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砌体结构论文8篇

时间:2023-01-20 08:48: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砌体结构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砌体结构论文

篇1

关键词:砌体结构砌块绿色材料发展过程发展方向

砌体结构是最古老的一种建筑结构。我国的砌体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纪录。在历史上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年前用“秦砖汉瓦”建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建于北魏时期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高40米的砖砌密檐式塔;建于隋大业年问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净跨37.37米,全长50.82米,宽约9米,拱高7.2米,为世界上最早的空腹式石拱桥,该桥已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为世界第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还有如今仍然起灌溉作用的秦代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自豪和继承的。解放后我国在砌体结构方面更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分三个方面来概括介绍。

1.砌体结构用量大、范围广

解放以来,我国砖的产量逐年增长,1990年砖产量增长到6200亿块,是世界其它各国年产量的总和。全国基本建设中,将砌体作为墙体的已占90%左右。在办公室、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都是采用砌体结构,50年代砌体结构的房屋一般只能建到4~5层,而现在很多城市已可建到7~8层。我国许多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采用砖墙、柱承重结构。砌体结构还用于建造各种构筑物,如烟囱、排气塔、粮仓、水渠等。此外我国在古代建桥技术的基础上还建造了多座100米以上的石拱桥,有些还在不同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我国积累了在地震地区建造砌体结构房屋的宝贵经验,我国的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在6度或6度以上地震设防区,在地震裂度≤6度地区的砌体结构经受了地震的考验。经过对设计和构造的处理,还在7度区和8度区建造了大量的砌体房屋。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代初至今,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建造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已达70~80亿平方米。

2.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

60年代以来,我国粘土空心砖(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南京建造了8层空心砖承重的大桥旅馆。当时空心砖孔洞率为22%,与实心砖强度等效,但可减轻自重17%,减少墙厚20%,节省砂浆20%~30%,砌筑工时少20%~25%,墙体造价降低19%~23%。根据进一步节能要求,近年来我国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规格为280mm×2~XlU1]×19、孔洞率为40%的烧结保温空心砖(块),这种保温砖的密度为1012kg/m3,抗压强度10.5MPa主要力学和热工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多孔砖砌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行业标准为这种砖的推广创造了条件。近10多年来,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矸石等制成无熟料水泥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砌块种类、规格很多,其中以中、小型砌块较为普遍,在小型砌块中又开发出多种强度等级的承重砌块和装饰砌块。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国砌块总产量约为2500万立方米,各类砌块建筑约5000万平方米。近十年砼砌块与砌块建筑的年递增率都在20%左右,尤其在大中城市中推广特别迅速。这些砌块建筑大多是多层的,至于中高层、高层砌块建筑我国于80年代就着手进行试点工作,在几座城市都做了试验楼,为我国中高层砌块建筑的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90年代初期,在总结国内外配筋砌块结构的配套材料、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上获得了突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更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试点工程。试点工程实践证明,中高层配筋砌块建筑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将中高层配筋砌块结构体系纳入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是理所当然的。砌块作为粘土砖的主要替代材料,在某些功能上强于粘土砖,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和约束配筋砌体对应的是所谓均匀配筋砌体,即国外广泛应用配筋砼砌块剪力墙结构,这种砌体和钢筋砼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砼剪刀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砌块剪力墙筋砌块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配筋砌体强度、延性好,和钢筋砼剪刀墙性能十分类似,可以用于大开间和高层建筑结构。我国从80年代初期主持编制国家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起,对配筋砌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配筋砌体可建造一定高度的既经济又安全的建筑结构。

3.砌体结构理论的发展

1950年以前。我国可说谈不上有系统的砌体结构设计理论。国家建设部于1956年批准在我国推广应用原苏联《砖石及钢筋砖石结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60~70年代初,在我国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全国范围内对砖石结构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比较先进的砖石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和经验。在砌体强度计算公式、无筋砖体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按弹性方案考虑房屋的空间工作,以及有关构造措施方面都具有我国特色。

