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02:00: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二年级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重点
教学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连续几次在同一题中运用进位法则,学生感到不习惯,容易出错,教学时应避免学生出现计算错误.
教学过程
1.复习
(1)口算.
6 75 93 84 8 1
8 69 84 73 9 1
9 5 18 6 16 7 19 7 1
(2)板演.
请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请同学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它的笔算法则是什么?(板书法则)笔算进位加法哪儿最容易出错?怎样避免?
2.新课
(1)师:大家做得都很好,现在老师在①式的85前加上一个3,在②式的65前加上一个7,你们还会算吗?(教师添上3和7)
师:这种题的特点是什么?(连续进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出示课题)
教师随即出示例5:求385与765的和.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题,想想怎样列式笔算,全体同学动手试做.
②老师巡视,请做法不同的学生去板书.
③请全体同学根据加法的计算法则“逐一”检查,判断对不对,并说明为什么?(要强调: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并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1.)
④请做错的同学改正刚才试做的题目.
(2)独立完成做一做.
①笔算下面各题.
②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75 769=847 1368=
全班订正,说说以上各题的特点是什么?(连续进位),你是怎样计算的?
(3)教师总结
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1.同学们第一次做这种题,在老师没讲的前提下,完成得很好,但在以后的练习中,很容易忘记加进位1,有时不该进位的又多加进位1,这都是不对的,所以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认真,每做一道题都要进行验算.
3.反馈练习
(1)笔算下面各题.
638 793= 8697 935=
6875 125= 986 1104=
(2)口算.
(3)列式计算.
①8607与999的和是多少?
②比531多659的数是多少?
③求248与357的和是多少?
(4)计算下列表中两个加数的和.
(5)小明家在学校东边400米,小红家在学校西边,比小明家到学校远160米.小红家离学校多少米?小红家到小明家要走多少米?
(6)塔新小学有男生561人,女生486人.已经“达标”的有600人,还没达标的有多少人?
(7)同学们大扫除,六年级分成了8个组,每组有9人,五年级有42人参加,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大扫除?
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原竖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片)
4+9 9+4 7+8 6+9 3+7 40+10+10
30+70+10 50+60+10 800+500+100 200+300+100
2.坚式计算例3:809+3764
3.竖式计算,把例3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相加.
4.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再调换两个加数位置相加,从中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同桌同学编题练习,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使学生明确:用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计算,可以知道原来计算得对不对.
教师说明:为了使我们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就需要检验.我们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两次计算结果一样,说明我们计算的正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验算.板书:加法的验算.
今后我们进行加法计算时,要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养成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教师板书竖式,并注意巩固计算法则.
(3)提问: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怎样验算呢?(启发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4)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结论调换加数位置并列出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5)引导学生比较两次运算的结果.指出:如果两次运算的结果相同,说明计算正确;如果两次结果不同,则需要重新计算一遍.
在验算时,要注意调换加数位置后,一定要重新算,不能照抄前次的结果.
2.认识用原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1)向学生指出:在题目没有要求验算时,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看得数与计算出的答案是否相等.
(2)教师口述利用原竖式从下往上的验算方法.
3.教师小结加法的验算方法及要求.
验算加法,可以用调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检验,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从下往上加一遍的方法检验.
做练习的时候,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
4.反馈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三)全课小结
教师明确:今后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觉地验算,可以在原竖式上验算.
随堂练习
1.新华书店运来一批故事书,卖了326本,还剩547本,运来了多少本?
2.学校体育组购进27个足球,购进的小皮球比足球多135个,购进小皮球多少个?
3.填空.
4.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5.在下面同样的图形中,填上同样的数字.
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一台案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鸡蛋、一些沙土、2捆挂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每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电话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 下载)
一只乒乓球约重3( )
一杯牛奶重300( )
一个西红柿重250( )
一个鸭蛋约重60( )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
一袋大米重25( )
一个大冬瓜重10( )
一头牛重420( )
小明体重28( )
2.教师: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像牛、人这样比较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把课题板书完整:千克的初步认识)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讲述: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学们亲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组中的1号同学拿出1克重的大米给本组同学看一看,掂一掂.
(1)提问: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
引导学生明白: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
(2)教师重述: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称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3)指板书,提问: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平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
引导学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引导学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进一步认识1千克=1000克.
同学们拿出1袋精盐(每袋标有500克)、两袋精盐,亲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看看每袋标明重量,两袋重量是多少?
教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出示图片“法定计量单位”).
3.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1)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体的方法
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单介绍构造.
②教师介绍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使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察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教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
(2)实际操作,具体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称出1千克的沙子,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学生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学生掂一掂.
③把称过的和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思考为什么都是1千克,而苹果的数量却不一样?如果苹果的数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吗?
引导学生明白:重量相同物体的个数不一定一样多;数量相同,物体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适的数目.
教师重点指导______个鸡蛋重1千克.提问:9个鸡蛋一定重1千克吗?为什么?(因为鸡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样个数的鸡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样重量的鸡蛋个数不一定一样).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 ).
