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音乐教师论文8篇

时间:2022-08-14 11:43: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教师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音乐教师论文

篇1

一种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安排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活动框架。高校公共音乐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构建一种稳健而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框架。这种教学模式至少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特征:

(一)可操作性。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指导思想去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有规律可循,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可以说,这是一种程序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被模仿、被传授和学习,被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学习后,用来运用指导自己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当成观众,而是参与者、创造者和表演与欣赏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设计一套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就是一种可操作的模式。

(二)完整性。一套教学模式,必须是完整的。首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有其完整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操作过程是完整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去参与课堂,唤起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最后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也有完整的评价系统,对于课后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三)针对性。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是有针对性的教育,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德育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课程设计,内容选择都决定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针对性。

二、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功能

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有规律规范的教学框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其对音乐教学意义重大。

(一)可以更新教学观念。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艺术专家,重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魅力,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的才。无疑,音乐是融德育、智育、美育等为一体,学习音乐可以铸造完美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这种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培养自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旧有的一人堂的教学不适合高校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应该寓教于乐。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首先是人的教育,而后才是音乐的教育,育人是基础。高校教师,能够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来支配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思想指导,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可以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两个概念,很多人把他们弄混。教学模式是较为系统化的操作体系,而教学方法是具体操作手段,是教学模式体系中构成要素或有机的组成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选择过程中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三)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是在考虑所有教学规律、方式、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内外部条件,选择最优的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的选择,正式考虑了优化教学的原则,认真进行贯彻执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身教学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过修订的教学模式,更能灵活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最终能够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篇2

师范院校面临的客观真实情况是招收到的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对于选择技术性较强专业的学生,更是因为在为应付升学这一迫切需要的前提下,怀着“临时抱佛脚”的态度,采取突击式的技能提高方式,用“打快拳、强训练”的方法,强化自己选学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们并非是有音乐特长或乐于学习音乐的。那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音乐专业的教育,让学生能够目的明确地对待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阐明的道理正是对学生乐于学习与学校效果的正比关系。

二、打好音乐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能力

对于在师范院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应当涉猎的音乐专业知识是很多的,但由于学制使然学期有限,因此,需要对学生们的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才能确保所输送出的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准确的发音方法,这是尤为重要的基础。唱歌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天性,但是把歌唱好则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比如说,每个人在唱歌之前,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音域”状况,之后按照自身的实际来选择适当的歌曲或定下演唱的基调,这样才会确保“腔圆”的效果,这是准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再比如,要学会掌握“发音”的技巧,这样演唱者和听众才不会感觉到累,演唱才会焕发出吸引他人的无穷魅力,演唱才会取得成功。在这两点的培养上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自信心的树立,因此,在教会学生们应有的知识的前提下,应当帮助和监督学生们认真刻苦的加强修炼。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必要的识谱技能,这是尤为关键的基础。要把学生们学唱歌曲的能力从“在听唱中学”到“用识谱来学”的层次转变,而且不仅要让学生们能够准确识别简谱,还又能够熟练把握五线谱的识谱技能。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应当讲求“系统、全面和规范”的效能,使学生们能够准确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准确应用所学到的技能,并且采取启发式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们能够科学整合灌输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为确保学生们能够培养出优雅的音乐节奏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当让学生们掌握灵活创作的技巧,这是尤为紧要的基础。唱别人的歌是需要用良好的悟性参透歌曲寓意,这样演唱才能够出神入化,才能够达到演唱者的“二次创作”和原创的“貌合并神合”,这需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作积淀。同时,在实际的教学需要中,如果授课的音乐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教会学生们应当掌握的知识,那么这对学生们来说一定是具有深深的吸引力的,教课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以上两点情况看,在师范学习阶段为学生们锤炼创造技能是紧迫和重要的,是应当在教学中着重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是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一个可利用的“亮点”。应当让学生们掌握运用指挥的能力,这是尤为必要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幼学校的教学工作,那么他(她)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将是一个或几个团体,这就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加之面对以中、小、幼学生为授业对象的情况,就需要在课堂的环境中、课中的时限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整体演唱歌曲的情况就会是一种常态。这些现实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掌握指挥的能力,从而能够将学生们合理组织起来,科学实施教学内容,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实践的锻炼。

