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设备管理创新8篇

时间:2022-07-28 12:28: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设备管理创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备管理创新

篇1

1.1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管理的重点

油田基层队内部管理主要包括HSE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和现场管理等。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是油田基层队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油田基层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是油田基层队装备水平的物质标志,也是HSE管理和ISO9000管理的物质基础。因此,设备管理是基层队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

1.2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生产的保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前油田“走出去”战略中,优良的装备基础是油田基层队抢占市场份额完成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优质高效完成生产经营的保证。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安全生产的保证。根据有关安全事故调查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油田特殊行业中的一些特殊装备,管理不好就是事故的隐患。

1.3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提高效益的基础

1)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发挥装备优势,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就是创收。发挥新设备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盘活旧设备,改善其装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也能创造效益。

2)提高设备生产效率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油田基层队生产经营都是围绕设备开展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益,前提还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益,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3)降低设备管理消耗实际就是创收。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良会增大原材料的消耗。

2当前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

2.1设备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原有的管理体制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基础上,虽然近些年,油田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和实践,但仍然是二级管理体系。作为油田基层队基本上只是设备的使用者,他们的目标是缩短工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设备管理只是一次性管理的性质,随着工程项目开始而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结束而结束。因此,部分基层队设备管理意识不强,短期使用设备而对设备维护不够尤为严重,有些单位对基本的“三基”工作都无法落实,基层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促进。

2.2设备管理水平没有一个明确经济价值的体现

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属于分级管理,重视的是设备的实物管理,没有纳入价值形态管理。当前,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仍停留在设备使用上,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调配,设备集中维修,整个设备管理体系无法体现设备经营效益。

2.3设备管理走向市场化信息化的步伐太慢

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工作仅仅限于服务企业内部施工,没有把设备管理市场化、信息化,设备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同时,部分设备走向市场,由于没有一个独立的设备经济实体,或多或少存在行政干预现象,直接制约了设备管理市场化发展。

3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创新与实践

3.1实施项目管理制度,实现设备由单一二级调配管理向设备租赁市场化管理转变

当前油田企业设备走向租赁形式步伐太慢,没有建立完善的租赁体制。如地球物理公司江汉分公司勘探仪器统一管理,但不能以经济行为来表现仪器的使用;车辆、钻机统一维修,但基层队和使用单位对这些设备的维修验收跟踪不到位,从而使有些设备维修状态差,直接影响了油田基层队的使用。实际上,这里暴露的是内部设备责权利不清,维修单位和使用单位员工在实现劳动价值上又不一致,从而直接影响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因此,结合多年来设备管理实践,创新设备管理体制,实施项目制度,建立设备租赁市场,使设备经营管理,责任权利明确,才能保证油田基层队设备使用市场化经济化,用的是维修合格的设备,交付租赁资金的设备。

3.2分清设备管理责任,实现设备管理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

企业如果将设备实行租赁经营管理,那么作为油田基层队就要注重设备管理,盘活设备,以获得最大效益,这样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水平就有了一个经济杠杆。地球物理公司江汉分公司风钻设备和可控震源是使用、维修和保养一体化,基本由纯管理向管理经营转变,效果明显。

3.3规范设备租赁行为,实现专用设备由内部使用向市场资源共享转变

油田设备具有价值大,周期性短等特点,如物探仪器上千万,使用周期5-8年,如果一味追求装备力量,花大钱购买,一是资金短缺,二是有的设备使用率不高,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设备租赁市场。油田就是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式,走向市场,完成设备的管理经营任务。地球物理公司装备专业化重组,完善公司内部租赁管理制度,各分公司内部设备租赁格局已初步形成,设备的使用价值和经营效益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4拓宽设备管理视野,实现传统设备管理规范化向现代设备管理信息化转变

多年来,油田设备管理注重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将“三基”工作作为传家宝不断发扬光大,有效地促进了油田设备管理规范化。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创新的基本方式,是加强企业监督,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设备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设备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设备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可以解决资源的有效配制,更好地发现市场,抢占市场,这是当前设备管理创新的现实途径,势在必行。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问题、创新措施

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机电设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工具,所以,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十分的重要,机电设备技术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机电设备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检修不及时

一部分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并没有对机电设备及时的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导致设备的点检制以及完好率等基础工作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规范。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性,其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另外,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作风不够扎实,也没有保障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2.机电设备防护不完善

由于企业本身的性质不同,也会导致机电设备运行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机电设备在运行的时候,都受到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给机电设备带来不同的损害。比如,机电设备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下运行,会出现腐蚀性以及锈蚀性,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其主要因素就是因为企业并没有完善的保护机制,最终出现机电设备故障。

3.机电设备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我国一部分煤矿、工区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生产,进而导致其意识上存在着错误的理念,没有认识到安全为主,质量第一的重要性,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往往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没有重视生产细节,甚至一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赶进度,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视而不见,指挥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并且屏蔽了机电设备的安全保护设备,进而给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大量的隐患。

