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12:03: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安全工作经验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我国建筑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渐增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的建筑产品,给我过建筑产业带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增多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我国建筑产业的迅速崛起,然而在迅速崛起的背后,一些不被重视的基础工作的缺失,使得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状态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光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之一,笔者在本文当中就针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种类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种类主要有以下两种:
1.分部与分项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这项交底工作需要在施工之前由施工现场的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通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可以使生产操作者明确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顺利进行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向施工工地进行交底,在交底中详细介绍施工设计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使施工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施工质量、措施、方法、概况等等,便于在施工中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2.施工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这项交底工作是在施工进行中完成的,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按照施工中安全措施细则,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工种和工序的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每个岗位的操作法和职责有详细的了解,这样安全技术交底也是施工中安全技术措施的补充和完善。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其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也有一定的要求,笔者根据对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认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个施工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理解和掌握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上到项目经理,下到施工作业人员;
2. 安全技术交底必须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在保证能够将施工项目特点充分表现出来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要点与措施;
3. 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要明确、详细、全面,并将整个建筑项目当中包括分项工程当中会为施工人员带来安全工作隐患的环节进行充分说明;
4. 根据实际施工项目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引用最新、最优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5. 各分项工程的工长、班组长都必须要充分了解工程概况、施工程序、施工方法以及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经理必须做好交底;
6. 保证每一次安全技术交底,都具有书面安全技术交底资料记录,以及相关责任人的签字。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的具体实施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的具体实施环节,是整个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的效果。笔者经过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将具体实施环节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落实安全技术交底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开始前,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必须要充分的了解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概况、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安全技术措施等一切相关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全面和落实到各个施工环节当中,保证每一个承担施工环节的作业负责人、班组长等充分的了解该工程的全面信息,做好全面安全技术交底;
2.疑难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在建筑施工项目当中,必然会存在一些施工难度较大的疑难工程部分,这些部分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要格外重视,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员应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规划,保证每一个疑难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都具备全面、详细、透彻等特点,进而保证疑难工程部分安全技术交底的科学性;
3.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是安全技术当中的重要环节,其不仅能够保证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科学性,还能够为建筑工程项目日后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基础信息资料。项目经理部门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作为查处现场违章行为的证据。
4.贯彻落实安全技术交底
在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当中,如何将其落实下去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各技术管理人员常常是将该工作落实在口头上,这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严重违反了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要反复提醒基层技术人员或工长, 结合具体施工操作部位加强或提示技术交底中有关要求, 加强“ 三检制”,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力度, 严格过程中间验收,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以免发生质量事故或造成返工浪费。
总结
关键词:现代消防 安全管理 重大火灾隐患 自主申报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25-01
一、计划经济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社会和经济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用十几年的时间走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的路程。而由于体制、机制的变革,给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而在这种机制赖以制定颁布的一系列消防法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了诸多断层、漏洞、不适应、不配套、不完善,甚至不适用的现象,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给消防工作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一)市场经济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的消防工作,应在全社会建立一种“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微观管理、全民积极参与、消防部门依法监督”的全民消防新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行政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处理和解决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为本行政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和物质保障政府主要领导对本行政区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其他领导要对其分管的行业(系统)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在转换行业管理职能过程中建立健全并切实履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能。企业单位在转换经营机制享有高度自,建立并实行“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工作机制。
