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连开两个处苞过程8篇

时间:2023-01-19 16:29: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连开两个处苞过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篇1

事实上,植物也有保卫自己的措施。只不过由于不能跑动,它们多半采用防御的办法。

“长矛”自卫法

这里的长矛指的是植物身上的硬刺。身上长硬刺的植物不少,我们身边就有一些。

如果你仔细观看皂荚树(豆科皂荚属乔木)的茎干,会发现很多又长又硬、且有分枝的光刺。万一不小心碰上这些刺,会让人皮破血流。正因为如此,多数动物才不敢爬到树上去。由此可知,皂荚的刺有防止动物侵害的作用,特别是在幼树时期。

靠硬刺自卫的植物还有许多,如刺槐(又称洋槐)的刺由托叶变态而来,刺不长,却很硬。我们常见的石榴,枝上也有硬刺。

带刺植物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大概要算仙人掌了。这些多刺植物,有的种类刺很硬,有的种类刺小而多且密。仙人掌生长在沙漠地带,茎干中多含水分,如果外面不长刺,就会被动物啃食,它的叶子变态成刺,用以自卫,也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一举两得。

枸骨这种灌木的叶子特别硬,其边缘的锯齿顶端延伸为硬刺,动物不敢侵犯。有趣的是,枸骨茎的中下部叶子多有硬刺,上部的叶反而没什么刺了。这是因为下部叶子的硬刺足以保卫自己不被动物侵犯,上部的叶就不必长刺了。植物的适应性真是奇妙!

不仅植物的茎叶上会长有刺,一些植物的果实上也有刺。

我们在北方山区常会见到名为“刺梨”的灌木,属虎耳草科。它的枝上布满硬刺,浆果小圆球形,径达1.5厘米,熟时黄绿色,可食用,含丰富的维生素C。其果实外生有硬的长刺,一般动物不敢啃食。果实成熟后,种子会自然脱落繁殖。

植物通过长刺的办法保护果实的另一突出例子是板栗。板栗是种坚果,成熟时果皮坚硬,多数动物啃不动。但未成熟时,板栗的果皮较软,外面包有很厚的总苞。总苞外表全是硬刺。多数动物都不敢吃。待到果实成熟后,总苞会裂开,使得栗子露出来,甚至落地。

如果你去茄子种植地看看,茄子果实形成时,下面有花萼托包着。花萼外有硬刺,明显是为了保护茄实的。茄科植物中有好多种,均有硬刺,都是为了保护其浆果的。

这些刺对于保护植物自身不被食草动物啃吃是大有效力的。

毛也可怕

有些植物身上不长硬刺,而是长毛。这些毛分布在植物的茎上和叶子上。它也是防御动物侵害的手段之一。

毛有很多种,有的硬如针刺,效用同前面提到的硬刺;有的毛虽不硬,但密集成层,可抵抗病菌及小昆虫的侵害,如杨树的叶子上就有密绒毛,可以防菌害和虫害;还有的毛硬而脆,原来是有内腔的,就像毛虫一样,里面还有毒液。

这种毒液虽不如毛虫毒液之毒,也不容小视。如果不小心碰到了皮肤,’这些毛的尖端就会断裂,将其中的毒汁刺入皮肉内,让你红肿痛痒不止,十分讨厌。因此,不少动物都不敢接近它。

荨麻科草本植物中即有不少种类生有这种毛。这些毛生长的位置不同,有的生于茎上,有的生于叶柄上,还有的长在叶片上。

荨麻科植物中有种蝎子草,非常有名,也是通过长着毛防御外敌的。

蝎子草,顾名思义,毒如蝎子。一旦你被它的毛(学名螯毛,意即其毛螯人如蝎子)刺到了,就如被蝎子尾巴蜇了一样难受。这种草在北京就有不少,郊区近山地的沟边湿地或路边就可见到。它的叶子很大,毛也十分明显,凑近细看可以见到毛里面的水泡。

荨麻科中有刺毛的不仅仅是蝎子草,还有些种类的毛虽短而细,看着毫不出奇,如果不小心触到了同样能使皮肤发痒红肿。

盔甲防御术

有的植物身上既没长刺,也没有毛,它们同样有办法御敌。

其中一些植物采用茎叶外层细胞木质化的方法加强自身的抵抗能力。这就如同给自己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盔甲,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御效果。艾叶草即如是。它的表皮细胞角质增厚,并分泌蜡质,可以防虫蛀。

还有的植物叶片周围边缘较硬,能防止昆虫从边缘开始咬食。

有些植物的浆果最容易被动物所食,但其种子的果皮或内果皮极坚硬,比如核果的内果皮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核果中的桃是最突出的例子。硬硬的桃核多数动物都啃不动。除了桃以外,杏、李、梅、樱桃等皆如是。

用黏液当武器

不少植物的体内多黏液,黏液可以粘住昆虫,使其动弹不得,从而免除危险。

北京平原地区常见的莶草,属菊科,高可达五六十厘米或更高。在茎上开花的地方,多有黏液。用手一摸,即被黏住了。靠分泌的黏液,昆虫不敢靠近,花朵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石竹科的瞿麦是种草本植物,野生于高海拔地区,在北京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区就能见到。它的叶对生,在茎顶开多朵花。茎高达40厘米以上。在瞿麦茎的中下部,你伸手摸摸,会感觉很黏手。这是它保护自己的花朵、防御昆虫的办法。因为昆虫向上爬时,到了这段有黏液的地段,就会被黏住。茎顶的花朵却安然无恙,不会因害虫影响其正常结实繁殖。

瞿麦的红色花朵非常漂亮,每个花瓣细裂成许多条状裂片,很有特色,是夏日盛开的野生草花之一。

除了陆地上的植物外,水中也有可以分泌黏液的植物。在我国江浙一带的水域中有一种水生植物,名叫莼菜,其叶圆盘形,是一种著名蔬菜,食之爽滑入口。它的茎叶之所以特别滑爽,是因为茎叶上有黏液的缘故。在茎叶幼嫩时,黏液分泌得尤其多。它可以借此防止被水中动物侵害。

有用的结晶体和树脂

有些植物,如芋头、薯蓣(山药)、羊蹄、秋海棠等的叶柄中含有一种硬质结晶体,有专门防御蜗牛等动物食害危险的作用。

尽管植物有很多手段保护自己,但还是避免不了受伤。此时,一些植物会想办法保护自己的伤口。例如裸子植物中的松树、冷杉、云杉等,在树皮破损时,会有树脂溢出,并很快凝固,堵在伤口上。这样一来,害虫就不易从伤口处进入体内为害了。与此相同,漆树树皮如果破损,也会流出漆脂封住伤口,其防虫意义同松脂。

“护城河”的功效

有些草本植物非常有趣,比如川续断科的续断,茎高达l米以上,较粗,单叶对生,奇怪的是俩对生叶的叶柄基都扩大一些,在茎节处相接,形成一个凹处。下雨时,凹处积水。此外,它的腺毛也能分泌液体入内。

此种结构初看令人不解,但从自卫角度看,就很容易理

解了。

在续断的花期,喜食花朵的害虫会沿茎而上,意图享用美食,当爬到两叶柄连接处时,害虫就会碰到凹处的水,犹如走到了一道护城河边,被其挡住了去路。如果有些害虫想方设法顺利地爬过这第一道护城河,上面还有另外一对叶形成的第二道护城河。如此这般,层层设防,茎上的花朵最终可以顺利结实繁殖。

气味退敌

一些植物靠散发臭气退敌。这种臭味未必有毒,但奇臭无比,使动物不敢接近。例如茜草科的鸡矢藤,为藤本植物,它的叶子闻起来有如鸡粪臭,故而得名鸡矢藤。还有马鞭草科的海州常山,为灌木,不论叶、花均有恶臭,很远就可以闻到。不过,这些植物的气味闻起来虽不佳,植株却很少发生虫害。

世界上最著名的臭味植物为巨魔芋,属天南星科,号称有世上最大的花序。高过1米。花序外有一佛焰苞,花序肉穗状,位于佛焰苞中央。开花不久就臭不可闻,使得害虫不能近身,但会有逐臭的苍蝇来访,为之传粉。

芸香科的芸香,为多年生木质草本植物。高约1米,全株多腺体,有极强的刺激性气味,人近之都受不了。此草气味有防身功效。唇形科植物多有气味,例如药用鼠尾草和百里香等,气味浓郁,很少被昆虫采食。