4.对我国砌体结构的展望

砌体结构是由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构件,而砌块有多种材料的砌块,我国最古老的砌块即为砖和石。几千年来,由于砖、石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可就地取材、生产和施工方法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所以至今仍为我国主导的建筑材料。解放后我国也确实研制出多种材料的砌块,但都存在着自重大、强度低、生产耗能高、毁田严重、机械化水平低、耐久和抗震性能差的特点,所有这些都抑制着砌体结构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发展高强轻质的砌体材料

目前我国的砌体材料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强度低、耐久性差的问题。如粘土砖的抗压强度。我国一般为7.5~15Mpa,承重空心砖的孔隙率≤25%,体积质量一般为4KN/m3。而发达国家的砖抗压强度一般均达到30~60Mpa,甚至可达到100Mpa,承重空心砖的孔洞率可达到40%~60%,体积质量一般为1.3KN/m3,最轻的可达到0.6KN/m3。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条件,只要在配料、成型、烧结工艺上进行改进,可显著提高砖的强度和质量。如中美合资大连太平洋砖厂生产的百岩砖强度可达20100Mpa。这种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和耐磨性好,并且有独特的色彩,可作为清水墙和装饰材料。根据我国对粘土砖的限制政策,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粘土较多的地区发展高强度粘土砖、高空隙率的保温砖和外墙装饰材料等。而在少粘土的地区大力发展高强砼砌块,承重装饰砌块和利用废材料制成的砌块等。在发展高强块材的同时,也需研制高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目前最高等级的砂浆强度为M15。要与高强度的块材相匹配时需开发大于M15的高强度砂浆。我国的《砼小型空心砌块浆和灌孔砼》行业标准中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5~M30,灌孔砼的强度等级为C20~C40,这是砼砌块配套材料方面的重要进展,对推动高强材料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据预测,干拌砂浆和商品砂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干拌砂浆把所有配料在干燥状态下混合装包供应,现场按要求加水搅拌即可。天津舒布洛克水泥砌块公司已供应这种干拌砂浆,价格比普通砂浆约高0.2%左右。商品砂浆的优点同商品砼一样,这类砂浆一旦取代传统砂浆,将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4.2积极开发研究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

1988年第一次国际材料研究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建材”的概念,1992年联大巴西里约热内卢以“环境和发展”为主题的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宣言,确认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其目标是依据环境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然的原则,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对废弃物再利用和净化,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建材》计划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国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为契机,遵循同志的“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指示精神,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研制“绿色建材”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现已加大力度限制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的生产。如对粘土砖(按1996年生产6000亿块粘土砖就毁掉10万多亩农田、耗能6000万吨标准煤)国家早就出台了限制政策。近年来力度更大,一些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在建筑上不准采用粘土实心砖,其实这也就间接促进了其它新型建材的发展。如蒸压灰砂废渣制品、利用页岩生产多孔砖、废渣轻型砼墙板、GRC板、蒸压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和砌块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建材制品。

4.3进一步加强配筋砌体和预应力砌体的研究

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配筋砌体结构体系,但需研制和定制生产砌块建筑施工用的机具,如铺砂浆器、小直径振捣棒、小型灌孔砼浇注泵、小型钢筋焊机、灌孔砼检测仪等。这些机具对保证配筋砌块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这种砌体的原理同预应力砼,能明显改善砌体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国外在预应力砌体和配筋砌体方面的水平很高。我国直到最近才有少数专家对其研究。

4.4加强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

进一步研究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受力性能,通过数学和力学模式,建立完善而精确的砌体结构理论,是全世界各国都关心的课题。我国在这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目前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对砌体结构的试验技术和数据处理的研究对促进砌体结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施楚贤.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2】丁大均.砌体结构教学刍议【J1】.建筑结构,1999年

篇2

关键词:砌体结构砌块绿色材料发展过程发展方向

砌体结构是最古老的一种建筑结构。我国的砌体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纪录。在历史上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年前用“秦砖汉瓦”建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建于北魏时期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高40米的砖砌密檐式塔;建于隋大业年问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净跨37.37米,全长50.82米,宽约9米,拱高7.2米,为世界上最早的空腹式石拱桥,该桥已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为世界第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还有如今仍然起灌溉作用的秦代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自豪和继承的。解放后我国在砌体结构方面更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分三个方面来概括介绍。

