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电子专业教学8篇

时间:2022-04-03 17:18: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子专业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专业教学

篇1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到“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我院较早进行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也在不断探索中,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但随着现代化生产模式的不断改进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促使我们要进一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目前现状

根据教学计划,应电专业的校内总课时约1600,其中包括通识课近800(这也是系科要求改革的原因之一),进行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课时就十分宝贵了,而一年级在马山校区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条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训练量非常有限,二年级是训练的重点,基本上要完成电子装配中级工的考核,三年级则进入顶岗实习,因此,我们认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着重点是校内的二年级及校外的三年级,抓住了这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按照“进入、融入、深入”的认知规律,是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的。

3具体实践

①校内基地建设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岗位认知能力。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职业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际上就是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训练放在实验室与放在真实或相似的环境中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有了实验室,更应该尽力营造相似的职业环境,引入企业普遍采用的“5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修养(SHITSUKE),因为5S管理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始于素质,也终于素质,在开展5S活动中,要实质性地贯彻自我管理的原则,“规范现场、挑战自我、提升素养、塑造形象”的方针要贯穿始终,尤其在我们规划新校区的校内基地建设时,必须将此模式引进。表1是电子实训基地5S规范示例。

②从战略高度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根据专业实际情况,2008年10月我们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了原海鹰电子集团高级工程师黄交宏老师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随着专业的发展,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引进力度;

原有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基本上是近一两年刚踏出校门的研究生,我们实施“青蓝工程”,由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同时要求他们暑期自己联系或系里落实下企业不少于20天,以青年教师柳亚平为例,去无锡捷普电子生产线上和实习学生一起工作,既了解了生产实际,又理解了学生实习的甘苦,感觉收获很大;

锡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高职院众多,我们经常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与同行交流。08年我系先后邀请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郭再泉副教授,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系杨海祥副教授,无锡居里中央空调总经理李学树先生来校讲学,同时系领导带队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学习,通过交流,明确了思路,确定了方向。

③认真抓好校外专业顶岗实习——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这方面,我院教务部门已有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将整个第三年分为岗位认知实习、专业顶岗实习、就业顶岗实习和在岗毕业设计四个阶段。我系对每个阶段又有明确要求,如我们对第一阶段岗位认知实习(3周)的具体要求是:联系实习单位(可学校推荐或自主选择),提供实习单位的常规信息;进行实习动员、实习分组,指定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领取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手册,初选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认真填写实习周记,结束时由实习单位鉴定盖章。

通过以上要求,在管理制度上形成统一规范,有效进行管理。

严格进行过程控制。有了制度关键还是执行情况,为此,我们进行过程的全程监控,对学生我们原则上要求一个月回校一次,由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检查实习进展和状态,对指导教师我们要求每周与学生的联系不少于一次,联系的电子记录或文字稿由教研室每周进行检查,形成实习学生——指导教师——班主任——年级辅导员——学生的信息闭环系统,整个环节中的核心是实习学生,这样一来,该学生实习怎样?处于怎样的状态?进展到什么情况,可以说系里是非常清楚的,也只有在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够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各项工作的实施才能有保证。想方设法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实施“2+1”的培养模式不是简单让学生在第三年找到一个实习单位,关键是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有多少适应?我们专业的生命力一是看对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二是看在专业岗位上的可发展能力,尤其是第一条。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的实践是:尽量要求学生的实习岗位与专业一致,学校推荐的岗位自不必说,对学生自主选择单位的我们也希望与专业一致,根据我们对学生实习岗位的调查,专业对口率在90%以上;提供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设计的课题4个,每个专业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岗位选择2个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每个学生配备一名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完成课题时遇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可以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同时系里基本上每一个月要求学生回校一次,由指导教师给予当面指导;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打下良好专业基础,系里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在业余时间安排了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选修课,如PHOTOSHOP、3DMAX、AUTOCAD等,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不仅安排学生回校,同时组织学校老师进行校外实习单位走访,以我系06级学生为例,我系老师走访了从上海到苏州到南京及本市的学生实习单位近20家。

