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4 05:01: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保险学习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独立学院;保险学;教学模式
一、独立学院保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独立学院更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多数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理论研究和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远低于传统本科院校。这也决定了相对于传统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学生应具备更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而目前独立学院的保险学课程仍多以理论基础为主,缺乏真正的校外企业的实践经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多数高校只有大四学生才有机会到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实习,且学生在这些金融机构的实习实践多以参观、走访等形式为主,实践时间较短,只能让学生大致了解金融机构的工作环境,无法真正发挥参与核心实践活动的作用。
(二)教材内容落后于市场需求
中国保险市场起步晚,但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目前我国高校保险学教材严重滞后,内容同质化、案例陈旧、缺乏创新,无法满足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需要。传统教材内容在理论论述方面篇幅较多,而与市场需求相关的实践内容相对较少。
(三)实验教学软硬件欠缺
为了适应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趋势,很多独立院校纷纷为金融类专业开设实验类课程,如热门的商业银行模拟经营、证券模拟交易、跨境电商实务、结算实务等,在实验室建设和课程软件的使用与升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相较于政府财政支持的传统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在保险学实验教学软硬件方面仍有较大缺口。
(四)大学生保险学知识缺乏
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以往发展过程中保险经营不够规范,使保险公司在民众心目中形象不太好。因此,一些最初接触保险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信心不足,害怕接触保险营销,导致其学习的热情低下。2018年10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摘编版,国家也开始重视普惠金融教育,初中课本上有了《保险伴您一生》,但很多当下大学生却对保险知识一无所知。
二、独立学院保险学教学模式探索
(一)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型”实践是一种联合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可使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和信息有效整合共享,达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独立学院一般有企业背景的支持,具有校企合作方面天然的优势,所以更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形成产学研用的良性循环。为了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应增加每学期社会实践学分,并鼓励在校学生考保险业相关证书。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实践业务操作水平,成为“双师型”保险学教师,才能更好引导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思维能力。“校企合作型”实践要求我们积极组织学生进入保险公司去了解经营过程,接受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参与实际工作任务;另一方面需要与保险公司协商签署各种形式的合作协议,例如邀请保险公司的高级雇员进入校园开讲座。独立院校作为企业的理论研究基地、员工培训基地,企业也应成为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优秀人才的实习对口单位,给学生真实的实践机会和市场的磨炼。学校课程性任务和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学生的保险综合能力才能真正获得提升。
(二)多媒体基础上的多教材融合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自主制定教学课件,课件内容设计应采用渐进式呈现,以理论基础、险种认知、展业、投保、核保、理赔和客户服务这些保险操作流程作为阐述思路。课程力求达到理论性、实践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保险服务理念,掌握实际社会中保险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形成保险产品方案设计能力和客户服务管理能力、业务核保能力、事故理赔能力、售后服务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为满足教师信息化教学需求,课件匹配还应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资源,如案例、视频、课后练习题等。资源丰富而全面,形式灵活新颖,可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辅助。可鼓励校内教师根据近年来保险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动向,立足于新形势、新法规、新问题、新数据,尽可能吸收现阶段保险研究的最新成果,再结合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编写理论与实践并重、难易适中的应用型保险学教学方案。
(三)加强保险学仿真模拟软件教学应用
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包含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保费精算、展业、经纪业务、承保业务、理赔业务、保全业务、实训任务等功能模块,并根据保险利益原则、损失补偿原则等还可进行赔付计算,这些都与保险业务密切相关。要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根据真实保险公司业务操作流程设计,建立集教学、实训、考核为一体的综合性考核平台。系统可对全部保险业务操作进行考核、训练,提供一个熟悉保险业务实务操作、考核实务掌握情况的平台。系统内置覆盖一般业务的例题,同时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添加试题以满足不同的考核实训需求。“计算机+保险业务软件”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对理论教学的调节和补充,实训内容包括保费计算、保险展业、经纪业务、承保业务、理赔业务、保全业务、实训任务等功能模块,并采用实训任务的方式进行实训测评,以期达到身临其境的模拟实训效果,确保学生掌握保险实务基本业务技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四)提高大学生保险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保险学课程教学除了重视原理知识的传授外,更要加深学生对保险学的认识。保险作为经济补偿和社会产品再分配的手段,在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国民经济等现代生活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基于保险学原理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保险业的信心,可从保险理念、保险偿付和监管、理赔等角度进行多角度分析,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保险的认知水平。应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理念,结合最新的实际案例分析,以问题式引导学生向主动学习转变,合理分析保险业的热点话题。理论授课时还可以结合教材运用相关的金融教育信息平台,来解决保险学教材落后于实践的问题,比如“典阅金融学院”在线进行视频学习最新时事和分析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研讨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引言
