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9-01 03:34: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轮训

“按岗位轮训”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1“按岗位轮训”的必要性

所谓的“按岗位轮训”是指以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为基础,在校内模拟响应的真实工作环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岗位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处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顶岗实习和认识实习,但是从认识实习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难度很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并且良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类的高校对部分的建筑岗位开展了校内实训,例如监理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测量员等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进行岗位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力量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术专业实训岗位的确定

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了建筑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划分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分岗位实训”,同时说明了每个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分岗位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情况

3.1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员等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保证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体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习基地、砌筑工程实训基地、砖混结构工程实习基地、钢结构工程实习基地、末班工程实训车间、钢筋加工实训车间、屋面工程实训基地以及基础工程实训场等八个是实训场所。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中掌握各种工程施工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体流程以及质量方面的标准;掌握一些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如如何进行混过凝土浇筑振捣、脚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装流程等;数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线等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变形观测,对于钢网架、钢绗架等其他的钢结构构件的拆装技术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和具体的专项技术能力。

3.2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上对于材料员等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性教学标准等,通过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具体可分为水泥检测室、混凝土检测室、钢筋检测室、砂浆检测室以及块材检测室等几个部分。学生在这个实训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们的性能、质量标准以及适用范围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技术指标,掌握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审查技能等。

3.3建筑质量综合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这一方面的实训主要是针对于质检员等相关的岗位来进行的,根据其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生产性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质量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具体可以分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室、钢筋工程质量检测室、桩基础工程检测室、石材质量检测室、防水工程质量检测室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对自身的建筑质量检测检验能力进行培养,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手段,熟悉主要的公众检验程序以及对于一般的质量缺陷如何处理,明白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怎么填写等。

3.4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岗位比较广泛,造价员、测量员、施工员以及制图员等的岗位要求都需要考虑,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训以满足对外服务的标准。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实训室、模拟招投标实训室、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基地中的计算机上装有各项相关的辅助和造价软件等,例如鲁班造价软件、CASS测绘软件、神机妙算造价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的CAD软件以及广年达造价软件等。通过这方面的岗位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竣工图的识读以及绘制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熟练应用各种建筑CAD软件、工程造价团建和南方CASS软件数字绘图等来辅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 “按岗位轮训”的开展

4.1将学生进行分组

将同学们按照30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一个建筑公司,并进行详细的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术方面(混凝土工人、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员、测量人员、制图人员、材料人员、造价人员、质检人员,岗位之间每天进行轮换。

4.2实训项目实施

学生每天根据自身分配到的岗位进行实训,在单项的实训结束以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监事可以在现场巡视并且指导学生操作。

4.3技术交流过程

在进行“按岗位轮训”实训期间,每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一个交流会,通过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行为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要指出来及时解决。对于每一个建筑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挤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到施工工地开展实习工作;(2)学生自己去应聘或者联系而到相应的施工工地进行实习工作;(3)某些学习成绩优异,早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则由该就业单位安排分配实习工作。高校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呆板,只是通过一些生硬的程序和格式进行管理,如让学生交实习任务书、实习周报、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等,经过对学生上交的这些报告和总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报告和总结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可言。而高校对于学生在施工工地上的管理很明显不到位,只是通过学生上交的实训周报、月报、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解,高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训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1.实施“多段式”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复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且还需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和施工单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难达到一致。因此,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弹性,我国高校在保证学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露天作业多、工地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等工作特点。通过对毕业生的应聘情况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在聘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然后再看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说明了现今社会中,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高校可以通过校内理论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安全至上、质量优先”的工作态度。

(2)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请教,让学生形成善于沟通的工作协调能力。

篇4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业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重点应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等职教办学特色;树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属于传统的老专业,在我国的本科教育院校已有悠久的历史,综观全国的高职院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没有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特色、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整合力度仍然不够,与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存在相当的距离。

