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电工技术基础8篇

时间:2022-05-03 09:20: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工技术基础,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工技术基础

篇1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迁移原理;多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电路的组成及对电路的分析,内容广、概念多,抽象且难以理解,计算量大且繁琐,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进行学习。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差而不愿意表现自己,但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和独立性有一定的发展,对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极为重要。那么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1.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较熟悉且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归纳,从而引出新的课题。例如,在讲“自感电动势”一节时,先提问学生,日光灯电路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日光灯不是开关一通灯就亮?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一一作答。由于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很熟悉,回答起来非常有把握,学生都抢着回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达到了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2.抓住重点,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所谓“悬念”,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抓住中心内容,突出重点,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如在讲“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换”时,老师讲过变换的条件后,提出问题:电源等效变换是对外电路等效,那么对电源的内部电路也等效吗?然后让学生做一道练习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经过认真演算,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用迁移原理,承上启下,提高学习效果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并运用于新知识学习的一种过程。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把握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发展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自觉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灵活的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本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名词概念较多,使用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讲解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可以将课堂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如讲电动机工作原理时,旋转磁场的产生就很抽象,应用CAI课件后,学生直观地看到旋转磁场产生的变化过程,就很容易理解。

四、注重课后小结,强化课堂效果

通过小结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其在课后能进一步琢磨、消化和吸收;也可以根据课程进度提出一些新知识,将新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提出一个能加深理解、把握概念、指导技能操作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之,利用简短的时间,精练的语言,多方式进行课后小结,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和加深课堂效果。

篇2

[关键词] 自信心 多媒体技术 实践 能力

我校升格为高职校后,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机电系班级的结构,大部分都是男生班,上课纪律不是很好;还有就是内容多,学时的安排不是很充分等问题。现要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电工技术基础》的教学任务,那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结合我校情况及本人教学中的一些探究,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好学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自信心

对于高职校的学生来讲,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如果我们参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话,会使他们一开始就感觉到难,本来自信心就差,一开始就听不懂的话,更不要说后面的内容了,这样只会令他们讨厌这门课,乃至产生一上《电工技术基础》课就睡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

首先,上好第一节课――绪论课。绪论课是一门课程教学的起点,我利用第一次讲授绪论的机会,给学生介绍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让学生知道《电工技术基础》在专业学习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专业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让他们热爱自己所学专业。

其次,应讲究从简单入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听的懂,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优越感,觉得这门课不是很难。我认为职校的学生是在学《电工技术基础》而不是研究《电工技术基础》,而且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也不要去探讨复杂的计算过程,所以那些原理、推导之类的内容,他们没必要去掌握,事实上很多学生也掌握不了。我经常告诉学生,只要把现象、结果记住就可以了,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够了。

二、将多媒体技术渗透到《电工技术基础》的课程中

《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时发现,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并利用仿真软件穿行仿真分析教学,可以取得很棒的效果。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本课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打破了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增加教学信息量,有效地解决学校少、内容多的矛盾;多媒体的教学还有助于将抽象的内容直观话,例如,在纯电感电路中,对于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的讲述,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只能在理论上进行论述、推导、验证和说明,并借助一些公式来阐明问题,很难给学生较直观的印象。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flas效果,直观的展现纯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果:电压超前电流π/2,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起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如何运flash软件,一举两得。多媒体课件中不仅可插入动画、还可以插入视频,将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展现给学生,融视听技术于一体,把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直观、更易理解和掌握。

2.仿真软件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普遍感觉到课程理论太多、推导太繁,许多概念、原理都较抽象,虽然借助多媒体课件可解决一些问题,但面对各种器件、各种电路不知怎样理解,往往只能靠死记硬背,这是不可取的。为此,在教学中加入大量实验来补偿理解概念,以方便消化、掌握。但实验动手操作却费时、费力,还有一些元器件、仪器仪表、耗损器件不可能完备,很易造成许多实验无法进行,影响了实验效果。更遗憾的是使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新的空间较窄,束缚了思维。

