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纸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2-08-21 20:40: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纸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纸艺术论文

篇1

研究秩序感在剪纸艺术中的应用,需要首先认识秩序感在表现形式中的基本规律和形式特征,并结合实际应用探讨它的审美特点。本文将从大量中国民间剪纸案例中挑选出在纹样与结构上具秩序感特点的经典剪纸案例,探讨秩序感在剪纸艺术中的审美价值,探讨秩序感在剪纸艺术形式中设计方法。秩序感存在于对立统一的规律之中,秩序与变化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贡布里希在他的著作《秩序感》中说:“我们必须最终能够说明审美经验方面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审美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单调的图案难于吸引人们的注意,过于复杂的图案则会使我们的直觉系统过重而停止对它进行观赏。”①18因此,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调整,在有机秩序中进行多样变化,形成“多样性统一”。剪纸图形多种多样,但都在一定的形式规律中,秩序与变化的基本法则广泛应用于剪纸形式中,也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要求。这种艺术形式是把局部变化纳入一定的秩序中。比如,在剪纸艺术形式中,单一的圆形会显得乏味,虽有秩序却没有变化,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如果将它进行大小的变化并以一种放射形的结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形成有序的变化,这样的处理方法让画面显得整齐而又丰富,统一而不杂乱。图案中的变化就是把相似的形式结构进行有序的排列,使其秩序之中有变化,增强了图案的审美情趣。在剪纸艺术形式中,秩序与变化的处理手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探讨最基本的形式处理方法,至于如何在图案中把握秩序与变化的程度,这不是理论研究就能够定性的问题,应该根据具体的形式关系和实践经验加以权衡。秩序与变化这一辩证规律构成了形式美的法则,而中国剪纸的艺术形式也同样遵循于这一基本的形式规律,在剪纸的创造过程中,是将纸张对角或对边折叠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以纸张的折叠线为图案的骨架,在此骨架上创造出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的连续图案样式。如图2所示,在有序的方块中填入带有交叉状准星线条的棉花状图案,并以交叉状的中心准线连接重复排列的方块,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剪纸艺术形式在整体的秩序化背景下又富于变化,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剪纸艺术中的简单表现。对立统一规律不仅体现在以四方连续形式的剪纸上,还有构图形式较为灵活的刻制工艺,这种剪纸不是均齐、对称的构图形式,但仍然有内在秩序感,如图3所示,这幅名为“鸡与蝶”的民间剪纸,就是以一种动态均衡的形式突破了上下左右完全一致的特点,是具有“S”形走势的剪纸图形。从视觉心理的角度来看,“S”形具有流动的美感,它使画面上的视觉流程比较顺畅。太极图所体现出来的动态均衡感,集秩序与变化于一身,表现出内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这种形式结构在中国剪纸中被大量应用,“S”形的布局和图形处理成了我国传统艺术的常用手法。剪纸艺术的形式是无序和有序、对比与和谐的完美统一。看似复杂的剪纸艺术是把每个元素的设置在有序的骨架结构中,因而形成一种具有节奏感或韵律感的艺术形式,显得自然而生动,毫无生硬之感。在平面艺术中,节奏感是以相同的构成元素反复出现于同一形式中,而韵律是构成要素所造成既有变化又统一于整体形式感,是有变化的律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整体上是有序的,只不过是秩序结构灵活多变而已。在剪纸艺术形式中,不论以何种构图形式表现出来的剪纸艺术形式,都有其内在的秩序感,都符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需要结合艺术经验灵活应变,从而创造出富有多种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来。

二、剪纸艺术常见的秩序形式

由于装饰纹样的秩序感与人的审美心理相适应,有序的形式反映了装饰艺术的普遍规律,剪纸艺术以秩序感原理为指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剪纸艺术的创造过程就是把结构与形式进行规范化处理,把各种图形进行有序排列、重组,使之有条理、有变化。在中国民间剪纸形式中的秩序是具体表现为对称与均衡,条理与反复,节奏与韵律,使图案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下面分别就这些装饰形式的一般法则加以介绍。

