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03:55: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信用东莞 信用体系
在东莞市“三打两建”工作中,石龙镇被定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石龙镇目前已经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初稿)》,并不断对方案(初稿)进行完善和细化。石龙镇将以“食品药品”、“企业信用”为主要内容开展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并结合“智慧石龙”建设,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目录,充分利用各单位部门的联动,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同时计划在两个重点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起后,逐步打造个人和政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石龙从2008年开始在牲畜产品经营户中建立起信誉评价制度。在过去的四年里,A级经营户在行业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石龙共新增12个A级经营户正式挂牌,其中有五家是从B级调升至A级。这意味着这些经营户销售的产品均通过石龙定点屠宰场等正规途径采购,在评价前连续三年没有销售私宰肉、不合格肉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牲畜产品经营户信誉评价制度自2008年实施以来,至今一共有136个经营户获得过A级资格,确保了石龙入场肉食品的质量。牲畜产品经营户信誉评价制度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个信誉等级。其中,A级经营户最优质,会挂牌经营。这个制度为在业内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打下良好基础,是石龙镇“三打两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信誉评价制度不仅有助市民选择优质经营户,选购放心产品,同时能有效促进经营户自觉、规范、诚信地经营。
石龙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局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下一阶级的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石龙着重研究“处理违反诚信信用系统行为”的“处置联动机制”,并建立起“诚信宣传教育机制”,营造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东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石龙镇在开展试点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信用信息流动不畅,信息在区域、部门与行业之间分割与垄断的情况较严重,大量应依法公开的执法、政务信息不能以便捷、有效的形式向社会开放,如何确保企业信用平台长期有效运行,食品药品流通行业市场监管及执法存在困难、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建议市政府组建信用体系建设专家组,统一制定“信用东莞”方面的宣传教育指引。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
(一)注重转变职能,让价格诚信评比融入社会。为确保价格诚信评比活动正面引导经营者加强自我约束,自觉规范价格行为,达到建立市场价格诚信体系的目的。市物价局注重在开展活动中转变政府职能,委托市价格协会主办,东莞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协办,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市物价局和交通局提供业务指导和评比服务。
(二)认真组织评比,让价格诚信评比引领行业。为使价格诚信评比活动能够引领汽车维修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向全市汽车维修行业普发了《关于在全市汽车维修行业开展价格诚信评比活动的实施方案》1000份,并以自愿为前提,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通过汽车维修企业自荐、汽车维修行业主管部门或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推荐等办法,将自愿参评的单位吸收到价格诚信建设活动中来,指定专人负责与参评的单位联系,并指导其建立健全价格管理制度,落实价格诚信措施。
(三)抓好总结推广,让价格诚信建设成为体系。通过在全市汽车维修行业开展的价格诚信建设评比活动,市物价局就如何发挥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自律、咨询、评议和监督作用,汽车维修行业信用状况公报,建立会员企业价格信用档案等手段,引导企业坚守价格诚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东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
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维护金融稳定、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效能日益显现。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的核心是实现了企业和个人信贷信息在商业银行间的全面共享,从而有效提升了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是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业务规范、技术标准,以确保信贷信息的采集、报送、更新、查询、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性;同时,配套建立了数据质量保障和考核机制,以确保信贷征信系统的生命力和公信度。
(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数据管理机制,数据质量稳步提升。
1.完善数据采集质量保障机制;2.完善数据采集质量考核机制;3.完善数据采集质量激励机制。
(三)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信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履职的重要参考。
推动信用报告应用于东莞市金融工作局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审查、东莞市委统战部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等,为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履职提供信息支持。
(四)探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与政府部门信用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加强与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非信贷类信息源单位的联系,巩固与此类单位以信息共享协议为基础的长效机制。截止2012年11月,共有1390301、14620条个人和单位公积金交缴信息纳入信贷征信系统。
(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社会信用理念。
人行东莞中心支行组织、参与一系列的征信宣传活动,先后开展和参与“信用关爱日”、“和谐金融·幸福东莞—东莞金融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现场宣传活动”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有效营造“重信用,讲诚信”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09.