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巨大的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大羁绊。为适应保险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几乎所有的财经类院校及部分综合性大学都开展了保险学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有的院校在传统的金融学专业下设保险学方向,也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独立的保险学专业,个别实力较强的院校甚至构建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培养层次。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而言,保险学科的教学培养工作还非常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最为突出,这一方面导致许多保险专业毕业生难以在保险行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导致众多保险机构急需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
本文基于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在保险学科教学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普通高校保险学科教学培养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对我国保险学科的教学培养工作有所裨益。
二、当前普通高校保险学科教学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由于受主观和客观上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保险学科的教学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社会各界普遍缺乏保险常识,保险学也因此而成为“冷门”专业。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法制不完善及部分保险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不高等多方面的原因,保险业的整体形象欠佳,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存在偏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将保险视为“骗子”而难本文由收集整理以接受。此外,尤其对寿险而言,由于寿险公司通常需要庞大的营销队伍,所以普通民众接触最多的就是保险推销员,于是很容易将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在保险推销上。对保险学科的认知偏差导致部分学生缺乏专业兴趣,这给教学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高水平师资匮乏
保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一般说来,一个优秀的保险专业课教师应具备探索和创新、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及必要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养。[1]然而,目前高校在师资招聘中普遍重视高学历而忽视了基本的素养要求,况且目前从事保险教学研究的大多专业教师都并不具有保险专业的教育背景,尽管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对保险学科的发展规律还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更为重要的是,保险属于典型的应用学科,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绝大多数保险专业教师都没有行业经验,这也导致当前难以有效开展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三)教学方法落后
保险学是一门多触角的边缘性学科,既带有极强的理论性,又体现出极强的实务操作性。因此,保险专业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密切结合实际,提高实务操作能力,[2]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普通高校虽然也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普遍的还是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以教师为本位,强调教师的讲授并向学生不断灌输知识,学生仅仅处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从而导致当前的教学培养工作缺乏效率。
(四)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保险学科注重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该学科需要较多的资源投入。但相比其他老牌学科而言,保险学科的力量通常较为薄弱,在普通高校有限的资源争夺战中保险学科通常缺少话语权,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投入上保险学科通常都处在弱势地位,许多普通院校对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实训、实践教学的现实需要。此外,相当多学校的保险实践教学相关软件也已经过时,不可能真实的去模拟最新理念下保险实践教学的种种环节,甚至会给学生们造成一些误导。[3]
三、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保险学科教学培养工作的创新路径
针对普通高校保险学科教学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要搞好保险学科的教学培养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
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必须对保险学科的专业背景进行详细的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保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握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展示保险业及保险学科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还需要认真纠正错误的就业观念,保险专业毕业生并非只能从事保险推销工作,实际上保险公司众多内勤部门如承保、理赔和风险控制部门等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而且随着行业不断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将来保险业的竞争将更多的体现为技术和服务的竞争,这就为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根据保险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当前可以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的互动关系来优化保险教育师资。通过构建和完善实务界与学术界的互动交流机制,如开展课题合作、挂职实践或安排现任教师参加保险公司的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可以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保险学科的教学,可以采取诸如案例教学、pbl教学以及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主要是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迫使学生面对现实思考和决策,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校时就具备适应社会所必要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2]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实质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以具有争议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得到解决方案,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4]项目教学法则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形成各种技能,综合素质得到全方面提高。[5]
