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15:11: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先,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一个和谐、宽松、良好的环境。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名花异草、各种树木、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其次,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同时,要加强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再次,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定期开办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未成年人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给予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交往形成的相互认识、理解,情感的亲近与信赖的关系。一个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教师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用难易适度的内容启发学生,用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教师要尊重学生,切忌用老眼光看待学生,认为好学生什么都好,差学生什么都差。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对优生应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对后进生要多看他们的优点,多找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人格,以信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等。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和同事面前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一、进一步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应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其潜能,培养勇敢顽强、乐观向上、勤学好问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正确认识自我,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增加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和谐;团结协作;对少数有心理障碍或心理困扰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其摆脱障碍,能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虽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且面临不少问题,但发展前景很好,实施的主要途径: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长期以来,以知识本位为特征的课程思想占据主体和核心地位,从而忽视了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的陶冶,没有把人格的完美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上考虑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弥补以往忽视人文课程的缺憾,体现把人格的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之一。但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相对稳定、教学教育业务水平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从目前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数量不够,二是质量不高,专职少,兼职多,大部分是体育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校医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这就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以专职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规范并科学加强这支队伍的专业培训,国家和地方要逐步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严格审查制度,使之逐步职业化,做到持证上岗,从而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就其目前的情况分析,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应有较丰富的人生经验;能友善、乐于助人;能尊重需要帮助的人;能接纳自己,且有健康的自身形象;能不断进取,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应加强课程绩效的考核评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每位成员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宽松。评估的目的一是检查课堂的效果,二是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辅导水平。
2.心理学讲座
这种讲座是科普性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学常识。例如有关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保健的常识、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与情绪自我调控的意义、人际关系的意义和自我意识的意义等。这部分内容的讲授要淡化心理学概念,重在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心理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收到明显效果。总之,普及心理学常识可以大面积地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3.组织心理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的特点以有目的、有计划、操作性强的活动为主,给予学生充分地参与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的年龄相符合,与学生的需要相吻合,促使愉悦、高兴和满意等情感的产生。可以搞些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的训练、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训练、自我展示能力的训练、独立能力的训练等。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演讲、辩论、角色扮演。可小组讨论,主题班会与队会、游戏、聚餐等。在活动中,尽量做到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均等;对学生的参与,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对个别参与活动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帮忙;教师全身心投入,最好能以自己的威信引导、启发学生从体验中升华,让学生在活动中摆脱精神压力,享乐愉悦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的能力充满信心,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养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4.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正确引导
一是针对学生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提高学生共性心理健康素质,预防行为偏差和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偏差进行正确指导,如有效的心理辅导、心理诊断,矫正不良心理问题和行为。对这些学生重在关心爱护引导,同时可以搞些针对性的养护培养,如培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增强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这样做,可把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的心理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心理健康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5.优化社会环境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心理也随之发展变化,心理困惑也会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同伴和家长的指点。作为育人的学校来说,应优化育人环境,真诚爱护、理解、尊重、激励学生,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尽力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与生活。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体育、文艺及其它兴趣小组活动,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示自我,释放心中的郁闷,缓解各方面的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培养勇敢顽强,竞争合作,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目的。现在不少学校怕学生出问题,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都没有,连中午也关在教室里看护起来,这不是好办法。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唯独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时间基础之上的行为活动,或是休息、娱乐,或是学习、交往等都能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产生多种放松、美好的感觉。多彩的学习生活,心理困感也就会自然减少。”
一、目的: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二、要求:
1、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选材要尽量使心理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解释,将身边的现象用心理学观点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识,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实用又便于操作。讲话形式可采用演讲式、说话式、报告式、讨论式等。
3、学习内容要及时记载,学校将每双周二晨会时间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作详细记载。
三、内容:
一年级:
第一单元:我上学啦
(1)阿姨再见 (2)我不哭 (3)老师像妈妈
(4)学校像花园 (5)我们爱学校
第二单元:我爱学习
(6)让我告诉你 (7)我进步啦 (8)我戴上了红领巾
(9)学习真快乐
第三单元:这就是我
(10)我给自己画个像 (11)我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 ”
(12)我爱我
第四单元:妈妈,我能行
关键词: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更要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健康地发展。
一、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往往是把它当做思想、品德教育,其认识仅仅局限在学生道德良好就是心理健康,如此一来,何谈心理健康教育。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得以深入的发展,但是,过于追求成绩的现象仍是十分严重,虽然教师也认识到心理健康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往往受限于当前教育的总倾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只要学生的成绩上去了,就是成功的教育,而这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应该是专业人士研究的。
3.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学科化倾向
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重点不是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而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所需要的体验和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活动体验,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心理发展,还使学生增加了负担,产生厌烦的心理。
基于这些问题,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高小学心理教育的有效性。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对心理教育的认识,深刻理解其意义,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