一、调优举措,促进监管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1、建立健全食品监管、稽查执法、投诉处置机制。
食品监管机制。对稽查大队、监控中心实行“双重管理、以处为主”的管理机制,由食品处统一行使指挥权,实施多兵种立体化监管。同时,加强基层局食品质检机构建设,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认证办法》的要求,完备检测技术、完善履职手段,避免“监管缺位”。
稽查执法机制。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开展岗位培训,组织技能竞赛,建设“正规化、专业化、数字化”的稽查队伍,增强战斗力,提高稽查队伍的能力和形象。
投诉处置机制。加强统一调度,前台指挥,快捷反应,提高效率,提高处置申诉的有效性。
2、行政机关规范履职、科学监管。根据岗位职责制定《作业指导书》,规范工作程序。
在行政许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方面,着重“简化程序,细化流程,明确标准,提档提速”。
在食品、特设、重点(重要)工业产品等行政监督方面,着重把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变成“可运行的程序、可操作的工具、可把握的标准、可追溯的记录”。
在行政执法方面,着重围绕执法有效性,建立健全执法质量和成效考核评价机制,在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提升执法成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强化行政监管力度,坚决杜绝类似“养鱼执法”、“越权执法”、“消极执法”的现象。
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方面,以深化质监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建设满意质监为目标,扩大试点、推广示范,强化“文化”内容的挖掘与“文化”成果的宣传,丰富文化载体,充实文化内涵,完善制度机制,通过灌输和教育,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实施“护航保障、清风润德、惩腐肃贪、监督制衡、正本清源、廉政实事、创新引领、素质提升”工程,夯实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两项基础,不断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行优化升级,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履职尽责提供坚强保障。
3、提高监督抽查及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规范产品监督抽查制度。突出主品种、扩大覆盖面,保证抽查合格率的真实性、科学性;突出风险企业、热点产品的监督,将监督抽查中发现质量问题频次较高、以及接受监督抽查频次极少的作为风险企业,将群众及媒体关注较多、投诉举报较多、以及市场销售量较大的作为热点产品,加大监督巡查频次。保证抽样及检验工作质量,避免在一些细节上出问题,确保抽样方法严谨、规范,检测数据的准确、真实,程序合法。对于监督抽查所发现问题,鞭企整改,保持高压态势,提高威慑力。规范信息公开审批程序,密切关注舆情,分析舆情关注的质监履职热点,正视舆情、善待舆情、善用舆情,掌控话语权,打好主动仗。
规范电梯维保服务质量。以宣贯《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以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和信任度为目标,开展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控系统、定期检验、应急救援“五落实”活动。深化维保单位星级评定,开展维保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及信用评价、考核活动。指导成立电梯维保行业协会,促进维保单位加强体系管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指导物业单位完备机构、配备人员、规范日常使用管理。
二、调新路径,服务产业企业提质、提速、提效
1、开展千亿元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聘请权威机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市四大代表性行业40家重点企业实施竞争力发展指数的测评,向政府提交《行业竞争力发展指数测评报告》,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特色数据支持,引导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依据;向企业提交《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为企业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2、深化“五个一”工程。以开展“万员培训、千企强基、百企攻坚”活动为载体,集中精力抓重点、抓特色、出亮点、出影响。以省特种设备培训中心为依托,向中小企业免费培训一万名管理员、技术员、安全员、操作员、检验员,提高中小企业标准化、计量基础的能力和意识。对一千余家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组织体系内审,开展有效性抽查,推行零缺陷管理,推动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的需求,开展“质量攻坚”活动,建立健全疑难复杂事项会商会办制度,对新建企业实施“菜单式”服务,对重点项目实施“精准式”服务,对自主创新项目实施“链条式”服务,重点扶持百家企业在品牌升级、标准引领、技术创新等方面破难题、出成果、见实效。
3、发挥质量标杆示范带动作用。总结、挖掘徐工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方法、特点、绩效、经验,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探索运用现场会、交流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予以推广,使其成为企业追求高质量的“导航仪”和“加油站”。
三、调高重心,重点工作体现社会化和包容性
1、争取市政府出台《质量强市工作意见》,加快推进实施质量强市工作。加强对重点产业、重要领域质量发展环境、发展方向的探索,谋划加快标准引领、品牌强体、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绩效,以及加强人才培育、技术支撑、信用约束、考评激励等实现质量跨越的新路径,真正实现产品、企业、产业的综合内涵有效升级转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
2、用好质量导向机制。市长质量奖、名牌、标准化方面的政府奖励,已逐渐成为影响质企联动的一件“利器”。力促地方政府持续做优这些“公共产品”,努力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品牌、技术、标准、创新、管理体系、诚信等政策激励支持,发挥好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鼓励、协助产业企业发展。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加速推进之势,这将给政府与公民个体带来深远的影响。
政府一方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设计师和推动者,履行着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职能;但作为社会信用主体的一部分,也将日益受到社会信用体系本身的约束,促进政府履职方式的转变,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以地方政府发债为例,若在对发债主体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确定发债的规模、利率和期限,那些还款能力弱、还款意愿差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被降级,再发债融资或者“借新还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通过信用体系的作用,“新官不理旧债”或者恶意逃债的行为将会受到抑制,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软”约束将会变为“硬”约束,倒逼地方政府提高投资效率,维护公信力。
对于社会成员而言,个人征信覆盖的面将越来越宽,而且使用个人信用报告的地方会越来越多。信用记录作为“经济身份证”将日益受到重视,从过去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时需要查询信用记录,将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在上海,类似地铁逃票这样的“小事”都将纳入到个人征信系统,并影响到以后公务员、教师招考等方面。