1.砌体结构用量大、范围广

解放以来,我国砖的产量逐年增长,1990年砖产量增长到6200亿块,是世界其它各国年产量的总和。全国基本建设中,将砌体作为墙体的已占90%左右。在办公室、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都是采用砌体结构,50年代砌体结构的房屋一般只能建到4~5层,而现在很多城市已可建到7~8层。我国许多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采用砖墙、柱承重结构。砌体结构还用于建造各种构筑物,如烟囱、排气塔、粮仓、水渠等。此外我国在古代建桥技术的基础上还建造了多座100米以上的石拱桥,有些还在不同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我国积累了在地震地区建造砌体结构房屋的宝贵经验,我国的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在6度或6度以上地震设防区,在地震裂度≤6度地区的砌体结构经受了地震的考验。经过对设计和构造的处理,还在7度区和8度区建造了大量的砌体房屋。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代初至今,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建造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已达70~80亿平方米。

2.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

60年代以来,我国粘土空心砖(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南京建造了8层空心砖承重的大桥旅馆。当时空心砖孔洞率为22%,与实心砖强度等效,但可减轻自重17%,减少墙厚20%,节省砂浆20%~30%,砌筑工时少20%~25%,墙体造价降低19%~23%。根据进一步节能要求,近年来我国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规格为280mm×2~XlU1]×19、孔洞率为40%的烧结保温空心砖(块),这种保温砖的密度为1012kg/m3,抗压强度10.5MPa主要力学和热工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多孔砖砌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行业标准为这种砖的推广创造了条件。近10多年来,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矸石等制成无熟料水泥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砌块种类、规格很多,其中以中、小型砌块较为普遍,在小型砌块中又开发出多种强度等级的承重砌块和装饰砌块。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国砌块总产量约为2500万立方米,各类砌块建筑约5000万平方米。近十年砼砌块与砌块建筑的年递增率都在20%左右,尤其在大中城市中推广特别迅速。这些砌块建筑大多是多层的,至于中高层、高层砌块建筑我国于80年代就着手进行试点工作,在几座城市都做了试验楼,为我国中高层砌块建筑的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90年代初期,在总结国内外配筋砌块结构的配套材料、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上获得了突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更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试点工程。试点工程实践证明,中高层配筋砌块建筑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将中高层配筋砌块结构体系纳入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是理所当然的。砌块作为粘土砖的主要替代材料,在某些功能上强于粘土砖,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和约束配筋砌体对应的是所谓均匀配筋砌体,即国外广泛应用配筋砼砌块剪力墙结构,这种砌体和钢筋砼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砼剪刀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砌块剪力墙筋砌块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配筋砌体强度、延性好,和钢筋砼剪刀墙性能十分类似,可以用于大开间和高层建筑结构。我国从80年代初期主持编制国家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起,对配筋砌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配筋砌体可建造一定高度的既经济又安全的建筑结构。

3.砌体结构理论的发展

1950年以前。我国可说谈不上有系统的砌体结构设计理论。国家建设部于1956年批准在我国推广应用原苏联《砖石及钢筋砖石结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60~70年代初,在我国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全国范围内对砖石结构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比较先进的砖石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和经验。在砌体强度计算公式、无筋砖体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按弹性方案考虑房屋的空间工作,以及有关构造措施方面都具有我国特色。

4.对我国砌体结构的展望

砌体结构是由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构件,而砌块有多种材料的砌块,我国最古老的砌块即为砖和石。几千年来,由于砖、石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可就地取材、生产和施工方法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所以至今仍为我国主导的建筑材料。解放后我国也确实研制出多种材料的砌块,但都存在着自重大、强度低、生产耗能高、毁田严重、机械化水平低、耐久和抗震性能差的特点,所有这些都抑制着砌体结构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发展高强轻质的砌体材料

