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比赛教学法论文8篇

时间:2022-03-30 05:21: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比赛教学法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比赛教学法论文

篇1

关键词:表象教学法;北方民族大学;羽毛球;选项课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2016年度校级教改《表象教学法在高校体院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项目编号:2016JG0403

表象训练法指的是在体育教学训练中,通过表象训练,反复想象某种运动或动作情景,从而有意识地、系统地在脑中重复已形成的运动动作表象,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和创新,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动作方法,掌握技术要领,提高教学质量。由于长期沿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强调对学生讲授羽毛球的“技术动作”,而忽视了球类运动本身的特点。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且对技巧动作缺乏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而“表象教学法”为羽毛球及球类项目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方民族大学2015级羽毛球选项课的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并对其进行试验前的相关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试验条件。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收集了相关表象教学法在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方面的书籍、专著、教材10余本,文献资料100余篇,并对文献资料中的部分所涉及到本课题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阅读、分析、整理,全面了解关于本课题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知识,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逻辑分析法

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事实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目前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归纳和整理,对本研究中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和研究。

1.2.3系统分析法

依据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将本研究作为一个系统,对表象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和教学思路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遵循系统研究的要求。

1.2.4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走访了相关专业的专家,请教他们羽毛球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构思论文、论文的层次、研究结果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从中受益匪浅,这对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1.2.5教学实验法

依据表象教学法的思路,将北方民族大学体育课羽毛球选项课班原始班级,随机确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20人,对照班20人,共40人,分别设计“传统教学法教学模式”和“表象教学法教学模式”两种不同的教学程序(见表2),授课时间为2016年9月至12月。严格控制实验的无关因素介入,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一致,由同一教师任教。

表象教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教学内容、课的任务,按照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有计划, 有步骤,有控制地进行。 实施前应向学生讲清表象教学的目的、步骤和方法。 表象练习时要重视动作的规范,在头脑里反复演练的都是正确的动作,否则只会对动作掌握起负作用。应用表象练习时,要激发起学生练习获得成功时的情感体验,以重现的方式加以巩固,尽量使动作过程生动、真实 。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基本技术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从表 3的统计结果分析,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组学生在正手发高远球技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表象教学法对羽毛球学生教学比赛成绩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从表4 的统计结果分析,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表象教学法在实践中比传统教学法成绩提高得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2.3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从表 5 的统计结果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北方民族大学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运用表象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在低重心移动的身体素质方面表象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表象训练法运用于高校羽毛球技术教学中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更好 地理解掌握技术动作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

3.2运用表象训练法时,要求教师的讲解要清晰,技术动作更加规范,表象训练法能够克服学生在学习某一技术动作时的盲目性, 注重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并学会用脑,依靠大脑的积极思维来指导、校正肌肉运动, 使所学的技术动作尽可能快地接近并达到标准的正确动作, 从而加速学生对正确运动技能的掌握。

3.3表象训练法是体育教学中较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学生 掌握后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 或在空余时间里进行自觉主动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

篇2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属于国贸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两部分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实务操作性课程做好理论和政策上的铺垫。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合作教学法概述

(一)合作教学法的含义

合作教学法主要利用各小组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去完成学习;并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核及各组间的比赛,营造团队比赛的气氛,以增进学习效果,使学习机会更为平等,学习动机更为强烈。

(二)合作教学法的策略

1.小组成绩分工法

简称STAD,是典型的合作教学,其原理是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尽量使每一组的学生结构具有最大的差异,其差异结构类似于整个班级的结构。采用演讲法或讨论法学习,以学生过去的成绩为基准,每人进步成绩均可为团体加分。各组练习中的表现,最优的与最优的比,差的与差的比,构成不同的分阵。

2.小组游戏比赛法

简称TGT,与STAD类似。学生也分成5人左右小组,每组均为异质性小组,并有每周一次的竞赛。教学的程序,先由教师讲述第一节课,然后分给工作单。同一组的成员共同进行学习,并随时举行评量,以确定各组员以学习精熟。在小组练习之后,有学末竞赛。采用能力分级法;各组同程度的成员互为比赛对手。不论哪一级的选手,凡得第一名的均赢得相同的分数。TGT的教学策略与STAD主要差异是以学艺竞赛代替考试。