要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需要公民的“自律”和信用体系的“他律”。
“自律”有赖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他律”则需要社会信用体系起到奖善罚恶的作用,提高社会失信的成本,保护守信者的利益,以免“劣币驱逐良币”。
为更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硬化”失信惩戒机制。失信者得到惩罚,而守信者利益得到保护,是社会信用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信用基础数据统一平台尚未建立,多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还在探索中,未能形成失信惩罚的合力。
通过完善征信系统的功能,综合记录社会生活中的失信行为,并且和其他利益相关的社会活动联系起来,将个体失信行为转化为失信者与全社会的矛盾,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失信的机会成本,从而对失信者产生强大约束力和威慑力。在高昂的成本面前,人们会打消一些失信行为的冲动。
在德国,如果一个德国人闯了红灯,他不仅会收到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单,还会收到保险公司告知其保费增加1%的通知单,银行会要求他提前还购房分期贷款,其供职的机构也会将其列入下一波裁员的黑名单。一旦失信,各种惩罚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纷至沓来。
失信惩戒机制发挥重要作用以后,守信会逐渐内化为人们的一种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他律”与“自律”的良性循环,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会大大好转。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新的赶考路上必须完成好的重要使命。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树牢底线思维。聚焦重大风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抓好三年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强化系统观念,着力解决基础性、源头性、制度性突出问题。压紧压实“三个责任”。推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履职纳入干部选拨考察范畴;以部门监管责任“具体化”为重点,衔接执法处罚清单;持续推进“企业安全信用脸谱”体系建设。强化数字治理。加快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分专题开发跨部门风险耦合预警模型,努力实现 “一网统管、智能化联动处置”。严格监管执法。推广应用“金陵联检系统”,开展分类分级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强化行刑衔接,集中处罚、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高效应急处置。构建应急指挥四级梯次调度机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和灾害事故预防响应、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强化预案演练,统筹好疫情防控条件下的应急救援。强化社会协同。规范安全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资质、人员及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安全评价质量;强化专家、装备、队伍等资源整合共享,推动社会化服务深层次改革,提升全社会安全水平。
关于学习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指明了今后五年安全发展的前进方向、任务要求。徐州市应急管理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坚决扛起“守底线、保安全、促发展”的政治责任。一是以“应急速度”抓好贯彻落实。准确把握省党代会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高站位、高标准谋划明年各项工作,精准化、精细化制定举措,明确责任和节点,推动贯彻落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让省党代会精神尽快落地见效。二是以“为民情怀”化解风险隐患。以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创建为总牵引,深化15个风险突出领域专项治理,加快推进全行业风险报告、安全生产“网格化”,全力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环节”,最大限度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让百姓安全感更有保障。三是以“系统治理”夯实发展之基。围绕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建设、机制完善上下功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全面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工作格局,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压降,为徐州市“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幸福为核心,以科学监管、保障安全为主线,以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为重点,坚持“重在源头、重在治本、重在规范、重在引导”原则,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责、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制度建设,明确监管职责,完善奖惩机制,初步建立起政府总负责、部门各负其责、行业自律规范、群众广泛参与、企业守法经营的全方位、立体式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二)全区完成食品类实验室检验3500批次以上,蔬菜农药残留抽样年平均合格率95%以上,生猪及肉制品“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大宗水产品违禁药物残留抽样合格率98%以上,豆制品市场抽检年平均合格率达80%以上,生产加工食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食品安全合格率96%以上。
(三)完成市下达的生猪屠宰场整合任务,按市要求开展部分农贸市场(蔬菜)、大卖场、连锁超市(天惠超市)、重点团体采购企业肉类蔬菜溯源体系建设,并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质量监控体系。
(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占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0%以上。
(五)全区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实施食品准入管理和信用分类管理,食品进货查验率达90%以上。其中,豆制品进货查验率达95%以上,乳制品进货查验率达100%。
(六)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100%。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文件要求,有效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三方责任,进一步构建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1、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区政府对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各镇、街道根据区政府明确的职责要求,负责领导协调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工作。区、镇(街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将食品安全经费保障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计划安排。区、镇(街道)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机构建设,加强对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议事决策和监督考核的功能,不断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提高综合协调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镇(街道)食品安全办公室要明确专人专岗负责本辖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各村、社区要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建立全覆盖、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职责并建立责任制的意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区各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分管环节和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各镇、街道要强化属地责任,发挥地方优势,强化对本地区食品相关行业的统筹管理。根据上级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进一步明确食品小作坊的属地管理原则和部门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小作坊的管理。