目前我国的砌体材料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强度低、耐久性差的问题。如粘土砖的抗压强度。我国一般为7.5~15Mpa,承重空心砖的孔隙率≤25%,体积质量一般为4KN/m3。而发达国家的砖抗压强度一般均达到30~60Mpa,甚至可达到100Mpa,承重空心砖的孔洞率可达到40%~60%,体积质量一般为1.3KN/m3,最轻的可达到0.6KN/m3。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条件,只要在配料、成型、烧结工艺上进行改进,可显著提高砖的强度和质量。如中美合资大连太平洋砖厂生产的百岩砖强度可达20100Mpa。这种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和耐磨性好,并且有独特的色彩,可作为清水墙和装饰材料。根据我国对粘土砖的限制政策,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粘土较多的地区发展高强度粘土砖、高空隙率的保温砖和外墙装饰材料等。而在少粘土的地区大力发展高强砼砌块,承重装饰砌块和利用废材料制成的砌块等。在发展高强块材的同时,也需研制高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目前最高等级的砂浆强度为M15。要与高强度的块材相匹配时需开发大于M15的高强度砂浆。我国的《砼小型空心砌块浆和灌孔砼》行业标准中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5~M30,灌孔砼的强度等级为C20~C40,这是砼砌块配套材料方面的重要进展,对推动高强材料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据预测,干拌砂浆和商品砂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干拌砂浆把所有配料在干燥状态下混合装包供应,现场按要求加水搅拌即可。天津舒布洛克水泥砌块公司已供应这种干拌砂浆,价格比普通砂浆约高0.2%左右。商品砂浆的优点同商品砼一样,这类砂浆一旦取代传统砂浆,将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4.2积极开发研究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

1988年第一次国际材料研究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建材”的概念,1992年联大巴西里约热内卢以“环境和发展”为主题的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宣言,确认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其目标是依据环境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然的原则,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对废弃物再利用和净化,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建材》计划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国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为契机,遵循同志的“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指示精神,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研制“绿色建材”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现已加大力度限制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的生产。如对粘土砖(按1996年生产6000亿块粘土砖就毁掉10万多亩农田、耗能6000万吨标准煤)国家早就出台了限制政策。近年来力度更大,一些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在建筑上不准采用粘土实心砖,其实这也就间接促进了其它新型建材的发展。如蒸压灰砂废渣制品、利用页岩生产多孔砖、废渣轻型砼墙板、GRC板、蒸压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和砌块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建材制品。

4.3进一步加强配筋砌体和预应力砌体的研究

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配筋砌体结构体系,但需研制和定制生产砌块建筑施工用的机具,如铺砂浆器、小直径振捣棒、小型灌孔砼浇注泵、小型钢筋焊机、灌孔砼检测仪等。这些机具对保证配筋砌块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这种砌体的原理同预应力砼,能明显改善砌体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国外在预应力砌体和配筋砌体方面的水平很高。我国直到最近才有少数专家对其研究。

4.4加强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

进一步研究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受力性能,通过数学和力学模式,建立完善而精确的砌体结构理论,是全世界各国都关心的课题。我国在这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目前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对砌体结构的试验技术和数据处理的研究对促进砌体结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施楚贤.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2】丁大均.砌体结构教学刍议【J1】.建筑结构,1999年

篇3

砌体的裂缝是质量问题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辨别。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归纳如下:

1.1温度变形

1.1.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

如平顶砖混结构顶层砖墙因日照及气温变化和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造成屋盖与砖墙变形不一致所产生的裂缝,位置多在两端顶层墙体上。

1.1.2温度或环境温差太大。

如房屋长度太长,又不设置伸缩缝,造成贯穿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位置常在纵向中部。

1.1.3砖墙温度变形受地基约束。

如北方地区施工期不采暖,砖墙收缩受到地基约束而造成窗台及其以下砌体中产生斜向或竖向裂缝。

1.1.4砌体中的混凝土收缩(温度与干缩)较大。

如较长的现浇雨篷梁两端墙面产生的斜裂缝。

1.2地基不均匀沉降

1.2.1地基沉降差较大。

如长高比较大的砖混结构房屋中,中部地基沉降大于两端时产生八字裂缝;地基两端沉降大于中间时,产生倒八字裂缝;地基突变,一段沉降较大时,产生竖向裂缝。

1.2.2地基局部塌陷。

如位于防空洞古井上的砌体,因地基局部塌陷而裂缝。

1.2.3地基冻胀。

如北方地区房屋基础埋深不足,地基土又具有冻胀性,导致砌体裂缝。

1.2.4地基浸水。

如填土地基或湿陷黄土地基局部浸水后产生不均匀沉降使纵墙开裂。

1.2.5地下水位降低。

如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因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附加沉降导致砌体开裂。

