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校园文化建设8篇

时间:2022-11-30 17:23: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校园文化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文化建设

篇1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反思

一、反思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误区

(一)不足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还很不丰富。当前,学校建设者和管理者都未能深入思考校园文化建设深层次的问题,校园的文化到底从何而来?是上级检查时一夜之间的一蹴而就,还是历任校长苦心孤诣传承发扬过程中的反复积淀?校园文化建设如果仅仅停留在环境创设上的话,那么谁都可以代校长完成此项使命。学校的精神文化、特色文化很显然需要长时间的艰苦探索和精心总结,才能逐渐凝练出来,否则要么不合适,要么不完整,反被贻笑大方。学校的课程文化、管理文化更是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总结,赶急图快、一蹴而就是无法形成真正的校园文化的。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还不高。现如今,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开展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经费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校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的因素存在。经费紧张只是客观原因,如果校长有心,创造条件开展工作也是完全可以的。主动性不高是个人的工作态度决定的,创造性不高的原因则在于校长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尚有欠缺。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应该考虑校长是否称职的问题。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还有一些盲区。当前部分校长提到校园文化建设言必曰校园及校舍布置,把校园内外的布置当作工作的重点,却忽视了校园文化中内在的、精神的内容,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者长期坚持的和自己将要沉淀的内容,忽视了需要创新的和发扬的特色内容。这些方面会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伤,硬伤不除,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误区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认识误区,过分倾向于环境文化的创设。校园文化大致包括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和特色文化。而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过多地倾向于校园环境文化的构建和创设,忽略了校园文化中其他文化的创设。许多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将教室、宿舍、校园墙壁、地面草坪等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不能深入去思考其他文化的建设。看到校园里空旷,就多了些雕塑和喷绘,看到校园里绿化面积不够,就多挖了几块草地,看到校园里墙上光秃秃的,就让墙壁“说话”,多了几块喷绘等,岂不知这样的缝缝补补只是浮于表面的“文化符号”,绝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筋骨”。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了“建”而忽视了“设”。校园文化应该在建之前做好规划设计,当然,这种设计提前到修建学校之前最为合适,学校一旦建好,今后的设计和建设就应该以此为基础,尽可能地扬长避短。校园文化的“建”和“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设”是“建”的基础和蓝图、目标,“建”是“设”的手段、方法和途径。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突出了“建”,而忽视了“设”,往往有些建设只是满足于临时的修补,应付差事和完成阶段任务,忽视了所做工作对校园整体文化的影响,短视利益过多,长远利益过少,由此出现了有“建”无“设”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反思校园文化建设的取向

(一)学校应该成为文化建设的高地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它是为学子成长和他们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基础的第一阵地,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因此,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学校都应是文化建设的高地。学校里聚集着学有所成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聚集着渴求知识的未来接班人,聚集着全社会期盼的目光和无私的支持、帮助,更聚集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巨大共识,这些都为学校成为文化的高地创造了条件,我们不能漠然视之,而应责无旁贷,敢于担当。

(二)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己任,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观念

校园文化建设表面看上去好像是仅仅改变了校园环境,事实上它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灵魂和思想。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等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办学校就是做文化,用优秀的文化浸润校园,用良好的文化营造校园,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还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对提升办学品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也要来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真正从内心深处解放自己,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己任,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不忘改变自己的观念。

(三)文化的提升需要全员参与,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正能量,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还可以使师生的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每个校园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促进师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维护学校的长期稳定。反过来,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土壤和推动者也是全体师生,单靠校长之力是不够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土壤需要我们呵护和热爱,更需要我们全员去耕耘,唯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文化发展持续长久,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京禄,徐金玲.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1(9).

篇2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现状 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学校的整体品位、学校的宣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剑桥大学的“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到哈佛大学的“让真理与你为友”,从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到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纵观世界名校,往往都有自身浓厚且独特的校园文化,从另一个层次来看,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而校园文化建设也因此逐渐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从古代的学宫、学堂时代就十分重视教育机构的文化建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传统手段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宏观引导和调控

应该说当下很多学校还是十分重视丰富校园文化,并为此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财力,开展了大量的文化活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校园文化是一个点,而校园文化活动是这个点下面一系列的面,如果缺乏了点的引导和调控,活动就会显得散乱,目的性不强,集中度不高。简单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的所得无法上升到学校文化这一高度。例如,很多学校经常组织学生看电影、听音乐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本来是很好的文化载体,但是学校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没有很好地融入自身的文化,加强与自身特点的整合,使得这些文化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2.文化建设局限性很强

