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8 19:54: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烹饪专业实习生,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实习 职业观 规模化 校企合作 返校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有较高动手实践能力,又要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学生在毕业时还要有较强职业应岗能力,“进企业实习”成为烹饪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众多餐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还没能达到理想水平,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餐饮企业技术员工流动性较高;二是许多餐饮企业用工目的只是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对于培养后备技术力量重视不足。
社会的大环境和学生对职业较高的期望值使得学生容易在实习过程中产生不适的失落感,进而影响实习期间的表现,严重的还会有逃岗、怠工等职业倦怠现象。
针对上述困境,本人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几点浅薄看法。
一、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
为了避免学生到了高三实习时出现心理不适应等情况,学校应该在学生进校初期就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深刻认识“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更好的明天”的理念。
1.从小事做起,制订个人实习计划
本行业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尚不健全,很难通过法律手段对属于秘方级的技术、技能、特色菜点的制作工艺等实行有效保护。因此,很多酒店都有不成文规定:学生在该店服务达不到一定年限,不能独立操作如炉灶、特色菜的制作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技能。由此教育学生安心学习,指导学生在实习前期立足自身理论与操作,制订一份利于职业发展的个人实习计划。
2.踏实学好技术,奠定坚实技能基础
除在校学习外,学生须在企业中经过一定时日的磨炼实践。实习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常对所在班级实习学生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不间断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安全防范等方面情况,对学生进行不间断教育和严格管理,提高学生对实习目的认识。
二、以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为依托实行规模化实习
所谓规模化实习,是指学校定期向用人单位输送多名实习生,使实习生达到一定规模和数量。以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为依托的规模化实习,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实习生集中管理
学校通过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集中管理,便于学校随时随地了解学生情况。这样可以避免学校被迫采取“被动式”管理,产生许多弊端:绝大部分学生技术技能参差不齐,技术技能不够全面,适应能力不强;缺乏与企业沟通,而只能被视为廉价劳动力等。学校通过跟企业沟通,便于掌控学生情况,避免以上不良情况出现。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1)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榜样。对于青年来说,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实习生往往会在实践中慢慢找到技能全面、技能超群的厨师作为榜样而激励自己刻苦钻研技艺,全面掌握各项技能。在企业实践中,在“真刀实勺”的操作过程中,学生易开阔视野,培养兴趣。
(2)学生有机会掌握各种岗位技能。烹饪操作是由粗加工、切配、打荷、蒸灶、炉台、中点、西点、西餐等几个岗位组成。学校和企业可对实习生进行岗位调整轮换,使学生在各工种中熟悉操作技能,达到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标。学校在各工种实习完毕后,根据学生意愿及专长,进行岗位专门化培训,可使学生在一个工种中突现出来。
(3)能给学生创设交流和提高的环境。由于规模化实习,学生人数较多,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增多。交流中,学生之间坦诚谈话,可以解决他们很多疑问,逐渐成长。如2015年度中职三年级烹饪班学生实习中,吴某因操作习惯很难改变而一直掌握不好,师傅传授了多遍的实用技巧性切配技术也没掌握,苦恼多日后偶然一次与同学交流中受启发,有意识地改变了切配改刀的视觉参照就好了。而另一位在点心房实习的学生,令她苦恼的是所制作的虾仁烧卖虽口味达标,但每次的成品烧卖上的虾仁总是会掉落在笼架边。当她在与同学探讨时有了新发现,改变原先虾仁放置的角度即解决了问题。
3.有利于促进专业建设发展
规模化实习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餐饮业日新月异,一线教师在规模化安排学生实习时,专业老师须常下实习点考查学生实习情况和加强与企业联系。而在考查学生实习情况时,一方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师在考察时也可以了解专业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
4.校企实现双方共赢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规模化实习,订单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能有效促进学校和企业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双方都能共赢。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企业填补了员工缺口;企业为学校增添了实习基地。订单模式针对目前企业文化的渗透难和企业人才招纳与吸收难的现状,有利于改变餐饮企业目前人力资源储备难的问题,也是学校学生对口就业率提升的重要举措。在餐饮企业工作的优秀学生就像是学校烹饪专业的“金字招牌”。
学校在名师、名店的基础上,选择多家大型餐饮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辅之以专业老师挂职蹲点及企业名厨进课堂、现场职业人对话等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专业教学的生动性与时效性。
三、学校对实习学生实行“返校制度”
在为期一年的实习时间里,学生处于长期离校的状态不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思想,也不利于学校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管理。因此需要对实习学生实行“返校制度”。
1.国外烹饪名校借鉴――对实习学生采用定期返校的方式
国外的烹饪学校如法国著名烹饪学校葛雷高-费朗迪(Ecole Gregoire-Ferrandi)中正规的学生,有的从接触专业到成为烹饪大师,在学校要经历长达12年的时间。经过12年的反复和筛选留下来的都是该专业的精英,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了国家烹饪大师或国际烹饪大师的水平。为此笔者认为国内学校也可制定实习生召回制度,建立配套的措施,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企业共同参与,培养烹饪界的精英。
2.实行“返校制度”的优势
首先,利于学校教学管理。“返校日”的举行为学校了解学生校外情况提供有效平台,可以了解学生在实习中有关出勤、服从分配、岗位能力、学习态度、师徒关系、同事关系、岗位素养、行为习惯、心智体能、作出贡献等具体情况。其次,定期组织学生在“返校日”进行经验交流,便于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再次,及时地将学生提出的有关困难和交流信息在整理后反馈给实习企业并进行商讨,齐力解决,可以促进实习质量稳步提升。最后,返校制度可以激励和鞭策在校学生,实习生所取得的实习成果及心得对在读低年级学生的职业观教育等有正面效果。
参考文献:
[1]鲍加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手册[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2]金晓阳.高职烹饪专业PBL校外实习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
[3]邱光华.试论优化职校的校外实习管理[J].中等职业教育,2004(10).