4.机电设备处于超负荷工作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更加重视生产数量,忽视了机电设备在长时间内处于高负荷的运行状态,导致机电设备损耗十分的严重,为了能够保障生产的快速性,并没有定期的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进而导致其存在猪都问题,故障时有发生。

5.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十分的不平衡,导致一些企业的发展比较滞后,机电设备信息化水平较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十分的落后,导致其效率比较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以及业务流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必须要在企业机电管理的过程中积极的融入信息技术。目前,我国一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的重视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导致信息技术十分的匮乏,并没有积极的创新,依然选择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法正常的实施。

二、机电设备管理的创新措施

1.完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渠道、方法

机电设备管理创新不仅要提高生产作业效率,还必须要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是保障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为了能够实现机电设备管理的创新,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机电设备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化目标以及措施。真正的实现三抓工作,即面上抓质量,线上抓运行,点上抓机电管理的薄弱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机电标准化奖惩制度,积极的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竞赛活动以及标准化车间等活动,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机电设备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做好超前控制工作,提高掌握能力,能够真正的做好预防工作。

2.加强机电设备规范管理

为了能够提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新设备以及重大技术的改造审批流程,施工改造前必须要充分的分析和考虑其安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规范机电设备各种技术资料,各种资料是企业与各个生产单位沟通的主要渠道,也是管理层决策的主要依据,其真实性、可靠性十分的关键。为了能够实现机电设备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避免出现违规操作以及创大胆等一些恶习、陋习,必须要不断的培养耐心、精心以及用心的良好习惯,各层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一旦发现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的人员必须要立即制止,对于出现习惯性违规操作而出现的重大安全事故,必须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3.提升企业管理团队的的整体素质

机电设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机电设备的作用和价值,必须要建立高素质、强技术的管理团队,对于企业来讲,必须要积极的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才能够真正的保障机电设备运行的科学性、安全性。另外,企业必须要赋予管理人员对应的权力和责任,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机电设备管理的主动权,并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4.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内,所以,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要积极的引用信息技术,才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机电设备在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以及报废等动态化信息管理工作。对于机电设备的选型、维护、保养等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引用信息化设备,并且对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保障其能够熟练的掌握操作技巧。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从设备采购、数据运行以及数据维护等工作全部输入到相应的数据库内,才能够方便于日后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最后,必须要保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不仅带来便利,还会存在着数据安全隐患,所以,必须要加强岗前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管理,才能够从最大程度上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程度日益加深,机电设备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机电设备管理创新措施,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社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还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栗少.试论如何加强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J].管理观察,2012(33).

篇3

在现代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企业要大量地使用先进的设备,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运行的效率。然而,也需要对这些先进的设备加以有效的管理,由于现代化企业的设备综合性较强,存在相互牵连的工序,内部结构复杂,因而,需要对企业的设备加以系统化的、程序化的管理,注重人机之间的协调。传统的事后维修型的设备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在生产运用中逐渐显露出其应用“短板”和劣势,由于原有的设备管理集中于维修领域,着眼于对设备的故障修复,而对设备的事先管理较为缺乏,显现出生产使用和管理的脱节现象,致使设备在生产使用中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无法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和手段无法实现技术和经济的协调,无法用优化设备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协调关系,导致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降低。

2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2.1企业设备的基础管理还较为欠缺

在企业之中,设备的台账还存在不够清晰的现象,一些企业并没有依照统一的设备资产编号加以登记和管理,对于设备的规格、投入日期、设备原值、安装位置、零部件等内容,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登记和填写,使企业设备的基础资料出现缺失。在对企业设备的档案管理方面,对于重大设备的大修情况、改装情况、设备事故情况缺少详尽的记录,对于设备在改装之后的功能变化、原值增值状态没有全面的调整和分类,对于设备的各项技术经济数据如大修费、技术改造费、事故损失费、能源消耗等缺乏完整的记录,而这些技术经济数据是对设备进行资产评估和增值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依据和前提。

2.2设备资产的实物管理还存在欠缺

在企业之中还存在重生产、轻设备保养的意识,一些相关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意识还较为薄弱,对于设备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视而不见,对设备资产的实物形态管理意识还较差,如一些封存或停用的设备无人问津、使用设备的防护装置缺少详细认真的检查等,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导致不安全隐患增多。

2.3存在企业设备的价值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

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之中,对于设备的价值管理意识还较为薄弱,对设备的价值管理也存在不完整的地方,如将设备购置价值仅计入设备原值,而将运杂费及安装调试费纳入成本、未计入设备原值之中;固定资产折旧存在不完善之处;一些重大的设备缺少相应的投入和产出的原始数据,对于计算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存在不准确的现象。

2.4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

在企业的设备管理领域之中,设备管理人员是重要的因素,然而由于企业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显露出较低的现象,这使企业设备管理与人员素质之间出现突显的矛盾,需要加以关注和改善。

