图书设备采购、网络教学、后勤服务等逐步电子化,学生可以利用高校的电子商务氛围,学习、研究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内容;另一方面,以相关电子商务竞赛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机制,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建立起学习、实践的“生活化、商业化”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完善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在内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双导师制;毕业论文;指导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268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学完相应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后,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在论文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项工作。作为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理论性过强、内容空泛、缺乏实证数据或者案例不当,应用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推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双导师制,让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毕业论文指导,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应用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选题
1.学生选题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有的学校分为会计和金融理财方向,毕业论文基本就是围绕这两个方向选题。选题不当是文科本科毕业论文中常见的现象,表现为:选题过大、陈旧、理论性太强、难度太大、以偏概全、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由于前期基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选题就是某一课程的某一理论,没有实践内容支撑;有的题目以某一公司为例,这一公司的案例就全包括整个论文的全部内容,明显存在以偏概全问题;还有选题偏难,不适合本科生写作或者已经超过能力范围,后期论文进展慢,甚至无法完成,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流于形式,不能深入。
2.双导师在选题中的作用
通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配合,可以有效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保障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校内导师负责学生选题的初步工作,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选择符合本专业培养要求的论文题目的大致范围,包括支撑论文的相关理论,如果校内导师有科研项目,可以适当让学生参与,提高科研能力,为今后的论文写作奠定科研基础。通过和校外导师磋商确定具体的实践和创新范围,校外导师根据自己在实践工作的经验,对选题进行审核,最后确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毕业论文题目。
二、论文写作
1.学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有的同学文献检索工作不够到位,导致了论文文献资料范围狭窄、观点陈旧等诸多问题。文献检索不足,资料不够充分,使学生对毕业论文题目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程度认识明显不够,不能准确把握选题已有研究的成就和不足,论文写出来也就自然罕见新意,缺乏深度。由于平时训练较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材料组织方面的问题较多,存在论文结构不清晰、层次不够分明、段落间逻辑混乱、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2.双导师在写作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导师可以要求学生检索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科研专著和期刊论文,并限制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期汇报。如果导师有科研项目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研究,并分配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学生不自觉地受到科研的熏陶,为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提供基础准备。校内导师对学生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把关,引导学生完成文献综述,并提出改正意见。让学生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尤其是开题报告中的论文结构,一定要和双导师都确定后,再撰写。经过校内、校外导师确认后进入论文正式撰写部分,理论及结构、语言组织及格式规范问题由校内导师指导,实践、案例部分由校外导师指导,必要时可通过组织学生实习、调研等方式,获得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丰富了毕业论文的内容。双导师互相配合指点学生及时改正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对之进行改正,而改正后的情况又时地反馈给双导师,再经导师指点、修正,几经反复,逐渐完善。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生教学工作的最后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双导师制的实施无疑是提高毕业论文应用性的有效办法。虽然还面临校外导师的时间问题,以及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分工协作以及其他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充分发挥双导师作用,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仍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江腊生.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跟踪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9
[2]邓玮光.对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想法[J].学理论,2014
[3]方亮.应用型高校经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韶关学院学报,2014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是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的。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独立的本科教育专业。十多年来,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常州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学校的定位就是为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学校新设置的专业,其立足点就是为常州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财务人才。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就是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零距离”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优势,在江苏省同类院校中形成特色化品牌。2009年财务管理专业被学校确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了为期3年的建设工作。在特色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零距离”人才培养特色。
一、“零距离”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
所谓“零距离”,是指我校教学工作与社会和专业工作岗位实际尽可能接近。财务管理专业按照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产学研用”结合的培养方式体现“零距离”的特征,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实地调研,专业培养目标体现“零距离”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基于21世纪对财务人才需求实际,以《常州工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为依据,为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按照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为前提,坚持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实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有鉴于此,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具有分析与解决财务、金融管理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的定位就是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二)“产学研用”结合的培养模式
“产学研用”结合,既指一种办学思想,也指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途径。所谓“产学研用”结合,不仅是指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人才培养、生产和科学研究在形式上紧密结合,更是指学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的产学研用在实质上的紧密结合,以及建立的“产学研用结合体”内教学、科研、生产实质上的紧密结合,这样就更有利于实现广大教师与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思想碰撞、信息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产学研用结合的综合优势,提高产学研用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产学研用结合也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更完善的一种模式,可促进高层次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与创业的结合,技术与资金的结合,人才与市场的结合。根据我校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并实践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建设专业功能完备的实验室
专业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投入。在教学上,为了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情况,学校、学院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学院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模拟室)。2005年、2010年分别投资100万元、300万元新建学院四个专业实验室和会计手工实验室,面积达300平方米。目前中心实验室共有计算机200台,专业教学软件8套,包括统计软件、财务软件、审计软件、仿真模拟。同时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实验室还配备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供教师使用。为进一步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学校已建立了十多个集投影、录像、影视和多媒体计算机为一体的电化教室,可供本专业各课程安排多媒体教学环节使用,以生动、直观、高效、易教、易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2.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产学研用”结合构建平台
在校外,利用校友和长期校企协作关系,选择建立了校外较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已建成20家长期签约实习基地,来满足学生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每年再完成1-2个实习基地的签约,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产学研用”结合构建平台。
3.充分利用稳固的实习基地,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专业充分利用“产学研用”平台和各种渠道,聘请实习单位的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会计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把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前移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让学生在生产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要求以与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或与教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作为研究内容,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最近三年,财务管理专业有多位同学的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研究并以此为选题写作毕业论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年来,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评比三等奖两项,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评比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公开三篇(分别发表于《财会通讯》、《常州工学院学报》、《财会月刊》),另外还有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是关注生产实践的课题:比如关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方法、纳税筹划、资本市场、所得税、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2)
