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12:56: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科开题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注:1.开题报告应根据教师下发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设计开始后三周内完成。
2.“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至少800字,“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至少400字。进度安排应尽可能详细。
3.指导教师意见:学生的调研是否充分?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是否已明确?是否已经具备开始设计(论文)的条件?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同意进入设计(论文)阶段。
【编者按】: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关键词:高校 体育保健 健身气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89-0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步成为一种大众化阶段。随之而来的各类身体体质状况迥异的学生也一并涌入,对于高校原本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少数身体异常和病、弱、残等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基于此,我们可以到有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健身项目――健身气功里一探究竟,其练习的特殊养生保健、康复医疗功效不仅可增强体育保健班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体康复,而且符合终身体育思想的深入,进而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国粹开辟道路。
1 健身气功的界定、特点及价值
1.1 健身气功的界定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整体观为理论基础,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是以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和谐的整体价值观为宗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是我国既古老又年轻的一种体育项目,说其古老是由于其发展在中国已绵延几千年的历史,说其年轻是因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2年底组织多方面的专家学者联合攻关,根据传统的养生导引术和健身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集体编创了“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八段锦”等四套新功法,并于200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其正式列为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随着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普及,深受民众的喜爱,为满足更多健身人群的需要,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2009年,又相继推出了“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等5种新编健身气功功法。
1.2 健身气功的特点
健身气功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的运动项目,融传统气功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集健身性、趣味性、竞技表演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为一身的易于推广和普及的有氧体育运动项目。可以说健身气功是健身性气功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体育化的健身性气功,其区别于其他肢体运动锻炼之处,不仅在于赋予了调身、调息、调心内容,而且强调“三调合一”的境界。总体来讲,其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既吸收了传统功法的精髓,又体现了时代特色,是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如从宋代传统“八段锦”到如今“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演变;二是博采众长,凝聚了各方面专家学者、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参加试验群众的辛劳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三是坚持以中、西医、体育以及相关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科学实验检验,具有明显的健身、养身效果;四是动作简单易学、形态优美,且对练功场地的要求不高,易于开展,深受广大群众的认可。
1.3 健身气功的价值
1.3.1 健身价值
众所周知,健身气功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健身功效,我国古养生家曾指出,要延年益寿需要“畅神志、节饮食、勤运动,适环境、辅药物、练气功”,而且提出“善养生者养内”和“动静相兼”等主张。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传统中医理论以及养生导引的熏陶,不但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而且还能理脏腑、通经脉,做到由内到外的全面调养,如动作舒缓的健身气功・八段锦,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松静自然、柔和均匀、意气相随,中等强度的运动,不仅对心血管、柔韧性、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而且有利于调节神经系统、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等,对保健班学生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1.3.2 教育价值
健身气功追求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这种价值关怀,是由它所诞生的文化背景所铸就的。从远古走来的健身『生气功,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深受传统文化儒家、佛家、道家养生思想的熏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道家注重“以人为本”,追求天道,关注人与万物的和谐发展。健身气功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强调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具体表现为“营魄抱一”,即人的身体和精神要相互结合、形神兼备。原国家体育总局李杰主任说:“我们应该肯定,气功和武术一样,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所以作为我们高校学生,应当担负起历史责任,通过学习健身气功的动作内容,来更好的深刻理解传统文化。
1.3.3 竞技观赏价值
健身气功还具有竞技观赏、丰富业余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人们通过参加健身气功项目的锻炼,可以愉悦身心,使我们充满活力的投入到学习工作当中,提高工作效率。近几年,随着健身气功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普及,为满足更多人群的习练要求,国家体育总局气功管理中心对原有的健身气功推出了竞赛版本,加大了练习的难度,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虎举、虎扑”,这一招一式的凝结,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美的一种诉求,对大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人们还可通过观赏健身气功的表演展示和竞技比赛,来感受它所表现出的独特姿势美、劲力美、结构美、神韵美、节奏美、艺术美。
2 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班的开设现状
高校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对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体育保健班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教育部于1992年和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都已把保健体育课作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并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1995年颁布的《体育法》中也强调指出:“学校应要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支持为体育保健课的开设铺平了道路,各个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相继开设了体育保健班。但到目前为止,体育保健课在一部分学校的实施状况并非尽如人意。
纵观目前高校体育保健班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主要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太极拳与传统气功为辅的状况,并且开课的形式主要以实践课为主、理论课为辅的状况,然而由于体育保健班学生身体状况的复杂性,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体育保健班的全国统编教材,所以致使学生听完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后感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对学生成绩的考评上,具有很大的随立性,往往是根据学生最后考试的运动技能、技术达标来予以评定,没能科学地评测出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使得其偏重总结性评价,从而忽略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更有甚者,个别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与学校发展的考虑,直接对学生进行免修体育课;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上,多采用班级授课制,即把所有不同身体状况、性别的同学集合在一起,按统一内容、统一进度进行授课,这从一定意义上履行了教学大纲,也行使了体育教师的职能,但从更深层层面上来讲,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差异而做到因材施教,更有悖“以人为本”所倡导的体育运动理念。
3 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班开设健身气功的可行性