④加强学生非认知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是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新的就业形势要求高职学生在多样性、多变性的职业生涯中具备专业发展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水平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特别是有较多的外企在招聘学生时把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道德修养水平也被用人单位认为是第二重要的因素。用人单位认为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言行上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在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学生在追求较高报酬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等付出和多一点奉献的思考,不安心工作,跳槽频繁,不辞而别的现象越来越多。而实习单位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虽然我们学生也为企业创造财富,但由于总体上的人才过剩,加之高职院校众多,用哪一个学校的学生就由多种因素决定。以我系应电专业学生在无锡华润安盛公司实习为例,该公司同时录用了我院、江苏信息职院、南京信息职院三所学校的各20多名学生,一年以后,公司领导明确表态,以后只用我院学生,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

①我们将职业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入学起就不断进行入职教育,努力让学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学员到员工的转变;

②学生的基础及职业能力及岗位适应性与兄弟院校学生不相上下,但关键在于他们心态平和,有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这和系里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常跟学生讲:

原来我最担心的是我们学生没有单位要,但接触企业后得知,企业最担心的是留不住合适的人才,因此,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一定会得到企业重用。正是学生有了平时的教育,才使得学生在经历了基层的磨练后能够脱颖而出;

③我们经常利用讲座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要求,提高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避免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就业。

④主动加强和企业的交流与沟通,我们通过带学生篮球队与企业进行友谊比赛,带学生文艺积极分子与企业搞联欢活动,有效的缩短了与企业的距离,由于相互熟悉,感情日益加深。

4结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职业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以2009届学生为例,共有5个班级188名学生,除去40多名同学继续就读扬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接本”外,08年5月份,我系首次开考的电子装配高级工考核51人参加,通过44人,合格率86.3%,在无锡市名列前茅。学生实习主要分布在无锡捷普电子63人,无锡强茂电子10人,无锡华润晶芯半导体公司10人,苏州大智集团41人,上海响亿电子14人等单位。实习单位给予我系学生高度评价,充分说明了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努力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办成无锡市级示范性专业。

参考文献:

[1]于贝.“对比演示实验法”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篇2

电子专业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后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讲课本教材,使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不仅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安排好相应的实验,让学生能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中学,在练中学。这就需要教师完善实验中心的仪器使用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等。制定“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实训室学生守则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做到实验实训内容清晰高效。例如在学习《正弦交流电路》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介绍主要部件进行演示。第一次发电机接小灯泡。当线框缓慢转动时,小灯泡不亮;当线框快转时,小灯泡亮了,却是一闪一闪的。第二次发电机接电流表。当线框缓慢转动时电流计指针摆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线框每转一周,电流计指针左右摆动一次。表明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电流就是交流电。这样的实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演示后可以在实验课上安排学生再动手做一遍,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就会更加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巩固和复习这些基本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智者,是知识的权威,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和关键,学生只能无条件地从属于教师。可以说这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进行的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活动者,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思考起来,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感受知识获得的乐趣。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让学生知道知识获得的过程,过程和结果是同样重要白勺。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动探究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激趣导入,可以通过故事引入,还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者是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关键是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思考起来,这样学生就会有事可做,主动参与。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常用的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律、戴维南定律。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进行对比和思考。例如:“请同学们说说回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不同之处,你能很快展出回路电流与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吗?”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都被激发出来了,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就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了,问题就是他们主动探究的导火索和催化剂。学生会分析出:支路电流是电路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回路电流则是为了减少方程式数目而认为假想的。应用回路电流法求解电路,得出的回路电流并不是最终目的,还要根据回路电流与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求出客观存在的支路电流。若一条支路上仅通过一个回路电流,且回路电流与支路电流在电路图上标示的参考方向一致时,则这条支路上客观存在的支路电流在数值上就等于这个回路电流;若相反时,则为负值;若一条支路上通过的回路电流有两条,则支路电流在树枝上等于它们的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他们把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可以说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已经达到了质变。

篇3

《电力变流技术》课程包含电力器件的知识、各种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驱动和保护电路的原理与实现等内容。在该课程的学习中,采用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