立牢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并主动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各项工
作中。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加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具备良好发展的
能力。
总之,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问题,这需要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对当前的现状和对策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福贤.如何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关键词】小学生;方法;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全国各中小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小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他们具有知识、体魄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他们。因此,面对当前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近30年来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同,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心理健康教育在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适得其反。
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教育方法,给予小学生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我认为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如下几种:
1、学科教学渗透法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它们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有度”;
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学科活动,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1]
2、活动体验法
活动体验法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游戏等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活动辅导的方式,可以激发其兴趣,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运用活动体验方法开展心理教育,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得较多。在活动的设计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保证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角色扮演、猜谜、讨论、诗歌朗诵、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队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对活动体验法要精心准备和组织。
3、认识指导法
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根据艾利斯的观点,他认为人兼有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想,情绪与不良的行为是与个体的认知有关。而人们的情绪困扰与行为不良,甚至神经症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2]
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由于其经验不足,特别是思维的限制,这将造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出现欠缺。由此将会影响儿童产生消极的情绪与不良的行为,进而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利用认知指导法,能有效改变他们的认知,使他们的认识更趋于理性与合理。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对讲故事、游戏、课堂讨论等方式非常喜欢,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小学生的班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收集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特别是在他们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时,应多采取这种方法改变他们的认知。
4、 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辅导教师是对部分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心理咨询和辅导的骨干力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在中小学一般都设置得有心理咨询室,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心里问题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接受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有:(1)心理谈话和咨询。通过心理谈话和咨询,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并在谈话过程中对所了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辅导,指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2)心理行为训练,即针对个别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设计专门的活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训练达到提高某种心理品质的目的;(3)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疾病)的学生,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验和诊断,找出心理病原,再运用心理治疗方法进行科学有效地治疗,如认知疗法、放松训练法、模仿学习法、行为排演法、心理分析法等。
小学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中,较为常用的是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借助于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及其它信息传递方式,就来询者的心理、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心理咨询形式有面谈、电话、书信、网络[3]
5、环境渲染法
环境渲染法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方法。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一个和谐、宽松、良好的环境。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4]
环境渲染法主要方式有(1)心理健康专题广播。通过学校广播,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专题讲座的宣传,还可通过广播解答小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是一种极好的宣传方式。通过广播宣传能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2)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决少数小学生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板报宣传。利用黑板报或墙报,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由于板报宣传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出班刊加以运用。(4)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或网络聊天。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利用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或网络聊天,由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除去以上介绍的各种方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讲授法、行为改变法、自我调控法等等。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结合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任务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每个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彭恩武.中小学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 2010.7-8.
[2] 李百珍.青少年心里卫生与心理咨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3] 黄 猛.浅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邵阳教育学院 [J]科技信息, 2009年第16期.
[4] 关丽霞. 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06月第23卷第3期.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 教育 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咨询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和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结合起来,两项任务缺一不可。不少学校的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天忙于本职的日常工作,能用来搞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日平均仅有1至2小时。有一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找几次都找不到心理咨询老师,以后就不再找了。即便是专职教师,每天忙于上心理健康课,也很少有时间进行个别咨询。
2.心理健康课被其他课挤占
目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课时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自主安排,一般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或团队活动课时间。各学校安排心理健康课的起始学年和课时数也各有不同。全校各学年每周都上一次课的学校为数不多,大部分学校都是部分学年两周上一次课。在访谈中,心理健康课教师反映,即使这点时间也难以保证,常被其他主课排挤。
3.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不稳定
很多小学校心理健康课教师主要由校医、身体欠佳或年龄偏大的教师担任,也有的是班主任、共青团书记、少先队辅导员、主管教导主任等兼任。即使是已经从事若干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只要文化课教学需要就马上调整过去。加之提职、离岗、出国或调动等原因,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流动性非常大。
三、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
1.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2.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需要经常外出学习、交流,需要购买相关的图书、订阅相关的报刊,经常要制作一些订件,要开展科研活动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学校应当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3.给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的任课教师比较大的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新课程,目前还在探索之中,需要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应当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比较大的自,允许他们大胆实验、开拓创新,这样,教师就可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1.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2.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二)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
1.角色扮演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