当下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另一问题便是很多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校园内部,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教学,以及对外交流中形成的,而将学校封闭起来,在内部搞文化建设,无异于闭门造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会使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偏差。

3.挖掘度和整合力不够

许多学校都具有较长时间的办学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发生过哪些事?出现过哪些风云人物?学校学生生活中又有哪些趣闻佳话?校园的建筑和一些景观又有怎样美丽的传说?这些元素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去挖掘并加以整合的,这对加强师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以及彰显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都大有裨益。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并不十分注重这一块,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喜欢“拿来主义”,而对自身具备的元素却缺乏提炼与发散。或许不是每个学校都诞生过风云人物,但是每个学校一定会有自己的趣闻和佳话,这些十分值得我们挖掘加工,最终以文化活动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并完善文化活动引导体系

校园的文化建设需要依靠文化活动来实现,但文化活动更需要文化建设目标来进行引导。在实践中,学校必须确立自己的文化建设目标,再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去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西南某高校将其校园文化定义为“助、化、导,卓然为当代器”,于是学校大量的文化活动都是在这样核心思想的把握之下。学校设立了大量的学生交流室,学生可在里面自由交流探讨;学校还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交流会,师生以此为平台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交换观点,解决学习上的疑惑。此类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学校“帮助、化解、引导”的文化核心,而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也感到十分有目的性。

2.结合学校特点

一般来说,各个学校的专业侧重是不一样的,而这便要求我们应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例如,艺术类为主的院校,可以多多开展晚会、书法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而理工类的院校则应该多开展科技论文宣讲、机器人大赛、小发明展示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一方面符合学校的特色,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另一方面这些活动反过来又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的特点,有利于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例如某音乐学院从多年前便开展校园歌手大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成为了该校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外校学生的参加,非常突出地彰显了学校的校园文化。

3.深入挖掘校园历史

在这方面,最好的办法是将校园历史进行艺术加工,进行广泛的展示,这样有助于提升校园的整体文化品位,更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大量的素材。例如,某理工类大学是中国桥梁、土木等领域的先行者,在抗战时期几经辗转,历经艰辛。该校便深入挖掘这段历史,融合学校的教学特色,创造了大型史诗歌舞《俟实杨华》,该剧全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并在全国多所高校交流演出,这对于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层次,加强学校的对外宣传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虽然我们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理清思路,大胆借鉴,同时能深入挖掘整合自身的资源,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就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旭,魏乐.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J]人文,2008.25,(2).

[2]吴殿廷.校园文化的影响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存在问题;加强措施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社会文化,是学校师生知识结构、文化修养、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的外在体现。作为肩负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历史责任的各级、各类院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品德高尚、信念坚定、科学知识丰富、综合素质能力强的,符合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是促进我国学校教育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校园文化的作用分析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对自身范围内事物具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1.1 校园文化对学校内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学校的师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规范和激励。和谐、合理的教学环境、工作环境、人文氛围、人际关系能够给学校师生带来愉悦感和精神动力。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的职业操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氛围等校园文化的微观体现,均会对学校师生的思想、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通过校园文化对学校师生有形、无形的影响和约束,能使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做到从被动地接收到主动遵守,由检查监督到习惯养成的转变。同时,面对着共同的校园文化熏陶,可促成广大师生形成共同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激励他们奋发图强,为集体荣誉和自身成功而努力奋斗。

1.2 校园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及作用分析

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校园文化由于受成员素质相对较高、成员构成具有发散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影响,现代校园文化具有传承创新及辐射示范作用。文化传承是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文化研究、发展和传承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学校作为先进科学知识及人才培养基地,在接收和消化社会文化的同时,又能将自身独具的先进性、特质性文化传递给社会,从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同时,提升了社会文化的品味与质量。

2 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社会发展同步,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培养出大批的合格人才。但不容忽视的是,受诸多方面原因影响,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有等解决。

2.1 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尚不平衡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各级、各类院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一些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起了规模庞大的新校区,运动场、游泳馆、体育馆和多功能厅等基础设施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物质文化建设不是目的,精神文化形态建设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更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片面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却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必然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2 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功利色彩愈加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得人们的价值更趋多元化态势,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身处社会当中,这种变化和影响自然要在学校当中有所反应。实践表明,价值观的多元化致使我国当代学生中,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不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丧失原则,一切向钱看,以功利目的为标准,理想和信念在其眼中一文不值,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等观念不复存在,颓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斥在校园中。