3.团体研究

薛伦(Sharan,1976)所提出,将教学分为几个主题,并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分别负责这些主题,而每一小组成员再针对该组主题进行分工。每一小组准备其所负责的主主题并向全班同学报告。学生成绩以小组报告质量和其他相关的团体表现为依据。本法所强调的是分工合作与共同分享团体努力的成果。

4.拼图式教学

由阿伦逊(Aronson,1978)设计。将教材分成若干小题,负责相同小题的各组代表先成立专家组,共同研讨该小题至精熟。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组,负责将研讨的内容教给同组其他同学。

(三)合作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1.优点

通过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加强合作,发挥个人的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2.缺点

有时候大家的意见分歧太多,争论不休,小组无法统一意见。另外小组讨论时,有时会有不愿分担责任的同伴,甚至推卸其责任,造成团体目标无法完成,影响团队的成绩。

二、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作为国贸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础知识,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

1.教材普遍存在滞后性

国际贸易原理教材中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部分所占的篇幅较大,对现实意义更强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只作了简单的论述,一些新的理论没有及时补充进去;教学重点不能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这些课程尽管在教学计划都有安排,但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势必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以教师“满堂灌”为主

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原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实现教学一体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教材,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合作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一)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开展教学研究,系统总结教学成果,突出能力培养核心,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多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设计,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开设研讨课与自主学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大班讲授,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研讨课采用“课外准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大班课学生人数控制在100―120人之间,小班讨论课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每个小班分成5个小组,每组6名左右学生。小组长的选举需要由学生民主推选,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授比较优势理论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对我国应如何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如何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讲授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就哪个理论更适合目前的中国展开讨论。

2.结合案例进行合作式教学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是国贸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避免讨论变成纸上谈兵,在开展合作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现实案例教学,通过指导学生针对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敏感度。

3.增加课程小论文

在开课初期,教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部分留若干题目,学生选题开题,并撰写课程小论文。这样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借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评判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设课前外经贸新闻环节

每节课课前留出5分钟由各小组轮流播报外经贸新闻,不仅可以拓展学社国内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达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关心国际经贸大事的热情。

(二)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新动态、学科前沿知识及学生课程能力培养新要求,编写《国际贸易》教材。强调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每章配备案例和能力素质训练设计;增加了贸易救济措施、原产地、普惠制等当代国际贸易中较为突出的实践性知识、工作过程性知识。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编写《国际贸易原理案例集》,理论教学与应用训练密切结合,强化案例的时代性、适用性。

篇3

一、合作教学法概述

(一)合作教学法的含义

合作教学法主要利用各小组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去完成学习;并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核及各组间的比赛,营造团队比赛的气氛,以增进学习效果,使学习机会更为平等,学习动机更为强烈。

(二)合作教学法的策略

1.小组成绩分工法

简称STAD,是典型的合作教学,其原理是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尽量使每一组的学生结构具有最大的差异,其差异结构类似于整个班级的结构。采用演讲法或讨论法学习,以学生过去的成绩为基准,每人进步成绩均可为团体加分。各组练习中的表现,最优的与最优的比,差的与差的比,构成不同的分阵。

2.小组游戏比赛法

简称TGT,与STAD类似。学生也分成5人左右小组,每组均为异质性小组,并有每周一次的竞赛。教学的程序,先由教师讲述第一节课,然后分给工作单。同一组的成员共同进行学习,并随时举行评量,以确定各组员以学习精熟。在小组练习之后,有学末竞赛。采用能力分级法;各组同程度的成员互为比赛对手。不论哪一级的选手,凡得第一名的均赢得相同的分数。TGT的教学策略与STAD主要差异是以学艺竞赛代替考试。

3.团体研究

薛伦(Sharan,1976)所提出,将教学分为几个主题,并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分别负责这些主题,而每一小组成员再针对该组主题进行分工。每一小组准备其所负责的主主题并向全班同学报告。学生成绩以小组报告质量和其他相关的团体表现为依据。本法所强调的是分工合作与共同分享团体努力的成果。

4.拼图式教学

由阿伦逊(Aronson,1978)设计。将教材分成若干小题,负责相同小题的各组代表先成立专家组,共同研讨该小题至精熟。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组,负责将研讨的内容教给同组其他同学。