2.游戏法。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3.情境创设法。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关 键 词】基础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30-02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界定
所谓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稳定的本质特征。素质教育就是“针对人的本质特征进行教育培养,使良好行为或品质固定下来并具有恒常特性的教育过程”。[1]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性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又涵盖情感教育、意志锻炼和性格培养、学习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抗挫折耐力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用来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更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全体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3]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职责和内涵,而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当然,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当中,既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过分夸大其职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并不能替代“医院”的功能,也不要将其等同于学校教育当中的心理学、德育、美育等课程。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不免与它们有交叉、渗透甚至共融,但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人格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用原上海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张声远的话说,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对此,曾有专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概括为:“两个关键”(教师是关键,课堂教学与学科渗透是关键);“三个主体”(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主体);“四个发展”(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能力、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五大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4]可以说,这种概括是比较全面和到位的。如果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予以有效地贯彻、遵循和实施,就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五有”人才: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平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易于和他人相处和沟通,并且诚实守信,善于自律;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最终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全面、充分的发展,并为日后卓有成效地回馈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势所趋,也势在必行。
二、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这里,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话题,是因为当下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甚至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只是流于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看似“功能”齐全,实则一副空架子。中小学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日益明显,且呈现扩大化的倾向,乃至于影响到大学阶段的继续教育。即在中小学时期长期积压、被强行管制掩盖下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和种种弊端的隐患,往往到大学以后,便会全盘爆发。尽管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心理问题。但是,曾有专家通过个案分析得出结论:2/3成人的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
鉴于此,早在1999年8月,教育部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当下,中小学学生所表现出来各种看似无关紧要的症状,都必须引起教育者和相关人员的关注,如学生学习压力大、适应环境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性格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焦虑、偏执现象等。这些小隐患,若不被重视和及时消除,很可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日益放大,不只是个人心理状况的扭曲,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它所要面向的是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积极的认识,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切实有效地将所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通过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教育,也可以结合德育、美育等课程环节,并有意识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课堂上的辩论、演讲、表演、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快乐与成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个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提倡学生的“五自”训练法,即一种以强调自觉、自信、自强、自制、自我调适为主的心理训练方法,使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
3. 还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阶段,侧重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则注重青春期教育、学习能力的提高;高中通常以人格培养、人生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上述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与系统性,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以期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
4.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它不仅是相当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成为教育环节当中的一个常态,且会更加历久弥新。
注释:
[1]李士金.关于中国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2]范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难点问题,.
一、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农村小学,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以后教育孩子的事情也就全部交给老师了。而且他们觉得,老师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们常听到家长对老师说:“孩子不听话,你该打打,该骂骂。”久而久之,做老师的就觉得对学生的惩罚是应该的。比如,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被罚站、被罚重新做若干遍;迟到的学生被罚在教室门口站着听课。甚至,对学生动辄用语言讽刺,“你怎么这么笨!”。师道尊严在农村小学里还占有一定的位置。
这样种种现象的存在给学生造成了无形的伤害。学生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得到应有的尊重,在他们的成长中遇到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时无法被理解,偶尔犯了错误得不到宽容的对待。所有这些感到自卑、委屈、无助,开始不信任老师,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另外,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习成绩的高低,注重分数,忽视育人。有些教师仍然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什么都好,时刻表扬;学习成绩不好,那就一丑遮百俊,什么对不好。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片面的价值观,阻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不具备科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在农村小学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至于心理健康与否却很少关注。这些教师缺乏科学理论的引导,对于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没有理解和接受,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
2、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知不准确。
一些教师虽然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但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自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事情。我深入农村学校调研时,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些教学校长就说,这方面不归我抓,得问德育校长。有的老师就说,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做了,都按规定上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了。
3、教师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他们发现一些问题和现象想要解决时,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有的学校设置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却讲不清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很多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似是而非,更有甚者从字面理解其含义,将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4、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纵容了教师的行为。
农村学校地处边远,家长的文化素质整体上相对较低,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心理健康”、“心理障碍”这些名词。老百姓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老师如父母,是对学生好的,打两下没关系;老师没有错误的时候,无论怎么样对待学生都是应该的......很少有人能想到“打两下”“批评”“惩罚”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二、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科学育人观。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倡导和宣传科学的育人理念,并通过学校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使全体教职工形成共识,在学校形成一个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科学育人理念的教师团队。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了解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建立一支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教师队伍为骨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第三,学校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职工都应自觉地在各自工作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把适合不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每时每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