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2-10-27 02:05: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1

课题

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本课学习应重点激发学生对阅读故事的兴趣。为达到目标,本导学案作了如下安排: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想象续编,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最后,通过自我对话,感悟故事中的道理,进而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1.认真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意,总结得出:讲的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2.读课题,交流“坐井观天”的意思。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用时:17分钟)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听范读,学生点评。

2.按自读要求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4.小组间赛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查字典填空。

“际”的字义有:①交际或靠边的地方;②时候;③当,适逢其时;④彼此之间。“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解释。“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三、了解大意,自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大胆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到: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青蛙和小鸟。

(2)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它们在争论

四、指导书写。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话”“沿”“际”,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1.观察生字。

2.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2)相互交流书写的感受。

3.随老师书空。

4.描红、临写。

5.交流、反馈。

4.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字,并完成练习。

沿

(1)“话”是

结构,部首是

(2)“沿”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剩

画。

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简洁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2.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等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板贴情景。(用时:5分钟)

1.复习导入: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板贴“井”“青蛙”“小鸟”。

1.交流: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

2.师生互帮贴“井”“青蛙”“小鸟”。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用时: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1.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自读三次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第一次,小鸟在天上飞了一百多里;第二次,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第三次,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小鸟让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4.(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5.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后再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重点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的“笑”:骄傲的、自以为是的笑;小鸟的“笑”:又好气又好笑,无奈的笑。

5.选择正确的选项。

第4、5自然段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

)。

A.第一次对话

B.第二次对话

C.第三次对话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2)青蛙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向小鸟承认自己弄错了。(

三、同桌合作,演读故事。(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演读要求:

(1)要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2)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同桌合作演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展示演读,师生评议。

1.按要求同桌演读。

2.全班展示演读。

7.读了课文,我明白了:

四、续编对话,领悟寓意。(用时:10分钟)

1.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1.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

3.明白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8.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到了

,它

地说:“

。”小鸟

地说:“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看法不同的原因作铺垫。

2.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3.在教学最后,通过演读,让学生继续感受故事中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讨论“对错”,初悟道理(教学重点)

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那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齐答)小鸟说得对。

师:小鸟说得对,那青蛙说得肯定就——

生:(齐答)错了。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一下。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我们先来帮小鸟找找原因。请大家先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然后同桌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说的是对的?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谁再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它每天都不停地

飞,还没看见天的边。

师:小鸟每天在天上飞,见多识广,所以小朋友们都认为它是对的。大家读读青蛙说的话,联系图想一想,它的话错在哪儿?

生:因为那个井壁把天的其他地方都挡住了,只剩下井口大的天,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井壁挡住了天,还挡住了青蛙的什么?

生: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青蛙的视线范围很小,它只能看到那个井口。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篇2

那么如何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尊重的一种表现,会让你得到学生的好感和信任,同时也为学生倾听别人发言作出榜样。教师要善于倾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放下架子,耐心倾听

我曾经看到这样的一则教学案例。一位老师教完《坐井观天》一课后,设计了一道培养创新思维的说话题:以《青蛙跳出井口后》为题自己编一段故事。学生踊跃发言,奇思妙想赢得了阵阵掌声,即使是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点头赞许。这时,在举起的一片小手林中,怯生生地伸出了一只小手。老师就点了他的名。这位同学站起来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了看外面,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它又跳回了井里……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老师连忙打断了他的话,示意让他坐下,并言归正传:我们不能像井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此时,这位同学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让我们来听听他没说完的话吧。他在日记中写道:……只见高大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小河里流淌着乌黑发臭的废水,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昔日的小伙伴――小鱼、小虾、螃蟹都不见了,只剩下青蛙孤零零的一个,它很害怕,它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又跳回了井里。

当我读到这个学生日记里的话语时,我的心被完全震动了。这是多么好的想法啊,可他尚未说出就被扼杀了,这完全是教师没有耐心倾听、不尊重不相信学生的缘故。在这里面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平时教学的情景。平时上课没有听学生讲完,或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思路、解法,就用老师的威严匆忙让他坐下,就这样熄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可能让学生失去了倾听教师讲课的欲望……

在苦苦追寻让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每次都认真地听学生的想法呢?课堂教学是双向的,既然有教师的讲,学生认真听,也就应有学生的讲,老师认真地听。在让学生倾听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倾听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也不应该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随意打断、甚至阻止学生继续发言,或者强迫学生去听、去说,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感觉像两个朋友交谈,轻松地说出他自己心中的想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他学习上的知心朋友,自己应当把心里的想法和问题都说给老师听。

