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态岗位履职报告8篇

时间:2023-01-13 11:06: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态岗位履职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岗位履职报告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央行;核心价值理念;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思考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17-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基层央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现代化建设为舞台,以金融中心工作任务为依托,以服务大局为己任,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坚持把政治坚定建立在用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深入学习领会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不断地增强员工对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在党的指挥下,做好、发展好基层央行金融业务工作,服务和支持地方的经济建设。

一、围绕履职核心价值理念,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当前基层央行工作改革的实际,在思想上、政治上如何领会和把握“依法履职,服务为主,调研立行,安全第一,制度至上,重在实绩,鼓励创新,促进和谐”为基层央行履行职责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思路。增强基层央行广大干部职工的信心、凝聚合力,培养归属感,推动基层央行提升服务水平。

1.坚持营造履职核心价值理念氛围。基层央行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舆论宣传与教育功能,让基层央行干部职工深入了解基层央行履行职责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内涵,培养基层央行员工共同的理念信条、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将履行职责的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坚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确保让每位干部职工在履行职责中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限制什么,鼓励什么、谴责什么,肯定什么、摒弃什么”,树立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确保让干部职工朝着一个明确的、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真正干出工作“实绩”,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升位次。

3.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准确把握员工的思想状况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与关键。切实与干部职工进行情感沟通,时刻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真正关心员工生活,切实感受每一位员工的悲喜苦乐,感化人心、凝聚人心,使员工自觉地把思想目标、价值目标调整到基层央行各项工作发展上来,与基层央行同呼吸、共命运,提高员工思想素质。

4.坚持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首先,努力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新型员工队伍,提高员工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员工自觉的围绕履职核心价值理念,明确目标,履行职责。其次,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组织能力与执行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为基层央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围绕履行岗位职责,推进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

基层央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同履行岗位职责相脱节,又不能同基层央行职能相分开,更不能与具体业务相隔离。围绕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健康向上的活动熏陶人,用人文理念感化人,抓素质树形象,抓业务出精品,抓特色出亮点,抓服务树品牌,抓教育聚合力,树立赶超意识,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热情,营造有为创新奋进的团队。

1.着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引导员工干事业出成绩。引导员工认真学习政治、业务理论和实务,履行好岗位职责,是基层央行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所在。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用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去应对经济中新的变化和挑战。这就要求从基层央行做起,从每位干部职工做起,不断学习,追踪国际经济金融理论发展前沿,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只有基层央行员工不断学习,建立起学习型组织,提升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和谐、出实绩”。2009年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开展了“一科一课”培训项目,共讲17课,参加培训的人数达1 700余人次,引领了机关干部职工的自主学习,建立学习型机关。经过努力开拓创新,人行沧州市中心支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外汇生态环境建设等成绩突出,得到上级行的表扬。

2.着力强化履职使命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深化职能、责任和使命教育,开展以“学典型、话职能、论改革、谈责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干部职工的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主动、积极履职的使命感,确保干部职工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努力学习探索提升金融服务技能和水平,完成好本职岗位工作,以优质的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的经济建设。

3.着力培养拼搏精神,扎实做好金融中心工作。用党的战斗历程教育党员干部、引导群众。增强员工“献身金融、不辱使命”的自觉性,用前辈那种敢打必胜的英雄壮举激励基层央行干部职工的斗志,培养不怕困难,拼搏进取精神,扎实圆满完成好金融中心工作任务。

三、围绕改革期心态影响,强化思想教育工作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伴随这些深刻变化,社会心态呈现出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1.注重改革期的思想教育,增强员工的心理应变力。充分发挥干部职工学历结构不断提高和网络蓬勃发展影响人们工作、生活、思维和观念的优势,根据干部职工各个层次的需求及心理变化,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有效引导干部职工以积极心态直面社会变革,明确自己的利益和责任,逐步增强心理承受和应变能力,以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态度,积极适应并参与改革,以健康的心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注重舆论引导功能,促进改革期的心理平衡力。改革是对利益关系的根本性调整,其涉及的领域越广,触及的矛盾就越深。因此,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利益得失的差异,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正确的报告和评价,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设置议题,加强正面引导,善于并及时疏导那些似是而非、以非为是的思想情绪,多角度、多侧面和多形式地做好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使干部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在更新观念过程中努力实现新的心理平衡。

3.注重弘扬先进文化,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先进文化的熏陶,对于人们健康心态的形成和保持至关重要。主动从党的先进理论和实践中汲取新思想、新观点、新概括,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束缚中解放出来,结合基层央行工作的实际,大力倡导履行职责核心价值观,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科学文化系列活动,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调动干部群众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先进的文化指导提升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其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

4.注重加强心理疏导,使员工增强心理调适力。了解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心理困惑和不同的关注热点,定期开展调查,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宣传栏等一切载体和交流平台,形成立体的社会心态表达、沟通和干预的工作体系,采取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增强干部职工的心理调适能力。在及时妥善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保证干部职工的社会心态向着健康方向发展,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围绕改革创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努力开拓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构建起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1.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即时性。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体现时代特色,根据当前的时事要求、工作任务的需要。出现的各种思想反应等等,即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鼓足干劲,完成本质工作任务。

2.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思想政治工作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人员岗位、不同员工的性格、不同具体的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3.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分析会,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和动向。注重人文关怀,虚心倾听职工的心声,尊重职工的利益诉求,支持和鼓励干部职工提建议、谈思想、谈创新,使职工有话愿意讲,有想法愿意说,营造经常宽松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4.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一个实字,既要讲道理更要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家的感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讲理、讲情,以情动人,又要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三个“注重”:首先,注重双向互动。充分尊重干部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积极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共识。其次,注重贴近实际。深入了解和掌握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针对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按着“三贴近”原则开展工作。最后,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衡量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看开了多少会、开展了多少活动、写了多少文章、要看实际效果,看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精神状态、工作干劲、思想境界、开拓创新、取得的实绩。

篇2

根据省、市委统一安排部署,今天上午我们召开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动员会,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市2016年度加强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会议精神,动员部署我委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来了以李睿同志任组长的第二督查组全体督查成员,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3位同志的到来。为开好这次会,把整个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上周五我和家法书记、办公室专门研究,决定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及活动清单。刚才,柯剑同志宣读了成立领导小组文件和活动实施方案,请领导小组各成员和工作专班每个同志切实负起责任,按照既定路线图,在市纠风办和督查员的指导下,把我委的履职尽责活动抓实、抓牢、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对政府部门履职尽责进行督促检查,解决履职不力、作风不正、行为不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新形势下应对经济下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营造依法履职、优质高效、廉洁从政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省市都将发改系统列入督促检查范围,充分体现了发改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分量,大家务必将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抓好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各项工作。