1.2.6相邻建筑物影响。

如原有建筑物附近新建高大建筑物造成原有建筑产生附加沉降而裂缝。

1.3结构荷载过大或砌体截面过小

1.3.1抗压抗弯抗剪抗拉强度不足。

如中心受压砖注的竖向裂缝;砖砌平拱抗弯强度不足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挡土墙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水平裂缝;砖砌水池池壁沿灰缝的裂缝。

1.3.2局部承压强度不足。

如大梁或梁垫下的斜向或竖向裂缝。

1.4设计构造不当

1.4.1沉降缝设置不当。

如沉降缝位置不设在沉降差最大处;沉降缝太窄,高层房屋沉降变形后,低层房屋随之下沉砌体受挤压而开裂。

1.4.2建筑结构整体性差,如混合结构,建筑中,楼梯间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不闭合而引起的裂缝。

1.4.3墙内留洞。

如住宅内外墙交接处留烟囱孔影响内外墙连接。使用后因温度变化而开裂。

1.4.4不同结构混合使用,无适当措施。如钢筋混凝土墙梁挠度过大引起墙体裂缝。

1.4.5新旧建筑连接不当。

如原有建筑扩建时,基础分离而新旧砖墙砌成整体,使结合处产生墙体裂缝。

1.4.6留大窗洞的墙体构造不当,如大窗台墙下,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

1.5材料质量不良

1.5.1砂浆体积不稳定。

如水泥安全性不合格,用硫含量超标的硫铁矿渣代砂引起砂浆开裂。

1.5.2砖体积不稳定。

如使用出厂不久的灰砂砖砌墙,因收缩不一致较易引起裂缝。

1.6施工质量低劣

1.6.1组砌方法不合理,漏放构造钢筋。

如内外墙不同时砌筑,又不留踏步式接茬,或不放拉接钢筋,导致内外墙连接处产生通长竖向裂缝。

1.6.2砌体用断砖,墙中通缝重逢较多。

如某单层厂房围护外墙因集中使用断砖而裂缝。

1.6.3留洞或留槽不当。

如某办公楼在500mm宽窗间墙留脚手眼,而导致砌体开裂缝。

1.7地震和工程振动

1.7.1地震。

如多层砖混结构宿舍在强烈地震下产生的斜向或交叉裂缝。

1.7.2无下弦人字木屋架。

如顶层人字木无下弦屋架,在地震时产生水平推力,顶部墙体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顶层墙角在地震时出现角部V形裂缝。

1.7.3不均匀震陷。

如楼盖有圈梁,地震时一侧震陷较大窗间墙出现斜裂缝。

1.7.4机械振动。

如某工程附近爆破所造成的裂缝。

2砌体强度不足

2.1设计截面太小,承载力不够;

2.2水电暖卫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太多;

2.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泥和掺和料等;

2.4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

3局部损伤或倒塌

3.1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

3.2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

3.3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

4砌体错位、变形

4.1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稳变形。

4.2施工质量问题。

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增加变形,甚至错动;

4.3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

4.4施工工艺不当,如砂灰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

综上所述,设计不当、材料不良、施工低劣和地震及机械振动造成的裂缝比较容易观察和判断。砌体最常见的裂缝原因是温度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但也有因荷载过大或截面过小导致的裂缝,其危害性往往严重。

篇4

关键词:砌体结构设计注意问题防裂措施

传统的砌体结构房屋因其经济实用性的特点在现阶段住宅设计中仍然被广泛采用,成为我国多层住宅采用的主要结构体系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住宅户型与传统户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多样化趋势,相应给住宅设计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砌体结构以脆性材料作为竖向承重构件,结构刚度大,延性和变形能力差,抗震性能低,因此规范中对墙体限制较多。如果设计中不引起重视有可能给工程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下面谈谈砌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 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