神秘的乳汁

有一部分植物体内含有乳汁,其中一些植物的乳汁内有毒,可以用于防虫。

其中著名的要算大戟科大戟属的毒汁大戟。该植物产于欧洲,生于草场,乳汁有剧毒,一切食草动物都不敢食用。奇怪的是,有一种名叫大戟蝶的蝴蝶,其幼虫专靠毒汁大戟的乳汁作养料,食用后毫无异状。这恐怕是生物进化上的特殊关系了。大戟属有近2000种草本植物,皆有乳汁。

我们都知道夹竹桃有毒。这是因为夹竹桃的乳汁中有多种强心甙,能使人因心脏麻痹而死。

巧妙的伪装

有些动物为防止自己被天敌吃掉,会伪装成植物的样子。比如木叶虫会模拟叶子的形状,枯枝虫可以模拟树枝的形态,堪称绝妙。

不仅动物会模仿植物,一些植物为保护自己不被动物吃掉,也可以通过伪装的办法蒙混过关。最著名的例子是产于非洲南部荒漠地带的圆石草,又称石头花或生石花,属于番杏科。它生于荒地砾石滩上,和小石头混在一起,外形看着就像个小圆石头,和真正的石头没什么两样。动物走过时,以为只是块石头而不加理睬。实际上它却是植物。石头花肉质,对生的两叶拼起来如同一个圆顶平面的石头,颜色也与石头无异。一到开花时,在两个子叶中间开出漂亮的黄色花朵。其伪装本领堪称一绝。

喜马拉雅地区有一种天南星,属于天南星科,花序直立,花序连同外面的佛焰苞活像眼镜蛇的头,使得动物敬而远之。

聘请保镖

一些植物没法保护自己,就出奇招,请保镖护卫。它们付给保镖的酬劳是提供食宿,保镖所做的是为其抗敌。

南美热带森林中,植物很多,蚂蚁种类也不少。其中有种蚁栖树,属荨麻科,外形很像蓖麻,茎上有节,叶有炳,叶片掌状裂。茎于近节处有孔,茎内中空。一种被称为益蚁的蚂蚁专门生活在这种树上,此树因而被叫作蚁栖树。

益蚁居住在蚁栖树的茎干中,从茎上的小孔出入。此树在叶柄基部附近生有一丛毛。毛从中生出许多小的白色颗粒状物质。此物质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益蚁就以此物为食。这些物质被益蚁搬走后,原地又会生出新的,可以源源不断供益蚁食用。

从表面上看,是益蚁占了蚁栖树的便宜。其实不然。

蚁栖树有个天敌,也是蚂蚁,专门爱吃蚁栖树的叶子。如不想办法防御,树叶就会被其吃光,无法正常生存。有了益蚁后,当害蚁来袭时,益蚁就会群起而攻之,将其赶走,从而保证了树木的健康成长。这真是绝妙的合作关系。

篇2

目的了解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状况,旨在选育良种。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资料,并到实地访问、观察。结果与结论广西山银花野生种质资源丰富,但多数资源量在迅速减少,亟待保护;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山、忻城和资源县,马山、忻城两县以栽培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为主,资源县以栽培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为主;栽培区的种子、种苗来源复杂,发现有开花早、产量高的优良单株或类群,但平均产量较低,良种选育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 山银花 种质资源 广西

Abstract:Objective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breeding, understanding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in Guangxi. MethodsThe relevant documents and specimens were consulted, and the fields were visi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Wild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is rich in Guangxi, but most of the resources quantity is reducing rapidly, and the urgent protec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must be carried on. Cultivation areas in Guangxi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uch counties as Mashan,Xincheng,Ziyuan. Cultivation varieties in Mashan county and Xincheng county are mainly Lonicera hypoglauca Miq.. In Ziyuan county, 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is the main cultivation variety. The seeds and seedlings of Flos Lonicerae used in the cultivation areas are mixed, early blossoming and high output fine inpidual or class group have been discovered. But the average output is lower. Seed selection of fine breed becomes urgent.

Key words:Flos Lonicerae; Germplasm resources; Guangxi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山银花为同属植物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和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的干燥花蕾。而在此之前,忍冬、红腺忍冬和华南忍冬的干燥花蕾均作为金银花被《中国药典》收载,由此可见,山银花的3个来源植物中有两个是原金银花项下的。山银花与金银花一样,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1],是银翘解毒丸(片)、犀羚解毒丸(片)、银花口服液、Vc银翘片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年来,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和兽医用等方面。因此,山银花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广西忍冬(金银花)野生资源和人工栽培不多,但却是山银花的主产区之一,年产干花1200 t左右。目前广西山银花商品药材90%以上来源于栽培,栽培种质的好坏是影响药材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发展广西山银花生产,筛选适合广西栽培优良品种,笔者于2004~2005年对广西山银花的种质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首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药用植物园等标本馆(室)收藏的山银花标本资料;在实地调查之前,向产地的医药公司、药材收购部、科技局、林业局、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及花农了解当地山银花的野生分布、种质类型以及人工栽培历史、栽培种、栽培面积、种苗繁育、种植技术、产销情况等;实地对各产区野生生长或大田栽培的山银花进行观察:植物学形态特征、野生或栽培环境、产量等,拍照、压制标本、收集引种,并进行种质鉴定。

2 调查结果

2.1 野生种质资源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和华南忍冬在广西均有广泛分布,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他人早年的报道资料[2,3],并结合本次实地调查,现将3个种的主要特征、分布和生态环境等整理如下:

2.1.1 红腺忍冬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有短柔毛。单叶,对生,全缘,叶片卵状矩圆形,长3.0~12.0 cm,宽1.2~7.5 cm,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有短柔毛和较多桔红色腺点,叶柄长达1.0 cm。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比叶柄短或长;苞片钻状,短于或与花萼等长,有毛;小苞片卵圆形,长为萼筒的1/3,有睫毛;萼筒无毛,齿狭三角形、长约0.1 cm,有毛;花冠长3.0~4.5(~5.0)cm,白色黄色,稀为红色,外面疏生微毛和腺毛,稀光滑,筒部与檐部近等长;花柱无毛。花期3~5月,少数8~9月第2次开花。主要分布于临桂、贺州、昭平、梧州、苍梧、藤县、容县、玉林、桂平、横县、邕宁、南宁、宾阳、上林、马山、武鸣、隆安、崇左、宁明、龙州、田阳、德保、靖西、那坡、凌云、宜州、都安、大化、忻城、三江等县市。生长于丘陵及山地灌丛或疏林中,海拔200~700 m。

2.1.2 灰毡毛忍冬大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有短茸毛,稀夹以腺毛,枝后变为粟色,光亮无毛。叶片卵形或披针形,长4.0~14.0 cm,宽1.5~7.5 cm,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圆或近心形,叶面无毛,叶背密生灰色毡状短茸毛,夹以少数黄色腺毛,叶柄长达1.2 cm。花序通常生于小枝的顶端和叶腋,多花;苞片钻状,与花萼等长或稍短,有毛;小苞片卵形,长约为萼筒的1/2,有毛;萼筒无毛,齿狭三角形,有毛;花冠长3.5~4.5(~6.0)cm,外面疏生腺毛和倒向微毛,筒部长为檐部的两倍;花柱无毛。花期6~7月。主要分布于乐业、罗城、融水、龙胜、资源、全州、兴安、灵川、灌阳、富川等县。生长于山谷溪流旁、山坡、山顶预混交林内或灌丛中,海拔500 m以上。

2.1.3 华南忍冬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被灰色短柔毛。叶片卵形或短圆状披针形,长2.0~8.0 cm,宽1.0~4.0 cm,先端急尖或近圆形,有小短尖,基部圆或近心形,叶背有短柔毛,边缘有睫毛,叶柄长达1.2 cm。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达1.5 cm;苞片钻状,与花萼等长或稍短,有毛;小苞片卵形或圆形,有毛;萼筒被短柔毛,齿狭三角形,长约0.1 cm,有毛;花冠长2.5~4.5(~5.5)cm,外面有短柔毛和腺毛,筒部稍长于檐部;花柱无毛。花期4~5月。主要分布于北流、陆川、博白、横县、邕宁、上林、南宁、上思、防城等县市。生长于丘陵地的山坡、杂木林和灌丛中及村边路旁或河边,海拔800 m以下。

