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校德育工作思路8篇

时间:2022-01-26 11:58: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校德育工作思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德育工作思路

篇1

1、抓实行为养成 政教的核心工作是抓学生的行为养成,“六大常规”的养成仅仅依靠政教部门、红领巾监督员的检查是被动的,是外在的管理、外在的约束,如果能换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才是我们追求的。本学期,我们将多措并举,致力于这样的一种努力,努力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绽放。

2、坚守“活动育人” 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有价值的体验和收获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本学期活动的思路是“一月一主题”。体育健身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全部渗透其中,结合升旗仪式、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期望达到的效果:内容更整合,主题更鲜明,教育性更强,学生收获更丰盈。

3、关于班级管理及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级管理目标:管理科学规范,工作省时高效,班级齐头并进(不变)。继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班主任的综合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4、家校合力 以《教育手拉手》(家长版)为载体,创新形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形成合力,向全方位育人迈出一步。(本学期,只是一个粗浅的尝试)

5、创“平安校园” 这也属于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平安无事故是最低要求,最高标准,继续做好流感的防控、做好学生管理、做好疏散演练,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保障校园的平安稳定,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

以上是粗线条式的思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要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需要我们全体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在此,提三点要求:

1、明确德育的低起点 德育是高尚的,但德育同时又是琐碎的,因为德育涉及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尤其受家庭环境、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中仍然存在乱吐乱画、乱扔乱抛,不懂礼仪、语言不文明,打架等不良习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沉下心来、不厌其烦,从最“低”的点滴要求起,共同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的重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我在校园里,我的一言一行被每一位老师关注着”。

2、强化教学育人 课堂永远都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书、育人是一体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都是能够在课堂上、教学中把教学和管理结合起来,能既教授知识又“晓之以理”、严格要求、倾注人文关怀的教师。

篇2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我乡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提高我乡小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为即将建设的新城子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做好思想和素质准备。

二、工作措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化民族精神教育;以迎接奥运会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培训为重点,提高德育队伍素质;以创新为手段,搭建德育工作新平台。

(一)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三进”工作

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的要求,落实好“三进”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和教育局的要求,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我乡各校要面向学生,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班队会等时间,开设形势教育课,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各校要充分利用“农远”等教育平台,将有关课时列入年度教学计划,完成形势教育内容。

2.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等,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时事讲座、征文、小记者调查、座谈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领会与认识。积极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展示宣传教育活动成果。

3.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9月份组织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通过加强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二)以迎奥运为契机,抓好社会文明教育

结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2011年进一步深化文明养成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意识、社会文明意识教育,把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具体开展以下教育活动:

1.“奥运火炬校校传”活动。3月初开学以后,按照市、区教育局的有关要求,统一开展火炬传递活动,让学生亲身投入到迎奥运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奥运火炬传递的感受,营造喜迎奥运、争当城市主人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动校园的好孩子”评选活动。以迎奥运、讲文明为主题,以文明向上、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学有所长为主要内容,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评选出我乡的沈北新区“感动校园的好孩子”。

(三)加强德育队伍培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

加大德育队伍培训的力度。要求我乡的有关人员,按时、按要求参加专家、学者讲学活动和班主任培训等工作;参加德育主任和班主任工作论坛。通过班主任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管理水平。

(四)突出德育特色,深化感恩教育

为了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巩固传统美德教育的成果,突出德育特色,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各校继续开展以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为重点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的优良品质。

(五)改革创新德育工作,创建德育工作示范校

为充分调动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德育载体,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打造德育精品工程,从2011年起,沈北新区教育局将开展德育工作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围绕五大主题开展德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我们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和谐校园建设为我校的项目。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学校特色,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自己的特色示范项目。

(六)坚持做好常规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规范化

1.针对学生特点,在学生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实践活动。

2.做好优秀德育工作者、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和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做到严格评选过程、评选条件,保证评选质量。

【1】

同栏目文章:

                

查看更多>>

3、搞好德育调研。完成《新城子乡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和《新城子乡小学生教育成本调研》2项调研工作。

4、信息上报和稿件上交工作。德育处和教科研室要做好《沈阳教育》《新城子教育》的稿件上交工作,党办信息、德育信息的上报工作。

5、完成好校长室临时交办的工作。

(2)

同栏目文章:

篇3

【关键词】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思路构架

随着课程结构的不断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初中学校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各个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其良好的道德素养,表现出创新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初中的德育工作要以社会标准作为培育人的准则,关注学生个体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甚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并且在课程教学和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文章就初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探究初中学校如何有效展开德育工作。