3.1 健身气功项目种类的多样性能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体育保健班学生作为我们体育课的弱势群体,对竞技体育项目望而兴叹、敬而远之,但又想试图寻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来锻炼身体。健身气功项目种类繁多,可以有效满足不同身体体质状况学生的诉求。2002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组织多方面的专家学者联合攻关,根据传统的养生导引术和健身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集体编创了“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八段锦”等四套新功法,外加2009年,又相继推出的“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等5种新编健身气功功法,目前共9个拳种,这就为满足不同性别、不同体格、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需求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
3.2 健身气功对环境、场地要求较低能有效缓解高校经费的不足
气候和场地是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高校在校生人数空前增多,形成了人员增多而体育场地器材供不应求的矛盾,令高校领导煞费苦心,备受经费、场地器材不足的困惑。气候和场地的限制,对于一些现代西方体育项目的影响尤其明显:比如滑雪,只能在滑雪场进行,这在南方地区是很难办到的。又比如踢足球,要求有一块比较大的空地,并且下雨的话也不能进行。素有“拳打蜗牛之地”之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充分体现了对气候、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练习时可配乐亦可不配乐,所以器材基本上也不需要,只要有一块平整的空地就可以进行教学,大大节省了高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
3.3 健身气功易学易练、安全可靠的特点符合终身体育思想的实施
健身气功易学易练、安全可靠的特点是指有别于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它所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完全不适合体育保健班的学生。无论是篮球、羽毛球、体操、拳击、游泳等这类技能主导类项目,还是田径、举重这类体能主导类项目,都不适宜于体育保健班学生的习练。因此,健身气功项目易学易练、安全可靠、且运动强度适中的特点,完全适合体育保健班学生的习练。另外,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适合终身锻炼的技能,使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乃至退休养老都能进行锻炼,从而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
3.4 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探求
健身气功具有“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相统一”的特点。所以我们体育保健班的学生通过练习各种健身气功项目,在学习技能和健身原理的同时,还可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特别是在当下物欲横流、文化缺失的社会背景下,过度追求“快”发展,让我们原本朴素平稳的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压力加大,所以更需要我们关注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下功夫”、“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这种心意锻炼的口诀,无不渗透着古人练习气功所追求的心灵净化。所以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通过习练健身气功项目,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康复医疗,还可缓解学习压力,增进同学友谊,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掌握其运动表现形式的同时,来了解每一招一式的由来和文化底蕴。
3.5 健身气功的娱乐观赏性能有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健身气功不仅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还具有很强的娱乐观赏性,特别随着健身气功的迅速普及,国家体育总局气功管理中心在此基础上创编出竞技健身气功,加大了难度,特别是力量和柔韧方面的难度,这样更富有运动量,更适合大学生练习,特别是保健班康复后学生对健身气功习练的进一步追求。通过健身气功表演,可使观众充分感受到健身气功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如健身气功竞赛功法里加入的各种平衡和坐盘的动作,使人感受到缓慢柔和与舒展大方的美感,引起内心的共鸣。因此,高校通过定期的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节及发挥武术社团的健身气功表演活动,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多彩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原本有所沉闷的校园生活充满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健身气功是一项非常适合高校体育保健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丰富、简单易学、安全可靠,运动量适中,并且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终身受益,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已具备推广学习健身气功的基础,特别是高校体育保健班的教学内容可先行实施,进而通过大力宣传和引导迅速蔓延到整个高校,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注入活力,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提供体育锻炼项目多样性的选择。虽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普及推广还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随着其在高校这片文化沃土的落地生根,在不久的将来健身气功这朵含苞待放的奇葩将会和太极拳一样春色满园。
4.2 建议
4.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在高校体育保健班推广健身气功,首先需要对任课教师的技能再培训,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专业基础过硬的武术教师,可在短时间迅速学好一项技能,因此可利用网络或节假日走访进行学习培训。另外,各高校也可以因地制宜、就近取材,把附近的健身气功教师请进体育保健班教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健身气功内容的全面把握。此外,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还需利用课余时间“充电”学习和集中培训,深入了解掌握体育保健和康复医疗知识,这是课程开设质量的关键。
4.2.2 建立学生恢复档案,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学生入学后,进行体检,在身体检查之后要建立“健康检查卡”和“自我监督卡”,特别是体育保健班的弱势群体,应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病例恢复档案,并督促学生与医院的及时沟通,定期检查,以便随时调整运动负荷和教学方法。此外,体育保健班学生由于不能像普通班那样去上竞技体育课,少数同学会有一定的自卑、自负、压抑等心理障碍,因此需要我们老师和同学之间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4.2.3 建立客观准确的课程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质测试标准
对于体育保健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应遵循四个原则:(1)评价应涵盖情意、认知、技能三个方面;(2)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差异,重视学生的进步度和体育态度评价;(3)评价内容应与学生的个人目标、学期单元目标、学年目标及课程总目标相结合,全面考查其体能、技能、合作交往、自我锻炼等各个层面;(4)评价标准应综合学生的起点行为、学习过程与能力、学习成效等因素。此外,体育相关领导还应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体育保健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实验论证,根据身体常见的伤、病、残的种类级别,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体育保健班学生的体质测试标准,力求测试标准科学合理、有章可循。
4.2.4 合理安排理论课授课比重,使技能与理论相融合
体育保健班技能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由此忽略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使体育基础知识与体育保健、康复医疗知识相结合,授课内容紧紧围绕保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运动处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有关部门领导组织专家学者联合攻关,特设课题,创编出针对体育保健班学生的统编教材,使理论联系实际,让保健班学生真正了解到促进身体康复与科学锻炼的方式方法。
4.2.5 加大科学宣传力度,杜绝迷信色彩的干扰
气功由于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传播的过程中深受武侠小说与电影的渲染,对其功能夸大其词,致使有些人误认为练习气功可以刀枪不入、隔空打人,影响了我们积极的宣传。因此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从现实角度出发,还原其本色,让更多的人群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它传播它。此外,在高校推广健身气功,还需要组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交流展示活动,为师生习练健身气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提高师生习练健身气功的兴趣和技能。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在工科类本科教育过程中,毕业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大学生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工程技术问题。通过毕业设计,学生们的文献阅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都能受到训练,其价值观、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高,有助于其顺利适应工作岗位,早日成才[1]。因此说,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主要通过成绩来评定。毕业设计成绩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1)指导教师评阅成绩;(2)评阅教师评阅成绩;(3)答辩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各学校有所不同。该方式的主观因素多,难以做出客观、准确、定量的评价,对学生乃至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2]。本文从研究工科类毕业设计的特点入手,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对提高工科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借鉴。
1 目前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
上述质量评定方法主要存在下列问题[3]:
(1)带有主观性,评价原则和标准难控制