除以上3种外,广西忍冬属植物中还有一些未被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种也作为山银花收购和使用。如:毛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大花忍冬Lonicera macrantha (D. Don) spreng.,净花菰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 subsp. nudiflora Hsu et H. J. Wang,皱叶忍冬Lonicera rhytidophylla Hand.-Mazz.,短尖忍冬Lonicera esquirolii Levl.,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votomentosa Hsu et S. C. Cheng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广西山银花野生种质资虽然十分丰富,然而近年来却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多数资源量在迅速减少。在靖西、德保、隆安、大化、都安、临桂、富川等老产区调查发现只在一些较偏僻的地方尚有零星分布。20世纪60~70年代全区每年可采集野生干花150~200t,而据业内人士估算现在每年只能采集到干花60~80 t。分析其遭受破坏的原因:①由于人口增长,人为活动加剧,大量地开荒造地;②产地大规模开展山羊养殖,过度放牧;③近年来一些制药企业大量收购山银花藤蔓作为原料,而由于野生资源大多权属不清或无暇跟踪保护,群众通常是整株连根挖起出售,连年毁灭性采挖导致资源难以再生和恢复。2004~2005年笔者在大化县七百弄乡和临桂县会仙镇进行调查时均发现有药材老板设点收购山银花藤蔓,而且需求的数量亦十分巨大。

2.2 栽培区域及栽培种从1964年开始,南宁药材站中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协同横县、钦州、马山等县医药(药材)公司生产技术人员、药农积极开展野生山银花变人工栽培的试验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摸索到藤蔓扦插繁殖栽培的技术。1970年由南宁药材站组织南宁经济区28个县医药(药材)公司中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在马山县加芳乡召开了山银花生产现场会,将马山经验推广;紧接着1971年由广西区材公司组织的全区山银花生产现场会亦在马山召开。两次会议的召开,拉开了广西山银花大面积人工栽培序幕。

目前,广西山银花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山、忻城、资源、全州、都安、田阳、隆林等县。其中以马山县的加芳、古寨、金钗、古零、里当以及忻城县的北更、红渡、遂意、城关、新圩、古蓬、果遂等乡镇的栽培面积最大,这些乡镇大多位于两县交界,基本连成一片,栽培面积约为4 000 ha,年产干花650 t左右。此栽培区属喀斯特地貌,是广西有名石山地区,一般是在大石块的周围或石缝中挖穴进行栽培,以大石块作为山银花藤蔓攀援的支架。栽培种主要为红腺忍冬。桂北的资源县是广西山银花另一大产区,主要集中在该县的梅溪、资源、中锋、瓜里、车田等乡镇,栽培面积约为2 300 ha,年产干花400 t左右。此栽培区为广西高海拔、高寒山区,多是利用稀灌木丛作为攀援物,或选择坡度较大处,沿山坡水平线修筑高位梯级畦,在畦上种植,修剪培育成直立型花丛。本区栽培种主要为灰毡毛忍冬。其它地区如隆林、田阳、都安、全州等县均有零星栽培,面积在700~1 000 ha之间,年产干花100~150 t。栽培种除了红腺忍冬和灰毡毛忍冬外,还杂有部分华南忍冬、毛柱忍冬、净花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和忍冬(金银花)等。

2.3 栽培区种子、种苗来源

广西山银花人工栽培虽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然而,大多数为群众自发性的种植,一直以来并没有系统地对山银花的种质资源进行过评价与选育。相对而言,湖南省的科技人员在山银花的选育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头,他们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灰毡毛忍冬自然变异优株(花蕾多、产量高、花蕾期长、采收方便、药材色浅质优、适应性广、抗病虫害能力强)作为接穗,以灰毡毛忍冬和同属植物细苞忍冬或忍冬作为砧木,通过嫁接选育出无性系“湘蕾金银花”,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基地[4]。而到目前为止,广西山银花栽培区没有自己的当家品种,没有规范的种子、种苗市场,花农在发展种植时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种苗:①采挖野生苗;②分株繁殖育苗;③自采种子进行播种育苗;④自采藤蔓进行扦插育苗;⑤直接在花丛旁用泥土压盖藤蔓进行压条育苗。引种或繁育种苗过程中对种质未加甄别和筛选。所以,栽培区的种子、种苗来源是非常复杂的。

种质不纯、来源复杂致使广西山银花栽培群体野生性状明显,植株间表现参差不齐。多数植株的产量较低,但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高产的单株或类群。如: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花农李华勤8年前在其住房旁边种植的一株红腺忍冬,从种后第5年开始每年都可采收到鲜花30~40 kg;在他栽培的地块内,每年能采收8~10 kg鲜花的单株比比皆是。另外,本次在忻城、马山等产区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开花特早的单株,据当地花农反映其在每年2月上、中旬就开始现蕾,3月上、中旬即可采收。而绝大多数植株则要到4月份以后才会进入采收期。早开花、早上市,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这也应该作为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收集评价的主要因子之一,对选育种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3 小结

广西山银花野生种质资源丰富,但遭到破坏十分严重,多数资源量在迅速减少,亟待保护;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山、忻城、资源等县,马山、忻城两县以栽培红腺忍冬为主,资源县以栽培灰毡毛忍冬为主;种质不纯、来源复杂是导致广西山银花栽培产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从调查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入手,进而收集引种、对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广西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并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1,152.

[2]方鼎. 广西中药金银花的调查[J]. 医药科技资料,1978, (13):12.

篇3

随着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目前已达1万hm2以上。生长过程中各种病虫的为害,已成为制约鲜食玉米高产高效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促进武汉市鲜食玉米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快推广应用鲜食玉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势在必行。为此,根据近几年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生产实践,将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生活习性)、综合绿色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主要虫害

1.1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粟等作物。

①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为害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一排排整齐的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玉米严重减产。

②生活习性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玉米螟1a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以幼虫蛀食玉米心叶、茎秆和果穗,在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花粒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并导致霉烂、品质下降、减产10%~30%。

③发生特点a.虫口基数。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的为害。b.温湿度。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主要发生在6~9月。各个虫态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6~30℃,相对湿度60%以上。c.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不同,受害程度差异很大。若成虫将卵产于丁布(一种抗螟物质)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上,其孵化的幼虫死亡率很高,则玉米螟为害程度减轻;叶面、茎秆表面的毛长而密的玉米品种则螟害很轻。d.天敌。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其中对玉米螟抑制作用较大的是赤眼蜂。

④综合防治措施a.农业防治技术。一是选用高产抗(耐)病虫品种,减轻玉米螟为害。二是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或用作沤肥、饲料、燃料等,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三是合理安排茬口,压低玉米螟基数。四是利用玉米螟集中在尚未抽出的雄穗上为害的特点,在为害严重地区,隔行人工去除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消灭幼虫。五是在玉米螟田间产卵高峰期,对5叶以上玉米苗,详细观察玉米叶鞘两侧内的玉米螟卵块,人工摘除,田外销毁。b.生物杀虫技术。一是在玉米螟蛾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杀卵;二是在玉米心叶中期用白僵菌颗粒剂施入心叶喇叭口中杀幼虫。c.诱控技术。一是灯光诱杀物理防治技术。利用昆虫趋光性,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投射式杀虫灯诱杀大螟、玉米螟、地老虎等。频振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要掌握好杀虫灯安装高度、设置和开灯时间,并注意阴天或雨天不要开灯,以防人畜触电;二是性诱技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在诱捕器中安放性诱剂诱杀玉米螟等害虫。d.化学防治技术。玉米螟发生严重田块,于5月上中旬,对4叶以上春玉米667m2用0.2%甲维盐乳油20~30ml或90%敌百虫晶体100g对水30kg,用手动喷雾器点喷玉米心叶部,或于玉米心叶期将1%辛硫磷颗粒剂或5%杀虫双大粒剂加5倍细土或细河沙混匀撒入喇叭口,杀灭心叶期玉米螟幼虫。在小麦与玉米间作田还可选用辛硫磷乳油主防玉米螟,兼治玉米蚜、叶螨、粘虫等。