关键词 职高学生 实习管理 职业指导
实习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是学生感知企业文化,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职业教育指出:"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因此,实践教学业已成为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教学方式,生产实习则是整个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一步。而良好的实习管理,是提高实习质量与效益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
一、实习前――加强职业指导
职高烹饪班学生面临实习前的心态复杂而又矛盾,他们既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既抱有美好的向往与期待,又对这些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要求与职责不明确。因此,在实习前,应通过各方面的职业指导来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1.端正实习态度
职高烹饪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爱张扬个性,着装奇异、发型新潮、言行不文明等问题非常突出。为此,通过班会课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学习培训,认清自己的实习“立足点”避免学生在下企业实习过程中给企业留下不良的印象,从而影响学生和学校的声誉。
2.严守实习制度
对于职高学校烹饪专业学生来说,严格的校规约束往往使他们觉得不自由,许多人就期望能参加实习。这种思想对于他们进入用人单位参加实习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实习前加强对企业及学校实习管理制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参加实习前,我们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实习生守则》与《学生实习成绩评定办法》,以具体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实习中――细化过程管理
1.按期考核,规范实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比在学校中受到的约束要少得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很容易在这段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因此,在实习期间要对职高生进行各项考核,可以要求每位实习生每月返校一次,与班主任交流;每月上交实习生考勤表、实习生反馈表、实习生小结;调查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有违规行为等等。
细致的考核制度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了更多的重视,在言行上也对自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使他们不会因为走出校门而无所顾忌,同时也让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纳。
2.密切关注,把握学生动态
学校与社会是有较大区别的。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实习生而言,要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工人,需要很大的思想转变,有些学生还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困惑。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多加关心,适时引导,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
当然,实习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是形形的,不能一概而论。这也就要求实习班主任有一双慧眼,密切关注学生的各类变化,及时洞察学生动态,用一颗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灵,使每位学生能健康、快乐的完成实习。
3.勤于走访,严防违纪事件
要真实详细地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班主任必须亲自到实习单位进行走访。走访实习单位既能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能让他们更安心地工作,而且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问题及时解决。教师在走访的过程中,一般要了解以下情况:
(1)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真实而详细的评价,这样可以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了解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希望得到的帮助,如有必要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
(3)了解学生的工作、休息时间及工作环境,看是否有不符劳动法规的现象,是否有不适宜学生工作的情况存在,帮助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了解实习单位对职校生的要求,从而根据社会需求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让以后的学生更能得到实习单位的欢迎。
通过走访,班主任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状况,将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防止严重违纪事件的发生。
三、实习后――强化考核评价
1.精细考核,表彰优秀
在实习结束时,需要精细地对毕业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对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的学生进行表彰,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教育,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健康成长。
2.勤于总结,注重积累
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以近四届的毕业生、实习生、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学生基本信息”、“实习就业基本意向”、“实习就业意识”、“学校就业服务工作情况”四个方面的调查,总结如下:
1.学生基本信息
(1)学生在选择报考职业学校专业时主体意识较强,在校学习兴趣较高,对选择本行业做为就业对象目标明确。
(2)学生选择烹饪专业时多数处于兴趣和就业考虑,整个实习就业的基础较好,但整体实习的稳定率不高。
(3)创业的机率较低,人数较少。中职学生创业往往遇到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创业的难度远远大于高职、高专的学生。
2.学生实习就业基本意向
(1)学生非常重视实习的作用,很向往高档次、有声誉的实习单位,而不愿意去低星级或其他社会餐饮企业。但从主观意识上愿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2)学生愿意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企业的了解,为今后实习就业做好准备,有近10%的在校生已经参加了麦当劳等快餐企业、超市促销、假期厨房打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3)学生选择实习就业单位,比较注重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而不过分计较薪酬待遇,更注重学校对实习单位的推荐,具有一定的保障,但又希望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学生对实习单位虽然信任学校的推荐,但是很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类似双选会的方式供学生自行选择,而不是硬性分配,有人性化的实习就业推荐方式。
3.实习就业意识
(1)学生普遍认为,技能是就业层次、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今后才会有更大发展。
(2)对实习的目的普遍明确,但学生在对于实习单位的选择方式考虑不周。有近半学生遇到更好的实习单位会选择跳槽,且认为违约跳槽对今后就业影响不大,而且对于就业政策学习不到位,遇到问题时才会临时学习有关资料。