2.1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 克
4.手势判断对错:
2千克<20__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题中两边单位不同,判断前提醒学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头提出问题,再口头列式,注意问题的单位)
四、全课小结
投掷是江苏省教研室编写的《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水平二(三年级)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能够了解并掌握投掷的方法,掌握基本动作。通过观察、尝试、学练、讨论、点评等,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促进团结协作能力及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器材并进行身体锻炼,了解单手投掷多种方法,知道与投掷相关的术语。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能够做出原地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并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投掷与游戏活动,提高力量素质。
情感目标:能观察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体验到投掷与游戏活动时的快乐感受,培养学生自主体验、创造探究练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做出单手抛打纸球的挥臂动作。教学难点是:抛球高度适中和打球准确有力。
四、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全身协调性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以诱导、启发为策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体验并创新。同时通过相互比赛、自主学习和讨论点评等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生练习的密度,以及练习时的安全性。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万安小学教师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万安小学的全体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们对自己子女的关心,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最大帮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家长会的真正意义在于给孩子鼓励,在孩子们心中,来参加家长会,也就是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爱,他们会感到无比骄傲、幸福。
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
首先我分析一下前段时间进行的期中考试。可能会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这次的成绩不满意,觉得孩子没有考好,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次考试,我对大部分孩子的考试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个别是考得太差了。大多数的孩子成绩是八十多分,我们平时的单元考是95分优秀,80分以上为良,那么这次为什么我说他们80多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呢?第一,因为期中考试是一次没有准备的考试。我们平时的单元考试都是对四五篇课文,或一个知识点的评价,孩子刚学好,记忆犹新;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我们是把本册所有的知识像炒冷饭的炒了无数次,把所有的重点难点给孩子再三强调,学生是有了充分的准备打仗的;儿期中考呢,一个它内容比较广,是对四个单元的考核,另一个是我们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复习,考试的前几天时间,我们还是在上新课内容。第二,这次的试卷题目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有难度的。试卷是从我们慈溪的一所贵族私立学校拿来的,我们的孩子和那里的孩子毕竟还是有很多差距的,并不是说我们的孩子智力上比他们差,而是平时所接触的事物不一样,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样。同等水平智力的孩子,我们农村里为他投入了几百元或者是几千元一年的教育资本,而他们光是在学校的花销就是几万一年,何况还有双休日,寒暑假的各类补习班,家庭教师。相差悬殊的教育投入,所能取得的成绩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说,那边的孩子考95分,我们这里考85分已经很不错了。何况我们这里有不少孩子也考了90多分,甚至有几个还得到了99,100的好成绩。
当然也有个别孩子考得很不理想,六七十分,甚至有十几分这样的分数。这些学生思想上都要求上进,有学习好的愿望,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孩子的智力有问题,而是由于他们的习惯差。课堂上精力不集中,老师讲的东西根本听不进去,课后的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作业,这样就造成课堂上的知识听的一知半解,课下也得不到巩固,所以成绩一直上不去。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年龄特点,好动,持久性差,依赖性强,玩心较重。
老师不是圣人,也会有脾气,会生气,会偏心,人当然都是喜欢美好的事物,无可避免的会喜欢学习好,乖巧的孩子。有时候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孩子实在是气急了,言语上难免会比较冲,这里希望家长能谅解。其实老师和家长是一样的,骂过就好了,难道真会不管他们吗?对这些学生,我们老师把大部分精力、时间用在了他们身上,课堂上注意他们,课下耐心地跟他们讲道理,对没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留下写作业,对学不会的学生我们留下给他们补课。有时候想想,反而是觉得有点愧对一些学习好的孩子,把注意力放到他们身上的比较少。要想提高这些孩子的成绩光靠老师是不够的,还要依靠家长的帮忙,在家督促他们写作业,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发现有没学会的知识要及时给他们讲解,或者告诉老师,让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老师不希望有一个学生掉队。
教学内容:词汇 circle square triangle rectangle red yellow purple blue left right hand foot
句型 What color is it? What shape is it?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a shape on the paper?
What do we need? What’s in your left/right hand/foot?
Do you have a …?
教学重、难点:创设自然、轻松、实用的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表达颜色、形状等内容,并最终脱离课堂内容,生生之间自如地交流。
虽然本课内容是较传统的知识点,但是授课老师想利用纯美式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各种真实或者是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利用真实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参与,主动学习、主动表达。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 Class rules
No Chinese.Listen to the teacher.No running.
No yelling.No fighting.
2. Choose your seat.
提问英语课五条课堂常规,并回答教师的日常小问题,回答正确者按照次序选择自己的座位。
Step 2: Presentation
1. Free talk:
T: I have some pieces of colorful paper. Look at this one. What color is it?
教师展示四张不同颜色的实物卡纸,让学生认知这不同的四种颜色。
2. Learn the new words: square, triangle, circle, rectangle
T: What shape is it? It’s a ….