篇3

1.1通过唱歌活动增加学生的识谱能力

识谱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知识点。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唱歌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乐谱,而许多乐谱都在音乐课本上,方便学生及时学习。因此,教师通过教授优美的歌曲来顺便讲解相关乐谱如何识别,学生们也会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在学唱歌兴趣的驱使下,不断地克服自己识谱中的难点。同时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来调动学生识谱的兴趣。比如教授学生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教师可以诱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问。问学生歌曲里面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歌词,这个歌词表达的什么意味,而如何通过谱子演绎这句歌词等等。通过这些提问,学生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增加了其识谱能力,也破解了学生学习谱子时易感觉枯燥的心理。

1.2通过器乐教学来增加学生的识谱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包括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歌唱能力教学,还包括乐器教学。从小学生学习兴趣而言,其更喜欢歌唱和乐器教学方面的内容。音乐乐器的演奏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技能,也是小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许多小学生特别喜欢学习乐器。但乐器方面的学习较歌曲学习而言,相对较难。因此教师要适当选择些较为简单的乐器来进行教授。比如可以选择口琴、手风琴、笛子等乐器教授。但是学生在学习乐器的同时,除了自身的演奏外,还需要进行识谱学习。因为只有完全认识、熟悉乐谱,学生才能演奏出相应的音乐。学生们通过对乐器演奏的不断学习,带动相关识谱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学习识谱的方法上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1.3开展音乐欣赏课带动学生识谱

音乐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小学生既要学习音乐知识,也要懂得如何来欣赏音乐。只有通过欣赏音乐,小学生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才能增加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识谱自学的过程。学生们通过欣赏音乐,不断地感受到音乐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带动他们去歌唱,了解相关乐曲的内容。学生要想真正地了解乐曲知识,识别乐曲的谱子是必要的环节。因此,在欣赏音乐的推动下,许多学生为欣赏乐曲而更加乐意去进行识谱学习。他们也结合相关音乐知识,不断地自我解析、领悟曲谱的难点,从而使识谱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

2几种识谱教学方法

除上述四种方式带动小学生学习乐谱,教师在进行乐谱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哼唱练习法

这种方法是音乐各种内容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聆听音乐旋律后,不断地进行哼唱训练。通过哼唱训练,学生们能真正亲身感知到音乐中的各种要素环节,而相关识谱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2.2诵谱练习法

这种教学方法相对于哼唱练习法使用较少。学生在充分掌握歌曲相关旋律的同时,教师可以按照要求让学生标记出各种音名,并让学生按照音名进行诵读。这种诵读不仅仅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让学生的识谱能力有所提高。

2.3比赛练习法

对于相对较难、枯燥的知识点,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通过比赛练习来推动相关方面的教学。对于学生识谱能力方面的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常规讲解等方面教授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举办如“识谱”大赛、“识谱”运动会等形式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单一的被动学习变成互动的主动学习,让老师教学变为练学结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3结语

篇4

新时期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特点为:自控力较弱,对直观、形象内容表现一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直观的教学手段与方式,特别是对于抽象的音乐学习。教师在导入部分就要巧妙利用图谱,努力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与氛围,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对歌曲的兴趣。传统歌唱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看歌词跟老师模唱。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识字不多的低年段学生而言,歌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体会意境也就无从谈起。为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歌唱,就得巧用图谱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如在引导歌唱乐曲《大树妈妈》的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展示书中的图谱,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意境与内容。当学生看到模拟人的手的大树妈妈托着小鸟睡觉的图像,就明白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用怎样的声音进行歌唱。让学生立刻联想到生活中的情景,这比教师具体讲述的效果好过多倍。

2妙用图谱展示,解决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能力

2.1在解决欣赏难点中有效运用图谱

新时期,音乐本身很抽象,让学生对抽象内容进行欣赏学习,常常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欣赏音乐。为让学生处在视、听交融的一个音乐环境中,教师需妙用图谱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听乐曲、所见图谱进行乐曲学习。例如欣赏曲《铁匠波尔卡》,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曲,低年段学生对于铁匠这一名词比较陌生。根据乐曲的特点,笔者将书本中打铁图片与打铁的音乐同时展现。扇风音乐与图片相结合出现,一向对打铁没印象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首乐曲所描绘的内容。欣赏教学中运用图谱,孩子们脑海里不再是一片混乱模糊的音响,而是结构清晰、有对比变化的美妙音乐。