(3)学生对实习的期望值偏高。通过访谈,学生在实习后往往遇到人际关系、薪酬待遇等诸多复杂问题,较过去学校的单一环境,落差较大,学生一时转变不及,实习激情会受到挫伤。
(4)学生对烹饪专业创业前景普遍看好,认为烹饪专业的创业方向较广,认为从小吃、简餐、食堂、卤菜、酒店、快餐等诸多渠道均可进行创业,但对自身创业的兴趣不大,对创业的认识仅停留在解决个人就业问题阶段。
4.学校实习就业工作
(1)学生对就业办的工作基本肯定,但提出仍然需要改进,部分在校学习学生因接触较少,做出了“不了解”的答复。
实习生每月都能做到返校或与实习班主任见面,学生对实习班主任跑实习点工作评价较高,认为“班主任到企业一线了解”最能反应实习状况,并很希望在企业见到学校的老师,并从中与企业协调问题。
实习生还对建立QQ群的联系方式表示了欢迎,通知和其他信息通过这一方式比电话通知要好,而且可以在群里和班主任、同学之间及时沟通,反映情况,相互交流实习的经验。
(2)在实习就业指导内容方面,学生希望依托企业开展,可以近距离了解企业,了解烹饪实习岗位的工作要求,有利于结合自身特点对实习企业的选择。
对于就业办开设的活动,学生主要以参加实习就业指导课为主,虽开设了就业成功人士讲座和企业专家授课,但是开设次数不多,学生的参与率有待提升。
学生希望能够以参加“工学交替”的企业实践活动,辅之以企业讲座和优秀毕业(实习)生授课这一方式展开实习就业指导,开设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的教学活动。更有学生认为,应编写烹饪专业的就业指导校本教材,并增加烹饪专业创业的相应内容。
在对学生调查的基础上,笔者还走访了部分企业,召开了专业教师的座谈会,进行了沟通交流,结合上述学生调查,我们烹饪专业实习生在企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实习认识不足,对实习企业不了解;二是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不能及时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三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急功近利”,缺少长期的锤炼;四是个人主义较强,与人沟通能力弱;五是创新性不足,被动接收企业产品模式,主动学习与创新较少;六是缺乏创业的能力与激情。
提高实习就业质量的建议
1.学校就业办及教师提前介入实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实习就业观念
实习就业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综合检验,未来企业的优秀预备员工所具备的,不仅仅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需要的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使命感,一改“师傅骂就逃避、工作忙就休息、薪水低就走人“的不良现象,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实习观念,以磨练劳动意志、夯实专业基础为目标,最终获得企业和师傅的认可。
首先,每一所职业学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的专业特点,编写相关的就业指导校本教材。从行业状态、人才需求、职场包装、实习案例、创业明星、就业制度、创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心理咨询等诸多方面入手编写,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业目标,达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
第二,在即将踏上实习单位的前一学期开设实习指导课程。在实习前采用信息登记、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班级教育等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将学生想法融入学校的实习安排方案中去。并通过校本教材将就业及创业的相关政策、制度给予解说,帮助学生及时获取劳动权益保障的知识,减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走弯路。并根据学校的技术力量结合市场实际,通过企业赞助、学生募捐等方法给予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相应的创业支持。
2.将学生与教师的顶岗实习有效结合,力争做到“企业、学生、教师、学校”四赢局面
现代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创立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人,企业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持续提高。学生进入企业不再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是做为人才储备,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往往产生于实习生当中。
学生实习仅依靠第三学年到企业实习的模式,往往造成从心理上和技术上都会存在准备不足的现象。建议分“入学教育”、“角色扮演”、“岗位练兵”三个实习见习阶段。
“入学教育”阶段依托一年级学生开展,到了企业后以熟悉厨房管理、设备运转为主,此阶段通过沐浴企业文化、环境,对书本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促进学校教师的教学。
“角色扮演”阶段依托二年级学生开展,到企业后通过在炉、案、碟、点等诸多岗位见习轮训,首先检验自己在校学习的状况,再结合自己的喜好和技术专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种岗位。再将厨房的各类角色融入在校实践教学中,从着装上通过不同领结色彩给予区分,不定期轮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勤学苦练技术。
“岗位练兵”阶段依托三年级学生开展,企业可以依据学生结合前两年的见习量体裁衣,安排合理的岗位提供实习。实习中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深远的战略规划、规范的管理体制,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实习学生同样拥有企业荣辱感,认同企业,保证高水平的实习,顺利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教师的顶岗实习既可以了解企业烹饪产品和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也可将教师的文化、理论优势与企业员工技术力量相结合,进行如“民国菜”等一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将菜品创新迈上新的台阶,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重要的是,在实习中有自己熟悉的教师相伴,学生在企业就不再有陌生感,通过实习指导教师这一角色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3.企业全程介入实习就业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帮助学生树立“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从零做起,迈好关键的第一步”的思想观念
企业应将校企合作朝着内涵化、前沿化、全程化发展。加入学校的招生、教学、就业创业指导的每一环节,在校内建立具有市场标准的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实施“订单式”培养。从新学期开始,就融入企业文化,举办企业进课堂活动,由企业人员定期到校传授企业文化和就业形势分析,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做到常态化,让学生逐步了解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及工作任务与目标,让学生从高山流云中脚落实地,缩短与企业的“磨合期”,迈好关键第一步,提高学生实习就业的稳定率与质量。
现代企业中,出现了“70年代经理、80年代领班、90年代员工”的团队,个体间也存在文化背景、年龄、学历、观念的差异,代沟非常严重,加之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不能承受压力、性格缺陷造成的消极就业观,对实习的稳定率造成了很大影响,企业应会同学校一起通过座谈、交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技能、人生观、喜好、适应能力、满意度等,对症下药,灌输“骑驴找马”的原则,学会适应各种不同人群,面对挫折,把工作做好,为将来更高的发展打下基础。
4.学校、家长、企业、社会全方位介入实习就业管理,确保学生不流离于学校、企业的管理制度之外
首先,实习生一踏上社会,往往会忘却自己学生这一身份,既渴望早日成为社会人,面对各种社会诱惑却又不能把握自己,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阶段。
