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服务区年度总结8篇

时间:2022-01-28 04:13: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服务区年度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服务区年度总结

篇1

几年来,该收费站成员积极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和城市文明进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探索出了一条工作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特色之路。这是一支有活力,有团队协作精神的队伍,他们在领导的带领下共同努力,齐心协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充分体现了该站大家庭团结一致的崇高精神,同时为营运公司的2-11月的考核中平均分最高,并争得了诸多先进荣誉。收费站在经营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经营持续增长。

一、以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工作

(一)编写操作规程,提升服务质量

根据收费站各个部门的实际运作状况,编写了《收费站服务操作规范》、《收费站清理保洁操作规范》、《服务操作规范总则》。统一了各部门的服务标准,为各部门培训、检查、监督、考核确立了标准和依据,规范了员工服务操作。同时根据服务要求,编写了服务接待流程,从接待、语言要求、卫生标准、物品准备、环境布置、能源节约等方面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促进了收费站的服务质量。在规范了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年初计划工作完成任务,没有发生工作质量投诉,没有安全事故的发生,克服重重困难。我们围绕国家创建明文城市、卫生城市而进行,能过我们的努力,为在创建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并多次在评比中评为先进单位,诚信单位。

(二)加强现场监督工作,强化走动管理

坚持每日对服务区的固定巡查(2-3次)、还要随时抽查,以便对各岗位人员工作的规范、服务区质量、工作效果,保证服务区车行畅通、见到车辆立即指挥按大小车分区停放、手势规范、使用普通话、对突发时间随时保持警惕、出现问题积极处理马上上报)等随时指导、检查。按照《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作规范》进行管理,对各岗位人员严格执行《服务区员工岗位职责》《服务区员工守则和行为规范》按照《服务区绩效考核办法》严格考核。每月定时召开工作会议,总结上月工作情况,提出下月工作要求。通过人员培训、现场监督和走动管理是收费站管理的重要形式,各位收费站管理人员坚持在当班期间进行管理时间分配,并直接参与现场服务,对现场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提示,对典型问题进行记录,并向各部门负责人反映,分析问题根源,制定培训计划,堵塞管理漏洞。良好的服务品质是收费站提高竞争力、提升整体形象的核心,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寻找问题根源,研讨管理办法。在研讨会上,各区域、部门相互学习和借鉴,与会人员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避免了同样的服务质量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再次出现。这种形式的研讨,为收费站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对保证和提升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重视安全工作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我们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力量,积极参加公司节能降耗、安全增效领导小组的工作。安全工作是公司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员工的安全。重视消防知识、消防设备使用、供水系统操作、配电系统操作、交通手势、应急预案、清洁用品及工具使用等培训。努力打造“平安、健康、绿色、畅通、人文”的服务区。对驾乘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为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社会形象,体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我们将围绕“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这一主线,在服务理念上求新,在服务标准上求高,在服务速度上求快,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于细微处见真情,努力打造特色服务区品牌。收费站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员工体检工作,层层把关,杜绝事故的发生,本年度我收费站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较好的完成安全工作任务。

强化领导分管责任人及主管人的责任,要求各区域要加强管理,强化措施,落实工作,防微杜渐,争创“文明、平安、和谐”的目标。做好周边环境、消防、道路交通安全建设,认真搞好隐患排查,专项整治,不留死角;舍得投入专项经费,添置安全器材;加大群防群治力度,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确保收费站平安。

二、主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单位间组织协调

(一)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单位间的协调机制,遵循法律法规,根据情况的需要制定突发性大事件的预防和预案

指定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小组和媒体公关小组,具备临时应付全局的能力和指挥能力,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首先管理水准有待提升。一表现在管理人员文化修养、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高低不一、参差不齐;二表现在尚未制订一整套规范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三表现在“人治”管理、随意管理等个体行为在一些管理者身上时有发生。

(二)协调各部门关系,建立内部合理而有效的运行机制

为使日常运作逐步纳入到工作有计划、有指导、有跟踪、有总结的管理系统中去,有效地将计划性工作和应急性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要求各部门、各相关单位间建立计划性的工作制度,通过每月总结、计划,对各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按计划步骤予以实施。

(三)建立每月工作汇报制度,通过对工作的完成情况,对各部门负责人予以考评,各项制度未健全完善,制度的完善及各项工作程序的确立需在长期大量的实践中方能逐步完成

篇2

2003年,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适时对下属高速公路辅营业务进行资产优化重组,浙江高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高速”)正式成立。

秉承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发展”的原则,6年来,浙江高速发展管理理念、规范运作、优化管理,提高品质、品牌化、市场化程度,打造出一流高速公路辅营业务经营品牌。

总结6年来的主要成就与经验,可以用“六个一”来高度概括:创建了一个焕然一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形象;形成了一套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规范;闯出一条服务区经营的路子;建立了一支服务区专业化管理队伍;打造了一个高速服务的知名品牌;给国家、股东和客户一个满意的回报。至2008年,辅营业务营收水平较公司成立之前增长了29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盈利水平增长了486%,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资产规模增长了305%,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

“六个一”的系统工程焕发的活力还不仅仅在这些数字上。浙江高速“立足于高速公路辅营业务,积极拓展路外其他业务”的经营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公司的主营业务。在沪杭甬及上三线沿线的七对服务区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快对外业务拓展,先后取得省外京沪高速公路王庆坨、泗村店服务区、济荷高速公路长清服务区三对服务区和省内跨海大桥北岸服务区、沈海高速公路慈城服务区、杭浦高速公路平湖服务区三对服务区不同年限的经营权,实现了主营业务的延伸与拓展。鉴于公司主营、辅营业务兼收,术业专攻,品牌效应辐射全国,皆有口碑,公司上级单位――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已决定以浙江高速为平台,整合旗下30对服务区,由浙江高速统一经营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高速决策层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务质量、多元特色、客户满意度”诸多方面充分做足文章,细化服务理念,为不同层面的客户提供多元服务。如嘉兴服务区五芳斋粽子的经营模式,2003年从以往收取定额租赁费改为合作经营方式,仅当年就增加利润340万元,2007年仅嘉兴服务区一个点,一年销售6000万元,这在全国实属首例。