三部分成绩按照比例组合成总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但仍无法避免主观性。一般说来,某个评阅教师或答辩教师只了解自己所设计题目的工作量、难易程度、创新性和学生的完成情况, 对其他老师题目的情况只知其大概,于是在评价时往往受到指导教师的影响。而指导教师所给成绩一般存在一定主观性,甚至存在打“人情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评阅教师参考指导教师的做法,就会放大这种主观性影响。答辩教师的评分依据来自于三方面,一个是指导教师给的成绩,一个是评阅教师的成绩,再就是学生在答辩现场的表现。答辩教师参阅前两者,会把前述的主观性影响再度放大。而学生的答辩表现虽然起决定性作用,但短短的10~20分钟,对于那些善于表达和表现的学生往往有利,对于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则不大好,有时会出现平时不好好工作的学生答辩成绩很高,而好好工作的学生却不高的情况。
(2)缺乏过程性评价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高凌飚教授[4]提出:“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 三位一体的评价”。教育界已经普遍认识到过程性评价方式具有全面、灵活、及时、深入、可持续性等特点,不过目前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中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有待加强和完善
很多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在进行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改革。其中, 以开题考核、中期考核和结题答辩考核为主要方式的“三阶段考核”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的结题答辩考核的不足,但是很多院校的开题考核和中期考核仍属形式主义, 只是为了应对管理部门的检查,并未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另外,若涉及校外聘请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那么导师间的分值权重以及指标设置、指标分级等方面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采用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遵循如下原则[5]:
(1)导向性原则。指所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要围绕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反映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利用导向性评价指标权重,使评价重点突出,引导并调动毕业设计教学各个环节创新思维的产生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综合提高。
(2)科学性原则。指质量评价体系应遵循学历教育规律,符合教育管理要求;评价指标的分类要科学合理,各项指标之间相互独立,自成体系,能客观合理地反映本科教育毕业设计的情况。
(3)客观性原则。指质量评价体系应考虑本科教育的现实客观情况,在结构和内涵上体现出客观正确性和结构平衡性,较准确、较完整地提供毕业设计质量状况的信息,把主观因素降到最低,以利于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加强。
(4)系统性原则,即评价体系覆盖毕业设计全过程,对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全面进行质量管理和评价。
(5)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原则。指评价体系应遵循重点突出、通用与兼容、简明与可操作的原则,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以达到对毕业设计质量的科学、客观、全面的量化评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简单,具有可操作性。
3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评价目标的类型来分,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大类。成果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例如论文、图纸、作品等,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就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进行评价。必须将二者结合,才能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具体地说,就是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各个阶段的各项评价成绩共同构成,每项评价内容都有独立的评价规则,并对应一定的成绩权重,最后加权计算出毕业设计的总成绩。
3.1 选题阶段
在选题阶段,学生和指导教师要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课题。这个阶段是毕业设计的开始阶段,是后续工作的基础。
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之后,要同时给出设计任务书,说明课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作为毕业设计过程的指导依据和最终结果的评价标准。在任务书中,每个课题都须对课题的难度、工作量、综合训练程度、和科研项目的相关性、创新性等信息给出说明。上述信息都可以用参数(如A~E)来表达其程度,既能使学生对课题一个清楚的了解,又能作为未来评价的依据。
3.2 开题阶段
在开题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二是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总体方案。
文献阅读的成果是文献综述报告和外文文献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和外文文献翻译都要按照科技文献的书写规范进行撰写。指导教师对其报告的阅读量、深度、翻译的准确性以及格式的规范性、文字数量这五个方面进行评阅,并给出评价结果。
毕业设计课题的总体方案要通过开题答辩来进行评价。在完成开题答辩之前,学生要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和归纳、课题技术方案的设计、实验条件和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以及清楚的进度计划。开题答辩则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考核学生的科研表达能力。开题阶段的评价主要由指导教师来完成。
3.3 课题研究阶段
在课题研究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日常管理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因此指导教师需要保持与学生见面指导的频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
课题研究阶段的评价,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日常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其依据是与指导教师见面的频次;还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主要依据是学生每个时间间隔内完成工作的情况,以及对出现问题时是否积极主动去解决等;还有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据是学生是否有突破性思维或成果。另一部分则是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可以设置在学期的中间时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设置一次。中期考核的方式可采用书面材料和中期答辩结合的方式。书面材料可以反映出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状况,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而中期答辩可以由指导老师安排,由其所指导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集体答辩。中期答辩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提高其口头作报告的能力,还可以让掉队的学生看到差距,起到督促作用。中期答辩可由指导老师邀请其他老师参加,采用小组同学互评和老师打分结合的方式给出成绩。
3.4 答辩阶段
在答辩阶段,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答辩阶段的评价,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毕业设计的实物成果评价,包括纸质论文;另一部分则是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的实物成果评价一般采用双评阅法,即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采用背对背方式分别评阅学生论文,对照“论文规范程度”、“综合运用知识及文献资料能力”、“论文的难易度及工作量”、“论文创新性”、“文字表达及逻辑性”以及“论文水平”、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和要求,开题报告的研究目标以及论文阅读的观后感给出评阅成绩。
毕业设计答辩的评价由答辩小组给出,根据学生的课题表述和回答问题情况等现场表现,以及课题的实质性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小组给的答辩成绩应当独立完成,避免后续工序受到前工序的影响,产生主观因素。
3.5 后答辩阶段
学生答辩后,毕业设计还有后答辩阶段。
毕设论文经修改完善后,学生应当将的相关毕业设计资料一起进行整理,并提交完整的毕业设计纸质和电子资料。根据学生整理提交的资料的质量、完整性进行评价,既有利于毕业设计成果的长期保存,也可以培养学生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及时整理和移交的习惯。还要用一定的分值,鼓励学生对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延伸研究或利用,包括、书写专利、开展后续研发、产品转换等。
4 结论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首先提出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课题研究、答辩、后答辩五个阶段,论述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该体系能比较系统地包含了毕业设计的各个方面,能比较准确地体现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不同的评价目的,又能比较全面地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作出较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孙守昌,韩红芳,林康红.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31):174-175.
[2]柳巧玲,米天胜.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7(3):100-104.
[3]马敬峰.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6):36-37.
论文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