(四)加大对保险学科的资源投入
关键词:独立学院;保险学;校企合作
1在独立学院中《保险学》课程的现状
由于保险学属于应用型的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独立学院开设本门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保险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应具备业务的能力。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关于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技术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全面掌握各种知识,提高自己实践操作的能力。另外,国内独立学院中保险学的课程具有自身特点,其一,要加大理论知识教学的力度,使得学生充分掌握保险学理论知识,以满足实践需要;其二,要培训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设置实训的课程,提高学生操作的能力。
2独立学院中保险实训教学的现状
2.1缺乏与时俱进及具有创新性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系统
现阶段,很多独立院校中,保险学的课程教学大纲对于国内保险行业发展的国际化与现代化要求不够重视,对于现有的保险法规和保险案例没有进行完善的归纳,并没有形成时俱进及具有创新性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内容、大纲,并且实践操作课程设计只是单纯按照教师自身知识掌握情况与专业能力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保险学课程缺少连贯性与科学依据,导致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在考核实践教学的效果时,因为没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制度,并且缺乏实习的基地,对于学生专业实习非常不利,也就难以进行科学与规范考核,导致学生的实操演练浮于表面,大多数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课本的理论上,倒是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的就业要求。
2.2没有创新课程教育的方式,未建立健全模拟仿真与实践教学的平台
就目前而言,很多独立院校的保险学课程教学,对于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比较重视,往往会忽略了学生操作实践的技能提升,并且在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学生仅仅为了完成学分而进行学习,未能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3构建独立学院高质量的保险学教学系统
3.1完善优势互补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以后,可将独立院校当做保险公司培养人才的基地,而学校可以将保险公司当做学生实习与实践的平台。使得保险公司中专业能手变成学校的可利用资源,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丰富。此外,独立院校能够冯清实务专家来做兼职教师或是学生顾问,让这些专家参与课堂教学,使得保险学的课堂教学与行业发展相贴近,而且通过专家教学,能够给学生创造了解社会的机会。同时学校还可以在行业以内聘请一些公司领导与保险专家,给科研与保险学教学提供指导,对学科建设进行完善,让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尽快的适应社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实时组织一些学生现场观摩保险公司的运作情况,并进行仿真模拟,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保险行业。
3.2组织一个专业学生兴趣社团
为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广泛性,可以在学生群体中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化的学生兴趣社团。通过成立专业化的学生兴趣社团,自发组织一些学生进入城区或是社区开展保险业务咨询与宣传的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又可以积累学生实践的经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可以为群众服务,对于大众保险知识增强和普及非常有利。
关键词:保险学;基于职业胜任力;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56-02
保险学专业是我国较新的一个专业,在保险学专业教学中,必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的措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胜任职业需求为突破口,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包括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确保保险学专业的教学教育质量。在教学中,我们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方针,突出专业特色,强化职业胜任力培养,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革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构建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保险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基本内容
1.突出专业特色,不断改进教学计划。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保险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必须根置于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在保险学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强调金融经济的性质,必须和金融学的其他课程加强联系,如银行、C券、信托等,能够比较这些金融学分支的异同,并能够对相关的金融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深入分析金融产品,比较优劣。特别是在保险营销时,能够借助所学金融知识,比较保险产品的优势和收益,取得营销的成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突出专业特色,顺应学科建设和专业目录调整,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建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保险学教学模式。
2.强化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保险学专业要顺应时代要求,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我们积极进行课程建设,把有条件的课程积极建设为精品课程。本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建有题库,建有完整的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已经建成精品课的要努力建成省级精品课,或申报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争取能够建成省级特色专业。此外,积极申报教改项目,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积极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条件成熟的可以申报教学成果奖,扩大课堂讲学的内涵与外延。