新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特点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全体公民都必须独立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同时,消防监督部门必须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责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和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以及法人、自然人、消防监督部门等的行为都必须对法律负责,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二)政府应强化宏观消防安全管理职能
政府要把消防事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保证二者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消防事业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进而实现社会消防保障能力与不断增长的社会消防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要重视各类开发区、新区等城市扩建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及灭火救援能力与整体建设的相匹配,完善城市消防安全功能,确保扩建市区在消安全问题上不欠新账。同时,要积极改善老城区的防安全条件,切实提高整个城市抗御火灾能力。
(三)企业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企业要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界定并落实企业法人代表和行政领导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权利和责任,促其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使消防安全管理的权利,并对其经营的国有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资产及全体职工人身安全实施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独立地承担法律和行政规章所赋予的责任。
企业应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与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转换联动进行,把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经营活动等各个过程的环节中。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其防火灭火手段和消防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企业的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应将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员工等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好坏与工资、奖金挂钩。对违反消防安全制度、造成火灾事故的人员和负有领导责任的管理者,不仅要扣发奖金,工资也不能全额,把消防工作摆到同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产品质量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消防监督部门必须严格执法
消防监督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必须努力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刻苦钻研消防业务,熟练掌握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三、完善我国社会消防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自主申报制度
按照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由其单位自己负责。为此,社会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对火灾隐患自查自改工作力度,对无法及时消除的重大火灾隐患,建立及时向消防监督部门申报制度。消防监督部门对申报的火灾隐患进行认真复查,并组织各相关方面的专家,研究制定既能确保消防安全,又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可行措施,再由其单位组织落实,消防监督部门依法实施必要的监督。
(二)健全并完善社会单位消防设施定期检测制度
要加大力度培育消防设施检测、维修的中介机构,依法赋予其社会单位各类消防设施检测、维修任务,并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社会单位消防设施定期进行全面技术检测制度,检测单位应及时将检测结果汇总成检测情况报告,检测报告应科学、公正,检测单位应对检测报告责任。消防监督部门根据检测发现的隐患和问题,依法督促社会单位对隐患和问题进行整改。
(三)建立辖区多学科的专门人才资源库,研究现实工作中的消防安全新问题
在消防建筑工程审核、火灾原因鉴定、重大火险隐患整改等疑难问题上,借助社会各行业中的专家组织,建立多学科的消防专门人才资源库,将消防工作中的法律行为、行政行为、技术行为适度地分离,提高消防行政执法水平和有效性。成立由当地建筑学科权威专家和消防专业人员等联合组成的大型建筑项目的消防建审专家委员会,对复杂、科技含量高、消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不明确的项目进行审议;成立由电气、燃烧等学科专家组成火灾原因鉴定专家委员会,对疑难、复杂的火灾原因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等等。
【关键词】安全;必须;反违章
一、电力生产违章的现象及原因
1、从生产工作中的违章现象来看,违章分为:生产现场有关的装备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装置性违章;生产人员个人的作业性违章和习惯性违章,尤其在事故抢修、生产任务紧张或工作不顺利的情况下,只重视完成生产任务,只重视工程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生产指挥人员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技术措施等违章指挥导致工作人员违章冒险作业的指挥性违章;管理人员不按规定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程、措施、方案的管理性违章。
2、从生产工作中的违章性质来看,违章还可分为偶然性违章和习惯性违章两种情况。从违章者本人的安全技术素质和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角度来看,偶然性违章,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所导致,而习惯性违章则是固守旧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生产规程的行为,它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往往被工作人员所忽视,不易被发现。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威胁供电企业安全的严重隐患,是占供电企业安全事故总数近80%的人为事故的最主要诱因,也是各级领导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历来的重点打击对象。但是什么原因使它能够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还能“生生不息”、祸害无穷呢?