3强化企业设备管理创新,促使设备资产优化增值的措施

3.1提高认识,树立企业设备资产价值管理意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最大化的市场份额,设备管理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和内容。企业全体员工要提高认识,树立设备资产价值管理意识和设备资产实物形态管理意识,这也是实现企业优质高产、安全低耗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只有在观念转变的条件下,才能真正使企业的设备资产价值管理落到实处,达到认识上的新高度,从而适应现代化企业不断建构和发展的需求。

3.2注重企业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在企业的设备管理之中,要注重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必须首先从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入手,以相关的设备管理条例为基准,积极调动企业员工的设备管理主观能动性,提升设备管理的执行力。在对设备管理的过程中,注重设备检查相关的信息反馈,对于设备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整改,拟定相应的设备整改方案,从而实现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协调性。

3.3实现对企业设备的“四统一”管理

为了避免企业设备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中的损毁现象,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资产价值的贬损风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设备实施“四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购置、统一调剂、统一管理、统一报废,从而最大化的提升企业设备的使用效能,避免产能过剩的现象。(1)实现设备管理的统一购置。在对企业的设备管理过程中,首先即要实现对设备的统一购置,以最大化地节约资金投入,要以选型科学的理念,在设备购置的时候兼顾设备使用的先进性和通用性,不仅确保设备的生产使用,而且还可以实现设备零部配件的分拆通用,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设备资产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2)实现设备管理的统一调剂。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设备资产,可以对设备加以合理的调剂使用,要减少企业无效占用的设备数量,最大程度地做好设备的灵活周转和使用,盘活存量资产,从而实现对设备资产的优化配置,避免设备积压和闲置的现象,较好地增加设备的使用效率。(3)实现设备的统一化管理。企业可以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用良好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的静态数据向动态数据管理的转变,在科学化、数字化的管理理念之下,设置企业设备的无线定位系统,实现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确保设备的动态化、高效管理。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掌控之下,可以清晰地夯实企业的设备资产数量和质量,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妥善的处置,从而确保设备资产的账实、账证相符。(4)实现设备的统一报废。对于企业需要报废的设备可以进行整体拆分,将可以继续留用的零部件加以保管和继续使用,将损坏尚可修复的零部件加以回收利用,将无法恢复的零部件可以采用“以旧换新”的方式,加以置换。从而,合理地利用好企业的报废设备资产,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设备的增值使用。(5)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的需要。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公司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直接管理企业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必须按照公司治理规则,以管资本为主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责定位,保障国有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切实落实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

3.4全面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设备管理人员要提升自己的设备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增强自身的信息化素养,要对企业的先进设备进行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要进行素质化培训,以扭转与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不相适宜的局面。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企业向市场进军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资产总量和设备资产的状态要了然于胸,要重视现有的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企业全员的认识,树立科学管理、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对企业的设备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优化配置,确保设备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最大化地降低企业设备资产的成本,提升其保值和增值的功能,为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打下基础。

作者:孟宪彬 单位:中铁一局集团物资工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立志.设备资产报废更新模型的探索研究——以某大型煤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5(36).

[2]徐磊.设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公伯峡水电站中的应用[J].青海电力,2010(3).

篇4

[关键词]高效发展 煤矿机电设备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347-01

引言:

在实现高效的生产发展视角下探讨煤矿机电设备如何实现具备科学的管理方式,以达到从大体上解决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实现科学的、绿色的、高效的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目标。我国是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煤矿资源拥有的重要国家之一,煤矿的生产发展直接与国民经济的总体提高相关联,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煤矿机电的科学管理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机电设备在生产发展中得到不断完善,各种型号和各种特征的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担任着发展的重要角色,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矿生产设备在发展中的维修和管理技术日臻完善。煤矿机电管理发展的思路目前这个阶段要先从精细化管理人手。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在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是与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高效、节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耗费的资源,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一、现阶段我国煤矿机电设备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现阶段,我国多数煤矿矿企在机电管理的方式上绝大多数都还处在粗放式的基础之上,管理层次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中就必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重点归纳总结出几个方面的问题,以方便相关企业参考,并该井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一)现代化管理系统很难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施行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必须考虑的主要生产途径,煤矿机电的安全运行直接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联,同时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如果在煤矿机电管理设备中没有实现科学的安全管理,就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无穷的隐患。

(二)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部门权责不明,管理力度分散

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处以相对分散的权力管理措施,没有实现明确的权力与责任管理。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工作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这一工作尚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设备购置和使用存在着部分脱节现象,设备的买、用、修、改造方面各单位存在互相扯皮,各行其是的个别现象,职能部门权威性不强,会造成部分设备闲置、积压,使设备利用率没有完全发挥。