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改革已有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联系和整合,改革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2.1 采用“技能层进”的教学模式代替“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专业课往往按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先学基础的知识,然后逐步深入提高。但在以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单项技能的初级阶段,越是基础的知识越“没用”,只有随着技能的层进和模块组合的时候,才有可能逐渐的接近基础知识。因此,在模块化教学中,知识体系将呈现出一种“倒挂”或者“断层”的状态,学生是在一个接一个的“为什么”中去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足够的知识。如在讲授《建筑结构》时,对各类结构构件只介绍基本理论,而对构件的构造要求、规范要求等基础知识先不做讲授,等讲到课程设计、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再结合构造要求、规范要求进行详细介绍,从而使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2.2 采用“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所有课程均围绕我们一个真实的项目作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讲授。在实训环节中,如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计量计价实训,模拟招投标中均围绕这个共同的项目展开训练。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把课堂搬到工地上,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2.3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教学过程采用工地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工地现场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度高,对知识的理解客观、深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案例教学,真题真做,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零对接。《施工测量的模拟实训》教学过程突出放样技能鲜明,直观、易懂;各课程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多样的课堂,拓宽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角度,开拓视野,使学习效果更佳。

2.4 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转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学生学习效果除了笔试外,在实践操作较多的课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答辩、现场测试、现场操作等,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课程需要大胆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用“笔试”与“考工”分别进行的方式,课程成绩按理论笔试的成绩与实验课成绩相结合评定。

2.5 开发教学网站

开发教学网站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而且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方便。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实现交互式教学。目前已开发《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网站。

3 实践教学的改革

3.1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独立实践和体验,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提倡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给学生指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一些异常现象,使学生真正的学到技能。

3.2 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

“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映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是高职教材的特色,结合专业方向特色,研究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实训指导书,鼓励专业教师编写体现行业与地方特色,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教材。

3.3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目前我国紧缺人才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实训大楼的建成、实验设施的完善,不但可满足培养社会急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还可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我们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根据不同的实训需要,先后与多家单位签定了实习协议,作为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企业接收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就业,互惠互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后需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4 总结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势在必行。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实行开放办学,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走向市场,面向社会,依靠社会,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及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从而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篇5

关键词:技能大赛 建筑工程 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出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成为建筑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提升技能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1 高职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大赛根据岗位类别,设置了建筑识图、CAD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等命题方向,命题内容均按照实际岗位工艺、流程、标准等技能要求,通过技能大赛的备赛和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1.2 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项目是以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其中除了实际动手操作内容以外还需要一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如此,例如在CAD建筑制图比赛中,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纸识读、CAD软件绘制等能力外,还应具备建筑构造基本知识,能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根据变更要求对图纸进行变更设计。所以技能大赛考验的是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面知识能力,也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工作要求。

1.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顺利融合到工作团体中,技能大赛中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既能锻炼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成员之间交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巧,形成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2 参与高职技能大赛的实践总结

根据近年来参与和组织技能大赛的实践经验,对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

2.1 参考技能大赛的命题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要对大赛的命题方向、比赛章程、使用的规范和技术性文件做细致的研究,搜集备赛资料,制定训练计划,选拔成绩优秀并且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选手进行备赛,在备赛过程中将指导教师按照比赛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并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实践证明,充分的准备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为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

2.2 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大赛技术要求接轨。尽管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实训内容,但对学生的训练程度远达不到大赛要求,距大赛的技术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多为工作岗位的要求,课堂教学距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到这种差距,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使课堂教学既与技能大赛要求接轨,也与实际工作要求接轨。

2.3 增强学生的广泛参与。一般来说技能大赛只在最初选拔阶段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在后期只剩下较优秀的选手进行备赛,其余的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后期备赛中资源丰富的培训工作。今后应将技能大赛中的备赛资源向常态工作中逐渐分布,并将学生参加范围扩大,使技能大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推动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3 高职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3.1 引领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分析技能大赛中对岗位技能的要求,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岗位设置课程。将技能大赛的备赛方法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采用灵活机制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多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主动权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和思路理解和解决课堂问题。在教学评价机制中重点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室、实训场和虚拟实训的建设,将实训课程大量融入日常教学中,将技能大赛的培训方式引入到日常实训课程,强化实训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另外可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增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接轨,将技能大赛的技能要求贯彻到实训课程中。

