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4 16:29: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英语听力学习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听力训练中常见问题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听力水平无法提高,听力效果不够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障碍:
心理障碍:
许多学生在做听力训练时,往往感到心理紧张,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没听进去。
读音障碍:
有些学生对读音重视不够,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尤其是对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不能辨听一些易混淆的音素。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单词的准确发音,但遇到连读、弱读、爆破等朗读技巧时,又显得束手无策。
词汇障碍:
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有些即使不是生词,但由于不常用或是有些生疏的词汇,也会给听力效果带来一些障碍。
文化背景知识障碍:
由于所属同家不同,所接触的异国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日常生活、传说、时事、人物、科普等与自己国家的有所不同,这也会给听力中某些涉及异国文化背景的片段造成文化上的stock。如听力材料里出现了thanksgiving Day、April Fool Day等,学生如果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不了解,就会感到迷茫。
方法问题:
有些同学的英语基础很好,可就是提不高听力,这可能就是方法问题。听力训练到了一定阶段,要侧重于整句整段甚至于整篇的理解,而不能只停留在词与句的理解上。如果只注重词与句的理解,语速快了,就跟不上,自然也就听不懂。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只有排除了障碍,听力训练才能有所效果。笔者经过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摸索总结了一些排除听力障碍的方法,愿意与大家共享,同时也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排除听力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自我放松
在做听力训练时,教师告诉学生要消除紧张心理,自我放松,就像旁听者在听两人对话一样,尤其是对初听者,自我放松尤为重要。对于初听者,可以采取多次重放重听的方式,使其消除紧张状态。
带着问题听
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材料听了两遍,结果一脸茫然,根本没听进去。这是由于他们跟不上说话者的速度,反应不过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听录音之前先浏览一遍题目,有时也可充分利用题与题之间的暂停时间间隔去浏览答卷上的内容,先对所听范围和大意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再带着问题听,并让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
听清关键词
通常情况下,我们有可能不能彻底听清、听懂每一个音素、音节、单词或词组,但只要我们听清了关键词或关键因素,同样可以做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有这样的一则听力材料:Did he get up early?
听力题目为:
A Yes,she did
B No,he didn’t
C At 6:00
D No,he isn’t
那么只要我们听清了"Did he",这道题目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了。"Did"开头,表明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且用的时态是一般过去时,所以 C、D 答案就可以排除了; "he" 是句子的主语,故A答案又排除了,所以正确答案是 B。
在听短文时,由于短文较长,为防止听了下句忘了上句,可对文中一些关键词如时间、年龄、人名、数字等作一些速记。
集中注意力
听力训练有别于其它训练,其特点是所听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听完后不会再现,特别是在考试中不可能中途停下或反复去听。这就要求听力训练时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注意力集中并不等于紧张害怕。
平时在组织听力训练时,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注重上述除去听力障碍的方法与技巧,给予学生必要的听力方法指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同时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也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三、听力训练要贯穿常规教学
听力从根本上说,是语音、语法、词汇综合应用的能力,在信息反映到大脑的一瞬间,听者必须将所有英语知识调动起来去听音辨义,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对有关事物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及个人经验和积极参与等等。因此听力水平的提高并不是独立的,它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①夯实基本功
教师基本功要扎实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中国人学外语,缺乏交际氛围,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小城镇,几乎没有外国人,更谈不上有交际的机会。学生学习外语主要依靠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标准的口语,丰富的词汇和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里,学生听到的第一句外语来自教师,学生所学的第一个音标出自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标准,学生才能学得正确。因此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基本功要扎实
前面已经谈到“读音障碍”是影响听力效果的障碍之一。因此学生在学第一个音标、第一个单词时,就要重视读音问题,力求标准。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从辨音开始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音、语调不过关,就无法辨别听力材料中语句的含义。同时还要注意朗读技巧,如连读、爆破等。