(三)机电设备管理效率不明显

粗放式管理导致设备管理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整个煤矿生产效率,降低矿企经济效益,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矿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矿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煤矿机电设备粗放式管理中,基础管理的总帐、台帐、明细帐部分为手工记帐,部分微机管理没有实现信息联网管理,工作量繁重,以物易物,帐、物不符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分析、汇总、统计均非常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与现代化要求不符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煤矿机电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型设备的引入投入生产,是原有基本管理工作专业素质的煤矿职工无法胜任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从而导致不少机电设备在工作中无法发挥其原有的工作功能。

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创新措施

(一)煤矿机电设备实现集约式管理措施

集约式管理措施主要是以高效率的管理工作为目标,实现高度的生产发展要求。煤矿机电设备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煤矿生产中的危险系数,提高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系数,达到总体经济效益的快速全面提升。这就要求,在机电设备的管理方面要实现集约式管理,每一管理步骤和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矿高效、稳步、安全地生产。

(二)煤矿机电设备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措施

什么人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什么素质的人能够在其岗位上实现怎样的工作效果。这就表现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坚实的专业技能。然而,现阶段我国不少煤矿企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还相对比较薄弱。专业技能和高端技术人员数量少的惊人,大多是以表面形式的人才来充当专业技术人才,煤矿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断层局面随处可见。煤矿企业没有过硬的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就会给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面对这一问题,煤矿企业应加大机电设备方面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专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出台相关可行的人才激励和创新发展激励制度,实现高端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的不断引进和不断提高。

(三)严格设备购进程序的管理制度和精细化维修研究创新措施

煤矿机电设备购进时必须严格把关,层层精细化管理,在设备质量和可行引进方式上要从严处理,每一购进程序都要实现严格的审核和量化管理,保证机电设备的高质量引进。同时,在设备运行工作中要实现每一环节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专业维修人员在维修技术方面不断研究创新,从根本上实现核心技术的发展创新。

结束语

总之,目前煤矿的机电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以机电现代化管理系统为平台,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实现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的工作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田今超,浅析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2]康晓龙.煤矿设备运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8期

[3]陈熙强.关于矿井机电维修方式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篇5

关键词:设备管理;创新;设备综合效益

Abstract: the equipment is a enterprise important material base, as par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it to business enterprise of the production safety of the play the role of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innov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equipment.

Keywords: equipm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Equipment comprehensive benefi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中,设备的价值所占的比例最大,而且随着机器设备的技术含量与技术水平日益提高,比重还将继续增大,因而设备的经营效益,影响企业的兴衰。设备的经营效益来源于设备管理,企业应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高设备作业率,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严把设备的选购关,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和设备库存资金,精心维护保养在线设备。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停机率,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稳定、高效的经济运行状态。通过加强设备管理,以最少的设备投资达到最高的设备经营效益。

一、影响设备效益的因素

设备购置前的可行性研究、论证、计划、订货和到货验收、建帐、安装调试等设备前期管理工作,是设备投入使用后发挥效益的重要前提,而设备在使用期的科学管理是设备发挥效益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其一。设备的使用及其经济效益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设备创新管理

1、设备经济管理创新

设备管理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是经济管理,它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只有转变观念,对设备经济管理予以足够重视,才能充分发挥出设备管理应用的功能。

要从传统纯技术的管理转向经济和技术管理二者相结合,必须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当下和长远的目标,转变对现有存量资产设备进行管理的思想。

第一,设备管理决策部门要重视对于设备投资的决策。对设备进行大修,对设备进行更新或者有关设备技术方面的改造计划,一定要预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对方案的经济效果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优先考虑对见效快、收效明显的方案进行投资。

第二,严格控制支出的维修费用。通过事前的计划、事中的实施、事后的检查和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将维修费用在各个单位之间进行分摊,定期召开有关经济活动的分析、讨论会议,对使用费用和支出费用的具体情况进行核算,做出相关分析,评估当月的经济效益,为下一步的发展制定计划。

第三,不断对设备进行自检,开展备件和材料的修旧利废工作。企业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并按照季度对其予以考核,奖励绩效优异的工作部门和员工,对落后员工和部门予以一定的惩罚,以唤起大家对绩效的重视,从而降低设备成本,节约设备的维修费用。

第四,加强管理流动资金。对设备备件和材料,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逐级审批,在保证有合理储备的同时,还要避免设备备件与材料过多积压,从而导致过期、报废。设备管理应当逐步实现从单纯技术管理转向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

2、设备故障管理创新

设备经过若干年的运转使用以后,不可避免就会发生故障。如何才能在最早时间里预测到设备故障,从而将事故扼杀在摇篮里,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企业应当尽量减少设备故障,尽力杜绝设备发生事故,维持设备高效稳定运转。设备“零故障”管理的核心是杜绝紧急维修和计划外检修。实现设备的“零故障”始终是企业追求的管理目标之一,如此有利于使生产处于均衡稳定的状态。另外,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提高设备可靠性、安全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设备维护向设备点检定修制与包机制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设备点检是比较完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主要是按照规定对设备检查周期以及方法实施预防检查,从而获取设备的实际运转状态和信息,以便企业能够制定既有效有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防患于未然,在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之前做好维修工作,使设备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转。