3.3 强化校企合作。企业最初对技能大赛的贡献限于经费和设备赞助,随着合作的加深,企业在技能大赛命题、考核方式上不断深度参与,企业专家对岗位需求的掌握使技能大赛更加贴近于工程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标准等均可作为命题范围。而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的学习更是让学生深层次接触生产过程,实际体会到工作岗位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上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使技能大赛真正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方向。技能大赛的举办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契机。坚持校企深度合作,才能使高职的教学改革走上正轨。

3.4 加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会花费大量时间在企业学习专业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技能大赛从举办的初衷来讲和顶岗实习的意义相同,都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工程实际经验,所以技能大赛的举办对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焦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0(11).

[2]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梁胜增.浅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法[J].才智, 2010(20).

课题名称:职业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分析探讨

1. 引言

高职教育(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VC)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所差异,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的职业技术人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决定了实践教学(Practice Teaching, PT)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职业教育课程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却让人担忧,很多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思路差异较大。所以,高职教育过程中,如何真正的实现实践教学,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学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总结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Constru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ET)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两个方面分析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对于理论教学极为重视,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附属部分,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验证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内容,提高高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应用的能力。另外,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一般是依据教师课堂讲述的操作步骤或者实践指导书给出的标准流程进行实践操作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样以来,就导致了在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和系统性缺失。

2.2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效果考核流于形式。

高职教育中,由于很多历史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了实践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效果考核流于形式。在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实践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不科学,对于实践教学的效果考察的力度较低。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和考核力度低于理论教学,一般只要学生参加了实践学习,按照教师的讲解或者实验指导书的规定完成了实践报告,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另外,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中的刚性要求缺失,降低了高职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而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3.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一般而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将“教”与“学”双向互动,要重点突出这两方面的主体作用。

另外,由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中很多课程有一定的交叉,这就要求我们要突破专业的界限,实践教学要求要进行“多学科”和“多专业”的融合。然而,多学科和多专业的交叉融合,需要结合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重授课制度,结合实际的工程操作技术,淡化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

4.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分析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可以分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两个主要部分,因此本部分分别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分析阐述。

4.1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分析。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对于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本质上是对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中,首先要制定可以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学时,推动高职教育培养方案向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方向进行改革。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中,要体现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就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而言,该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一般适宜的职业主要有操作员、设计员、技术员以及安装专业的造价员,因此,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要围绕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进行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4.2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分析。

传统的高职教学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中,主要是采用的“师徒制度”,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对于传统的“师徒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各种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具有启发性教学方法在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力度。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强化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构建,将一些专业性较强以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例如《通风空调工程》课程)有机的结合实训基地的教学,。

5. 结束语

高职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是职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保障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解决理论教学中对于抽象知识的直观认识,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守督. 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4):95-95.

[2] 赵莹莹, 赵文涛.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2, 31(10):252-252.

[3] 崔秀琴, 吴书雷, 代学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 2007, (10):226-227.

篇7

1.施工员岗位主要工作:现场施工管理及资源管理;现场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现场技术指导、施工过程控制;现场的施工准备,测量标志保护,进场材料检查;填写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记录及施工日志。2.技术员岗位主要工作: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督促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持竣工技术文件的编制。3.测量员岗位主要工作: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施工测量方案;测设建筑物的控制桩、水准点;实地校核红线桩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测定;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检查;测量数据记录与整理。4.资料员岗位主要工作:工程项目资料收集与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与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程计划、统计的管理;竣工资料报送;工程档案移交。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素质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建筑业的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结协作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知识文化素质学习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和文学。学习数学、英语、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为从事本专业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一般房屋结构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的编制知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3)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能力、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能力、编制工程技术档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控制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全的心志,良好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为了迎合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三者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东北地区冬季不宜施工的特点,采用“1.5+3个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第1~3学期(1.5),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在学校进行德育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0.5),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上半学期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实训,下半学期和暑假到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的生产实习。第5学期(0.5),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6周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生产实习,其余时间返回学校,总结实习中的问题,补强学生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6学期(0.5),职业个性能力培养阶段:1-6周进行按工作岗位的毕业设计,分为施工方案、测量方案、工程内业;其余时间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个性能力,并实现预就业。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广泛深入的一线施工企业调研,明确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归纳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建筑工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技术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及建造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五、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措施