2.2在解决歌唱难点中有效运用图谱

歌唱乐曲中会碰到旋律相似、节奏变化的乐句。这些相似的乐句、变化的节奏,往往会改变学生一贯的歌唱惯式,导致学生节奏混淆,旋律唱错。新时期小学低年段是培养乐感,建立音高的关键时期,在课堂中如果传授太多的理论知识必然会扼杀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要将一首歌曲唱好、唱准,又需要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作支撑。所以,在低年段歌唱课堂中,我们需要借助图形谱来帮助孩子们唱好、唱准,如苏教版一年级歌曲《勤快人与懒惰人》,由于歌曲结尾处出现了相似的乐句,学生一不小心就会唱混。面对该情况,笔者通过图谱,把易混淆的两处音符用高低位置区分出来,让学生看图谱歌唱。图谱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感知通道,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

2.3在解决器乐伴奏难点中有效运用图谱

篇5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优美准确的语言能够传达有效的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的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自身修养,规范语法,理清逻辑关系,用词准确,精确掌握知识,准确表达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准确的接收到信息。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字义相似的术语,但是他们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节拍”与“节奏”,这两个词语在音乐教学中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时候,就要靠着教师准确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明确的分清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异同点。另外,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教学,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输送最有用的知识,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接收到全面的知识。

二、多媒体与乐器想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能够普及到教学应用中,全国大部分的学校也能够用得起一些简单的乐器。教师要合理应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与乐器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像、图片和文字等,通过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的全方面刺激,都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够喧宾夺主,教师应该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够使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受制于多媒体,这样反而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适当使用乐器配合教学,比如说钢琴、手风琴、笛子、口琴、吉他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实时的了解一些乐器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对于《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傣族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采用葫芦丝演奏,同时,向学生普及关于葫芦丝该种乐器的起源、声色特点以及演奏方法等等。

三、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和特点,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这都是学生很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特质和优缺点,能够自主的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学习。教师要避免传统式的“生产线”培养,以培养出各种类型的新型人才。比如,在教授一首歌曲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哼唱,有的学生可能只喜欢唱谱,有的学生只喜欢唱歌词,这都只是学生对自己喜好的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这种表现,对于喜欢谱学生,引导他去学习更多关于谱曲的知识,而对于喜欢歌词的学生,可以引导他去感受歌词中的美,并鼓励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去尝试填词。更有一些学生喜欢用舞蹈去诠释自己喜欢的歌曲,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跟着节拍跳舞。至于怎么跳,那是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教师要以欣赏鼓励为主,只要在主要的关键点给予指导就行了。

四、总结

篇6

教师的教育责任心,不仅体现在自身的教育业绩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教师对于音乐教学事业、看待学校教育、以及对待学生的工作态度上。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简单的局限在对一些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使其成为音乐家,而是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更多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最终热爱音乐,通过音乐教学的美的品味使学生的灵魂变得更加高尚、纯净。音乐中的力度变化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力度,我特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小音乐会,师生齐心合力共同演奏出一曲美妙的乐曲——《铃儿响叮当》。首先,让学生们手握一串钥匙晃动,随着人数的逐渐增多模仿由远及近的铃声;然后,教师用电子琴弹奏音乐,一部分学生用低音打舌(XO|XO|XO|XO|),另一部分学生用高音打舌(OX|OX|OX|OX|)作为节奏。通过这次小小音乐会,学生们学到了音乐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互动式的音乐教育中,教师用心和音乐与学生沟通,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激发了学生喜爱音乐的天性。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由于乐理知识的枯燥无味,再加上小学生天性好动的年龄特点,使得乐理知识的教学成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罪魁祸首”。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淡化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但在音乐中,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都是体现音乐美感的要素,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对这些理性知识进行综合的学习,成为音乐教学的一大难题。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是人类心灵美的建筑师。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挖掘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学的着力点——教师的自尊心

教师的尊严就是要求教师要对自己自尊、自爱、自信,要为人师表,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以此去影响学生,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自尊需要教师用自己的实力和人格魅力来支撑,为人师表首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师是阳光下最美的职业,音乐教师又是美的使者,因此音乐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书的同时还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师者,人之模范也。”一位优秀教师,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他(她)的学生也一定不会差。教师的身教更为重要,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维护自己的尊严,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处处礼貌待人,自尊自信。因此,我平时一直坚持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完善个人魅力。我认为个人魅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渊博的知识作为其承载者,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其次,教师需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守得住自己一个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情怀;还应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给学生传授优秀的音乐,促使学生在音乐的天地中培养优秀的品德。