1)单相整流电路模块;2)三相整流电路模块;3)单相逆变电路模块;4)三相整理与电路模块;5)驱动与保护电路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际验证的模式进行。同时在完成教学内容后,通过1周的集中实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控制技术相关知识。在该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CPU的接口技术以及相应的软件程序设计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必须增强程的趣味性。鉴于此,采用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进行教学,同时开发了一整套的课程学习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依托以上三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电子技术、变流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体现学生应用能力的知识来源,是学生就业的技能基础。在该专业的开设时,设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力电子产品设计、生产、调试和服务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各类变频器、驱动器、开关电源、特种电源、光伏逆变器的生产和设计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辅助设计、调试以及售后和售前的专业服务。鉴于以上目标,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变频器技术》、《电源技术》和《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这三门核心课程。课程的基本安排如表2所示。《变频器技术》是一门典型的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应用的课程,包含电子技术、变流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内容。同时变频器是工业电力电子产品,在工业应用上具备广泛的应用,是进行电力电子专业教学的典型载体。在教学中,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课堂和实验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通过两周的专用周完成一个单相变频器的安装和调试,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电源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其类似。当今,电力电子技术是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此开始了《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新能源领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

3.总结

篇4

1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现状

在过去,电工电子专业以家电维修为主要学习内容,专业课程设置则主要围绕家电维修方向展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极大的丰富了电器概念的涵义,电工电子专业原有的教学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方式等就显得不合时宜,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电工电子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电子类产品的生产操作、电气设备的养护及维修;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还可从事电子类产品工艺管理工作、电子类产品的销售或售后服务等其他相关工作。无论哪种岗位,都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教学部门应对电工电子专业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定义和改进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全新的、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2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构建

2.1课程目标

电工电子专业类属于制造业,学习目的是掌握电子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生产中的相关管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1.1理论方面

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与电气相关的基本专业理论,如常见电气制造材料、电气元件、企业常用电机、电气测量原理、常用测量仪器、用电基本常识、电气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工艺方面主要是了解电气设备养护和维修;此外,还应了解电气控制领域的前沿技术、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

2.1.2实践方面

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基本的电气操作技能,以完成生产或服务需求。学生应该能识别一般的电气图样,具备常见触电急救和故障应急处理能力;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气材料和元件;能规安全使用电气测量工具;能根据电气图样制作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能对产检电气设备进行常规维护和检修,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2.2课程内容

要实现电工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置,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内容要打破传统模式,增加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科目。

2.3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分析

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落后与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2.3.1教学内容的改革就当前现状而言,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完成,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来源主要是教材和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之间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同时还应积极搜寻课外相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先进性和灵活性。

2.3.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任课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教材是教学载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都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2.3.3考核体系的改革

考核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评价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课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为后期教学改进提供指导方向,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十分必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对每类课程、每个科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考核,然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运行情况,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4教学反思

电工电子专业就业面看似宽泛,就业率高,但对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专业就职岗位多为生产一线、服务性行业,技术水平较低,收入不高且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基于此,我们应对电工电子专业教学进行反思,如何提高课程的技术含量,培养具备更高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升专业的就业质量将是未来教学改进的主要方向。

3总结

篇5

论文摘 要:本文以中职业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为基点,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和电工电子专业特点,更好的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专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探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培养技能能人才。

重视加强和改进中职教学工作,深化中职教学改革,引导中职教学沿着正确的科学的方向迈进,对于创建中职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学校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相结合,促进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中职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和以后就业的需求,必须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企业要求,以实现培养现代中职人才的目标。

1 中职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方向

1.1 优化配置 合理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建设的一项内容,也是解决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有效措施。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改革要以现有专业为主体、以实际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专业特长和职业能力为原则,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科技水平、体现中职学生特色的课程体系。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应根据经济发展和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中职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积极稳妥的增、删教学课程内容,深入探索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的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验实践课的比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优化专业资源配置,以达到课程最优化的比例结构设置,为强化电工电子专业建设提供必要条件。同时,电工电子课程的设置还不能过分追求理论化、系统化、专业化,而忽视了应用性和适用性,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保证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以后就业需要。

