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制作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2-11-22 08:40: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制作技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制作技术论文

篇1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为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文章介绍了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网页制作技术》课程中的经验及收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以实现培养网站构建人才的课程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是一个人人参与的集学习、创作于一体的过程。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开始阶段,主要采用独立作业的方式。项目教学法更多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一般而言,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五个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的任务设想,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实施。

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

评价考核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可分三个级别进行考核:第一级,由教师对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如能否共同协作,是否实现预期功能,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第二级,由各小组成员根据每个组员对本小组的贡献情况及参与意识进行互评;第三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如自己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是否已经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并熟练应用。最后,综合三级评定情况确定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有企业参与的项目,必要时可由企业做出最终评价。

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应尽可能将项目的完成结果应用到企业和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网页制作技术》课引入项目教学法

《网页制作技术》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与岗位联系密切等特点。为了更好地讲授《网页制作技术》课,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形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网页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网页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是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出能够从事网页平面设计或网站构建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网页制作技术》课本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先由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然后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机验证教师所讲内容。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很难开发实际项目。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了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致课程结束时,几乎没有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网站。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我们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任课教师为企业开发网站的经验,让教师将所承担的网站建设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开发项目,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从而体现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网页制作技术》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协助作用。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外界联系,承接小型网站建设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问题,促进了项目教学法的发展。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页制作技术》课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

笔者在担任《网页制作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环境,将教学过程划分成以下五个阶段。(一)网站项目的确定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首先,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一组学生的能力都比较均衡。同时,结合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将选用的项目分为两种:一种是选用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另一种是选用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其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对于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由教师负责选取项目,讲解知识点。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典型,并且最好选择已经完成的项目,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选定具有较高难度的项目,并且最好选择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创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艰辛与乐趣。另外,应注意根据学生具体的培养方向,确立最适合的项目。

(二)网站项目计划

网站项目的计划应按照项目开发的需求加以实施。确定项目以后,让每一组学生针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对于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可由教师充当企业的角色,由学生向教师汇报自己所进行的关于项目需求的分析及收集到的资料;对于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可由学生直接面对企业,与企业沟通,做出需求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起到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对已验收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对该项目内容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确保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时,不会定位过高。完成项目需求分析后,教师应根据学生所作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能力模块,并将每个能力模块细分为一系列小项目,学生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结合项目内容编写项目开发计划书。例如,根据我校《网页制作技术》课的实际情况,将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的能力模块划分如下(见下图)。

(三)网站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学生根据项目计划书,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功能模块,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于首次接触网页制作的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软件操作基础,就无法进行项目建设。因此,应在《网页制作技术》课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阶段讲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为第二阶段奠定基础,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撰写网站开发总结报告,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

第一阶段实施过程对应上图中的能力模块划分情况,在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教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其形成相应的具体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实际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新知识、新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这种双教一体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过程结合第一阶段学生具体能力的锻炼情况,根据所要建设的项目,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开发并完成设计。该阶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各开发小组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及时恰当地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开发,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如定期召开各项目组长会议,了解各项目组的开发进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技术引导和指导,收集各组遇到的难题,组织各组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从中探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阶段实施过程该阶段的任务是在学生完成网站建设后,撰写开发总结报告,总结本次学习、开发的收获和经验,为下一次开发做准备。阶段性总结评价也是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都要对该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总结,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巩固成果,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网站项目展示与评价

项目完成后,应对网站项目的建设效果进行展示,并加以讲解。在讲解展示网站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结合相应的网站项目评分表,形成学生和教师对该项目各自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应结合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程度、服务程度以及所起作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在对承接的企业的开发项目进行评价时,除上述评价角度外,还应结合企业的需求,即除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外,还要有企业评价,并以企业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五)网站项目的总结和应用

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其成果应用到相关领域,体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校在《网页制作技术》课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完成了多个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我院的网站、各系各部门的网站、思明网站等。项目完成后应总结思路、技巧并进行经验交流。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的不足;技巧总结着重总结解决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的方法,把握并吸收整个项目开发的精髓;经验交流主要是对学习方法、知识应用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超级秘书网

项目教学法的成果

《网页制作技术》课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后,从本质上改变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这种改变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该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而是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撰写报告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培养和提高。

实践表明,《网页制作技术》课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实施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了一门技巧,对教师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王栋松.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篇2