(一)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是剪纸艺术最基本的形式。如图4所示的这幅名为“双喜长寿“的剪纸作品,它的对称形式是以纸张的折线为分割线,把纹样进行上、下、左、右等形等量分布的结构形式。在构图上能产生一种统一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静、稳定之感。对称与均衡的形式可以是复合式的秩序,可以由简入繁、层层套叠,形成丰富多变的装饰效果,如图5所示,这幅名为“蝶恋花”的剪纸作品,具有更为复杂的形式结构,但保持了重心的稳定和基本平衡。对称与均衡也是自然界中物体存在的方式,这种形式能给人以稳定的装饰美感,剪纸艺术可以把这种形式法则灵活应用,成为秩序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二)条理与反复条理与反复同样是秩序化的基本形式之一。顾名思义,条理与反复就是有规律地重复表现出来的秩序,可以形成一种有节奏的美感。这种美感形式也存在于植物的枝叶、飞禽羽毛之中。设计师透过庞杂、无序的自然界,把纷杂的图形加以整理、概括、使之条理化,达到层次分明、秩序井然的统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不同的图形排列合理、错落有致,视觉上形成整齐美观的感受。如图6,剪纸艺人是把相同、相似的形象或单元进行有规律地重复排列,给人以单纯、整齐的美感,连续排列的图案以二方连续图案为典型,四方连续图案则是一个或多个独立单元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反复,能形成整体的秩序美感。

(三)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在装饰设计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形式效应。在装饰设计中,节奏是指各元素有秩序、有规律的重复,通过大小、轻重、虚实、曲直的变化,给观者一种有规律的秩序感。在装饰设计中,韵律是指在节奏感的基础上加以动态变化,使机械重复的节奏变成随机的、灵动的韵味,这种随机和自由的韵律感,无论怎样形态多变,都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在有机秩序的控制中。如图7,都是将相同或相似的图形由中心向四周渐变,其中不乏空间的节奏和运动的韵味,这些形式感的共同点依然是秩序感。

三、小结

篇2

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大众化、民俗化特点,以淳朴活泼的表现手法传达出百姓生活的信息,包含美好的情感和富贵、吉祥、收获等寓意,洋溢着永恒的生命力。其题材选取包罗万象:各种动物、植物,劳动生活、喜庆丰收等场面及神话传说、戏曲情节等,总之,眼里看到、手中做到、心中想到的都可以剪成寓意丰富、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在看似不相干、不合理的形象中,其实包含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普通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剪纸是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统一。民间剪纸是以“生产、生活、生命”为主要的题材内容,通过艺术手段呈现意象之美。如《麻姑献寿》《福禄寿》等表达对生命的热爱,祝福健康长寿的意象主题;《金玉满堂》《五谷丰登》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祈愿生活富足的意象主题;《凤戏牡丹》《花好月圆》等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歌颂,祝福婚姻美满的意象主题;《麒麟送子》《髽髻娃娃》等表达对家族人丁兴旺的企盼,渴望子孙繁盛的意象主题;《五毒》等表达对疾病灾害的憎恶,宣扬消灾避祸的意象主题;《药王》《财神》等表达对神灵的敬畏,祈祷天官赐福的意象主题。这些主题内涵完美和谐,通过选取富有吉祥含义的典型形象,表达企盼生活幸福、美满富足的美好愿望,展示了民间剪纸艺术题材上的意象之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民间剪纸不仅体现着人们的审美理想,而且在功能上有着实用性。比如在年节或家中有婚庆喜事时,在窗口贴上“鱼戏莲”纹剪纸,不但具有装饰效果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可以像窗帘一样将室内环境与室外进行分隔,保证了室内环境的私密性,这充分体现了剪纸艺术在渲染喜庆气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二、造型生动多变,求全求满

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在于追求形象的完整美满,构图的充实丰富。在造型手法上,物象的表现追求圆满、完美的内在本质。如人物剪纸的造型十分讲究完整与圆满,民间艺人遵循互不遮挡的法则,在表现人物或动物形象时,无论正面还是侧面,都尽可能地将手脚、五官齐全地呈现于画面,这样就出现了“面面观”的现象,民间艺术中是忌讳出现半张脸的,认为不完整不美观。植物花草的表现同样是这样,如果只有干、茎、叶、花或果,虽然我们的确看到的是这样,但在剪纸中若只有这些就不完整,植物有根很重要,植物的根虽然长在土里但仍需被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剪纸的造型观念认为没有根花草就是死的,就是不圆满的。如果表现的是葫芦、石榴这样多籽的果实,则表现时必须将果实剖开,露出内部的籽。剪纸图案以二度空间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物象多是以平面化形象出现,不表现体积空间和透视比例。在造型中始终贯串着追求十全十美的理念,抓住对象最主要的形态特征和外部轮廓,去繁求简,省略烦琐的细节,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手法也更加自由生动。民间剪纸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造型手法,如老虎肚子里有小老虎,鸳鸯里的小鸳鸯,公鸡腹中吞下的五毒等图案;各种动物身上也要装饰多种多样的图案,如鹿身上装饰梅花表示梅花鹿,鱼身上装饰莲花图案表示鱼戏莲叶等,这种“大形套小形”的装饰手法是互渗的复合造型,包括共用形、异形同构等。互渗复合所表现的是跳脱于形象本体之外的、主观创造的理想化的形象,可以表现为形象的互渗和精神的互渗。形象互渗将不同形象的局部特征进行组合拼接而组成了新的形象。这种方法将人的主观意识夸大,忽略和弱化物象的自然形态,所创造的形象跳脱于自然之外,而是心中之形。如《蛤蟆娃》中的蛙身人头或龙、凤、麒麟等各种本不存在于真实世界的神兽形象,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精神互渗则是以某一种形象为基础,将另一种形象或形态的精神气质体现在这个形象的轮廓中,使其呈现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如剪纸中有一种形象叫作“伴娃虎”就是将儿童的天真稚气渗入老虎的形象中,这一形象完全摆脱了老虎凶猛矫健的既有形态。互渗复合的造型是再造的新形象,反映出民间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同时承载着美好的祝愿在传承发展着。剪纸艺术的造型手法是千百年来集体创造意识和传承性艺术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作者多采用抽象、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用常见的花鸟鱼虫、人物器皿、生活场景来表达人人皆知的象征主题。这种意象的创造,不拘泥于自然形态,不受现实空间束缚,使得被赋予了吉祥意味的意象造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三、情境交融,意蕴丰富