(一)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是对发改部门能力的集中检验。四个全面是新时期我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布局。发改部门作为全市投资主管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是服务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改善民生的重要执行者、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社会和谐的重要维护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工作既关乎经济发展,也关乎民生改善,还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我们无论做哪项工作,都要看是否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否把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了、把改革任务落实到位了、把惠民举措落实到位了、把规范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了、把简政放权和转变职能的要求落实到位了。开展好履职尽责活动,从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主体责任,是对发改委班子、发改委集体执政能力的检验和考验。

(二)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是对发改部门工作的集中检验。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决战小康社会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影响长远、意义重大。我们能否全面“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增长20%;全年企业债券申报70亿元;全年铁路投资完成168亿元;全年能源投资完成50亿元;全年37个省市重点项目竣工”的战略目标;能否顶层设计当好参谋,提升服务决策水平;能否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发挥投资拉动作用;能否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能否加快铁路建设步伐,重塑交通枢纽地位;能否着力办好试点示范,抢抓重大发展机遇;能否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体制机制活力;能否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对标这些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应尽职责,是对我们推进发改事业,实现清廉为官的一次全面的检验。

(三)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是对发改部门形象的集中检验。我们发改委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履职尽责,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锻炼,提升了形象,在全省发改系统和市委、市政府有地位,在群众中有口碑,在社会上有影响。但随着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在严处、动辄则咎的大环境下,有些干部干事激情减弱了,“为官不为”现象成为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极少数人组织纪律自由散漫,不服从组织安排,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报告的不报告;存在“干多错多、干少错少、不干没错”的错误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推诿扯皮,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打太极”和“踢皮球”上;工作不思进取,习惯于照葫芦画瓢,不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怕得罪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都是作风不正的表现,但从根子上讲,还是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尽管只存在于极少数人身上,但务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进一步振奋精神,虚心接受督促检查,全面促进发改部门履职尽责。

总之,我们既要按照省市委的统一要求部署,严格遵循方法步骤,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动、高质量促动,既落实“规定动作”,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又结合实际,探索“自选动作”,以活动推动工作,确保活动开展有声势、有亮点,出成果、出经验。

二、牢牢把握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的关键环节,推进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活动扎实开展

这次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活动,我们务必要举全委之力,把开展履职尽责活动转化成部门优质服务水平提升的过程,转化成个人作风提升的过程,转化成提升知晓度、支持度、理解度的过程。

(一)要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做明白人、清醒人、局中人、带头人,自觉落实有关规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为大家树立标杆、作出表率,示范推动我委履职尽责活动。大家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把履职尽责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要求,结合“两学一做”、“三抓一促”活动安排部署,建立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认真抓好确责、履责、追责、问责等四项工作,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体系,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二)要把自查整改落到实处。坚持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相互促、共同帮,突出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全面督查的五项内容,即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依法行政、服务改善民生、专班工作作风、收集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发改系统权力运行特点和轨迹,针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突出抓好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强化立行立改的意识,按照“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的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采取得力举措,对症下药,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人,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广大群众所期所盼。

(三)要把自选动作落实到位。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我们发改委有经验、有办法、有人才。去年我委五个活动一起抓,多面锣鼓一起打,在全市很有影响力。开展好履职尽责活动,活动专班按照“月月有活动、月月有亮点、月月有抓手”的思路,从四月到十二月,依次谋划了“七个三”活动,即学条例、学准则、学系列讲话“三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三不”活动;比学习、比工作、比廉洁“三比”活动;下农村、下社区、下企业“三下”活动;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三送”活动;亮成绩、亮激情、亮服务“三亮”活动;自己评、相互评、领导评“三评”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发改委实际,紧扣省市活动环节安排。希望活动专班策划好、组织好、落实好,年底既有纸质档案,又有影像资料。

(四)要把谦虚谨慎落到实处。履职尽责督查员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最能代表人民的心声,在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为此,我们一定要虚心接受督查员的督促检查,主动配合搞好服务。要按照部署发动、查找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四个时间节点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明察暗访、第三方监督、点题监督、集中评议等工作,认真落实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活动专班的同志要主动向市督查组搞好汇报,把履职尽责工作落实到对督查组的服务和检验中去,落实到日常工作服务中去。

(五)要把追责问责落到实处。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自觉增强督促检查意识,层层压实责任,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要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行政问责办法》,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损害政府部门形象的问题,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狠刹为官不为之风,严惩为官不为之人,严治为官不为之事。严格实行“一案双查”,班子成员出了问题,要连带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其他同志除了问题,要连带追究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六)要把建章立制落到实处。开展活动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开展活动只是形式,促进工作才是目的。坚持把领导班子、干部个人查摆的问题和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对查摆出来的问题紧盯不放,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攻坚,做到立行立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用整改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针对活动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研究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岗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考评、民主决策、调查研究、政务公开、党风廉政、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等制度,发挥制度的教育、规范、约束作用,提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三、奋力冲刺“双过半”,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奋力促进我委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发改委要以此次督促检查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担子扛在肩上,扛好“投资增速全省第一”的大旗,守住“投资总量全省第二”的阵地,坚决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以更大力度稳增长。牢牢把握投资主战场和项目主抓手,严格落实投资目标考核制度,对各地完成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加强情况通报,加大对资金沉淀、项目协调推进不力等“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问责力度,确保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700亿,增长20%的目标任务。认真谋划策划项目,加大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发行企业债券、争取外国贷款等资金争取力度。

(二)要以更大力度促改革。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出台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统筹推进财税、电力、价格、国企、金融、环保、社保等配套改革。统筹推进中央在襄部署开展的7项重大经济体制改革事项和改革试点。继续深化高新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和全市“三个一”改革。抓好“全省宏观经济大数据平台、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社会信用平台”等建设。

(三)要以更大力度调结构。配合做好《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汉江新区总体方案》和《xx市长江中游城市实施方案》,力争更多的xx元素纳入省规划。深入抓好河谷组群、襄宜南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抓好 “双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落实。

篇3

一、基层央行内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如果对被审计对象存在好感或者偏见,或存在工作责任感不强等主观因素,都会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基层央行内审人员的行为管理,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引导和督促内审人员懂得干什么、标准是什么、要遵守什么和禁止什么等,从而实现对内审人员的外在行为管理。

(一)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

1.要树立忠诚履职理念。内审人员要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审计”的问题。忠诚履职既应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也应是内审人员的价值取向。要把涉及基层央行的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审计监督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管好国家钱财,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赢得内部审计环境的优化。