(三)合作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1.优点

通过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加强合作,发挥个人的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2.缺点

有时候大家的意见分歧太多,争论不休,小组无法统一意见。另外小组讨论时,有时会有不愿分担责任的同伴,甚至推卸其责任,造成团体目标无法完成,影响团队的成绩。

二、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作为国贸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础知识,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

1.教材普遍存在滞后性

国际贸易原理教材中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部分所占的篇幅较大,对现实意义更强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只作了简单的论述,一些新的理论没有及时补充进去;教学重点不能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这些课程尽管在教学计划都有安排,但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势必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以教师“满堂灌”为主

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原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实现教学一体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教材,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合作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一)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开展教学研究,系统总结教学成果,突出能力培养核心,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多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设计,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开设研讨课与自主学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大班讲授,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研讨课采用“课外准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大班课学生人数控制在100―120人之间,小班讨论课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每个小班分成5个小组,每组6名左右学生。小组长的选举需要由学生民主推选,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授比较优势理论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对我国应如何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如何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讲授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就哪个理论更适合目前的中国展开讨论。

2.结合案例进行合作式教学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是国贸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避免讨论变成纸上谈兵,在开展合作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现实案例教学,通过指导学生针对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敏感度。

3.增加课程小

论文 在开课初期,教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部分留若干题目,学生选题开题,并撰写课程小论文。这样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借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评判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设课前外经贸新闻环节

每节课课前留出5分钟由各小组轮流播报外经贸新闻,不仅可以拓展学社国内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达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关心国际经贸大事的热情。

(二)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新动态、学科前沿知识及学生课程能力培养新要求,编写《国际贸易》教材。强调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每章配备案例和能力素质训练设计;增加了贸易救济措施、原产地、普惠制等当代国际贸易中较为突出的实践性知识、工作过程性知识。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编写《国际贸易原理案例集》,理论教学与应用训练密切结合,强化案例的时代性、适用性。

篇4

摘 要 本文借助比赛竞争性的特点,在大学排球体育课中进行行之有效的比赛教学、战术比赛以及个性表演赛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排球技、战术水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竞争的意识,团结协作、团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开关键词 大学生排球教学 比赛教学法

一、前言

比赛教学法是将竞技运动的比赛形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在大学排球教学中的比赛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以下是其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比赛教学法的形式

传、垫球比赛:

(一)个人自传、自垫球比赛

当一组同学比赛的时候,其他组同学做好监督工作;当每组都做完规定时限后,全体没有完成规定时限的同学再重新分组,降低时限标准,继续进行比赛。那些完成规定时限的同学则可以进行其他练习或者休息。这种比赛方式很大程度的能调动学生在课下练习的积极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不想做后进生,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行进间分组传、垫球接力比赛

当学生传垫球有一定水平的时候采用下面的比赛方法进行巩固提高教学,教师可安排见习学生或者班级骨干进行计数监督,此项比赛能大大调动大家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意识和比赛心理状态。

(三)对墙垫传球接力

全班分若干组,离墙3米线外站立,每组排头拿1个排球,比赛开始,排头将球抛起后再对墙垫球或者传球,然后迅速回到队尾,第2名队员接着对墙垫球或者传球,直到全体队员都完成后停止,允许有失误,每失误一次加时5秒,总用时短的队伍获胜,用时最长的也要有一定素质惩罚。 思想汇

(四)发球比赛

以半边排球场地的边线基线,向场内量出2米距离,成"回"字型,从另半场的底线发球区发球,每人发5球,球落在"回"字外面记0分,落在"回"的小口以内记1分,落在"回"字的其他区域记2分,总积分多的队伍获胜。

(五)发球与垫球结合比赛

一人专职发球,站在前排3米线处。其余同学到网对面3米线后排成一路纵队,逐个接发球,并将球垫回发球者,垫回成功率高的队伍获胜。此项比赛能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和热情以及表现欲望。

(六)扣球比赛

方法一:将全班分成水平基本相等的2个小组,在2个场地进行抛扣球比赛和传扣球比赛,扣球时要求必须将球扣过网且自身不违反规则,每人扣球数量事先统一,成功多的一队为胜。方法二:扣球打点比赛,在场地上画出几个区域,分别标上分值,扣数量相同的球,得分高的队伍为胜。