使用MultiSim软件来进行仿真教学快捷的解决这些问题,运用仿真软件使手工操作试验走向了屏幕,方便在多媒体教学中进行实验仿真教学。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做好MultiSim仿真课件的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仿真演示和讲解,并提供源程序给同学们,让他们亲手在电脑上运行体验,就像做了实物实验一样。如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在手工操作实验中,要接线,要测量等,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在仿真教学中只要一节课,快的同学甚至只要半节课,大大节省了时间。仿真应用在教学实验上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的投资,降低实验成本,更直观的得出结论,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利用MultiSim丰富的软件功能来模拟实验,可以迅速地将各种电子电路进行分解、组合、仿真、测试,一气贯通,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在多媒体课堂中,用3~5分钟对仿真实验作简单介绍,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此电子电路的原理和性能,实现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践环节,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实验课程实施是实践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获得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实验中面对实物,思维也比较活跃,而且在实验中的每一步骤每一次观察和测定中都需要认真的思考,这样可逐步发展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电学要领的理解和规律的掌握,加深了对电学的认识。因为实验是一对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光学习理论不去实践,就等于是纸上谈兵,尤其是电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还要学会动手,理论、实践缺一不可,同时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实验时学生亲自观察研究,亲自动手操作经历了前人实验过程和思维过程,初步领略了科研工作的甘苦,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行《电工技术基础》项目化也是实践的一种手段,例如,在讲《照明电路安装(单联控制)》时,可以将这个课程作为一个项目来讲授。教师可布置安装照明电路,测试相关功能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必然要用到诸如照明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电路图并能按照电路图安装电路、电路检测、判断并排除电路故障等一系列理论知识。一边动手实践,一边讲解理论,学生必然乐意接受,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引导他们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和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为适应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学科在设计上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的目标,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突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马克联.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电气化和信息化时代,过去的汽车包括充电系统(包括发电机、调节器和连接线);启动系统(包括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灯部件);点火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照明系统(包括前后照明灯、遥控器、接受器、延时器、开关等);电动门窗、电动后视镜、仪表仪盘、车身防盗等汽车电路系统、原理的维修。在如今交通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运输机械不同程度的安装有电气控制系统。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汽车的控制上,电的应用早已超出,汽车音响、卫星定位,智能控制等在汽车上正在普及,这些汽车职业的工作都会用到电的知识。作为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更加有必要学好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教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学生学习汽车电工从哪入手

如何好好学习,理论成为实践的指导,实践见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举例两个人,一个人去学校学习,一个去学徒。开始可能是学徒干的好,但是两三年之后,你就能看到差异,读过书的始终不一样,说的是他的思维不一样,支持先理论再实践,任何一项技术学习要想学得扎实,都必须先从原理入手方得要领。汽车电工是一门技术活,肯定要先去学校学习好。以师带徒形式当然能学到技术,但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永远成不了高档次的汽车电工人才。到学校学习之后有一个学历证书,从我们国家的形式来看,学历文凭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学校也有实践操作的,现在大多数汽车维修学校都设置实训基地,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很多。

二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学习与提高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效果,所以我们学校应该如何锻炼师资力量,如何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使电工电子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顺利运用。首先,我们的老师本身具备创新精神,汽车行业的崛起,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其运用技术,我们对待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既要有汽车方面的知识也要具有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汽车的更新换代也是日新月异所以教师要随之发展不断更新理论和技术。其次,教师不仅要学习本土知识,还要引入发达国家等的新技术。教师积极适应汽车行业变化,把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和叠加,学习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这样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最后,双师型教师的形成,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有所运用,既能渗透性教学的要求,并且老师既会用普通工具,又会用专业工具,有水平,从而乐于听讲,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会使用汽车万用表、汽车解码器、跨接线、测试灯、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诊断仪等。

三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学生学习效果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在理论教学中的使用