另外,在物流方面实行商品统一配送,降低进货成本,达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目的,浙江高速对服务区商场销售比重大的矿泉水、饮料和方便面等实行统一配送,极大地降低了商品采购成本。

绍兴服务区充分利用绍兴黄酒这一特色品牌,与当地生产厂商双赢合作;天台服务区与当地物流公司合作,设立了物流营业部;其他各服务区也采取了各种办法,通过与汽运公司、旅游公司合作等手段,建立各自稳定的客户群。

篇3

一、考核对象

承担中央预算内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任务的县(市、区)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

二、考核内容

主要对上一年度中央预算内农村沼气项目的完成情况、投资支出情况、运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量化评分,确定评价等级。下半年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原则上列入下一年度考核内容。考核评价要尽量与项目竣工验收统筹考虑和安排,避免重复工作。

三、考核指标

(一)户用沼气

1、沼气池完工率:用于考核户用沼气项目建池任务完成情况。沼气池完工率=(实际建成沼气池户数÷批复建池户数)×100%。

2、“三改”或“两改”配套率:用于考核户用沼气项目配套改厨、改厕、改圈的完成情况,庭院内不养殖或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户用沼气,只考核改厨、改厕的完成情况。“三改”或“两改”配套率=(被抽查建池户中“三改”或“两改”完成户数÷被抽查建池户数)×100%。

3、中央补助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支出率:用于考核户用沼气项目中央补助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支出情况。中央补助投资支出率=(实际支出中央补助投资总额÷批复中央补助投资总额)×100%;地方配套投资支出率=(实际支出地方配套投资总额÷批复地方配套投资总额)×100%。

4、沼气正常使用率:用于考核所建户用沼气池的使用情况。沼气池使用率=(被抽查建池户中正常使用沼气的户数÷被抽查建池户数)×100%。

本办法中的“正常使用”是指南方地区每年使用8个月或北方及高海拔地区每年使用6个月。

5、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用于考核所建户用沼气池的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情况。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被抽查建池户中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的户数÷被抽查建池户数)×100%。

(二)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

1、项目完工率:用于考核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完工率=(实际建成工程数÷批复工程数)×100%。

2、中央补助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支出率:用于考核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中央补助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支出情况。中央补助投资支出率=(实际支出中央补助投资总额÷批复中央补助投资总额)×100%;地方配套投资支出率=(实际支出地方配套投资总额÷批复地方配套投资总额)×100%。

3、项目供气率和供气月数:用于考核所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的供气情况。项目供气率=(实际供气户数÷批复供气户数)×100%;供气月数指项目实际供气农户全年平均的供气月数。

4、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用于考核所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的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情况。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被抽查工程中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的工程数÷被抽查工程数)×100%。

(三)大中型沼气

1、工程完工率:用于考核所建大中型沼气工程任务完工情况。工程完工率=(工程验收合格数÷批复工程数)×100%。各省大中型沼气工程验收程序和办法,由各省根据本省实际和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

2、中央补助投资、地方配套投资和业主自筹资金支出率:用于考核所建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央补助投资、地方配套投资和业主自筹资金的支出情况。中央补助投资支出率=(实际支出中央补助投资总额÷批复中央补助投资总额)×100%;地方配套投资支出率=(实际支出地方配套投资总额÷批复地方配套投资总额)×100%;业主自筹资金支出率=(实际支出业主自筹资金总额÷批复业主自筹资金总额)×100%。

3、工程平均池容产气率:用于考核所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产气效率。考核期内工程平均池容产气率=考核期间实际产气量÷(设计发酵装置容积×考核记录天数)。

“考核期间”统一确定为工程验收合格3个月后,连续记录30天;每个省大中型沼气工程考核时间由各省根据本省建设进度和气温情况自定。

4、工程集中供气率、沼气发电率、沼气自用率:用于考核所建大中型沼气工程生产沼气的集中供气、发电或自用情况等。集中供气率=(实际集中供气户数÷批复集中供气户数)×100%;沼气发电率=(用于发电的沼气量÷沼气生产总量)×100%;沼气自用率=(用于烧锅炉或炊事等的沼气量÷沼气生产总量)×100%。

5、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用于考核所建大中型沼气工程生产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情况。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所建工程沼渣沼液实际利用量÷沼渣沼液产生量)×100%。

(四)沼气服务网点

1、网点完工率:用于考核所建沼气服务网点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网点完工率=(实际建成服务网点数÷批复服务网点数)×100%。

2、中央补助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支出率:用于考核所建服务网点项目中央补助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支出情况。中央补助投资支出率=(实际支出中央补助投资总额÷批复中央补助投资总额)×100%;地方配套投资支出率=(实际支出地方配套投资总额÷批复地方配套投资总额)×100%。

3、网点服务面和服务区域内沼气正常使用率:用于考核所建服务网点的服务覆盖面和服务区域内沼气使用情况。网点服务面=(被抽查网点实际服务的户数÷被抽查网点服务区域内沼气用户数)×100%;沼气正常使用率=(被抽查网点服务区域内沼气正常使用户数÷被抽查网点服务区域内沼气用户数)×100%。

4、用户签约率和满意率:用于考核所建服务网点与所服务沼气用户的签约情况和签约用户的满意程度。沼气用户签约率=(被抽查网点服务区域内实际签约沼气用户数÷服务区域内沼气用户数)×100%;沼气用户满意率=(被抽查的沼气用户中满意的户数÷被抽查沼气用户总数)×100%。