1.2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害虫,俗称绵虫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①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为幼虫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②生活习性粘虫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喜产卵于干枯苗叶的尖部,并具有迁飞的特性。幼虫有假死性,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粘虫对温湿度要求较严格,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虫产卵数量减少或不能产卵。迁飞的粘虫若遇风雨,被迫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为害就重。天敌对粘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虫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

生蜂、线虫、蚂蚁、步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

菌类。

③综合防治措施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a.诱捕成虫(蛾)。用谷草把和糖醋液于夜晚诱杀。糖醋液按体积比,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b.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整个盛期,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然后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c.药剂防治。在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时,即用药剂防治。每667m2用2.5%敌百虫粉2~2.5kg或2.5%敌百虫粉2kg左右对细土10~15kg,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

1.3玉米蚜

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除为害玉米、高粱、麦类、水稻等作物外,还能在狗尾草、李氏禾、芦苇等禾本科杂草上寄生。

①症状识别以成虫、若虫在玉米心叶、穗部群集为害,刺吸植株汁液,影响生长和产量。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病毒病,为害更大。

②生活习性玉米蚜在长江流域年生20多代,冬季以成蚜、若蚜在大麦心叶或以孤雌成蚜、若蚜在禾本科植物上越冬。翌年3~4月开始活动为害,4~5月麦子黄熟期产生大量有翅迁移蚜,迁往春玉米、高粱、水稻田繁殖为害。该蚜虫终生营孤雌生殖,虫口数量增加很快。一般8~9月玉米生长中后期,平均温度低于28℃,适宜繁殖,此间如遇干旱、旬降雨量低于20mm,易造成猖獗为害。

③综合防治措施a.清除杂草。结合中耕,清除田边、沟边、塘边和竹园等处的禾本科杂草,消灭寄主和病原。b.种子处理。用玉米种子质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粉剂拌种,播后25d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效果优异。c.药剂防治。一是在玉米心叶期,可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3500倍液喷雾或灌心,每667m2用稀释药液120~130kg。二是在玉米蚜发生始盛期,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

2000头以上时,可用40%乐果乳油50~100倍液,涂于玉米茎的中部节间,每株涂30~40cm2。

转贴于

2主要病害

2.1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为害后一般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高达100%。一般损失10%~20%,严重时穗苞腐烂,损失更大。

①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严重时叶片、苞叶、茎秆、果穗皆可受害。被害叶鞘初现暗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地图状,之后病斑相互连合为云纹状大斑块。病斑边缘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清晰,病斑中部淡褐至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渍状,干燥时呈草黄色。斑面病症前期表现为蛛丝状物(病菌菌丝体),中后期表现为白色疏松的绒球状物(由菌丝纠结而成的幼嫩菌核)或茶褐色萝卜籽粒状物(老熟菌核),菌核易脱落。

②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气生菌丝通过接触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为28~32℃,菌核在27~30℃和有足够的湿度时,1~2d就可萌发为菌丝,6~10d又可形成新的菌核。连续阴雨或天气湿闷有利发病。过分密植,施氮过多,种植地连作或前作地水稻纹枯病严重的田块,玉米纹枯病往往发生严重。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择抗(耐)病品种。如禾盛糯玉1号、福甜玉18、金银玉等,要因地制宜引进品种试种。b.轮作减少病原菌。实行轮作换茬,并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残体。不要在前作地水稻纹枯病严重发病的田块种玉米,不要用纹枯病稻秆作覆盖物。c.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d.药物防治。发病初期,667m2喷施5%井岗霉素水剂400~500ml,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g,28%多•井悬浮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一般间隔7~10d防治1次,连喷2次,着重喷植株基部,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提高药剂的防治

效果。

2.2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此病多见于玉米生长中后期,除个别年份和个别地方发病严重外,一般为害较轻。若流行,造成植株早枯,籽粒不饱满而严重减产。

①症状主要侵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也可受害。初期在被害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淡黄色小疱斑(此为病原菌未发育成熟的夏孢子堆),随着病菌的发育和成熟,疱斑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明显隆起,颜色加深至黄褐色,终致表皮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或其附近又出现黑色疱斑(此为病原菌有性态的冬孢子堆),疱斑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冬孢子)。但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冬孢子堆不一定

产生。

②发病规律病原锈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环,不存在越冬问题。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高温多湿的天气或植地环境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③综合防治措施应以种植抗病杂交种为主,辅以栽培防病等措施。a.选用抗病杂交品种,合理密植。b.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植株抗病性;适度用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c.及时施药预防控病。在植株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乳油1500~2000倍液,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超微硫磺悬浮剂300倍液,12.5%速保利(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2~3次,隔10d左右1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2.3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也为害高粱属和类蜀黍属的一些植物。

①症状只在果穗和雄穗上表现症状。受害前期植株表现为笋状、矮缩丛生状,出现黄条、顶叶扭曲等特异症状。抽穗期出现典型症状,病株雌穗变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这是与瘤黑粉病的主要区别。

②发病规律主要是土壤和种子带菌。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玉米3叶期以前,土壤温度21~28℃,湿度在中度偏干旱时最有利于病菌侵入。4~5叶期以后的玉米受侵染少。当种子发芽时,病菌也萌发,侵染幼苗,随植株的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连作地、耕作粗放、覆土过厚、土壤干燥都有利于侵染发病。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择杂交的抗病品种。

b.种子处理。用种子质量0.4%的粉锈宁(三唑酮)或种子量0.8%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c.加强耕作减少病源。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发病特别重的田块实行轮作;精耕细作,适期播种,促使种子发芽早、出土快,减少发病。

2.4玉米大、小斑病

①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直径达10~30cm,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为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cm,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②发病规律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病菌适温是20~32℃。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发生较严重,而大斑病则在春玉米区发生较严重。降雨量大、湿度高,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大小斑病病害的抗

转贴于

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要因地制宜地引种抗病品种。b.抓好栽培防病。包括调节播期;提倡育苗移栽;合理密植和间套作;施足基肥,配方施肥,及早追肥,特别是在拔节和抽穗期要及时追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注意排灌,避免土壤过旱过湿;清洁田园,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实行轮作。c.药剂防治。可用40%克瘟散(敌瘟磷)乳剂500~1000倍液,40%多•酮或45%唑酮•福美双10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70%托布津(硫菌灵)(1∶1)10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600倍液防治2~3次,隔7~15d喷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2.5玉米粗缩病

①症状识别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重病株雄穗不抽出或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另有一些病株嫩叶卷曲呈弓形或牛尾巴状,心叶有缺刻,喇叭口朝向一侧或叶缘变红到全叶变红。

篇4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

1、玉米螟的形态

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卵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

蛹 长15~18毫米,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5~8根。

2、生活习性: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由于各种越冬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差别较大,影响了越冬幼虫的化蛹羽化,致使发生期极不整齐。同时也由于玉米螟在不同的寄主上为害,而这些寄主的营养价值也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不整齐,因而出现世代重叠现象。

成虫通常在夜间羽化,羽化后第二天即能交尾产卵,成虫白昼潜伏,夜出活动。产卵部位大都在玉米叶片前面造成中脉处。幼虫孵化后,最初仍聚集在原处,咬食卵壳。1小时后爬行分散,一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为害。从一卵块孵出的幼虫,就以这种方式分散到许多植株上,造成受害植株较集中的现象

3、发生原因

3.1 气候条件 玉米螟对湿度非常敏感,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相对湿度时大,产卵量也随着增大,当空气湿度为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气候环境越干燥越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时非常不利玉米螟发生发育。

3.2 越冬寄主秸秆和穗轴的残存量以及茎秆含有的越冬虫量与越冬基数的大小有关系密切。越冬基数越大,春季幼虫成活率越高,第1生为害越严重。

3.3 天敌玉米螟可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数量大、寄生率高时,第3代玉米螟发生就不会严重;若赤眼蜂发生偏晚,则往往不能控制第3代玉米螟的大发生。

3.4 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同一品系生育后期抗螟能力降低。一般说来,硬粒型品种较马齿型品种抗螟性强。

4、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玉米心叶期,新孵化的幼虫生活在叶鞘内,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雌穗发育受阻,造成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穗轴,影响籽粒灌浆,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对玉米生产威胁很大。

4.1 心叶期

玉米螟初孵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玉米心叶出现花叶和排粪孔。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上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4.2 孕穗期

心叶的幼虫都集中到上部,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4.3 抽丝灌浆期

幼虫主要集中在花丝内为害,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一部分大龄虫则蛀入雌穗轴内及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损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