2.要提升忠诚履职能力。基层央行内审干部要着力体现尚法求实的职业理念,体现客观公正的职业特征,体现无私无畏的职业操守,体现忠诚为民的思想情怀。要确保忠诚履职,必须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审计监督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监督落到实处,使基层央行内审人员能够清清白白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二)具备良好的审计道德素质。

1.要具备蓬勃向上的朝气。内审工作繁琐而单调、艰苦而清贫,许多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毕其一生为之奋斗,不仅要面对工作的劳顿、岗位的疲倦,而且有时要面对物质的诱惑、家庭的困难。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内审干部要依法履职、忠诚尽责,必须胸怀理想、牢记责任,执着信念和追求,永葆朝气与激情,精神振奋、埋头苦干。

2.要具备团结进取的锐气。基层央行内审干部必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荣誉、作为,融入到每名内审人员之心。在审计事业面前,多想敬业奉献;在集体利益面前,少虑个人得失,自觉当好审计大厦的一块砖瓦。而基层央行内审队伍的团结,不是抱团取暖的团结,不是无所作为的团结,是要奋发进取、忠实履职的团结。

(三)具备扎实的人员业务素质。

1.要有敢于负责的底气。内审效能能否有效发挥,关键在于我们内审干部能否坚持原则、依法监督,是否具有敢于负责的底气。内审工作的底气,来自于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提供的坚强后盾,来自于人民银行规章制度的约束,来自于所有央行员工的充分信任,更来自于内审人员的坚强党性与严格自律。内审干部从严遵守审计纪律,胸怀坦荡、坚持原则,上无愧上级行党委、下不愧基层央行员工,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内审执法重任。同时,还要端正审计态度,到被审计单位审计该怎么审就怎么审,不能顾及情面,也不能当“和事佬”,要有“针扎不入,水灌不进”的态势。

2.要有全面的审计技能。基层央行内审人员要练就“火眼金睛”,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看懂别人看不懂的问题。要有正确的审计结果,出具的内审报告要在任何时候都推不翻,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检验,报告结果是毋庸置疑的。要有过硬的作风,要加强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加强自身监督和防控,“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敢打硬仗、清正廉洁。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坚决避免在已有审计模式套路中往复循环的工作习惯,克服墨守成规、满足现状的思维模式,要有创新的责任、改革的担当。

二、基层央行亟待加强对内审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基层央行内审干部的培训上,要加强思想理论、党性教育、道德品质建设,促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引导内审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践。要培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担负起上级行党委赋予的内审监督重大的责任感。要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努力奉献内审事业,服务于国家和人民银行。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积极培育优良的内审作风,树立基层央行内审人员良好形象。

(一)培养共同愿景,创建学习型内审队伍。

首先,要倡导内审团队学习。通过团队学习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并提高基层央行内审干部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就需要培训教育不仅仅是内审人员的事情,要有利于单位内审环境的优化,有助于单位内审转型和发展。其次,要倡导全过程学习。将内审和培训视为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才能始终保持内审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另外,还要倡导多样化学习。内审作为一个整体,每一名内审干部不仅仅应该掌握本岗位的技能和知识,也应该学习其他部门和岗位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相互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内审的工作效率。

(二)组织与个人并重,实现内审互利共赢。

在制定内审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时,应立足于内审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个人发展需求,将内审培训教育与员工个人的发展计划、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实行二者并重的内审培训教育理念,使内审人员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切实提高内审知识的培训效果,以达到人民银行事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准确定位需求,丰富内审培训形式。

在内审知识培训前,充分运用多种需求分析方法,从年初会议、集中内审培训、内审专题研究三方面综合考虑,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内审干部准确定位,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内审知识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并尝试运用更多审计培训形式,以增强学习兴趣。如针对青年干部职工思维活跃、接受力强、更喜欢生动简洁的审计培训形式的特点,可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形式,通过flas课件等打造微课程,或鼓励参加QQ群、微信群等互动交流,将学习游戏化、碎片化,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他们需要的新知识、新业务和经济金融热点等;而针对年龄较大的内审干部职工,则可针对其感兴趣的内审调研、内控检查等专题进行教学或讲座。

(四)开发整合资源,提升培训师资水平。

当前基层央行内审培训教育,主要是请本系统岗位能手进行经验式授课,因受其专业水平、培训技术技巧等方面的限制,已不能较好地满足内审人员对快速知识更新的需求。因此,建议上级行要将优质内审培训资源向基层行适当倾斜,多提供向知名院校和其他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把优秀外部审计培训理念、方法、讲师“引进来”。同时,应注重提高本单位内审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鼓励领导干部、技术骨干、青年岗位能手等担任专兼职老师,建立内审师资遴选和动态管理制度,实现内审师资资源共享。

(五)加强学风建设,完善内审培训评估。

篇4

关键词:县支行 功能作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09-02

2010年,人民银行县级支行迎来新的“曙光”,人总行、分行及中心支行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均把“加强县支行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还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建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更加明确了县支行的职能定位和履职重点。围绕“五项职能”清晰定位,县支行在当前形势下发挥功能作用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如何在县域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功能作用,重塑基层央行的形象,本文结合辖区实际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供上级行及同仁们商榷。

一、新形势下县支行功能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经办业务的调减,动摇了金融服务的基础和自身地位

近些年,发行库零库存管理割断了县支行与县域金融机构的主业联系,县域货币流通的情况再无法迅速准确地掌握,不仅造成市场流通中的人民币整洁度差,县域和农村客户合理的大额现金支取得不到供应和满足,而且与县域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及协作关系由紧密走向疏散;商业银行数据大集中信息化建设对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影响的结果,迫使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不断跟进,会计核算体系也随之提位上升到中心支行层面,同时取消县支行的同城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使得县支行对资金清算管理监督流于形式,与辖区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再度“冷却”;金融统计信息数据集中上系统后,辖区金融机构统计数据停报的同时情况反映也中止,造成县支行的金融统计信息不对称,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质量下降,向上级行和当地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的可用性低,协调沟通能力递减。金融服务功能的衰退动摇了自身在当地的社会地位。

(二)金融监测机制的不完善,难担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重任

在实际工作中,县支行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风险监测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尚未得到应有的明确,对辖区金融运行的监测配套措施和政策措施不够完备有效。一是县支行日常风险监测缺少银监部门的风险报告,不能对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实施现场检查,只能靠收集一些监测指标数据对辖区金融机构风险状况进行简单分析判断,监测力度不大,效果不佳,对辖区系统性金融风险做不到及时分析预警。二是在征集社会信用和保证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安全的信贷征信系统管理中,金融机构不及时向人民银行数据库录入重要信息数据,致使信息系统反应滞后,功能弱化。三是县支行的金融稳定工作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等方面并未单设,一直归口金融管理部门,其相关职能范围不十分明确;同时县支行也缺少真正熟悉金融稳定业务的专业人才,在建立维护金融稳定机制方面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工作开展难以达到较为理想效果。四是与银监部门、地方政府沟通协调难以到位,形不成监管合力,遇到金融突发事件往往会形成处置不及时或处置效果欠佳。