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它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完成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在校阶段进行的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近几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实习资源紧张、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过程管理不到位、就业与考研影响等原因,使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协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降低上述不利因素对毕业实践教学的影响,改革现有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现实。
一、毕业实践教学现有的实施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实施模式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传统实施模式,就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在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学环节,毕业实习一般开设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时间一般为3~5周。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结束后开始进行,时间一般为12~16周。
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在努力改革与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之间的“一体化”问题,但并非实质上的一体化,只是加强了个别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有的把毕业设计选题时间提前到毕业实习初期,学生带着设计题目进行实习,或者把毕业设计选题放在毕业实习中后期,学生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设计选题。也有的采用顶岗实习与设计的方式,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均在同一实习单位进行。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不管是实习与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还是“一体化”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紧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校外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严重影响到毕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2)过程指导与管理不到位。由于学生毕业实习多数在校外进行,甚至在外地进行,指导教师由于所带学生太多、精力有限、距离太远等原因,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力度不足,而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利益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更加不足。对于毕业设计而言,由于指导教师还要忙于上课和科研,学生还要忙于考研、找工作,师生之间的指导、交流必然受到影响。
(3)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对于毕业实习来说,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其内容本应以技能性和实用型为主,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以教师指导为主,而教师的实践知识一般也很欠缺,加上企方技术人员指导力度不够,使得实习内容大多仍空于理论、流于形式。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并未真正达到全面系统的实战训练效果,加上过程管理不够、学生积极性差等原因,毕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实训效果更差。
(4)毕业实践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毕业实习环节中,由于实习经费不足,使原计划的实习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实习时间被压缩是普遍的。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前期学生忙于考研、后期忙于就业,真正用到设计上的时间很少,很多学生是在最后阶段“突击式”完成设计任务。
二、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改革
毕业实践教学现有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不妨大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传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课程教学环节,即毕业实践课,实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质性一体化。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与传统模式相比,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体现在两个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形式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地点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考核一体化、指导一体化等方面。形式上由原来两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教学环节,写入教学计划,学时与学分依据合并后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新设定。内容上前期以实习为主,后期以设计为主,实习与设计内容要相互联系,前期实习要和毕业设计选题及调研相结合,后期设计是对实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原则上要求实习与设计在同一地点完成,设计也要在实习单位完成,边实习边做设计。学生指导与管理方面,全部毕业实践教学由同一组人员负责管理,同一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课程考核方面,整个毕业实践教学最终只考核一次,但必须要加强过程考核,特别要重视前期实习与后期设计的衔接段考核。
2.毕业实践课
在将来的教学计划中,毕业实践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有自己的课时、内容、学分、开课时间及学习要求。课程内容包含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实习内容与每个学生的专业方向、就业意向相联系,设计题目可以由学生在实习中自由选题,也可由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出题,课时一般为16~20周为宜,学分应在15~20之间,开课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开始,一直到第八学期结束,学习目标、要求与过去基本相同,就是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三、毕业实践课的具体实施
改革以后,毕业实践课将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历时最长、学分最多、综合性最强的教学环节,只有制订系统、科学、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达到教学效果。毕业实践课是工科专业最后的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全部完成以后开始实施。
1.毕业实践课动员
毕业实践课动员是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毕业实践课正式开始之前进行。通过开展动员会,首先让学生明白毕业实践课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具体实施计划,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特别强调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其次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过程管理,强调安全、纪律与自我管理问题,明确如何与实习单位沟通、合作,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最后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考核方式,强调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开题报告、设计成果等实践课最终成果的具体要求及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重视过程考核。
2.实习单位联系
实习单位联系采用学生自联、学校推荐及通过往届毕业生联系三种方法。学生自联实习单位最好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致,同时满足实习要求。学校推荐就是由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已有实习基地安排实习,二是通过学校或老师的科研合作单位来安排实习。除了上述两种传统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本专业众多的往届毕业生资源来联系实习单位,学院要建立各届毕业生信息库,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学生持学院开设的联系函直接到其单位联系,由于往届毕业生地域分布非常广泛,可以满足众多学生对实习单位在地域上的要求。
3.实践课申请与指导老师选择
实习基本单位确定以后,学生填写毕业实践课申请表,提供家长同意书以及实习单位接收函等材料,申请到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经学院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批准后,领取毕业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设计选题表,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外出实践学习。同时,学生还要选择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实行双向选择,校外指导教师一般由实习单位安排。
4.毕业实习
学生毕业实习主要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完全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工作学习。实习内容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商讨确定,一般要符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还要考虑毕业设计的选题问题。实习过程管理采用三方管理,[5]即校方管理、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特别要加强学生自联实习的过程管理。实习指导采用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指导,学校主要由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负责,企方主要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推荐实习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自联实习和往届毕业生联系实习主要由企方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以达到“实战”训练的效果。