②功夫在平时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停滞不前,亦不可操之过急,要注重把日常教学过程贯穿其中。
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新教学大纲指出英语学科教学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阐述课文内容、讲解练习,一开始,学生感到不适应、困惑,但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而且能使学生更注意听讲,跟上教师的步伐,渐渐的潜移默化,听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利用教材组织听力
中学教材几乎每一课都配有适量的录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进行听力教学。有的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时,听一遍算了;有的由于某些条件限制(如经常停电等),认为学生反正会读,干脆不听;有的以教师领读取而代之,笔者认为这一部分非但要听,且要多听,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听。因为:首先,磁带上的录音都是由权威人士朗读录制,是相对地道的英语,比一般教师读得更标准。其次,听力取材要精,要与教材同步。那么听教材上的课文、对话是再没有比这更同步的了。第三,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的预习了教材上的课文、对话,因此听力材料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听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没有了心理负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那么针对课文,对话,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听力训练:A、先让学生合上书,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有关课文、对话的问题,让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看能听懂多少。B、打开书本,重放录音,让学生听朗读技巧。C、跟读。这样听三遍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多听几遍。
认真处理好每单元的词汇和听力
初中课本每单元都有一些听力题,每单元的词汇也都配有录音。有些教师为了赶上课进度,常把这部分省去,殊不知这不但是练习听力的好素材,而且能纠正单词的读音,可千万要处理好哟。
广泛阅读,扩大词汇量
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对于词汇问题,第一要求学生熟记已学过的词汇,要经常复习,以防遗忘;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对于阅读中遇到的词汇(特别是生词)要做适当记载,扩大词汇量,同时要多阅读介绍异国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的文章。
③专项训练不可少
只靠平时的练习是不够的。因为尽管平时的听力训练多,但学生却是被动的听,很少设置配套的训练题,导致学生动脑机会较少,而且听的材料也不够全面,故学生听力水平提高不大。因此每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听力专项训练。
利用听力训练册
与课本同步的《初中英语听力训练》为我们的听力练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听力训练》难易适度,紧扣教材,题型全面,还附有答案和听力材料,是很好的听力素材。每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听力技巧,同时处理一些突发问题,既不可看完录音材料后再听,也不可边看边听,因为任何形式的听前看材料都会掩盖或削弱在听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不利于听力水平的真正提高。可以先听,第一遍听懂 50% ,第二遍听懂 70% 。如果反复听还是听不懂的话,此时可带着问题看录音材料,然后再听;这时要特别注意外国人的朗读习惯和技巧。总结经验,悟到语感,这也许就是听力水平提高的过程。
课外作业上的听力材料不可忽视
与教材同步的课外作业,每单元也分为听力训练和笔头练习两部分。这部分听力训练的有些内容就是从书本上摘下的句子,然后进行听录音填空。笔者认为它也是相当有价值的:一,它可以重现书本知识,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还要动手动脑,所以它不但可以练习听力,而且可以检测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
三、是练习听力好材料,达到较好的听力效果。
④努力营造英语氛围
亚力三大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会觉得不自在。”
练习听力时,许多学生抱怨听不懂,因而丧失了听的兴趣,往往半途而废。其实,即使听不懂也是一种学习,只不过自己觉察不到而已。虽然暂时听不懂,但耳膜已经开始尝试着适应一种新的语言发音,大脑在调整频率,准备接受一种新的信息代码,这本身就是一次飞跃。 所以切记:听不懂时,也在进步。
练习听力,要充分利用心理学上的无意注意,只要一有时间,就要打开录音机播放外语磁带,使学生处于外语的语言环境中,也许没听清楚说些什么,这不要紧,学生可以随便做其他事情,不用去有意听,只要他们的周围有外语环境的发音,他们的听力就会提高。
四、多方位挖掘新资源
提高听力水平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你常听不懈。因此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听力训练外,课外时间也不能中断。教学大纲指出:“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能力”。因此,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举行一些课外活动,如:学唱英语歌,朗读比赛,组织学生看一些英语原版经典电影、VCD,电视等。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 认知 语用 听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我国对于英语学习探讨与研究的深入,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重新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强调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由此可见,学校英语教育越来越侧重于学生的听说能力。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听力的分值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而且难度也有所增加。可见英语教育对于学生听力水平的要求正逐步增加。听力理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是一个听话人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合成和归纳,从而实现语义的重构。综观四级考试听力材料不难发现,原文语料中频繁出现but, however等话语标记语。熟知标记语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在听力中理解说话者的命题和交际意义,对预测和推理这两个方面尤其有益。“专注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是理解会话含义的关键技巧之一”(朱嫣然 2001)。本文以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小对话为语料,揭示其对听力理解的重用意义,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话语标记语的功能
