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22:39: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训课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随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类学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培养相关人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20余年来,经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物流操作人员约110万人,但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才近40万,因此毕业生的供应仍然显得相对紧俏[1]。与此同时,在学校中却由于物流就业门槛低、前景不明确,技能不具备明显的专业性的问题,出现了物流专业学生规模逐年减少这种相悖的现象。物流企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占总量的80%以上,但近些年学校物流课程的开设重知识轻技能,技能型师资和实训环境的缺乏、实训课程的内容设置表现出多、全、散等原因[2,3],导致毕业生不具备适应企业物流岗位要求的能力及其他的问题随之而来。
一物流人员岗位及岗位技能分析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更加贴近用工实际要求,本文对天津市物流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透过智联招聘中物流行业涉及与物流、仓储有关的职位进行统计,截至到2016年1月28日的近一个月内,有754个相关的职位。其中,要求入职员工的学历为中高职学生的为489个职位,占到总需求的64.9%,而无学历限制的占到18.3%。对企业要求是中职或高中学历的物流岗位统计出84个有效信息,其中的岗位分布如图1所示。从企业对于中职生的入职岗位图可以看出,排在前四位的是仓管员、调度员、理货员和快递员。说明在天津市范围内,对于仓储与配送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多,其中,以仓储人员需求为主(仓管员、调度员和理货员),约占到总需求的54%。对上述这些岗位入职要求进行整理,得出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如表1。从表中可以明显的得到各岗位对应的技能要求。从表中可以看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泛,而各种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也表现出点多、面广、技能要求水平低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校物流专业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经过大量调研分析出物流行业的核心岗位和核心技能,并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物流实训课程,重在使学生熟悉物流业务,熟练完成业务操作。
二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
学生是学校服务的主要对象,对中职学生,特别是物流专业学生的认识研究将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接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如下特点:(一)双差学生,但大部分思想单纯、思维敏捷。随着全国教育政策倾斜,高中学校扩招比例增加,大量基础差、素质差的“双差”生涌入了中职学校[4]。基础差主要是指文化课底子薄,上课状态差;素质差则反映在日常行为习惯、组织参与活动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上。然而,长时间的接触会发现中职学生对于某些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反应敏捷,考虑问题方式比较简单,情感表达上也显得较为直接。但对于长时间去做同一件事,尤其是单纯听课,能够独立完成、坚持完成的比较少(二)自控能力弱,自重心理强。[5]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是非判断能力不强是这个年龄段性格的显著特点,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正确引导。然而,对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外界的引导力远不及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这个群体更偏向于有事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我价值和认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障碍会轻易选择放弃,随波逐流,追求进步的思想也渐渐埋没。(三)感情脆弱,观察能力强。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得知,中职学生的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例如单亲、异地。这导致了学生对外界情感中表现出被忽略、歧视时情绪反应十分敏感。同样,由于这一特性,他们对于外界给与的关爱也会格外的珍惜。在课堂内外,不经意的聊天或者关心,会使得他们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都比较上心。表现出对教师认可,对专业认可的现象。中职学生在前期教育中已经形成他们的上述特点,是在他们进入中职,完成职业教育阶段无法扭转的,但如果能有侧重的对他们引导教育,有针对的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他们这些特有的个性,将是对这一群体有一定程度的修正和完善。
三物流专业实训课程思考
学校为企业输送用工人员,力求实现毕业生的无障碍过渡,根据上述综合分析的结论,结合我校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对物流实训课程提出以下几点思考:1.将企业要求的物流技能分块融入到物流实训课程中,要依照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分层教学。例如:针对仓储模块的实训课程,可以分成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学生进入工作场所后能够熟悉相关的业务,因此必修部分依照一名员工进入仓库的认知顺序展开,首先是各种单据的识别,然后可以依照单据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是围绕仓库的整体运作流程展开,使学生对仓储的整体认识与操作的全过程;选修部分是对必修部分的深入和补充,每一选修部分为一独立的模块,使得学生对仓库的操作从纵横两个方面认识更加深入。2、在实训课程设计上,课程内容内涵设计和评价方式要有所改变。要在活动中安排“障碍”,培养学生服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在练习利用分拣单进行分拣作业时,可以逐步加大订单中货物的数量,也可增加订单的发送频率,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如在学习单据填制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先学制单后学填单,即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有能从中加深认识。同时,相应的评价方式也要有所调整,建议对于实训课程,可以打破年级制的教学模式,尝试模块制教学方式——即对于所学的每一模块内容划定考核评价的标准,在完成相应的要求后,方可拿到这一模块的成绩并进入下一模块学习,否则继续留在此学习班学习。3、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水平低、物流岗位人员入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学校教育必须体现出鲜明的特色。相比于数控、会计等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专业,物流专业服务性的特点是比较突出,因此,物流专业学生的教育更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技能操作上效率化、规范化,在完成日常工作时能够与人良好的配合、按照工作程序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操技能与人际沟通分能力是保证学生从业稳定性的关键,因此,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将这两因素融汇其中。
作者:冯静 单位: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周楚卿.国内物流专业毕业生紧俏[OL].(2011-09-22)[2017-03-14]..