5.毕业设计选题
通过3~4周的毕业实习,学生除了培养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践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就业意向,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为毕业设计选择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最好是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不要虚构假设题目,如果企业真的没有适宜学生毕业设计的生产项目,也可由校内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横向项目来设计题目。
6.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
第一阶段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选题完成后,学校在合适的时间举行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报告会,也可以依据专业方向、实习内容或设计题目的不同分组进行。[6]报告会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毕业实习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收获及体会,同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材料;二是对毕业设计选题情况进行汇报,主要有如何结合实习内容选题、题目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最终成果等内容,最后上交开题报告。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都要参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为毕业实习考核,并对毕业设计开题进行评议。
7.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开题以后就可以返回原来的实习单位,在岗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同样采用三方管理,以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毕业设计指导采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企方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具体的日常技术指导,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设计进度控制和宏观技术指导。要求学生在设计一稿检查、二稿检查与定稿检查时必须到校,检查采用分组会议评议的方式,由各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议,提出修改建议。其他时间要求学生与校内指导教师定期联系与交流。
8.毕业设计答辩与实践课考核
毕业实践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完成,学校举行毕业设计答辩会,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汇报,提交设计成果,答辩小组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答辩及设计成果进行考评。毕业答辩结束后,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要对毕业实践课进行最终考评,考评内容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考勤三方面。毕业实习成绩主要包括实习答辩成绩、实习成果成绩。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包括毕业答辩成绩、设计成果成绩,三方面成绩依据不同比重综合评定成绩。
四、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
1.加大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是毕业实践课实施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加大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要求,可以通过合作协议书形式给予确认,建立一种长期关系,学校可以在科研、试验及人才培训方面给企业以支持,而企业可以在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方面给学校以方便。
2.指导教师培养和相关管理机构建设
学校要加大毕业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要提高其实践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最好选择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还要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最好为其颁发聘任证书以确认其指导教师身份。为提高企方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根据实践单位、实践内容、岗位类型等不同情况,为个别企方指导人员提供适当的报酬。另外,校内管理机构建设也很重要,院系要成立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各专业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多个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
3.教学计划调整及相关资料建设
毕业实践课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为了便于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原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增设毕业实践课程,同时合理确定课程学时、学分以及开始时间。另外,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建设毕业实践课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实践课申请表、毕业设计选题申请表、毕业实习答辩评分表、毕业实践课成绩考评表等。
4.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毕业实践课虽采用三方管理,但校内指导教师管理工作重、距实践单位远等原因,管理力度难以保证,而实践单位又不是专职管理者,管理责任心不强,所以实习课的管理仍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论文摘要:结合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角度,改革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合并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大教学环节为一门毕业实践课,详细分析了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动员、实践单位联系、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等具体实施问题,并对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
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它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完成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在校阶段进行的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近几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实习资源紧张、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过程管理不到位、就业与考研影响等原因,使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协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降低上述不利因素对毕业实践教学的影响,改革现有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现实。
一、毕业实践教学现有的实施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实施模式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传统实施模式,就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在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学环节,毕业实习一般开设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时间一般为3~5周。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结束后开始进行,时间一般为12~16周。
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在努力改革与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之间的“一体化”问题,但并非实质上的一体化,只是加强了个别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有的把毕业设计选题时间提前到毕业实习初期,学生带着设计题目进行实习,或者把毕业设计选题放在毕业实习中后期,学生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设计选题。也有的采用顶岗实习与设计的方式,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均在同一实习单位进行。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不管是实习与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还是“一体化”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紧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校外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严重影响到毕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2)过程指导与管理不到位。由于学生毕业实习多数在校外进行,甚至在外地进行,指导教师由于所带学生太多、精力有限、距离太远等原因,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力度不足,而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利益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更加不足。对于毕业设计而言,由于指导教师还要忙于上课和科研,学生还要忙于考研、找工作,师生之间的指导、交流必然受到影响。
(3)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对于毕业实习来说,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其内容本应以技能性和实用型为主,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以教师指导为主,而教师的实践知识一般也很欠缺,加上企方技术人员指导力度不够,使得实习内容大多仍空于理论、流于形式。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并未真正达到全面系统的实战训练效果,加上过程管理不够、学生积极性差等原因,毕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实训效果更差。