1初中展开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家庭与社会关注存在偏离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展开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但是初中学校在在德育的工作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视的还是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和家长更多的是关注的文化课程的成绩。尤其现在学生升学压力在逐渐的增大,家长希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而不是德育教育中。社会环境也是更多的关注外显的升学指标,致使初中的德育工作一直处在停滞状态。

1.2德育的理念和实践存在较大的反差

从我国初中德育教育现状来看,不可否认我国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需求是不一样的,统一的德育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明显的差距,尤其德育实施的内容过于理想化和成人化,难以让初中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德育教材更多的是注重道德信念的培养,对培养学生判断是非能力的效果不够明显,没有真正发挥的德育的实践意义。并且大部分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是被动的,在道德教育中遇到与道德观念相违背的现象,学生原有的道德认知会容易产生动摇,造成处理现实道德问题和学校德育内容的冲突。

2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向

2.1中学德育目标普适化

我国初中的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化的冲击,所以德育内容的普适化是初中德育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要学生不仅要学会对相关行为规范负责,更重要的是学会对自己负责,在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逐渐考虑对社会、对他人承担的责任。所以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主体,以及学生的自由选择和道德想法,才能培养出富有责任感的个体。

2.2中学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

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德育工作和学生知识性课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并且要严格遵循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在德育工作内容中体现德育工作是在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展开的。同时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保证德育工作实施,在一元价值的指导下,展开对学生多元道德思维认知的培养,德育工作要充分结合初中学生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效益。

2.3初中课程体系中渗入德育工作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初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文化修养的人才。在初中学校展开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之外的道德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才选用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也是初中学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结合主要的课程实施德育的方式是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心灵熏陶,使学生在课程知识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已经基本成熟,对于事物的判断有自己的情感投入,所以这个阶段是以学生为主体,良好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并且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德育教育,为学生中和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3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构架

3.1教师以自身感染学生

初中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持以认为本的原则,在具体德育工作的实施的过程中,要把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深入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有效的展开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和道德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学生会无形中模仿教师的行为,从而隐性的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自己的实践行为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学生管理技能,定期的接受岗位培训,保证在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在德育工作实施的时候,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德育工作方法。

3.2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实施德育工作内容的主要场所,初中学校不能将德育教育工作全部寄托于课时有效的德育课堂中,应该在文化课程的实施的时候,渗透德育内容,保证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内容的同时,得到德育教育和培养。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实践时,要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经常与学生展开课堂的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德育教育在文化课程中的渗透奠定基础。

3.3家校联合做好德育

德育教育需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德育内容中挖掘具有生活资源信息的德育内容,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回归到具体的生活当中。通过德育实践让受教育者感悟到适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价值理念,从而提升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其中,家庭教育是体现德育教育生活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初中学校应该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精密的联合起来,与学生的家长就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进行实时的沟通,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发展计划,培养学生直面生活困境和生活压力的能力,最终让学生通过道德实践体验生活中对社会道德的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的德育工作的目标在朝着多样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初中的德育工作要以社会标准作为培育人的准则,关注学生个体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甚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和道德榜样,在文化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联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王洪生.突出德育情理性及学生主体性――浅析初中教学中的德育管理[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1).

[2]吴海群.初中德育的价值取向探析及实践路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会;学生干部;素质教育

一、高职学生会的特殊性与工作思路

(一)高职学生有别于一般高校生,富有热情却更需专业的指导。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地下降,高职的很多学生只是刚刚过了提档线,这个成绩段的学生无论是在高中还是中专,其主要精力都没有放在学习上。但相对而言,这些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好。

(二)制定对策,改变方法。学生会指导教师的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制定对策,帮助高职学生逐步改正自身不足,大力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实现学生会“育人”与“桥梁纽带”的作用。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会的指导教师应学会“扮演”好以下几个重要“角色”: 学会扮演“领导”从宏观出发,把握适度,有条理地对学生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学会扮演辅导员对学生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与心理辅导;还要学会像朋友一样和他们推心置腹;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做好教师的角色——要在各项管理工作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之以渔”。

二、 结合工作实践,归纳剖析具体对策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1、帮助学生会干部树立正确目标。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目标,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学生会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首要前提。为此,对学生会的干部,我首先从思想上入手,确立了我校学生会“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一丝不苟的责任意识;贯穿始终的平等意识;时刻更替的创新意识”的工作宗旨,为学生会制订了严格的章程并定期组织学生会全体成员学习,使他们明确学生会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担负的责任和态度,同时应珍惜宝贵的机会,在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注重培养学生会干部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会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对此,我积极运用榜样学习、专题培训、新老干部座谈交流等方法对干部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利用一切工作时机,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好他们的表率。