[3]韩丹.中职类物流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J].物流技术,2011(3):158-160.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职业性、技能性。培养目标应以各行业熟练劳动者和社会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专业设置以岗位能力要素为核心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再单独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岗位要求体现敬业乐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高职审计专业人才符合上述特点,属应用型人才。审计专业人才是指具有审计理论知识、审计实践能力及计算机知识的人员。
审计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它跟所有的其他学科一样,仍然有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理论转化实际的问题,将审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审计实践,这不仅是审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而且是高校审计教学工作者致力解决的重要的课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
大部分高职审计教材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基于这种目标学好审计这门课程的基本前提:要求将相关的会计、税法、财管等知识要求有扎实、过硬的功底,而且还要培养一定的审计过程思路与一定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如此高的要求让高职学校的审计与注会专业的学生望审计生畏。
高职学校审计课程教学效果现状:对其他相关课程掌握到位是学好审计课程前提,审计学习效果对其他课程的这种依附性,让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对审计人员的培养目标要求对审计思路及职业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培养要求,而在教学中却没有配套的全真实训与业务模拟操作。最终出现许多学生没有兴趣学下去的结果。
改革审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审计助理人员。审计助理人员主要工作是完成审计人员下达的具体工作任务,配合审计人员完成现场审计。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审计助理人员应对审计过程各业务循环的工作底稿非常熟悉,审计助理人员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求能完成全套工作底稿,因为审计人员主要是负责审计问题的查找,而大量审计过程中的工作底稿大部分由审计助理人员完成。
其次,审计助理的主要工作之二是抽凭,即会计凭证抽查。按照项目经理选定的样本,去检查会计凭证,并在工作底稿上记录凭证号,日期、摘要、对方科目、金额、主要附件内容,等等。抽凭的目的是检查这笔会计分录是否正确,包括科目使用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以及附件是否符合要求。完成抽凭工作要求你对常用会计基础知识比较熟悉,至少能看懂、能分辨对错。在这个工作中,底稿的详细记录和适当复印凭证附件能帮助审计助理人员在项目经理询问时很快回答,切忌不过脑子的抄写,因为事务所工作节奏非常快,要求很严谨,是没有时间再返工的,所以只要是自己抽查过的凭证,就应该能说清楚。
再次,审计助理人员要求熟悉财务软件及excel的使用,因为经常需要测算某些数字,而这些测算全是在excel中进行的,因此必须熟悉财务软件与excel中的合计、筛选、排序、简单逻辑公式使用以及数据透视功能。
最后,要注意之一:比较大的事务所出于质量控制的要求,不会让助理人员完成存货、往来款、投资等科目的审计,但审计助理人员应该对于存货及成本结转、投资和往来款的核算比较清楚,这对晋升非常重要;要注意之二:审计工作就是要验证会计记录和披露的正确性,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牢记工作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大部分的同学对于审计相关学科如会计、财管、税法等只是知识面层的学会而没有学通,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定位于审计人员,要求培养审计思路并能查出会计资料中重大的问题,只能是一种奢望,试想学生在会计实务中自己都不能全盘处理,又怎能逆向思维查出会计资料中的问题,所以只能定位于审计助理人员,重点培养的是具体的审计程序操作与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等,而不是完整的审计过程思路与一定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如此定位才是完全现实可行。
二、课程设计思路与课程实现
审计与注会专业不职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正是因为没有突出的职业特色,学生也并没能因此获得与众不同的职业技能,由此导致了此块专业职业教育不职业的尴尬境地。因此,高职高专审计与注会专业必须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体系上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指导下,针对研究目标,从分析审计助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出发,与企业共同讨论职业能力,配套中小企业审计全真工作底稿。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采用“每个审计工作业务环节为一个项目”的教学模式,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以能力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以主要各经济业务循环审计的典型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实现:配套教辅材料审计实训模拟手册。教辅用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满足课程标准中训练操作的需要,列示的审计实务相关表格和业务实例要与实际业务接轨,体现现行制度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全真模拟和实战演练。通过以项目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审计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报告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完成审计助理岗位的工作任务。
教辅材料的特点:
1、针对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审计工作底稿融合了审计程序的思路与具体操作要求,对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操作的融会贯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完全以审计实务现场工作需完成的工作底稿来融合理论与实务,对目前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是一种重大的突破,很容易让学生进入情境模拟审计现场,将自己置身于一名现场审计助理人员,以对胜任审计助理工作的渴望及热情来认识到自己的知识与职业能力上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真实的工作目标作为项目,以完成项目的典型工作过程(环节、方法、步骤)为任务,以任务引领知识、技能与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获得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2、前瞻性。配套中小企业审计全真工作底稿采用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最新组织编写的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