3.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保险学专业的教学一直坚持开门教学,积极汲取其他课程讲授的优点,不断改进。响应学院号召,积极参加教学比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除了学校的一般教学比赛外,还应该积极参加省级比赛,如微课、精品一课等,提升课程的质量,扩大本专业的影响。同时积极参加教育部网络精品课程培训、在线课程培训,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4.加强素质教育,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于其他专业,保险学专业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在历史上,也形成了对保险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不同流派。从而对教师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熟知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汲取各学科的长处为我所用。基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将最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主题演讲、情景模拟等,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质量。我们组织了“保险广告设计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此外,还举办了五届“我爱保险学主题征文大赛”,这些活动强化了素质教育成果,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5.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教师先后赴国内进修,甚至赴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外语水平,还进一步拓展了专业素质,开拓了国际化视野。本专业教师不仅能够胜任保险学专业教学,还能够承担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班)的教学。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本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6.加强实习实训,增强职业胜任力。实习是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最好方法,通过实习,也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应用能力的强弱。本专业有固定的实习单位,分别是一家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在实习中,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和能力的高低,并反馈给学校,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通过实习,恰恰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我们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率一直较高,这充分体现了实习对学生就业的增强作用。
二、创新点
1.突出专业特色,强化专业素质。保险学专业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特别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保险学专业教学除了加强经济理论知识的灌输外,还应特别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全面系统的学习。保险学教学强调“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合作理念,强调爱与责任的担当,注重金融理财的规划。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邀请保险公司专业人员来学校举办讲座,开展保险产品说明会等方式,凸显保险的行业属性,强化对保险的直观认识,不断突出专业特色,强化素质教育。
2.强调学以致用,提高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以致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室教学软件,模拟保险运行环境,掌握了保险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如保险单的缮制、承保、理赔等。同时,通过课件制作,学生分组作业,保险营销模拟等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倡导素质教育。保险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倡导素质教育。我们在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保险广告设计大赛”通过同学们的亲身参与,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做保险广告作品,在这期间,不仅要有好的保险理念,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因此通过比赛,同学们掌握了电脑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了Flash制作,学会了自己拍DV,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展现自己。通过穿插其间的文艺表演,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我爱保险学主题征文大赛”,通过身边的保险故事,让同学们认识了保险,学会了互助共赢,懂得了感恩回馈。
4.\用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在知识更迭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掌握丰富大量的信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图像音频素材,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信息量,通过图表、图片、影像、声音等方式,能够恰到好处地展现我们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视频展现出来,以供大家讨论和分析。因此,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形象生动地表现具体的保险内容,并运用情景再现的模式,通过保险营销模拟,保险公司晨会、夕会等课堂实践活动,能够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形象有趣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专业讲座等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5.加强与保险公司互动,强化职业胜任力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加强与保险公司互动,请保险公司专业人员进课堂,讲解保险公司的真实情况,通过产品说明会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多保险的认识。我们曾经请保险公司做专题讲座,学生通过与保险公司员工的接触,了解了保险公司运作原理,保险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请保险公司人员做了产品说明会,使同学们认识到要能够很好地讲解保险产品,必须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夏益国,孙群.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曹时军,刘冠华.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3]蒋勇,杨巧.新形势下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对外经贸,2016,(3).