2.3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差异较大。按理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呈现出不同特色,这也是其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然而,现实是很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创新意识,高度雷同,这种雷同不仅表现在场馆建设和校园活动极其相似上,甚至于校风校训的制定也高度雷同,丝毫没有彰显学校的特色,也就谈不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了。

3 加强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针对校园文化建设思想认识上所存在的不足,要提高认识,转变理念,才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转变重物质轻精神的文化建设理念,无需过多地投入金钱、人力物力到那些标志性建筑或雕塑上,而应培养真正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和作风建设,这是加强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所在。

3.2 加强校园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是趋同的,而应突出其个性和特色。建设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应当注重学校传统文化,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环节体现学校特色,在人才培养上,应把社会需求与办学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避免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对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尽量予以保留。例如,清华园的未名湖等具有特色和人文的建筑、景观,是学校独具特色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应当得到继承和发扬,必须要予以保留。学校个性化文化则是学校魅力所在,要发扬学校个性化文化建设,就应立足自身传统,发扬特色,注重文化底蕴的培养和传承,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化校园文化。

3.3 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挥教育功能

针对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清醒地认知到:对学生的独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应当继续发扬,而存在的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则应通过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过多商业味和市井气,也应适当予以控制,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功能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进而为加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相对于课堂教学这一共性教育而言,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更加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发挥特长。因此,学校应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投身实践、发展兴趣爱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增强信心,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是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从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和提高育人质量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才能营造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现代校园文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进步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基本构成;基本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经过不懈努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我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成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和制度教育五个方面进行:

(一)设施建设

校园设施建设,校内拥有花坛、假山、雕塑、古树参天,大片的绿地,环境优美,构成了花园式的校园。学校教学设施先进,不断充实更新专业电化教学设备,建立校园网络,在市属中学中率先进入互联网,与世界进行广泛的接触,开阔学生的视野。育人环境专业化、现代化、配套化,达到一流水准,创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学校拥有藏书23000多册,并有电子阅览室,可通过上网查阅全国各大图书馆图文资料。有移动语音设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建立了现代化的闭路电视系统,各教室配置了电视机、多媒体等。有专门的多媒体演播厅、电子备课室、移动多功能演播厅、学生微机室等形成了完善的专业教学设备,保证了教学,推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优化了育人环境。

(二)环境建设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

我校环境建设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的校园环境为目标,遵循“设计科学、规划合理、经济实用、整洁舒适”的原则,通过学校建筑物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设置,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的点睛之笔。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科学精神为基础”的方针,按照“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思路,建构了七大系列的主题教育。主要包括:我校一贯重视艺术教育和教学工作,除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灌输艺术知识外,我们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成了舞蹈、合唱、器乐、文史、英语、绘画、数学、各种球类等兴趣队。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成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校每年有二次艺术节,第一次安排在6月份,我校结合“班班有歌声”活动开展歌颂党歌咏大赛,每逢此时,我校教育处和音乐老师、校团委、年级主任、班主任都要精心策划组织这声活动,使我校的“班班有歌声”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与“班班有歌声”活动同期,我们还开展了“班班有美展”活动,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美工作品等,今年是第八届,我校连续数届美展活动均有佳作向上级单位推荐。

第二次艺术节安排在年底,连续十年来在元旦之前我校都要组织一场深受全校师生欢迎的“元旦”文艺汇演。这场演出,无论是参赛班组的人数,节目数量表演水平,一年比一年更上一个台阶,越办越精彩,生动活泼,形式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无论是对学生演员,学生观众都是一种宣传教育熏陶和感染。

我校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师生的体质,如:教师的篮排球赛、学生的趣味排球赛、篮球赛、师生合作的篮排球赛、拔河比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

为发挥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及特长,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及写作水平。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语文老师及年级主任的指导下,办了一个文学社,并有了学生自己的刊物,学生们通过写作,既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又能抒发自己的情怀,交流思想。

(四)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校园法制教育

我们经常利用班会、团队会、年级大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基础道德教育重在养成和训练上。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禁烟”,“禁毒”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资料片和图片展,并请司法人员进校做法制报告,使广大学生提高知法、守法、用法意识。

篇5

一、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在这里主要论述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如何使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促使校园文化综合发展。