2.注意评价,灵活倾听

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倾听学生的发言,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教师在倾听中还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学的魅力来自于教师敏锐的课堂洞察力与机敏的教学反应,正确听辨学生的发言,并对倾听获取的信息迅速作出教学决策,可以催生新的教学行为。教师或点头、微笑以示赞同与鼓励,或复述、追问以引起学生重视与反思,或拓展、延伸以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往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才会出现被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引导倾听,告诉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因为在“听”中自己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自己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

篇3

1 从文本的矛盾处反思,超越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反思和批判对阅读内容进行审视、分析,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位教师在教学《揠苗助长》时不迷信教材和教参,深入研究反思教材后,借助文本的矛盾处引发学生反思课文,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师:课文学完了,你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和课文的内容有没有矛盾?

生1:“有矛盾,禾苗都长在水田里,可课文插图中的田地黄黄的,像是沙地,没有水。”

生2:“水田里,一株株的禾苗是横成行,竖成列的,十分整齐,不像图上那样乱。”

生3:“我看见到禾苗里劳动的人都是卷起裤腿,挽起袖子的,从没见过穿着布鞋、袜子下田劳动的。”

生4:“我看图上画的不像禾苗,倒像玉米苗。”

生5:“‘一棵一棵’用得不对,禾苗应叫‘一株一株’。”

生6:“既然是禾苗,它一定还很小,即使向上拔,也只能高一点,高不了一大截。”

生7:“如果是水田,拔一下,禾苗是不会枯死的。”

……

师:是啊!书本也是有错误的。既然图文存在这么多矛盾,你们可以给编教材的老师提一提修改建议。

生1:把图中的旱地改为水田。

生2:把“禾苗”改为“麦苗”。

生3:把插图和课文都不改,在课后增加一道思考题:请你找出《揠苗助长》一课插图和课文中几个不合理的地方。

……

上述案例中学生精彩的发现与思辨来自于教师对教材反思后的超越,正因为这种超越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摒弃了教材至上、教参至上的观念,师生在理性的探究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创新来自于怀疑,怀疑来自于反思。“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专家”的观念也已深深根植于师生的心田。

2 从教学的生成处反思,超越课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会生成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和事件。面对变化的课堂情境,教师要在情境中反思,将反思与教学行为融为一体,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适时改变教学目标,让教学超越课堂,展示未曾预约的精彩。

例如一天上午,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正指导学生做语文练习时,窗外下起了雪,同学们不时向窗外望去。面对这种情境,老师反思后对同学们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操场去观察雪,体验雪。”孩子们走出了课堂,走向了操场。他们或静静地站在雪中,或尽情地奔跑在雪地里,心随雪花飞扬,那分情意,那分愉悦溢于言表。十分钟后,孩子们回到了课堂,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写自已的观察体验与感受。一段段优秀的习作跃然纸上。

附学生习作片断:我情不自禁地走向雪中,去感受、去拥抱那细细的、绵绵的春雪。雪花在天空中飞舞,好像一个个跳伞的小精灵,又好像刚出生的小蜜蜂,还不会飞,跌跌撞撞,雪花飘落在树杈上,光秃秃的树枝变成了银条儿,向我们招手。

春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些白色的小精灵用自已短暂的生命为人们换来了无比新鲜的空气。我深深地呼吸着,五脏六腑像被清洗了一样。我真希望这雪永远留在人间。

“走出课堂,走向操场”,一次精彩的习作指导课结束了,此时留在师生心底的不仅仅是那场雪,而是冷静思考,自我超越的方法与过程。

3 从学生的心语中反思,超越自我

在教师所面临教育教学任务中,了解学生头脑中的想法是最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当我们开始从学生的眼中来看自已的时候,就可以了解“不同世界”的教学的另一方面,知道学生们对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经历。针对学生的真实想法、独特体验进行反思,就能够更好地塑造教师的行为,帮助师生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例如,一位教师教完《坐井观天》以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做说话和写话训练。很多学生都谈到青蛙跳出井口后觉得井外的世界更宽广,井外好。但有一同学却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向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教师示意这个学生坐下并随口说了一句:“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

课后老师批阅学生作业时,这位老师看到了那位说井里好的学生续写的故事:“老师,我还是认为青蛙呆在井里好。请看我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中浮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杈已刺穿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并不安全,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