(七)垫传扣结合比赛

全班自由组合,三个人一组,根据每个人掌握技术情况,分别站6号位接教师对面抛过来的球,3号位二传接6号位垫过来的球,4号位同学去扣球,三个环节全部成功记三分,成功一个环节计一分,由老师打分,见习生记录每组的得分,一定轮次以后,得分较高的计入平时考核成绩,得分低的不休息继续练习。

(八)全场比赛

方法一:当全班同学排球技战术水平较低的时候,比赛是以培养排球意识为主,进行教学比赛时候,以不制造接球难度为主的双方攻守训练。

方法二:当学生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将一个教学班的同学分成偶数队,分别在几个场地进行比赛,每局25分,先到25分并领先2分以上者为胜,打3局2胜或5局3胜,每局之间休息2分钟。一场结束后,所有队伍可以交叉比赛,此法能使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这时还可以采用组与组之间淘汰赛加附加赛的办法进行比赛,决定所有队伍的名次。此法既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学习,还可以激励学生的求胜欲,促进其更努力去掌握排球技术。

方法三:邀请同时上课的其他班级进行全场比赛,按正规排球比赛规则进行。

三、比赛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

比赛教学法在大学排球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能促进学生掌握排球技、比赛中,教师注意观察,即使指导;赛后注意总结,帮助学生迅速改进。从而达成学习--反馈--学习提高的排球有效教学。给有排球天赋的学生一个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挖掘其潜在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

四、比赛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论文

在运用这些比赛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基本技术的掌握情况来选择比赛方式。

(二)比赛运用的时机,一般在一个技术学习一个小阶段或者在复习内容课的时候安排比赛,以促进学生的技战术的掌握,给学生以压力。

(三)严格按规则要求执行裁判工作,要做到奖罚分明,公正公开,并及时进行比赛总结,调整比赛方案。

总之,比赛教学法是排球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比赛教学法的恰当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排球练习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使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49-164.

篇5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英语 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产物。初中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英语的教学,是要求老师以新课程为指导,以全面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来组织课堂上的教学,从而使英语课堂的教学能够不断地得到提升。在这样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情境教学法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含义,想必大家应该都能明白,意思就是说,兴趣所向,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于自己兴趣所向的知识,自己也能充分的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

基于以上情况,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做游戏,利用初中学生爱玩好动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将玩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引入到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组织比赛、饰演小品等等环节,从而鼓动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不仅仅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像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

1.通过教学生英语歌曲,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上用英语编绕口令比赛或者是进行接龙游戏。

3.将英语课文的内容变成话剧,安排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进行演出;

4.课前选择一些有趣的谜语让学生去猜,并且对猜对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种趣味性的教学,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大大地激发出来。

二、情境教学法在英语交际能力上的运用

老师在课堂中应当营造一定的语境,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例如,老师可以创造一些简单的真实有趣的场景,让学生参与进去,通过模拟沟通交流的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例如,我吃苹果时一边问学生:What am I doing?

这样学生会回答:You are eating an apple.

然后我再拿出另一个苹果,并且做出要吃它的样子,再问学生:What am I going to do?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会说:You are going to eat an apple. 转贴于

在这样的语境中再分别用basketball、pen来描述这种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时态结构的变化。然后拿出一些道具,让一些学生上台来表演be going to do,在这样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地掌握了英语语句的使用。

像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

1.每次上课之前让学生上台进行发言,以自由演讲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

3.将上课的内容变成一种场景,然后组织班上的学生进行表演,从这样的对话中增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班上的同学都能参与到说的环节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

三、情境教学法在学习英语词汇上的运用

在对学生进行词汇方面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模拟一定的场景,或者是拿出一些道具,使学生能够进行感知化的学习。例如,在学习clothes、bags、skirts等等单词时,可以拿到这些实物,然后再将这实物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能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还有,在学习一些表情方面的词汇时,老师可以做出这样的一些表情,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要学习的单词,例如happy、sad、angry、relaxed等等英文单词,都可以用表情展示出来。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下,老师应当有效地贯彻情境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一种感性的环境中学会更快更好地学习。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感官性、直观性、形象性和启发性的有力结合,这样的学习方法,将对初中英语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论文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zy.juren.com/news/200904/80788.html。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公选课;分层教学法;实验研究