我国提出了21世纪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但如果课程教学方式不够新颖的话很难培养出国家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由于教育技术方向专业课的专任教师少,一个教师平均一个学期要担任两到三门的专业课教学,教学压力大,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局限在传统教学,教学重点均放到了学生的技能掌握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二、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一)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在上述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对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合理化,包括专业设置时间和课程设置方式等。具体规划如下:1、在第一年的时候就应该进行专业方向的分配,使学生早日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基础课程,应将其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为《教育影视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多媒体课件制作》、《电脑组装与维护》这两门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强化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和维修电脑能力;4、《教育影视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培养学生开发教育资源能力;5、安排课程的时候还应考虑到设备的数量情况,只有硬件资源得到保证,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二)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学不断创新,用技术可以变革创新,笔者认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适合用于高职高专的技能课教学。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教、学、做”是实现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主要内涵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氛围,在项目或任务(或案例)的完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素养养成有效地融为一体,内化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开展“教、学、做”情境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组在2014年的时候进行了“教、学、做”情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作为说明。(1)采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师范类生的专业基础课,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结合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本课程学时安排为3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16个课时,实践课时为18个课时。本课程根据学生们的现有水平,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对实践课时做出了合理的安排,可以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学到更多的相关技术,以及懂得如何使用这些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2)技术融入教学,化“静”为“动”。考虑到学生的迁移能力比较弱,在课件制作单元中结合经典的课程来教学生做课件的技巧,可以很好实现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形象。例如可以结合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般教师开展这个活动课的时候是这样上的:在开始的时候一边引导小朋友看绘本,说出里面的内容,一边生动向幼儿描述里面的故事,最后以一个游戏来结束。(有些老师可能还会做一些玩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做一个简单的长火车和用纸来画几个动物)。笔者认为根据幼儿的游戏天性,教师可以将这个绘本故事用PPT做成一个小动画,里面可以将各种动物声音设置悬念,将故事以动态形式出现。

三、结论

篇3

20世纪80年代,网络技术运用到广播电台制作中“。十一五”期间,广播电台制作网络化进程得到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改进,广播电台制作播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传统的制作播出方式被网络化的制作播出方式所取代。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的构建,提高了节目的质量,提高了节目制作的速度。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化正处于初期建构的阶段,许多技术还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2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技术

2.1节目内容制定依据听众特殊性技术

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使得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电视和电脑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收听广播电台的人群一般只有老年人,边远地区的人和出租车司机们。依据这些听众的特殊性,运用网络技术来调整节目的内容是必要的,适应这些听众的真正需求。

2.2节目源的储存技术

数据矩阵排列形式是储存信息的主要方式,节目信息的储存主要有在线储存、近线储存和离线储存等方式。在线储存是利用本地储存设备的方式储存信息,这种形式普遍采用大规模的数据储存设备,储存的容量较大。近线储存方式是通过磁带机、光盘塔等设备来储存信息量较小的信息,离线储存方式是通过比较方便携带的磁带、光盘和U盘等设备进行储存信息。

2.3信源采录技术

信源采录技术是利用数字和模拟等方法搜集和记载信息源的技术。录音机、数码产品、闪存设备的运用为信源的采录提供了技术支持,光纤等传输方式的应用也为信源采录传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节目制作编辑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技术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制作编辑的技术。这项技术是广播电台节目制作的重要一步,通过网络合成和特效技术对广播节目进行制作编辑,为节目的播出奠定基础。

2.5播放分发技术

广播的播放分发技术是以音频服务器为中心,利用网络技术播出节目的技术。直播和重播是节目播放方式,通过定点播放、连续播放和手动播放来实现。定点播放是播放工作站设定播放时间点播的节目,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重播的节目,还可以用于节目预告和广告节目。连续播放是设置几个节目之间的自动连续播放,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大量节目的顺序连续播放。手动播放是主持人手动点击播出节目单上的节目,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直播节目。

2.6音频节目传输技术

音频节目传输技术通过转换格式来实现,运用网络技术把现有的音频材料转换成节目需要音频数据,也可以实现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之间互相转换。网络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数字音频格式管理和传输的编辑储存,有利于音频节目传输和音频输入信号之间切换更通畅。

2.7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系统安全技术是运用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方式来确保节目播出安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系统安全技术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

3网络化发展的方向

3.1节目内容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

全面发展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技术,适应听众多样性的需求。提高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水平,对市场的科学预测,合理设计内容,信息资源收集整合,技术提升等方面都要运用到信息化管理。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避免内容的重复出现,必须建立资源的有效利用机制。为跟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广播电台要大力发展信息化和特色化的节目内容,信息资源收集、内容制作等方面都向信息化发展。