3、完善组织机构和评价体系。“集体并不等于一群人,而是一个有目的的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机构,是一个有活动能力的机构”。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相对较少,但也必须保证其规范性。学生会下属学生会主席团、秘书部、学习部、宣传部、文体部、生管部以及社团部等七个机构,各个机构的学生干部从纳新开始,都会秉着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精聘学生会干部;每个机构设部长一名,部员若干名,部长要定期直接向主席团进行工作汇报;并制订了学生会章程和各部门工作制度,每学期结束还会对每一位学生会干部进行学期考核,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等档次,为学生会组织机构高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激励和保障机制。每届纳新后还将举办新干部素质拓展活动,新学生会成员通过拓展游戏、表演节目等方式加强了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增加了各成员之间的友谊,为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努力做好常规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会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创新工作能力才能在竞争的社会当中有一席之地。要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为此我积极鼓励学生创办校报,名为《启程》鼓励他们要在创作中多发挥智慧和才艺,从版面的设计到内容的编辑以及美术构思等都让学生自己创作实施,对学生给以充分的发挥空间,老师只是把握内容方向,让学生在自主创新中前进成长。经过同学们多番辛勤努力,《启程》报日渐成熟,受到师生们的赞赏,也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我还指导学生会干部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创编播音节目,组织竞选播音主持人,创编了 “时事回顾”、“与你邀约”、“流金岁月”、“心灵之约” 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节目。此外我还有意让学生干部们在学校的“春华杯”辩论赛、趣味运动会、Sing Show达人卡拉ok大赛、“城市之光”篮球比赛、“谁羽争锋”羽毛球比赛、校际联谊等大型活动中参与组织和策划,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干部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事实证明:只要指导教师多为学生干部营造创新的氛围和各种创新的机会,配合以适度有效的专业指导,让他们去努力展现和实践,在实践中必能培养和锻炼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反思与不足

学生会这几年的工作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首先,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制度不够规范,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对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某些情况下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在一些重大的活动中,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等等,这些不足还有待今后逐步改善。

四、结语

高职学生会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整体高素养”教育的重要媒介,也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具有重要的职责,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学生会指导工作是一份“光荣且严肃”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爱心、耐心、时间和精力,当然更多的就是专业性。我担任高职学生会指导教师的五年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各位同行以及前辈分享,还望各位的指正;同时,我也会再不断自我总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更大的热情与专业能力服务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袁俊华.浅谈高职学生特点及班级管理[J].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院报,2011.

篇5

会上,德育股谢股长通报了全县学校德育工作测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实验小学张校长作了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报告,通过电子幻灯片,从德育理念、德育管理、德育队伍、德育活动、德育保障、德育成果等八方面,具体生动介绍了该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做法、特色和成效。毫无保留地向兄弟学校交流了工作经验,认为学校德育工作要理念引领,把基础德育和生活德育紧密结合;要“虚”功“实”做,摆正心态,借力教育;关注细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融为一体;要规范建档,推行电子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益;积极倡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会议还就“网上德育教育基地建设”等业务对与会人员进行了培训。

陈副局长高度评价了实验小学德育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他对全县近年中小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了回顾,肯定了各校在制度创新、常规管理和资源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明确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深入贯彻会议精神,以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测评整改为契机,认真学习实验小学、元光小学、实幼等学校宝贵经验,不断拓宽德育工作思路,切实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要立足校情,强化措施,做到更新德育工作观念,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全员参与,人人有责;要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常抓不懈,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家校合作,形成合力;要把握内涵,突出重点,努力创建学校德育工作特色,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新品牌。

要在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重视学校静动态文化建设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让德育活动有声有色,德育工作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突破德育教育盲区。要坚持“行为上抓小求实,思想上抓大求强”的德育工作思路,创造性地抓好班团队会、特殊群体学生管理、社校家教沟通、习惯养成及理想责任教育等重点工作的落实,在创新方法、提高实效上下功夫,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德育;创新

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面向大众、面向社会,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2006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的精神再次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借此东风,各高职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无论从物质层面、育人层面还是文化层面,校企合作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拟从德育的角度谈谈校企之间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所谓校企合作,主要是指职业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所谓工学结合,主要是指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这种模式在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在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在我国则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简单地说,所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岗位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目前这一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办学模式,在此背景下,德育创新的思路主要也是发挥校企优势,实现共同育人。具体来讲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校企两种德育资源相结合