3、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探索实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对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食品安全状况的主动控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档案等各项制度。相关部门应督促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单位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及考核。健全食品各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货索证索票等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规范制度,并督促其认真组织落实。组织食品各生产经营单位对外承诺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项制度举措,加强自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食品行业协会建设,支持和鼓励食品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守法规、讲诚信”活动。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加强对行业内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范生产、合法经营的约束管理。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以专项整治、信用建设、社会监督为重点,提升监管实效,有力推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1、完善强有力的专项整治体系。突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和边远村镇等重点区域,针对各类制售假劣食品场所及违法行为,保持最强有力的专项整治高压态势,定期排查摸底,做到发现苗头立即整治取缔,重点开展以下专项整治:一是生猪屠宰专项整治。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开展生猪屠宰点整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害猪和非法交易病死病害猪肉等行为,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病害猪肉和“注水肉”等行为,严防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畜产品流入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二是豆制品专项整治。对全区范围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进行集中整治,对不符合生产要求、无证无照的豆制品加工作坊坚决予以关停取缔。进一步规范豆制品市场,加强豆制品市场、使用单位管理,严格落实送货单销售、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豆制品流通过程中的“以次充好”等行为,同时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及经营者按有关标准新建、扩建豆制品规模化企业,“放心豆制品”及其供应点覆盖全区市场。三是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示管理,实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制度。整治超过标准限量和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四是农业投入品整治行动。规范农资产品生产经营行为,重点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兽药、饲料添加剂和违法在农兽药、饲料添加剂中添加禁止使用成分的行为。查禁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鳞、久效鳞、磷胺等高毒农药和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中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五是开展制售假劣食品场所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集中力量,突出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及租住户、闲置房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在辖区内进行全面摸底、逐户排查,及时清除食品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作用,认真梳理各类举报投诉,排查“苗头性”问题,严厉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窝点及行为。
2、完善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为核心,以分级分类监管为杠杆,构建真实、有效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信息公示等各项制度,大力推进食品行业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及时更新信息数据库。按照《市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各相关领域信用评定标准及规范,及时更新(信用)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全区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电子档案,及时组织更新食品企业基本信息、分等评级信息及动态监管信息。二是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等渠道依法及时组织开展的对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信息。采取多种形式,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食品单位进行食品安全分级(水平)公示。三是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监管。组织对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并以企业信用水平及生产经营状况为依据,在各食品环节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工作。