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适宜期。心叶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数叶片法确定。用手捏到雄穗但还看不到雄穗、玉米还差2~3片叶抽雄时,即为心叶末期。穗期防治以抽丝达60%时,防治效果最好。

5、玉米螟的防治

5.1 农业防治

通过秋翻进行机械灭茬、合理轮作,降低越冬虫源,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性。

5.2 生物防治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有很多,赤眼蜂是玉米螟卵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田间的自然寄生率平均在10%以上,但达不到控制玉米螟危害的目的,必须人工向田间释放赤眼蜂,增加田间赤眼蜂的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通过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卡,使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达7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为害。应用赤眼蜂防螟技术的关键是做好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的调查,化蛹率是蜂卵相遇的关键依据,就是说赤眼蜂羽化出来,要有玉米螟卵。要达到预期效果要连片释放,最好是一个村或整个乡镇。

5.3 物理防治

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在玉米心叶期采用黑光灯田间诱杀玉米螟成虫,可有效降低危害率。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为什么说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累累硕果是需要在夏天用力生长才能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

由果实累累的秋天自然引出夏天,为出示课题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自读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指导个别语句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做好范读。

3.学生齐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自由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5.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学生多次读文,可从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出示课件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齐读这句话)(板书)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讲述的呢?(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而明确文章是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路、马路等方面描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句话写的。

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夏天,来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快速走进文本。

二、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成长。

1.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

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生物?它们各有什么变化?

②这些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些词能说明这个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3.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自主感悟的能力。

4.出示课件4—6:交流提示。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①“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怎样呢?(快 很快 迅速)

②在朗读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谁愿意来试试。

(2)(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竹子、高粱)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①这几句话中提到了那些生物的生长?

植物:瓜藤、竹子、高粱、苞蕾(鲜花、果实)、苔藓、草坪、菜畦

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②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长出几寸 多出半节 长满了 变成了 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3)出示课件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①昨天、今天、明天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三个词语的使用,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

②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用上“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昨天值得回忆,今天值得珍惜,明天一定要把握。

设计意图:

抓住表示长得快和时间的词语,感悟夏日里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5.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因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文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的概念。此环节的设计,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6.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它成长的特点。(指生读,比赛读)(读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指导和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三、研读第3自然段。

1.在夏天里,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成长,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谁愿意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草、树、山、稻秧、甘蔗、地、水、铁轨、柏油路……

3.出示课件6: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吗?

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因为铁轨长,所以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像是高起来。)(解释:物体遇热膨胀所以缝隙变小,路面高起来同理。)

4.夏天连柏油路也是软绵绵的,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你还能说出像软绵绵这种结构的词语吗?(如绿油油)

5.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话读出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的特点。

6.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四、研读第4自然段。

1.有生命的植物、

动物乃至不具有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在夏天里都在生长,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人也是一样,也在一天天地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把第4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课件7:理解两句谚语。

①“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农民们欣喜不已。

②“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最大?

出示课件8:“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①热天:在这里不只指季节,也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②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的过程。

③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什么时期?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④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4.齐读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成长的道理。

设计意图:

体会使用谚语的作用,从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五、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来写,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感人,才会吸引读者。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语言浅显易懂,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3.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细细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

总结文章的写法,便于学生在写作文时运用这种写法。

六、课堂小结。

送给大家一句话,请和老师一起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板书设计】

15 夏天里的成长

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植物

动物

山水

铁轨

篇6

一树樱桃带雨红

樱桃素来有“春果第一枝”美誉,过了严冬,万木皆未秀,樱桃树上就开始伸展芽苞,蕴育出粉白花蕾,气温稍有回升,三五天功夫便开出粉白的、淡红的、浅黄的花朵。小小五片花瓣常三五朵结成有柄的伞房状,这纤纤弱弱的柔美要不了两个月,就成长为惹人怜爱的美味樱桃。

白居易在《樱桃歌》中赞道:“莹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晶莹的樱桃在诗人眼里是带着是饱含琼浆的金丸,是真正秀色可餐的粒粒无孔珠。白居易一生好酒,自号“醉吟先生”,也是一位喜欢歌舞音乐的发烧友,相传白居易有两个家妓,一个叫樊素,一个叫小蛮。樊素善歌,每当她开口时,声动梁尘,余音绕梁,而最美的,却是她那樱红的小嘴。小蛮善舞,她翩跹而舞时,腰肢细软,不盈一握,如杨柳般不盛凉风的娇羞。这样的轻歌曼舞,实乃人间美景,白老先生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所以后世便开始用“樱桃小嘴”来形容美人,小嘴食樱桃,多么美妙,甚至可以说樱桃是一种女人的水果了。

樱桃摇篮――米易黄草

樱桃为蔷薇科李属果树,原产亚洲西部,后经高加索传入欧洲。我国目前各地都有栽培,著名的品种有浙江诸暨的短柄樱桃、山东枣庄的大乌芦叶樱桃和辽宁大连的宝玉樱桃等;而在四川,最好的樱桃以“黄草”冠名。

在被阳光迷恋的地方米易,三四月间,春意融融,山清水秀,黄草樱桃在绿树丛中红樱点点。这樱桃果大、色泽鲜亮、味酸甜浓郁可口、回味无穷,种植面积近4000亩,产量50余万斤,产值近400万元,远销成都、昆明和重庆等大城市。

每年四月中旬,一年一度的米易黄草樱桃节开始启动,蜿蜒的山路上,古朴的集市里,还有满载樱桃的合作社,都沸腾了!为黄草美味樱桃和旖旎风光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各色车辆汇集于弯曲的山道上,向着心中渴盼已久的樱桃前行。穿着艳丽服装的人群行于集市间,吃着樱桃,呼吸着小城里的温润空气,为这清丽山水和上品佳果,赞不绝口,享受着“四月江南黄鸟肥,樱桃满市粲朝晖”。

在米易水果中,黄草樱桃是一颗闪亮的明珠,每年3月中旬上市,饱满而馥郁的芬芳让人沉醉在这水果盛宴里。被绿色阳光眷顾的黄草,以绿色有机为宗旨,打造放心农产品为目的,培育出这深受人们喜爱的黄草樱桃。阳光、生态、良好的地源环境为米易孕育了丰富厚积的农业资源基础,水果、蔬菜是米易两大特色农业资源,而黄草樱桃是米易水果中独树一帜的品牌。阳春三月到黄草,阳光照射在成片的樱桃林上,微风吹拂,绿油油的叶丛中露出颗颗晶莹的樱桃,取一颗放入口中,甜带微酸,实在是春天最美妙的享受了。有诗《黄草樱桃》赞曰:千树万树挂珍珠,山村果林美画图。樱桃节日游客来,果商产地收红珠。

你所不知道的樱桃

樱桃又名楔荆桃、车厘子,晶莹美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营养特别丰富。据测定,每100克樱桃鲜果中含糖类8克、蛋白质1.2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以及钙、磷、铁等,其中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桔、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

铁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原料,在人体免疫、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食樱桃可补充体内对铁元素量的需求,促进血红蛋白再生,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篇7

高山药用花卉以其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其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也相继开展。文章概括了3种典型药用花卉(雪莲、龙胆、绿绒蒿)植物学特征、种属特征、药理作用及其分布特点,结合高山花卉的特殊生长环境,进而对其前景进行展望,探讨了其潜在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高山药用花卉 雪莲 龙胆 绿绒蒿

所谓高山,就自然地理概念而言,是指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区,平均海拔在4 500 m以上。这一地区的现代地表形态是冰冻作用占优势,垂直气候带明显。按一般学者的看法,高山花卉就是生长在这些地区的野生花卉植物[1]。高山花卉因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具有3种典型的特点:①大多植株矮小;②茎粗、叶厚、根系发达、植株富含糖和蛋白质;③花色美丽。高山花卉由于受强紫外辐射和低温的影响,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色彩缤纷艳丽[2]。