每门课程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主要有直流和交流电路知识、电与磁的关系、电磁的应用(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等等,特别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形式灵活多变、电路分析深奥莫测,这么多的知识点单纯靠老师灌输知识肯定收效甚微。如果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能达到事半功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能能够得到极大提高。

(二)画面吸引法

课堂前几分钟就能决定你这节课能不能把学生吸入到课堂里面,就像写作开头就要引人入胜。在讲解新课开始前,我们给予学生一个画面感让学生带入课堂,学生吸引过来后,我们采取步步紧逼的方式将学生引导到新授知识的学习中。如在绪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问:电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哪些地方?电能书如何产生?学生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我们播放下载一些视频影像资料再播最后,我们问学生那我们要不要学习电知识。学生整堂课中作为主体,他们讨论热烈,课堂气氛非常好,这样就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把知识掌握。在讲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图时,我们提问:学校校门为什么能开关了?使学生感觉非常吃惊,然后开动脑筋回答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候,老师就开始提问:大家有没有留心进入我们教室的有几根线?如果将教室当成一个封闭的盒子,里面的所有电器可以等效成什么?学生被刚才的画面引入后,激发浓厚的兴趣,课堂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中跟着老师一起互动思考,使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十分活跃。最终把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完美的掌握。

(三)相互类比法

我们的基本原理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如果没有实际案例就很难理解。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相似的相互类别,相互联想,使抽象变具体,学生一下子就很能够接受并理解,这样就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在讲解电容和电感的概念和公式时,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来进行类比。像欧姆定律,学生在初中时已经相当熟悉并且也掌握得比较扎实,已相当熟悉,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将R、L、C三者的定义公式及应用列出,让学生类比熟悉,学生自然感觉非常亲近没有那么陌生的感觉。又如,学生对磁的概念难以理解,不明白为什么磁畴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够翻转,笔者教学中巧妙地用学生参加课间操的联想来进行比喻。学生出操有这种现象,开始阶段,出教室的学生数较少,几分钟后,大部队就出操了,但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出操较晚,这和磁化曲线的形成很相似。这样,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抽象的铁磁性物质的磁化规律。

(四)主动学习法

我们的教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部是采用填鸭式的理论,教师主导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相结合,我们现在就是要颠覆这样模式,把学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根据学生情况把教学内容推动进行,主动学习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教师的作用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引导,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在交流电路的分析中有纯电路的分析,而后在纯电感电路的分析、纯电容电路和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中,如果采用自主学习法就要求学生依据纯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注重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关系和相位关系,进而一步步到解析法、波形图、相量图、相量法;以此类推在纯电感电路的分析时采用过程辅导形式,在纯电容电路中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最终在RLC串联电路我们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来进行分析。这样的模式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只有经过亲身体会,他们在今后的并联电路以及混联电路的学习中就能很容易运用这种方法。

(五)小组合作法

如何使课堂活起来和动起来呢?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法来进行教学就是最好的形式,这种方法在现在教学当中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并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主体性的地位。在“汽车电工电路”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法可直接应用于安装汽车照明电路中。首先得分析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安装、电路的注意事项等,每组成员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分析和安装电路。最终安装成功或者失败,大家一起分析安装注意事项和故障原因,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法来提出问题并且设立奖励机制,看哪组同学安装的最好和最快。这样,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也非常之高。大家在相互合作中互相提醒和学习。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式

一个内容要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最好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我们把一个知识点,包括理论和实践归纳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项目等同于完成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这样的方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全面得到提高。如汽车高压点火线圈的工作过程,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建立一个项目,这样项目的目的是解释点火圈的工作原理和操作。学生要完成这样项目就必须主动去找出相关项目设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项目相结合就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的取舍