2. 在抗震设防区,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对于剪力墙结构,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在角部剪力墙上开设转角窗。抗震设计时,8度及8度以上设防区的高层建筑不宜在角部剪力墙上开设转角窗。

3. 底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中要特别注意:a.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b. 底框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4. 构造柱设计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第7.3.2.5条)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5.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间距超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有效措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3.1-6.3.9条有许多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措施。

6. 多层砌体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三道承重纵墙,每道纵墙还应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等宽,且房屋的局部尺寸宜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7.1.6条的要求。

7. 砌体结构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既挑梁埋入砌体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且挑梁外露部分与墙内部分标高不同时应注意梁在折角处的宽度及钢筋的锚固。

8. 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001第7.1.5.4条。)

9. 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5条设计。既: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在温差较大的地区为防止或减轻由于混凝土屋盖和墙体间的温差变形和墙体干缩变形引起的顶层墙体的开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选择下列措施:

1.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分割缝,间距不宜大于20m。

2. 屋面应设置有效的保温层或隔热层。屋面保温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设置分隔缝,其间距不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缝宽不小于30mm。

3. 当现浇混凝土挑檐或坡屋顶的长度大于12m,宜沿纵向设置分隔缝或沿坡顶脊部设置分隔缝,缝宽不小于20mm,缝内应用防水弹性材料嵌填。

4. 当房屋进深较大时,在沿女儿墙内侧的现浇板处设置局部分割缝,缝宽不小于20mm,缝内应用防水弹性材料嵌填。

5. 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适当配置水平钢筋。

6. 顶层挑梁与圈梁拉通。当不能拉通时,在挑梁末端下墙体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其从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1000mm

7. 在顶层门窗洞口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

篇5

关键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投资行为债券市场

从1981年我国开始恢复了国债发行,在二十多年里国债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国债发行规模逐渐扩大,国债品种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国债发行和流通机制也逐步优化。同时国债的发行方式日益市场化,经历了从传统的行政动员和行政分配,到1991年的承购包销,进而到现在的“基数认购、区间投标、差额招标、余额分销”,以及“自由投标、变动价位、二次加权、全额招标”的招标方式的演变。我国债券市场经历了实物券柜台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场外债券市场三个主要阶段的发展过程。1997年6月以后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债券市场,将其所持有的国债、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统一托管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并可进行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银行间债券市场就此启动。截至2004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户的投资者总数达5354家,涵盖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其它非金融机构类投资者,其组织成员已经基本覆盖了我国金融体系,一个开放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市场已经形成。2004年财政部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14期共4413.9亿元记账式国债,其中跨市场国债有8期共3398.7亿元,占整个发行量的76.69%。但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目前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存在的问题

1.国债期限结构较为单一

由于我国短期和长期国债的发行规模较小,15年期以上的国债品种较少,5年~15年期国债在可流通国债中占绝对比重。从资金供求情况来看,市场上的长期资金供大于求

2.投资行为短期化

证券投资行为短期化。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也是一个转轨的市场。

由于比较复杂的原因,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的主体是投机而不是投资,这在中外股市换手率的巨大差异上表现得很明显。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交易所年平均换手率在20%年~50%之间,而2000年我国深沪股市流通股的平均换手率分别是499.1%和503.85%,即上市流通的每一张股票平均每年要换手5次左右。我国股票换手率持续居高不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证券市场缺乏长期投资价值,也反映了我国的投资者长期以来都缺乏长期的投资观念。

其次实体投资行为短期化。我国企业投资短期化倾向非常明显。由于银行信贷资金有着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受此制约,一方面企业难以用短期信贷资金进行长期项目投资,而自有资金数额又极为有限,因此,难以有效地展开技改、更新及其他类型的投资;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相当多企业只得选择一些短期见效的投资项目,由此,企业投资的短期化演化为经济运行的短期化。