高山花卉色泽艳丽,五彩缤纷,是自然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也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物质财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山植物通常是指那些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植物。高山花卉中有许多珍奇花卉,它们大多分布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而鲜为人知,著名的雪莲、绿绒蒿、马先蒿、杜鹃、报春和龙胆中的大部分种类就是高山花卉的典型代表。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山花卉资源十分丰富,仅云南西北部高山就汇集了五千多种高山植物。高山花卉形态万千,花色五彩缤纷,春秋时节,当各种高山花卉竞相绽放之时,高山地区犹如一个天然大花园,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高山花卉是高山或高原上分布高度在海拔2 500 m以上的花卉,中国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区多有分布。这些植物适应高山或高原上的严寒、大风和强辐射,多为草本和矮小灌木,生命力强、生活期短。其花型、花色各异,艳丽多姿。

中国是多山的国家,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6%。独特的高山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高山植物,其中有观赏价值不下3 000种,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

1 雪莲

雪莲Saussurea involu - crata Kar et Kir ex maxim,又名血荷花、大拇花、是菊科凤毛菊属植物,分绵头雪莲S.ianiceps Hand.Mazz,大苞雪莲S.involucrata Kir et Kar,水母雪莲S.medusa Maxim,三指雪莲Saussurea tridactyla Sch.-Bip.ex Hook.f.),槲叶雪莲Saussurea quercifolia W.W.Smith 5种等[3]。仅分布于原苏联、蒙古及我国新疆、青海、甘肃一带,一般生长在海拔2 400~4 100 m的高山冰渍石及高山草甸悬崖峭壁上,是一种典型的高山植物和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名贵中药材[4]。雪莲是一种高寒植物,常年生长在我国的新疆天山3 500 m雪线以上的石缝中。它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海拔以上的雪线上常年积雪和刮风,裸露的岩石缝中只有贫瘠的土壤和积雪融化的雪水,再加上高山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和极大的昼夜温差,致使它的生长周期非常缓慢。因此,它的生物合成过程尤其重要;雪莲中的多糖含量丰富;对紫外线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雪莲花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多糖素苷、黄酮类、酚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类和蛋白类。全草入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血、杀菌、抑菌、分解毒素、抗炎症、强筋壮骨等作用。主要用于消肿止血、降血糖及治疗低血压、肿瘤、癌症、艾滋病、感冒、眩晕、风寒多痰咳嗽、肝病面色无华、体力疲乏、阳痿、妇女宫寒腹痛、闭经等症。所以,雪莲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兼药用植物。

1.1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生于3 000 m以上的高山,株高16~30 cm。茎粗壮,颈部有纤维状残叶基。叶近革质,密集丛生,阔倒披针形或矩圆形,无柄,边缘有锯齿。头状花序,十余个聚生茎顶呈球形。有莲座状总苞片,被白色长毛。花紫色,花期夏季,果期9~10月[2]。

1.2 生长环境是唯一能在雪线上生长的大型草本植物。喜生于高山峻岩、砾碱沙质潮湿处。雪莲从种子萌发到抽苔、开花需6~8年时间,最后一年六月到八月间开花。特殊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其独特神奇的药理作用。新疆雪莲分布于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阿勒泰山山脉和昆仑山脉,生长在高寒山区,一般在海拔3 000 m左右的雪线上。能够在海拔3 000 m左右、常年积雪不化、气候严寒的雪峰生长的新疆雪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其防晒系数高达22SDE,远高于15SDE的国内超强度紫外线辐射[5]。尖苞雪莲Saussurea polycolea Hand.-Mazz.var.acutisquama 生长于3 200~4 900 m的河滩、山坡草地、高寒草甸,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6]。

1.3 生物来源和分布雪莲属菊科(Compositae)凤毛菊属(Saussurea DC.)两个亚属-雪莲亚属Subgen.Amphilaena(Stschege) Lipsch 和雪兔子亚属Subgen.Eriocoryne(DC.) Hook.f.。雪莲亚属约二十余种,雪兔子亚属约23种,2个变种[7]。常被用作生药的雪莲有12种和1个变种,分别是新疆雪莲S.involucrata Kar.et Kir(新疆、青海、甘肃)、雪兔子S.gossypiphora D.Don (西藏)、三指雪兔子S.tridactyla Sch..Bip.ex.Hook.f. (西藏)、丛株雪兔子S. S.tridactyla Sch..Bip (西藏)、绵头雪莲S.lanices.Hand Mazz(四川、云南、西藏)、毛头雪莲S.eriocophata. Franch.(云南)、水母雪莲S.medusa.Maxim(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槲叶雪莲Saussurea quercifolia W.W.Smith(四川、云南)、鼠曲雪莲S.qnaphalovides.(Royle) Ostanf(新疆、四川、西藏)、苞叶雪莲S.obovallata. C.DC(四川、云南、西藏)、星状雪兔子S.stella.Maxim (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小果雪兔子S.simpsoniana Lipsc(新疆)、红雪兔子S.leucoma Did (云南),其中,三指雪兔子是丛株雪兔子的变种[8]。

1.4 化学成分研究目前,药用化学成分研究较多的有雪兔子、绵头雪莲、新疆雪莲、水母雪莲、星状雪兔子和丛株雪兔子等6种[9]。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内酯、植物甾醇、内脂、萜类、木质素、多糖及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并富含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而且含量较高。雪莲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是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现在已经鉴定出的有14种[10]。

1.4.1 黄酮类雪莲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为黄酮类和黄酮苷类化合物,主要含有芹菜素、山柰素、金合欢素、木犀素、槲皮素、日本椴苷等。从新疆雪莲中分离得到芹菜素5,6二甲氧基黄酮、芹菜素6甲氧基黄酮、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从水母雪莲中提取得到5,6,7α氢4,4,7α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2,3二苯基环丙烯酮[12]。此外,还有木犀草素7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洋芹素7OαL鼠李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洋芹素及木犀草素等[13,14]。

1.4.2 倍半萜内酯及内酯苷类从新疆雪莲和雪兔子分离鉴定出一些大分子的萜类化合物:3αOH,11β,13二氢去氢广木香内酯-8βD葡萄糖苷、大苞雪莲碱(倍半萜内酯生物碱)、雪莲内酯(倍半萜内酯)[15]。具有较好止血作用的紫丁香苷、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6]。

1.4.3 甾体和生物碱类雪莲中的甾体成分有豆甾烷醇、β谷甾醇、豆甾7烯3醇、麦角甾烷3,24二醇等[15]。生物碱主要有秋水仙碱、大苞雪莲碱(β-辅氨酸取代的二氢去氢广木香内酯)[11]。

1.4.4 糖类及其他化合物雪莲中具有药理活性的糖类主要是多糖,如天山雪莲花多糖、云南雪莲花多糖、水母雪莲多糖等,还可分离得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17]。此外,从三指雪莲、绵头雪莲和丛株雪兔子中分离出东茛菪素、伞形花内酯等香豆精类化合物;对羟基苯乙酮、大黄素甲醚、二十三烷、三十一烷、对羟基苯甲酸、吲哚醋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胡萝卜苷等化合物[18,19]。

1.5 药理作用雪莲是高山地区的民间药用植物,在民间使用已久,民间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妇女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麻痹不透、肺寒咳嗽、阳痿、高山不适应症等症的治疗。近年来,雪莲作为民族药在抗炎镇痛、抗早孕、抗衰老及抑制癌细胞增生方面的作用成为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药理作用主要有:①抗风湿镇痛作用;②对心血管作用 雪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芹菜素)可以缓解、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③对平滑肌作用;④抗肿瘤作用;⑤抗菌消炎作用;⑥对妇科疾病的作用;⑦消除自由基及抗疲劳作用;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⑨抑制染色体损伤[20]。

2 龙胆

龙胆属(Gentiana) 龙胆为世界高山名花,也是中国三大名花之一。龙胆属与报春花属(Primula),杜鹃花属(Rho.dodendron)通称为“三大名花”,并在高山“五花草甸”的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云南名花之一。龙胆是一种名贵花卉,曾有古诗赞曰:“不卧龙宫卧山林,一样青光若照人,可爱峰恋三俏妹,陵游开处振金铃”。全球约500种,云南西北横断山区产50种以上,英国引种中国龙胆14种。龙胆属植物花色艳丽,色彩丰富,有紫、白、蓝、黄白等多种颜色,适宜作为花坛、花境或者盆花,用根茎或种子繁殖。多生于高山、亚高山草甸、沼泽草甸、山坡及疏林下。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有七叶龙胆G.arethusae Burk.var.delicatula Marq.,大花龙胆G.szechenyi Kanitz,蓝玉簪龙胆G.veitchiorum Hems1.,华丽龙胆G.sino-ornata BaH.f.sinoornata,天蓝龙G.caelestis(Marq.)H.Smith,阿墩子龙胆G.atuntsiensis W.W.Smith、高山龙胆G.ampla H.Smith等[21]。