(4)毕业实践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毕业实习环节中,由于实习经费不足,使原计划的实习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实习时间被压缩是普遍的。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前期学生忙于考研、后期忙于就业,真正用到设计上的时间很少,很多学生是在最后阶段“突击式”完成设计任务。
二、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改革
毕业实践教学现有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不妨大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传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课程教学环节,即毕业实践课,实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质性一体化。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与传统模式相比,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体现在两个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形式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地点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考核一体化、指导一体化等方面。形式上由原来两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教学环节,写入教学计划,学时与学分依据合并后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新设定。内容上前期以实习为主,后期以设计为主,实习与设计内容要相互联系,前期实习要和毕业设计选题及调研相结合,后期设计是对实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原则上要求实习与设计在同一地点完成,设计也要在实习单位完成,边实习边做设计。学生指导与管理方面,全部毕业实践教学由同一组人员负责管理,同一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课程考核方面,整个毕业实践教学最终只考核一次,但必须要加强过程考核,特别要重视前期实习与后期设计的衔接段考核。
2.毕业实践课
在将来的教学计划中,毕业实践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有自己的课时、内容、学分、开课时间及学习要求。课程内容包含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实习内容与每个学生的专业方向、就业意向相联系,设计题目可以由学生在实习中自由选题,也可由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出题,课时一般为16~20周为宜,学分应在15~20之间,开课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开始,一直到第八学期结束,学习目标、要求与过去基本相同,就是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三、毕业实践课的具体实施
改革以后,毕业实践课将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历时最长、学分最多、综合性最强的教学环节,只有制订系统、科学、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达到教学效果。毕业实践课是工科专业最后的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全部完成以后开始实施。
1.毕业实践课动员
毕业实践课动员是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毕业实践课正式开始之前进行。通过开展动员会,首先让学生明白毕业实践课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具体实施计划,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特别强调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其次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过程管理,强调安全、纪律与自我管理问题,明确如何与实习单位沟通、合作,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最后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考核方式,强调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开题报告、设计成果等实践课最终成果的具体要求及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重视过程考核。
2.实习单位联系
实习单位联系采用学生自联、学校推荐及通过往届毕业生联系三种方法。学生自联实习单位最好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致,同时满足实习要求。学校推荐就是由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已有实习基地安排实习,二是通过学校或老师的科研合作单位来安排实习。除了上述两种传统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本专业众多的往届毕业生资源来联系实习单位,学院要建立各届毕业生信息库,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学生持学院开设的联系函直接到其单位联系,由于往届毕业生地域分布非常广泛,可以满足众多学生对实习单位在地域上的要求。
3.实践课申请与指导老师选择
实习基本单位确定以后,学生填写毕业实践课申请表,提供家长同意书以及实习单位接收函等材料,申请到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经学院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批准后,领取毕业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设计选题表,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外出实践学习。同时,学生还要选择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实行双向选择,校外指导教师一般由实习单位安排。 转贴于 4.毕业实习
学生毕业实习主要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完全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工作学习。实习内容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商讨确定,一般要符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还要考虑毕业设计的选题问题。实习过程管理采用三方管理,[5]即校方管理、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特别要加强学生自联实习的过程管理。实习指导采用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指导,学校主要由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负责,企方主要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推荐实习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自联实习和往届毕业生联系实习主要由企方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以达到“实战”训练的效果。
5.毕业设计选题
通过3~4周的毕业实习,学生除了培养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践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就业意向,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为毕业设计选择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最好是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不要虚构假设题目,如果企业真的没有适宜学生毕业设计的生产项目,也可由校内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横向项目来设计题目。
6.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
第一阶段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选题完成后,学校在合适的时间举行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报告会,也可以依据专业方向、实习内容或设计题目的不同分组进行。[6]报告会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毕业实习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收获及体会,同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材料;二是对毕业设计选题情况进行汇报,主要有如何结合实习内容选题、题目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最终成果等内容,最后上交开题报告。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都要参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为毕业实习考核,并对毕业设计开题进行评议。
7.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开题以后就可以返回原来的实习单位,在岗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同样采用三方管理,以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毕业设计指导采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企方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具体的日常技术指导,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设计进度控制和宏观技术指导。要求学生在设计一稿检查、二稿检查与定稿检查时必须到校,检查采用分组会议评议的方式,由各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议,提出修改建议。其他时间要求学生与校内指导教师定期联系与交流。
8.毕业设计答辩与实践课考核
毕业实践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完成,学校举行毕业设计答辩会,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汇报,提交设计成果,答辩小组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答辩及设计成果进行考评。毕业答辩结束后,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要对毕业实践课进行最终考评,考评内容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考勤三方面。毕业实习成绩主要包括实习答辩成绩、实习成果成绩。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包括毕业答辩成绩、设计成果成绩,三方面成绩依据不同比重综合评定成绩。
四、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