面对学生的习作,教师郑重地写下了评语:老师错怪你了,你写得真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你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是啊!面对学生的心语,这位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真正实现了自我超越。

4 从陈旧的行为中反思,超越习惯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在过去有它的重要作用,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理念引领下,更应该反思某些陈旧行为习惯的弊端,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变换方法,超越习惯,形成更为科学的教与学策略。

例如批低年级学生的作业时,老师们习惯用“√”和“×”来告诉学生作业的正确与否。结果有的学生看到作业本上有许多“×”后立即把本子盖住,怕被同学看到;有的学生偷偷地把本子藏在桌洞里就出去玩了,好像错题与他无关。面对这一现象,有位教师仔细分析后改变了以往作业批改的方式,用“?”代替了“×”。发现学生作业有错误时,就在错字或错题后边打了个“?”。自从用了“?”后,孩子们看到错字后会立刻皱起眉头,观察思考并及时动笔给予更正,速度很快。改对了,这位老师在下边打上“√”,如果作业中的错误没改对,“?”仍不动,似乎在盼望着学生去思考,去检查,直到改对为止。

篇4

一、 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一块重要的试金石

农村政治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就要不断地学习教学案例。以往虽然可以通过听同事的课来学习,但由于教政治的人员少,农村学校外出听课的机会更少,所以难免会有坐井观天的感觉。而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共享资源,广泛搜集各省、市、县各级各类赛课的教案或视频,只需在百度视频中输入课题的名字,点击搜索,我们就可以从其他教师的课堂实录中感受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可谓“足不出户,观百家课”。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下载积累大量的图片素材和声音素材,如幻灯片的背景音乐,和课题有关的歌曲,还可以搜集一些动画、视频素材,以及下载一些幻灯片。有了这些信息资源,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分别建立文件夹来管理这些素材资源,便于自己的利用。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的有效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自己的精品课堂。如今,利用多媒体上课已成为我的课堂常态,我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因为有人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想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比如在讲《我爱我师》这一课时,我以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作为导入,当动听的音乐悠然响起,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学生在歌声中体悟着爱师的情感,从而自然导入课题。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在讲《科教兴国战略》时,我用多媒体展示神舟飞船升空的壮观一幕,使学生为我国的科技成就振奋鼓舞,从而自然引出课文内容: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我国正在实施的一项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我深深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效课堂的促进作用。我也多次承担各级公开课,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帮助我逐渐站稳了讲台。

二、农村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教学信息闭塞的问题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培训学习,实现自我发展。2011年暑假里,我作为学校第一批人员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全员培训。我在自己家里轻松地收听讲座,发帖回帖,完成上交作业并查询成绩。这样提升自己的方式让我欣喜不已,足不出户却可以走出“坐井观天”的教学闭塞天地,真是高兴。

篇5

1 努力践行名校成长之路,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的管理与发展不能只是一味的摸索,一定要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探索,少走很多弯路。

我们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践行名校经验的:

1.1 如魏书生在《学校管理》讲座中所说:抓班子,带队伍,最要紧的问题是: ①引导老师转变观念。②引导老师调整生活态度。我校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定期学习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于永正等名师讲座,以此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调整工作、生活的态度。我们为不同层次的老师研究不同层次的服务,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引导老师多读书,引导大家减少同事间的互斗,少琢人,多琢磨事,都不比没用的事,而是把精力用在眼睛向内,超越自我,提高素质上。我们倡导大家要能够静下心来,到内心深处,找到好的、善的、美的、积极的因素,不断浇灌它,培养它,使它越来越长大、长高、茁壮。领导班子的成员率先垂范,不比大家干得少,所以赢得了别人的信服。我们努力保持自己的工作特点,不追风,这样也感染了绝大多数的教师。树立工作休息要分开的意识,干像干的,闲像闲的,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干较多的事,把无效劳动降下来。全校教师通过学习讲座及校长班子成员不失契机的针对性引导,整个校园逐渐形成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氛围。

1.2 如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在《名校成长之路》中所说,我们要避免四种伪文化:千校一面、万人同语、全能制度、外力制动。我校把发展指向未来,在没有规范的时候,我们建立规范,有了规范的时候,我们超越规范,实现人性化。在建立规范方面,我们把标准化管理年各项细则及学校各项工作简明扼要的汇总在了两张表上(《大河小学优秀教师评定表》和《大河小学优秀班集体评定表》)。这样就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求制度化、公开化了。我们要求广大教师别光喊时尚口号,要真正转化为我们平时的发自内心的言语行为、思维方式。我们不在追风中迷失自我,我们不断思索:我们的教学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学校的发展不依赖外力的推动,而是回归本位,追求自主、自律、自为的发展状态。