说到习惯性违章,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习惯性违章的一个显著特点:习惯性违章容易查,也容易犯,每次检查都能查到很多,下次检查照样不少;以至于多年来不能杜绝,竟有春风吹便泛滥之势。这一点从各单位发生的事故和历次安全检查的情况都可以证明。习惯性违章的存在固然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以及适合它存在的理由和环境。但我想,我们在大力查处习惯性违章的时候,精力主要集中在查办上,对它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够,没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应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总体来看,各种规章制度是经过专家认真编写、审核的,是我们应该执行的合理有效的刚性条款,但终究是人写的。所以,存在个别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就很正常。如果员工违反了这种条款,我们不仅不能严厉查处,而且要在听取员工辩解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在确认规章制度的确不合理后,立即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作为供电企业安全工作纲领性的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错误。第52条第一款:“工作许可人在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后,还应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再次检查所做的安全措施,以手触试,证明检修设备确无电压”。我们认真分析该条款,其实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如果检修设备安措到位已无电压,用手触试不会增加更大的安全系数。倘若设备还带电,工作许可人就有生命危险!不能为了保证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就将许可人员置于危险境地,这有悖于安全的基本原则。所以,这一条款在实际工作中也基本没有执行。也就是说,我们的值班员都习惯性违章了。这种违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区别对待呢?因而,在国家电网公司今年新版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中,这一条款做了修改。
当然,任何一起违章背后都不可能只是单一原因,大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找到了原因就有了标本兼治的可能和“斩草除根”的机会。
3、生产人员发生违章现象时的心理状态
(1)“随众”的心理:在生产现场如果有人不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有关的规章制度,而又没有人出面及时制止,这时马上就有人跟着干。
(2)“说与做错位”的心理:电力生产中各级组织尽管经常强调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但有些工作人员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忽视了安全。
(3)“与己无关”的心理:有的人认为安全工作是上面的事,是头头的事,是安监部门的事,与我无关,当“老好人”,发现别人违章也不纠正、不检举、不汇报。
(4)“麻痹侥幸”的心理:这种人存在麻痹思想,对违章行为不以为然,工作中图省事、省力、方便、马虎、凑合,认为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5)“经验主义”的心理:主要反映在部份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职工身上。他们工作积极主动,但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特别是抢修工作中或工期紧抢进度时忽视安全措施的落实,冒险作业,对自己违章行为习以为常。
(6)“异常”的心理:某些工作人员因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理等原因,情绪受到影响,工作时注意力分散,容易发生违章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7)“无意识”的心理:对于临时工、青年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由于对安全生产中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了解不够全面,缺乏经验,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各项违章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当别人指出并纠正违章时,往往都意识不到自己违章在什么地方。
二、怎样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
1、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在反违章工作中,强化对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极为重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防范意识和遵章守纪、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的主人翁责任感。安全教育着重抓好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而安全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企业优良传统教育、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安全技术教育要经常学习安全工作规程,使每个人都能熟悉理解规程以及执行、操作的要求,同时学习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规程的要求,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学习检修、试验和安全工器具等的使用方法、规定、标准,结合实际操作和技术讲解等方法进行培训。
2、落实责任,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纠正违章
企业要层层落实“三级”管理责任制,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管理上要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变,行政第一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变,贯彻执行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变,从严强化安全生产的工作力度不变,安全生产重奖重罚的原则不变,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依靠广大职工抓好安全生产的传统不变。安全管理要变抓结果为抓过程,抓事后变为抓事前预防,抓粗放型管理变为抓严、细、实管理,抓管为抓管人为主。安全管理的严、细、实是杜绝违章行为的有力保障。
3、提高班组长素质,促进班组安全工作到位
因为班组长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前沿实践者,也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执行者,称职的班组长是搞好基层安全生产的保证。班组长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且技术过硬,业务熟练,有责任心,善于团结他人一道工作。班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奖惩分明,班组重点要控制未遂事故和异常现象的发生,对本班组发生的安全事件要做到“三不放过”的原则。另外在各项工作中要认真履行“两票三制”,确保“两票”合格率100%。
4、加强生产现场工作监护制度的执行和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
各级安全监督机构和安监人员要经常深入车间、班组,施工现场,了解职工劳动保护情况,解决反违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指导基层查隐患、促整改,纠违章、保安全。
5、从严考核,纠正违章
纠正违章就是要通过从严考核,使违章者及有关人员都有切肤之痛,把教训牢牢记心中,永不再犯。对违章指挥作业的干部或因管理性违章而造成作业人员违章的领导更要加倍处罚。要把安全考核从结果的考核转变为对违章事件过程的考核,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unceasing promo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s the backbon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nterprises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 industry of high-risk and safety accidents that take place frequently, an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 are many uncontrollable factors. The biggest problem in the construction is the security problem, because the occurr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not only causes damage to property, influences the time limit for project, but also increases the engineering cost and even causes casualties. Therefore, the safety management is a key problem that must be caught in th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sit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关键词: 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对策