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作品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完整圆满的效果,寓美好之意于艺术形象中,将意象共同构成优美的意境,使观者不仅直观地看到作品本身表现的完美形态,而且能体会画面之外的意象之美。如《春江花月夜》这幅剪纸作品中,画面描绘了人们荡舟江面的美景并引发联想: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春江两岸层峦叠嶂,花枝异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人们驾着轻舟在江中漫游,是何等的诗情画意。优秀的剪纸作品是融意境与形象于一体的,不仅有形的意境之美,而且蕴含着无形的生动意蕴。民间剪纸通常采用谐音表意、指事会意等手法,通过类比、联想、象征、隐喻等手段创造形象,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渴求,引起观者的共鸣。谐音表意是通过画面中形象的读音所产生的谐音来表达美好祝福的意图。如“鸡”与“吉”谐音,构成了“室上大吉”,“蝠”与“福”谐音,蝙蝠的形象就成了福运的象征,并以蝙蝠为中心形成了数量繁多的洪福类吉祥图案,“鹿”与“禄”谐音,与蝙蝠、灵芝共同组成的图案叫作“福禄寿”,类似的还有双柿子与如意寓意事事如意,喜鹊登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指事会意是指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某些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赋予这些形象以吉祥的意味,即是采用隐喻的手法体现美好的追求。如龟鹤、灵芝等象征长寿,鸳鸯象征爱情,莲蓬石榴象征多子,梅兰竹菊代表四季平安,象征君子高洁的情操等。人们看到这些形象就会联想到它们所代表的美好寓意,这种含蓄优美的表达方式,使民间剪纸的意象更加丰富多彩。

四、散发着韵律的美感

篇3

(1)剪出来的白描

扬州剪纸从刺绣花样发展到现在的艺术型剪纸,其表现手法和中国画白描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依靠线本身的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白描线条要求严谨细致,飘洒流畅,挺拔苍劲多变。而扬州剪纸整幅作品就是由线条组成,可以说是用剪刀代替毛笔,剪出流畅的线条。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扬州艺术剪纸的创始人张永寿先生的代表作《百菊图》中的“罗汉须”,线条弯转流畅,卷曲自如,每片花瓣就是一根弯转流畅的线条,线线连接,上密下疏,卷曲的线条苍劲有力,整个花头饱满整体。用剪刀剪出如此精细流畅的线条从而表现出的姿态,取名罗汉须,也说明这幅作品的线条就如同罗汉的眉须般飘逸有劲。如果除去工具和表现手法的话,可以说,扬州剪纸就是我们剪出来的中国白描。

(2)造型逼真写实

因为扬州剪纸的用纸特点,因此作品一般素色为主,使得作品清新素雅。摒弃掉多余的颜色,除了清秀流畅的线条就是逼真写实的造型。扬州剪纸的线条流畅,注重细节描写,对于形态有着严格要求。如张永寿大师在创作《百菊图》时,就经常对着,边观察边剪,其造型不仅传形,更在传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永寿侄女张秀芳作品中的花鸟鱼虫无不形态逼真,活灵活现。作品《鹤舞云霄》中50只仙鹤大小不一,姿态不一,每只仙鹤都刻画得传神入微。作品《百鸟争妍》中茶花的娇艳,荷花的清韵,海棠的妩媚,梅花的坚忍一一刻画在纸上。作品中的百鸟形态和姿态各异,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宛如一幅幅优秀的工笔花鸟画。