3.2服务现代化技术发展方向

技术支撑是广播服务现代化的实现的必备条件。数字版权和用户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可以保障广播服务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节目内容被未授权用户的访问和使用,可以通过加密和授权认证技术对节目内容的版权进行保护,保证广播电台节目来源的合法权益。由于用户需求渐渐趋于个性化,因此,广播电台可设置付费内容,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节目的选择,为广播电台开展一条宽阔的经营道路。对于用户的管理是广播电台实现服务现代化的重点。因为用户需求的不同,广播电台要根据用户的选择,分析出用户的选择趋向,从而制定相应的节目内容,以促进广播电台产业的发展。

3.3多元化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网络技术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中的全面应用,广播的渠道也向多元化发展。其渠道主要有数字地面广播、数字卫星广播、有线数字音频广播、互联网广播。数字地面广播是通过地面覆盖的方式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它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抗干扰的能力强。数字地面广播可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但传输音频,还可以传输视频等,开阔广播电台的业务范围。数字卫星广播是通过卫星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卫星可以远距离地传输数据,不受地域限制,覆盖面积广,广播电台通过卫星广播提高了广播信号的覆盖面。有线数字音频广播是通过有线网络和传播数字音频的广播方式。数字有线网络的发展是有线数字音频广播运用的技术支持。互联网广播是通过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广播电台要有效利用互联网,用多种形式来提供特色的服务内容。

4结语

篇4

奶制品传统制作技术的具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方式从家庭作坊式发展为生产流水线传统奶制品生产方式为家庭作坊式。牧民的住宅是奶制品的生产场所,家庭的内部组成人员是生产员工,自己做饭的烹调用具是他们的生产工具。其特点为制作环境差,生产规模小,奶制品种类少,制作工具简单。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奶制品的小作坊逐渐过渡到城市,进而发展成为生产工艺流水线。现代奶制品的加工流程实现了从收奶、标准化、无菌灌装、机械手包装及出库的工业全自动化控制。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工作环境好、环境污染低、产品档次高、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规模也很大。(二)生产方法从手工制作变为机器生产传统的奶制品生产方法一般为手工制作。在附有高科技的现代制作技术的影响下,奶制品传统的制作技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社会生产的需要和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技术构成要素的根本性变革,形成了以机器装备为核心的技术形态。大量的奶制品开始用机器投入生产,以机器为劳动工具的奶制品制作技术迅速取代了以木制为工具的传统制作技术。“1935年,哈尔滨到满洲里的滨州线上建立了34家作坊式乳品工厂,1950年,海拉尔乳品厂投产,1956年,“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成立,设立乳品研究室。2005年6月,由蒙牛乳业投资3亿元在安徽马鞍山建设的亚洲最大的26条冰淇淋生产线建成并投产”。[9](P4-13)目前,国内乳品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设备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大批量的奶制品都是采用机器生产。(三)奶制品种类增加,且添加了各种元素蒙古族传统的奶食品可以分为食品与饮品两类,均以鲜奶为原料。食品主要包括奶皮子、奶酪、奶豆腐、白油、黄油等。传统的奶制品完全用纯奶制成,制作过程没有添加其他元素。[2](P15)现代工业为蒙古族奶食品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在新技术的影响下,除了在生产方式与方法有变化外,奶制品的种类也增加了很多。如奶粉、奶酪、奶糖、机制奶豆腐、冰激淋等应有尽有。[5](P155)各类奶制品中添加了很多元素,其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用于调整口味,另一类则是用于强化营养。除此之外,现代奶制品还增加了色素、增稠、调香、防腐等各种添加剂。传统的奶制品,作为草原牧民的基本食品,制作技术是牧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消费文化的引导下,奶制品传统的制作技术逐渐分化为两条线路,一路传承了奶制品传统的制作技术,一路从传统的制作技术走向了现代化生产。