Key words: safety management;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10-02
0 引言
从安全的角度看,三大危险行业即建筑、矿山以及化工。建筑施工随处可见,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地段,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群众的生命、家庭带来重大的伤害,还给企业甚至国家的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除此之外,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社会的焦点都聚集在建筑安全生产上。我国从法律体系以及制度上都加强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但是由于安全管理不能够产生直接的效益,很多企业并不重视,仅仅将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因此,我国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状况不容乐观。
1 我国安全管理现状
1.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落实 很多施工现场都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存在责任不明、奖罚不严以及制度不全的现象,很多制度仅仅写在纸上并没有落实;制定的相关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各项安全检查工作不能够做到有机结合;工地上项目经理仅仅注重抓生产而轻视安全,甚至很多人对安全存在侥幸的心理,更有甚者不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1.2 安全检查不到位 施工企业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认识。企业缺乏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做到及时整改,致使小隐患酿成大问题。很多安全员技术素质差,对安全管理略知皮毛,既无监督管理职能,又不能履行职责。
1.3 安全教育不落实 安全教育的不及时、不落实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3.1 事故的最大隐患是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在施工人员中很多的管理人员是刚毕业两三年的大学生,由于比较年轻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很多重技术而轻安全,同时自我保护意识差以及自救能力不高等。很多人觉得伤亡离自己很遥远,很多事故都告诉我们,安全意识淡薄是最大的隐患。
1.3.2 未经培训上岗,无知酿成悲剧。很多单位对于新入厂的职工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因此,这些新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不了解本企业的生产条件以及安全状况,经常出现违章作业、冒险蛮干以及违规操作等现象。此外,发生事故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不知道采取什么措施自救,这些都是事故酿成悲剧的根源。
1.3.3 违反安全生产制度而导致事故。虽然很多企业在规章制度里面写的非常详细,但是宣传、贯彻以及落实的力度不够,因此失去了必要的执行能力。由于不了解规章制度而造成的事故,不仅害人害己,甚至很多时候也受到他人的伤害。
1.3.4 违反劳动纪律酿成血的教训。血的教训一再告诉我们,一名不遵守劳动纪律的职工,往往就是一起重大伤亡事故的责任者。
1.3.5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的事故。员工应当遵守操作规程,因为操作规程都是在长期生产中以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总结,因此,每个员工都不能掉以轻心。
2 为了保证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解决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
2.1 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 项目经理必须负有实现安全生产的责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项目经理是第一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第二,检查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情况;第三,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第四,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第五,施工过程中物的状态也要经过项目经理的审验与认可,并且承担漏验、失控的管理责任,同时接受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2.2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消除危险因素的关键环节,安全检查不仅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更是消除事故、防止伤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
2.2.1 安全检查的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①自检是施工项目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检点为: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等。②各级生产组织者在安全检查中,应当对照安全生产方针以及政策等,认识到本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差距和不足。③对事故一定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2.2.2 安全检查的组织
①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按制度要求的规模、时间、原则、处理、报偿全面落实。②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③安全检查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
2.3 安全教育与训练 通过安全教育与安全训练不仅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更能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较少人的失误。
2.3.1 安全教育、训练的目的与方式。安全教育以及安全训练包括知识、技能以及意识三个阶段。进行安全教育和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能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安全行为。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意识教育等。
2.3.2 安全教育的内容随实际需要而确定。①新入厂职工要接受三级教育,培训的重点是一般性的安全知识、生产环境、生产纪律以及生产组织原则等。②结合施工生产的变化、适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一般每10天组织一次较合适。③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变化应当适时调整安全培训的内容。为了增强安全意识可以结合发生的事故加以说明,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并且接受事故教训的教育。④为了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应当针对季节、自然的变化导致的生产环境以及作业条件的改变而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⑤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推行新工艺之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安全教育,激励操作者实行安全技能的自觉性。
2.3.3 无论进行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安全教育,都应当在安全教育记录本或记录卡上记录相应地教育时间以及内容、参加人员等,并且签字存档。
3 结语
虽然施工现场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及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这些安全问题都是可以解决和避免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腾.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要点[J].价值工程, 2011(22).