我校从2006年以来着力于课程建设与改革,《保险学》课程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从理念、目标、教材、内容、教法、实训、场所等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保险学》课程改革应以
课程名称的变更为起点
我校对《保险学》课程的改革是从课程名称开始的。2005年,我校设置金融保险专业时,将该课程命名为《保险学》。2008年,在“专业剖析”活动中,将其更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
课程改名表达了对课程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决心 我们研究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保险学》或《保险学原理》课程,发现其在改革力度上形式大于内容,几乎是本科同名课程的“山寨版”,没有体现出高职课程应有的特色。究其原因,在于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和创新精神的缺失。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着眼于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宁愿在探索的路上走得慢些,但不能在起点上误入歧途。
课程改名的根本动因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要求 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之一是保险行业。保险行业对学生的职业要求可以用“明理念,懂法律,会理财,善沟通”12个字概括,即合同管理能力和法律素质。作为入门的保险类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一般为54课时),课程应聚焦于保险理念的引导、签约技能的训练和法律素质的养成上。有了这种起点,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具备严谨的职业理念和良好的展业习惯。
课程改名有助于形成分工明确、逻辑严密的课程体系 《保险学》或《保险学原理》课程知识体系庞杂,能力目标不明确,前导后续课程逻辑关系不清晰。因此,我校金融保险专业对开设的三门保险类课程进行改革。《财产与人身保险》课程主要介绍重要的财产与人身保险产品的类型,并培养解读相应保险产品的能力;《保险营销理论与实践》课程主要介绍保险产品营销的方法与技巧,并培养理财规划和制作投保建议书的能力。因为保险产品属于无形产品,法律特性明显,所以,《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顺理成章地成为二者的前导课程和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主要介绍风险与保险、保险业务流程、保险合同、保险法律等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运用相关法律签订合同与解决保险纠纷的技能。
《保险学》课程改革应
从六个方面进行内涵建设
调整教学理念:从“以学生为中心”到“以市场为导向” 从成人教育转制为高职教育的头几年,我校专业教师迅速调整了心态,走下“居高临下”的讲坛,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改革还不到位。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许多学生与大多数国人一样,对保险业持较深的戒心甚至偏见,原因在于他们对行业状况、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等缺乏清晰的感性认识。如果能加强学生与市场的直接沟通,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地进行实践,学生就会逐步转变观念,形成对保险业客观、辩证的评价。所以,“以市场为导向”理念对这门课程的教与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提升教学目标:从“传授理论知识”到“培养职业潜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功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有经验的教师最后沦为教学“流水线”上的“知识蓝领”。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初期,应确立“训练就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并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我们分析了保险营销的工作过程后,发现保险合同作为产品载体,贯穿于工作流程的始终,因此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解读、签订保险合同
转贴于
与处理保险合同纠纷的能力”为具体教学目标。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培养学生签订和管理合同的能力,必须以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素质作为支撑,同时,学生毕业后到保险公司就业,无论是见习业务员,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职业晋升,都需要法律素质这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培养职业潜力”被重新定位为本课程的终极培养目标。
整合教材资源:从“普高教材”,到“校本教材” 《保险学》课程最早采用的是普高本科或中职教材,改名为《保险学原理》后采用的是“伪”高职教材,这些教材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缺乏高职特色,实践内容不足;内容陈旧滞后,不符时代要求;忽视能力培养,偏重单一知识;固守传统思维,脱离教改轨道。在课程更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后,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保险合同与法律》(已立项,待出版),该教材将具有以下特点:
1.以“基于工作过程”作为选取教材内容的指导原则。作为入门课程,本课程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认真规划长远的职业生涯,扎实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岗位技能。因此,我们重新整合了以往的教学内容,选取了保险理念的形成、保险业务流程与岗位、保险合同管理、保险法律支持四个内容模块。
2.以“任务导向”和“项目导向”作为教材的组织方法。本教材设置了四个教学项目。项目一“保险理念的形成”,将帮助学生澄清误解、端正态度,以专业的心态认识要学习的课程和将来要从事的行业。项目二“保险业务流程和岗位”,将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所要从事职业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素质与技能要求。项目三“保险合同管理”是教材内容的核心,贯穿所有业务流程的主线,也是学生从业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项目四“保险法律支持”是项目三内容的根本保证,将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每个项目都通过“任务导向”编排内容,其逻辑顺序是:任务的引入(如,案例导入,问题引入等)→任务的分解(子任务,按时间顺序、流程顺序或平行顺序分解)→任务的解决(包括知识解释、原理分析、技能运用、课后练习)。
3.以教材的“无缝对接”作为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本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校企合作“零距离沟通”的特色:(1)项目内容均来自生产一线。教材的内容是授课教师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行业人士共同协商确定的,案例也是来自保险行业的经典案例。(2)满足学生考证上岗的“零过渡”需求。教材内容覆盖了保险人考证的绝大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达到上岗的初步要求。(3)与企业资源“零障碍”共享。我们已与友邦人寿广州分公司达成协议,企业派专业人士深入教学课堂,按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协助教学,专业教师也可以将与理论模块配套的实训项目放到企业生产一线加以实施。