3、完善人人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坚持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强化社会监督。一是拓宽监督渠道。建设完善举报投诉电话、网站、论坛等举报信息处理平台,发动广大群众和知情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出台举报奖励制度,落实举报奖励基金,对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必要的现金奖励。二是发展群众监督队伍。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热心群众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通过开展相应的业务培训、配备必要的硬件,组织群众监督员对身边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三是及时处置投诉举报。建立举报投诉处理制度,逐步实现食品安全举报投诉“一站式”受理,确保有关部门认真处理食品安全各类举报投诉,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苗头性”问题,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复,确保案件调查处理、及时反馈达到100%,投诉案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食品安全考核评价体系。
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使食品安全各方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使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1、细化考核评价内容。根据全区实际,出台《区2011年食品安全责任考核细则》,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应突出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责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能力和投入保障能力,强化对理顺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方面的考核;突出有效规范地区食品安全秩序、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场所及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对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整治力度的考核;突出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引领作用走向基层;突出不断提升本地食品安全水平和社会群众满意度,强化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考核。
2、细化考核评价方法。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职责并建立责任制的意见》为基础,落实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对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履职工作的考核评价。考核做到“四个结合”,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食品安全抽检考核与工作考核相结合;政府综合考核与监管部门条线考核相结合;政府考核与人民群众客观评价相结合。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考核实施“月履职、季考评、年考核”的动态考核办法,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社区群众、舆论媒体等对部门履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加强各级政府对各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运用联席会议、约谈函告、履职报告、督导检查、评价考核等多种方式和手段,督促各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明确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坚持对各地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奖有惩,集中力量抓好“食品安全行动年”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和食品安全各项职责的落实。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保证金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保证金制度,加大对各地区、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力度。同时,要严肃追究在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开展案件调查、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窝点及违法行为等方面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对因主观原因导致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对社会及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部门及负责人责任。
四、时间安排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区“食品安全行动年”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调研部署阶段(1月-3月底)。
对全区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按照我区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并立即部署、迅速行动。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环节部门于3月底前将本地区、本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工作方案报区食安委办公室。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1月底)。
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按照本单位“食品安全行动年”工作方案要求,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区政府择机将派出督查组进行督导检查。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
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对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及时将总结报告报区食药安委办公室。区政府将组织有关人员组成验收检查组,对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开展行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区“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区“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也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本辖区、本环节“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建立管理责任机制,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立足食品安全长效管理,将食品安全管理费用纳入预算。区食药安委要统筹安排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考核奖励等专项经费,加强对经费的绩效管理,定期组织对各地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考核,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一、丽江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简况