学校应在此背景下,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意见》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实习管理规定》制度,对实习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方法做出相应规定,并由企业、学生、家长、学校签订四方实习协议,以精细化做到实习管理中实习制度有保障。
其次,学生实习阶段,应强制性参加实习人生意外伤害保险,保险为实习学生保驾护航,为学校和企业的实习解决了后顾之忧,加之一定的安全教育与制度的建立,做到实习管理中人身安全有保障。
再次,就业办应通过早期信息登记和问卷调查,将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以及家庭住址,包括是否住校等相关信息登记在册。并创建相应的实习管理QQ群和微博,重要的信息和通知均可以在群和微博中,学生也可在群中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公布每一个实习班主任和招就办负责人的电话号码,以便处理突发事件,做到实习管理中信息沟通有保障。
光阴如梭,一年的军校生活已经结束,对于毕业于基层后勤管理专业的我,相较于一年的理论学习,毕业实习则是我们军校期间的最后一门实践课程,在此期间,我们每个人都迫切希望能够通过个人的亲身实践来检验一下自己一年来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针对性和相应掌握的程度如何。去年6月底,我来到了第二炮兵政治部汽车勤务中队实习,开始了我炊事员的实习生活。
为了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开始的适应阶段,我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工作都做好一定的主观和客观的认识及评价。我所从事的是炊事员一职,就是发挥我的厨艺,做出好吃的东西给战友吃,几个月的实习生涯虽然很短,但是我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学到并掌握了不少技术,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与相关工作有机融合在了一起。所以总的来说,这几个月不仅是一种收获,也算是出身社会后的一种成长和磨练。转眼间我们的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在写实习报告时,回头看看这些日子,感觉不是莫须有的空虚,而是实实在在的充实。
在实习期间,我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能够虚以求学,同时还对每一天的工作记录、工作项目、工作动态有次序的整理起来,写成工作日记,以备以后参考学习。期间,能主动地向老班长请教,借鉴其经验,取其长补己短,虽是初入这一部队,却很快地适应了这种实习工作。一段时间后的部队反馈情况表明,我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我觉得很开心,我知道,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学校的荣耀,是党的骄傲。虽然在军校学的是基层后勤管理专业,但通过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一点司务长管理方面的知识,也能很快适应并胜任单位所交给的相关工作,在这一点要感谢部队给我们提供的有利的资源,像图书馆之类的学习场所,正是有了这个知识的海洋作为平台,我才能更广泛更全面地涉猎到更多的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实习期间,作为一名实习生,我们在完成本职工作期间,也帮部队做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实际工作,为部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进入实习岗位,实习部队考虑到我们都是实习生等因素,便指定安排相关人员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对我们进行培训,通过必要的工作前培训来提高日后所需工作的相应技能。在工作中,我们都能够严以自律,遵守实习部队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认认真真完成实习部队所交付的任务。虚心向学,提高个人的工作技能,努力加强实践知识,力求在实习部队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在实习部队期间,我的管理知识和烹饪技术在实践中有了很大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均已熟练掌握;提高了与人交往方面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学会不少做人方面的道理;汲取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再就业和个人能力再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即将需要完成的论文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就顺利毕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想起刚做炊事员时,面对问题总是手忙脚乱,现在却已渐渐熟悉并独立完成班长所交任务,感觉真是一种收获、一种个人能力的提升。但我明白,实际操作其实远远要比理论知识复杂的多。所以必须经常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加实践能力和认知度。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在摸索中了解更广、熟识更多,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烹饪技术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达到得心应手。我们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实习时间虽然很短,却学到了不少课本没有的知识和技能。我相信,凭着自己在学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和自己以后不断的努力,一定会做好并且做的更好。
关键词:酒店业 实习 择业倾向 对策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稳定。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酒店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队伍的不断增长,我国出现酒店业学生流失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酒店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力。而酒店实习作为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与酒店业的进一步的重要影响因素,酒店专业学生的实习对于解决酒店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酒店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酒店专业学生实习是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的重要环节,同时,酒店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是影响其毕业的就业倾向。近年来,酒店专业学生到酒店企业就业的比率逐年下降,引起专业人才的“供需错位”的现象,酒店专业人才存在着人才的隐性流失现象。酒店业学生远离酒店企业就业,不论是大学生本人、旅游酒店类院校还是酒店企业人力资源都带来极大的损失和负面效应。因此,本文将从酒店实习入手,研究酒店业学生在实习中那些因素将影响学生的最终的择业倾向,以及我们采取何种措施改善学生实习环境,实现三者的共赢局面。
1.实习中影响择业的因素研究文献回顾
1.1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体验。俞益武、方躬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得出实习生的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满意度与学生的择业倾向存在正相关关系,工作压力与实习后愿意选择在酒店业就业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王兴琼认为实习生实习中的主观评价因素对其毕业后酒店业择业倾向有重要影响,主观评价因素分为从实习生对工作报酬和自身的行业发展预期、领导水平、培训水平、人际关系和行业发展预期方面进行评价,得出工作报酬与自身的行业发展预期以及领导水平和行业发展预期呈现显著正相关,培训机会与择业倾向呈现负相关关系,实习过程中人际关系与毕业生的择业倾向无相关关系。同时,杨效忠认为无对论是实习前还是实习后,学生专业实习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程度的认识为一般,酒店实习后,学生对能否更加顺利就业的影响评价稍微降低,但酒店实习对酒店专业学生择业观产生重大影响,择业时更加侧重个人的发展空间,专业是否对口是学生择业时考虑最少的因素。此外,有些学者认为学生在实习前在酒店行业就业的意愿越强,毕业后同样有较强的酒店业择业倾向,实习体验对学生择业的影响很小。