话语标记语如but, and, however 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不对话语的真值条件产生任何影响,也不增加话语的命题内容,但却是构成话语组成的一部分,从局部或整体上对话语的构建和理解产生语用作用,具有标记话语的特征。一些学者很早就注意到标记语这种现象。(Fries,1952;Quirk,1953等)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展成为以Schiffrin、Fraser等为代表的语义―语用研究和以Blakemore、Jucker等为代表的认知―语用研究两大流派。
2.1 话语标记语的语义――语用研究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学者大都从语义――语用的角度研究话语标记语,也就是说在其语义范围内探讨它们的语用作用,被称之为“连贯”派。其中代表性的学者有Ostman、Schiffrin、Fraser等。Ostman(1981,1982)是进入80年代后对话语标记语最早进行研究的学者。他把其称之为“语用小品词”并总结概括出语用小品词三个方面的作用。Schiffrin(1987)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话语连贯模式。该模式是由五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组成:交换结构,行为结构,概念结构,参与模式和信息情况。Redeker(1991)对Schiffrin(1987)的观点进行了评述,他认为信息状态和参与框架两个层面不独立于其他层面,因此提出了会话三层面:概念结构,修辞结构和连续结构。Fraser则认为话语标记语主要表现相邻话语之间的某种联系,引导听话者对前后关系的识别和理解。但是Fraser只考虑了单个的语句或一个临近语对,而没有从整体上分析话语标记语与语篇连贯的关系。综上所述,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语篇最重要的特征是连贯。而标记语正是在语义传递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原语言功能,因此起到指示语篇连贯关系的功能。从本质上来说,标记语制约的是关系命题,限制了听话人对话语关系的命题选择。
2.2 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研究
此派的代表人物是Blackmore , Rouchota 等。他们认为话语标记语是程序意义编码,它将听话人引入到处理该话语所需要的语境之中,并根据该语境得出话语结构。他们的理论基础是Sperber&Wilson(1986,1995) 提出的关联理论。依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其实是一个话语理解过程。准确的话语理解是说话者用明示的手段对所提供的语言信息进行语用推理,力求语境效果,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因此在信息处理中,说话人一般会最大程度地表述信息,以便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有时候为了达到最佳语境效果,说话人会有意识地使用某些特殊手段制约听话人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减少听话人在寻找话语与语境假设之间关联性的努力,使用话语标记语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正如Blackmore所说,它们唯一的功能是通过上下文的某些特征及其达到的效果具体化,帮助听话人理解说话人的话语。后来Rouchota(1996)进一步借助关联理论,提出以下质疑:话语标记语连接的是什么?是否如同连贯理论所言那样,即临近语句?或者如同关联理论所提出的那样,话语标记语连接的是话语同语境之间的关系?在对but, moreover等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之后,他指出,除了连接临近语句之外,它们还可以直接将话语和语境连接起来,对听话者的推理过程起制约作用。
我国学者对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也形成了可贵的理论基础。(何自然,1998,1999;冉永平,2001,2002)他们也主要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认为话语标记语通过自身所标示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对说话人的推理过程起语用制约作用,因此也属于“相关派”范畴。
现在一般说来,“相关派”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因为在“相关派”的观点中,话语标记的辅助作用与“相关理论”结合的更加完善。在交际中,说话人总是希翼听话人理解自己的意愿,并使听话人语言处理的耗费尽可能减少。这也就为话语标记语的出现找到了心理上的依据,但是在“连贯”理论那里我们很难找到这类语言成分出现的心理依据。本文对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也采用“相关派”的理论。
3 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随着话语标记语这门学科的发展,学者的研究兴趣也开始由理论方面拓展到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多方面,研究角度也是丰富多样。例如Flowerdew(1995)从第二语言的理解的角度;Brinton(1996)从语篇的功能;Rouchota (1996)从关联角度。对于话语标记语在教学实践领域的研究大体上集中在两个领域:阅读和口语。然而,对听力方面的研究很少。笔者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小对话原题为语料,分析了听力题型改革后自2006年6月到2009年6月共7套题目,发现在56组小对话中,出现话语标记语的共有27组,占48%,由此可见话语标记语的频繁出现。现在以but为例,分析话语标记语对听力理解的重要作用。
M: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essert? I think I will have apple pie and ice cream.
W: The chocolate cake looks great, but I have to watch my weight. You go ahead and get yours.