关键词 道路施工 危险源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道路施工项目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道路施工安全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如何很好地确保施工安全是施工的关键,而做到这些需要很好地辨识施工工序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来明确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0引言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或者是有害因素。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的因素成为危险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累计损害作用的因素一般称为有害因素。道路施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对道路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从而合理控制道路施工安全。道路施工的危险源较多,一般在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意外的能量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的第一类危险源和生产不当或受约束而导致的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一般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能量载体的意外释放而导致的危险源,比如自然天气的意外发生,如地震、海啸等等。第二类危险源一般是指危险物质被破坏时所发生的危险事故,这类危险如果在限制了危险物质或能量时,危险事故时可以避免的。比如人的失误、器物故障等等。一般而言,事故的发生往往包括了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第二类发生的前提,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因此,在危险源的辨识方面,首先必须清楚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类。现实情况中,有时候,第一类危险源是无法预测和完全避免,所以一般主要通过减少和消除第二类危险源来较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1 道路施工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道路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很多,如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事故树法和故障树法。
1.1 调查法
一般是指通过现场查看、与现场负责人和相关施工人员交谈、查阅施工记录、调研各类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从而识别和预测危险源。
1.2 经验总结法
通过历来的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各项任务所涉及的危害,或者通过编制安全工作检查计划,对道路施工工艺过程进行严格审查,发生现场工作人员、施工工艺、标准化流程进展情况来识别道路施工的危险源,并找出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1.3 事故树分析
在故障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将施工过程进行分项,严格运用逻辑推理分析施工过程中危险与安全的发展进程,预测事物发展结果,深入揭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这种方法具有非常严格的逻辑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1.4 故障树分析
也是将施工过程进行分项,分析已经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探究与事故发生的原因,寻找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识别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2 道路施工危险源的控制原则
2.1 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
危险源的控制有一个一般原则,首先是以尽可能地降低和消除危险事故,实现安全施工为目的进行危险源控制。以预防事故发生为主,制定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随时跟踪,随时应变,对极其危险的工作要适当禁止。整体而言,控制危险源的原则要注重轻重缓急,重大的危险源应该立即整改,中度危险源应该在一定的期限内整改,对轻度的危险源要保持监督,对非常小的危险源,应该保持常规管理。
2.2 危险源控制的评审原则
评审道路施工危险源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危险源的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项目开展,危险源的危险级别,危险源的类型,危险源的分布情况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基于这种情况,对危险源的管理需要及时调整、评审和修订,以确保危险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一般而言,我们可以考虑在以下的时机进行及时评审:
(1)在道路施工项目开展之前
(2)在重要施工环节开展之前
(3)在特殊施工环节开展之前
(4)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用之前
(5)在施工项目与计划安排有重大变化发生时
在实施定期按计划对项目评审时,应注意到对危险源辨识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新的危险源,在对危险等级进行评定的时候,对风险的程度是否合理,在对危险源控制是,采用的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创新危险源控制措施。
2.3 危险源控制的预防原则
预防危险的发生是危险源控制的核心思想,一般是事故发生之前,就采用适当的管理措施和安全事故技术来预防事故发生。一般的方法有:
(1)制定目标,合理组建机构,职责明晰;
(2)制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技术指导等的具体文案;
(3)加强定期监督、测试、检查;
(4)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定期安排学习培训;
(5)积累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预防措施。
3 危险源控制的方法
控制危险源可以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
3.1 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包括距离防护、危险源隔离、防护设施完善、闭锁危险触发、警告警示全面,施工现场根据危险源的情况尽量采用上述技术,对危险源实现控制、防护和转移。一般而言,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和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
(1)工艺过程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基于道路施工的工艺过程,依据安全标准对施工设备,包括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材料构建的危险属性,如电、热量、压力、强度等进行控制,对设备设计安全保护装置,防止和避免因为设备或材料构建的失控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控制功能,比如电机的过电自动保护,机械设备的紧急停运功能。
(2)安全措施是指一些安全实施手段,如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如消防通道、消防车、灭火器等。实时监控系统来监控危险源,检测危险源的相关参数,检测报警系统,检测防范设施等。
总之,只有当我们积极采取技术措施来进行危险源控制,才能减少和有效预防一部分管理失效所带来的危险源事故发生。
3.2 管理控制方法
一般而言,管理措施的失效极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这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与完善,所有道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能力水平,安全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事故安全演练,施工单位对事故应急预案等,基本包括四个方面。
3.2.1建立完善危险源管理的制度方法
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管理执行细则,安全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及以及操作的培训制度,实时检查的制度,危险工艺流程的审批制度,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及事故考核的管理制度。
3.2.2重视日常管理的实施效果
日常管理包括日常安全值班,安全检查,操作规程的日常检查情况,安全操作的实时记录情况等等。实践表明,做好日常管理对危险源控制有非常明显的管理效果。
3.2.3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实时反馈制度
信息反馈能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断绝危险源的发生。信息反馈包括建立信息反馈方法,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相关规定执行信息反馈,并做好修整记录,一旦反馈中发现危险源隐患,及时报告项目管理领导,进行相应处理。
3.2.4制定危险源管理考核办法
对危险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认真定期严格完成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对没有安全隐患或没有造成危险事故的进行相应的奖励,对安全工作不认真,管理不规范,执行不严谨,甚至由于工作疏忽造成危险事故的进行严格的处罚。
3.3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方法
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对控制危险事故非常重要,能较好地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触发。因此有效地控制人为失误,及时发现不同类别人员的失误危险源,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强化教育。
3.3.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管理领导层及项目实施人员的安全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跟危险源接触紧密的管理层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强教育与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道路施工危险源管理的意义,如何清楚辨识危险源,如何对项目施工安全进行标准化操作,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紧急事故处置工作等。
3.3.2施工过程中安全操作标准化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根据每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结合工艺特征,制定完善的的安全操作标准化流程,撰写文案指导书,该文案指导书应该依据道路施工进度和实际的反馈状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修改,通过专业指导使项目施工标准化流程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冯浩.在役城市公路隧道的事故及风险识别[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 任宏,兰定筠编著.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任福松.公路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 梁耀峰.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 李真.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6] 张印玉.通过重大危险源控制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J].建筑安全,2006(2).