1.2实习过程的管理。学校在学生酒店实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在实习前的指导、实习前的校内见习、学校在实习中的指导、实习中学校与酒店之间的配合程度、实习后的考核体系等都不同程度影响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进而影响实习生毕业后的择业倾向。认为学校在酒店实习模式中存在着理论语实践相脱节、学生实际接触面窄、难以了解管理事务、思想动态难以控制的弊端,使实习生实习效果降低,影响学生实习任务,这些都将对处于职业探索期的学生的择业倾向产生影响。
1.3酒店管理层及正式员工对待实习生的态度。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是许多酒店业招收实习生的最直接动机,缺乏对实习生忠诚度和整体素质能力的培养,没有完善的非正式员工培训制度,从而使实习生缺乏对酒店行业的认同感、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造成实习结束后的人才流失。
酒店行业尤其是一线行业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要求高、相对知识含量较少的行业,实习生实习主要集中在一线部门中,作为理论知识相对丰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工作期间,往往由于学历相对高,他人对其期望过高但实际基本操作能力差,经常受到部门主管或正式员工的嘲笑、排挤。也有学者认为,此项因素在真正实践中对实习生毕业在此行业就业影响甚微。
2.措施
2.1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改善员工的满意度如弹性的薪酬制度、多方式的激励制度,以及通过培训、人性化管理突出服务特色化方式将实习生压力转化成动力。
2.2实习生实习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动员和培训,在实习中学校、学生、酒店建立起多层次的信息传递机制,适时赴酒店检查走访,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并进行业务指导和心理疏导,使学生能够对酒店行业和自身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创新酒店专业学生实习模式,岗位安排贴近学生,在实习中实行轮李岗制度,让实习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酒店管理流程和制度。同时,学校重视培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心理以及与酒店协商的重要责任。
2.3酒店用人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实习生资源,合理安排实习生的实习环境、实习培训制度以及实习奖励制度,提高实习生对自身行业发展预期以及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的评价水平,减少酒店业高校学生的流失。
3.结论与讨论
对近几年关于酒店专业学生实习队其择业倾向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学生实习对其择业倾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体验;实习过程的管理;酒店管理层及正式员工对待实习生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方躬勇、俞益武,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影响分析,旅游论坛。2010,2
2.王兴琼,论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4
3.黄绍平,近十年来国内酒店实习问题研究述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7,2
4.王美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研究,甘肃高师学报。2002,6
5.陆林、杨钊,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7
6.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广西大学学报2008,9
7.段丽娜,浅谈酒店实习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管理与财富 2009,3
【关键词】中职 酒店顶岗实习 问题 对策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15-02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中职酒店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专业、烹饪专业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酒店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是提升中职酒店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但是,随着中职酒店顶岗实习的深入推进,中职实习生的问题困惑和障碍也日益增多,实习生流失率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与之配套的中职实习生管理模式和对策亟须研究和创新。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是以所叙说的教育故事为研究载体而展开的一种研究活动。教育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意义的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从生活出发、从教育实践出发,教师搜集到各种真实的材料,梳理出叙说者的实践经验,获知或真正理解他们的真实态度与体验,可以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从而实现教育管理对策的高效性、时效性、科学性及推广性,为中职教育顶岗实习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重视“断乳期”前的辅食添加,加强中职顶岗实习生角色转变的心理辅导
(一)案例故事。桂林市独生女小楠,长得娇小可爱,能歌善舞,从小练体操,到初中因伤病而改行,但因文化课落后而进入中职酒店管理班学习。由于她性格温柔,乐于助人,也是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好帮手。在老师的鼓励下,通过双向选择她被上海文华东方大酒店录取为客房实习生,面临实习之际,她突然沉默寡言,经常暗自神伤甚至偷偷抹眼泪,看见她日益消瘦的脸颊和日渐明显的“熊猫眼”,班主任、心理老师及驻上海的实习管理老师决定与家长了解她的作息与生活的变化等,找到该生的心理问题症结,及时沟通疏导,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实习动员大会、个别谈心等使得这个暂时“断乳期”焦虑的女孩重拾开朗阳光的笑脸,勇敢地迎接实习生的新生活。
(二)案例分析。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熟悉的人如亲人、同学、老师或老领导、同事等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对中职生来说,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生的巨大转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临着周围陌生的人及陌生的环境,人之所以会不安和恐慌,在一段时期里产生焦虑不安或者逃避退缩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其实是很正常的。
(三)教育对策。实习前夕,虽然面临着多种学科的测试考核、技能考证及双向面试选择、签订各种校企及家校合同、宣讲学校的实习管理条例等诸多烦琐事情,但一定不能忽略学生的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特别是针对情绪不够稳定的学生,更要及时地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和帮助,即使是像平时老师的得力助手之类的好学生也需要有正确的心理教育,让他们顺利经历人生的非常重要的一次选择和改变。
二、全程关注“顶岗前期”的企业培训,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
(一)案例故事。以下是上海宏安瑞士酒店人力资源部给新进入职不久的实习生培训后布置的命题作文。
没有哪里的工作是不累的!