3、适用性(学做合一,突出能力)。据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以会计岗位的各种业务为主线,以介绍工作流程中各个程序和操作步骤为主要内容,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从适用的内容上看,学生通过学习,融合理论与实务操作,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顶岗操作,以大大缩短工作的适应期,能接近于进入事务所工作的审计助理人员前期业务能力培训的效果。
课程实现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审计课程同步进行,每完成一个报表项目的审计就进行此项目的业务操作的实训,每完成一个审计业务循环的学习,就进行一个循环的模块操作实训。通过以项目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审计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报告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完成审计助理岗位的工作任务。打破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配备相应的全真实训教材,便于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改革效果检验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知识鉴定成绩和能力鉴定成绩两部分,其中知识鉴定成绩和能力鉴定成绩各占50%,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审计准则的理解、对各审计工作环节技能的掌握。
知识鉴定成绩分为平时知识鉴定成绩和期末能力综合性鉴定成绩两部分。平时鉴定成绩占总成绩的15%,主要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抽查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学习态度根据平时作业上交的及时性与独立性、考勤情况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期末知识综合性鉴定由教师根据各项目的知识目标,在鉴定试题库中进行组卷,并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5%。
能力鉴定成绩分为平时能力鉴定成绩和期末能力综合性鉴定成绩两部分。平时能力鉴定占总成绩的15%,主要根据实务操作、案例分析、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学生对项目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期末能力综合性鉴定是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综合能力掌握程度的主要依据,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由教师提供资料和案例,学生进行手工操作,也可以用福斯特审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考核,几种形式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苗美华.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人才培养的实施要呈阶梯式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实训项目以后,如何根据学生现状有效地组织教学,便成为实训教学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这就导致有些理论要求较高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吃力。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看的多,动手的少;“发呆”的多,“思考”的少,导致教学效果差。如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便成了我们实训教学改革的方向。针对以上现状,汽修实训采用阶梯式来组织教学,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技能鉴定、兴趣小组等形式,进行梯度培养,分层提高。梯度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初级以入门为主,重在吸引,学习汽车的总体构造及二级维护与保养初级,要求每个汽修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中级以维修保养等实用项目为主,要求学生将来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体现出较强的专业素养。在中级实训教学中逐步让学生学习使用各种汽车诊断设备,使学生能利用多种诊断设备对车辆进行检测,在维修汽车过程中,能在不解体检查的基础上,将故障现象、各诊断参数之间联系起来,作出一定的分析及判断,确定并排除故障。高级则体现尖子水平,能独立完成一般维修项目,并有技能的创新性,在中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独立确定正确合理的维护、维修项目,能配合维修手册上的故障分析逻辑框图,对故障能得出正确的分析意见,独立制订出维修工艺。新生入学后,汽修专业暂时不进行专业划分,教学过程中进行初级的实训项目,结束后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技能学分,一方面达到激励和评价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操表现来进行专业方向划分。初级与中级要求在第一学年完成,第二学年逐步挑选出高级,并根据学生特点及意愿选修实训项目。高级的学生可选修任何实训项目,并参加技能大赛。
采用仿真软件辅助实训教学
因师资力量及设备的限制,实训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困难。要想使学校以最小的实训成本换来最大的实训成效,可以引入多媒体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大多数的汽修实训教学多采用一对多组(即一位教师带多组学生)的教学方式,操作对象是汽车或者各总成。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学生一边听一边看,这样很难达到同时一边练的目的。即使同时练了,老师也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无法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反过来说,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不得不分组逐个示范教学、纠正错误,这样也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增加了教学成本。针对实训教学这种弊端,我们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仿真软件来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结构原理、故障检测诊断的综合学习训练等,从而快速掌握各个教学知识点。汽车构造类仿真软件能将汽车各总成中一些隐蔽的、抽象的结构用多媒体显示出来,就是把平面模式转化成三维动画模式。还可以加入语音提示,从而将汽车的基本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值得开发及推广使用。
将快修服务理念引入实训项目
(一)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实训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实训问题而创设一个有效的实训系统,而创设这样一个系统,需要用系统理论来指导。实训设计时应统筹学校各专业实训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实训系统,并运用系统理论对实训系统的各个要素、结构和功能进行整体研究,揭示实训要素直接必然的、规律性的联系,以期达到最佳实训效果。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将实训设计看作是为了促进学习者能力培养而进行的设计。学习理论提供了能力形成的条件和一般过程、特点,提供了学习动机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及特点。这些对实训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训设计理论均是建立在学习理论之上的。