分层教学方法是指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相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对学生区别式教学。此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此方法中获得运动技能、运动知识、运动能力、运动意识等方面的完善与提升。

分层教学法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需求,俱乐部模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大程度的发挥自主性,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势必会对体育教学效果起到助推作用,为此,文章以乒乓球教学为例,将分层次教学法应用到乒乓球俱乐部模式教学之中,探讨其所能够达到的预期效果,为其他学科奠定理论基础,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乒乓球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院校乒乓球普修课采用自然班的模式进行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乒乓球的运动水平,学生的性别进行分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内容完全一致,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被当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由教师一手安排的,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虽然可以很好地照顾集体中的大多数学生,但是不利于尖子生的培养和对差生的照顾,时间长了会导致这两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乒乓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2重视科学合理分层是进行动态分层教学基础

合理的分层对乒乓球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和合作。动态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认为只有当教学恰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时,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乒乓球动态分层教学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要求适合各层次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这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采用动态分层教学,能使学生群体较为客观的分配到水平相近的层次,既是同伴又是对手,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因而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被有效激发。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法,还能照顾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促进学生的素质和潜力培养。体育锻炼中的竞赛活动具有竞争性,这种竞争产生了胜负之分。由于比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比赛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任何人都难以保持不败,赛场没有常胜将军,面对竞赛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失败与挫折,客观上要求参与者要有一颗“平常心”,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不能被一时的挫折所吓倒,及时分析挫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出有效的对策与办法,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重新参与竞争,力争胜利。只有那些不畏困难、勇于挑战、不怕失败与挫折、善于分析和找出失败的原因,充满自信的人,才能从失败与挫折中得到启迪,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因此,动态分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承受失败与挫折的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分层教学对于乒乓球教学的意义

3.1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便是因材施教,它要求高校乒乓球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最大限度地平衡学生在智力、理解力、肢体表现力等方面的因素。在高校教学中,学生对于乒乓球学习的先天因素、爱好程度和受教能力往往不同,这些客观的差异为乒乓球教

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分层教学法以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为依据,为其量身定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方法,尽最大努力为其创建合理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乒乓球教学质量,是因材施教理念最忠实的拥护者。

3.2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息息相关的,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绝对主导地位。这样学生就会出现一种“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教学现象。但是在分层教学法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适应教师的“教”,这样“教”与“学”相互呼应使学生不仅能真正的发挥主体作用,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汪磊,张立志,孙振杰.乒乓球初学者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1(10).

篇7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91-04

信息技术学科经历了十余年,学科建设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的讨论。如关于信息技术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问题,既涉及教育、教学理论又涉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并且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跟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呢?本文从学科教学知识的角度来谈谈如何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学科教学知识概念及后续演绎

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ShuLmanl率先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概念,简称PCK。他认为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只重视专业学科知识和一般的教学法知识,忽略了教师作为一门像医生、律师那样的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在复杂的教学工作中使用的,并且有别于单纯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他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混合体”。

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科克伦等人从动态角度将舒尔曼的静态“学科教学知识”概念改造为“学科教学认知”(Pedagogical ContentKnowing,简称PCKgl,并将其定义为“教师对一般教学法、学科内容、学生特征和学习情境等知识的综合理解”。在科克伦看来,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必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建构和反思,是教师在已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教学环境重组而成的,是多种知识的有机组合。教师知识包括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教学情境性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而学科教学知识则是以上四种知识的“交汇融合”。此后,学科教学知识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焦点。

从PCK的概念及后续演绎可以看出PCK的形成是教师个体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建构并逐步形成的,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实践性、阶段性和缄默性等特点。其概念的核心内涵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如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的研修活动实践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教师的日常研修,如理论学习、教学反思等是促进教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受教师的受教育程度、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制约。因此,培训和一定的环境压力是促进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如观摩、区域化研修、专业引领以及各种评比等。本文从区域化研修活动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1.找准切入点,确定研修目标