企业经营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资源,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妥善管理自身企业的信息。近年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逐渐开始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因此,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以及制度改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稳定经营。在介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前必须厘清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与企业风险控制定义,因此,本节将着重介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以及企业风险控制的定义。
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简单来说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企业硬件和软件,保护网络存储中的各种数据不受偶然因素的破坏或者恶意的原因被攻击。对于信息安全的认定通过包括4个指标,即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保证信息数据不被泄露,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控制管理。要想做好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于信息的传输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有互联网传播,局域网传播,硬件传播等等。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于保护信源、信号以及信息。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综合学科知识基础的工作,从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通过需要具有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通信技术。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来讲,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时保护企业内部经营信息数据的完整。经过近十年来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企业信息安全不仅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更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的目标。
所以,怎样把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融合起来就是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必须通过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企业信息安全遭遇威胁之前,提前对企业的信息进行风险预估,并采取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活动降低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从而尽可能减少因为企业本身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漏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常见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建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分配机制,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对各自信息安全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第二,设置规范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标,对企业存在的可能威胁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漏洞予以风险定级,方便企业管理者对不同的信息安全管理漏洞采取有区别的对策。第三,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规范自身行为,正确履行职责的重要性。第四,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效融合,重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风险控制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管理方式进行正确评估,找出现行的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手段中存在容易忽视的地方。
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存在的不足
1.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而隐秘的工作,因此,必须增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但是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很多企业对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上,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风险意识并没有严格要求。此外,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开展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道德素质的教育培训,并没有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以及问责机制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实行监督,这无疑给别有用心或者立场不坚定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留下了危害企业信息安全的可乘之机。
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不过关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多许多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等,应当说成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但是,现实是许多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并不过关,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硬件并不过关,在物理层面对企业信息缺乏保护,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没有及时更新,一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知识也并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理论严重滞后,这种技术的落后很容易让企业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近年来网络病毒的传播越来越猖狂,很多服务器、系统提示安全补丁的下载更新以及客户端的时常更新成为一个恼人的问题。作为一个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企业内部设备数量比较多,尤其是客户端数量占了较大比重,仅仅靠少数几个管理员进行管理是难以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量。另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不成熟也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仅仅需要理论制度的完善,更加需要一系列配套监督机制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通过调查分析,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些制度只能流于形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执行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并没有及时更新,使用,甚至企业内部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还被企业员工卸载了。部分企业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不相关,认为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部门的事。第二,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由企业信息安全部门“一人包干”,企业信息安全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一些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安全现状所了解的少之又少。
三、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常见的技术手段
1.OSI安全体系结构
OSI概念化的安全体系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它的设计初衷是面向客户的,提供给客户各种安全应用,安全应用必须依靠安全服务来实现,而安全服务又是由各种安全机制来保障的。所以,安全服务标志着一个安全系统的抗风险的能力,安全服务数量越多,系统就越安全。
2.P2DR模型
P2DR模型包含四个部分:响应、安全策略、检测、防护。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的重点,为安全管理提供管理途径和保障手段。因此,要想实施动态网络安全循环过程,必须制定一个企业的安全模式。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实施所有的检测、防护、响应,防护通常是通过采用一些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或者方法来突破的,比如有防火墙、访问控制、加密、认证等方法,检测是动态响应的判断依据,同时也是有力落实安全策略的实施工具,通过监视来自网络的入侵行为,可以检测出骚扰行为或错误程序导致的网络不安全因素;经过不断地监测网络和系统来发现新的隐患和弱点。在安全系统中,应急响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解决危险潜在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3.HTP模型