2 在培养教师专业化上立足本校,放眼全国,走自我成长之路

我们深知,领导所能给予的学习机会,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大家不等不靠,建立了自己的教师成长路径:①开阔视野②名师导航③走进经典④案例课题⑤思想碰撞⑥搭台引鉴⑦催生成果

以语文组为例:

学校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读专业的书籍,而且读非专业的书籍,并且行万里路,领导大家走访人文古迹,听大家报告,力求站在教育之外,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看教育,以避免对教育的断章取义,坐井观天。

同时,一起学习王崧舟的讲座及课例,深入研究了他的“语感教学法”。之后,尝试体验这种教学风格,广大教师受益匪浅。接下来,研究于永正的讲座及课例,认识了“五重教学法”。大家便以此为主题,搞试验性教学。广大教师又得到一次专业引领。后来,学习窦桂梅的“深度语文”,体会她的思想,再次丰富了大家的教学技艺、人生境界。接下来,深入研究李镇西的教学艺术。再后来,学习了魏书生的《语文教学》,认识到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六步教学法”。尤其是高年级教师乐此不疲的实践着,深深的从中受益。为了避免邯郸学步的现象,最后,学校引导大家走出种种风格,形成与自我相适应的独特风格。语文如此,其他科目也是这样。

由于广大教师素质高低的参差不齐,我校根据这一自身情况,为了能够迅速培养起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制定了一套独特的适合自身实际的教研方法:

①确立适宜的主题。②作课教师围绕主题去备课;教研组其他成员各自围绕主题去学习,准备发言。③听课。④根据主题及作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讨。⑤总结发言。

这套看似简单的教研方式却极具科学性:确立主题有效避免了研讨的漫无边际;分头学习有效加深了研讨的深度,避免了研讨的表面化、形式化;听课则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集中研讨又是思想碰撞、达成共识的必由之路。

3 日常原则

3.1 校长要率先垂范并努力倡导大家坚持经常性的学习,以求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系统,就像郑渊洁所说:每个人都是在坐井观天,但井口的大小却各不相同。即使在暑假里教师值班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值班室放上十几本书,并在黑板上写明:请大家用心研习,以求养心!

3.2 坚信“巧匠手中无弃才”,用心爱护好、发展好、分配好现有的每一个人。不惩治性地调出任何人。时时不忘以学习到的新思想、反思到的新办法改进现有的工作。注重对团队所有人的教育,每一次会议都要融入思想教育的内容,以求端正团队风气、培树有精神信仰的教师。

3.3 让教师参与管理,让学生参与管理。教师参与管理,他会明白校长的辛苦甘劳,会不自觉的换位思考,更易于体谅支持学校的工作。学生参与管理会在管理中增强自律意识,也能培养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很多益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于师生的。

3.4 不盲从。实事求是的办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受困于法规条文。要展开创造性的工作。

3.5 工作中恪守中庸之道,万事万物,过犹不及。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可承受性。在和谐社会的大原则下创和谐校园。

3.6 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成长的空间、机会,让每一位教师心中有梦,且能一步步梦想成真。

3.7 切实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以此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篇6

一、工作的收获:

1.开学伊始,我备课组老师结合课程目标结合学情,认真制订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2.坚持集体备课,不断钻研教材教学

我备课组的成员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教七年级政治,对教材内容较陌生,所以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较认真钻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力做到精心备好每堂课,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师又备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我组成员较少,所教班级较多,教学任务较重,我们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机会(星期二上午是我科组活动时间),3位老师共同分析每单元教学重、难点,通过个人谈想法,讲教法,互相间交流研讨,互通有无,尽可能实现有效教学。如在教学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点时,我们三位老师想方设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专业术语,以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等等。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较认真负责。根据七年级思想品德的特点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确定每班每周作业2次,每上完一堂课做一次课后作业。为实现有效教学,七年级组科任老师对习题精选、精练、精讲;同时各位老师对作业做到了全批全改,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尤其注重学生书写和答题的规范性培养。

4、努力抓好师徒结对工作和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活动。傅文玉老师拜杨小虹老师为师,开展帮扶教学工作。在帮扶中,师徒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不断地总结反思教学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相互促进,彼此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傅文玉、杨小虹老师本学期均完成了组内的汇报课,获得科组老师的好评。