四、考核评价

(一)量化评分。考核以县为单位进行,先分别对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和沼气服务网点等四个项目进行单项考核,在单项考核的基础上再对所考核项目县进行总体评价,项目县最终得分=户用沼气得分×户用沼气中央投资/中央投资总额+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得分×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中央投资/中央投资总额+大中型沼气得分×大中型沼气中央投资/中央投资总额+沼气服务网点得分×沼气服务网点中央投资/中央投资总额,具体考核评价评分标准见附表1-4,考核评价汇总表见附表5-9。

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服务网点项目在考核年度内出现举报投诉的,经上级部门核查查实后,酌情扣减当年项目县总分,扣减分值不超过15分。

(二)等级评价。根据考核评分结果,按优秀(≥90分)、良好(80分≤X

五、考核方法

通过县级自查、省级抽查和国家核查三个步骤,对所考核项目县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最终评价。

(一)县级自查。各项目县对上一年度中央预算内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和考核评价汇总表(见附表5-9)上报省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将该汇总表进行软件填报(具体填报方法另行规定)。县级自查时间由省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每年10月15日前完成自查工作,其中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沼气服务网点项目自查数不低于中央实际安排项目数的40%,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自查数为100%。县级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汇总各项考核指标并经县(市、区)政府审核后上报。

(二)省级抽查。收到项目县自查报告后,省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项目县所在市(地、州)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项目县自查过的项目进行复查,抽查县数不低于辖区内项目总县数的30%。户用沼气以项目村为单位进行逐一入户复查,每县随机抽查3个项目村;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抽查数不低于全县该类项目总数的30%;大中型沼气工程全县抽查数100%;沼气服务网点项目全县抽查数不低于30%。每年11月底前,各省形成综合考核评价报告上报农业部,逾期不报的按考核不及格对待。

(三)国家核查。按照每省复核3-5个县、每县复核3-5个村的原则,农业部组织人员对各省调查过的项目进行随机抽样复核,形成全国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年度评价报告,作为安排下一年度各省农村沼气项目的重要依据。

六、考核奖惩

(一)奖励

对考核等级优秀的项目县进行通报表扬,并在安排下一年度项目时给予一定规模的项目奖励,奖励规模原则上不超过该县考核年度农村沼气中央补助投资实际下达规模的10%。省级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每年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提出本省项目县奖励规模和类型结构意见,与省级发改部门协商后在申报农村沼气项目投资计划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联合上报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考核优秀的省,农业部将在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立项时给予倾斜。

对考核等级良好的项目县和省,优先安排农村沼气申报项目。

(二)惩罚

对考核等级不合格或在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项目县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况1-3年内不安排农村沼气项目。受到通报批评的项目县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在一个月内,向省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限期完成整改。对在国家抽查中违规现象较多、存在问题严重,以及媒体曝光经核查基本属实的项目省,农业部与国家发改委协商后将酌情扣减下一年度农村沼气中央补助投资规模,扣减额度不低于本省当年中央补助投资实际下达规模的20%。

七、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考核评价,是适应农村沼气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实现由以建为主向改善服务、提高使用率转变的重要措施,是优化项目布局、提高沼气项目投资效益的新探索。各级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将考核评价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考核评价工作由农业部统一组织实施,各省、市、县要成立由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计划、财务、纪检监察、审计、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考核评价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同工作,明确分工,层层负责,确保考核评价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经费,务求实效

各级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部门支持,确保落实考核评价工作经费,保证工作圆满完成,经费落实情况也将作为对各省考核评价的参考因素之一。要正确把握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扎实推进考核工作,确保政策、组织、责任、人员和措施到位,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经验,加强宣传

篇4

为健全和完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规范和加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确保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意见》的通知及《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一体化管理),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遵循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触角,通过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为一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施社区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将进一步完善我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工作。因此,必须坚持有利于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功能转变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城市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

二、组织管理

将“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主任为组长,并下设办公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细则,并报区卫生局备案。

(一)管理形式

本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设置。一般1万居民左右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依法申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执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命名、标牌、标识按规定统一。

中心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对服务站实行全方面统一管理的体制;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的业务管理与质量控制。

(二)服务区域与功能划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区域的划分应以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区域按照原服务区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区域原则上为站点坐落位置所属的社区居委会。工作基础与基本条件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区卫生局批准可增加服务一个临近的社区居委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规定的服务功能履行职责,社区卫生服务站所完成的工作指标纳入上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指标。

(三)人员管理

1.中心下设的服务站,执业人员由中心统一管理并实行聘任制。对符合聘任条件的执业(助理)医师,经个人自愿申请,由中心进行考试考核择优调配聘任,并报区卫生局注册备案。

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的聘用须经区卫生局审核后注册录用。

2、服务站执业人员由中心根据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工作量等情况配置,原则上每站至少配备2名职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和1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3、中心下设的服务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由中心聘任,站长聘期为一年,每年与中心签订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责任、权利、义务与奖罚等。

4、聘用单位必须按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给聘用的服务站执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5、对下设的站点,中心应建立严格的执业人员考核奖惩制度。考核结果记入执业人员档案,作为年终评优和工资兑现、奖罚、聘任的主要依据。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独立法人资格的站点,由站长对本站人员实行考核奖惩制度。考核标准与考核情况及时上报区卫生局备案。

(四)业务管理

1、中心对下设站点行使行政管理权,包括服务站的日常事务、人员调配、考核奖惩、规章制度、台帐资料等统一管理。中心对服务站实行综合目标管理。

独立法人资格的服务站,中心对站点的业务工作进行统一安排,站点应服从本服务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与业务指导。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月调度、季考察、年考核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向上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月报表、年度工作计划、业务工作总结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所属站点的业务管理,及时调度站点工作开展情况。