现在社会上各种教材非常丰富,我们要考虑自己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取舍。根据市面上汽车的普通电路原理选择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我们需要的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销售等。然后去社会各修理店进行实地考察,汽车故障一般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去处理,这样就要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的技能,然后根据汽车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教学生能够在以后走出社会当中的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的知识累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器测量设备的运用、简单电路图的识别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的问题的能力。使技能真正落在实地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方针和政策。总之,汽车成为当今社会使用越来越广泛的交通工具,电器电子的汽车中的使用更新换代也是越来越快,这样对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技术人员人员应当向机电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中职学校汽修类专业的一门特别重要的必修技术基础课程。要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基本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技能。教师不仅要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专业需求还要了解更多的新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将新型的技术和理论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最终老师将引领学生最专业的元素,了解最前沿的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己技能,创新教学,创新每堂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曹宇明.充分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53-56.

[2]郭亚明.“回到鲁迅那里去”:鲁迅教学研究之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4):85-87.

[3]杨蓉.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知识窗,2015(2):38-38.

[4]黄定国.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基础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5(1):126-127.

[5]翟琴静.利用思维导图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电大理工,2014(4):51-52.

[6]唐尉.浅析电工基础创新教学[J].青年时代,2014(22):90.

篇4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项目

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长期的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如何进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浅谈如下想法,与各位同行共勉,敬请斧正:

一、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着眼于课程改革,整体把握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和标准,旨在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材。而不是以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材为依据,逐章逐节地设计教学项目。即打破传统教材的结构和框架,根据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标准来整合课程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笔者根据本课程的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要求进行分类和整合,设置了安全用电、家居用电、认识电动机、控制电动机等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把所有的任务综合起来,就包括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2、职业性原则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也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因此,在设置教学项目时,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要求。教学项目应来自工作和生活实践,项目内容的选择要结合职业岗位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要求,还要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在项目确定、内容筛选、项目试行、反馈完善时都应有行业专家参与。

3、整合优化原则

项目设置必须要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对知识、技能进行重新组合并渗透情感态度,要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知识、技能和态度相结合。既要使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包含相应、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又要使所有任务综合起来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课程要求和职业要求。这就要对课程要求和职业要求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

4、可行性原则

项目设置是为了项目实施,因此项目设置和设计的关键是可行性。为了提高项目可操作性,使项目能顺利、有效实施,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学条件、实训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知识背景和操作能力。应选择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上,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实施并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项目,让学生能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5、创新性原则

首先,理念要新。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而逐步建构、丰富、提高和发展的。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都应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主动建构。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让学生在“做中学”。所以项目的设置要体现这种重要意义。

其次,内容要新。电学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器材等的更新换代很快,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在项目设置整合知识和技能时要及时更新,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如在家居用电这一项目中,不能总是介绍白炽灯、日光灯的原理、安装和检修,而应该增加节能灯、LED照明等新光源的应用。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策略

1、在培养目标上。

项目电工技术基础突出了以技能为目标的价值取向。电工技术基础这一课程标准职业能力的目标有:会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测量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组;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等。很明显,培养目标注重以学生的技能为价值取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2、在内容安排上。

一是教材应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突出以学生为本,做到项目内容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二是加强项目实践的内容,突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动手能力;三是要实现教材空间的拓展,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补充进教材,以贴近本专业的发展,服务学生成才的需要。