三、音乐教学的契合点——教师的爱心

爱心是音乐教师师德修养的集中体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一个好老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更重要的是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师生之间有了感情,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记得一次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很快回到了教室,只有一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XX还没回来。我当时想:他一定还在操场上玩,所以才会迟到。正想着,这名男生就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我脸一沉,说“下课等着我。”下了课,我把他叫住,没等他开口解释就批评了他,突然我看见他眼里的眼泪在打转,他撅着嘴委屈地说:“老师您错了,我没出去玩,我是下课先问老师问题,后来又帮老师抱作业才晚的,”真的吗?平时他可是淘气的孩子呀!我半信半疑地没再批评他,后来经过核实,确实如他所说,我错怪了他,于是我决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去弥补孩子受伤的心灵。我上课时向全班同学说明了这件事情,并向他赔礼道歉,还对他的行为作出了表扬。同学们看到老师向学生赔礼道歉,目光由惊讶转为真诚,并一起为我鼓掌。这次事以后,孩子们更愿意做我的朋友了。我认为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要坚持师生平等的信念。有些教师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对于学生的解释则当做是一种借口,总以师尊居,高高在上。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不愿听从教师的教导。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要先耐心听学生解释,再努力去求证,最后再做出判断的。如果做错了判断,就应该敢于承认错误。教师要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师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在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平等对待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爱学生,就不要“伤害”他们,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有一次,在进行欣赏曲《青蛙音乐会》的教学中,有些学生不时的在下面学青蛙叫。开始我觉得他们是在扰乱课堂纪律,本想制止他们,可突然又觉得他们学青蛙叫也许不只是觉得好玩,他们应该是体会到了乐曲中所表达的含义,于是我想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听曲子想到了青蛙叫,我何不趁这个机会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于是我对学生说:“这么优美的音乐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池塘边可爱的青蛙正在鼓着嘴巴歌唱,我看到有些同学已经按捺不住想和青蛙们一起歌唱了,那我们就一起加入到青蛙家族的合唱队中来吧。”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男同学用浑厚的声音模仿老青蛙,女同学用清脆的声音模仿小青蛙。有同学竟然提出她的小梳子可以模仿远处的青蛙,于是,全班同学随着音乐的轻重缓急都创造性的参与到音乐中来了。这个案例,不仅遵循了“鼓励音乐创造”和“重视音乐实践”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欣赏了音乐,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最无拘无束的,教师每一个细小的关怀,点点滴滴的爱护,必将帮助学生打开一个无边界的世界,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

篇7

一、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必要性

校本培训作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正在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的全面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在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新的变革对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否真正认识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与自身素养直接相连。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呼唤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4]从校本培训对音乐教师的意义层面来看,校本培训有利于树立课改新理念,有利于实施新课程,能够满足音乐老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和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5]校本培训己成为转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观念,保障基础音乐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是展开全面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最佳选择。

二、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校本培训对教师的发展有巨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中小学,针对音乐科目的校本培训却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侧重于“语、数、外”三科的校本培训仍然是普遍现象。这些科目都有较好的培训计划、目标要求、评价机制以及较充裕的经费支持。而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由于自身条件以及学校因素的影响,都让校本培训显得“可有可无”,存在不少问题。

1.对培训认识不足

虽然校本培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培训模式,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对校本培训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主体意识不强仍然是普遍现象。作为众多学科中的“副科”,音乐教学一直被忽视甚至被取代,加上教师专业素养的缺乏,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处于“冷淡”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音乐校本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音乐教师对于校本培训的内涵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他们简单地把校本培训理解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即时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从长远的视角发掘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二是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校本培训文化氛围。有关资料显示,自上而下是很多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存在的现象,组织者仅仅是简单的服从上级文件的要求,没有结合学校教师发展情况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缺乏理论准备和有效的实践指导,更没有对培训进行宣传和引导。并且由于各中小学过于依赖以往院校式的培训形式,难以建设教师自我教育、提升、完善的学习文化氛围,特别是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导致基于学校自身实际的校本培训氛围难以形成,这些都影响着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校本培训特点之一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来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的结果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否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细致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大部分学校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时,都陷入了机械执行文件指示的状态中,把音乐校本培训的内容机械地分为音乐教材教法、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课题研究、音乐课外活动、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等。在培训中搞一刀切,要么盲目执行上级培训要求,要么想当然地安排培训内容。这些行为无疑会导致音乐校本培训目标模糊,内容零散,难以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自身特有的文化背景,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制定校本培训的内容。如此培训当然不能反映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相反还会造成教师们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得不偿失。