1.2 推进改革 以实现信息化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融入现代化教学元素,增加信息化教学手段。因此,教育规划纲要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转贴于

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范围涉及广,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课程,学习起来既枯燥无味又难以掌握,所以更应该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利用声音、动画、图像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内容形象化描述、生动化讲解,把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用多媒体形式播放,便于学生的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加强实训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是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专业教育的特色、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一线人才具有重大意义。电工电子专业强调课程内容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兴趣,因材施教。通过实训课程改革,使学生学到就业的一技之长,用人单位招到了合格的员工,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实验和实训课程,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现场操作技能是很有帮助的。

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除了开展实践课程外,中职学校针对电工电子专业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还应该建立教师和学生工厂实践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工厂进行工程实践,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工作流程,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用人的情况和变化,从而按照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改进教学方案、调整培养需求。

2 结语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掌握必要文化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才为根本任务,探索出适合时展的中职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学生参与实训环节有待改善。电子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要加强实训操作。但是,电子专业课程的实训有待完善。一方面,一些学校没有实训基地,即使有基地也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更谈不上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精神懒散,缺少自信,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导致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高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教学。在高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师生之间的角色,重新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模式。转变学生的角色,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新知识,变消极接受知识为积极探究新知识,使高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成为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子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效途径;尤其要将电子专业的现代技术引入高职院校的实验室,不断推动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建设;还要不断丰富高职电子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扩大实验教学的信息量,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学习电子专业较为完整的知识,进行操作技能训练,为进入企业做好准备,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电子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电子实验教学是培养高职电子专业学生实践意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使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还要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课堂。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能够以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将教学中电子线路工作时的现象、过程形象具体地在课堂教学中再现,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加大了高职电子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容量,促进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知识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凝聚力,使学生对电子专业知识的认知更为生动和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三,加强实训环节。实践教学是高职电子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电子行业的发展要求高职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将教学内容与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零距离对接,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要加强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实训环节。通过实训,使学生真正做到用学结合、学以致用,进入企业就能够上岗。高职电子专业教师要合理设置实训课程,使实训课程与上岗要求相适应。在实训课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等方式,达到既能巩固电子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电子专业规范操作的基本方法,又能培养高职电子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技巧的目的。高职院校电子专业除了开展在学校内实训场地的实践课程外,还要针对电子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实行企业实习制度,每个学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一个月左右,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时间。

三、小结

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策略;中职

电工电子专业技术基础课,要求在课时少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电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事实证明,中职技校的学生基本不适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教法,而现行教材与教学形式,多于理论教学为主,且理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实操实训安排相对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本人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了以下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换位、项目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学以现实生活为入切点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此时就开始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工专业中的地位。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我们不妨尽可能多的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就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推进改革 以实现信息化教学。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使演示实验全体可见,增强实验效果,就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利用声音、动画、图像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内容形象化描述、生动化讲解,把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用多媒体形式播放,便于学生的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实施换位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一种“传播式”教学:讲授――演示――练习,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这只对学习自觉性很强的学生才能适应,而在中职学校,难免造成课堂上气氛沉闷,教与学脱节的情况发生,致使一些学生各方面不能和谐发展,削弱甚至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尝试使用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素质,充分发挥了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效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4 以项目活动为主体,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活动,可以有机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仿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环保、节能及安全意识等各种职业素养,真正体现国家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课程建设核心理念。针对项目教学法,采取分层考核方法。分层考核是项目教学法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补充。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如强求一律,则会打击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其自暴自弃。因此,分层考核主张通过学生自选项目难度,通过展示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差生的成绩,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优生做出好作品,额外再得到一些分数,也提高了他们继续研究的兴趣。

5 加强实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实践教学是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专业教育的特色、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一线人才具有重大意义。电工电子专业强调课程内容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兴趣,因材施教。通过实训课程改革,使学生学到就业的一技之长,用人单位招到了合格的员工,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实验和实训课程,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现场操作技能是很有帮助的。

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除了开展实践课程外,中职学校针对电工电子专业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还应该建立教师和学生工厂实践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工厂进行工程实践,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工作流程,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用人的情况和变化,从而按照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改进教学方案、调整培养需求。

最后,要实现真正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从根本上改革,还应从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出发,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研修,渗透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课程评价体系,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作为学校和领导部门,则应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为教师培训提供条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言旭.层进式教育法探讨―浅谈职业电子技能教学[J].湛江教育,2000(10).