(一)创建优美自然的生态育人环境,凸现生态教育的无穷魅力。

现今许多校园,特别是大学校园都建有大面积的水泥硬化的广场或或门厅,如果改建成自然的绿色生态景观,如仿自然生态小山――小瀑布垂流,凹间小道蜿蜒,旁有溪流潺潺,鸟儿溪间飞翔,溪旁偶见仙台厅阁;仿自然水体――芦荷丛丛娃儿鸣,湿气升起负离子;仿乡土生态化的绿化模式――不同地域的自然符号,原生态的乡土…。校园掩映在这样一个自然生态化的景区之中,一方面使学生亲自感受乡土自然的气息和乡土生态文化及对生态化的直观认识和和保护生态的意识,是一个生态教育的绝好场所;另一方面优美自然的环境具有增进学生健康,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二)建设符合学校特点的建筑和点缀艺术

1.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建筑风格应有不同的风格,如中医药院校的建筑风格应能够体现中医整体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富有教育意义。

2. 艺术或文学点缀合理的分布在学校不同的空间

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应有相应的艺术或文学点缀有教育性。如路灯的设计既要符合学校特色具有艺术性,又要符合节约的原则;教室的布置能促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安心学习的情绪等等。

二、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

(一)高尚师德是学校神文化建设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著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教师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应学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培育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才能形成先进带后进的风气,以带动整体师德的整体提升。

(二)学生思想文化建设是学校神文化建设的核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是学校神文化建设十分重要要的核心。重点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第二是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供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是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四是加强领导,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教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一切的基础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代表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学校制度表明了学校的价值取向,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发展人的层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明确而严格的校规和校纪是强化校风的重要方法,如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文明班队等的评比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的一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努力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建立起政治方向明确、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健康、文化娱乐品位精美、道德风尚崇高、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把青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篇6

(一)推进中职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到企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约束,经常被企业考核扣分甚至被淘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匮乏,平时学生在校只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没有一个与企业相接触的机会。一旦毕业走入企业,学生很难感受到企业的生活氛围,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员工角色,无法达到安心就业的心态。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企业。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收集企业文化的成分,把企业文化理念中有价值的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拉近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中职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慢慢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这样,中职生在走入社会时就不会无所适从了。

(二)加强中职学校特色兴校的需要

中职学校应当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使中职校园文化“职”味更浓,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让学生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促进学校的招生、就业、德育管理和教学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增强中职教育的活力;增强家长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推动企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认可,发挥特色兴校效应,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三)促进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特别是农村中职学校生源大部分来自于本地初中毕业生,上中职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相对而言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不强,缺少勤奋,学习欠主动,自觉性不够,厌学情绪浓,生活和行为习惯尚需加强,且他们自尊、自卑、自弃、自以为是和逆反等个性心理状况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招得来,留得住,使中职学校逐步发展壮大。

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提高中职生的自我价值

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这样会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的热情。所以,中职学校在以“职业”为核心的校园活动中,应多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增强中职生的求知欲望

中职校园文化活动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竞技活动不但拓宽了学生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企业;而且增强了学生强烈地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这样就会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课堂知识,寻求课外知识,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强求知欲望。有了如此心态的中职生就不会在就业的道路上裹足不前了。

(三)搭建中职生的个性平台

中职学校应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平台。如“‘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书画大赛”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这些课内外活动,不但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而且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能力

篇7

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一所学校没有文化,从严格意义上说,就不能算一所学校,只能算一个单位。学校文化主宰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和行动。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文化,这所学校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让文化建设先行,用先进的文化影响师生行为,滋养师生的身心,使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四正四品”文化理念,引导师生共成长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师生心灵,更需要贴近时代要求。衡钢中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时代要求中最具引领作用的价值追求,将“正”作为师德的核心、育人的准则、管理的根本,追求有分量,有内涵,有品位,有更大价值量的人生。提出了以“四正四品”为基本内容的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四正”,即正人、正己、正德、正行;“四品”,即品质高尚、品位高雅、品学兼优、品行兼顾。

教师通过追求高尚品德,明确人生目标,敬业、乐业、精业,以师爱为灵魂,尊重、关爱、善待学生,正已化人,为人师表;学生通过文化熏陶,牢记忠孝之节、仁爱之心、诚信之品,敢于担当,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奋斗。以“正品”文化为载体,庄园中学形成了符合校情、个性鲜明的、能鼓舞人心的办学理念体系和价值观。确立了“以爱育爱,以文化人”的核心理念,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堂堂正正的果都人,成为引领世界的中国人”,形成了“开卷有益”的校风,“良心执教、不甘落后”的教风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风。