3.培训方式单一

当前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形式虽然开始呈现多样化,但是专题讲座或专家讲座的讲授式仍然是主要的方式,与新课程理念较符合的一些培训形式较少使用。众所周知,讲授式培训方式很容易忽略教师的主动性。而对于其他培训方式,由于缺乏深入的探究,诸如案例研讨却不明确案例培训方式的内涵;教学反思却找不到反思的切入点,结对子却不对外开放,只限于学校内部,致使这些方法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组织者由于缺乏对培训方式的研究,故而不能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这也是对教师关注度不够,没有发挥教师主体地位作用的表现。因此,培训方法必须从教师主人翁的角度出发,使培训方式多元化,并且有针对性,充分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真正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培训管理缺失

对校本培训的管理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健全,评价制度不科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在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有效的管理应该基于完善的保障体系,因地制宜的培训政策、高效的培训组织领导、充足的培训经费、充裕的培训时间。而在很多地方,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普遍存在管理上的缺失。表现为:管理上领导不够重视,培训时间得不到保障,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在政策、组织、经费、时间等进行完善保障的校本培训体系还没有建成。校本管理上的缺失还表现在培训制度、培训方案、档案管理、学分制度及评价机制上。申报审核制度的缺乏致使各校开展时校本培训各自为政。各校的培训方案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学校在对校本培训档案管理上也是参差不齐。评价机制也不够科学,评价仅限于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作业量的完成、考核的打分等定量评价,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性分析。

三、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不仅需要组织者科学、正确地管理和实施,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也需要教师自我提高的培训意识。因此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需要组织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科学认识校本培训

要使校本培训达到理想培训效果,必须全面地、科学地认识校本培训,加强教师们的主体性认识。首先要树立以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校本培训观念,营造积极的校本培训氛围。决策者要以“学校是教师的学校”、“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学校”作为工作指导的核心观念,立足以教师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措施。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在学校中获得发展的人”,树立专业发展意识,把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投入的心态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参加校本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塑造自己的专业精神,完善自己的专业人格。此外良好的校本培训氛围也必不可少。可以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手段与媒体,宣传校本培训的政策法规以及培训工作的信息,从而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参与意识、达到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目的。

2精心选择培训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应因校而异,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以发展教师的专业为立足点,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的差异性,有组织有层次地制定。首先,培训内容必须建立在教师实际发展需求上。可以通过观察、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每位老师以及整个学校教师群体的培训需求,通过信息反馈,有目的地制定校本培训内容。其次,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构建培训内容。可以从教师专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进行内容选择。

3.采取多元培训方式

总体来讲,校本培训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培训方式和现代培训方式。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本身就是多元的,它完全依据地区、学校、音乐教师的各种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的需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组织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 饶清强.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7:6.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问题;应对途径

小学美育教学中,小学音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凸显了小学音乐教学的素质培养观,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并形成活跃的思维模式。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设计方面

在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综合教学并未深入,以至于综合教学没有实效。教师在课堂中,讲课内容繁杂,且没有切合音乐主题。

2.教学目标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形式化,往往偏离音乐主题,显得音乐课程冗杂。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绘画艺术,但往往没有掌握好度,太过专注于绘画,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失去本堂课程的教学意义。

3.音乐课程时间

由于新课程教学规范中,并未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的课时课量。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课程都是能省则省,常常被缩减,甚至其他课程挤占,直接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二、应对途径

1.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念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观念的增强,综合性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以及多角度展现课程价值,真正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综合性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发挥其引导者的身份,充分利用教学设施以及多媒体等方式,将音乐的美感展现给学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创造力。

3.提升教学质量

音乐作为综合艺术类型,并与其他艺术相辅相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其他艺术融入音乐教学中,既可以增强音乐的美感,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各种艺术的形式美,能够感染小学生的心灵、人格,使其健全和健康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小学美育教学的重要课程,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气质素养得到全方面提升。为了满足新课程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小学音乐教育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他艺术类型融入进来,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