(三)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训手段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实训系统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练”为中心设计,主要围绕学生的“练”而展开,其核心内容包括实训环境的设计和自主训练策略的设计,而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为实训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支持。
二、经贸类专业技术课实训设计内容及预期目标
经贸类专业技术课是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操作的课程。该课程的实训按实训功能分为对课程的全面综合实训和训练单一技能的单项实训。单项实训较简单,实训设计只要能满足掌握特定技能即可。综合实训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操作能力及业务的熟练程度,使之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工作、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本课题主要研究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综合实训。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综合实训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实训与实验、实践、实习及见习在培养、训练学生能力上的区别;2.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实训的特征及与理工类专业技术课在实训设计上的区别;3.如何确立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实训的实训目标;4.如何根据实训目标确定具体的能力目标及选择能达到上述能力训练目标的实训项目;5.如何评价实训效果;6.专业实训整体规划与课程实训设计间相互关系;7.实训设计所要求的物质条件、空间、经济成本的可行性。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是:建立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功能的实训项目类型,设计能达到实训目的、科学、操作简便的实训程序,选择与实训项目类型及实训程序相匹配、学校具备实训条件、成本较低的实训载体及根据实训目标设计适宜的实训组织形式。
三、经贸类专业技术课实训设计方法
(一)实训设计
1.确立实训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奈特(Knight)和瑞莫斯(Remmers)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得知,如果参与实验者能够认清学习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若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则学习动机和兴趣都处于较低水平。职业教育实训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理解,最好能使学习者理解实训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学习目标的诱因性将大大增强。影响课程实训目标选择的因素有:(1)专业实训项目整体规划。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不同,学科教育可以以一门课程科目来进行实训的规划设计,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其必须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实训项目整体规划及建立实训基地(中心)。课程实训目标必须与专业实训目标相协调,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2)职业岗位约束。职业教育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某一所职业院校的一个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不一定完全一致。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市场需求、自身的师资和设备等条件,选定其中几个职业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岗位。如一个地区国际贸易货物出口运输主要通过海运,那么在国际货运实务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陆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四项主要业务中,应选择海运业务能力培养作为实训目标。(3)人才培养能力目标。职业教育实训始终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在确立课程实训目标前,先要确立该课程人才培养的通用能力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2.选择实训项目
课程实训项目是根据专业服务的职业岗位、能力领域、单项能力及技能推演出来的,但并不是推演出来的所有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岗位实训项目都成为实际教学计划中的实训项目,因此,要根据实训目标,进一步研究确定哪些实训项目最终被列为教学计划中的实训项目或任务。
3.分析实训对象
研究确定实训对象的认知能力、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及组织形式。
4.设计实训系统
根据实训目标要求、实训任务需要、实训对象特征,研究确定实训类型、实训程序、实训载体、实训组织及实训设备及场所。(1)实训类型。研究确定实训类型中的技能实训、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岗位实训,哪种组合是最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综合实训的实训方法,以取得最佳实训效果。影响实训类型选择的主要因素有:①实训方法是否符合实训内容;②所选择的实训方法是否能够满足实训课程预期达到的实训目标或要完成的实训任务;③实训方法是否符合学习理论原则;④实训方法是否适合实训对象(学习对象的认知、年龄、知识水平及组织可能性);⑤实训条件和实训时间是否能满足所选择的实训方法;⑥实训方法是否符合教师。(2)实训程序。设计适合实训方法的实训程序。(3)实训载体。分析研究该课程的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对象、实训条件及实训成本,选择实训载体。(4)实训组织。遵循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实训组织形式。比如模仿阶段和熟练阶段要求不同的实训组织形式。(5)实训设备及场所。分析研究实训设备及场所的设计、布置原则及方法,完成上述实训任务的物质条件、空间、经济成本的可行性。
5.评价实训效果
明确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指标,获得评价信息,做出价值判断,以完善实训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二)实证研究
按照上述实训设计方法,设计《国际货运实务》课程实训,确立其实训目标,选择实训业务,分析实训对象,设计实训系统,评价实训效果,选择2011级国贸专业200名学生、2012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100名学生作为实验样本,进行2个学期实验。主要研究结论:
1.学生理解实训的价值和意义,学习目标的诱因性大大增强。
将货代企业实际业务资料和教师编撰的模拟业务资料分别让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学生对前者的学习积极性高于后者,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于成绩“好”的学生。