(3)整体富有装饰意味

扬州剪纸作品的整体有着极强的装饰意味。扬州剪纸的构图精巧雅致,作者构思巧妙,方寸之间现乾坤。花鸟鱼虫在写实的同时为了满足画面的需要适当变形夸张,满足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象是变化的,整体是统一的;对称的构图中又有均衡;阳剪的线条和阴剪留下的面形成对比,整体中点线面又有调和;流畅变化的线条又使整体作品中充满了跳跃的节奏和韵律感,整个画面极具装饰感。如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永寿之女张慕莉的代表作《古瓶》系列,作品构图新颖,以中国瓷器花瓶做外形,将人物、山水、花鸟、动物及书法创造性的融于一体。整个系列作品装饰感极强。素色图案衬于深蓝色的形态各异的瓷瓶上,宛若中国传统的青花瓷器。阳剪留下的线条和阴剪留下的面对比,近景和远景对比,蓝白对比,书法和图案在剪纸的形式中同时出现,整个系列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组题材和手法很新颖的装饰画。

2.扬州剪纸的文化内涵分析

扬州剪纸发展到如今已千余年的历史,从东汉有纸开始到唐代民间纸人纸马,明清包家灯,清代包钧剪画,刺绣花样,一直到当今的艺术型剪纸。扬州剪纸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她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见证扬州民俗的流传

扬州剪纸扎根民间,在民间礼俗、岁时节令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有些和剪纸相关的习俗流传至今。我们通过研究扬州民间剪纸的变化发展得以了解过去扬州的民俗风情。比如扬州民间婚丧嫁娶、人生礼俗、祭祖祀神、节气风俗等。婚礼上剪贴大红喜字于门窗、被褥、嫁妆等以示喜庆吉祥,丧事剪“奠”贴于灵堂,剪制招魂幡,还要焚烧大量剪刻的纸钱、纸人、纸马。古扬州还有“缕金作胜”的习俗,就是正月七日为人日,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花样,有方形、花草形、人形或其他形状张贴于屏风或戴于头上。通过研究这些我们可以清晰的再现古扬州剪纸参与的民俗活动,了解古时候扬州人的生活方式。

(2)浓郁的文人画气息

扬州剪纸作品很多借鉴文人画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剪纸创作从绘画中移植。如清代摹古人字画以剪纸形式表现者江舟,后来的包钧剪画。包钧将剪纸、绘画、书法、印章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一精美的剪画作品。包钧作品中各方印章皆能表现其作品中的人文气息。此外后来的张氏剪纸也不难看出有文人画的影子。张永寿创作的《百花齐放》、《白菊图》、《百蝶恋花图》都带有纂刻印章。张秀芳和张慕莉的作品中的构图和图案都类似于中国画中的花鸟白描,风景作品都能看到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影子,张慕莉创作的系列作品题诗和剪纸结合,更是体现了扬州剪纸的文人气息。扬州剪纸的这种作品形式带有浓郁的诗书意味,一幅剪纸就是一幅精彩的中国画,体现出南方剪纸秀雅的风格特点,也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剪纸。

(3)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扬州民间刺绣花样都以剪纸纹样为底稿,扬州剪纸艺人很长一段时期被称为“剪花样的”,比如传承几代的张氏剪纸。其在扬州刺绣花样艺术的实用与传承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扬州剪纸图案发展过程中,其题材受到市井阶层的审美趣味影响,图案的内容多表现民间流传已久的寓意吉祥,百年好合,祈求福寿安康、子孙繁荣等。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和刺绣传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

(4)体现纯真的审美情趣

篇4

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提高,开始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剪纸艺术也有了新的材料和新的制作手段,同时也具有了新的设计理念,剪纸艺术作品不能只是停留在过去对幸福、平安的祈求上,而是要反映出艺术观念的时代性、作品的个性化特征和人文内涵,主张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从设计理念上反映出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出形式美和独特的创意,展现出艺术与人的审美方式、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富有积极审美意识和人文价值的剪纸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装饰品,还要注重剪纸作品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情感语言的有机结合以及剪纸内在的设计理念、文化蕴涵。

二、民间工艺思想内容的创新

民间工艺美术是从群众中来又到到群众中去的,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会再去崇拜天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剪纸艺术作品要在内容上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内容形式上。现在的人们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打破了过去审美情趣单一的局面,变的丰富多彩起来,在剪纸艺术的创作中,许多艺术专业出身的艺术家参与进来,这使得剪纸作品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内容、表现风格,以最大的限度去满足现代人们对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要求。