摘 要:文章通过对现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研究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以及构建重难点。旨在为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进行基础理论研究。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3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1B076)
作者简介:周明智(1979-),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理论与实践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0
1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已经势不可挡。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也应做出相应改变,尤其是对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如破竹。国外高等教育的经验表明,以大众教育为目标将会更加突出针对普通劳动者的培养,更加注重应用型、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的培养,也更加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福祉水平。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教育有诸多不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已经逐渐进入主动型模式的发展快车道,这种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观带来巨大挑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其目的旨在使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观和具备过硬的综合能力和实战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从而向社会输送最适合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此推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各个行业涉及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的环境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也应该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和从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高校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有利于切实的规范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质量。
2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2.1 研究不同类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按高校主要职能和培养学生的目标,可以将高等学校划分为四类:即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高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划分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教育部评估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学年论文,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等活动。旨在考察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学时、学分、内容等分配情况;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的改革和更新情况;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情况;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借鉴国内外不同类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内容。
2.2 构建“四维一体”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赋予教师更多主动权,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评定由教师一方决定。其评定成绩无法反映出学校、社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单一且主观性较大,不能真实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如何将“学校、学生、教师、社会”四维考评有效结合,是对传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突破。
2.3 研究实践教学体系相关理论
“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关注度仍然较低,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构建成形。从研究实践教学课题的相关学术团体分布来看,会议论文较多关注“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重要报纸媒体则更多关注“实践教学”或者“产、学、研”合作的问题。由此可见,会议议题重视结合当前实际,而报纸的观点则更具有前瞻性。从学校方面来看,鉴于高职院校直接服务社会的实际校情,其更接近市场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改革的人员相对丰富,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初步建设出了适应自身学校和学生的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类较为成功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参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3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难点
3.1 构建的重点
3.1.1 构建“IOTS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部评估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学年论文,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等活动。这些多样化的实践环节中,根据实践地点和主导地位的区分,可以分为“IOTS模式”:
I(Inter),校内实践;O(Outer),校外实践;T(Teacher),以教师主导;S(Student),以学生为主导。建立四种实践教学主导模式;IT模式:在校内,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为课堂案例教学活动,军训,毕业论文(设计),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IS模式:在校内,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各种竞赛,创新性课程实验等;OT模式:在校外,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各类培训等; OS模式:在校外,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考证考级,创新和创业实践等。
3.1.2 构建“四维一体”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体系
创新性的构建“四维一体”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体系,其中,“四维”指的是学校、学生、教师、社会四个维度,“一体”是指实践环节质量保障体系这样一个整体。在整个实践环节体系里,学校、学生、教师、社会,四个维度缺一不可,学校是载体,学生是核心,教师是纽带,以社会满意为目标,以实践环节质量保障体系来监督保证实践环节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这个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学校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
3.2 构建的难点
3.2.1 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不充足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研究尚不多见。而高职高专的那些评价体系又不能完全适用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各种评价体系未得到充分和整体的认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也缺乏系统的研究,也只能从各高校的初步探索实践中、实践者身上看到零散的相关信息。
3.2.2 现存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科学
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各类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同的方法。在实际实践教学执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可以满足各方需求。
3.2.3 传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彻底改变单一的仅有教师一方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将“学校、学生、教师、社会”四维考评有效结合,真正实现创新性的实践教学评价。四维考评体系将更加真实的反映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4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实践教学是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对于侧重基本理论、原理、规律等知识传授的理论教学活动而言,实践教学更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和拓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因而是一个重要而且特殊的学习过程。研究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通过不断改进则可以增强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实践教学的宽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扎实的实践能力基础上进行创新则是时代给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课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实践教学环节则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促成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阴丽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3)
【关键词】地方财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完善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财务管理作为其管理的重心,这对于财管专业的学生可谓是利好消息,财务管理专业也因此成为了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然而,从邢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相关调查来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大多数在从事会计类岗位的职业,真正从事企业财务管理或金融管理岗位的非常少,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财务管理专业并没有体现它的办学特色。为此,财管本科专业应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邢台学院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自2005年开设至今,一直遵循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以职业目标定位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为目标,力图为社会培养更多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2013年初,为使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实践更加贴近,更加科学、系统、完善,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组织了财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团队,设计了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工作。