近几年来,人行丽江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牵头作用,以强化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为主线,以加强贷款卡管理为手段,大力培育和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意识,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成立了以人民银行牵头,工商、税务、环保及各金融机构等多个单位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组织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为信用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截止2013年10月丽江市累计发放企业法人贷款卡2218张,贷款卡年审数量从2010年的429户增加到2012年的629户。2011年7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7738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4549万元,增长7.07%;截止2013年9月30日,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44753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20379万元,增长9.07%,贷款范围包括新型农业、电力、燃气、旅游、水生产及供应等行业上,涉及领域广泛且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庞大,按期全部建档入库存在困难。丽江市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数的99%以上,一定意义上中小企业数就是全市的企业数,目前全市企业数在4800个左右,按照《实施意见》的工作进度要求,2013年底要全部完成对中小企业的建档、办卡任务。虽然企业对贷款卡管理认知度不断提高,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牵头下致力于贷款卡的推广普及工作,但要在2013年完成全部中小企业的建档、办卡任务,以目前的人力物力及各方面的协调因素,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是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内容单一。在调研时发现,由于受地域交通、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限制,丽江市各行业在数据信息方面发展参差不齐,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跨行业的信用共享、信息交换缺乏,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信用体系建设机制,目前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仅仅只是贷款卡的数据信息,内容单一且共享范围有限。由于工商、财政、税务、交通、电力、环保、公安等一些主要的公共服务行业的数据不能共享,导致在某一行业有违法违规、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在另一行业却享受优惠待遇甚至被“评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公信力。
三是信用评价制度执行难,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成果运用不足。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三年内要完成对部分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信用评级是建立在信用评级联席会议制度、专家评审制度、评级结果推介制度等基础上的。一方面人民银行要牵头完善这些制度要有一个时间过程,且仅仅凭贷款卡的数据信息对一家企业作出信用评价也显得没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当前各金融机构均有各自的客户评级体系,出于保密和竞争等因素,对此项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在情理之中;再就是,从中小企业的利益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看到信用激励机制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贷款需求,自然也就不关心自己企业的信用状况。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调研中发现丽江市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目前主要还是依靠社会评级机构进行,目前正式评级20家左右,相对于整个行业系统来讲量小且共信力不足。
四是管理和培训工作压力大。目前地市中支的征信管理职能是由调查统计部门来履行的,人员少工作压力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有效履行好征信管理职能,近几年来丽江中支不断增强对调查统计部门的人力和设备的配备,工作人员亦身兼数职尽力履行职责,日常有3名工作人员满负荷应对个人及企业征信业务查询、贷款卡发放及年审等工作事项。在此基础上加大征信宣传和培训力度,3年来共举办12期中小企业培训班,累计培训企业539家,参训人员562人次;举办期金融征信从业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从业人员465人次。通过培训,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及企业对贷款卡管理工作的认知度逐渐提高,对贷款卡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工作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光是靠目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满足征信管理工作的履职要求,确实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针对丽江市在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把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放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中来谋划,进一步理顺协调保障机制
就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而言,总体要求是政府主导、人行牵头,而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实际的工作原则是人行主导、各方联动。如果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只是涉及贷款卡的管理工作,由人民银行来主导,各金融机构联动,企业积极配合支持,此项工作也可以顺利完成。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用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将愈来愈广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内涵也将不断扩展,在这样的情形下,再由人民银行来主导做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上就显得站不住脚。因而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并出台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实施方案,全国、全社会统筹、整体推进、增强政府在此项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是很有必要的,就人民银行地市中支而言,当前迫切所需的是有必要将征信管理工作从调查统计部门中分设出来。
(二)充分依靠信息技术,循序渐进推进信息共享工作
从目前对中小企业指导管理的联系情况看,相关行业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共享要求是很迫切的,税务、工商、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创新办等相关部门,在对一家中小企业作出考核评价时,均要参考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的企业信用报告。丽江市中小企业整体上发展水平不高,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条件下整体推进信息共享工作是不现实的。相对于经济产业和项目的引进,信息技术、设备的普及要简单得多,我们认为,象丽江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推广工作中,切忌一哄而上、整体推进,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允许。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依靠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首先在财税、工商、环保等与企业有着密切关系的部门达成信息共享平台,以点带面,逐步扩大信息共享的领域。