三、民间工艺艺术形式的创新

在这个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剪纸作品的制作同样也受到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早起的剪纸作品,多数是单色剪纸,一般都是用剪刀剪和刀箭两种方法。剪刀剪的作品,在剪完后再拼接在一起,一般不超过八张;刀剪是将纸折成数叠,然后刻画图案,可以一次刻画多个剪纸图案。剪纸技法一般为阴刻、阳刻、阴阳混刻,起初的作品立体感较弱,大多数属于平面上的表达,艺术的表现形式不突出。如今,剪纸艺术作品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突破原有的形态、色彩、技法等方面的限制,积极吸取借鉴其它民间工艺品的闪光点,在表现形式上追求新、奇、异,逐步发展为由数张纸通过累积、堆积形式,再加上剪、刻、染等技法制作而成,新的工艺技法为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制作中,可以选择具有一定色彩、机理的纸张来进行创作,其立体感也在不断增强,产生了形式多样的新的审美感受,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发展,对设计理念的创新,逐步的设计出立体感较强的剪纸作品,甚至制作出了一些全立体的剪纸作品;另外,现在也可以通过机器进行作品创作,还可以通过借鉴、融汇其它民间工艺的技法,用现代装饰手法对剪纸艺术作品进行创新,使其更具艺术趣味、装饰性。

篇5

剪纸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发展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对生活,对理想的一种创作方式,因此剪纸的造型都比较夸张,并不是单纯的对事物的描摹,剪纸造型要比原型更为突出,在抓住物像的主要特征的同时,也将线条进行了整理归纳,力求简洁传神。剪纸艺术家经常采用部分变形、扩大、缩小、变长、缩短等方式表现所剪对象的主要特征,更有民间剪纸艺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物种,例如:龙、凤等,这些超自然的物像往往寄托着作者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寄托。动画造型根据动画剧本内容通过假设和想象设计出来,它是以绘画或其他多种艺术形式作为主要造型手段,在动画中通过各种表情、动作的表演推动影片剧情的发展、引领着人们来到一个梦想的神奇世界。

民间剪纸造型和动画造型有着太多的相同点,都是用简洁、夸张的造型表述着人们内心的美好事物,从20世纪开始,中国动画者就借鉴剪纸艺术的创作方式构思并创作了无数的动画片,创作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是中国动画发展历史上第一部剪纸动画片,导演万古蟾以剪纸的形式将一个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展现给观众,剧中造型大胆的采用了民间剪纸的色彩和造型方式,造型设计整体简洁明了,同时进行了卡通化的处理,圆润而可爱。其后很多成功的动画片,都以剪纸的艺术形式造型,但是形象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形式,有的通过色彩晕染效果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栩栩如生;有的通过绘、刻使得造型变得更加刚毅;有的通过水墨画剪纸拉毛技术使动画形象巧妙逼真;有的更是吸收了京剧脸谱、壁画、年画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精华融入到剪纸动画造型中,使角色造型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创造出一批又一批让动画迷们魂牵梦绕的动画形象。民间剪纸在造型上追求线条流畅,万剪不断,笔笔相连的,虽然造型美观,极具民族特色,但却不能像一般动画造型通过动作、表情传达给观众故事内容和丰富情感。如何将其改良并应用于动画创作中呢?我国剪纸动画制作者通过无数实验后,在剪纸角色设计的关节处采用细铜丝或者黏粒进行灵活联接,然后将其摆放在摄影机前进行逐个动作拍摄,再将动作进行连续播放,使剪纸造型有规律的动起来,进而实现角色对动画故事的表演。《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等剪纸动画片中的角色就是采用小黏粒联结关节逐格摆拍完成动画动作,但因为造型是剪纸形式,动画角色动作有局限,角色表情的变化、转面、转身都不能很好的实现,动作不能像普通动画角色那样灵活自如,大多数镜头中角色都是侧面,表情也比较生硬。

二、剪纸动画造型创作的新途径

剪纸动画造型参照了民间剪纸造型,同时还吸收了皮影造型,年画、戏曲造型的精华,极具民族特色,但是剪纸造型却制约着动画造型和动画动作的创作,并直接影响着影片制作水平的发挥和艺术风格表现,在动画造型的创作中如何保留剪纸艺术的魅力,又能克服动画创作中的不足,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呢?