我市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复杂,教师之间教学的一般知识和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高,在大市各类评比中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从2007年起,我们开始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问题,并开展了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培训的课题研究。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是以教学的一般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学生的知识和教学情境的知识等为基础,其中教学的一般知识和学科内容知识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我市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学科内容知识”(教什么)和“教学的一般知识”(怎样教)为培训内容的切入点,通过区域化研修活动,对全市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

2.着眼基础性,设计研修主题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是建立在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技术性学科,它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通俗地说,就是为教师提供了“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方法指导,而学科教学知识正是“教什么”与“怎样教”知识的混合体,因此,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为此,我们确定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技术的角度着手,设计研修主题(见图1)。

上述模块,涵盖了学科教学知识的各个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是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如“任务设计与实施”的主题,涉及学科内容的知识、学生的知识、教学情境的知识和学科教学的一般知识的综合运用。

3.突出实践性,设计实施方案

学科教学知识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知识,学科研修活动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必须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因此,优化研修活动的模式,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开展高质量的学科研修活动显得尤其重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总结了研修活动的过程模式,如图2所示。

上述研修活动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活动准备阶段、现场展示阶段、交流研讨阶段和反思总结阶段。以高中信息技术“任务设计和实施”为主题的研修活动为例。

(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夯实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

在理论学习方面,主要安排两个环节,一是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研员提供的跟主题相关的理论方面的参考文献,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二是在交流研讨阶段,教研员或学科名师针对主题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作专题讲座,如与本主题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等,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学习,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全员参与教学设计,展现学科教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各种知识的交叉融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根据研修活动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课例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修活动中,在考虑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选择了高中的多媒体教学内容――《flash综合课》,由于是综合课,教师有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自和灵活性,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活动准备阶段,要求每一位教师根据《nash综合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教学任务,包括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任务实施的过程和环节目标等。

(3)通过现场展示与交流,分

享学科教学知识的经验

在现场教学展示阶段,我们安排了两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上公开课,一位是奉化市级高中信息技术教坛新秀,另一位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两位教师在课前进行了试教,并安排了部分骨干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两节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差异性。另外,在上课前还安排了两位老师进行说课,充分听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因此,通过这种形式的公开课,对于促进上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同行教师通过观摩、交流研讨等,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分享学科教学知识。

(4)总结与反思,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建构的。离不开教学反思。在研修活动中,通过专家针对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的剖析,使每位教师更加明确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指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上课教师通过交流研讨、点评、反思以及后续的行为跟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业务水平。

上述所有过程性的资料均上传到学科网络研修平台,进行共享、交流。图3是在研修活动网络平台积累的过程性资源的部分截图。

这次研修活动历时2个多月,与学科教学知识紧密结合,并能通过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均能在活动中受益。

4.关注发展性,开展多元评价

根据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阶段性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开展多元评价,从而激励教师更加重视学科教学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评价方面,结合研修主题,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评比。如对处于学科教学知识形成初期阶段的教师,在开展了“教学前期分析”的专题研修活动后,组织教师开展“教材解读”、“说课”和“教学设计”等比赛:对学科教学知识充实阶段的教师,在经历了“情境教学”、“任务设计与实施”、“命题技术”和“课堂调控技术”等专题研修后,组织开展了教师的“命题”竞赛、中青年教师教学论坛、任务设计比赛和评课比赛等:针对全体教师,开展教师教学论文、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教坛新秀评比等。通过各类评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

篇8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跆拳道,创新意识,互助交流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任何先进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为基础,只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和更新,高等体育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跆拳道运动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体系建立和实践的改革,对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规的体育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学常将课本作为教学唯一依据,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形式。论文参考网。这种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了个体差异和能力的培养。

互动式教学法又称错位式教学法,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即不再只有“老师讲,学生听”,还要有“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或“学生讲,学生听”,互教互学,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动式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营造一种民主、自主、偷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激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自信心.而且,在互动式教学为学生所提供的时间与空间,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06级跆拳道普修课学生共46人。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2007年3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06级跆拳道普修课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有关指标进行测试,条件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教学实验法,对照组以教材为教学唯一依据,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最后测验考试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实验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以优化单元教学过程为切入点,强调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两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课时量均为32学时,教师严格按照计划教学,中途教师、学生不得请假,如若请假需及时补上或缺课时数。实验后由3名专业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跆拳道技术测试评定。