我知道自己长大了,从小到大也花了父母不少钱了,我也想通过顶岗实习分担父母身上的压力。然而挣钱的确不易,在刚到酒店的这几天培训,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许多,想着:其实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每天忙碌的工作,尽管有些累,可是工作哪有不累的?你觉得累,别人同样觉得累,很正常的,看见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换来别人的笑脸时,内心不是有大大的满足吗?这不正是你存在的价值吗?而且因为工作,你不是每天过得很充实吗?只要想到这些,我的精神又开始振作起来,又开始卖力地工作。同时,我也知道了工作是累,会使人体力透支,可是如果把心态调整好,就不会那么累了……
(二)案例分析。家有家规,校有校纪,而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更是有其独特的企业生存法则及规范,进入全新的工作环境,就要加强学习,认知公司的企业文化,学习相关的岗位知识,特别是学会做人。对中职顶岗实习生而言,有计划地分阶段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快地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缩短“断乳期”的痛苦,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顶岗实习生。
(三)教育对策。学校在校企合作时,不仅要考察其品牌、规模及效益及良好的信誉度等,更应该从实习生的成长角度,考察企业的文化建设的体制规划,特别是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开发培训课程,甚至可以把部分的内容融入实习前的专业学习课程中,不仅要着重培训企业的规章及奖惩制度,更要求有计划地安排励志的内容培训,即管教也要管导,两手都要硬。
三、重点跟踪顶岗期的“前三个月”,促使形成稳定良好的开端
(一)案例故事。这是酒店管理专业班的小东同学经过三个月的实习经历后,决定终止中职实习,重新选择自己更喜欢的艺术表演专业,办理退职手续时写的一份实习体会(节选):
回顾这三个月来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发现实习真的是一种历练,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第一个月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酒店的魅力与酒店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并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与实践,去探究酒店里的世界。可是刚刚到这个新的环境中的时候,真的很不适应,每天的工作,真的觉得很累而且很无趣。可随着时间慢慢地过去,特别是熬过第二个月后,我觉得要试着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够融入这个残酷的社会中去。同时发现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怕自己学不过来,其实也不算太难的。但实践的时候难免会经常出现一些错误,个别师傅也会不耐烦地指责、教训,这令我倍觉“压力山大”,日子过得战战兢兢。进入第三个月后,我确信在酒店前台上班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确切地说算得上是身心疲惫。
仅仅三个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重要的是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很好的定位,并且明确了自己以后的成长方向。我面临的还是一条长长的探索之路,我决定放弃继续实习和就业,重新开始新的我喜欢的专业的学习。
(二)案例分析。上述案例是大多数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真实写照。前三个月,从彷徨害怕到谨小慎微,再从机械重复到熟门熟路,再到身心疲惫到甚至是麻木不仁,或者忍无可忍决定放弃等,当然这其中也有正能量的部分,但是这些负能量无所不在地吞噬、折磨、考验着初来乍到的年轻实习生们,特别是对于酒店行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如果没有及时到位的职业规划指导,没有正能量的职业及心理指导,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流失也就极易发生了。
(三)教育对策。经过酒店培训后进入实习岗位,很多班主任或是实习管理老师可能觉得已经成功移交给企业,其实不然,头三个月实习生如果缺失来自校方领导和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极易放弃。相反,校方及教师应足够重视,有的放矢,如及时嘘寒问暖,渗透情感关怀;利用微信、QQ等多渠道分享“心灵鸡汤”、励志成功的人生故事;利用优秀实习生学长学姐的示范引领等,只要头三个月管理工作及时、扎实到位,对于一年的实习管理来说甚至有事半功倍之效。
四、“抓反复,反复抓”注重感恩教育,三方联动共同巩固实习阵地,力求实习管理完美收官
(一)案例故事。西餐烹饪专业的小佳,来自农村家庭老幺(上有两个哥哥),属于父母晚年意外得子,家长对其十分宠爱。但是这个男孩先天属于过敏体质,经常出疹子,奇痒,严重影响专业学习,而且家长也是担心过度,生怕孩子身体不好,几次都想提出让儿子退学回家。小佳一直有一个西饼房的梦想,实习现状却是中厨房岗位,从刚开始工作的生疏笨拙,坚持到熟能生巧,一晃半年就过去了,小佳却提出辞职,他说父母亲的健康让他想加速实现梦想,辞职打工,不想再在中厨房浪费时间了。
事实上,在正式提出辞职没有批准时,小佳的实习表现的确是任劳任怨,深受师傅和领导的喜欢。所以事情的症结不是实习的态度问题,而是来自残酷的现实生活条件,于是解决问题要从亲情角度切入:与家长联系,表扬小佳的优异表现,希望他们支持小佳坚持完成实习,最终实现梦想;在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后,与小佳分析如果辞职退学后作为打工者重新进入西饼房学徒之路的各种问题,再与酒店沟通,看在小佳的优异表现的基础上,能否适时轮换实习岗位或承诺西点岗位的留用等,用真诚感动小佳放弃辞职念头,坚持实习结束。
(二)案例分析。管理不等于强制,中职酒店顶岗实习的管理缺失家长、学校老师及企业的任何一方的配合努力,都将会功亏一篑。
(三)教育对策。实习不仅是校企合作,更是学校老师、家庭学生及企业的三方合作,实习过程其实是学做人更重于学做事。中职生顶岗实习时普遍不满18岁,简单冲动和情绪化是他们青春的标志,也是教育工作者永不放弃的理由。实习管理工作更是情感渗透、教人感恩的工作,感恩家人给你生命,感恩学校教你做人做事,感恩企业给你岗位实习的机会,甚至感恩骂过你、罚过你的人促使你的成长。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一直以来,如何将学生从“学校人”引导转变成“准职业人”,培养出“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德高技强、好学上进”的优秀高职学生,以适应企业需要,这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难度,在于我们必须在有限的3年周期内进行高效的职业素养教育活动。笔者认为要将职业素养培养渗透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推动高职教育规模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笔者现任职于苏州某高职院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指导和企业调研中总结了以下3个培养路径:
路径一: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导入5S管理理念,纳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学生日常行为考核和综合测评中。
不久前,在XX(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的某实习生与笔者谈及一事:有一次,他所在的车间一位操作工人未将使用过的一盒测量工具放到位(倾斜15 ℃),被公司5S巡查员发现后扣去1分,直接导致他当月奖金被扣去50多元。工人希望他与5S巡查员求情,隐瞒此事,但被拒绝。其实,在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不少外企为了推行5S管理而设置了5S巡查制、5S新点子奖励制度、5S员工创新奖励办法等,这样合理节约使用企业资源,促使企业“练好内功”(即规范内部管理)。该实习生说:“以前在校时一直不理解5S,这回终于眼见为真了,也体会学校的一番苦心啦。”5S是现代企业普遍推行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将5S管理引入学生日常教育和考核中(详见表1)是为了让同学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在企业化的校园氛围中培养学生言行举止的良好习惯,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有助于营造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尚学尚礼”的良好氛围。
路径二:将“职业规划”从入学开始引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倡导学生科学系统地将专业、学业、职业统一起来。