2.1 植物形态特征龙胆属Gentiana L.植物为一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很多种类生在在终年积雪地带,在短短的化雪期间开花结实。为了适应高山严酷地气候,龙胆花体型大都矮小,稀为小灌木状。茎直立或斜升。单叶,稀为复叶,对生,少有互生或轮生,全缘,基部合生,筒状抱茎或为一横线所连结;通常无柄、无托叶。花序一般为聚伞花序或复聚伞花序,花冠浅裂,稀深裂,其漏斗状花朵往往比茎长好几倍。花冠裂片间具褶。花色有深红、紫红至玫瑰红、白、浅灰、黄、绿等色,多数种类是鲜蓝色。腺体小,轮生于子房基部[22]。

2.2 种类与分布龙胆(又名陵游),系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的统称。该属植物全球共400多种,广布温带各地,我国有247种,云南有130多种。全省各地都有,但其多数种类分布于海拔2 000~4 800 m的高山地带,尤以滇西北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北美洲及南半球的安第斯山脉,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几内亚及新西兰也分布着龙胆属植物,而澳大利亚仅存有一二种。我国龙胆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约247种[23],占全种的60% 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岳地区及东北地区。2000版《中国药典》收载龙胆品种为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1.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其中条叶龙胆又称东北龙胆,龙胆又名为粗糙龙胆。此外尚有红花龙胆Gantiana rhodandtha,管花龙胆G.siphonantha,小龙胆G.puligera,新疆龙胆G.kaufmanniana,天山龙胆G.tianshanica,乌奴龙胆G.urnula,双色龙胆G.veitchionum,高山龙胆G.algida,头花龙胆G.cephalantha[24] ,建德龙胆G.manshuricavar.Jiandeensis J.P.Luo at Z.C.Lout),亚木龙胆G.suffrutes cans J.P.LUO et Z.C.Lou,德钦龙胆G.atUntsiensis W .W .Sm . [25],提宗龙胆Gentianatizuensis Franch.[26]及秦岭龙胆Gentiana apiata N.E.Br.等[27]。引种栽培的种类有大花龙胆G.szechenyi Kanitz,华丽龙胆G.sino-ornata Balf.f.,天蓝龙胆G.caelestis (Marq.)H.Smith,阿墩子龙胆G.atuntsiensis W.W.Smith等[28]。部分重要的国产种类有:(1)无尾龙胆 G.ecaudata,特产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2)长梗龙胆G.waltonii,特产于西藏东南部至南部;(3)大花龙胆 G.szechenyii。特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和甘肃西南部;(4)七叶龙胆G.arethusae var.delicatula,特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5)滇西龙胆G.georgei,特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至北部、青海南部和甘肃西南部;(6)管花秦艽G.s onantha,特产于四川西北部、青海、甘肃和宁夏西南部; (7) 岷县龙胆G.purdomii,特产于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和甘肃;(8)假鳞叶龙胆G.pseudosquarrosa,特产于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青海玉树地区; (9) 丝萼龙胆 G.filisepala,特产于四川西部;(10)红花龙胆G.rhodantha,特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广西;(11)钻叶龙胆G.haynaldii。特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玉树地区及湖北西部;(12)云雾龙胆G.nubigena,产于青海、甘肃、西藏和四川西部。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也有;(13)高山龙胆G.algida ,产于新疆、吉林(长白山),俄罗斯、日本也有;(14)蓝玉簪龙胆G.veitchiorum,产于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青海和甘肃,不丹也有; (15) 中亚秦艽G.kaufmanniana,产于新疆北部,俄罗斯(阿尔泰)和中亚也有;(16)卵萼龙胆G.bryoides,产于西藏东南部至南部,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也有[29]。

2.3 化学成分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从龙胆中分离得到了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如龙胆碱、龙胆次碱、龙胆胺、龙胆黄碱、6β反式异龙胆卢庭、6α一顺式欧龙胆碱、秦艽胆碱。龙胆的药用成分主要集中在根及根茎部,其化学成分有龙胆苦苷(gentiopicrin),当药苦苷(swertiamarin)、当药苷(sweroside)、苦龙胆酯苷(amarogentin)、四乙酰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tetraacetate)、三叶龙胆苷(trifloro-side)、龙胆三糖(gentianose)、龙胆黄碱(gentiofla-vine)和龙胆碱(gentianidine)[23]。从个别龙胆属植物根中分别得到龙胆二糖、β一谷甾醇、齐墩果酸、龙胆糖、皂苷、香豆精、挥发油、果胶、鞣质等,且许多成分间常可互相转化,如苦苷类成分之间在体内可互相生物转化:当药苦苷失水生成龙胆苦苷,龙胆黄碱转化为龙胆次碱,龙胆黄碱或当药苦苷经氨水处理可得到多种生物碱[30]。

2.4 药理作用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作为药用植物已有悠久的历史。龙胆在《神农本草经》中作为中品收载,具有泻肝胆火、清热燥湿的功效,用于骨寒热、湿热黄疸、寒湿脚气、咽喉痛、目赤、口苦、湿痒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保肝、利胆、健胃、降压、抗炎、抗过敏、抗病原体、增强免疫功能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等多种药理活性[31]。龙胆苦苷是中药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它的具体药理作用可以归纳为:①对肝脏的保护作用;②对消化系统的作用;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④抗炎作用;⑥对甲状腺功能的作用;⑦利尿作用;⑧降压作用[32]。

3 绿绒蒿

3.1 植物形态特征绿绒蒿系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厚而延长成萝卜状。株高7~150 cm不等。种类不同,花型各异。姿态亦殊。有的自基部莲座状的叶丛中抽出花梃。一丛数梃,每梃独挺1朵,有的茎上着花。1茎数花,成一总状圆锥花序。花瓣有多达10瓣成重瓣类型,花色有蓝、紫蓝、白、黄等色。不少种类,其植体具柔长的绒毛,因而获得了“绿绒蒿”这个雅号。绿绒蒿是著名的高山花卉,也是云南名花之一。

3.2 种类与分布绿绒蒿是罂粟科(Papaveraceae) 绿绒蒿属(Meconopsis)植物的泛称。绿绒蒿属(Meconopsis) 全世界45种,以中国西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为分布中心,中国产38种,滇西北产14种以上,如丽江绿绒蒿M.forrestii Prain,总状绿绒蒿M.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 var.racemosa(Maxim.)prain.,滇西绿绒蒿(M.impedita Prain),全缘叶绿绒蒿M.integrifolia(Maxim)Franch.,轮叶绿绒蒿u etM.integrifolia var.uni-flora C.Y.W H.Chuang,长叶绿绒蒿M.1ancifolia(Franch.)Franeh.]等。其中全缘叶绿绒蒿、总状绿绒蒿花大,色彩艳丽。绿绒蒿属植物多分布在海拔3 000 ~5 500 m的高山草甸、灌丛或流石滩上,用根茎或种子繁殖。国外曾引种过五脉绿绒蒿(M.quintap inervia)、棠叶山绿绒蒿(M.zoardii)等多种绿绒蒿植物[21]。

3.3 药用价值绿绒蒿不仅花色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的种类还可入药。如全缘绿绒蒿(丽江又名 “黄芙蓉”,藏语名“埃贝赛保” )产于云南西北部(碧江、丽江以北)及东北部(巧家)、四川西部、西北部。西藏东南部、青海东南部也有分布。它生于海拔2 700~5 100 m的草坡或林下。它全株均可入药,有清热止咳功效。叶可治胃中反酸,花可退热催吐,消炎,治跌打骨折。尼泊尔绿绒蒿,又名“山莴笋”,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总状绿绒蒿,纳西族、藏族称其为“ 红毛洋参”、雪参 ,又名鸡脚参,藏医用其全草消炎、止骨痛,治头伤、骨折,是著名的藏药之一。丽江地区用根入药 治气虚下陷、浮肿、脱肛、久痢、哮喘等症,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五脉绿绒蒿,又名毛叶兔耳风,藏名欧摆完保,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甘肃南部,西藏等地,生于高山山坡草地或多石砾处。6~8月采其花、果实或全草,除去毛刺,洗净晒干作药,具清热、镇咳、平喘作用。主治肺炎,咳嗽、妇女白带,痛经。藏医则用其治肝炎、肺炎、胆囊炎、肺结核、胃溃疡等症。绿绒蒿花或果配麻黄根、天仙子煎汤服,可治哮喘。若配火把果根、香蒿、火绒草煎汤服,可治肠炎及久泻。若配莨菪叶煎汤,可治胆绞痛。