(三)货币政策工具的缺失,梗阻了信贷政策的传导和贯彻落实

目前,人民银行县支行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工具缺失、手段单一,督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主要依靠“窗口指导”,但“窗口指导”约束力较弱,县支行又没有操作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自,无法激励约束辖区金融机构,导致信贷政策的传导作用弱化。况且,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和实施需要全面的经济金融监测信息体系作支撑,目前信息反馈的指标体系县支行没有建立,难以形成稳定长效的数据采集,且一些信息指标地方政府没有反馈部门难以收集。加之,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涉及的相关部门配合不积极,县支行履行做好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职能不是不尽其力,更多的是无奈和“望洋兴叹”。

(四)依法行政能力的低下,抑制了功能性监管的执法效率

县支行金融执法队伍中既懂金融理论知识,又懂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欠缺,法律事务部门没有单设,人员多为兼职,全面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人力基础相当薄弱。所以在开展功能性监管的执法检查中,正确全面地运用法律法规有一定的难度,常常是经验替代法规,行政程序只求合理,大大制约了金融执法质量的提高。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9项检查职责,县支行至少有6项可以开展,但除了反洗钱外,其他做的都不够好。更重要的是金融法律法规要么缺少处罚尺度,要么规定的处罚额度普遍较高,在贫困地区依法执行较难,因自由裁量尺度不好把握,往往以象征性的处罚替代法律规定的处罚条款,形成了不作为甚至是滥用权力的隐患。还存在的困惑因素是执法检查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仍沿用看报表、翻传票、查台账等传统方式,使得执法检查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

(五)行员年龄的老化和短缺,适应不了新形势下履职的要求

以某县支行为例,现有的28名员工中,按第一学历划分,初中生11人,占总数的39.29%;高中生7人,占比为25%;中专生10人,占比为35.71%,没有一名科班出生的大专以上毕业生。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的一人,30至40岁的一人,两人均为转业军人,占比为7.14%;40至50岁的14人,占比为50%;50岁以上的12人,占比为42.86%,平均年龄48岁。显而易见,支行的整体状况是: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员工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尽管实施了内设机构职责调整,但支行内设机构及岗位均按上级要求对应设置,内设部门职能的“小而全”和专业人才“少而匮乏”的矛盾比较突出。以目前支行的人力资源状况,主要精力集中在国库会计工作和内部管理,难以“面面俱到”地充分履行基层央行的各项职责。

二、围绕职能定位,探索县支行提升功能作用的一些途径

(一)延伸和拓展金融服务功能,保障县域金融体系高效运行

县支行金融服务方面的传统业务虽然有所调减,但新的业务职责在不断增加和完善。为了做到“有为才有位”,重树人民银行县支行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必须创新服务手段,拓展县域金融服务领域。一是拓展和创新国库服务功能。将国库服务功能拓展到改善民生、提高国库行政效率的各个层面。比如:涉农补贴资金的直拨到户、社保资金的直拨到户、非税收入的直达入库、国库资金的直接支付和财、税库银的横向联网工作等。二是依靠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县域金融和经济发展。大力推广银行卡业务改进县域支付清算环境,尤其要鼎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尽快推出农民工卡,解决农民外出打工结算不便的问题。完善县域身份核查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反洗钱系统运行,为县域金融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支持。三是贴近县域经济主体、贴近群众的生产生活,宣传货币政策、反假币知识、外汇知识、征信知识、金融法律法规等,提高县域经济主体的金融素质,在金融领域充分体现人民银行县支行金融服务的效果。

(二)着力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辖区的金融稳定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利用两大数据库(企业和个人信贷信息基础数据库)功能加快县域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现有的经济金融数据资源,监测辖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分析资金使用情况,主动开展风险提示,为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拓展对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将国家职能部门采集到的企业及个人信用资料充实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征信支持。另外,加大对金融诚信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是县支行最重要的职责,要下大力气建立和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协调机制,困难再大也要克服,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三条赋予的职责。为了确保辖区的金融安全,县支行要积极主动协调融通,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密切配合与合作,定期召开辖区金融稳定协调会议,共同维护辖区金融稳定;要搞好辖区经济金融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定期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制定辖区应对金融风险预案,不断提高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增强“窗口指导”的效力,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渠道

针对人民银行县支行在新形势下“窗口指导”作用在实践中的弱化趋势,当前,应进一步设计和明确县支行窗口指导的工作原则,完善工作制度,提高窗口指导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窗口指导的总要求是使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落到实处,经济变量按照人民银行的意愿发生变化,让存款类金融机构获利或免遭损失。县支行窗口指导的原则应设计或明确为:双赢原则,只有以成本最低化和收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存款类金融机构才会真正自觉地去执行政策;地方特色原则,窗口指导工作必须高度关注辖区的经济特色,才会引起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足够重视;现实可操作性原则,既要有现实政策基础作保障,又要有实际工作意见可以执行。遵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建立窗口指导工作的奖惩机制,对认真执行窗口指导意见的金融机构给予激励,减少其工作成本,对拒不执行窗口指导意见的,要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二是县支行利用贴近微观经济金融主体和县级政府部门的便利,可以不定期地通过召开金融联席会、形势分析会、贷款项目推介洽谈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传达窗口指导意图,扩大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影响力。同时,积极对外履职,服务县域经济金融发展,承担银政、银企沟通桥梁,配合当地政府搭建多层次的融资平台,积极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三是探索开展金融机构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效果评估,配合上级行研究信贷政策评估的程序办法。四是注意充分发挥县支行对县级政府的经济金融专业参谋和助手作用。通过信息调研等有效载体,做好县级政府部门的专业参谋,尤其要主动承担县级政府安排的金融调研课题和任务,通过高质量的信息和调研成果,准确、全面、及时地反馈县域经济典型情况。

(四)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县域金融协调管理

在当前金融业务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县级银监办事处仅3~4人,力量有限。人民银行县支行几乎是县域唯一健全的金融行政管理组织,面对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朝着有利于县级行政体制发展方向去调整的实际情况,县支行的基础作用、独立作用可能越来越突出,而不是越来越弱化,在改革中人民银行县支行完全可以胜任金融管理、组织协调的职责。一方面,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县支行应主动履行其法定金融管理职责,既要搞好对金融机构的服务,又要强调金融管理,牢固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观念,发挥县支行在整个县域金融服务领域的核心作用、引导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另一方面,应吸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进一步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重新赋予人民银行更大、更多的金融管理权和金融监督权,同时县支行的上级行应加强对县支行开展金融监管工作的指导考核,从而提高人民银行系统维护金融稳定的水平。