实体经济行为的短期化意味着在经济行为主体的观念当中,是没有期限或者没有长期的概念的。实体经济行为的短期化反映在金融领域就是金融行为的短期化,在国债市场上就表现为对于期限的无差异化。在国债市场上,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长期行为的参照,因此长期国债的定价就缺乏相应的基准。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依据短期的收益率水平,来确定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所以“长债短炒”现象在金融行为短期化的影响下就是必然的。

3.物价变化走低趋势

由于技术进步日益提高,且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因此,物价的下跌成为一种常态。在经过20年改革之后,1998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短缺经济得到了基本消除,大量的工业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总需求的不足,影响到物价的走低。而物价的走低趋势又制约了利率走高的可能性。因此,至少从中期来看,我国的利率是难以上升的。这反映在国债利率上,就是长期利率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的趋势。

二、健全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建议

针对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健全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国债品种

增加不同期限的国债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除充分考虑偿债周期和偿债能力外,更需要对应债主体的投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以确定长、中、短期相互搭配、相互弥补的期限结构。发行原则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发行短期国债,适度发展中期国债,增加发行长期国债,建立债券种类多样化、期限分布均衡化的国债期限结构。不仅有国债,还要有企业债券;不仅有短期债券,还要有中长期债券,具有足够的规模与流动性。现在财政部国债发行是按年度发行额管理的,这是制约短期国债发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债发行如果实行额度管理,在长期内统一规划国债的品种与数量将有利于国债期限结构的改善,改变目前偏重于中期国债,长期和短期国债不足甚至空缺的状况。今后应增加短期国债,控制中期国债,发展长期国债。

2.实现国债利率的市场化

在西方国家,短期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制定与调整的,而中长期利率则是由市场决定的。中央银行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应该采取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的办法,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而带动货币市场利率下限降低。与我国目前活期存款利率相比,货币市场的收益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将带动大量的资金进入货币市场,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也为中短期国债收益率下降打开了空间。1999年以来,我国加大了通过招标发行国债的规模,不仅增加了市场中可流通的现券量,而且提高了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这种方式今后要继续保持,并且在发行方式上应不断完善。

3.扩大国债市场的投资者种类,促进国债市场的流动性

1998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保险公司入市;1999年初325家城乡信用社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1999年9月部分证券公司和全部的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2000年9月人民银行再度批准财务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至此,代表中国批发债券市场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其组织成员基本覆盖了我国的金融体系。但是,目前的投资者数量还很少,一般的非金融企业无法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首先,适当引入外国投资者。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允许国外投资人参与国内国债市场,而是利用境外借款或发行债券的方式举借外债。其次,鼓励基金参与国债的投标。虽然1998年新上市的5只基金(金泰、与世无争、兴华、裕阳、安信)中,有在未来的投资组合中其国债投资比例占其整个资产比例不少于20%的规定,但国债在基金资产结构图中占有的比重仍是微不足道的。再次,引入远期国债交易机制。远期交易具有价格发现与价格收敛的作用,即期市场上现货债券价格受远期市场交易的影响,会更趋于合理,使国债现货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更趋合理。

4.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债券投资基金

由于债券投资基金具有专业投资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它们的投资风格更加稳健,有利于国债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但我国目前仍十分缺乏专业的债券投资基金。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同时,建立债券做市商制度。做市商的双向报价,有利于发现市场价格,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5.提高国债发行计划透明度

篇6

[关键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投资行为债券市场

从1981年我国开始恢复了国债发行,在二十多年里国债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国债发行规模逐渐扩大,国债品种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国债发行和流通机制也逐步优化。同时国债的发行方式日益市场化,经历了从传统的行政动员和行政分配,到1991年的承购包销,进而到现在的“基数认购、区间投标、差额招标、余额分销”,以及“自由投标、变动价位、二次加权、全额招标”的招标方式的演变。我国债券市场经历了实物券柜台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场外债券市场三个主要阶段的发展过程。1997年6月以后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债券市场,将其所持有的国债、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统一托管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并可进行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银行间债券市场就此启动。截至2004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户的投资者总数达5354家,涵盖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其它非金融机构类投资者,其组织成员已经基本覆盖了我国金融体系,一个开放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市场已经形成。2004年财政部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14期共4413.9亿元记账式国债,其中跨市场国债有8期共3398.7亿元,占整个发行量的76.69%。但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目前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存在的问题