(CET-4, Dec, 2006)
这是一道典型的but题。由关联理论的框架出发我们得知话语标记语可被看做是听者寻找关联的标记,它可以制约我们对于语境和认知效果的选择。如在上题中,but是一个“否定期待”的标记(Blackmore,1987),它表明but后的部分与前述话语的明示或是暗含意义相矛盾。说话人使用这样的话语标记就是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认知效果,使得听话人能够进行恰当的语境选择从而做出正确的推理,从而促使听话人花费最少的努力得到最佳的语境效果。其它还有很多标记语能够起到否定期待的作用,如however, in contrast 等等。
M: Ma’am, I hear you have an apartment for rent. Can I take a look at it?
W: Sure, you’re welcome any time by appointment, but I have to tell you the building is close to a railway with the noise. You might as well save the trip.
(CET-4, June, 2006)
此句中话语标记语but与上句功能不同,它起到转移话题的作用。根据关联理论,前后话语间必存在着一种相关性。在引出新话题前使用一定的话语标记语可以激起听者的注意,缩小语境范围,减少听者的耗费。起到转移话题作用的标记语还有很多,比如anyhow, I’m afraid 等。
综上所述,话语标记语在言语理解尤其是听力理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使听者更为迅速有效地抓住主要信息。掌握好话语标记语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引导学生关注话语标记语这种普遍但又易于被忽视的现象。(1)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及其分类,让学生对话语标记语有清晰的认识。(2)以类别以基础,结合听力语料详细讲解各个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尤其注意有些标记语可以有多种意义和功能(比如前文介绍的but)以便学生把握好标记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切忌片面套用。(3)在学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针对各个类别的标记语专项训练。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标记语在话语理解,推理和猜测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影响。
4 总结
话语标记语又称为话语联系语,对于话语的理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标记语在听力理解中的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熟知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生成和理解的制约作用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在听力理解中理解说话者的命题意义和交际意义,对听话者在预测和推理这两个方面尤其有益。(朱嫣然,2001).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标记语,重视其在听力理解过程的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Blackmore, Diane.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Oxford: Blackwell. 1992.
[2]Shiffrin,Deborah.Discourse Mark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 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3): 1~7.
[4]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 2000(1): 5~11.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话语标记语 认知 语用 听力理解
1.引言
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重新规定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强调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由此可见,学校英语教育越来越侧重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听力理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是一个听话人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合成和归纳,从而实现语义重构的过程。综观考试听力材料不难发现,原文语料中频繁出现but,however等话语标记语。熟知标记语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在听力中理解说话者的命题和交际意义,在预测和推理这两个方面尤其有益。
2.话语标记语的功能
话语标记语如but,and,however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是构成话语的一部分,具有标记话语的特征。一些学者很早就注意到标记语这种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展成为以Schiffrin,Fraser等为代表的语义—语用研究和以Blakemore,Jucker等为代表的认知—语用研究两大流派。
(1)话语标记语的语义—语用研究
90年代以前的学者大都从语义—语用的角度研究话语标记语,被称为“连贯”派。其中代表性的学者有Ostman,Schiffrin,Fraser等。Ostman(1981,1982)是进入80年代后对话语标记语最早进行研究的学者。他把其称为“语用小品词”,并总结概括出语用小品词三个方面的作用。Schiffrin(1987)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话语连贯模式。该模式由五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组成:交换结构、行为结构、概念结构、参与模式和信息情况。Redeker(1991)对Schiffrin(1987)的观点进行了评述,他认为信息状态和参与框架两个层面不独立于其他层面,因此提出了会话三层面:概念结构、修辞结构和连续结构。
(2)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研究
此派的代表人物是Blackmore,Rouchota等。他们认为话语标记语是程序意义编码,它将听话人引入到处理该话语所需要的语境之中,并根据该语境得出话语结构。他们的理论基础是Sperber&Wilson(1986,1995)提出的关联理论。根据关联理论,在信息处理中,说话人一般会最大限度地表述信息,以便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有时候为了达到最佳语境效果,说话人会有意识地使用某些特殊手段制约听话人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减小听话人在寻找话语与语境假设之间关联性的努力,使用话语标记语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也形成了可贵的理论基础。他们主要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认为话语标记语通过自身所标示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对说话人的推理过程起语用制约作用。
3.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随着话语标记语这门学科的发展,学者的研究兴趣也开始由理论方面拓展到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多方面。然而,对听力方面的研究很少。笔者发现在听力考试中话语标记语频繁出现。现在以but为例,分析话语标记语对听力理解的重要作用。
M: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essert?I think I will have apple pie and ice cream.