学校的德育资源主要有育人的良师、丰富的图书资源、相对简单高雅的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具有学校特点的制度与管理等。企业的德育资源主要有优秀的企业员工、独特的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特点的制度与管理等。

1.学校德育资源的优势

(1)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育人经验,学生从老师和书本那里可以学到很多理论知识,这是德性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就没有自觉的道德行为。“一件事情如果是道德的,那么行动者必须具有一个自觉的道德意图,而这种自觉的道德意图显然要依赖于道德认知”。[1]56

(2)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充满书香的校园、比较单纯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等对学生素质的养成作用是企业无法替代的。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为目的,有关品德、行为方面的规章制度比较多,对于学生的成长帮助较大。

2.企业德育资源的优势

(1)优秀企业员工身上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为人处世经验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些品质和经验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品格,是帮助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宝贵财富。

(2)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充满着生产气息、社会气息、功利气息和现实气息等。职场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迫使学生必须尽快成熟起来,环境的磨练也能使学生很快走向成熟。企业文化使学生对职业、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能够进一步加深。

(3)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以服务生产、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同时促进员工的发展。其对员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及利益导向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各种职业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种影响比学校的教育效果要更加明显。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校企两种德育资源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对学校来说,主要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比如可以把优秀的企业员工请到学校来,结合他们的实践经历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适度借鉴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人才;在一些行业特点鲜明的职业院校可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思想。我们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开讲座,和学弟学妹们谈理想、谈人生、谈道德……;按照铁路特点开展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这些尝试均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除以上做法外,还可以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开展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特别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严格按照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要求学生,把学生转变为“准职业人”。学校的德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制度、管理及文化,以便于在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对企业来说,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帮助企业设计企业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能做到这一步,校企合作将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二、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相结合

学校主要是一个知识课堂、理论课堂,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人文学术氛围相对比较浓厚;企业则是一个生活课堂、实践课堂,具有开放性特点,是一个现实的教学情境。实现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的结合是德育回归生活的最佳路径。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也有人把这种人才称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要有高素质,又要有高技能。从现实来看,现在的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注重个人的业务能力,而是更多地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等。因此,学校必须对德育内容进行充实、重组和改造,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觉得德育课亲切、可信。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和企业实际,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切忌空洞的理论说教。可以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结合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讲政治、讲经济、讲法规、讲道德与职业道德等,同时注重发挥企业这一社会课堂的作用。因为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不仅指向知识、理论内容,而且更多体现为人生、职业、生活、社会的实际问题。在工学结合中,德育才能更好地和学生的就业、工作、生活、发展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学生、职业、社会的真实要求,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社会生活是学生认识道德及其教育对己、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的源泉,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问题、困惑、冲突和挑战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学生的道德知识才能真正内化,道德观念才能切实确立,道德水平才能不断提高”。[4]在企业课堂里,学生们会遇到许多在学校无法遇到的问题:人际交往、做人、做事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经验会不断丰富,道德判断和抉择能力会不断提高。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道德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解决了一个问题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5]183从德育工作看,在企业课堂里,重点应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规范教育、职业纪律教育以及国情、社情教育等,这些内容虽然不少都隐含在岗位职责、行业规范、用人标准、劳动纪律和其他企业文化之中,但还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此外做好以下德育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帮助学生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岗位不适应问题、生活不适应问题、安全问题以及其它矛盾和纠纷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适应社会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惑;引导学生在职业岗位实践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指导学生调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三、校企两种德育途径和方法相结合

从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看,企业主要是管理育人、制度育人、文化(企业文化)育人、经验育人、生产育人等,主要属于生活德育、实践德育;学校则主要是知识育人,以及与企业不同的管理、制度、文化育人和人文素养的熏陶,主要是知性德育。从品德形成规律看,认知和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自觉的道德行为依赖于道德认知,道德认知的最终目的则是道德行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毕业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对许多问题仍然属于一知半解,对社会、职业、人生等问题的认识更是需要教育和引导。从素质来看,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习惯,学习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礼仪规则,培养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具备初步的职业素养等是学校德育应该而且可以完成的任务。但是,学校和社会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仅靠知性德育和校园环境的熏陶无法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的人才,这里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差别问题,也有一个从知到行的转化问题。因此,注重实践和行为的养成是德育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完成这一环节主要靠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通过自我教育来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与交往中,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实现的。它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社会思想、社会道德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点、道德信念;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信念外化为思想、情感、行为”。[5]356社会思想和道德的内化一方面可以在学校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企业进行。而外化过程在企业和社会中进行将更加自然、效果更佳。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行为具有约束和养成作用,企业文化对学生具有熏陶作用,生产实践和现场工人传递给学生的是直接的社会经验。因此,参加工学结合,在企业这一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经受磨练,检验在校期间所学的思想道德,进而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捷径。它可以帮助学生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迅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完全符合高职教育期望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无缝对接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4.