HTP最为强调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整个系统中的价值。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企业信息安全最为关键的参与者,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直接主导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不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的保障者,也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威胁者。因此,HTP模型最为强调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另外,HTP模式同样是建立在企业信心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技术防范的基础上,HTP模式采取了丰富的安全技术手段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最后,HTP强调动态管理,动态监督,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监督与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HTP模型的应用,找出HTP模型中的漏洞并不断完善。
四、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降低风险的建议
1.建设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1)充分调查和分析企业的安全系统,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系统模型,安全系统被划分成各个子系统,明确实施步骤和功能摸块,将企业常规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联动协议相融合,实现信息安全监控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成立一个中央数据库,整合分布式数据库里的数据,把企业的所有数据上传到中央数据库,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与有效运用。
(3)设计优良的人机界面,通过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用,为企业管理阶层人员、各级领导及时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本上提高信息数据的管理水平。
(4)简化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通道,对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进行程序化设计,加强对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设计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
(1)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
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首要工作是设计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工作能容,才能建立相关围绕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才能顺利通过对风险控制的结果的定量考核,检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定性定量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办法。
(2)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
不同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有区别的,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的特殊性应该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办法,其中,不同企业对于能够承受的信息安全风范围有所不同,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承受范围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能力来制定。不仅如此,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围也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58-01
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述
1.1 定义
城市轨道安交通安全工程,是对于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和安全运营的共作的全部的总称。这些部门寻在的意义就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进行负责,建造相关的设施与颁布相关的规则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1.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计的范围、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设计,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交通的能力的,在进行轨道交通的安全设计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安全工程贯穿于设计研究的各个阶段。从轨道设计的开始到后续的服务阶段,都有涉及到。
1.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在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交通已经渐渐成为了相关的部门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轨道交通有着快速便捷节能等优点,成为很多一线城市的主要的交通方式。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交通安全系统,不仅是能保证乘客的安全,更多的是能够保证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和谐稳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我国的国力。
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现状
2.1 人口压力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这样的人口基数,无疑是给现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潜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压力。任何东西被越多的基数平均,就会剩下的非常少。所以,在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客流的问题。
2.2 轨道交通的技术不够先进
轨道交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过的轨道交通技术没有落后于世界水平,很多的技术甚至是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虽然比发达国家发展轨道交通晚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轨道交通在国内发展的这30多年李,设计,施工等方面都与世界县级水平相等。如明挖法,盖挖法等都已经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一些技术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河狸的规划与关键的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的系统模式等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需要时间与经验总结得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地铁用的盾构机很多都以来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法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但是在国内还很少运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城市骨雕交通的安全管理系统,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不能够很好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旧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不是是管理模式的落后,其前期的设计与合理的线路规划就存在这粗多的问题。系统的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监管力度。受到大铁路间歇工艺思路的影响,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坐式单轨系统,等制式。而我国依旧是单一的轮轨式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的技术的研发。
2.3 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其中认为因素就又很多种概念,当下骨雕交通管理部门最为重视的就是危险品禁止带上车,但是终究有疏忽的地方,这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现代的城市轨道交通,很多都是在地下的。一旦发生危险,就会难以救援,其次就是人为的一些袭击,导致了安全事故。自然因素包含了火灾,水灾,地陷等灾害。
3、 如何避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患
3.1 完善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的发挥在那历史虽然很多,但是确实历史的必然发展结果。而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虽然较短,但是其给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最为显著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增加客流量,给城市带来生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先进的技术,也能够很好的避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在前期的设计还是在后期的完善,都需要有着完善的技术来保障。因该学习发达国家,根据城市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建造出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轨道交通系统,这样不只是能够保证城市的发展,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杜绝安全隐患。
3.2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内的管理理念受到很多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不能够更加科学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这将会导致在出现险情时不能够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措施解决险情。
3.3 建立安全监督体系
合理的监督体系,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将其避免,能够防患于未然。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轨道建设必将取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也为城市骨雕交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是同时,轨道交通安全文通不容我们忽视,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是城市轨道交通真正成为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艳辉,孙倩,李静,贾利民,蔡国强.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J].铁道学报. 2011(04).