3、服务站必须实行24小时应诊制,公示值班电话。对急危重病人应采取措施积极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护送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要与所在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保证就诊者得到便捷、连续、优质的服务和急救渠道的畅通。

4、服务站在医疗执业活动中实行统一的门诊登记、观察记录、诊病处方、收费发票和操作规程等。必须做到看病有登记、观察有记录、开药有处方、转诊有记载、收费有发票,并严格执行各项医护操作技术规范,杜绝医疗差错,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5、服务站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从事超范围诊疗业务。

6、服务站执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区卫生局及中心定期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药品管理

1、中心下设的服务站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由中心统一配送;独立法人资格的站点可自行从正规渠道采购,保留采购单据以备查看,执行国家药品统一价格。

2、中心按照“进货渠道规范,质量可靠保证,价格低廉合理”的原则,统一采购药品、器械和卫生材料,满足临床基本用药需要。要实行专人专帐管理。服务站用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用药目录》范围。严禁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保证药品质量。

3、中心下设的服务站的用药计划必须每月报送中心,中心根据服务站的用药计划采购和调拨药品,在药品出库单上要注明该药品的产地、批号、规格、零售价格等。独立法人资格的站点须按以上标准报送区卫生局。

4、服务站设立药品进销存明细帐,药品实行季度盘点。严禁服务站从其他渠道和个体药贩手中进购药品及其它医用材料。

5、服务站药品要有专人负责,并按要求落实防盗、防鼠、防潮、防霉变等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严禁将药品分散保管。

6、服务站不准经营品和一类。

(六)奖惩

1、开展评选“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活动,对医德高尚、服务优良、贡献突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执业人员,由区卫生局给予表彰奖励。

2、对服务机构执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篇5

2020年,在支队坚强领导下,在辖区高速公路营运公司及下属管理处配合下,大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高速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辖区高速公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促推辖区高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现将大队2020年度辖区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为扎实有效做好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大队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大队长为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并职责分工如下:

一是办公室组织召开月度安全生产会议,传达部署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制定相应工作措施,并制定2020年度各项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方案制定、文件传达、会议部署;

二是内业结合大队工作实际传达学习支队当月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各类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的数据上报、月度总结、活动总结,并整理归档;

三是外勤中队负责具体活动的开展,安全上级文件精神进行活动的宣传、隐患的排查,并及时报内业存档。

在大队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全面实现了安全生产目标:零责任事故、零伤害;职业病危害事故为零;突发环境事件为零;全员安全生产教育率100%;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

二、全面宣贯,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实现月度安全会议无遗漏。大队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及时传达支队有关当月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及部署安排,分析本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形式,传达部署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对安全工作进行安排和总结。会议实行参会人员签到制,保留会议原始记录、影像资料及会议纪要、简报等工作痕迹。

(二)实现月度安全生产学习教育全覆盖。根据支队印发2020年度安全生产培训学习计划安排,大队结合实际制定2020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要涵盖法律法规、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内容,并做好相应记录。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安全知识及技能水平,消除安全隐患。

(三)全面处突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地落实。一是督促川东公司达州管理处,达陕公司达州管理处、万源管理处与各养护施工单位、各收费站、路巡中队、清障班、服务区签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从业人员承诺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从业人员。二是大队外勤中队按规定组织安全大检查和日常安全大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建档登记,并督促营运公司限期完成整改。三是根据支队要求开展好“路政宣传月”、“安全生产月”、“12.2全国交通宣传日”等一系列安全宣传活动,联合营运公司、高速交警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工作,利用媒体、QQ群、可变情报板、服务区收费站展板等进行安全宣传活动。四是督促川东公司达州管理处,达陕公司达州管理处、万源管理处将按照相关规定,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各收费站、服务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应急演练,以提高应急响应的实战能力。五是根据大队制定的2020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对川东公司达州管理处,达陕公司达州管理处、万源管理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高速公路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大队进一步完善辖区高速公路应急保障预案,定期检查川东公司达州管理处,达陕公司达州管理处、万源管理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督促其配足配齐各项应急救援物资,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交警、公安、医院、消防的联系,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相关方及时支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全面加强涉路施工监管。大队进一步加强涉路施工单位管理,有力保障施工安全。一是加强了施工路段的巡查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施工作业有关技术规程及安全要求,全面规范施工区域布设、安全警示标志摆放、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严禁超越许可范围、擅自扩大施工作业时间类型区域等行为。二是加强了对绿化保洁、路面养护、设施维修等安全管理,保障过往车辆顺畅通行。三是强化了施工路段信息,对已取得许可或完成备案的施工项目,督促施工单位提前施工信息和安全行车注意事项,及时向社会公众路况通阻信息,引导公众安全有序出行。

(六)圆满完成重大节假日安全保通保畅任务。大队加强了“两会”、“五一”、“国庆”、“春运”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制定节假日缓堵保畅工作预案,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确保重大节假日期间我辖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七)实现安全生产档案标准化制作,规范化管理。按照支队关于大队安全生产档案的要求,对2020度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开展资料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收集归档,并装订成册。

(八)圆满完成局总队、支队各项年度专项行动。一是按照第七支队印发的《高速公路行业平安交通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大队辖区实际情况,制定落实方案,并按照方案做好深化改革发展、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突出重特大事故防范、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相关工作,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报七支队安全监督科。二是按照局(总队)《进一步提升全省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督促营运公司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建立台账、落实具体责任人员,按照时间节点,逐点逐段制定整治计划并逐项销号,按季度在每季度末报送《工作任务季度推进表》和工作总结至七支队安全监督科。三是按照《第七支队辖区高速公路行业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刻汲取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和江苏宜兴“9.28”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教训,坚决整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整治责任不到位、树立新发展理念不到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以及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不扎实、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不利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和突出问题自查自纠长效机制。四是持续推进“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秋冬季节安全生产工作、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等专项行动。