一、地方本科院校财管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地方本科院校财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快速而全面的发展,地方经济也因此受到国家的重视及扶持,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对于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地方经济要想取得进一步的提高,财务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财务管理在所有组织和单位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工作机会,无论是商业机构、政府机构还是非盈利机构。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因此,其财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国家财经方针和政策,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等理论,具备公司理财、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能力,掌握投资、法律、税务、金融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可见,对于财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从事财管方面工作的基本技能。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特点,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业务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解决新的理财环境下财管专业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的要求
当前企业的理财环境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网络财务等因素推动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增强企
业自身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合理筹资、投资、分配管理的能力,熟练掌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进行经济预测、经济决策等经济管理的方法。然而,现如今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却呈现着这么一个不和谐的现状:一方面,企业招不到符合其条件的,优秀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每年大批量的本科层次的财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面对理财环境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
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财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
受传统文科专业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我院部分专业教师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不需要做什么实验。要成为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足够量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实训,重理论的现象。一些教师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也只能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偏重书面知识的理解而不懂得如何将知识在运用到企业实际中。即使学校安排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也常常由于经费紧张,与实习单位无法达成协议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实习走马观花,仅仅成为了一种表面文章,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生“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能力素质是密不可分的,要首先保证教师有能力教好学生。因此要想培养和提高本科院校财管专业在校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教师仅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其拥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然而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中,多数教师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工作岗位,虽然有较高的学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经验,因此他们只能按照教材组织教学,无法授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也无法告诉学生如何处理一些课本上没有提到而现实中却有可能发生的业务,从而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薄弱,没有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尽管从表面上看,我院与许多地方本科院校一样,已开展了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尚缺乏真正面向本地经济发展,能直接服务于本地特色产业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及时安排学生进行企业认知实习,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知道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二是实验课安排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开设会计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都建立了会计实验室并开设了会计实验课,而建立专供财管专业使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并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的院校却很少。三是校外财务管理实践基地建设薄弱。本科院校未能有效地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一些单位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接收在校大学生进行实习,即使有的学生进入了实习单位,有些单位也不愿意配合,致使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本领,达不到实习目的。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财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着很多漏洞,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三、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财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
(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存在在密切的联系,都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两者相结合,才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质。同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模拟实验、课程论文(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勇于决策,这对于学生将来是否能够胜任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树立“培养以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原理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合理安排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规范、合理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二)“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立身之本,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在教师队伍上给予必要的投入,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对于财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这一方面,指导教师尤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谓“双师型”教师,也称为“双素质型”教师,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还要拥有实践教学的素质。因此,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打造一支能够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与专业有关的资格证书考试,如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理财规划师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及时安排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学习锻炼,了解企业现代管理过程,进行课题研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通过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时将社会的需求引入教学,努力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另外,学校可以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一些财务管理人员作为本校的兼职教师,将他们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本专业学生,使得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少碰一次壁,少出一次错。
(三)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着财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而且要循序渐进。在实践教学中既要有课程实习,又要有综合性实验,还要有设计性实验;既要有校内实习,又要有校外实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工作的状态,享受工作的乐趣。
2、总体构思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由四个模块组成,分别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体现了从认识、操作到综合创新逐层深入的教育特色,其中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模块。
基础实践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形势与政策、体育、高等数学、外语系列和信息技术系列。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培养对象参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素质和促进其个性的完善。这一模块应在新生入学后开始进行,并在两年内完成。
专业实践是在专业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开设专项实训,主要在校内进行,目的是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提高处理相关财务管理业务的操作技能,具体包括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ERP原理与应用、财务分析实训等课程实践实验。这些课程都是学生必学的专业课,应在大三学年和大四上学期交叉学习完成。
综合实践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后进行的总体检验,主要有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财务管理模拟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能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一部分应在大四这一学年进行。
创新实践包括大学生职业指导和第二课堂两个部分,校内外均可进行,旨在扩展学生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以外的能力,多角度、多渠道地提升学生全面能力。创新实践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非专业素质,而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学期均应涉及
3、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演示教学、案例教学、ERP沙盘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撰写论文等,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各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其实践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几种实践方法。
(1)演示教学
演示教学是指任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直观的演示财务管理实务操作过程,是实践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学生围绕某个财务管理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以及相互交流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将来自实践的案例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ERP沙盘模拟实验
ERP沙盘模拟实验是在仿真环境下进行的以企业各项基本业务为基础,模拟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的计划、组织、决策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实验中分别担任企业不同的角色,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团队。在实验中,财管专业的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整个模拟过程就相当于企业实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实践能力。