2.职业教育实训目标不能太高,实训项目选择应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操作型技术人才,目前我国高职生源主要来自高考第四批和中职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积累较少、理解能力较弱,实训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实训项目不能太复杂,完成实训项目不能过多依赖分析判断,否则很难达到实训设计目标,实训效果较差。同时实训项目选择应具体明确,主要便于训练学生业务操作能力。
3.实训项目与实习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
实训系统设计中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实训与实习不加区分,实验证明,实训系统设计要将实训与实习区分开来。实习项目与实训项目一般不能相互替代。目前盛行的花巨资将实训中心设计成仿真职场环境,甚至是企业环境的微缩版,实际上属于实习项目,实训效用很低。如国际货运实务课程要训练学生多项国际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及一些特殊情况下货运业务的处理能力,学生在半年实习期内不可能在各种类型的物流公司实习,也不可能接触到特殊业务,但教师可以搜集到相关业务资料、案例,列入实训项目,反复进行训练直到掌握。
4.实训系统设计应考虑经济成本。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课程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企业已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新兴专业,它涉及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目前开设该专业的各高职院校有的将该专业放置于计算机或信息学院,课程开设侧重“大电子、小商务”的模式;有的将该专业放置于经管学院,课程开设侧重“小电子、大商务”的模式。综合来看,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应是“电子技术是手段,商务是本质”。而电子技术与商务课程的比例设置多少为宜,应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对该专业的需求来确定。
为了提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力推进实训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建立“基础+核心+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岗位合格的目标,贴近工作实际,强化能力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面向社会需求,优化实训课程体系
在实训课程设置上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该体系有机整合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即一个体系、四个模块、注重融合,强调特色,突出素质。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计算机类课程模块、商务类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上面谈到的实训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类课程实训和商务类课程实训进行。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专业,为了能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很快胜任企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我们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时,充分体现“以用为主”的原则,妥善处理一个“度”的问题,即: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相关知识。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学校设置了十门实训课,以及基本与理论课对半开的实践操作课,以上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55%左右,另在第四学期暑假安排两个月顶岗实习,第五学期安排一个个月毕业设计。每门实训课程均制定有详细的教学大纲,课程开课前按“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知识要点,明确能力培养要求和考核标准,详细列出章节学时分配、作业量和实训要求。
二、强调实际操作,改革评分制度,突出能力培养
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应用和发展之中。现有的电子商务理论还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因此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实战性特征,要使电子商务人员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宗旨,将校内计算机机房等实训室和外贸公司、物流公司、广告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突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商务网站的建设与开发、现代商务运作的技能培养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经过系统设计,对应于教学模块,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三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对于商务经济类课程来说,一是要求“走出去”,即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拟定专题,到目标公司实地调研,了解电子商务的经营过程和技术,感受电子商务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公司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技术报告会,丰富和扩学生的知识面。这些课程与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鼓励教师在计算机前教学、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在实训基地教学,同时进一步巩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购进电子商务流程中一些实体设备和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以各种角色在模拟环境中感受电子商务环境,培养学生适应电子商务各种岗位的技能。此外,鼓励、推荐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一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从实训课程评分制度上加以改革,与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实际工作挂钩。评分不采用百分制,代之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的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校企合作,承接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要和政府的劳动部(局)等部门、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同劳动部(局)等政府部门的合作,可以发展在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同各类企业的合作,形式是联合办学,具体方式包括:可以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以筹集办学经费或赞助;可以邀请企业共同研究专业方向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职业岗位的分析;有些实训课程可以通过到企业承接实际项目来完成,例如:中小企业网站建设与推广、网络营销方案的设计等等,使得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同时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操作,并能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必须主动走出去,坚持诚信和质量原则,建立一整套的制度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要提高质量,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还要靠先进的教学手段。