第二,设备维护和清洁管理工作相结合。设备使用与设备维护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往往只重视设备完好与否、状态良好与否、各种螺栓紧固与否,却忽略了对设备进行清洁。所以,相关部门要把对现场的管理与外美内实的治理要求结合起来,认真做好设备清洁工作,制定合理的设备清洁标准,持续改进设备清洁的管理工作。

3、设备质量管理创新

企业综合管理的深人,带动了设备管理相关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指标的攀升。

设备质量管理包括设备备品、设备备件和材料的管理以及设备的检修质量管理。创新设备质量管理,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保证设备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其使用寿命,尽量将设备故障消灭于襁褓之中。企业要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引入现代管理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科技,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设备结构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检查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对此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设备故障因素仅靠感官和人的经验很难检查出来,所以必须用先进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检查、诊断。现代企业,应当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根据新工业的发展要求,应用计算机对设备管理进行辅助,对设备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从而实习信息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其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转情况。现代管理手段可以实现设备资源优化配置。

结语:

设备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通过以上从设备的产生、使用、维护、故障预测、检修、修复等全过程管理,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设备的作业率,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使转炉厂的设备维修费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只有注重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功效。追求科学的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经营效益,以最少的设备投入,达到最高的设备效益,是我们设备管理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储茜,李叶军.加强设备过程管理提高企业效益[J].装备制造技术,2010(05)

[2] 李建民,周文平,盛路,程伟星,徐继革. 运用经济与开放式管理,提高大型设备综合效益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03)

[3]付永明,吴玉昆. 提高国有大型企业设备综合效益的几项措施[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05)

[4] 乌云其木格.创新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综合效益[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9)

篇6

关键词:精益管理;设备管理;检查保养;维护维修;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以“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管理模式登上世界管理舞台,这种“以需求拉动生产过程, 减少和杜绝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或者浪费,合理设计产品价值构成,满足客户价值的同时创造股东价值”的模式征服了管理界,推动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巨大进步。

2 设备精益管理

精益生产理论被提出后,逐步延伸至企业各项管理业务,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以最小的资源(时间、人财物)的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敏捷响应市场变化,为客户及时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这被称作“精益管理”。以此类推,将精益思维运用于设备管理活动,当属设备精益管理的创新实践,主要内容是:帮助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精准、高效地计划执行企业在设备的检查保养、维护维修、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节约成本等。就笔者所在的港口企业为例,港口设备的有效管理在促进港口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保证投资效益顺利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港口企业应在设备的管理上迅速转变观念和机制,逐步建立创新环境下的专业队伍及其管理体系。因此,设备的精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港口设备的特性

3.1 使用环境多变

港口设备多为露天作业,随着货物种类的不同,其作业环境也随之变化,对其性能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有的需要耐酸耐腐蚀,有的需要耐压耐撞击等。

3.2 自动化程度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已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中面对的很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港口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需要。许多设备都有状态检测、故障预警等装置,随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为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保障。

3.3 更新改造加快

随着各港口建设投入的加大,装卸设备等得到不断更新,即使原有的老设备也处于不断的技术改进、改造中,以适应不同货种作业的需要。

3.4 知识需求激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港口设备的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对人员知识的也有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而且还要学会一般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技术人员的良好技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很好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设备的损坏,缩短设备维修时间和周期,降低维修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述港口设备的复杂特性对港口设备精益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4 港口设备精益管理的作用

4.1 能够减少港口设备的费用,节约技术改造的投资,充分发挥港口设备的潜力。

在港口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尽早考虑设施未来的使用、检查保养等工作,必将对港口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港口设备的检查保养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设备状况的鉴定、维护维修的时机和方案的确定,无不影响着港口设备的使用成本,影响着港口生产的经济效益。

4.2 保证港口设备的合理使用

港口设备是按照港口生产的一定要求而设计建造的,其使用必须以设计的限定条件为基础,并按照设计的泊位水深、靠泊船只的吨位、码头堆场的承载能力而使用。如果超标、超载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复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所以港口设备的精益管理可以规范设备使用者的行为,同时为港口生产提供有效的帮助。

4.3 在保证装卸生产安全可靠实现的基础上,延长港口设备的使用寿命

港口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受长期风浪、泥沙、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影响,而且要接受港口生产长期复杂多变的

使用条件的影响。港口设备的损伤和隐患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可变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仅能对港口的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而且会使员工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

5 设备精益管理的三部曲

设备精益管理基本上是围绕检查保养、维护维修、技术改造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其中,检查保养主要结合设备的性能和工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其保养期限,并配合码头生产的状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保养,在设备正常出勤、设备保养成本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维护维修主要是在保证装卸生产安全可靠实现的基础上,通过维护维修的手段延长港口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改造主要是改进设备出厂时所存在的缺陷,或不适合本企业现场的工况进行的技术升级,从而降低设备的潜在故障,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6 港口设备精益管理的执行