W:The chocolate cake looks great,but I have to watch my weight.You go ahead and get yours.
这是一道典型的but题。由关联理论的框架出发,我们得知话语标记语可被看做是听者寻找关联的标记,它可以制约我们对于语境和认知效果的选择。如在上题中,but是一个“否定期待”的标记,它表明but后的部分与前述话语的明示或是暗含意义相矛盾。说话人使用这样的话语标记就是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认知效果,使得听话人能够进行恰当的语境选择,做出正确的推理,从而促使听话人花费最小的努力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
M:Ma’am, I hear you have an apartment for rent. Can I take a look at it?
W:Sure,you’re welcome any time by appointment,but I have to tell you the building is close to a railway with the noise. You might as well save the trip.
此句中话语标记语but与上句功能不同,它起到转移话题的作用。根据关联理论,前后话语间必存在着一种相关性。在引出新话题前使用一定的话语标记语可以引起听者的注意,缩小语境范围,减少听者的耗费。
综上所述,话语标记语在言语理解尤其是听力理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使听者更为迅速有效地抓住主要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
(1)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及其分类,让学生对话语标记语有清晰的认识。
(2)以类别为基础,结合听力语料详细讲解各个话语标记语的作用,以便学生把握好标记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切忌片面套用。
(3)在学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针对各个类别的标记语专项训练。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标记语在话语理解、推理和猜测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引言:
根据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技能培养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为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部分一直是考生最弱和失分较多的部分。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们经常抱怨听不懂听力材料,听力理解总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全面的语言能力则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J.H. Flavell最早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学习者对自身之力活动的认知即为“元认知”。他主张元认知既包括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也包含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获得的计划、监控、评价。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含三类:计划策略(planning strategy)、监控策略(monitoring strategy) 和评估策略(evaluating strategy)。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步骤做出规划与安排。例如:确定学习目标,预测重点难点,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如何完成任务,安排学习时间等。监控策略是指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 评估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O’Malley & Chamot 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框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通过实验研究,他们认为元认知策略控制了认知策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学习者的成功取决于元认知策略的成败与否。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进而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
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2.1 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使用的听力教材较为固定,不能满足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听力学习的要求。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听力课容易造成学生心理挫败感,导致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失去兴趣。
2.2 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并未有重大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方式也没有很大的改进。
2.3 听力教学学时数少
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般为每两周2学时,学时数非常少。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总学时的缩减必然会导致听力学时的大幅下降。在有限的学时数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完成基本的教材听力练习的时间都不够,更不用说补充其他实时新闻或扩展性听力材料。
2.4 学生听力能力薄弱
我国大多数学生的中学英语属于应试教育,往往较侧重英语读写而忽略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听力理解成为学生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另外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的缺失也使得听力能力的提高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题。
3.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知识和策略的培训,使学生了解元认知策略的要点并学会如何运用。根据元认知策略的分类,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英语听力学习:
(1) 听前计划策略的运用
在听力课前,教师需增强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了解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理解及使用情况。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指定学习计划。对不同听力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建议,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弱点及不足之处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听力练习前,学生要进行听前浏览及预测,熟悉题目及选项,对问题及文章大意进行预测理解。
(2) 听中监控策略的运用
元认知策略中最核心的阶段是自我监控。在听力练习中,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注意自己是否领会听力材料的大意和抓住关键词,采取的听力策略是否恰当,听力过程中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听力策略。在学生听力理解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状态及其反映,必要时对学生进行提醒。其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英语问题的行文习惯及特点,注意抓住主题句或中心语,从而尽可能多的获得材料主要信息。学生也需学会监控自己的听力过程。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应善于自我提问,对听力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推理,采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材料的重要信息,从而完成相关练习。
(3) 听后评估策略的运用
元认知的核心之一是人之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评估策略可以鉴定一个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在听完材料滞后要对本次听力学习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学生需要检查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记录评估自己听力水平进步与否。学生可采用分组讨论等方式反思自己在听力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并对自己对听力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评价。教师也可制定评估问卷,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及学习策略进行检验与评估。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听力学习的动机,帮助其掌握有效的听力学习方法。
结语:
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听力学习及训练。当前大学听力教学改革也日益深入,元认知策略无疑给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听力教学模式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当代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参考文献:
[1]洪俊彬.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课外听力教学 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理论
对自主学习涵义的理解,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Littlewood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Holec把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自主学习涵义的理解为: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结合自身需求制定学习目标、计划,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控制学习进度并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学习活动的计划、安排;二是对学习过程的调控、修正;三是对学习结果的监控、评价。学习者自主性作为一种能力,不仅能使学习者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还事关其终身教育,自主的学习者知道如何学习并能够在其今后的各个学习阶段运用这一能力。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淄博师专人文系14级语文教育4班、语文教育6班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高考选拔考试进入师专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对英语听力学习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同时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研究工具。本研究围绕淄博师专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现状展开,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了解淄博师专当前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听力学习态度、听力学习策略、听力学习内容、听力学习目标、计划及自我监控、自我评估等。共发放问卷96份,收回96 份,有效问卷93份。