为了深入全面的进行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机构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建立由专业建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2)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大计,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校企合作交流进行指导、咨询、协调和帮助。(2)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例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落实具体合作事项。2)校企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在产学研过程中工作量的计算和有关利益分配的办法,保证产学研工作顺利开展。3)校企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生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训设备管理条例,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安全公约,确保学生实习实训顺利完成。4)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解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证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均满足要求。

2.强化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篇8

笔者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讲授人,在钢筋施工实训室开展钢筋工程施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结合平法图集G101系列和钢筋排布图集G901系列的识图能力,根据结构施工图编制钢筋配料单的能力以及制作钢筋模型的钢筋放样与检查验收能力。最终根据学生考勤及提交的手算、电算钢筋配料单和钢筋实体模型成果,综合评定学生钢筋施工实训成绩。经过2007.2008两个年级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学生普遍反映兴趣浓厚、实践动手能力加强、经济效益显著。在2009年12月21日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中期检查时,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并相互交流了教学改革经验。

案例:2007级建工3、4班的一组学生钢筋工程施工实训;载体:院育贤阁结构施工图纸中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

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下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梁、板和其他零星构件等基本构件的钢筋配料单。首先采用手算,即纯手工法,掌握钢筋翻样的基本原理(弯曲角度、弯心直径、量度差、末端弯钩增加值等),结合规范、标准图集根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完成下料。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电算的基础,任何软件的灵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运算速度和效率远不如软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chinabuilding.com.cn)下载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3.0学习版,《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是与国标图集03G皿一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相配套,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图信息录入,准确地完成钢筋翻样、优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计算并根据钢筋施工流程,输出钢筋配料单、钢筋优化断料单、钢筋加工单、钢筋料牌等多种实用表 单。应用《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钢筋加工损耗,节省钢筋。经过手算、电算结果比较分析,分析偏差,总结经验规律。见表1为2007建工3、4班一组学生根据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编制的钢筋配料单表单(部分)。

创新二:根据钢筋配料单等表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见图1)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一钢筋工程实训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2007级建工3、4班一组学生(0人)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_2铝芯线)、20-22号绑扎铁丝(根据院批准的土木系耗材申报计划,由土木系实训指导老师岳文志老师采购)教学工具:粉笔(号料)、钢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钳(断料)、钢筋钩(绑扎铁丝)教学过程:学生小组自主分工任务,如:手算、电算、钢筋下料(如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

教学目标:具备识读结构图纸、熟悉钢筋加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体验钢筋工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有自信心;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标准规范的科学观;在与同学、钢筋工、老师的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分析,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用绑扎的钢筋骨架实体进行施工教学,Y25、$12.910.96.5四种直径的钢筋和20-22号绑扎铁丝共计3824.92元左右(还不包括运费等费用),而用BLV6电线代替钢筋按照纵横两个方向不同的比例缩放、制作的钢筋模型共计270元左右,成本只相当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节约成本3554.92元,如按一个教学班2007建工3、4班学生共计70人计算,分7个小组,共节约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4个教学班计算,一个钢筋工程施工项目实训共节约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分析。

具体比较分析见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经济比较分析

结语

回顾总结这段钢筋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的历程,收获颇多。一方面学生在单项课程实训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市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04]15号)的文件精神,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列为教育部、建设部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对象[3。作为省级示范专业,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2007年、2008年先后被批准建设省级、国家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立项将资助投入设备经费150万元,目前正处于建设过程中。如何用最少的钱办好事,让学生既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又节约经济成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