(4)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指学生利用空闲时间独立完成各种专题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获取有用信息。同时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5)撰写论文
撰写论文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方面的专业问题开展学术研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资料并进行思考分析,最终得出自己的观点。这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实践方法。
4、实践场所
实践场所根据具体实践内容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校内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等。校外主要是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可以由学校或学生与相关实习单位达成协议,签订实习合同,同时聘请工作经验丰富且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兼职或指导教师。同时,应定期与学校理工科系部以及同属经管类的工商管理,贸易经济等系部进行交流学习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探讨从不同领域共同服务于地方实体经济。
5、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以实践教学来解决地方本科财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学校最终要抓实践教学质量。而合理有效的考评方法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邢台学院应围绕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在坚持整体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引导性和可交互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制订教学质量标准、对学生实践效果考评和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考评等三个方面设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
(1)制订教学质量标准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应体现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考核标准。实验和实习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包括:集中实践课程大纲;实践实习教师行为规范;实践课程教师行为指南;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及实习日志管理办法、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资料管理办法等。
(2)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考评
对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考评,应将实践过程考评与实践结果考评相结合。实践过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实践项目选取的价值,学生实践态度,出勤率,实践成果的意义,实践中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规章的遵守等方面;实践结果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的综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报告、实践结果展示或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成绩评定,并给出最终的考核结果。考核评价也可以采用多元方式,如以证代考、以赛代考、将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和省级比赛证书折成学分以及现场展示和现场答辩等形式进行。
(3)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考评
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践学习中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实践教学质量直接与教师的教学有关。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考评,应包括学校教务部门、督导组及学院监督考评、学生监督考评和校内外同行监督考评,综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质量、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绩档案,与教师职级评审、外出培训和选优提拔直接联系。最后主管教育部门及学校教务部门定期对实践教学资料进行抽查,对教学质量进行事后监督和评价,以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刘方乐.应用性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财会教育,2011(9).
[2]韩宇堃.财管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考评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25).
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总体上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周志》中的"哈尔滨工业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48.企业生产环节财务控制研究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定位
我国目前的教育层次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层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本科大学生已经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只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却忽略掉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高级本科教育人才与高级技工型人才在工作岗位上是一个强烈的竞争。往往会出现高级技工型人才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大企业“预定”,而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很多是由于大学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应用型”不够,求职时“缺乏经验”所造成的。产生这一结果与许多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应该足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培养路途上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定位
很多高校大学大学生会把职业目标定位于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等相关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迁,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大学生在本科期间对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的匮乏,这便引起了求职与就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要把相应的知识点,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素质融成一个整体,同时需要构建和完善各个实践环节,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有秩序的有机系统。
(一)目标体系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在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的要求之上,通过多种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将财务管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掌握知识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独到方法,克服理论教学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适应能力低,独立能力工作差的状况。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1.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在除了一些知识要点的讲解上,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训,如可以利用视频、音频、课件、网络等等资源进行理财能力形成的演示、讨论以及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那么陌生。
2.实验室模拟实习
模拟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财务管理实验我们也分为三部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针对基础实验,我们可以设立一些财务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基础财务分析图的绘制和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实验操作;针对专业实验,可以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在企业实践中,财务分析均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对于综合实验,可以设计一些筹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企业利润等分配实验项目。
3.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包括学期实习和毕业后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习是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使实习基地无论在接纳能力,还是在业务范围、业务量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上都能满足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好的基础。
4.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能力是未来社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参与科研创新创新等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某些课程的设计,来让学生学习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
5.社会实践能力训练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与才干,从而调动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的条件体系
1.完善实践教学计划,整合实践课程
根据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围绕教学目标,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计,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尽量选择与企业单位接近财务管理实际的内容,避免实践教学与实际脱节,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
2.建立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
3.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教育,与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企业共同组建实验,实训基地,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利用假期,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布置主题,深入实际工作进行调研,运用所学知识为实习单位解决具体问题,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心得,作为以后完善该体系的一大依据。
4.加强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提高和完善适应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着重培养教训能力和财务管理实践能力,引进企事业单位中学学历职称高、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人才来校任教或兼课。其次,还可以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轮岗制等方式来加大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四)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该逐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除了应采取上述配套措施,还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法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考核平台。具体考核体系为:基本实验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性试验基本技能;设计能力,进行设计性实验,提出方案设计报告;综合实验,进行综合性实验;创新思维,撰写调查报告、实习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同时还需要制定好的考核标准,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