三、研究结果
1.听力学习态度。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了听力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喜欢自选的听力材料。但是,大部分学生缺乏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没有养成课外自主听力学习和训练的习惯。
2.听力学习策略。多数学生对听力策略有所了解,但学生对听力策略的掌握、运用还有所欠缺,只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听力过程中尝试使用一些听力策略,如浏览、猜词等,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运用并有意识地去培养,更不会对听力策略的有效度进行检查并作出调整。
3.听力学习内容。从听力材料的选择来看,学生对听力材料类型的喜好呈现出多样性,部分学生在听力学习材料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针对性。
4.听力学习目标、计划与自我监控。大部分学生没有为自己制定正确的听力学习目标和符合自身特点的听力学习计划,缺乏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课外听力学习随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的规划。
四、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1.学生。(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观念。(2)自我制定计划。1)安排好听力学习时间。首先,要制定好个人听力学习计划,包括长远计划、中期计划和近期计划。其次,寻找到自己一天中最佳状态的时间。2)选择并运用合适的听力策略。认知策略,如课前预习,笔录,预测联想,猜测等。元认知策略:制定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3)自我监控。即是指在英语听力活动进行过程中训练学生对计划中的学习进程、方法、效果和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有意识的监控,警觉在听力理解方面的问题以及时补救。4)自我评估。即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估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可以使用标准卷来测试听力水平, 学生本人也可以自创一些评价方法。
2.教师。(1)课上进行听力策略、技巧的培训讲解。可采用o′Malley &Chamot的策略训练计划,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对学习进程进行计划、规范、监控指导”。(2)实现听力教师角色的转换。帮助学生制定听力学习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学习策略和技巧;学习一段时间后,指导学生对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最后,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计划地预习和复习。
3.手段及方法。(1)改善教学手段,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可以系部和班级为单位举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播放英语国家的原声电影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建立听力自主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寝室为单位或在学生自愿基础上结合,各个自主听力学习小组之间可建立横向联系,交流学习资料,切磋学习心得。(3)建立校园听力自主学习网站和学生自主听力学习中心。
五、小结
本文立足于淄博师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该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提出构建新的听力自主学习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将会启发、帮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掌握听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养成听力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听力自主学习能力。新的自主听力学习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也将对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其它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 视听说 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75-01
视听说教学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段时期,这门课的教学经验是成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视听说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比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视听说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录像通过声图并行,音像并茂,使学生同时接受到声音信息和图像信息,从而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他们对语言表层和内涵的深刻有细致的体会,最终达到加深理解力和增强记忆力的目的。
(3)视听说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视听说教学通过录像向学生大脑中输入鲜明而完整的立体表象,由此而传递的各种信息清晰明了、形象生动,使学生在耳闻其声、目睹其形的同时,使他们的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4)视听说教学有利于开展语境化教学。录像辅助的外语视听说课程在语境化教学方面具有其它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毫无疑问,它为学生深刻理解、切实掌握、进而灵活运用目标语,创造了非常有利的语言环境,为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5)视听说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语言实践。在以语境化教学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为鲜明特征的视听说课堂里,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从而真正实现了听与说和学与用的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在不同语境中正确、恰当并灵活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6)视听说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叉文化意识。视听说教学不仅能亲耳听到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的言语交际,而且还能亲眼看到他们进行的各种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非言语交际以及各种不同的交际背景。这无疑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交叉文化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和灵活恰当地运用目标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采用视听教学无疑是外语强化培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之一,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一先进的媒体为外语教学服务。
视听说教学无论是在设备的配置与更新、教材的开发利用,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1)过度强调听力训练,弱化了其它技能的培养。(2)教材设计部分单一。(3)音像内容流于形式,缺乏深层的加工。
视听说教学在新的大环境下必须有革新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1)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教学内容。
①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一是选取培养学生的听说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二是选取以直观的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实用性强的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内容。三是实践教学内容不仅体现在课堂实践教学,还重视校外实训教学,具有职业性的实训,在更真实的环境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②合理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系统、语言实验室及教学辅助工具等教学条件和设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英语听说技能的培养。积极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这样一种“实践-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以多种方式具体表现教学内容。
英语视听说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主要通过视听、听说、视听说结合形式,课内外结合形式完成。视听形式是运用实物、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电影,以及网络视频等直观演示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资料,对学生有直接刺激作用,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听说形式是通过音频呈现教学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2)进一步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①设计与创新教学模式。