“小学-中学-大学-工作”,这是绝大多数中国年轻人走的人生道路,10多年苦读之后踏入社会,却不知自己该选择何种职业或出于专业等原因选择某一职业后发现不适合而跳槽或在工作中找不到位置或…。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笔者也有过亲身经历:高考之前只顾埋头读书,高考填报志愿时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而考入大学后几乎花费了整整4年时间去职业定位,不知道如何平衡专业、兴趣、职业三者的关系。在一次对商务管理专业大一和大二同学的随机调查中,“你认为商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有哪些就业岗位可供选择及你会选择哪一岗位?”、“你选择的这一岗位的应聘条件以及工作职责是什么?”等这些问题90%以上被访问者回答不出来。一名刚入我院的商务管理专业新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他将与专业教师和同专业的实习生、毕业生面对面交流,从而得知相关职业方向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来做好职业规划,安排3年学习计划。假设该新生职业定位暂时选择为“人力资源专员”,他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学习、选修课程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和实践实习,让自己在未来3年的高职人才培养期内学有专攻、学有
所成。
路径三:结合“职业规划”,将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资格考试纳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提高学生实习就业竞争力。
同样以商务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假设其家庭条件尚可,可以将自己的职业资格考试计划如下(详见表2):大一,选择参加“ISO内审员”或“呼叫服务员”认证培训及考试(较为容易通过);大二,选择参加“营销员”、“人力资源管理师”、“商务单证员”或“秘书”等认证培训及考试;大三,可以将已获得的职业证书与外语、计算机技能证书结合起来,实习就业。在针对10级名实习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1、约为82%的同学在大学前2年中获得至少一张职业资格证书;2、目前仍然有二十余名同学在实习之余考证(其中包括部分同学在争取获得第3张证书),以便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春燕.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关键词】素食烹饪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素食是指用各种可食植物制成供人们直接使用或加工使用的食品,比如说用植物油、豆制品、面、竹笋、菌藻和瓜果蔬菜等植物性原料,经加工烹调而成的美味佳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素食可以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文化。当今世界,食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成为个人品位高雅和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素食餐饮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素食烹饪人才需求将日益旺盛,但培养素食烹饪人才的职业学校几乎没有。根据素食企业的反馈信息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现有的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是侧重于大众化的培养,很多学生进入素食企业后不能立即满足企业的需要,有时还比不上学徒工。因此,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
一、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1.内涵
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素食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又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2.理论基础
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一种探索,是传统学徒制增加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该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纯粹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
3.必要性
高端素食经营企业经营推崇的是健康绿色环保理念,选用的食材是经精心挑选的无公害有机食品,或地方特色优质食材,食材价格不菲。素食烹饪技能人才培养采用现代学徒制,校企优势互补,能有效解决学校专业学生在校教学实训材料不足和素食烹饪师资短缺的实际问题,能有效提高素食烹饪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我校从2010开始与素食餐饮企业合作培养素食烹饪技能人才,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多家高端素食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协议,为现代学徒制工作所要求的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师资与师傅、培训与岗位“五个对接”奠定了基础,为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1.校企共同组建素食烹饪学徒班
刚入职校的学生不了解素食,为此,组建素食学徒班,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企业的宣讲会等形式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组织学生到公司参观、岗位体验,让学生对公司有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对号入座”,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二是校企挑选优秀生源。在充分动员的基础上吸引广大学生自愿报名,学校配合企业做好联合审查工作。由于素食企业需要的学生必须理解认同素食文化,具备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和创新能力,但企业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向企业推荐,企业笔试与面试筛选,进而产生素食烹饪学徒班。
2.校企共同制定素食烹饪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素食餐饮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特殊要求,严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让学生了解素食及素食企业文化,然后根据素食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道德、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各种职业素质与能力,重点把企业素食文化和素食烹饪技能融合到培养方案中。校企共同实施教学,由校方选派骨干教师,重点对学徒制班学生进行社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企业则定期选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和素食烹饪岗位能手来校教学,传授素食文化与素食烹饪技能。同时,共同开发企业岗位课程与编写素食烹饪特色教材。
3. 构建基于素食企业工作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经素食行业企业工作调研,邀请素食行业企业一线师傅、职教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研讨,融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素食企业用人需求及岗位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烹饪能力核心课+素食烹饪技能课”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烹饪能力核心课可根据合作企业需求适当增减,素食烹饪课程是完全按照素食企业需求,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
4.实施“1.5+0.5+1”三阶段学习形式
在现代学徒制中,学徒的学习是在校内学习与企业中实训相互融合和渗透,素食学徒班学生的学习采取“1.5+0.5+1”的三阶段学习形式,即第一学年半在校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素食文化、烹饪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学年后半年到素食企业岗位学习素食制作,第三学年在素食企业顶岗实习。