[3] 刘树林.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篇7

一、“一”即贯彻“一颗爱心”

爱是教育的主题和本质内容,爱心应该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教育尤其是德育,是一个人(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过程,是一个把社会秩序规范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律和自觉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只有始终贯彻“一颗爱心”,才能打通德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桥梁,把社会秩序和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爱心、宽容、关注、给予是一个良性社会和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以爱、关注和给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这些本质因素也必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学高身正,还要会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措施和制度,会开展合理有效科学的德育工作。因此,从德育角度讲,德育工作者应比普通教师站得高,看得远。总而言之,爱心是德育的生命,是有效推进德育工作、开启新时期德育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二、“二”即坚持“两条腿走路”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关系。我们要学会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我们的工作,避免掉进形而上学的泥淖。“两条腿走路”是德育工作坚持辩证法的时代产物,它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常规制度管严管实,另一方面校园氛围搞好搞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常规制度管严管实,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秩序和稳定性,才能把学校常规制度中包含的传统与现代的优良道德成分和法律法规的意识观念有效地融合在学生的日常习惯和人际关系协调之中,为其成为“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铺垫。校园氛围搞好搞活,主要是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和具体实施。比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竞赛,组建校园文化团体和协会,有总体规划地搞好搞活校园氛围,让学生拥有一个更为宽松有序、文化浸润人、文化培养人、文化规范人的校园文化环境。偏离常规制度管严管实,德育工作会柔而无序;偏离校园文化搞好搞活,德育工作则会刚而无道。而刚柔相济,则将开辟一片校园德育工作的美好春天。

三、“三”即“注重三个结合”

首先,德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收到德育工作的效果,离不开其实施的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一线和阵地,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要传授知识和以德育人并重。德育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平台,课堂教学若能把德育贯彻好,则“道不远矣”。其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育人是一项长远而综合的工程,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仅凭学校一已之力,很难完成。俗话讲:学校里有老师,家长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人生的大熔炉。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工作方能成效显著。最后,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常规工作贯彻于日常,常抓不懈,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普遍性。重点工作指向于教育教学生活的特殊阶段,体现了德育工作的重点性。倘若常规工作中抓不住重点,特殊阶段特殊情况缺乏特殊对策措施,则德育工作必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常规中有重点,重点为常规服务。

四、“四”即“培养四种能力”

即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做人是第一位的,只有先学会做“人”,才有可能成为“人才”。有“人”有“才”称为德才兼备,凸显现代教育的理念。学会生活,至关重要。人是社会中的人,必然要学会协调好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关注,学会忍让,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学会坚强,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学会求知,主要指掌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与技能,主要是培育提高学生的学法和学习效率问题。科技之光,文化之光,必将折射出人之光。学会创造,从某种角度讲,是决定一个人、一个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前途有多大,能力有多高,一个社会前景有多好,发展可以有多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创新力影响的。由此看来,学会做人、生活、求知和创造的能力,于人于国,意义重大。

五、“五”即“突出五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主线”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1、从学校德育管理薄弱环节入手,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班级管理。

2、细——管理细化,即制定各项评比检查有据可依,有过程,有激励,有总结,有提高。

3、严——严格管理,即严格执行学校德育各项管理规定,管理者认真履行职责,依章办事。

4、新——独特新颖,以“弘扬传统美德,传承抗联精神”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校德育建设的新发展。

5、活——思路开通,即学校班级德育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新形式下的德育理论及德育管理方法,认真学习校内外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优秀经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会合各方的教育力量形成有卓有实效的工作局面。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要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班主任阅览有关优秀理论书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经验,派优秀的班主任外出学习,学习回来后向全校班任做汇报,以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经常将班主任工作中的新信息传递给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改革班主任工作小结的写法,注重实效,提高理性思考的成份,让他们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3、班主任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德育实践课,让德育实践课起到真正应该起的作用。

4、对《班主任工作手册》进行改革,要求班主任对每周的班级工作预先作好安排,分解、落实学校各月份的教育要点,使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