五、2021年度重点工作要点

一月份重点检查元旦节期间缓堵保畅工作措施、春运前安全生产准备工作;

二月份重点开展“情满旅途、暖冬行动”、春运安全生产工作;

三月份重点开展涉路施工、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

四月份重点开展“五一”节前“情满旅途”暖冬行动、重点检查“清明”、“五一”期间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节假日期间缓堵保畅应急措施等;

五月份重点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建筑控制区专项整治行动;

六月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月”、“执法开放日”等活动;

七月份至九月份重点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及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

篇6

本文对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江西省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中存在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不足,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江西省高速公路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江西省高速路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为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是华南地区的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自1989年江西省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起至今,江西省高速路建设与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1996年1月28日昌九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终于实现了江西高速公路建设零的突破。2003年江西高速公路总历程突破1000公里,2004年实现出省主要通道和省会至各设区市公路全部高速化,2008年总历程突破2000公里,2010年石吉、鹰瑞、彭湖、赣州绕城高速的建成通车,江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000公里,2012年,江西省先后建成祁浮、奉铜、赣崇、吉莲、德上、抚吉、龙杨(赣粤界)7条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达到4260公里,在经济欠发达的江西,能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赶超发展,一路领先,一度成为了全省人民骄傲和自豪。但是,在江西省高速路建设与发展迅猛发展并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得不引人关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当前存在主要问题,以期为我省高速公路进一步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一、目前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速公路总量仍显不足 

就目前江西省高速公路现状来说,一方面,江西省高速公路仅覆盖了省会城市,在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左右有高速公路连接。另一方面,江西省一些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与省会城市之间、地级城市之间以及多数县级行政区还不通高速公路。

2、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目前高速公路主要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城市化水平低,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高,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全省水平。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这些地区的高速路还没有建设起来,当地人们对高速路的交通需求得不到满足。

3、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中存在问题: 

   这些年江西高速公路发展确实发展很快,四通八达,但是公路发展快,收费站也增多,收费也不少。如今,高速公路上收费站比服务站还多,千里的路程跑下来、往往要交好几百块钱。第一,从目前看高速公路收费并非是照章执行。根据国务院2004年9月颁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高速公路除两端出入口外,一般不得在主线上设置收费站。非封闭的收费公路上的同一主线上,相邻收费站的间距不得少于50公里。然而现实情况是,有的高速公路地段甚至50公里之内就有3个收费站;有的甚至更多,有的收费高之又高,不知按什么标准;有的高速公路收费赚了个金钵满盆,贷款早已还清,还是收费不至,更有甚者有的已经过了收费期,还不肯摘下收费的招牌。第二,高速公路不仅收费高,而且迫不及待,不少高速路还没有完全建好,美观漂亮的收费站就已经林立;第三, 高速公路大多是国家投资兴建,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国民的钱,可是逐渐的成了部门赚钱的工具,高速公路乱收费的问题未没有得到解决。 

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在施工中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难度大,建设工期短。第二,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多,为施工带来不稳定因素。第三,不能严格遵守施工管理程序。第四,资料缺、假、乱,技术资料欠缺是承包人的一大通病;第五,企业自检环节薄弱。

5、服务区问题

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重要配套设施,从十多年的发展来看,早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仅仅是从配套设施的要求出发,不能以人为本,从服务功能人性化方面考虑,因而大多存在功能不够完善、布局不尽合理、外观设计不尽美观等缺陷。

二、.江西省高速公路发展的建议

1、加强监管,提高服务

建议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注重加强对所辖服务区的监管,要以搞好服务区优质服务为根本,确保高速公路运营的整体形象不受损害。管理单位还应注重对所辖服务区经营服务的数据管理和量化考核,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服务区经营服务项目、营业额、收益以及本路段通行量、经过服务区前的相关交通量和服务区的消费车次、消费人次、消费水平、顾客有理投诉等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对比和研究,可有效地用于对所辖服务区经营服务的考核和进行业务指导,促进服务区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高速公路规划要提升全省战略高度,各建设部门要严格行政审批制度。各地区规划、设计必须服从全省统一规划部署,同时加强沟通配合,注意全省各区域间的协调和均衡发展,逐渐形成统一规划,科学决策,建设合理覆盖全省的高速路网结构。设计中要严格根据公路使用功能,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交通量及远期发展等总体求,不断优化和论证方案,还有注重线形指标的均衡性、连续性以及环境景观的整体协调性,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切实发挥规划设计的控制和先导作用。 

3、建设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是整个高速公路业务应用系统的枢纽,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将其数据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既定格式传输给数据中心,各应用系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从数据中心获取授权的所需信息。高速公路各应用业务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统一登录,登录后便可获得授权的操作界面,其中对本岗位业务有操作权限,而对相关业务只能查询或者,如收费监控岗位人员可以对收费岗亭内的违规通过系统操作予以制止和警告,而对收费广场的意外紧急拥堵处理,则需通过信息到高速路况监控系统去分流车辆,做到各司其职,统一、快速、高效。

4、完善服务区服务功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功能日益占到主要地位,服务区不仅承担着高速公路加油、修理、餐饮、休息等重要功能,而且也是高速公路经营者直接面向社会、面对顾客展示文明形象的又一重要窗口。据不完全测算,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年营业额约在50亿元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服务区不仅要做到功能完善、服务到位,而且要从建设期就合理设计、长远规划;在运营后,要搞好公共设施维护,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服务。同时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根据所辖服务区的情况,做好长久性的资金准备,针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顾客消费需求,本着以车为本、以顾客为本、长期持久地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从而提高顾客在接受服务时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和艰巨,全省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应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一如既往、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全省“十二五”规划确立的高速公路建设目标任务。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建设目标实现的力度,紧紧围绕建设目标,牢牢把握建设工期,科学确定年度建设计划、投资规模、工程进度,确保投资强度不减,确保工作力度不减;其次,要进一步加大优质工程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推动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扎扎实实地抓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协调配合支持的力度,沿线地方要顾全大局、大力支持,有关部门要主动跟进、密切配合,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交通战线要加强指挥、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江西省交通厅景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J]. 价格月刊. 2007(10)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高职教育质量评价