6.1 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目标

结合公司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生产状况以及设备的当前状况,通过对大宗项目或设备的测算,定额、有步骤地进行拆解,在确保安全生产和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相关维护维修或技术改造的进度,力求在相关的预测生产量内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精益管理目的,在此方面做到事前有计划。如笔者所在的公司现有980g型装载机17台,部分机车已运行11余年,运行台时部分已超6300小时,主要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举升部位,高压泵内部机件、各种阀磨损严重,机具泵、串联泵频繁出现故障,各部举升缸,转向缸、翻转油缸渗油,各部位轴销孔磨损严重,旷量较大,线束老化、腐蚀,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为保证公司机车安全运行,我们对现有的980g型装载机的技术性能开展了全面的技术普查和评估工作,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及解体分析,确定每台装载机的维修部位。针对机车技术状况,制定了详实可行预防的维修计划,逐台进行技术性能恢复工作,从而保证了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运行安全。

同时根据该设备主要支出的成本项目,我们从宏观上进行拆解细分为主要控制节点,并逐一落实到责任人,并要求相关责任人做到:(1)确认并跟进设备的最低存量。(2)及时做计划采购,并跟进设备的到位状况。(3)分析相关的功能价格比,并建议企业或部门更换相关品牌和供应商,建立设备优化组合的基础数据库。

通过对管理目标中的年度预算和对设备当前状况的分析,成立专项管理或技术攻关小组。如针对我公司牵引车及半挂车的轮胎进行分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转变思维模式,将原装轮胎在磨损到达一定程度时,提前将其拆下,送至专业厂家进行翻新处理,并结合轮胎的使用和所能承受的压力,制定出相关的更换标准,如冬天在使用翻新胎上可适当多用油,且时间可相对延长些,而在夏天则多用原装轮胎,而时间相对减少,同时在监管方面加大力度。

6.2 健全基础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结合本企业的作业要求自上而下的建立设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严格设备使用的抽检、监察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对出现的违章操作绝不能放过。在使用方面要坚持“定人定机”制度,使得设备的“管、用、养、修、查”均有专人负责。

加强技术人员的教育学习,让其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便于正常使用设备。结合港口设备露天使用的特性,还要做好现场作业的协调工作,使现场调度员等岗位人员时刻注意设备作业动态,在环境恶劣时更为重要。

加强设备出现场前的检查工作,不能让设备带病作业。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制定月修、季修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这样在一线设备出现故障时,作业的后续有保障,同时也给抢修故障设备争取了时间,更能保证修理质量。

6.3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设备效率

有意识的增加某些专项检查,如对重点部位、重点机构在检查保养方面,将保养和检查的时间缩短,并增加相关的检查项目,如将发动机、刹车系统的检查和检测时间缩短,同时增加了金属结构件及焊缝的专项检查。如笔者所在的公司门机(40t)2012年使用率高达79.86%, 40吨门机已运行12年。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设备运行状况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甚至出现了钢结构开裂,给设备运行带来了极在的运行风险。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我们组织开展了月度门机钢结构专项检查工作,对各门机钢结构的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对存在的隐患早发现、早解决,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公司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设备的及时保养对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十分必要的,切不可只顾生产而忽视保养工作。因为保养能消除设备隐患,若不及时有效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了维修成本,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笔者所在的公司在设备管理上极积推行设备的主动维护工作,通过推行设备的主动维护工作,延迟失效发生,减少维修,最大限度减少停机,达到相对成本较低的一种维护方式。通过设备主动维护在设备正常运行阶段尽可能地避免维修,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大修理间隔,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运,使设备的维修成本会大大降低。

对设备的技术改造,这是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出勤率中重要的一环,也是精益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的主要是通过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出勤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6.4 系统管理观念,加强现场管控

对于设备精益管理,我们不应理解为节省成本就是精益管理,这只是设备精益管理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理解为是寻找某个平衡点,这就要求管理者有个全局的观念。设备精益管理有其特殊性,它与设备的“管、用、养、修、查”密不可分,之前所提的精益管理,缺少了“用”这一环节。作为技术管理部门,我们在“用”这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管作用,如设备在满足生产的前题下,少出一台设备,其维修保养就可少做一次,相应的机件或零部件帮命就能相应的延长,油耗支出就少,发动机的大修时间相应延长,精益管理的目的显而易见。如可以针对堆高机在单位时间内的装卸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对操作部门进行建议,同时对为数众多的牵引车辆的监管也是如此。

结语

设备精益管理是一门综合技术,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其发展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财务、流程、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需要从各个控制节点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展开分析研究,就能达到精益管理之目的。我们必须及时总结,不断探索,推动港口设备精益管理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在港口装卸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作业效率,增强港口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旭杰,陈昌斌.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3).

[2]陈海霞,董洪伟.浅谈港口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港口科技,2009(5).