3互动式教学法在跆拳道教学中的运用

3.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学练一定要放手,对学生的学练情况多肯定、多表扬,鼓励学生自觉的进行练习,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向上”的心理氛围,变教学目标的压力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养成在遇到学练中的困难时去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跆拳道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共同训练和互助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激情,消除学生胆怯、依赖的心理,同时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老师的技术并与自己的技术对比,从而发现自己技术的不足加以纠正。

3.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传统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对整个跆拳道运动项目的认知和运动特点的把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必须正确把握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投人学习、启发、点拨、解疑等教学环节上,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多一点活动余地,生与生的交流,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变主讲为主导,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双边互动的教学关系。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自信、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跆拳道中的横踢技术教学中,学习前老师可以讲解和示范整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动作的角度和顺序与发力,再通过生与生的探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先让学生评判练习的效果(主要是发力、动作的正确度),接下来再由教师进行总结。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兴趣是学习竞技知识、参加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力,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我们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切入点。在学生对练习效果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当“最高裁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地客观公正,对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应指导学生培养听、说、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会尊重别人,要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信可亲,从而在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学提出质疑,使情、知的互动推向更深的境界。

3.3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直至最终“不教”。论文参考网。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让学生“发现”知识,重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例如,根据跆拳道比赛每年在改变特点采用分组讨论教学,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反馈实现教师、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使跆拳道课成为知识生成和师生共同探索及经验总结提高的过程。

再例如,采用(各小组有主讲人)分组辩论、专题质疑、创设角色等方法来实施教学.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把他们身上蕴藏着的独特的个人潜能挖掘出来,不断地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和创造世界,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互动教学法在跆拳道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教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学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在专业知识、语言艺术等多方面的才能.学生在互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讲,更能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从而加深与教师的感情,配合教师更好地搞好教学。

3.4注重师、生与外校的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主动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积累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避免出现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一讲理论就滔滔不绝,一联系实际就一带而过的尴尬局面。而在学生方面可以走出去或请进来进行交流、探讨。这样不会局限于老师的知识、经验中,可以更加的激发学生的对比性,完善、提高自身的水平。

4.结果与分析

4.1互动式教学对专项技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图(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专项技术教学效果对比图

从图1数据显示,实验前学生在专项成绩与专项素质两方面并不存在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两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互动式教学对学生专项技术提高具有明显的效果。

4.2互动式教学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影响

表(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评价能力情况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

组限(分)

N(人数)百分比(%) N(人数) 百分比(%)

0—6522 1670

9—101878 730

合计 23100 23100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互评性。从表1学生对常见错误动作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大部分同学对专项动作评价赋值分都在6~10之间.而对照组大部分同学对专项动作评价赋值分都在0~6分之间。按照满分10分计算,6分为正确率的60%。可见对照组大部分同学在对动作的评价能力上都还处在不及格的等级内。对动作评价能力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它对今后从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说明互动式教学对学生体育评价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4.3 互动式教学对引导学生运动参与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表(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评价能力情况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

组限(分)

N(人数)百分比(%) N(人数) 百分比(%

课下练习人数 22 95.79 39.1

与同寝室合作 21 91.3 14.34

与好友合作 18 78.3521.8

与学习好的合作 18 78.3 417.4

在运动场练习 22 95.7 834.8

在寝室练习 15 65.228.70

晨 练 14 60.9417.4

晚 练 19 82.6521.7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多于主动,师生间及同学间的互动很少,大部分学生课堂以外的其它时间,很少主动练习甚至从不练习。但由表2可以看到,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无论是课下练习人数,还是人均练习次数,主动参与活动的互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在与他人合作方式方面的比率实验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与同寝室和学习好的同学合作机会多,对照组只与学习好的同学合作机会多些,而与同寝室合作比率为“4.34”。说明互动式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通过合作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练活动。

另外由表2还可以看出: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部分同学仍把运动场作为课后练习的首选场所,但实验组课下与人合作、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条件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的大部分学生能将晨练、晚练与课堂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强化了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又增加了教学的互动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5.结论

5.1.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5.2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5.3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论文参考网。

5.4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俊涛.互动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天中学刊,2008年10月

[2] 苑高兴.篮球普修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验研究[J].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3年12月

[3] 张 宁.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北京:北京教育 (高教) 2006.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