作者简介:吴建新(1963-),男,湖南湘潭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易雪玲(1968-),女,湖南长沙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1-0015-05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在1904年就提出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强调大学应履行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充分展现了其职业性、区域性特征,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还没有完全突破学科型教育的评价框架,也没有突破就业导向的评价标准。因此,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纳入到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范畴,构建服务能力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能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明确的导向和指引,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

一、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与高职教育质量相互作用的机理

这里涉及两对概念,即“服务区域发展”和“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高职教育质量”。“高职教育”和 “服务区域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两种密切联系的行为,高职教育是高职院校的本质行为,服务区域发展是高职院校实施高职教育的重要的、有效的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职教育质量”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是两个质的概念,前者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价值判断,后者是反映高职院校为区域发展服务质量的价值评判①。很明显,“高职教育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质量指标,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是从属质量指标。所以,本文既要厘清高职教育和服务区域发展的关系,也要分析高职教育质量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

(一)服务区域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服务区域发展是实施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服务区域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发展动因。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无论是上世纪60-70年代快速发展的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和还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高职教育,都是为了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迅速发展的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催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岗位,同时也提高了传统岗位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要求,产生了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的需要,这就是发展高职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客观基础。高职教育必须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起点,设计、实施、评价高职教育活动的各环节、各要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因此,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存在的逻辑起点和发展动因。

其次,服务区域发展是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动力源泉。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2006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服务经济转型,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技能型人才、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成为当地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科技研发与推广基地、咨询与服务基地。因此,立足和服务于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的,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动力源泉[2]。

再者,服务区域发展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高等性、职业性和地域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其高等性属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做到德才兼备、理论实际并重、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并举、科技人文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兼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融做人教育、养成教育、业务教学、操作训练教育为一体[3]。其职业性特征要求人才培养工作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核心内容,直接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其地域性特征是指高职院校的生源、专业设置、教学实施、学生就业面向院校所在地区及省份。所以,高职教育发展规律要求其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办学资源,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师资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合作,将学校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技能培训两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困境在于企业、行业缺乏合作动力,还没有构建长效的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所以,常出现高校一头热、临时性、分散性的合作。因此,除了国家层面的体制、制度建设以外,高职院校也要转变观念,走出象牙塔,以服务换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只有先成为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咨询服务基地,增强行业、企业合力办高职教育的吸引力,才能在行业、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养基地、学生就业基地,才能更好地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职业技能。所以,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元素和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 “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高职教育质量”是两个互相作用的价值概念

据辞海和国际质量标准化组织对质量的定义,将“高职教育质量”定义为对高职教育活动或效果满足客户需要(明确的或隐含的)的能力特性的总和。高职教育的首要客户是用人部门,直接客户是学生和家长,最终客户是政府。结合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征,高职教育质量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所提供的服务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二是要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三是培养出能满足区域市场需求、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4]。这三个层面都隐含了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的内容,即提供区域发展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学生(员)的全面素质,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提高家庭收入,促进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高职教育质量的概念内含了服务区域发展的质的概念。 “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与“高职教育质量”之间的作用机理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与教育质量之间的

作用机理

高职院校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人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人才服务主要是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养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并为技能型人才入职、晋升、再就业或转岗等提供非学历短期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是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直接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比如产品开发、工艺和技术革新、技术检测与鉴定、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科研项目服务等等。文化服务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所在区域文化建设、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活动。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角度看,科技服务是基础,文化服务是灵魂,人才服务是宗旨。高职院校应实施科技服务带动策略服务区域发展,以院校的强大科技服务能力破解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赢得校企之间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从而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几大要素——专业、课程、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就业岗位的建设与培育;以文化服务提高院校的声誉和社会满意度,促进人文教育、养成教育,促使技能型人才的高端化,从而确保人才服务的质量——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另外,上图还显示出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单元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这一变革本身会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最后评判结果。所以,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手段,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途径;反过来,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会促进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提升。所以,“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是“高职教育质量”的标志之所在[5]。

二、考量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是对高职教育活动满足社会群体或个体需要的价值判断,表现为社会价值评价和个体价值评价。曹玉坤根据高等教育的功能及满足主体的不同,将教育质量观分为外适性质量观、内适性质量观和个适性质量观三个向度[6]。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将学生培养成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评价高职教育质量既要衡量其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也要衡量其对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2006年,教育部16号文提出要以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7]。可以看出我国高职教育评价的就业导向性,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倾向于对人才培养水平进行价值判断,忽视服务导向和对服务区域发展水平的价值判断。国家出台的评价指标也不能直接衡量高职院校对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水平和贡献率。由于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服务导向的缺位,还产生了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评价主体中客户群体缺位,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评价对象中心不突出,基本表现为过程评估,对客户满足程度的结果评估反而比较薄弱,模糊的定性评价方法也使评价结果的说服力大打折扣;评价结果不公开导致大部分院校申请评估的功利性,阻碍了以评促建功能的发挥。