(五)弱化县支行部分职能,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履职能力

针对县支行人员短缺、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的现状,建议取消或弱化县支行一些内部管理或形式上的事务,如内审、纪检监察、工青妇、宣传教育、劳资统筹、部门信息等,由上级行统一调度和管理,缓解县支行人员少、岗位多的工作压力,减负后以利于更好履行社会职责,提升功能作用。对现有职工要加大培训力度。一是要开展全员性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全员队伍素质。二是强化岗位培训,对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中青年骨干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专业培训和岗位轮换培训。三是要制定统一的县支行业绩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履职水平。

三、加强县支行建设,增强其功能作用的几点建议

1.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选拔和考核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实施合理的激励手段,促进人才的合理选用。

2.建议上级部门健全有关法规,尽快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便于县支行工作开展,特别是在反洗钱、信贷征信、金融稳定工作等方面。建议在法律上赋予县支行更多的权限,尤其要强化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监督处理权,确保县支行顺利、有效地履行各项职责。

3.加大年轻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县支行整体素质,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防止在机构整合的过程中,县支行人员过于老化,不能适应新职能的需要。

4.适当增加政策工具在基层行的运用。赋予县支行更多的货币政策传导职能,将直接与地方金融机构密切相关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分层次、分阶段地向县支行延伸,使基层央行有职、有责、有权。比如:恢复县支行再贷款运用权和再贴现窗口,使其成为县支行传导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逐步消除阻碍货币政策传导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洪章.加强人民银行县支行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国金融,2009(18)

2.西安分行课题组.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职能力建设思考.中国金融,2010(1)

3.杨道法.围绕县政改革强化人民银行县支行职能.西南金融,总第339期

篇5

一、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和制度框架

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允许非公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开始,到2005年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指向愈加明晰。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再到2013年7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事宜,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正式步入前台。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9月26日颁布《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意见》(〔2013〕96号),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财综〔2014〕96号)对购买服务的主体、服务事项与目录管理、购买方式、流程、预算等内容作了全面规定。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采用和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的相关规定。2014年1月开始实施的《山东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为推动和促进政府购买服务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法制保障。事实上,这些要求和规定从整体上完善了政府购买服务的体系和制度框架,确保了政府购买服务从“纸面”到“地面”的顺利落地。

(二)政府购买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从内涵上说,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从广义上讲,政府购买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和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

从外延上看,在“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应买尽买”的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的需要,政府购买服务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层面,逐步扩展到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等投融资、建设及运营维护一体化服务以及连片开发等更为广泛的公共服务领域。

(三)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势需要与目标价值

政府购买服务把政府公共服务的分配者角色同生产者剥离开来。由政府分配公共服务,以保证公共服务领域基本方向和公平正义;由市场生产公共服务或产品,以保证公共服务领域的竞争与效率,从而较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率的高度统一。通过制度和长效机制,将政府购买服务赶进“笼子”,帮助政府从传统的公共服务生产者向组织监管者的角色转变,能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提供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解决公共服务短缺问题,对老百姓、政府都是“惠而不费”的好事。

二、政府购买服务的成效与经验

(一)主要成效

2016年,滨州市市直共有60个部门(购买主体)申报政府购买服务390项,其中购买项目246项,购买岗位144个。经严格审核,由编办提交,经编委研究,通过市直33个部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3项,既涵盖公共交通运输、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人才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也包含法律援助、慈善救济、公益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社会管理服务事项,涉及5大类21款33项的购买服务,项目概算总额达249.79亿元,融资额达110多亿元,其中项目概算投资额或拟贷款额超亿元的项目11个,购买岗位362个(部分项目通过岗位实现),均已纳入2016年度政府政预算。

从购买服务类型上看,在2016年市直部门(单位)申报的390项购买服务事项中,基本公共服务45项,占11.54%;社会管理型服务26项,占6.67%;行业管理与协调9项,占2.31%;技术23项,占5.89%,政府履职所需辅事项达272项,占69.74%;其他服务事项15项,占3.85%。

(二)主要做法

1.注重协调配合、规范引导。一是做好政府购买服务与机构编制管理相衔接。统筹考虑购买主体现有机构、编制和人员的实际情况,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的事项,不再增设机构和增加编制。努力实现机构编制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步调整,坚决防止一边购买服务,一边养人办事的“两头占”现象的发生。二是做好与财政部门的协调、联动。编制部门“依”指导目录、“看”服务范围、“审”履职实际,财政部门见文列预算、核专项、批投资。

2.注重问题导向,破解难题。一是解脱和释放了政府无形的手。过去,一些不需要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直接管了,结果是政府该管的没管好,又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通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范围审核,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公共事业领域,改变了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减轻政府压力,提高政府效率。二是规范政府用工行为。近年来,伴随着机构编制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在编制总量有限的境遇中,部分单位临时用工情况有所显现,特别是在教育、卫生等领域尤为突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推进和实施,对部门、单位招聘的政府雇员和所属事业单位自行招聘的临时用工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仅2016批复的政府购买服务岗位中,规范用工行为268个。三是明确政府购买服务主体不明确和有关情形解决办法。按照要求,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应是经费由财政承担的各级行政机关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等,而实际工作中,各类开发区、园区主体地位不够清晰和明确,为确保各项重点民生事业顺利开展,滨州市对相关业态进行了集中和规范,例如,对涉及多个县区、开发区、园区的城镇化建设、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解决中小学大班额等项目,分别指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作为购买服务主体。

原批复的政府雇员等,规范纳入购买岗位范围。原无编外人员,属新增职责任务,如市科技馆、博物馆等,可结合实际考虑核定购买岗位。涉及公改革,一般公务车辆驾驶员不纳入购买岗位范围,检测车、执法车等特种车辆,根据现聘用编外人员情况,可予以考虑核定购买岗位。

3.注重围绕中心,服务民生。2016年,滨州市政府承诺新办的民生实事有10件,其中有5件是由编办审核、编委同意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现的。包括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厕所改造、南外环道路拓宽、滨惠大道建设、大幅度投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等。当然,在做好“大保障”的同时,滨州市还充分考虑“小服务”的个性需求,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提报的城市“小广告”保洁服务,港航局承担的港口危险化学品装卸、仓储的监督、检查、评估项目,市长质量奖的评审,市民健身广场和“一馆三中心”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服务等基本公共民生事项均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