(三)依靠市场经济的能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及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当地的主流媒体要适当增加对此类信息的宣传报道,扩大社会的认知度。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政府应主动作为、积极“补位”,发挥决策、执行效率高,组织、动员能力强等制度优势,成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第一推动力”,以用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但在行政推动的同时又要避免“一手包办”,要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体系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等原则。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企业及个人对信用信息的关注度,如今在社会上已普遍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金融机构要给企业贷款,企业要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个人要贷款同样要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其他如汽车的消费贷款,租赁交易等等都用到了信用报告。可以说信用报告已介入到了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鉴于信用信息的强大的市场功能,我们认为,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好市场的能动功能,发挥社会力量,积极采取开放数据、购买社会服务等措施,创造条件为社会信用体信系的自我发育、市场化运营和发展奠定基础,逐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人行牵头、社会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格局。
关键词:反假货币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研究
假币犯罪不但破坏了社会信用原则,也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反假货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开展反假货币工作绩效审计,可以有力地促进并提高反假货币工作水平和防范堵截假币能力,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币持有者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货币信誉,而对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在国内审计领域基本上还是一项空白。为此,根据反假货币工作的特点,以某央行中心支行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整套反假货币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并取得了实践成果。
一、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审计评价指标由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4个,分别组织协调与配合、技术培训与宣传、业务运行与实施、工作成果与评价。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12个,具体参看表1。
二、审计评价方法
审计评价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之以定性分析,客观、公正、真实地评价反映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为目标。审计评价采取百分制方式,并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根据得出的审计评价计分,对审计对象给予审计评价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级次。各个级次的标准是:好,评价计分值在90分以上。较好,综合评价计分值在76~89分。一般,综合评价分值在60~75分。差,综合评价计分值在60分以下。
三、实际运用
(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强,审计项目成功实施
依托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某市中心支行开展的反假货币工作实施了审计。结果表明,该套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强,审计结论得到被审计部门和系统内领导的高度重视。单位行领导对审计报告进行了批示,对中心支行下一步反假货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审计报告整理编写的审计案例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内审转型工作会上进行展示,同时被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评为转型成果二等奖。
(二)审计成果有效应用,审计预期目的实现。
反假货币工作是民生工程,目前国内反假货币管理绩效审计领域研究基本空白,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设计,经实践检验,操作性强,既取得了实践成果,又填补了空白。
关键词:
反假货币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研究
假币犯罪不但破坏了社会信用原则,也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反假货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开展反假货币工作绩效审计,可以有力地促进并提高反假货币工作水平和防范堵截假币能力,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币持有者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货币信誉,而对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在国内审计领域基本上还是一项空白。为此,根据反假货币工作的特点,以某央行中心支行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整套反假货币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并取得了实践成果。
一、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审计评价指标由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4个,分别组织协调与配合、技术培训与宣传、业务运行与实施、工作成果与评价。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12个。
二、审计评价方法
审计评价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之以定性分析,客观、公正、真实地评价反映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为目标。审计评价采取百分制方式,并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根据得出的审计评价计分,对审计对象给予审计评价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级次。各个级次的标准是:好,评价计分值在90分以上。较好,综合评价计分值在76~89分。一般,综合评价分值在60~75分。差,综合评价计分值在60分以下。
三、实际运用
(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强,审计项目成功实施
依托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某市中心支行开展的反假货币工作实施了审计。结果表明,该套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强,审计结论得到被审计部门和系统内领导的高度重视。单位行领导对审计报告进行了批示,对中心支行下一步反假货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审计报告整理编写的审计案例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内审转型工作会上进行展示,同时被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评为转型成果二等奖。
(二)审计成果有效应用,审计预期目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