奶制品消费文化的出现及形成

蒙古族奶制品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早在公元1275年,意大利著名的旅游家马可•波罗就在他的游记中,就对元朝的乳业有所描述。他认为,当时,成吉思汗的军队之所以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能征服世界,固然与这支军队的平时训练有素,雄武彪悍,坚忍不拔有关,但这与当时蒙古族士兵作为远征军粮而携带的轻巧又营养的奶食品也是分不开的。“传统的奶制品完全为蒙古牧民自用,并不用于买卖。据称,蒙古人中有种迷信的观点,认为出卖乳品必致有倒运”。[10](P264-265)但受西方科技文化的侵入及牧民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的转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蒙古族奶食品以其独具的特色,逐渐走向了市场,变为一种商品,供消费者购买。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技术生产必须符合消费者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消费观念就是一种文化,它同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相联系支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活动。[11](P256)消费文化是对消费主体的消费实践活动的反映,包括对消费主体的消费心理、消费价值观、消费方式的文化反映。[12]奶制品消费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奶制品作为一种商品,有了一定的消费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高营养价值的奶制品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当较低层次的物质或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去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或心理的需要。[13](P39-57)在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奶制品的消费观念从仅限于供老人、小孩及病人食用的“营养食品”、“高级食品”,变为了增强身体的普及消费品。其次,奶制品作为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有其一定的消费方式。由于奶制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的时间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奶制品积极的消费态度,使奶制品形成了商品性消费方式。

奶制品消费文化对其制作技术的影响

篇5

    20世纪末诞生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多方面地渗透到传统的音乐教育学及音乐活动中,并且在教学与活动中表现出色。本文主要立足于小学音乐教育,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及课外开展的文艺活动(以演出为主)出发,阐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其带来“恩惠”。1、音乐教学中的直观性与音响化——文字、画面与音响的结合;2、音乐活动中音乐的质量有保障;3、缩短教师的准备工作的时间,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 课外活动

   

    说起“电脑音乐制作”或“MIDI”,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自20世纪末“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以来,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多方面地渗透到音乐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音乐教育中利用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业绩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优点多于缺点。本文阐述就是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让我简单介绍“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与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们就知道“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与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在PC电脑没有介入音乐前,MIDI就是音乐制作的代名词。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与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之后,它给音乐教育事业(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恩惠(至于具体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主要是文艺活动,特指演出)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频繁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这无形当中就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如果此时您是为小学音乐教师,会使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应该说工作起来会相对轻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课堂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Cakewalk音序软件)进行视唱教学。我们可以预先把将要学习的视唱曲或节奏练习曲制作在电脑中,上课时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将其用各种乐器的音色播放它,这样既可以节约我们的备课时间,也可以使视唱教学变得稍微活跃些(演奏乐器音色的变化);另外,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与传统音乐教育手段相比,如:课前或上课中抄谱……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Encore制谱/音序软件)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我们讲滑音。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因为钢琴无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不一样了。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预先在电脑中利用软件中Wheel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上课时将其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个从文字到音响的统一认识。

   

    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序软件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培养更是体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除此而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还可应用在唱歌教学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制作;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总谱浏览、简单的曲式分析、认识乐器及其音色特点等等。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课外活动

   

    小学音乐教育的另一方面是课外活动,通常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所涉及的课外活动大部分是文艺演出。说起文艺演出,音乐教师都不陌生,甚至是好手。但大家都知道演出少不了音乐,什么舞蹈音乐、歌曲联唱伴奏呀……等等。这些都需要去准备。为了避免重复或与别的单位相似,力求创新。这可就有事做了。怎么办?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您排忧解难。

   

    利用音乐软件(如Cakewalk音序软件)进行简单的独唱歌曲、合唱伴奏制作,或者进行联唱伴奏音乐、舞蹈音乐的剪辑。如果学校有自己的电化教育教室还可以利用音乐录音软件进行简单的音频制作,这样有助于声乐节目排练。如果演出经费比较充裕,可以考虑部分声乐节目的音频先期制作——进录音棚(为避免临时突发事件,如声乐演员嗓子哑或不能上场……等问题)——做两手准备。这样一来,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介入可大大提高演出质量,保证演出能顺利进行。

篇6

一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标准化问题

为适应文献情报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国标准化组织都对论文标题的技术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词语和符号的使用,标题字数的限量等)。我国颁布的科技论文标题字数的国家标准是,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语不超过10个实词。国际标准化组织则规定每条标题不超过8个词,并规定除各国通用的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外,标题内不得使用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国际学刊一般早已执行国际标准,也有些西方国家明确规定以国际标准代替本国的国家标准,而我国学刊一般要求作者按国家标准拟写中文标题,对英文标题既不强调执行国家标准也不要求执行国际标准。因此,目前只有极少数学刊基本按国家标准编译英文目次表(如《中国翻译》、《浙江大学学报》、《应用写作》等),大多数中文学刊的英文目次表的制作既不执行国际标准,也不执行国家标准。有些学刊的英文标题用词大多在10个词以上,多至20余个(如《历史档案》等),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相差甚远。据调查,许多学刊的英文标题中的其他技术细节也不规范,有的竟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区分主标题和副标题,如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我国唯一的英文社会科学刊物)、《研究》、《法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法学研究》、《人文杂志》、《美术研究》等等。因此,英文标题制作的标准化问题应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

二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制作要求

科技论文的标题是其基本思想的浓缩与概括。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那么,如何制作一则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能概括论文基本思想的标题呢?