特别是2015年以来,滨州市按照省编办、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审核办法的通知》(鲁编办发〔2015〕4号)精神,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拟定印发《滨州市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主要规范岗位的审核审批、人员聘用、工资待遇、聘用时限、预算经费以及管理考核等内容。该办法的出台,既有利于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整体推动,又对具体操作环节进行了细化和规范,进一步增强了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可操作性。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可以说,2016年,滨州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迎来了扩面、增量、提质的新变化,政府用市场有形的手解放了自身拘束的无形之手,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管理和服务必须由政府买单的工程和事业。当然,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既要解决买什么、怎么买等内部问题,也面临着买不到、买不全等外部障碍,如何解决报价低廉与服务最差的尴尬,实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期盼,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细化工作。

一是应以财政预算可执行、不增加政府债务为前提。政府购买服务审核范围丰富、类别广泛,仅凭范围审核需要批复的项目和岗位远远超出了政府预算或是中期财政规划。因此,政府购买服务的成效不在于批复了多少项目、增加了多少岗位,而在于通过编制部门的范围审核、职能界定,合理确定购买项目、岗位的类别和数量,财政部门用可支配财力执行到位,提供急需、高效的公共服务或产品。经初步统计,2015年滨州市市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岗位通过率分别为13%和10%。

二是应促进社会组织、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社会组织、企业要承担起服务生产者角色的关键,需拥有足够的发育成熟的良好行政生态环境。唯有通过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改善政企关系、政社关系,拓展社会组织、企业发展空间,尤其是放宽对社会组织的严格控制,才能形成数量充足的公共服务生产主体,也才能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和局面。

三是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主要根源是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而排斥竞争,政府垄断又根源于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开放公共服务市场,让社会组织、企业有机会成为公共服务生产主体,打破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让更多、更丰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惠及社会。

三、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初步建议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全程监管和评估机制。完善的评估体系是一项制度良性运转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符合要求、财政拨付到位,那服务是否购买?购买的服务是否与审核的职责对应?是否满足公众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实践中,将事前立项、事中操作及事后后续管理、结果考核等逐步纳入和实现。对于那些履约周期长、社会影响面广的项目,例如,基础教育投入、农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升级等,更要通过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评估、信用评定等方式来保障服务效果。当然,对于这些重大项目更应该简化审核程序,通过规范购买周期、形成年度报告等形式促进民生事业健康发展。同时,把这种监管和评估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实现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的良性互动。

(二)要正确处理好向社会购买服务和向市场“卸包袱”的关系。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创新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崭新尝试。除去列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事项外,还存在政府直接提供的履职服务事项和政府提供服务效益明显高于市场提供的服务事项等两大类事项。这些事项就是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例如,国家安全、行政处罚、最低生活保障等等。实施主体必须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应当切实全面正确履职,防止推向市场“卸包袱”。

篇6

一、影响编制标准的相关因素及依据

一是研究对象。在做环境监测编制标准研究时,我们将市及各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作为研究对象。目前,中央编办尚未制定环境监测机构的编制配备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2007年颁布的《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虽然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下限,但并没有详细核编标准。目前青岛市共有各级环境监测机构12个,事业编制326名,其中市本级事业编制115名,区级编制一般在10名左右,县级市编制一般在40名左右,编制资源配备比较均衡。

二是选取因素。以国家、省、市确定的点位数为基数,选取空气、水(包括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噪声、辐射、海洋、土壤与生态、污染源等七项监测因素。2007年7月出台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明确环境监测网由各环境监测要素的点位(断面)组成。环境监测点位(断面)的设置、变更、运行,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规定执行。因此编制标准模型以国家、省、市确定的点位数为基数,按照监测点位分布,选取空气、水等七项监测因素。每项因素的点位监测内容及流程,国家、省有明确要求,点位数量的多少直接与工作量挂钩。

三是分析依据。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运转流程及岗位分解作为分析依据。2012年,青岛市编办对市环保局所属事业单位开展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评估报告明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目前的运转流程及岗位分解比较合理,但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监测任务繁重,建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事业编制等。评估报告与市环保局反映的问题基本一致。

二、编制标准测算方案

(一)总体框架

以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两项最主要的职能为依据,选取空气、水(包括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噪声、辐射、海洋、土壤与生态、污染源七个主要环境要素监测点位数量和排污单位数量为主要指标,测算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数量。

(二)测算公式

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编制公式:

B市级=A1*T1+A2*T2+A3*T3+A4*T4+A5*T5+A6*T6+W*Tw

B:编制数量

A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数,单位为个。

A2:水监测点位数,单位为个。

A3:噪声监测点位数,单位为个。

A4:辐射监测点位数,单位为个。

A5:海洋监测点位数,单位为个。

A6:土壤与生态监测点位数,单位为个。

W:国控、省控重点监控企业数,单位为个。

T1:环境空气质量测算系数。

T2:水测算系数。

T3:噪声测算系数。

T4:辐射测算系数。

T5:海洋测算系数。

T6:土壤与生态测算系数。

Tw:污染源测算系数。

区(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编制公式:

B县(区、市)= B市级*(区(市)监测点位数之和/市级监测点位数之和)

(三)影响因素系数

一是市级环境监测站岗位分解。目前,市本级环境监测站实有共134人,其中101人为编内人员,33人签订的聘用制合同。签订聘用制合同的33人,其中16人从事样品采集及现场监测辅助工作,12人从事实验室常规监测项目分析工作。上述这两项工作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另外5人从事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及简单报告编写工作,以解决编内人员不足的需要。按照环境监测量逐年递增的现状,下步应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适当增加。具体测算如下:

大气环境监测:

2013年山东省环保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鲁环办〔2013〕26号),明确规定:按照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上收一级”的思路,县级站点建设完成后由设区的市环保局负责监督管理。因此,大气环境监测任务在省内均由市级环境监测机构承担,区(市)级环境监测机构不承担。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共23个,实有工作人员共13人,调节系数为13/23=0.565。从全省各市点位分布数据看,从6到23个点位不等,以1个点位为起点,每5个点位为一个区间,可确定影响系数分布表:

环境空气质量测算系数

点位数(个)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0以上

T1 0.569 0.568 0.567 0.566 0.565 0.564 0.563

水环境监测:

按照青岛市环境监测计划,水环境监测主要分为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等监测任务,由于三种水监测指标比较相近,主要指水温、pH值、浊度、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为便于统计,将所有水环境监测点位数之和作为测算基数。青岛市市本级共有水环境监测点位60个,工作人员29人,调节系数为29/60=0.483。以1个点位为起点,每20个点位为一个区间,可确定影响系数分布表:

水质量测算系数

点位数

(个) 1-15 16-30 31-45 46-60 61-75 76-90 90以上

T2 0.489 0.487 0.485 0.483 0.481 0.479 0.477

噪声环境监测:

青岛市市本级共有噪声环境监测点位150个,工作人员共有7人,调节系数为7/150=0.047。从全省数据分布情况看,从213到549个点位不等,以1个点位为起点,每50个点位为一个区间,可确定影响系数分布表:

噪声测算系数

点位数(个) 1-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以上

T3 0.049 0.048 0.047 0.046 0.045 0.044 0.043

辐射环境监测:

辐射环境监测主要分为核辐射和微波辐射两部分。青岛市市本级共有辐射环境监测点位80个,工作人员共有14人,调节系数为14/80=0.175。

辐射测算系数

点位数(个)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0以上

T4 0.178 0.177 0.176 0.175 0.174 0.173 0.172

海洋环境监测:

山东省只有青岛、东营、烟台等7个城市有海洋环境监测任务。青岛市点位数30个,现有工作人员13人,调节系数为13/30=0.433。

海洋测算系数

点位数(个) 1-10 11-20 21-30 31-40 41-50 51-60 60以上

T5 0.435 0.434 0.433 0.432 0.431 0.43 0.429

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

青岛市点位数50个,现有工作人员10人,调节系数为10/50=0.2。

土壤与生态测算系数

点位数(个)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0以上

T6 0.22 0.21 0.2 0.19 0.18 0.17 0.16

污染源环境监测:

青岛市国省控排污单位148个,现有工作人员41人,调节系数为41/148=0.277。

污染源测算系数

点位数(个) 1-30 31-60 61-90 91-120 121-150 151-180 180以上

Tw 0.281 0.28 0.279 0.278 0.277 0.276 0.275

二是区(市)环境监测站系数。青岛市本级共有541个监测点位,10个区市共有988个监测点位。因此10个区(市)的编制数=市本级编制数*(988/541)=市本级编制数*1.83。具体到每个区(市)编制数,可根据每个区(市)具体负责的点位数,按照比例进行测算。

三、措施建议

一是明确政府购买服务比例。目前,青岛市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中部分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如部分采样、实验室常规监测项目分析工作,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约占环境监测工作总量的10%-15%。另外,部分调查性监测的样品分析工作(不用于环境信息公开、不用于环境执法监管、不是国家和省环保部门规定上报的数据)可通过向社会化检测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约占环境监测工作总量的3%-5%。综上,各地市在具体核定编制时,可按照测算总量的80%-90%核定,其余10%-20%的工作,可按照《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财政厅 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审核办法的通知》(鲁编办发〔2015〕4号)规定,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

二是统筹调剂编制。市、区(市)依据标准,统筹调剂编制,原则上不增加事业编制。测算结果编制有所增加的地区,增加部分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确需增加编制的地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2012年底各地事业编制总量内,可从机动事业编制调剂解决,也可从本系统其他空编较多的事业单位中调剂。高于编制标准的环境监测机构,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逐步收回作为本地区机动事业编制。各地核定的事业编制,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5%。

三是适度控制增量。按编制配备标准,各市、区(市)环境监测机构需补充编制的,各地编办要统筹协调,制定2-3年增编计划,分期分批逐步补充。

四是规范编制使用。新增编制的使用计划应由市、区(市)编制部门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纳入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的公开招聘计划。新增的编制主要用于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鼓励通过考试方式接受其他超编单位符合要求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四、几点思考

一是行业编制标准与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的关系。在制定行业编制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与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相结合。重点把握三个原则: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关于科学性。2012年,青岛市编委办对青岛市环保局所属事业单位开展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因此,在制定编制标准时,我们重点对市本级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岗位及点位数的具体分解。关于合理性。在测算过程中,坚持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即可通过社会化购买服务的人员及岗位在编制外核定,事业编制主要用于保障关键及必要岗位。同时确定了“统筹调剂编制,原则上不增加事业编制”的原则,确需补充编制的,也要在编制总量内,制定2-3年调剂增编计划,分期分批逐步补充。关于前瞻性。目前,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已经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且运转状况良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将逐步扩大,岗位比例也将逐步提高,因此编制标准应留有政府购买服务比例区间,积极推进各地实施政府购买服务。

二是制定行业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在制定标准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对比分析、岗位分解、流程再造、回归分析、加权平均等多种方法。通过追溯国家层面环境监测标准制定情况、对比吉林省环境监测标准选取因素,明确基层编制标准选取监测点位数作为测算基数。在详细分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履职情况基础上,对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按照工作流程对岗位进行了具体分解。同时选取了山东省内部分地市点位数进行了测算对比,最终确定编制标准模型。

篇7

【关键词】护士形象;护理行业;护士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一、公民心中的护士调研方法

以护理专业作为前提,调研护理行业现状。此调查可作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参考。调查报告包括公民心中的护士形象,对公民对护理行业的发展的展望,社会所期待的护理人员类型等。调查方式以书面问卷为主,调查对象为社会自然人。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980分,有效回收率为98%。

二、公民对护士的印象分析

1、多数文化程度较高的公民认为护士善良,专业素质过硬。

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需要爱心,细心,责任心,耐心以及过硬的专业素质作为基础。见惯生死的护士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冷漠。经调查显示在文化程度较高的公民眼里,护士专业度高,专业素质过硬,使命光荣。护士正以优秀的工作形象吸引着高素质公民,高素质公民对护士的工作有着充分的支持和理解。

2、较低素质公民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来自于护士自身。

大多数护士都怀揣着高尚的愿景和本着对生命的崇拜致力于医务工作。然而,目前医疗纠纷的产生低素质公民将原因置于护士护理服务态度差,工作不负责任,专业技能差和职业素质低。人与人的尊重是相互的,每一个护士入院前都宣读过南丁格尔誓词,然而真正来到医院却不像象牙塔里的那样。经调查显示,医院的患者还是老人居多,对于护士的工作并不能像高素质公民那样给与充分的理解与支持。但是,身为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丢失自己的初心。但需要改善自己本身的性格缺陷,审视自己的职业素养,拥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人称护士乃白衣天使,要无愧于心,白衣慈心,淋漓尽致。

三、医疗环境对护士心理和行业的影响

1.医疗环境的恶循环打击护士心灵

患者是护士的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好患者是天职。护士一踏进医学的大门接触到的就是尸体,显微镜,枯燥的理论,无数次的考试,砖头般的书籍。这些注定从头至尾都警示着我们要和生命和医学捆绑在一起。患者和护士,谁是弱者?答案无疑是患者。我们是患者的虔诚的祈祷者、耐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忠实服务者。生命潦草,更显珍贵,每个护士都秉承着生命至上的神圣,对患者的治疗给予自己的最大努力和耐心。然而,社会的偏见,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患者的感恩与尊重,加之一些无聊的医疗纠纷的打击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护士心理的不平衡,对工作产生职业疲惫,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