可喜的是在2012年7月12日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了由第三方研究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调研编写形成的《2012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这一国家版的高职教育质量报告的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有了重大突破。第一,评价主体和方法由单一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评价加入了第三方定量研究评价;第二,改变了以往只评估不公布结果的现状,该报告在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公开,表明了我国高职教育主办者和实施者敢于直面公众,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和决心。第三,报告中有一项专门的内容,展示高职院校为区域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成效与贡献。包括服务农村改革、助推中小微企业、助力地县城市发展、推动东西均衡发展和中高职衔接、为所在区域、为西部、为民族地区、为民营经济贡献人才等7项内容。表明了社会机构在衡量我国高职教育整体质量时开始着眼于度量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指标。该报告的出台预示着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正孕育着大动作的改革与创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有必要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作为专项内容纳入到评价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范畴,这一举措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首先,可以完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目标导向,使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高职教育教学、科研、服务三大功能的实现程度。其次,可以促进多元评估主体制度的形成。只有客户(群)才能对服务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应该由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个人和家庭等来评价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将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扩大至教育产品(学生和服务)的使用部门,甚至交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来实施,最终实现高职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再次,对服务的感知研究、贡献率测评、服务资源统计等是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实证性、客观性、定量性的体现,可以尽量避免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最后,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评价标准,可以为教育部去年启动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项目的检查和评估验收工作提供方法、流程和标准。考量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建立服务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必然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风向标,能带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更加突出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应用性,引导高职教育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思考

笔者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结果显示:目前还未见以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为主旨的课题研究;模糊相关论文共17篇。通过分析和整理,笔者发现关于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经验总结和战略研究,内容集中在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定位、领域、内容、模式以及对策等方面,还未见关于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评价的研究。因此,关于制定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评价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关于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定位、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可以为该问题研究提供基本思路。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此问题研究的粗浅想法。

(一)理顺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与现存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关系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出现了双轨制评价格局,即传统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估和高职院校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的质量评估,本文将其分别称为行政评估和社会评估。目前开展社会评估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最典型的是麦可思研究院为各高职院校出具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本文用表1表达两种评估方式的异同。

表1 高职教育质量行政评估与社会评估比较

可见,纵使两者之间有诸多差异,但都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这一功能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而没有直接涉及到对科研及服务功能的评估。笔者认为,应该扩大高职教育质量的外延,将其由单纯的人才培养质量延展为涵括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科研水平三个部分的广义概念。那么,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应该包含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科研水平三个子评价体系,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评价高职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见图2.

图2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其构成

(二)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框架的思考

完整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与技术、评价结果运用等。高职院校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对象、方式的复杂性,服务内容的无形性、异质性,服务绩效的主观性和非标准性,决定了其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基于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本质特性和客观实际确定评价原则。除遵循构建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等一般原则外,特别要强调导向性、重点性、动态性、服务对象评价四项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本身应该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起到引导、把脉、促进的作用,最终目的是促使高职院校更充分地发挥服务区域发展的功能,建立以服务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重点性原则要求选取对服务能力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主要环节进行评价。动态性原则要求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指标、方法和技术。服务对象评价原则强调主要由服务受众根据自身的需求参与制定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根据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评价院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绩效。

2.根据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本质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这是评价体系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评价服务能力的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服务工作的目标导向。笔者认为可以从服务能力和服务绩效两个维度设计指标和标准。首先,设立资源指标体系以评估高职院校服务的基础资源与条件,比如:院校的服务理念、对服务需求的反应、所开设的专业及其与产业的对接度、创新服务平台与基地、技术性实验中心、咨询与培训中心、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合作行业协会的数量与规模、研究院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的参与度等;其次,根据服务内容设立服务绩效指标,以衡量高职院校为区域发展提供的各项服务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国家政策要求和学者们的研究结论,高职院校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内容涵括人才服务、技术科研服务、文化服务、教育资源共享等,实现为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就业与再就业、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地方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等。那么,衡量服务绩效既要评价服务内容的质量,也要考察其目的的实现程度。而服务内容的质量可以细化到:提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短期技术技能培训的数量和质量、高职院校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对接度、为企业行业进行科技攻关的项目数量与质量、科技推广项目的数量及经济效益、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及经济效益、新产品开发数量及潜在市场效益、产品设计方案的数量与潜在市场价值、咨询与服务项目的数量与效益,文化创新与传播活动的数量与质量,教育资源共享的数量与质量及其效果、主要服务产业的发展状况、服务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率、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区域技术进步贡献率、家庭收入提高贡献率、就业与再就业贡献率、为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开发所作的贡献、在地方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等等。这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思考,关于指标及权重、评价标准的确立,必须从国家层面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应该加大投入,组织高职教育专家,行业、企业和相关机构的专家,根据影响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效果的相关因素等,共同开展高职院校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的专项研究,并进行顶层的法律制度设计,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3.根据客观实际确定内外结合的评估机制,采用现场审核和实证评估相结合的技术。根据评估的重心分别实施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互动融合的方法。关于资源指标体系的评估可以采用高职院校自评和教育主管部门文案审核的方式进行评价;关于服务绩效的评价则应该由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对高职院校的服务对象进行深度调查和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最后将两项评价结果根据标准加权综合,得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评价结论。根据评估结论确定对高职院校的政策扶持、经费支持力度,引导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建设, 以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评价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确定以服务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机制。

(三)充分认识并突破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评价的瓶颈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虽然是由其服务理念、服务资源和服务技能决定的,但实践表明,目前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其服务能力和服务绩效的重要因素。第一,政府及相关政策、相关的实施计划、拨付的专项资金缺位使高职院校为区域发展的服务活动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服务主体和客体之间缺乏对等的利益驱动力,无法形成长效的基于各方利益的服务机制,也造成各方利益分配上的不平等,实践中高职院校往往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第三,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内容缺乏清晰的界定,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对高职教育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也没有明确的规定[8]。这些机制问题会给我们评价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带来阻力:一方面会削弱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对其教育质量的评价力,另一方面,在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时,较难清晰地构建评价指标和标准;各服务受众在评价服务能力时的参与度和客观性也很难保证。因此,在评价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时,不仅是对该问题本身的研究,还必须转变社会各界的观念,进行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建设,明确服务主体、客体、政府三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形成长效的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履行服务区域发展智能的发挥。

服务区域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是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将服务区域发展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并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增加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考量,以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和绩效及其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率来确定对其的支持政策和力度,衡量其办学水平,建立服务能力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衡量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注释:

①笔者通过输入“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主题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进行多角度、多形式检索,未见关于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评价研究。笔者根据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认为应该从服务资源条件和服务绩效两个维度去考察高职院校为区域发展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1-9-29)[2011/10/12]. http://.