打造体现学校文化的形象力和精神力

“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形象力。衡钢中学精心打造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细节文化。走进校园,群楼环抱,绿树成荫,

“立德”、“树人”的石刻伫立在教学楼前。

师生的精神面貌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力。庄园中学倡导爱生如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打造人文校园;要求男教师要儒雅,女教师要优雅,学生要文雅,教师要有书卷气,学生要有书生气,校园要有书香气,打造书香校园。

走进办公室,每一位教师桌上都摆放着一块格言牌,书有如“细节决定成败”“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等警句名言,激励自己树阳光心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学生中经常开展“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以及文艺汇演活动和艺术展演等活动,将学校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以制度管理和亲情管理夯实学校文化基础

学校领导班子注重自身建设,所有领导干部做到“三个走在前面”:人品永远走在成绩前面,行为永远走在制度前面,素质永远走在教师前面,沉下身子,潜下心来,用心经营学校,用情打动师生,使学校成为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

学校坚持低起点、讲细节、重流程的管理模式,让制度成为无形管理之手。每一个处室门口都有一张“精细化管理检查表”,每个办公室都有专人负责,每天按照表内流程进行管理。有制度,落实必须严格。衡钢中学严格实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评先选优不是“评”,而是“算”,按照考核积分确定。

走进衡钢中学,上下课秩序井然,学生没有穿奇装异服,没有戴首饰、拿手机的,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原生态美。学校奉行“改变人心比建立制度更重要”的理念,注重干部、教师、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教师有想不通的事,先找与自己结对的领导干部进行亲情谈话,妥善解决问题和矛盾。每学期,每位干部、教师都为自己最亲近的同事做一件暖心的事,为学校做一件让人感动的事,通过相互奉献亲情与爱心,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和学校的和谐稳定。正是在这种正品精神感召下,学校处处洋溢着感人的氛围。

以优秀的课堂文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8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在大学、学院、学校这一特殊组织中的具体表现,是学校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对学校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文章从校园文化的论述出发,探讨了校园文化核心竞争力、如何建设校园文化等的问题,对各类学校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文化,从广义而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周易》中有“关乎人文,以化天下”的表述。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所学到的所有知识、信仰、艺术、伦理、法律、风俗和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拉尔夫·林顿认为:“文化是学习的结果,是一个特定社会中,所有成员共同拥有和代代相传的种种行为的综合体现。” 

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在大学、学院、学校这一特殊组织中的具体表现,是学校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包括学校独特的思想观念和传统习惯、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管理方法和行为规范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特色所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学院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拓展教育市场来说,是一种耕耘土壤、输入血液、厚实基础、提供动力的基础性工作。 

 

一、校园文化的观点与本质 

 

1.校园文化的观点。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的具体文化,是有着明确针对性的文化。不同的校园文化决定了学院的办学传统、特色,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潜力、速度与品质。根据分析角度的不同,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主要有“传统风气说”、“财富价值说”、“制度规范说”、“信念原则说”、“环境氛围说”等。校园文化是校园这个特殊领域里呈现的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全体成员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因此,它有着文化的共性,又有着个性,理解校园文化,我们应在广义文化的高度立意,在狭义的校园文化中立足,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与认识。 

2.校园文化的本质。首先,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优良的传统是学校精神财富的积累,是校园文化表现的重要形态。学校优良传统犹如遗传基因和土壤,对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其次,校园文化汇集了学校的教育培训思想和价值观念。这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一方面,学校学院全体成员自觉地把学校的教育思想与自己的工作态度、生活方式、人生信念和职业精神等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在教育培训的环境建设与条件装备中,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物质形态来体现这种思想和特色。第三,校园文化提供了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风”或“校训”等在一定意义上是教育主体、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成长发展的方式和动力。因为它既是一种思想、理念的引导,又是一种约束与规范;既是一种追求的目标,又是已经形成的一种群体精神与作风。第四,校园文化蕴涵了学校管理体制与制度规范。当管理体制与制度规范成为学校全体成员的统一认同,并融入进行为习惯中时,管理体制与制度规范就成为一种文化,一切体制和规范不再是约束,而成为一种行为意识与准则,以人文的宣传、环境建设的形式让学院全体成员耳濡目染,愉悦认同,激励自我。 

 

二、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功能 

 