1.加大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是毕业实践课实施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加大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要求,可以通过合作协议书形式给予确认,建立一种长期关系,学校可以在科研、试验及人才培训方面给企业以支持,而企业可以在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方面给学校以方便。
2.指导教师培养和相关管理机构建设
学校要加大毕业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要提高其实践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最好选择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还要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最好为其颁发聘任证书以确认其指导教师身份。为提高企方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根据实践单位、实践内容、岗位类型等不同情况,为个别企方指导人员提供适当的报酬。另外,校内管理机构建设也很重要,院系要成立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各专业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多个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
3.教学计划调整及相关资料建设
毕业实践课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为了便于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原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增设毕业实践课程,同时合理确定课程学时、学分以及开始时间。另外,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建设毕业实践课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实践课申请表、毕业设计选题申请表、毕业实习答辩评分表、毕业实践课成绩考评表等。
4.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毕业实践课虽采用三方管理,但校内指导教师管理工作重、距实践单位远等原因,管理力度难以保证,而实践单位又不是专职管理者,管理责任心不强,所以实习课的管理仍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简介:张玉军(1984―),男,山西忻州人,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侯艳霞(1980―),女,湖北襄阳人,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项目简介:本文是南昌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研究”(2012,主持人:侯艳霞)的部分研究成果。
doi:10.16083/ki.1671-1580.2015.05.011
(南昌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如何构建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等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体系,并长期贯彻下去。
关键词: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25―02
本文主要围绕应用性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如何构建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等内容进行研究。
一、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文科类本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少有实践机会,毕业论文成为他们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机会。但是近年来,文科类毕业论文都有不同程度的被忽视现象,以至于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不高。
影响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就业求职和单位实习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学生忙于找工作和单位实习,无心认真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安排在临近毕业的学期,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无心写论文,而已就业的学生则忙于单位实习。
2.选题缺乏独创性:选题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一些院校的选题都是学生自己选择,往往重复老套,论点的提出、论证以及结论往往附和他人的观点,难有突破和创新。
3.毕业论文撰写时间短:虽然大多数文科类毕业生选题时间定于大四上学期,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只有大四下学期,这段时间与毕业求职基本重合。毕业生因忙于求职和实习而推迟返校,写论文的时间往往不足一个月,因此常出现撰写论文不认真的现象。
4.毕业论文缺乏足够的图书资料支撑:根据抽样调查结果,50%以上的学生撰写论文时身在外地,无法使用学校的数据库和图书资源;在学校的学生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对自己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进行详尽的国内外文献研读。
5.不能借鉴理工科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统计软件:文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多数研究课题是有一定主观性意见的,而无法像理工科那样普遍采用公式和算术;某些研究可以采用理工科研究方法,但是文科学生本科学习期间较少涉猎,因此也尽量避免采用。
6.管理环节的不精细:学生论文撰写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需要指导教师、学院、学校参与指导与管理的过程。由于一位指导教师往往带很多学生,加上学校院系日常事务繁多等因素,无法全程严格跟踪每位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毕业论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建设
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是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管理的体系,它借助必要的组织,把组织内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行为组织起来。 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学校学术委员会的顶层设计和管理系统,主要是教务处本科教学管理委员会;然后,各院系管理委员会要制定更为详细的管理过程和规定;最后便是指导教师的指导。
2.毕业论文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设
(1)建立严格的选题制度
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选题时注重课题的专业性和创新性。选题应首先由指导教师商讨提出, 经所有指导教师审核并确定。
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毕业论文的题目应当以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点,结合本专业的市场与实践,注重原创能力的开发,选择理论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题目。
(2)建立毕业论文开题审批制度
毕业论文选题需符合专业的综合培养要求,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确定,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背景、课题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空间、中文和外文文献、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与研究方法等内容。然后组织开题答辩。
(3)建立毕业论文撰写过程反馈制度
这一制度应该包括实时反馈进度、抽样调查和学术诚信检测,在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不断互动中督促和管理学生的论文写作。
(4)建立指导教师和学生激励制度
质量保证要与激励师生积极性紧密结合,对优秀的指导教师,学院要给予奖励;优秀毕业论文要存入学校数据库,给予这些学生适当的嘉奖。
3.毕业论文质量保证过程组织体系建设
过程组织由教务处、答辩委员会、指导教师负责。毕业论文整个过程可分为前期的任务布置、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包括毕业论文撰写的要求、拟解决的问题、方法等。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给出开题检查意见,由数名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开题进行检查。
中期检查要做好记录,作为评判的根据之一,主要查看论文的进度和质量,以答辩形式组织数名指导教师形成检查小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开题后已完成内容,后期进度计划是否可行。
答辩,毕业论文的最后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全面考量毕业论文的质量,查看论文写作者的学科知识及对所研究领域的认知。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成立由4~6名指导教师构成的答辩团体,每名答辩者的时间为半小时。答辩教师对毕业论文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
4.毕业论文质量保证评价体系建设
(1)开题评价:包括毕业论文选题来源评价、课题理论深度及应用价值评价、研究方法评价、参考文献评价、中外参考文献的数量与质量评价。
(2)中期检查:包括研究任务评价、阶段性成果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下一步任务。
(3)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报告评价:包括开题报告评价、任务难度评价、理论应用评价、专业知识认知评价、规范格式评价、文献评价。
(4)答辩小组答辩评分:毕业论文成绩应根据论文本身的质量和答辩表现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团体进行评定,指导教师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这种评定方式客观地反映了学生论文水平和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 此外,在所有论文中评出优秀论文和不合格论文,比例上应当正态分布,其中优秀占10%、合格与良好占80%、不合格占10%。对不合格论文要求学生再次认真完成各个环节。
三、结语
鉴于应用性本科院校理、工、文专业毕业设计的差异和笔者所从事的专业,本文以应用性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此类院校毕业论文工作在管理和评价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构建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毕业论文工作中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01).