3、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

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篇5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去讲所有内容,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有些内容用语言描述是很不容易的,有许多图景学生无法想象,又无法进行实验。有些实验是可以演示,但可信度小,使学生难以理解。多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多媒体具有很好的交互作用,能将声、光、色、动共同作用给学生的器官,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会使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给教学带来很多的益处。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静止内容动态化,将理论内容实践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在讲电场及磁场时,利用模拟实验将摸不着、看不见的物质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在讲库仑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以及实验的本身特点,演示实验效果很不明显,但使用多媒体动画,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很轻松。直观的形象显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会有极大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中,教师不停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塞给学生,教师讲,学生听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怎样去读书、如何去观察和思考、怎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及时纠正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当中,因此,教学应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与自己的见解,并不是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把知识学到手。四、讲解与练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把所有内容都讲完,在课堂上如果有时间就做题,若没有时间课下自己去做。这种做法使学生身心疲惫,本来《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就抽象、枯燥乏味,这样做更加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厌倦感。但我们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对应的习题让学生完成,也就是边讲边练,做对之后学生会感觉有成就感,学生感觉到没白费工夫,这样可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理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使学生真心想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厌学,更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相比较而言他们愿意动手操作。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我把教材内容处理好,创造条件争取让他们动手实践。在实践技能教学中渗透基础知识教学,这样学生会愉快地接受理论知识,有时候他们为了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还会翻阅有关的书籍。例如,我们在学到二级管及三级管知识时,我和一家电器修理部联系好,找到一台是二极管损坏的电视机,我问学生谁能帮助师傅修好呢?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边查找原因边看书,还向我问有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一、职业中专实验课的现状

1.据了解不少学校的实验数目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实验课太少。

2.实验设备陈旧,现在的职业中学,普遍学生生源少,学校收入少,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实验教学设备,学校没钱,只有靠国家的有限投资每年增加一点设备。我校实验室有两个,设备不少,但是大部分实验设备由于陈旧不能用。要想做一个完整的实验几乎凑不齐实验器材。

3.采用普高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验。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可以。

4.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教学过程上存在问题。由于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没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手包办现象严重,一些学生只是一味模仿,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每次实验课教师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等,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有时一个班的学生做同一个实验,用同一种方法、相同的器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得出同一个结论,这样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特别是两人合做时,极少同学只看不动手,不留心观察,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思考。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改革措施

1.做好实验前教育。对学生第一次做实验来说,首先应编好实验小组,按小组序号和座位入座,这样以后学生进入实验室,就能很快坐好,可避免出现学生因抢座位而混乱的局面,有利于对实验用具的保管,一旦发现丢失或损坏就很容易查找。

2.改变观念。学校上至领导下到学生要重视实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实验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识,从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出发,认真改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真正以实验为基础。

3.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实验课,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独特作用,需要教师具备实验教学素质,既要有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验。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有钻研和创新精神。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实验的各个节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就清楚,学生会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时分析、解决问题,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倡学生预习实验,布置预习提纲,采用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器材,如果不予重视,那么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器材不能用,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检查每组器材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器材能否用,考虑到实验过程中,有出现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材以便及时补充。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情况下,可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创新改进,设计不同的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实验结束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原理、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重点看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篇7

关键词:水利 水电 基础 施工 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水电工程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应选用科学有效的基础施工方法,严格遵守施工标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此确保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1)在基础施工中,为了防止工程基础结构遭到破坏,必须在基础平面线外留出一条基准线,从此线切割成一个槽边的轮廓线,然后沿着轮廓线进行工作。在降低地下水和建造地面排水系统时,要严格按照工程地质资料,并要充分考虑工程挖方尺寸,以此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过关。

(2)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强度能够承载上部全部的荷载作用。这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基础工程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以及抗冻性,并且基础工程的每一项特性都需要满足工程需要。为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必须保证工程基础和地基有足够的工作面。

(3)如果水利水电工程是在山区进行施工,应该对山区的地层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对山区施工可能会出现问题进行预防,在山区施工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就是山区非常容易发生山洪和滑坡,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对施工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实施预防措施。

(4)在施工前,在施工现场进行放线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部分,施工现场在施工的时候,是以事先放线的位置进行施工的,这样就使得,施工中,一旦放线的位置不准确,对整个施工工程带来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现场要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排水设施的施工,在进行排水施工的时候也一定要保证其坡度不要太高。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2. 1 锚固技术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锚固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选址主要是在山区。在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物力和财力,其施工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利用锚固法处理工程基础,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量。锚固法可以对基础工程进行特殊处理,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定性。