篇8

关键词:技能训练;教与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74-01

1.实践技能训练

电工电子课程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操作性,实验性和应用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电类专业的教师不断研讨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及时引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内容。设制合理的实验课题,使学生通过实验课进一步熟悉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作具体的实验内容,掌握相关的技能,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测试技术,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中较成熟的,较前沿的在工程实践中较为广泛应用的各种器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具备借助于各种设备仪器进行综合实验,测试和设计的能力。

对于实验内容教材已正式出版。在新系列教材中,舍弃了过时陈旧的内容,如模拟电路中过多的分立元件电路实验,数字电路中过多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实验;引入新的内容,如集成运放的各种应用、电流型运算放大器和跨导型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复杂的大规模集成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FPGA的应用等。增加了电子线路软件仿真的内容,使硬件软件相结合,丰富了实验手段。新教材还增加了大量的简单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并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也不再是传统实验中手把手教,而是在电路理论课程结束后对电路综合实验独立设课,学生经过电路课程的学习和电路课内的基本实验已掌握了比较完整的电路理论知识和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拥有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可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个性化地做出一些有创意的测量方法来完成我们提出的实验任务,而不再是传统的按照指定实验线路 。因此在电路综合实验中,我们只提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实验线路主要由学生课外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去寻找参考资料自主完成。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引学生合理选取、择优组合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启发学生把注意集中于解决问题上,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扩展了课堂的教学时间,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现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性。对此我们还删减了语文数学基础科目的课时,至于在专业课中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则是现用现补。打破知识体系,以必须够用为度,体现了数学是为电子专业课的服务。专业上需要什么数学中就教什么,压缩了基础理论知识。

2.注重实践技能训练

电工电子课程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操作性,实验性和应用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电类专业的教师不断研讨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及时引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内容。设制合理的实验课题,使学生通过实验课进一步熟悉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作具体的实验内容,掌握相关的技能,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测试技术,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中较成熟的,较前沿的在工程实践中较为广泛应用的各种器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具备借助于各种设备仪器进行综合实验,测试和设计的能力。

对于实验内容教材已正式出版。在新系列教材中,舍弃了过时陈旧的内容,如模拟电路中过多的分立元件电路实验,数字电路中过多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实验;引入新的内容,如集成运放的各种应用、电流型运算放大器和跨导型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复杂的大规模集成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FPGA的应用等。增加了电子线路软件仿真的内容,使硬件软件相结合,丰富了实验手段。新教材还增加了大量的简单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并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也不再是传统实验中手把手教,而是在电路理论课程结束后对电路综合实验独立设课,学生经过电路课程的学习和电路课内的基本实验已掌握了比较完整的电路理论知识和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拥有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可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个性化地做出一些有创意的测量方法来完成我们提出的实验任务,而不再是传统的按照指定实验线路"依葫芦画瓢"。因此在电路综合实验中,我们只提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实验线路主要由学生课外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去寻找参考资料自主完成。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引学生合理选取、择优组合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启发学生把注意集中于解决问题上,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扩展了课堂的教学时间,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现中专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性。对此我们还删减了语文数学基础科目的课时,至于在专业课中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则是现用现补。打破知识体系,以必须够用为度,体现了数学是为电子专业课的服务。专业上需要什么数学中就教什么,压缩了基础理论知识。

总之,本着突出中职教育特色、电子专业特色,使电工电子教学尽量跟得上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多给学生创造观察、实践、分析、猜想、归纳的机会。能为社会提供真正用得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将在电工电子教学实践的路上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周洋,.论电工技术模块化教学趋势,四川

[2] 杨 佳,刘 欣.模块化教学的应用设计与实践,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汪小城.电工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建设与实施,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州 .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