创新教学方法:从“举例教学法”到“现场教学法” 《保险学》课程教学最初采用“举例教学法”,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较难理解的概念、原理通俗易懂。但是这种方法目标性、针对性、逻辑性不强,而且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居于被动地位。改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后,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置于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实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我们以“案例教学法”作为贯穿项目、牵引任务的主要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案例教学法”能够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即便如此,我们感到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存在一些沟通障碍问题。比如,在哪里讲授这些案例?哪些人来讲案例?谁是案例中的主角?所以,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现场教学法”。具体做法,一是将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到保险公司的职场、培训中心、展业现场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请保险公司的培训师和资深业务员来校授课,以其自身经历激励学生;三是让学生参加展业实践,使其成为教学案例中的主角,回校后与同学进行知识分享。这种方法推出后获得了学生的好评。转贴于
再造实训项目:从“五大实训项目”到“展业签约核心业务” 《保险学》课程最早是将教材《保险学原理与实务》的内容(见表1)粗略划分为五个理论模块,设计了五个配套实训项目:
实训1——风险认识:海上逃生(保险游戏);
实训2——保险纠纷案(案例讨论);
实训3——订立保险合同(模拟训练);
实训4——与保险界交流(参观、座谈);
实训5——社会各界对保险的认识与需求(市场调查)。这些实训项目与理论模块基本吻合,实施方式也丰富多样,但没有真正体现项目导向和任务导向的特色。高职课程的实训课应以“有用”为原则,提倡精炼。因此,在《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我们将实训项目整合为:
实训1——认识保险事业(与“风险与保险”项目配套);
实训2——了解保险工作过程(与“保险业务流程”项目配套);
实训3——模拟签订保险合同(与“保险合同”项目配套);
实训4——保险理赔实务(与“保险法律”项目配套)。整合后的4个实训项目围绕保险展业签约的核心业务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
延伸教学场所:从“传统教室”到“一线岗位” 高职课程的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要求做到“三个延伸”:一是将实验室延伸到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设备和资源;二是将教师培训延伸到企业,可采取挂职锻炼的方式;三是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进入生产实践环节。要让学生知行合一,他们对保险事业、保险理念的认识才会深入。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其中的签约企业更是进行了深度合作。除了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选择教材和实训项目外,还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公司晨会,可对保险公司的文化和工作氛围增加感性认识;参加暑期实习,可为新学期课程学习作良好的铺垫;参加业余时间展业,可大大弥补课堂学习时间的不足。
《保险学》课程改革
需要夯实支持保证基础
课程体系需优化 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按将来的就业方向设置成证券类、银行类、保险类三大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按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成效参差不齐。最大的问题是这三大课程模块变成了相对的知识与技能“孤岛”:各门课程具体教学目标明确,但总体上不统一;各门课程理论知识自成体系,但不能相互印证;各门课程实训项目琳琅满目,但缺乏强化效应。总之,专业课程体系欠缺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势必影响《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改革的深化,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
师资队伍需完善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教学团队年轻,有活力,学历层次也较高,但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正如柳传志先生所说的:“人才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人品要端正,二是胸有大志,进取心强,三是善于学习和总结”,年轻教师只要牢记这三点,就会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提升能力,积累经验。
关键词:保险学;教学改革
一、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在保险课程日常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是说,“老师讲解,学生听笔记”,教学过程多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保险概念、原理和保险类型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适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解释,但在理论上解决实际问题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理解和掌握理论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有效地使用,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更高。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而且使教学效果大大打折。
(二)学科交叉程度弱
保险课程内容主要局限于保险领域。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它仅是人寿保险、财产与责任保险、保险管理等课程的结合。与其他学科相比,很难形成交叉教学。事实上,保险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社会科学。它触及和应用远远超过概念本身。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医学、数学、伦理学和自然科学都与之相辅相成。然而,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显得尤为重要。它已经涉及到电子商务和其他课程。一方面,保险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叠明显不足,教材建设需要加强,另一方面,保险教师自身知识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三)内容缺乏实践性
近年来,保险业发展迅速,新型保险层出不穷,保险法律法规、行业监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保险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发达国家的保险教学越来越注重实践环节,普遍采用模拟实际保险案例的教学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哈佛商学院保险案例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重塑和解释典型案例加强对保险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研究。相比较而言,我校保险学教学对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
二、保险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改进教学方法
1.充分准备,主次分明