4 小结与展望

高山花卉是在特殊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特殊植物类型。除高原城市外,在未经过风土驯化以 前,实生苗很难在低海拔城市引种成功。国外多年引种经验表明, 高山花卉在海拔1 500~2 000 m地区用种子繁殖是会成功的,但在海拔1 000 m以下繁殖比较困难。能否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让高山花卉适应低海拔城市环境,是园艺科技工作者的一种追求,但愿这种梦想会实现。

我国的高山花卉是国际上育种和开发高山花卉品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它的美丽色彩对世界园林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高山花卉由于强烈的光照和较大的温差,使植物体内积累了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并富含糖和蛋白质,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药物宝库。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高山花卉的潜在价值,如果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对高山花卉进行深度研究,如引种驯化、遗传改良、栽培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等。那么高山花卉给人类带来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赵清盛.高山上的花仙子-四川高山花卉揽胜[J].中国花卉盆景,2000,11:10.

[2]包满珠.花卉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10,415.

[3]程超寰,杜汉阳.本草药名汇考,第1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584.

[4]陈阿城,李勃.新疆雪莲的药效学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60.

[5]晁威.雪莲花及其药理作用[J].食品与药品,2005,7(4):68.

[6]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植物志,第3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451.

[7]北京医学院基础部药理组.雪莲的初步药理研究[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6,1:43.

[8]陈发菊,杨映根,赵德修,等.我国雪莲植物的种类、生境分布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9,16(5):561.

[9]贾忠建,李瑜,杜 枚,等.新疆雪莲化学成分研究(I)[J].高等化学学报,1983,4(5):581.

[10]赵莉,王晓玲.新疆雪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4):424.

[11]张琦,伍红,张 蛾,等.五种药用雪莲花种总黄酮及微量元素的测定和比较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7,12(3):145.

[12]李咏华,葛发欢,苏薇薇.水母雪莲花研究进展[J].中药材,27(4):297.

[13]贾忠建,费厚满,李 瑜,等.水母雪莲黄酮甙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0(4):128.

[14]贾忠建,李瑜,杜枚.大苞雪莲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22(3):100.

[15]王慧春,徐文华.藏药雪莲花的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7.

[16]余建华,郑尚珍,沈序维.雪兔子中甾体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6):356.

[17]袁晓凡,赵 兵,王玉春.雪莲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35(12):1424.

[18]任玉琳,杨峻山.西藏雪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36.

[19]任玉琳,杨峻山.西藏雪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Ⅲ)[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1):732.

[20]庄丽,李卫红,孟丽红.新疆雪莲资源的利用、研发与保护[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195.

[21]杜有新,杨涛,李成才,等.云南高山花卉种质资源调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80.

[22]王国良,赵永艳,闫小红.龙胆属植物的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04,31(6):45.

[2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

[24]宋万志.中国龙胆科药用植物概况[J].中药通报,1986,11(11):633.

[25]张建生,田子新,楼之岑.九种龙胆中五种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J].药学学报,1991,26(11):864.

[26]徐秀芝,田暄.提宗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I)[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4):225.

[27]李富贤,乔博灵,高昌良.秦岭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0,21(3):140.

[28]张石宝,胡虹,王华,等. 云南的高山花卉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19.

[29]郎楷永.中国的龙胆[J].科技导报,2004,1:64.

[30]Tan R X,Kong LD.Secoirdoids from Gentiana siphoanatha[J].Fhytochemitry,1997,45(1):1035.

篇8

关键词:玉米 病虫害 穗期 除草

玉米中后期主要指穗期(拔节至开花)和花粒期(开花至成熟)两个阶段。穗期阶段是由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一般历时27-30天。这一阶段是根、茎、叶在迅速生长的同时,雄雌穗迅速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和决定玉米穗数、穗子大小的重要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促杆壮穗,防止倒伏,防治病虫害,以达到穗多、穗大、丰产目的。

一、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疏松土壤,利于根系发育,同时可去除田间杂草并使土壤更多地接纳雨水;培土则可以刺激次生根发育,有效地防止因根系发育不良引起的根倒伏。中耕和培土作业可结合起来进行,培土高度以7-8厘米为宜。在潮湿、黏重地块以及大风多雨地区,培土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二、虫害的防治

玉米中后期是害虫的多发期,也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害虫有蚜虫、玉米螟、粘虫。防治蚜虫,可用50%辟蚜雾或10%吡虫啉兑水喷雾。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小喇叭口期(第9-10叶展开时),用3%辛硫磷颗粒剂0.5kg,掺细沙7.5kg,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1.5-2g或用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在雌穗抽丝盛期后6-8天,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粘虫可用灭幼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目前新推出一种生物防虫药―杜邦.康宽,在玉米苗期用药,持效期可达50天左右,除了对蚜虫无效外,其余各种害虫均可杀灭,可以推荐使用。

三、病害的防治

近年来,四川各地玉米中后期多发生:叶斑病、青枯病、锈病、褐斑病等。

1、叶斑病。叶斑病主要包括大斑病、小斑病,是四川最常见的玉米病害。小斑病多在玉米叶脉间产生椭圆形或近长方形斑,黄褐色,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圈,有时病斑有2-3个同心轮纹,多数病斑连片,病叶变黄枯死。小斑病的发病轻重一般与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有关,当病叶率15%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可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然后喷洒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2、青枯病。也称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称之为“暴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灌浆至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多阴暴晴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茎基部的叶鞘间,雨后积水温度高,容易发病。发现零星病株时,用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3、锈病。防治锈病可在初发期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

4、褐斑病。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上升为主要病害的一种真菌病害,其典型症状是叶片中上部发病,出现黄、褐色斑点,尤其是中脉上会有褐色斑点。病源菌在土壤中,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玉米褐斑病防治最佳时期在拔节前,用药可选择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禾果利等杀菌剂。强调喷雾时一定要打匀、打透,水量一定要足。另外应将已经发病的叶片病部剪下,带出田外集中深埋销毁。

四、追肥

玉米移栽后追肥,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拔节前后(苗高30厘米左右,7-8片叶)施入,称为攻秆肥。追施的目的主要是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雄穗顺利分化。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30%,推荐使用玉米专用肥15公斤或优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沿玉米植株一侧12-15厘米处开沟深施(15-20厘米)。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叶展开),亩追施玉米专用肥2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公斤,称为攻穗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增产极为重要,对决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的粒数作用很大。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50%,穗期追肥一般距玉米行15-20厘米,深施10厘米左右。第三次在雌穗3%-5%吐丝时追施,称为攻粒肥,这次追肥对防止叶片早衰、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施肥量一般占总追肥量的20%,亩追施玉米专用肥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公斤。

五、浇水

玉米后期浇水要进行4次。 第一次:拔节前后浇拔节水,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即可;第二次:大喇叭口期灌水,浇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即可;第三次:开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充分供给水分,对提高花粉生活力和受精能力,增强玉米结实力,减少秃顶缺粒有重要作用。第四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籽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

六、拔出空株

为减少空株对光、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和消耗,授粉10天以后,对全田植株逐一检查,发现空株立即将其拔出,以达到提高群体产量的目的。

七、适时收获

玉米可以适当晚收,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玉米收获主要依据两个指标: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收获后及时晾晒,以便贮藏。

八、灾害应变措施

1、涝灾。玉米前期怕涝,淹水时间不应超过半天。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降低,淹水应低于一天。田间管理上应及时理沟排湿,保证田间无积水。

2、雹灾。苗期遭遇雹灾,应加强肥水管理,可喷施叶面肥,促其恢复,降低产量损失。拔节后遭遇雹灾,应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3、风灾。小喇叭口期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基本不影响产量。小喇叭口期后遭遇大风而出现的倒伏,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以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降低产量损失。

结束语:

只有在玉米中后期的各项管理方面做到符合相关的标准,才可以确保玉米的产量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本文的总结希望可以为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