篇7

关键词:国产化;三新技术;消化吸收

前 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某公司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将进口设备国产化工作纳入设备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将成本控制融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以“科学支出、杜绝浪费”为主题,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增收节支”活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自行攻关和联合攻关,寻找国内合作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实物测绘等方式,成功实现了一批进口设备备件的国产化工作,不仅节约了大量备件费用,同时有效保证了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了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1、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随着合成熔炼系统和富氧顶吹熔炼系统项目的建成,项目配套的进口设备资产逐年增加。进口设备虽然有着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维护量小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备件采购周期长、独家垄断,价格昂贵,供货不及时,影响生产运行等问题。所以,实施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工作,对于提高备件供应的保障性和降低备件成本费用,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必须摆在企业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实。

2、管理创新推进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进程

创新是现代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基本驱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知识的快速更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和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驱使企业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管理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励人的积极性,促使其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在知识经济和战略竞争时代,人才起着空前重要的作用,得人才者得天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吸引人才,运用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保证人才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搭建企业管理技术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共享平台;再次是宏扬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切忌形式主义;最后是开展群众性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活动,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到自主选题攻关和联合攻关活动中来。以观念创新提升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保障技术创新,推进了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进程。

2.1 动力氧气输送系统

该系统进口设备较多,年进口备件费用达820万元,工程技术人员对每台进口设备,详细梳理,列出备件明细进行技术论证,结合每台设备的工况条件并加以改进,通过广泛信息收集和技术交流,与国内厂家联合攻关,完成了英格索兰空压机汽水分离器的国产化工作,国产化后的汽水分离器,丝经由0.15mm提高到0.3mm,材质由普通的不锈钢更换为316L不锈钢,耐腐蚀性明显提高,而国产价格一、二、三级分别为3828元、2523元和2715元,仅为进口价格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针对14000NM3/h制氧机组主空压机(VK50-3)油冷却器、各级气体冷却器芯子、捕雾器以及汽水分离器,国产化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都已完全替代了进口备件,若从原厂家进口空压机一、二级冷却器费用至少在300万元以上,弹性密封费用40万元以上(空压机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原值1490万元)。经过对该备件的国产化,空压机一、二级冷却器以及一、二级捕雾器的价格分别为661200元、774300元和39150元、30450元,整套费用为150万元,仅为进口价格的一半。不锈钢弹性密封国产化价格为86826元,仅为进口价格的五分之一,安装使用良好,完全达到进口备件技术要求。

150M3英格索兰离心式压缩机共7台,由于特殊的现场环境,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发现该设备的气体冷却器耐腐蚀性差,使用寿命短,运行一年气体冷却器就已腐蚀结垢。尤其是第三级冷却器更为严重,每台设备每年需要更换三级冷却器1台,每二年需要更换二级冷却器1台,每三年需要更换一级冷却器1台。英格索兰空压机气体冷却器芯子的国产化改造,价格仅为进口价格的1/3~1/2,(进口价格:一、二、三级分别为119709.48元,99418.50元,71900.50元。国产价格:一、二、三级分别为45900元,36600元,32500元),一套设备就可节约备件费用18万元。

2.2合成熔炼系统

合成熔炼系统配套的余热锅炉系统为德国欧萨斯设计供应。由于工况条件恶劣,1#刮板机刮板链条长期处于300~400℃高温的烟灰中运行,进口刮板价格高达每米565欧元,经过对现场工况的分析,并与国内知名企业结合,刮板链条材质采用35CrMo生产,经国产化后刮板每米造价仅为2630元,一条刮板链条(长70米)可节约20多万元,国产备件完全满足现场生产的需要。

合成熔炼双十六模圆盘浇铸机,由奥托昆普公司引进。在长期运行中发现,该设备喷模系统故障较高,喷模系统的喷模泵每年要消耗25台左右,气动阀每年要消耗30个,阳极板冷却机构、提升机构、取板夹持、取板大臂等机构每年备件费用在150万元以上。由于进口备件费用昂贵,供货周期长,不仅影响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而且影响到系统的正常生产。经多方了解和咨询,得知国内企业能够生产与奥托昆普产品性能、型号接近的产品,积极配合国内厂商对易耗件和故障频发备件进行实物测绘,首先进行了3#圆盘的国产化改造,年节约备件费用50多万元。