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交际材料,拓展教学内容,在实际的课堂设计中根据教学要求和目的及教材内容,增加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英语视听材料。课内外结合教学,课上教学与课下学生自主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地巩固课内知识,提供充分的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把听说结合起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视听说立体化教学,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朝着多元化、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主体式多方位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情境模拟法、讨论法、辩论法、讲解法、听说法、行为主义语言教学法、沉默法、交际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尽量多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建构主义 自主学习 优势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40-02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听说技能的重要性,并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都越来越重视英语听力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在教学上进行教学改革。为了配合新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还大力投资硬件设备,加大了多媒体教室及语音教室的建设,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中。但由于受旧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影响,许多教师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多媒体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最大化地发挥网络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主体通过同化,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或通过顺应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通过这两个过程,不断构建新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然后构建自己对外部信息的意义理解。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学不再是填鸭式教学――教师的全堂讲授,而是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学不是教师简单的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完成,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学习信息进行理解消化,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对知识进行加工,主动进行意义建构,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虽然给予了帮助与指导,但对知识的理解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因而所建构的知识体系因个体的文化背景,人生观世界观,个性等差异而不同,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而在学习环境上,建构主义强调对支持性学习环境的营造,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多媒体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恰好满足了不同个体对学习环境个性化的这种要求。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现在虽然很多教师都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辅助英语教学,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加强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则有利于:
(一)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训练,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由于目前我国的学校普遍具有班额大的特点,教师难以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增加每一个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讲授又占了课堂很大一部分时间。而在多媒体网络听力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学生会有更多语言实践的有效时间,而且网络环境下又可以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现实生活语言材料。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听力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必须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掌握如何调节控制资源,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如何搜索信息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听力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决定学习的进度,选择符合自身实际听力水平的听力材料进行听力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在自主听力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听力学习负责,学会自我学习评价,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由于网络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使英语也能为专业提供服务。
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帮助学生学会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前应为自己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目标是努力的方向;而计划是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调查研究,我国学生的听力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在同一个班的学生,听力水平也有天壤之别,所以首先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计划,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多媒体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就为这种因人而异的学习目标与计划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同时教师需布置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学习计划。适当的课堂延伸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指导学生利用资源与培养学生调节控制资源
为了完成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首先,要教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资源,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如教学生如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索相关的英语听力资料或自己感兴趣的听力素材来进行听力训练。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学习网站,或者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建立共享的学习平台。其次,在多媒体听力学习环境下,应培养学生调节控制资源的使用。比如,网上的信息种类繁多,而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学生在网上学习时,教师需指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重点信息上。对于一些不良信息,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一般学习者很多时候都会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在多媒体网络听力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各种学习策略的运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三大类。在听力学习的运用中,这些策略又可细分为很多子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对学生加强训练,让他们养成在学习时运用学习策略的习惯。比如在听的过程中,要培养学习者对自己进行听时监控,掌握听时监控认知策略。集中注意力就是其中的一种监控表现。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网络自主听力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的监控,更需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听力过程进行监控。集中注意力包括两方面:一是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听材料,二是有目的地去选择所须注意的信息。
(四)加强教师的指导与评价
在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听力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全程监控,但也应适时指导,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样,也可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总之,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听力学习的效率,大学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实现听力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多样化,加强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刘儒德谈建构主义[M].北京: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2005
[3]张法科,张海霞.校园网辅助下英美文学教学的内容设计与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4(6)
[4]吴颖.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及其运用研究文[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英语听力是对传统课堂英语听力教学的有力延伸和补充,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随时随地上网学习,自由方便地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给学生提出自主学习的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及对英语听力的学习需求来指导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学习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网上自主学习英语听力模式能够充分突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监督者和评价者。