5、积极参与了海南省、海口市、本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教研、教学活动,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和提高自己。本组先后组织参加了海口市网上教研活动,还观摩了海口市的中招政治调研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参加此类活动,让我们不至于坐井观天,及时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参加科研活动的深度不够,如只注重公开课的开展,忽视教学反思、教学体会的撰写。

2.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平时对思品题目的训练和学法教法的指导不够,学生对思品的关注度不多,对学生应试指导不够,高分低能现象依然存在。

3.新课改理念运用于实践较少。虽然受新课改春风的熏陶,大家思想上、观念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对于新课改理念落实的还较少,课堂上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教法,给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机会不多。

三、今后的努力

1.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

2.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

篇7

片断一:

教师激疑引趣,导入新课:“要帮助青蛙和小鸟解决问题,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吧!请大家先自学课文。”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进行拼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小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这期间,老师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老师说:“哪个组汇报自学情况?”小组长带领齐读生字词后,小组汇报提示容易读错的字音。

思考:

老师只提示“自学课文”,孩子就能按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检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片段二:

进行角色朗读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请三人为一组,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三人为一组进行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读了好几次。孩子们练读后进行汇报,听读的同学要认真听,然后说说哪儿读得好,具体说说哪个词语读得好,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

思考:

1.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例如,孩子这样自我评价:“我觉得我读‘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读得好,我特别注意读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么自信。”这同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自我反思。

3.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老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孩子们自学练读前,老师先和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孩子深入研读。老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怎样读才读得更好?这样,既可以给面上孩子们模范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篇8

【关键词】 中小学校本教研 英语教研 研修班

1. 研修班概况

首先是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助理、学校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朝晖教师“让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的主题讲座。郑教师博学多才、温文儒雅,他从学习理论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教学研讨活动的意义与价值、认知主义观念下的教师培训四个大的板块深刻剖析了教师的培养模式。其中讲解的翻转课堂模式让我耳目一新,这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接下来由著名校本教研专家、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陈大伟教师进行了有效地观课议课以及理想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的专题讲座。陈大伟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思维敏捷,他还时不时地从主席台上走下来,到我们教师中间进行互动。他的讲座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人因思而变”。听着他引人入胜的讲解,我也在思考,我们平时教学工作当中的评课、议课应该如何改变,从主观上的批评或“好好先生”转向客观的、委婉的陈述这一堂课以及事实,从评课、议课中折射出你的人格魅力。另外,理想的课堂是什么?就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提高课堂效果。进而创造我们教师的幸福生活!

2. 专家的特色与风采

三位专家的讲解各具特色,展现出了不同风格的教师风采。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知识执着的追求和对自身不断的反思总结,以及面对挑战所表现出的那种魄力。他们都曾经和我们当中的每个人一样,是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十几年之后,我们依然是日复一日的做着这份工作,但他们已经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提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通过他们的讲座,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自身成长方面有所收获。

接下来,我们又应邀来到旅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甘肃陇原孙建华名师工作室、旅顺邵艳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会上主要由孙教师介绍了近三年来工作室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邵艳教师工作室的成员认真仔细地聆听了孙教师的讲解并就如何指导基层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如何在工作室培养新加入的教师、如何研发校本课程以及如何协调安排工作室的活动时间等提出问题,孙教师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最后,我们几位工作室的成员也相继介绍了自己在工作室的成长历程。

3. 感悟

我在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时,内心非常激动。没有加入这个团队之前,虽然工作了十来年,但一直是坐井观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积攒了一些教学经验,但缺乏专家的指导,日子一天天也就过去了。自从三年前加入孙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以来,得到了许多专业的、中肯的指导。在孙教师的帮助下,参加兰州市高中新课程竞赛获得二等奖,个人课题《高二英语选修课尝试》获得了2013年兰州市课题二等奖,参与编写了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英语配套练习册,并且按照工作室的活动安排到外校进行观摩课和展示课,充分的锻炼了自己。这次的大连之行,更让我开阔了眼界,有幸聆听各位专家的讲解。而孙教师也用她的一言一行无声地影响着我们,要求我们做到的,她一定会提前做到并且做得很好。不顾身体的疲惫,有时针对我们工作室的专题讨论她会工作到深夜,想到什么她会立刻发在QQ群里,她对事业的那种钻研精神我们都自愧不如。只有跟紧她的脚步,随时记录学习到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