展。要在广泛运用实物、现场等直观教学手段的同时,加强多媒体教学,全面实施电化教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共享教育资源。具体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做:一是投入资金加强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建设多媒体教室,购置音像设备及资料;二是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知识的培训;三是组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是在搞好实用程序开发,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同时,重点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随着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逐步规范化、系列化,学生可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组网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数据库设计等,都可采用实验室网络教学,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组网课的实训也可采用动手拆装、软件安装、动手组网、制作网络连接线等方法。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和网上试题库。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但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牢固掌握知识。
五、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建立和完善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更新现有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实验实训条件的同时,应加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通过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电子商务、物流、营销与策划等实践工作,既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可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师有关课程的培训,到开展电子商务教学较好的大学进修,并适时地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等,提升教师素质。
六、总结
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广大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人员要不断探索和改革电子商务的教学及实践模式,加强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以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秀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8)
关键词:焊工 实训课程 改革
引言
焊接技术在生产的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它要求技术人员不但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扎实理论知识才行。目前,学生在学习焊接技术过程中,往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或者领悟力和实操水平各不相同,致使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就目前的焊工教学与广大同行探讨一下焊工“一体化”教学。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随着先进焊接方法的推广应用,各种高效率、综合成本低的焊接方法在各焊接生产企业广泛使用,如CO2气体保护焊,由于焊接生产率高,焊接质量好,已成为企业最常用的焊接方法之一。但是由于CO2气体保护焊设备复杂,焊接速度快,如果仅用作练习基本功,成本将比焊条电弧焊高出一倍,因此学生在校内实训内容主要以掌握传统的焊条电弧焊操作方法为主。
2.实训课时不足
目前在我国焊接机械化生产规模还比较小,大量产品还需要手工焊接完成,焊接技术工人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而手工焊接操作技能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由于焊接实训需要用到钢板、钢管、焊条等焊接材料及焊条烘箱、氧气、二氧化碳、氩气、乙炔等辅助设备及工具、材料,纯消耗性实训成本极高。因此学生在校内焊接实训学时安排较少。
二、实训课程改革方向
1.实行“一体化”教学
1.1通过现场观摩或实物观察
在讲授《焊工工艺学》第三章弧焊电源中“焊接电弧的偏吹”时,可在实习过程中,针对焊接电弧的偏吹现象与学生分析引起电弧偏吹的原因,并归纳总结减少或防止焊接电弧偏吹的方法。
1.2通过模型或挂图等进行讲解
通过模拟实物的形象提供感性材料。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等。例如:对《焊工工艺学》单元课题“平敷焊”中“运条的三个基本动作”和“运条方法”的操作过程的学习中,可先在纸板上或沙盘上进行练习,通过对比来加深记忆。
2.选择焊接种类的自主性
为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将焊接实训内容分为必修项、选修项与演示性项。必修项为手工电弧焊;选修项为埋弧焊、氧焊、CO2气体保护焊、TIG焊、MIG焊等;演示性项为电阻焊、立式环缝焊接、卧式环缝焊接、焊接机器人等。
必修项为焊接实训必选项目,如手工电弧焊,这是焊接的基础,所有学生在通过手工电弧焊的各项考核后,方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自身的能力选修其它项目。如有的学生毕业后想从事不锈钢焊接工作,则可以选修氩弧焊,这样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优势。在必修项与选修项完成之后,实训老师可以对其它专业性比较强的焊接方法进行演示性实训,拓展学生的视野。
3.内容多样性
焊接实训可分为五类:基础性实训、设计性实训、应用性实训、综合性实训和探索性实训。基础性实训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完成的,是学生学习焊接的基础。如手工电弧焊中的不开坡口对接平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焊条牌号、焊条直径、焊接电流、运条方法、正确的焊接姿势等完成实训。学生通过基础性实训对焊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探索性实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自主立题,自行编写焊接工艺文件,经指导教师讨论通过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准备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由老师与同学共同研究,直至完成作品。这种实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问学生”转变为“学生问”,势必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探索未知知识。
4.修订课程标准