1.标题中尽量不用赘词冗语

据调查,标题过长的主要原因是标题中多有不含学术信息的赘词冗语。例如,国外一家学刊上有一则中国学者所撰的标题,即Discussion on Several Academic Problems in the Book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 Money (《中国近代纸币史》中几个学术问题的探讨)。[1] 此标题共用15个词,几乎是国际标准用词数量的2倍。可以说,其中的discussion on, the book, academic 是无用词语。学术刊物刊发的学术论文不可能讨论非学术问题,故academic 无用;书名已按英文规范(斜体字母以及标题和实词的首字母的大写)标出,the book 无用;新的或未定论的学术问题必然要通过讨论、证明从而扩大已知领域,故discussion on也无用。把赘词冗语删去,再把“纸币”的短语术语换为单词术语banknote,即可写出一则符合用词数量国际标准的标题:Several Questions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Banknotes 。若不改换paper money, 则可将several删去。改后的标题之语义与原标题完全相同,因为question 通常用于表述社会科学中需要讨论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该指出,许多论文作者在中文标题中喜用“试论”、“初探”、“浅论”、“浅谈”、“考略”、“管窥”等表谦词语,在译写英文标题时也常将之加入英文, 如此便要在英文标题中增加一两个词。因此,表谦词语应一概删去。至于许多学者在标题中惯用的A Study of, The Exploration of等一类无用词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英语科技论文中尚较常见,但是七十年代以来,它们由于受标题字数国际标准的制约已经在国际学刊中绝迹。

在了解标题的国际标准之前,许多学者都写过一些词语数量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标题。例如,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Relating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解决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2] 因为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无非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方面(如知识表示、自然语言理解等)和技术方面(如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Prolog等)的问题,所以此标题可改为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of AI (解决人工智能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标题中的缩写AI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因为它是国际科学界通用的缩写词。又如,Some Results of Handling Metalogical Problem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by Computer (用计算机处理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若干结果)一题也不符合标准。[2] 据原论文的内容,可将之改为Machine-Proving of Metalogical Problems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机器证明),改后的标题用8个词概括了原论文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只要了解标题技术标准并遵照执行,即可制作出符合规范的标题。

2.标题中尽量多用关键词语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并减少标题中的词语数量,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在上述修改后的机器证明一则标题中的machine-proving, entailment system Cm, metalogical problem 是原论文中的关键词语;在改后的人工智能一则标题中,除solving 和功能词之外,其他词语均为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下例是一位外国学者所撰的一则包括论文全部关键词语的标题:Action Minimizing Solutions of the Newtonian n-body Problem: From Homology to Symmetry (牛顿n-体问题之作用极小化解——从同调至对称)。[3] 此标题中的n-body problem,action,symmetry是原论文中的全部关键词语,而minimizing solution 和homology则是数学专业术语。此标题包括主标题(8个词)和副标题(4个词),用词总量超过8个,但是,它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

3.根据需要制作主、副标题

由于某些论文中的内容复杂或科学术语结构复杂,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概括全文的标题,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办法解决标题过长问题。有学者写过如下一则标题:Why Is Chinese Modal Logic Different from Its Western Counterpart (中国模态逻辑为何不同于它的西方对应物)。[2] 由于论文的基本论题是根据中西语言特点论证中西模态逻辑差异形成的原因,所以此标题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它可改为主、副标题样式:Chinese and Western Modal Logic: The Difference and Its Cause (中西模态逻辑的差异及其成因)。二者同样用了10个词,但后者符合国际标准化规范。因此,在制作科技论文英文标题时应注意这一国际标准和英文规范,并用冒号将主、副标题分开,不要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将之分开。

参考文献

[1] Journal of Asia Numismatics,No.2, 2002,

ANS Press, Singapore.

[2] Abstracts of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Vol.Ⅰ,Ⅲ,

Uppsala University Press, Sweden, 1991.