What shape can you see? I can see a ….
Is it a …? Yes, it is. No, it isn’t.
拿出不同颜色的四种图形卡纸,通过丰富的问答形式让学生掌握四种不同图形的英文表达方式,同时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礼物――一张彩色卡纸。
3.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 you see on your paper?
What shape do you have?
4. Practice:
Students can make different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E.g. I have a ….
I can see a ….
通过各种常用句型的输出,不拘泥于一两句的核心句型,而是大容量的语言输出,虽然没有华丽的修饰和道具,但是朴实、大容量、实用的语言点操练,为之后的活动部分打好基础。
Step 3: Activity
1. Free talk:
T: Everyone has a piece of paper. On this paper you can see a shape. Now we can cut out the shape. What do we need?
We need scissors.
课堂动手活动的导入,提出问题:“我们需要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
2. Ask and answer:
T: What do you need?
Ss: I need …
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熟练所需掌握的核心词汇,采取奖励措施,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给予学生下一步所需的工具。
3. Do the handcraft:
T: Now you can cut out the shape. Pay attention to your fingers. Be careful.
Then students can cut out the shapes by themselves.
动手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剪图形。
Step 4: Sing a song
T: Today, we learned many shapes. Now we can sing a song about shapes. Ok?
最后再次突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Shapes”,通过歌曲的方法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把美式英语课堂带入到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来,整节课没有任何的多媒体手段,而是让学生贴近老师,完全使用的都是实物式的道具。
先以彩色的卡片导入四种不同的颜色,再展示不同的图形,老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没有固定操练几个核心句型,而是把本节课可以使用到的句型、以前所涉及到的句型和学生有可能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句型都进行反复操练和运用。
教学内容:
《小雪橇》
教学目标:
1、能用歌声表现儿童在雪地里嬉戏时的喜悦心情。
2、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清晰、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音乐《雪花》走进课堂,歌唱式师生问好!
二、同学们,刚才大家所听到的歌曲你们熟悉吗?(《雪花》),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冬天的歌曲和乐曲,老师想问一下大家,在冬天下雪的时候大家喜欢干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小雪橇》,首先大家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出了什么?(小雪橇轻便又灵巧、小雪橇好像那架火箭,飞翔在云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高兴、欢快)
2、谁能告诉老师驾着小雪橇是什么样子?(动作模仿)
3、一起观看歌曲《小雪橇》动画。
4、动画中的小朋友滑雪橇时的表情是怎样的?(高兴的)
5、按照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的准确朗读,只读前面部分,部分不进行节奏朗读)
6、跟随老师学唱歌曲简谱。(逐句教唱,注意切分节奏及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1)
X.X
X
X
2)
X.
X
X
3)
X
X
X
7、教师弹奏简谱,学生尝试加入歌词。(逐句弹奏)
8、随琴演唱第二段歌词。
9、教师弹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10、请同学们观察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六个)
11、第五乐句应该怎样演唱?(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把歌曲推向了)
1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学生上讲台选取乐器:碰铃、铃鼓、串铃、双响筒、三角铁、沙锤……)
13、运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14、全班同学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小雪橇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德育渗透点):通过歌曲的学习,表现在雪地里嬉戏时的喜悦心情。
能力:能用清晰、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知识:学唱歌曲《小雪橇》,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为歌曲伴奏。
重难点
1、学唱歌曲
2、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学具
教材
环节设计
导学过程
复案
活动目的
活动内容
师生活动
在歌曲会后让找个别同学唱一下,变换演唱形式,检验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创设一种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律动进教室《斗牛士之歌》
1、常规教学
2、师生相互问候
3、发声训练
师: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学生
师:强调唱歌姿势,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
揭题明标
学生讨论
质疑问难
从音乐表现要素上,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所表现的雪橇形象,体会旋律的特点。
在表现中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学唱歌曲《小雪橇》,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为歌曲伴奏。
2、能用清晰、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1、导入:
2、听歌曲范唱
3、再次播放
4、视唱
5、模唱全曲
6、学唱歌词
7、解决难点
8、表现歌曲
训练点:
9、完整演唱
陶笛吹奏部分旋律
师:播放欣赏过的管弦乐作品《雪橇》,说出乐曲的名字?
生:感受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及乐曲表达的快乐的心情。
师:能说说吗?
师:播放歌曲,听这首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
生:模唱
师:弹奏旋律,指导学生准确视唱歌曲的曲谱。
师:与学生接唱歌谱,师演唱二、四、五、六乐句,生:第一、三乐句。
师:感受歌曲旋律
师: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解决难点。
生:完整演唱歌曲。
师: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师:请学生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演唱。
生:完整演唱
师:加入乐器伴奏,模拟铃铛声。
师:完整演唱。
三、课后小结
一节课有始终
1、检测
2、小结
师:总结本节课收获
师:小结
板书设计
小雪橇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