(一)多种剪纸材质的运用材料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是表达最丰富的视觉元素,具有决定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动画的制作技术的运用,也能营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材质体现出的形式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的心理感受。80年代制作的剪纸动画《猴子捞月》、《鹬蚌相争》是采用了纤维细长,质地松软而柔韧的皮纸作为材料,因为皮纸的质地松软,具有能吸水能挥墨的特点,角色的边缘外轮廓不再用刀剪刻,而是用手持外形撕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水墨拉毛效果,使动物角色的毛发看起来惟妙惟肖,如同真的毛发一般。《桃花源记》中造型将皮影的特征和剪纸的平面化造型相结合,皮影的特殊材质使得人物造型表现出更加浓厚的传统艺术风格。肯德基广告中食物与人物的拍照剪贴动画带给人们特殊的趣味效果;宜家的传统窗花剪纸广告带给人们温馨、幸福、亲切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动画造型创作中可以材质上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剪纸动画的主要材料是纸,纸的肌理有粗有细,质感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粗肌理的纸张给人感觉粗犷有力,原始而质朴,例如:瓦楞纸、牛皮纸等;一般质感的纸张给人感觉温和、耐人寻味,例如:印刷纸、复合纸等;细肌理的纸张给人感觉细腻、柔美、华贵,例如:铜板纸、白卡纸等。在动画创作中我们可以大胆的尝试这些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粗肌理的纸张可以诠释原始的民族,强壮的男人等;细肌理的纸张可以代表细腻的女性,华贵的装饰物等;玻璃纸可以在动画中透视人们的内心;箱纸板可以代表人们耐磨、抗压的坚强毅力;甚至是卫生纸也能在动画中表现出人们焦虑、暴躁时那一刻的状态……在动画创作中,不同的环境又可以用多种材质的纸构成,不同的肌理的调和对比产生不同的气氛效果,不同的肌理在赋予不一样的色彩,定会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视觉享受。

(二)剪纸动画造型结合软件技术的适合发展传统剪纸动画角色动作制作存在着非常大的局限性,人物的表情表现、透视、转身都不够灵活等,以至于剪纸动画缺乏镜头和情节夸张表现。新世纪,数字软件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FLASH、3DMAX等优秀的专业动画软件技术为剪纸动画制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以擅长图像处理的Photoshop和以矢量绘图为主的Illustrator的图像软件在动画创作中的广泛应用为代表。创作者可以轻松地把自己整理的素材和绘画元素从原有的环境剪切下来再复制到新的创作环境中去,还可以对现有的动画元素进行快速的装饰、放大、缩小、调色等的处理。在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剪纸动画的创作更加不受限制,原本剪纸动画存在的技术和艺术表现上的复杂环节就慢慢被简化了,软件技术的应用使动画动作的表现更加流畅,人物表情的表现更加具有夸张性和镜头感。新的艺术形式更多的应用于剪纸动画的制作上来,同时使得传统逐格动画的制作形式转化为数字技术形式,更加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缩短了制作周期加快了剪纸动画的制作效率。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剪纸动画探索新形式、新思路、新渠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总结

篇6

我国剪纸艺术在民间渊源颇深,并根据地理分布不同大致分南北两派,虽然各派系艺术形态各有特色,但是鉴于材料与造型手法的单一性,以及中华民族共性的审美形象和思想内涵,在其纹样形态方面依旧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共有特征[2]。(1)祈福避灾的一致性在所有的剪纸纹样中,都体现出祈福避灾的思维,所以其在民间的图案纹样,主题纹样多采用谐音的传统吉祥纹样,如麒麟、龙凤、松鹤、蝙蝠、如意、松竹、梅花、兰花等题材,寓意为“龙凤呈祥”、“松鹤延年”、“五福六寿”等祈福愿望。另外,剪纸的辅助纹样也一致选用典型民族风格的式样,如祥云纹、卷草纹、弦纹、谷纹、蒲纹等作衬托和背景。图1为“龙凤呈祥”纹样;图2为“祥云”纹样。(2)构图的“一点透视”性在剪纸纹样的构图中,“一点透视”现象是指将多个不同角度的物体,有秩序的以一个角度的透视关系排列出来。由于剪纸的纹样受制于制作材料的空间局限,表现三维空间的场景与层次深度感有先天的困难,纹样具体形象之间的比例与透视关系也很难精准控制,于是往往采用“一点透视”的构图手法。此外,通过将个别纹样造型夸张变形,以期达到构图和谐、符合本民族的审美情趣,也成就了剪纸纹样特有的非自然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图3为夸张变形的花草纹样。(3)纹样单元组合的连续性单元组合构图模式也是一种纹样造型手段,连续性则是这种构图模式的特点,通常表现为同一种纹样反复衍生并与其他纹样组合。这种纹样的单元组合不强调透视关系,也没有三维景深的层次要系,有助于问题的论证和探索。舒威霍弗(AntonSchweighofer)认为,类型学的目的不是发明新东西,而是发现某些已经存在的新东西。到目前为止,该方法研究领域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设计中现存或过去风格,进行分析、梳理与归纳;二是如何基于原有产品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全新且具原创价值的产品风格[4]。类型归纳法在剪纸艺术鞋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可分以下几步:(1)确定典型纹样形态和色彩搭配通过对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常见的装饰纹样和典型色彩配置构成、工艺处理、情感体验的研究,提取具有典型特征的代表,如云纹、回纹和锦纹,以及常用吉祥色彩色相,如红、绿、黄、黑、白等,挖掘视觉情感体验,如色彩视觉平衡、色彩心理,将其作为鞋靴创新设计的基点。(2)寻找传统与现代鞋靴形态折中点现代鞋靴形态变化受市场消费文化、功能满足影响很大,因此鞋靴种类繁多,需要总结现代鞋靴发展的特点,此外还应考虑地域消费差异、社会流行趋势、等因素带来的动态变化,建立客观因素与规律性变化之间的联系。将以上两点作为基点,综合各项设计要求与限制因素,创新现代鞋靴形态,特别是对外观形态变化“度”的掌控,既要避免变化不够,导致鞋靴创新体验不足,又要避免设计的鞋靴外形过于突兀和前卫,不被市场所接收。