将学生要具备的职业能力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行动导向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本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规手工焊接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常规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增强其职业能力拓展的后劲,满足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5.激发积极性
平焊是由左手握面罩右手握焊钳,通过焊钳来夹持焊条,并控制焊条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的一种操作技能。初始训练时,电弧形成,火花四溅,敲敲打打十分新鲜;但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焊条与焊件粘连在一起,电弧光的辐射,有害气体的污染,高温焊件烫手时,打退堂鼓者不乏其人。面对这一现状,要求指导教师向学生讲清这个“难”点,分析学生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确定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教师要以熟练的规范化的示范操作,演示平焊的全过程。做到边示范边讲解,并总结出焊条与焊件粘连,焊件烫手的主要因素。一是由于畏难心理,产生越怕粘连,就越会粘连的主要因素;二是操作姿势不正确,没有掌握操作要领;三是心里太急,总想一口吃个胖子,运条不协调,电弧长度控制不好等等。加大训练力度,严格按照平焊操作要领进行操作。指导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巡回指导学生操作练习这一教学环节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实训操作安全顺利的进行。只有这样不厌其烦,周而复始地机械动作,坚持不懈地训练,才会达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的境地。实践证明,通过这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普遍反映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总之,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不同于普通的大、中学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使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理论与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作过程;维修电工;实训课程
一课程改革的探索理念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将维修电工职业能力的培训作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维修电工职业技术要求的典型工作过程来进行学习项目的合理设置,并通过学习情境构建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也就能够打破“本科压缩型”的学科课程体系,然后构建出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在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融合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以及工作过程等多项内容,也就可以使得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得以充分体现。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独立元件到组合元件的原则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之中进行知识经验的有效积累,也能够满足学习迁移规律的相关要求。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中,通常将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作为依据,在工作任务作为导向的基础上,来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营造出一个将学习任务作为导向的学习领域,并能够将理论学习以及实践学习两者进行充分的结合,来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思路
借助于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对电器安装以及线路铺设等基本知识能够得到有效掌握。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思路设置过程中,需要将每一个模块都划定为一个工作任务,然后就该工作任务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教学具体内容的设置,并需要保障各个项目和工作任务之间都能够保持良好的逻辑关系。而在进行实训课程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分析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下表来进行实际的分析工作。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要求对现有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不断的改革,并需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然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均得到提升,从而取得一个良好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平均,王伟,韩宝如,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5)
[2]王平均,韩宝如,吴恒玉,等.基于工作过程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3(1)
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过程。生产复杂产品、完成重大项目都可能需要多个工作过程,从而构成该产品、该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基于工作过程即工作过程导向,是一种课程开发方法,是2002年德国劳耐尔(Rauner)教授带领下的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与大众汽车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网页设计课程面向的岗位群中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是前端工程师。所以在网页设计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依托前端工程师岗位展开。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通过走访企业、校内交流、理论应用研究、调查问卷等方法对网页设计人才需求情况和课程开展情况展开分析。根据调查研究中所发现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网页设计人才能力的需求,对网页设计师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各个环节的能力要求。再基于网页设计师的工作过程,构建网页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实训内容、实训方法、考核方案等。并将构建的实训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改进教学效果。