[2]杨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2009(08):3.

[3]周建松.试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和水平的要素分析——基于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中职教育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0 ):68-71.

[4]熊建武,周进,戴小鹏. 浅论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兼议以就业为核心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6(01):28-29.

[5]杜祥培.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0(27):22.

[6]陈玉坤.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3-225.

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nnyw”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交通运输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交通运输局扶贫工作总结 裕安区交通运输局根据省、市、区相关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实现贫困区退出后巩固提升为目标,结合我单位承担职责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等交通项目、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并提前完成全年度工作任务;同时继续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就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完成情况

(一)交通局包保帮扶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贫困区退后巩固提升为目标,并对剩余2%的贫困户,着力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我局帮扶的所有贫困村与贫困家庭2020年底实现全部脱贫。同时做好脱贫后巩固提升工作,确保已脱贫户收入稳定不返贫。

(二)交通局包保帮扶工作任务

2020年根据区委部署安排,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要求,我局100位扶贫干部总共帮扶联系贫困户389户1045人。涉及我区5个乡镇13个行政村,分别是单王乡的王楼村、胡台村;西河口乡的锅棚店村、石湖村、红石岩村、江店村、郝集村、龙门冲村、河口居委会;新安镇的迎水村、洪河村;城南镇的黄小桥村、丁集镇的车贩村。牵头帮扶西河口乡石湖村、单王乡王楼村。分别给锅棚店村、石湖村、胡台村下派了驻村干部并制定了《区交通运输局选派干部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要求不定期对驻村干部进行查岗、对选派干部驻村履职情况建立考核与奖惩制度;驻村干部每个季度汇报一次驻村工作开展情况,每个有帮扶任务贫困村都安排一名党组成员负责联系,同时安排一个局二级机构负责协助;局人事股协同局扶贫办负责驻村干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按时发放驻村各项补助,及时掌握驻村干部工作生活情况,为驻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为圆满完成帮扶工作任务,专门印制《扶贫宣传资料汇编》,确保帮扶干部按时走访,详细宣传扶贫政策,局扶贫办每月督查,为做好“双包”工作奠定基础。

(三)交通局包保帮扶工作完成情况

1、2020年我局对三个帮扶贫困村分别下派了三名驻村帮扶干部,制定了单位包村脱贫计划并按照节点圆满完成帮扶工作任务。

2、在当地党委政府正确领导、村两委密切配合下,通过局全体帮扶干部共同努力,我局所有帮扶联系户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巩固计划,针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取得了帮扶成效,2020年度交通系统所有帮扶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二、交通基础设施实施建设完成情况

(一)交通局承担交通基础设施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村出列、区退出后巩固提升为目标,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力度。

(二)交通运输局承担交通基础设施工作任务

2020年扶贫项目总投资10815.265万元,完成村级道路建设(含3个加宽)项目141个123.125公里5371.735万元;乡、村级道路大中修20个75.874公里3180万元;村级桥梁23座2263.53万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1、村级道路141个项目,已经全部完工。

2、村级道路大修项目8个,已经全部完工。

3、村级桥梁建设23个,已经全部完工。

4、村级安保项目59个,已经全部完工。

三、其他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一)、扶贫消费工作:按照扶贫消费专班任务分解,我局积极落实相关工作。

1、先后制作消费扶贫公益广告宣传海报100余份、制作立体宣传牌20块。分别在客运西站、六安火车站、快捷客运公司、车辆检测站、高速公路6个服务区,各个乡镇公交首末站、枢纽站进行张贴、摆放宣传。

2、积极争取市局支持,配合区商务局完成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消费扶贫专区工作。

3、在六安火车站、车辆检测站、客运西站、乡镇公交首末站、枢纽站设置消费扶贫专柜投放点。

4、动员本单位职工购买消费扶贫农产品合计金额14万元左右,加上疫情期间购买农产品21万元左右,到目前为止今年我局完成农产品购买35万余元。

(二)、扶贫资产管理确权工作:我局积极落实区扶贫开发领导组部署的扶贫资产管理确权工作,为尽快完成扶贫资产确权工作,我局专门购买第三方服务(会计审计事务所)对19个乡镇上报交通扶贫资产数据进行审核,在区财政局、区扶贫局大力支撑下,通过各乡镇配合,圆满完成此项工作。

(三)、省脱贫攻坚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我局认领两个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我局认领问题后及时召集路长办相关人员开会进行传达部署,要求路长办进一步加强交通公益性岗位常态化管理,强化日常管理和日常考勤,确保公益性岗位人员尽职尽责,按照“按需设岗,科学开发,岗需互选,人岗匹配”原则,对交通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在规范,对不符合岗位需求,人岗不匹配的予以清退,同时结合今年强降雨造成部分群众受灾情况,计划2021年交通公益性岗位动态调整时,优先安排受灾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我局认领问题后及时安排计划科结合全区交通扶贫项目库更新,认真梳理近年来交通扶贫项目安排偏低乡镇,在2021年项目按排时优先考虑,同时安排前期办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争取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支撑,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确保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

(四)、交通局扶贫办、妇联、文化办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联合开展情暖童心 关爱留守儿童 共庆”六一”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七一”交通局党组对牵头帮扶村所有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在党的生日送去党的关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