[2]周晓薇,蒋华江.地方高校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03).
[3]王丽辉,乐娟.文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4]潘友仙,过建春.提高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01).
[5]陆士桢,王玉兰.本科(文科类)毕业论文工作质量标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LackandImprovementofTakingStandardEnglishasTeachingGoalandPriority
DUANNianhua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质量 实践探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理工科教学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检验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一学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直接反映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各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普遍都存在下滑趋势,如何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针对当前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为了规范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我们学校建立了学校、学院、指导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宏观地管理;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及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指导教师则具体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要真正做到对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管理和监督,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前期学生完成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中期重点检查工作进度,学生提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翻译和进展报告,指导教师提交工作日志,学院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能按时按质完成。终期检查包括学术不端检测、答辩和成绩的评定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归档。三个阶段的检查都分为两个层次:教师自查和学院督导专家检查,对不能及时完成各个阶段任务的学生首先提出警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经指导教师和督导专家审议,不能参加答辩。这既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
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院完善了评阅制度。学生的论文(设计)除了由指导教师评阅外,还邀请相近课题组的两位老师进行交叉评阅。在答辩环节,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答辩阶段采取三级答辩:预答辩、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预答辩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相近课题组的学生进行答辩;小组答辩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各专业分小组正式答辩;参加公开答辩的是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学生和答辩成绩为及格的学生,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各专业负责人、教授等组成公开答辩委员会,如果二次答辩不能评为优秀,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定成绩,从而保证了优秀论文(设计)的名副其实。相反,如果在小组答辩中成绩为及格的学生不能通过二次答辩,则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二、加强思想教育,做好动员工作,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扩招后导致师生比例失调,一名指导教师要带6~10名学生,同时教师承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因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对于学生来说,找工作、考研面试、工作实习正好和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冲突,学生无法保证能用心做好论文(设计),加上工作单位、考研深造的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也不重视,学生也就应付了事。针对这些问题,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第一,学院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大会和师生见面会,一则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明确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二则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能面对面沟通交流,对课题的性质、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减少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
第二,学院调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从第七学期后半学期开始,学生可以提前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课程不多,课余时间充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特别是选择就业的学生开始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或毕业实习等工作,避免了学生忙于应聘或考研造成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缺失。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也带来了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论文(设计)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三、严把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质量也是影响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选题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选题过大过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或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结果;有的选题过窄,工作量明显不足,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设计类选题过少,一则是因为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二则学校更重视论文。因此,学院采取了一些方法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首先,学院严格遴选具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初次带学生的教师,还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对于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可以加入到相关课题组辅助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不仅使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也减轻了指导教师的负担。对于工科的指导教师普遍设计能力弱这一现状,学院一方面在制度上保证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进入工厂或设计院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锻炼,同时也与企业联合,聘请有能力的专家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有助于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制定科学的选题审查制度。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选题逐一进行严格审查,保证课题的质量。选题来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基金项目、企业攻关项目等,体现了选题的多样性原则,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选题实行一人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工科专业,设计类题目要求达到80%以上,要求选题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指导教师要带学生进厂实习,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四、强化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指导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不仅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在任务下达书中明确任务,召开小组开题报告会,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时间安排提出建议,最终明确方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仪器设备的培训。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或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中期检查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做阶段性实验的汇报,总结前段时间的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计划,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整个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更多地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学校每年都要对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并把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装订成册。
经过3年的改进和探索,学院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了这一实践环节的顺利展开,教师积极申报选题,认真指导学生,发挥了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能够按计划出色完成论文(设计),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初步地开展实验或设计的能力、论文撰写、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继续深造或从事实际生产、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2]黄世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高教研究,2003,(3):81-82.
[3]田玫,王晶,姜艳丽,杨丽娟,陈宝久.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2):142-144.
[4]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