[2] 朱昌锋.基于DEA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与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010(03)[3]何理,钟茂华,史聪灵,石杰红.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 安全问题 管理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基础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先进施工设备的引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与此同时也为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埋下了安全隐患,面临现在建筑工程出现的安全问题,需要加强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年建筑工地发生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数达1750人左右,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原料浪费,还会带来一定的人员伤亡,因此,需要制定和完善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案,不断地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最低程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
二、分析高层建筑施工的管理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国内建筑市场不断在发展,投资者对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投资费用的降低是他们始终如一追求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要保证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坚持“安全第一”为施工准则,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做好施工工程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防护管理措施,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建筑项目的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方针,这是国家对建筑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对建筑项目管理工作重要的经验总结,建筑单位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这一重要职责落实到位。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重要体现,我国为了加强企业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的观念,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及法规,使建筑施工的安全工作更加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各企业在具体施工实践中,不断的积累建筑施工经验,完善和强化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足和漏洞。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成为我国城市建筑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商业中心和办公楼采用高层建筑,此外高层建筑也成为了城市风景的标志物,这就为施工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难度,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平均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总体的专业技术素养不高,安全保护知识比较片面,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还要加强建筑工人人身安全知识的普及,保证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为了让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进入正常的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很有必要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讨论和研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疏忽安全管理,有的企业甚至压缩专职安全人员,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预防措施以及控制安全问题能力减弱。由于上述的这些原因,近年来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的深入改革和企业制度的全面开展,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以盈利为目标,面对现今激烈的招标投标,工程质量是工程价格的前提和基础,要使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投资的资金合理使用、工程造价控制合理,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完善和改进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之间关系,降低工程造价也是他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工程质量的优劣,使得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各种因素导致我国的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下是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
(一)安全管理工作经费紧张
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建筑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经费紧张,一些程序不符合国家的规定,同时建设单位的要求较高,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责任也随之加大,建立取费是根据传统的标准进行的,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其他职工相比较低,目前主要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的控制上,管理者没有一定的经济实权,安全管理动作更加没有力度,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偏低,没有一定的经济实权,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不高
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由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培养,不能够满足企业的竞争需求,同时农民工出身的建筑施工队伍,缺乏安全消防意识,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同时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各工程项目安全工作的审核,从而使企业的工程项目工作效率较低,最终影响施工的整体进度。
(三)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资金严重不足
现阶段,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开支,减少成本,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所必须的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安全生产的资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成本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直接成本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间接成本。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成本与安全事故率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目前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竞争严峻,特别是招标市场管理等尚未有明确的规范,建设单位(或业主)压价十分严重,施工单位的过度激烈竞争也相互杀价,导致施工单位难以保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成本的投入,这也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重要的经济方面原因。
除以上几点问题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还存在缺乏安全管理内部监管机制;建筑市场中存在违法现象、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还有待完善等问题。
四、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解决措施
安全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管理不仅要对施工质量实行管理,而且还要采取旁站、平行检验和巡视等形式,按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施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落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进行管理。进行管理以及管理的工作者,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而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正是安全隐患的外露表现。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要求和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改善,以消除事故隐患。
五、结语
安全管理工作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这关系着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进度,是检验高层建筑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标准和重要手段,只有坚持以安全管理工作为前提,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减少对建筑施工人员人身健康的威胁,使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杜守军,刘卫然.基于可拓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8.
[2]黄英伟.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科技致富向导》,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