2.3 富氧顶吹熔炼系统

富氧顶吹熔炼喷枪是澳大利亚Ausmelt公司设计的专利产品,是顶吹炉熔炼工艺的核心技术,由于喷枪头部处于高温熔池中,从试生产情况来看,喷枪烧损严重,使用寿命短。经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喷枪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改造方案,将喷枪头部混风室的长度由原来的400mm增加到800mm,套筒风管外径由原来的φ550mm增加到φ570mm,增加了套筒风的流量,在距离套筒风管出口150mm的位置加一个外径为600mm,内径为500mm的挡风板,提高了喷枪头部的冷却效果;经过与机械制造公司的多次技术结合,现场测绘,成功对富氧顶吹熔炼炉喷枪进行了国产化改造,国产化后的燃煤喷枪由进口的每支100万元降至60万元/支,同时喷枪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由原来的每只枪使用寿命6~8小时,提高至目前的48~72小时,不仅降低了检修工作量,节约了维护费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富氧顶吹熔炼系统的生产作业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在实施进口设备国产化的同时,大力开展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期铜熔炼系统四台阳极炉,浇铸铜模时经常发生耳朵断裂造成整个母模底板报废。通过技术引进将母模改为活耳结构,当母模耳朵出现断裂后随时更换,底板还可以继续使用,延长了母模底板的使用寿命,同时底板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继而推广应用到自热炉系统,一期系统母模底板浇铸铜模由原来的25块提高到40块左右,自热熔炼系统母模底板浇铸铜模由原来的38块提高到60块左右,两系统年可节约费用约为100万元。

篇8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 创新; 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6- 0083- 02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集经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学科和专业知识,以石油企业生产设备为管理对象,以追求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通过科学组织和技术手段对设备的维护、修理、改造、选型、报废、使用等实施综合管理。其主要管理按过程可分为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设备的维修管理、设备的改造管理、设备的日常管理。设备的前期管理主要是指在设备的购置和选型上,购置的设备必须满足其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维修性、先进性、环保性等要求,对型号的选择上一定要详细了解其技术参数,保证设备参数充分满足生产需要,同时针对新购置的设备一定要按着详细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进行调试安装,达到说明书规定的标准后再移交使用单位;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主要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图纸进行技术操作,严禁超负荷运转,同时也要尽量减少设备闲置,充分保证设备的使用效率;设备的维修管理主要是指要及时掌握设备的磨损规律和故障规律,定期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及检查。设备的改造管理主要是指为节约资源、发展新产品,对原有设备进行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的改造和创新,为企业增效;设备的日常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设备的登记、分类、验收、调拨、编号、报废、事故处理等建立一定的日常责任制度,进行全面的巨细管理。石化企业是流线、连续型生产企业,所以设备管理只有做好前期、中期、后期的统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针对石化企业设备的管理过程,以下是就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1 推进并加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因其高准确性和高效率性,可以把设备管理各部门、班组进行联结起来,做到互通信息,精简流程,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石化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是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的今天,减少管理层面、提高管理幅度和扩大管理面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可以很好地发挥其信息统计分析、信息传递等作用,比如鱼骨分析、故障树分析、PM分析、可靠性为中心决策、帕累托主次图分析、维修模型建立、设备备件库存查询、设备选型模型建立与评估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同时计算机及网络化管理还可以发挥其计数、计时、报警、决策、数据统计分析、图形图像生成、虚拟仪器、声音合成、电子视板等智慧功能。因此,在设备创新管理中,一定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和专业的设备管理软件,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AM(设备资产管理系统)、PBA(风险检测系统)、特种设备操作和管理软件等。

2 做好检测和监测工作,做好预知性维修方案

传统的设备管理往往是哪里出问题哪里维修,容易造成手忙脚乱的现象。而设备的有效监测和检测不但可以避免设备事故提供一些保护数据,而且可以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发现原因,提高统筹安排维修的效率。因此在新时期做好设备管理的创新,必须在监测和检测上下大工夫,建立健全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案诊断、强调主动维修等设备管理制度;比如公司引用的S8000大机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其完成设备的过程信号及振动信号数据的采集、灵敏监测、分析、数据库生成、计算机网络接口功能,实现实时数据都能及时地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检测数据的趋势分析,就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做好下一步的安排。

3 加强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健全设备责任人制

作为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要严格实施以生产车间为区域,建立机、电、仪的分区包机责任人制度,明确每个责任人的工作目标、内容、职责,切实推行仪表、电气专业人员对运行设备的强制检查制度,针对大的设备要建立状态分析档案;努力做到故障与预案、实施有监督、检修有方案、特护有措施、运行有记录、追究有责任人的一体化全方位管理。同时还有在一定的周期内,对生产车间内出现的设备故障及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分析报告,为以后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档案依据。

4 强化基础管理、健全规章制度

设备的管理创新的基础工作应该是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以章治厂、以法管人、令行禁止、奖罚分明。在设备管理上要做到“严”,从设备的引入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以及设备的更新和报废,要具体到责任人,做好全程监督,不间断检查,加大奖罚力度,提高考核标准,狠抓设备现场基础管理;设备管理创新还要做到“细”,在特种设备、关键设备、重大机组、计控和电气设备等坚决做到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和规范基础台账和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真正地把管理工作做稳做实;同时设备的管理创新还要做到“深”,设备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维护,一定要进行深化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和检查工作中,做到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对查出的设备问题一定要跟踪渊源,透过现象发展问题的本质,而对于设备管理人员,充分把奖优罚劣落到实处。

总之,做好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创新,不但要完善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指标,而且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软件,根据设备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特点,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细化精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做大一体化全程管理,从根本上实现设备的高效生产。

主要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