2.前端工程师典型工作任务分解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前端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基于XHTML+CSS架构根据网站策划图实现网站前端界面开发,所采用的技术目前主要是HTML4+CSS2,但也有部分前端工程师为了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已经升级到HTML5+CSS3。为了兼顾目前的主流技术,课程设计以HTML4+CSS2为主要教学内容。但为了学生将来的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课程简单涉及到HTML5+CSS3的特点。将前端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整理,结合前端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将前端工程师的典型工作过程分解为以下八个部分:网站规划、页面布局、简单元素添加、导航栏设计、图文列表设计、特效脚本应用、系统设计、兼容性测试。一个网站是由一个个网页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网页都要经过除了网站规划之外的七个步骤才能完成,每一个网页的设计完成需要用到的知识基本类似,所以这里我们以单个网页的设计完成为主要目标。前端工程师岗位的工作内容在技术方面涉及到Photoshop、Flash等网页设计图形设计软件的使用以及JavaScript特效脚本的应用,这些都是网页设计课程的前导课程或同期课程的讲授内容,所以在此只涉及到应用,并不深入讲解。
3.重新构建教学体系
3.1实训内容设计
网页设计课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核心课程,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得以掌握和运用,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网页制作实训能力。网页设计课程的实训内容设计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工作过程分解为依据。网页设计课程以前端工程师的典型工作过程分解为依据,将实训内容设计为包括局部设计、界面设计、兼容性测试、案例实训四个大的模块,贴近前端工程师的工作过程,满足前端工程师的岗位能力需求,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局部设计又由常用XHTML标签、DIV布局、CSS样式美化、JavaScript页面特效组成。局部模块设计即兼顾网页设计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结合前端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即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网页设计知识体系的构建。
(2)基础知识与综合实训并重。实训内容的前三个模块属于基础知识学习部分,最后一个案例实训模块属于综合实训。在整个课程设计中,综合实训课时占整个课程课时的1/3以上。课程教学方式也从前期的讲练结合,转变为实训辅导为主;授课对象从前期的面向整体为主,转为面向个体为主。通过对综合实训课时比例的增加,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无缝衔接前端工程师的岗位能力。
(3)化整为零、小小案例。前端工程师的工作过程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复杂的工程,由很多小的知识点组成,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综合、灵活的应用。针对知识点的案例往往并不适用于整体网页设计,这就造成了知识点的学习与综合实训的脱节,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无所适从感。课程实训设计将分布于综合实训中的局部功能分解为基础知识点的学习案例,一个个局部功能分解为一个个小小案例。这种方法也使得学生在做综合实训时有一种亲切感,方便学生知识体系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建。
3.2实训方法设计
课程实训方法设计结合实训内容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局部设计主要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知识点在小案例中的应用。综合实训主要采用分组教学法和真实案例教学法,强调小组协作能力和综合实训能力。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时一种由项目引入进而展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一边分析讲解、一边操作演示,讲练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2)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实训内容设计为一个个独立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也分为三种类型:局部功能任务、整体设计任务、真实企业任务。任务的实施也是从简单的局部功能任务到整体设计任务,再到灵活运用的真实企业任务的过程,逐步进阶。任务驱动贯穿整个实训环节设计,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分组教学法。综合实训阶段的任务相对复杂,单个同学实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形成小组内探讨解决问题的氛围,也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形成足够量的成员任务,在设计小组时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以2-3人为宜。
(4)真实案例教学法。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教学过程,能有效拉近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即能让学生对岗位能力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增加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进而达到培养岗位人才的目的。
3.3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根据网站策划图完成网站设计。前端工程师是一个注重实际能力的岗位,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方式不能充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就业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多少益处的。也有部分研究者将考核形式改为考核学生完成网站作品制作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相对理论知识考试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但很多时候教师考核给出的网站策划作品比较滞后,内容相对简单,所有同学完成一样的网站设计,难免存在抄袭的嫌疑。这就造成了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对课程内知识掌握的不错,但看到企业复杂的网站策划图,依然不敢面试前端工程师岗位。因此课题组对考核方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期末总评学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平时到课考勤、上课回答问题和随堂作品)占20%、技能考核(课内分模块作品以及综合设计作品)占30%和项目考核(期末综合作品)占50%。这种方式较为客观的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主要特点包括:
(1)真题真做。将企业一线的多个真实案例拿来供学生选择,作为项目考核题目。多种作业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作业抄袭的情况。来自企业一线的真实案例与岗位能力要求高度契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自信心。
(2)注重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只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其余两部分都是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属于过程考核。这样的考核方案设计能有效避免学生过分注重短时间的期末考核,能使学生更加重视知识技能积累的学习过程。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