1.校园文化的层次。校园文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层,是校园文化形成和发展具备的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物质基础,表现为由学校全体成员创造的教育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以及可以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形象,即所谓的外显部分。第二是校园文化的制度层,因为学校在组织表现上的特殊性,校园文化的制度层也具备其特殊性,校园组织文化的制度层面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领导体制,组织结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和组织管理制度,这是学校全体成员所遵循的规范,维持着组织的正常运转。校园组织文化的行为层面则主要是指学校这一特定组织的各项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第三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层,校园文化的精神是积淀于学校全体成员心目中的意识形态。包括组织精神、组织管理哲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组织风貌等内容,组织精神支配组织成员的行为趋向,是校园文化较为抽象的部分。 

2.校园文化的功能。一是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形成一种集体的心理定式和精神风貌,有助于引导学校全体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生命价值和事业价值取向,规范学院全体成员的行为目标导向,使组织成员为达到选择的目标而规范言行。二是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是学校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具有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提炼出为学校全体成员广泛认可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的反映思想和文化并进,理论和实践交融的校园精神,是检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尺。

三是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激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功能,包括了信任激励,关系激励和宣泄激励等,能够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组织的目的。四是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所谓约束功能就是建设一种健康向上并且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实现对认定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显性和隐性塑造,使组织成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种约束功能又包含了组织约束、制度约束和观念约束。 

 

三、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1.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着力体现学校的历史传统与发展方向。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围绕着学校的优良历史传统和发展方向来建设。优良的历史传统、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既是一种精神财富,又是激励学校全体成员的动力,是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们应该和谐地形成一个整体,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一方面,要通过总结,将优良传统、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等凝炼成精神的财富;再通过不断的学习、宣传、交流等方式,让学校全体成员感知、认同,内化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与习惯。另一方面要将精神的文化内涵,外化成一种物质形态,来充分展现、表达其内涵,达到感知、理解的目的。如通过建立“校史陈列”、“文化长廊”、“橱窗文化”、“学院内刊”、“学院ci手册”等,把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表达到各个层面与角落。 

2.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着力打造学校核心的教育教学价值观。校园文化汇集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念。这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在这种独特的价值观传递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清晰的目标和准确的定位,要注意时代精神的渗透和体现,要注意持续一致和动态稳定,要注意个性特色和不断创新。在具体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着力将这种精神力量体现在学校的教育产品上,如围绕核心教育产品建设与实施,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课程资源建设融为一体,使校园文化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使课程资源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把校园文化与年轻教师的成长发展融为一体,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促进教师的成长紧密结合,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引导和促进教师的成长;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精神,厚德才能载物;校园文化与学生成长相结合,让受教育者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下,不断形成和提升自己个体的精神与品质。

    3.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着力构建促进学校发展提升的管理文化。校园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否体验学校的办学思想、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的发展潜力等,使校园文化鲜明、厚实和富有个性,促进学校发展和办学水平提升,管理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立足于学校的传统文化与历史背景来建立学校管理的制度和执行制度。不同历史传统与历史文化的学校,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绝不能一视同仁。其次,在建立制度与执行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现实基础与当前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第三,在建立制度与执行制度时,要确立与教育培训思想相统一的管理思想。没有好的管理思想,不可能有好的管理制度的确立与执行。第四,要把文本的、物化的制度,通过有效的传播与执行,转化成群体的观念、精神和习惯。只有当制度成为一种个体与群体的精神形态时,才成为管理文化。 

4.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着力营建学校和谐的自然环境。优美、高雅的校园自然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加拿大教育家蒂芬·利考克教授认为:“对受教育者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自然环境,在对学院全体成员的影响上是深远和有力的,即所谓“环境育人”。校园自然环境是学校全体成员每天看见并置身其中的生存空间。包括了整个校园内建筑规划与设计,教学楼、图书馆、计算机房、体育馆等硬件设施的存在和使用,校园环境的整体绿化、美化、净化,绿地、走廊、浮雕的设计与布置,等等。这些物质设施和外在环境既是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成为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同时,校园还应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应通过校园 

文化的建设来加强与社区的相互关系,用校园文化来引领和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结语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和经营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在学院这一特定组织形式中的体现,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针对学院的个体特质和共同特点发展创新的过程,希望这种汇集各学科观点,穿插着各类性质组织的尝试,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的建议,能够为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带来有益的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闫德明.学校品牌概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余明阳.大学品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刘道玉主编,汪子为,等著.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丁华伟.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j].科技创业月刊,2006,(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