一、理论依据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和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都主张教师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扮演“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中的任务是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引导、支持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进而完成对意义的建构。
网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效果非常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以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学习理论,此概念首先被Holec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外语教学。Holec把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五方面:自主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并发展学习者个人承担学习责任的意愿。
Littlewood认为,自上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包含能承担抉择责任的动机和信心,学习者具有独立选择的意愿和能力,而意愿和能力是构建自主学习的两大重要元素[2]。Little指出自主是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H标以及学习内容和方法并确定一套自己的评估体系的能力,是“批评性反思、决定、独立行动的能力”。Benson认为语言学习的自主性包括对三个方面的控制,即对学习管理、认知过程和学习内容的控制。ziliffrleHllarl认为自主学习从心理过程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计划阶段、行为或意识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当学生在动机、元认知、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是自主。尽管各学者对自上学习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其核心都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自主调控、反思以及合作的能力,包括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确定评估方式等。
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能够增加Krashen提倡的可理解语言输入,创造出多样化的真实语言材料或现实的语言环境。Ellis提出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篱理和评判学生的学习,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课堂活动的协商者、参与者及心理支持者,更应当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Gardner认为教师担负着辅导、评估、提供咨询、开发教材、管理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等职责”’。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身兼多种角色。
二、网络自主学习英语听力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分析
在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英语听力的过程中,学生要更多地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教师要为确保学生有效学习扮演多重角色。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者(designer)、指导者(guide)、促进者(facilitator)、监督者(montor)和评价者(eva]uator)。
1.设计者
教师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在网络平台上帮助学生设计并制定英语听力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选取布置与学生的个人经验相关的听力素材,如介绍留学英国怎样租房、办银行卡、查询并选课、与同学合做小组作业等内容让学生听,从而创设一个较真实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英语听力环境。教师在设计网络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听力内容的难度、趣味性、实用性及学习任务的有效性等以让学生喜欢在网上自主学习,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而不是因迫于教师的压力才做的一项作业。
2.指导者
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个人学习,决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学生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持续不断的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英语听力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时间安排等,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切实可行的长短期学习计划,推荐丰富的英语听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还要及时准确诊断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3.促进者
教师在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并定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有利的协助,学生很难正确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自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自主学习,因为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英语听力时学习动机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态度和投入程度。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应关注学生间个体差异,通过分析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需求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及时解决听力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自己承担义务,发挥其自主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强化他们语言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使学习富有乐趣,具有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其学习。
4.监督者
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英语听力目前还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初级阶段会遇到诸如部分学生自律性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做听力作业相互抄答案等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充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者,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控。教师应通过在线指导监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消极懒散行为,督促没有按要求完成听力学习任务的学生补上作业,将学生的网上学习活动纳入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实践表明教师是否能真正有效且及时地监督管理学生的网上自主学习行为,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成败。
5.评价者
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听力时,他们的学习时间、内容、作业反馈等所有学习过程都被学习平台记录下来,也就是给每个学生定制了完整的网络学习档案。教师通过查看每个学生的网络学习档案,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们听力学习的进展情况和作业成绩,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在网络学习平台定期进行英语听力的测试,教师在网上给学生出听力考题,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师要求的听力级别难度组卷,考查听力学习成效,所有成绩均被自动记录。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听力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形成性评价,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三、结语
利用网络开展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促进英语听力的习得,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建了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英语学习环境”,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英语教学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但是这种转移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减少,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担当起多重角色。
网络自主学习改变了原先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成主动探究学习的主体,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Holic,h.Auto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inig.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 Littlewood,W.“Autonomy”:An anatomy and Framework.System,1966.
[3]Little,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Dublin:Authentik,1991.
[4] 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