2.医疗环境的恶性循环对护士行业的影响

太多患者对事物本身的怪罪都停留在表面或者一些不能扭转的东西,使得出现如今医疗环境的恶循环,导致如今护士行业的形象渐渐趋向不好。在医疗环境中遇到伤害的护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改变中尽上自己的微薄之力,却要被暴民伤害,使得护士工作环境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一个护士,在成为护士的路途中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这是一个推迟幸福感的过程。付出了那么多,幸福感不强,只会导致护士职业人员的流失,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就改行,对医疗行业护士本身资源缺失的现状愈加严重。

四、对未来护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着重提升自身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对护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可以对自身进行严格的规培,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服务能力。优胜劣汰,经过考核后,还是不能很好服务于临床的,将会淘汰。近年来,医院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历上不占优势的护士要努力提高学历,争取一些院内或院外深造的机会,以自身的职业素养适应医疗技术和医疗大环境的发展。靠自身努力赢得自己更好的发展机会,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更大的话语权。

2.注重人文关怀和爱的传递

人都喜欢陷入一种叫做自怜的情绪,护士,应该永远满怀一腔热血投身于医务工作,时刻肯定自己的价值。虽然不断的接受着患者家属的埋怨与责怪、繁重的工作、大于天的责任及日夜颠倒的作息,但是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是伟大的,相信每一名护士都接受不了因为一己之疏而背上生命的沉重。如何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接纳是护士软实力的提升,这样会让患者感到鼓励与支持,对护士的职业认同很重要。面对频繁的医患关系紧张事件,作为护士,只能通过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和人文关怀,来尽可能的减少医患纠纷的频繁发生,为医疗环境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护理岗位价值也许就在一个平凡瞬间的猿郑在平凡的岗位中传递不平凡的人文素养,给患者传递更多的幸福最有价值。

五、调查总结

多数公民对护理人员的高素质要求和能得到全方位护理有希望,护士自己本身一定要努力,未来是美好的,公众对护理行业及岗位的新定义指日可待。只要每一位护士认真履职,真心对待患者,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传播爱的种子于患者,时间会是最好的见证,护士在公民心目中的印象将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代丽黎,巴黑亚・那仁汗,孙翠英.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

篇8

一、能绩考评的特殊性。

对领导工作的评价,不同于物质发展成果的简单经济技术评估,必须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的施政特点实施考评。由于干部的岗位、环境、任务的不同,反映干部政绩的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要注意把谋划思路、寻找出路、科学决策的创新行为与违背规律、违反程序、脱离实际的胡乱施政行为区分开来,把行为失当与决策失误、工作失职区分开来。

二、能绩考评的实效性。

一是在考评价值取向上要坚持“结果导向”。领导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归结到一句话,就是以结果为导向。这些业绩能看得见、摸得着,能给老百姓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在考评结果衡量上讲求“成本效益”。对领导干部的考评,不是简单的职业工种、业务岗位完成任务数量大小的衡量,而是履职尽责后给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带来的整体效益(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如果产生的绩效明显大于投入,国家、集体、群众确实都得到了实惠,这种政绩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反之,那么这种政绩就不能给予肯定,至少不值得推广。

三、能绩考评的差异性。

一要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程度上分析评价。在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时,不仅要看他在任期内取得的政绩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还要看取得这些政绩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外界客观条件。要正确处理当前政绩与长远政绩的关系,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关系。对经济基础比较好、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效比较显著的,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对经济基础比较差、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应坚持看发展、看提高。对于那些敬业精神强,在环境艰苦、困难较多、矛盾较集中的地方付出辛勤劳动、做出明显成绩的干部,要充分肯定其工作实绩。二要坚持突出差异和体现权重原则来设置考核评价体系。要打破以往“一套衣服大家穿”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区域发展差异和干部岗位职责的不同,分类确定考核对象,合理地组合各项指标,客观地体现各级职位之间的层次性。三要根据领导班子成员职能结构进行分析评价。充分考虑因分工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要确定不同层次的考核标准,实事求是地分析其政绩。要更多地注重干部在班子中所处的位置、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界定在集体政绩中的个体作用成份,在考核中合理设置权数。四要用全面、发展、历史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既要注重考评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又要重视考评具有长远影响和作用的潜绩;对工作实绩要充分肯定,对潜在政绩也要积极评价;对物化成果要正确对待,对非物化成果也要客观评价。对曾经被视为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但又被实践证明属于虚假政绩甚至留下重大后患的,必须重新认定和追究责任。

四、考评主体的关联性。

应当注重吸收来自于授权方和受益方等关联方面。一要分类确定考评主体。根据不同的授权原则要求,干部分为政务类干部、业务类干部。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等政务类干部,属于选任制干部,任职价值取向应当是向人民负责、让群众满意,更应关注的是听从民意的公认程度。而各级党政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等业务类干部,主要是在地方党政机关内部按照等级授职,属于委任制干部,实绩主要体现在完成政务类干部分配的工作,协助政务类公务员实现履职承诺上,更应注重效率,更看重的是其才干能力情况。二要合理确定民众参与考评的权重。评价领导班子完成目标任务和政策建议情况,最重要的是上级评价,其次是同级评价和内部评价,权重相对较小的则是社会评价。反之,评价领导班子公共服务和公众形象,最重要的是社会评价,权重相对较小的则是上级评价。那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部门和领导干部政绩的考评,群众权重要加大。对于地方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应在党政部门领导班子、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等方面人员中进行;对于部门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应在部门内设机构、直属单位、本系统下级部门和服务对象中工作知情度高的人员中进行。三要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评价。对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经济、社会发展等一些量化的主要指标统计,可依靠统计部门的力量,将它纳入日常统计的业务范畴,定期提出分析报告,为考核机构实施考核提供依据。对作为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些重大基础性建设工程,可建立专业审计机构,委托对项目的投资管理、资金的来源使用、成本核算、投资绩效等方面开展专项审计,把审计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那些工作量大,专业要求高,又不涉及机密的专门性考核,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来办理。四要加大政绩信息公开力度。要在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在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包括政府信息传递机制、公众信息反馈机制、政府回应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满足公民的参与愿望。五要对民意表达进行正确引导和分析。在分析民主测评结果时,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如参与测评者对测评对象的了解程度、地域因素、部门因素、感情因素以及利害关系的影响等等,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要将集中测评结果与组织部门平时掌握情况相互对照,注意了解干部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干部的个性特点和具体岗位,全面地看待干部的优缺点。对干部所得的不称职票,要区分是干部自身主观原因造成的,还是周围客观环境导致的,给干部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