5.在校期间灌输素食企业文化
在校学习期间,通过举行素食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素食企业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接触素食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通过企业岗位活动,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素食企业,走进素食企业,深入了解素食企业文化和“绿色营养、健康和谐”的素食文化理念, 使学生对素食文化和素食企业产生认同感。我校每年组织素食学徒班的学生代表由老师带队前往上海素食企业实地考察和岗位体验一周,费用全部由合作企业支付。
6.采用学徒制授业模式
为了让学生学到素食企业特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缩短顶岗实习适应期,教学上采用学徒制授业模式。即把第四学期的教学搬到企业中实施,以企业工作岗位作为教学场景,以师带徒的形式,采取企业师傅和我校教师在企业中教,学生在企业中学,学生必修的学科内容融入企业培训、企业岗位训练中进行。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迁移。由于学习内容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时间性及机动性,使技能的完善与社会的激励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在操作中的练习、质疑、总结、反思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7.素食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价
学生在学徒期间,企业全程跟踪,和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派遣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指派师傅担任学生的导师。学校教师经常与企业师傅研讨,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在企学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改革评价模式,围绕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行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我校实施素食烹饪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1.校企共同创建考核晋升的激励机制,学生技能与职业素养快速提升
为使学徒制班级的学生尽快融入企业,校企共同创建了《新进同仁基础培训》、《岗位技能特训》、《学徒制教学实施方案》和《学徒制教学考核办法》等学徒制管理机制,规定学生岗位学习内容、师傅岗位教学效果考核办法与激励措施。通过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实现学校教师、企业师傅与实习生一对一岗位教学,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挂钩,创建“上岗如上课”学徒制教学模式。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中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技能与职业素养快速提升,多数学生提前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到实用技能
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师生和学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生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体任务和项目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意愿和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强和最优。此外,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任务情境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师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作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即时沟通与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决,真正学到了实用技能。
3.学生就业前景比较明朗,实现“零距离上岗”
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双方合作提供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更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使学生上岗前得到良好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实现“零距离上岗”。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人才,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大部分学徒毕业后能被原企业录用,就业前景比较明朗。
4.学生在企业学习生活得到善待,实习就业稳定率高
素食作为宗教慈悲思想的一种体现方式,合作企业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对员工(学徒)秉承――在生活上善尽照顾、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在命运里共同成长的“三在精神”,让学生忠诚企业,热爱岗位,学习实习就业稳定率高。
5.学生性格变得温和乐观,懂得宽容感恩
通过素食企业一年多的岗位技能学习和企业素食文化的熏陶,众多学生的性格变得温和、积极乐观,呈现一种正能量。暴躁脾气、抽烟等不良性格习惯得到修正,懂得宽容感恩,养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餐饮职业行为习惯。
四、反思与建议
1.需要找到共同利益诉求点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架起了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使教育和企业需求实现提早的、更专业的、更基础的有机结合,让职业教育更具社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但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需要素食企业、学生、行业、学校四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找到共同的利益诉求点,这样才能确保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进行。
2.加强师傅的选拔培养
素食烹饪师傅是实施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量庞大的师傅队伍,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师傅的选拔,要通过餐饮行业主管部门引导、素食企业推荐、学校遴选、实习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将那些吃苦耐劳、敬业爱岗、作风正派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等纳入到师傅资源库。要制定师傅的考核管理办法,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去激励师傅努力工作;要加强师傅之间、专任教师和师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学徒制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师傅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
3. 探索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素食烹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尝试,需要在行业、学校及企业三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在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努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积极探索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更好的为素食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培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2(79).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