2. 2 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处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时,运用预应力管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过关。在运用预应力管桩时,首先要区分预应力管桩中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作用,它们对工程基础处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预应力管桩的桩身允许偏差见表 1所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预应力管桩的发展。在运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基础工程沉降工作时,通常是利用震动法、射水法和静压法的技术方法。而静压法和锤击法是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静压法主要是利用桩机产生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添加一定的力,使预应力管桩能够顺利压到地面以下;利用锤击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并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在选择预应力管桩技术方法时,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选择适合工程施工的主要方法。在预应力管桩的沉降工作完成后,要全面检测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预应力管桩不符合要求和质量时,必须要选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确保预应力管桩质量的过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

近些年来,预应力管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震动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等方法是管桩在进行沉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预应力管桩在沉降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技术方法为:静压法;锤击法。静压法主要是通过桩机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施加一定的力,将预应力管桩压到地面以下;锤击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最终所使用的方法。

2. 3 水泥土加固技术

在工程基础施工中应用水泥土,需要将水泥和水进行均匀的搅拌,保证水泥土的强度符合要求。水泥土能够对工程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作用,使基础工程有着足够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强工程地基的稳定性,保证地基有着足够的承载能力,在灌浆水泥土时,深度要保持在0. 5 m左右。同时要对土壤的密度、质量以及水泥掺合量进行充分考虑。

2. 4 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处理技术有 6 种方法:①运用挖除置换法。将工程一定范围内的软士挖除,置换具有无侵蚀性和低压缩性特点的散粒材料,比如灰土、砾石等;②重锤夯实法。主要是利用履带式起重机将重锤吊起至一定的高度,让重锤自由下落,并利用重锤下落的冲击力将土层夯实;③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是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基础表层或者是基础内部的积水进行排除,主要建设水平和垂直的排水通道。同时利用自重和外荷的作用,将基础内部的积水快速排除,加强凝结的速度,以此提高软土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强度;④混凝土灌注桩。为了提高软土基础的承载力,在软土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将上部带来的荷载进行有效支撑;⑤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在增加软土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时,利用振冲器在土层中进行射水振冲造孔,并利用碎石和砂砾桩进行填充;⑥旋喷法。在工程基础处理中,为了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可利用旋喷机建成旋喷桩,以此增强基础强度,提高其承载力。

2.5基础灌浆技术

基础灌浆技术是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一种技术,是地基施工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中地基不稳定,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孔洞以及裂缝现象。一般来讲,基础灌浆技术的实施是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将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防渗漏效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水利工程的一些岩溶地区进行施工建设时,多采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基础处理岩溶地区施工中,并未形成一定的技术规模,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与先进的灌浆技术相结合,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可以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一般来讲,岩溶地貌实施基础施工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基础施工中有填充物,需要普通实施灌浆技术; 另一种为基础施工中无填充物,该项工程在进行填充时需要专业的灌浆技术。但应该注意,在实施基础施工技术时,应根据岩溶大小以及具体地质情况而采取具体的施工措施。

3.结 语

在进行基础作业施工时,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土质情况对施工工程中挖掘的顺利进行设置,然后对施工的工作面和分段进行确定。在施工中,对浅的地基如果不进行放坡的作业,也要进行其他放线的操作,保证在施工的时候可以进行作业面的施工。在进行排水设施施工时,对地基的结构一定不要进行破坏,一定要确保施工中对地下水位进行降低,这是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排水。

参考文献:

[1]邹天平. 水利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创新思考[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7):241 -24

[2] 冯占涛,叶盛茂.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探析[J].门窗,2013(9):126.