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数控技术

引言

在机械制造业中,数控加工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为主流的现代科技技术发展和市场产品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很难满足现代产品多样化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换代速度。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重的加大,产品交货质量和成本要求的提高,要求现代的制造技术具有很高的柔性。如何能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以及产品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力,就需要我们能利用现代数控技术的灵活性,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将机械设备的功能、效率、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满足现代市场的竞争需求。

一、技术特点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加工和运动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

目前是采用计算机控制,预先编程然后利用控制程序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计算机软件的辅助功能替代了早期使用纯硬件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得输入数据的存储、处理、判断、运算等功能均由现场可编辑的软件来完成,这样极大的增强了机械制造的灵活性,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二、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2.1工业生产工业机器人和传统的数控系统一样是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执行机构组成的。主要运用机器设备的生产线上,或者运用于复杂恶劣的劳动环境下下,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动条件,保证了生产质量和人身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单元是由计算机系统组成,指挥机器人按照写入内核的程序向驱动单元发出指令,完成预想的操作,同时同步检测执行动作,一旦出现错误或发生故障,由传感系统和检测系统反馈到控制单元,发出报警信号和相应的保护动作。而执行机构是由伺服系统和机械构件组成。有动力部分向执行机构提供动力,使执行机构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完成规定操作。

2.2煤矿机械现代采煤机开发速度快、品种多,都是小批量的生产,各种机壳的毛坯制造越来越多地采用焊件,传统机械加工难以实现单件的下料问题,而使用数控气割,代替了过去流行的仿型法,使用龙骨板程序对采煤机叶片、滚筒等下料,从而优化套料的选用方案。使其发挥了切割速度快、质量可靠的优势,一些零件的焊接坡口可直接割出,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数控气割机装有自动可调的切缝补偿装置。它允许对构件的实际轮廓进行程序控制,好比数控机床上对铣刀的半径补偿一样。这样可以通过调节切缝的补偿值来精确的控制毛坯件的加工余量。

2.3汽车工业汽车工业近20年来发展尤为迅猛,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数控技术的出现,更加快了复杂零部件快速制造的实现过程。

将高速加工中心和其它高速数控机床组成的高速柔性生产线集“高柔性”与“高效率”于一体,既可满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做到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又有接近于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的生产效率,从而打破汽车生产中有关“经济规模”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多品种、中小批量的高效生产。数控加工技术中的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在复杂的零部件加工制造中可以很轻易方便的实现,不仅如此,数控技术中的虚拟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集成制造技术等等,在汽车制造工业中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21世纪的汽车加工制造业已经离不开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了。

2.4机床设备机械设备是机械制造中的重中之重,面对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需求,具备了控制能力的机床设备是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数控技术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机床控制能力,即把计算机控制装置运用到机床上,也就是用数控技术对机床的加工实施控制,这样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它是以代码实现机床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主轴变速、刀具的选择、冷却泵的起停等各种操作和顺序动作数字码记录在控制介质上,从而发出控制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执行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零件。

三、数控技术的发展

从第一台数控机床开发成功到现在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传统的封闭式数控系统发展到现今的开放式PC数控系统。传统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由于采用封闭的体系结构,它的通用性、软件移植性、功能扩展和维修都比较困难;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发展,使传统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市场正在受到挑战。开放式计算机数控系统,采用软件模块化的体系结构,显示了优良的性能,能适应各种计算机的软件平台,具有统一风格的用户交互环境,操作、维护、更新换代和软件开发都比较方便,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已成为数控系统发展的方向。

四、结束语

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PC机进入数控领域,极大的促进了数控技术的发展,也为我国在数控生产领域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跟上发展先进数控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孕育产生大量的数控专业技术人才,进而推动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进一步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马岩.中国木材工业数控化的普及[J].木材工业.2006(02).

陈光明.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5(09).

篇8

21世纪是国际化和动态化的时代,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针对服装领域,用户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产品寿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运用供应链管理以提升我国服装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已成为服装企业管理者及实际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课题力求培养服装企业员工熟悉并自觉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进行服装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为今后的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特点是针对服装这个具体的行业,从管理视角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的运营和规划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服装行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与供应链运营管理和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供应链原理和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具体应用。

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作为研究方法,运用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A企业为例,对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具体来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掌握了本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A企业为例,对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加强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供应链管理不善问题也在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中普遍地存在着。在分析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选取A企业为例,对于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意义重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