2剪纸艺术色彩特征

(1)祈福避害的主观色彩这种对色彩的主观选择体现在剪纸依据人们的心理需要与感受,主观的对事物色彩进行改造,充分发挥主观的想象,而具体事物色彩是否写实则不重要,只是作为一种心理寄托,反映在剪纸艺术上就是色彩纯度高、设色主观性强、不求色彩对比平衡、凡是与吉庆相关的色彩都会被大胆使用,例如红色、绿色、蓝色[3]。(2)五行观念下的色彩我国民间剪纸色彩设色,也根据《易经》与八卦方位所推崇的五行学说,通过五个方位对应“绿、红、黄、白、黑”五色,进行五行色彩的生克搭配。在我国广大民间不单是剪纸,包括皮影戏、脸谱、宗教神邸、图腾等,都将五行色视为正色,赋予神秘的玄学色彩。(3)色彩与纹样的互补出于对形式结构以及色彩视觉平衡的追求,都会考究色彩的色相与纹样形态之间的和谐匹配。通常而言,高纯度的色彩配合,剪纸纹样的刀工较为粗犷,其次,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匹配纹样面积的大小,使色彩与纹样互补,达到视觉色彩效果的平衡。

3剪纸艺术在现代鞋靴设计中的应用

3.1类型归纳法

类型学原理,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最初使用在工业时代的建筑设计领域,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可以在各现象之间构建横向联于其他艺术类型的特点,其纹样形态反映出的祈福避灾主旨、造型夸张的浪漫主义、华丽的四方连续形式美感,以及寓意为祈福避害的五行色、主观偏好色以及冷暖色调互补纹样面积的设计手法,是鞋类设计师重要的灵感来源,亦是当代学者研究的范本[5]。通过对剪纸艺术纹样元素、规律的研究,领悟其精神基因核心,对其基本形态进行归纳、分类、重构与创新,将这种新的形态归纳应用于现代鞋靴设计中来。在现代鞋靴设计中,在进行针对剪纸纹样的装饰效果设计时,通常有四种设计路径。(1)形象提炼可以吸取剪纸纹样祈福避灾的寓意下的纹样造型与文化内涵,通过寓意联想,从具象的剪纸中提炼出抽象的神似的艺术造型,以情理交融手法引发人们情感共鸣,将剪纸花鸟鱼虫等蕴含谐音寓意的图案、纹样运用到设计中,以表达美好的愿望[6]。(2)变形将传统剪纸纹样进行抽象变形归纳,分析其典型形态特征,将繁琐的剪纸纹样理性整理为若干种几何形态,使其视觉效果即保存有原纹样形式美感,又符合现代审美基本规律。此外,还可以将原有的纹样夸张或者抽象化,通过二次变形形成不同风格的图腾纹样。图4所示的休闲鞋的修饰手法即是对图2“祥云”纹样的变形,由鞋帮到鞋面采用舒缓过渡设计,并在鞋舌与鞋口处,也采用变形祥云纹样与整体呼应,整体效果动势较强,且带有传统韵味。(3)解构组合传统剪纸纹样通常采用“一点透视”构图,而将其运用于鞋靴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将不同剪纸纹样以“多点透视”手法夸张变形,将提取的不同纹样元素以符合东方民族审美的方式,进行有规律的创作。图5所示女靴靴筒刺绣的花卉植物,即是由图3夸张变形的花草纹样演变而来,这种纹样的线条大胆泼辣,走向不拘一格,适于使用在青年运动风格风格的鞋靴上。纹样的“二、四方连续”造型也在鞋靴设计中可以大量使用,这种形态的纹样修饰在鞋靴的面料之上,富有很强的节奏感、跳跃感,有些品牌的鞋靴设计,甚至以此为品牌一贯风格,有效提高了品牌辨识度。如图6Gucci品牌的四方连续纹样。(4)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随着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发达的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给传统民间纹样的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海量新生事物、形态与设计元素,可以融入传统纹样的创新中。从前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无法观测的微观事物,以及广袤的宇宙世界,都可以作为创新纹样的新元素。同样,受制于过去生产力和地理条件的制约,世界各地域或多或少会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出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给纹样带来了地域性特征。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设计师可以将不同地域特色的纹样与风格相结合,创新形态纹样;这些新生衍变的纹样,与上述的例子相似,同样可以运用在现代鞋靴的设计中。