在保险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有一套自己成熟的教学方法,熟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内容合理安排,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在保险学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根据教学经验,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内容的实用性,重视保险实务的理论背景意义的解释,能足以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理论渊源,应用场景有较为明确、清晰的把握。
2.开放式实践教学
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组建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保险业高层次从业人员互相补充的实践教学队伍;在实践基地建立有效、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方法。从制度建设、人员实施、制度建设、工作标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企业的实训项目,引导学生学习前沿学科知识和国内外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建立起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翻转课堂
教师制作讲解保险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微视频,学生观看老师讲解视频,视频学习过程中的疑难与困惑,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疑虑与困难,共同完成讨论,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因为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保险案例涉及领域较为复杂,微课视频便于学生课下反复学习,同时也节省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讲解案例和面对面答疑。
4.案例教学
在保险教学中,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批注和总结,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保险实务问题的能力。通过使用他们学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通过思考、讨论和讨论,学生消化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例子中。这种互动式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保险理论的理解。
(二)丰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包含微课等)
保险学案例中涉及到图表、图形及数据资料以及较多的文字性陈述材料,传统的板书教学不能直观生动,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约了黑板时间,增加课堂信息,且图文并茂,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保险学涉及到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略显吃力,微课视频便于学生课下反复学习。保险学内容较多,课堂教学时间覆盖全部基本知识点略显困难,导致无法在课堂上安排更多的时间讲解案例和实验。微课的形式把教师由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有充分时间通过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2.模拟教学
在保险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模拟教学,如模拟商务人员拜访客户,引入保险产品,模拟承保过程和文件审核,模拟调查过程、损伤的级别和补偿,模拟客户访问过程中的沟通技巧。特别是对于保险合同纠纷,运用《保险合同法》和《保险基本原理》所学,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被保险人、保险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法院人员等,开展保险纠纷模拟法庭活动。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建立一套能够贯穿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各个实践环节的具有实用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切实培养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本科毕业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本科保险学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
3.实务训练
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实训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将学校的企业仿真课堂和校外实训衔接融合。在企业仿真课堂上,引领学生上机操作模拟保险公司核保,核赔,保单保全等操作;利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资源,加强基地实训和现场观摩的同时,邀请保险机构精英到校讲解保险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指导学生模拟操作和仿真练习,缩短毕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实务操作之间的差距。
三、保险学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一)丰富课程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效能最大化
通过多种手段变“灌输式”为“引导式”“渗透式”和“互动式”,从浅到深解释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也应及时向学生介绍保险实务的最新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广泛搜集、学习外文保险资料和文献,适应国际保险形势,培养外向型应用型保险人才。将现代教育技术、多功能教学软件与纸质教材有机结合,构建“课前微课自学”“课堂答疑拓展”“课后实验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创新意识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传授知识———教书;更重要的是道德情感的能力、素质和培养———教育人。翻转课堂的使用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在掌握学生学习趋势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观察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保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集中实践环节,与保险公司相关部门的校企联合教学,保险学实验实训基地校外专家进课堂等各种形式。通过各种实践环节,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验证理论学习,而且还能够充分了解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保险公司业务流程,学习更多的感性知识的合作。从而提出了解决我国问题的一些新思路。通过实践,可以激活学生的学术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对保险理论应用的兴趣,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对毕业投身保险行业树立了信心。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
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 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 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 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 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
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