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涉及到很多环节,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的控制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保证施工技术的先进性,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推动水利水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

水利水电施工基础技术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由于施工区域大多位于地下,因此工程较为隐蔽,这也使得后续施工、质量控制及工程验收等工作均形成巨大困难;(2)由于基础技术施工对连续性有一定要求,如果中途停顿或者存在外部因素影响都会使得事故发生率上升,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特殊性,事故发生后又难以修复,进而引发返工等问题;(3)基础技术的实施多伴随着混凝土浇筑一类的基础项目,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2.1 锚固技术

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时,锚固技术是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我国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都选在较为偏僻的地区,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施工,通常对时间、人力、物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锚固技术能够促进基础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的效率。同时,通过锚固技术的使用,可以进行基础工程的加固处理,从而确保基础施工的稳定和牢固。

2.2 预应力管桩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常用到预应力管桩技术,通过科学地选择预应力管桩,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预应力管桩的安装时,要首先掌握预应力管桩各类功能,分清楚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与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区别,因为这两种预应力管桩会对基础施工有着不同的影响。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较快,预应力管桩也得到了发展。运用预应力管桩施工时,通常会使用振动法、锤击法、射水法和静压法。但实际施工中,运用最为广泛是时静压法和锤击法,锤击法对提高基础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预应力管桩的选择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需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在预应力管桩沉降工作完成后,要进行预应力管桩质量的检查,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地解决,确保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合格。

2.3 水泥加固技术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使用水泥土进行工程的加固,水泥土水泥等级强度为32.5,水泥掺入比为15%,水泥浆水灰比为0.4。应优先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必要时,还可采用快硬硅酸盐水泥。而基础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土,一定要充分搅拌,将水泥和水以科学的比例充分均匀混合,提高水泥土的强度,满足基础工程对强度的要求。水泥土的作用是进行工程地基的加固,从而提升地基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达到稳定性标准和地基的承载性能要求,在进行水泥土的灌浆工作时,灌浆的深度一般在50厘米左右。同时,具体的水泥加固施工要结合施工场地土壤的密度、地质、土壤的质量等具体的情况。

3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施工质量

3.1 加强基础施工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进行基础施工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施工的管理。另外,要进行施工中各数据的分析,检查施工中的各项工作,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质量问题的部分,要及时地进行问题原因的分析,并采取科学的措施解决问题。

3.2 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监督

施工使用的设备要以先进的技术进行定期检修,并对设备进行性能改进。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鼓励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提高新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制定出网络检修图,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强化工程的监督。既要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缩减施工的工期,还要尽量减少成本,节约材料的使用。通过各类科学方法进行技术的改革和监督,同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及时更新技术和工艺,充分的利用机械设备,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3 利用GPS定位系统

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迅速,GPS定位系统不断完善,目前广泛地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GPS定位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是通过卫星的连接进行信息的搜集,与以往的地面定位技术相比,GPS定位系统更加高速、高效,精度更高。尤其是这些年GPS定位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技术的便利,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度。GPS定位系统的接收机代替了地面定位技术,广泛地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提高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施工的成本。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充分利用GPS定位系统,既可以提高基础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节约成本,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发展。

3.4 基础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时,要注重周围环境的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因此,施工前要调查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根据施工周围环境的特点制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并将措施上报审批,确定后进行施工。施工时,根据既定的施工计划进行周围环境的保护,要认真执行防范措施,防止水力水电工程施工中对施工周围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周围的生态,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施工单位要安排调度和试验部门进行施工区域、生活区域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接受专业的指导,定期检测,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做好环境与工程的共同发展。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进行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中,施工用料要环保,建筑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而施工的噪声要降低,对于有害的物质和粉尘等要及时清理,尽量降低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5 施工导流、围堰技术的运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要根据施工环境进行施工导流、围堰技术的选择,因为施工导流、围堰技术容易影响施工的效率、施工的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与河流等交叉、抢夺进行,因此导流工作很有可能贯穿整个施工过程。而根据我国的建筑相关规定,导流的水流量以及时间的选定必须要与方案结合,与工程完成的时间结合,确保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确保工作人员、周边居民以及财产的安全。

4 结语

基础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基础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而锚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技术和水泥土加固技术是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技术的使用程度和运用将会对基础施工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施工管理,同时对施工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施工单位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注重施工环境的保护,达到提高基础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仕能.试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