3.2剪纸图案色彩的设计

篇7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作品的成形和心理经验的整合已经不分彼此。这里不妨将此观点引申到美术课堂教学的范围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经验,即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紧密联系,不能脱节。要做到让学生在所学书本知识与个人生活经历之间建立一种认知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经验,越是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得紧密,教学就会越有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帮助、引导学生很好地把个人直接的生活经验与间接的美术教材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讲,融入艺术治疗的美术教育就发挥了极大优势。具体举例来说,当学生绘制作品的时候,其艺术表现形式就不再是一个定式,既可以画得具象也可以画得抽象,可以画得很丰富,也可以画得很简单。总之,艺术创作重在内心的表现、感情的抒发和精神的独立。

2.尝试以积极取向为切入点,规避其病理性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国内针对艺术治疗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一种病理性治疗模式的倾向。近10年来,国内已有的艺术治疗项目多应用于特殊教育、校园心理辅导、灾后心理干预、精神病人辅助治疗、成瘾者的辅助治疗等领域。在笔者看来,当艺术治疗被应用在普通美术教育中,教师工作的重点就不能完全放在一些外在的紧张性刺激给学生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上,而应该以积极的心理学视角为切入点,将艺术治疗与学校美术教学相交融,这是更为可取的方式。举例来说,在教师运用绘画投射分析技术时,把绝大部分画作中的积极元素用对应的积极概念加以解释,将相对消极、负面的元素及对应的消极解释也罗列出来,并将其解释转化得相对积极或中性一些。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以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艺术治疗还是一个全新的应用、实践和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通过校外资源深化课程影响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轻松;愉快;点拨;幽默

一、以简单问题切入,层层递进

中职生较差的学科基础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学生甚至连小学、初一的知识都没掌握好,若按现中职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是想学也学不懂。而一些教师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的问题,仍处在“填鸭式”的被动局面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教师首先要从课堂导入上下工夫,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焦虑和恐惧感。以简单问题为切入口,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处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浓浓的兴趣之中解决问题,才能快乐学习。例如,在计数原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重温了一次儿时的快乐生活:给布娃娃搭配服装。让班上特长绘画的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几件短袖、长衫、长裤、短裤和裙子,然后问学生用这些服装给洋娃娃搭配穿衣,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再用课本中的新知识解决这一问题,自然就与讲授的内容联系在了一起;在充要条件教学中,以“光头是和尚,和尚是光头”为例,展开对充分必要关系的讨论和理解;在几何内容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简易制作,用简单的实物来想象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来想实物形状。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这样的动手活动,学生兴趣很浓,既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又触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利用效率的问题,学生动手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长期坚持,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点拨记忆,提高数学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解决了一些很不复杂的问题,学生也会像完成了一个重大的研究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学习产生亲切之感,此时必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向着下一个目标迈进。中职生毕业后可以参加职业高考继续升学,对这部分渴望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文化课仍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上。要迎战高考,就要有成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针对中职生基础不好的现状,运用记忆来弥补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概念、公式、定理、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达到理解。然而记忆的东西太多,难免就会乏味。只有通过教师的创意,学生的创新,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交流,找到一些记忆的窍门,才能让记忆变得轻松起来。例如,在指数函数教学中,为了记忆根式与指数幂互化的一个公式:a-mn=1amn姨,我编了一个顺口溜:看指数,分母开方,负号取倒数。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我教学生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记忆对数函数图像:把指数函数图像画在一张纸的右下角,把纸角折起,纸的背面就会印出一个图像,给它互换坐标轴,就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在锐角三角函数教学中,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起来很不方便,有的学生就很聪明,他这样总结: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全部开平方,正余弦分母填二,正切分母填三;在记忆向量的垂直与平行的判定公式时,学生也总结了一句话:平行减异(音同“以”)垂直,相反,全没了。学生的进步,让我欣慰,更让我感动。

三、幽默风趣是活跃课堂的法器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