1.国债期限结构较为单一

由于我国短期和长期国债的发行规模较小,15年期以上的国债品种较少,5年~15年期国债在可流通国债中占绝对比重。从资金供求情况来看,市场上的长期资金供大于求

2.投资行为短期化

证券投资行为短期化。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也是一个转轨的市场。

由于比较复杂的原因,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的主体是投机而不是投资,这在中外股市换手率的巨大差异上表现得很明显。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交易所年平均换手率在20%年~50%之间,而2000年我国深沪股市流通股的平均换手率分别是499.1%和503.85%,即上市流通的每一张股票平均每年要换手5次左右。我国股票换手率持续居高不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证券市场缺乏长期投资价值,也反映了我国的投资者长期以来都缺乏长期的投资观念。

其次实体投资行为短期化。我国企业投资短期化倾向非常明显。由于银行信贷资金有着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受此制约,一方面企业难以用短期信贷资金进行长期项目投资,而自有资金数额又极为有限,因此,难以有效地展开技改、更新及其他类型的投资;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相当多企业只得选择一些短期见效的投资项目,由此,企业投资的短期化演化为经济运行的短期化。

实体经济行为的短期化意味着在经济行为主体的观念当中,是没有期限或者没有长期的概念的。实体经济行为的短期化反映在金融领域就是金融行为的短期化,在国债市场上就表现为对于期限的无差异化。在国债市场上,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长期行为的参照,因此长期国债的定价就缺乏相应的基准。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依据短期的收益率水平,来确定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所以“长债短炒”现象在金融行为短期化的影响下就是必然的。

3.物价变化走低趋势

由于技术进步日益提高,且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因此,物价的下跌成为一种常态。在经过20年改革之后,1998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短缺经济得到了基本消除,大量的工业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总需求的不足,影响到物价的走低。而物价的走低趋势又制约了利率走高的可能性。因此,至少从中期来看,我国的利率是难以上升的。这反映在国债利率上,就是长期利率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的趋势。

二、健全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建议

针对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健全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国债品种

增加不同期限的国债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除充分考虑偿债周期和偿债能力外,更需要对应债主体的投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以确定长、中、短期相互搭配、相互弥补的期限结构。发行原则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发行短期国债,适度发展中期国债,增加发行长期国债,建立债券种类多样化、期限分布均衡化的国债期限结构。不仅有国债,还要有企业债券;不仅有短期债券,还要有中长期债券,具有足够的规模与流动性。现在财政部国债发行是按年度发行额管理的,这是制约短期国债发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债发行如果实行额度管理,在长期内统一规划国债的品种与数量将有利于国债期限结构的改善,改变目前偏重于中期国债,长期和短期国债不足甚至空缺的状况。今后应增加短期国债,控制中期国债,发展长期国债。

2.实现国债利率的市场化

在西方国家,短期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制定与调整的,而中长期利率则是由市场决定的。中央银行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应该采取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的办法,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而带动货币市场利率下限降低。与我国目前活期存款利率相比,货币市场的收益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将带动大量的资金进入货币市场,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也为中短期国债收益率下降打开了空间。1999年以来,我国加大了通过招标发行国债的规模,不仅增加了市场中可流通的现券量,而且提高了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这种方式今后要继续保持,并且在发行方式上应不断完善。

3.扩大国债市场的投资者种类,促进国债市场的流动性

1998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保险公司入市;1999年初325家城乡信用社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1999年9月部分证券公司和全部的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2000年9月人民银行再度批准财务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至此,代表中国批发债券市场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其组织成员基本覆盖了我国的金融体系。但是,目前的投资者数量还很少,一般的非金融企业无法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首先,适当引入外国投资者。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允许国外投资人参与国内国债市场,而是利用境外借款或发行债券的方式举借外债。其次,鼓励基金参与国债的投标。虽然1998年新上市的5只基金(金泰、与世无争、兴华、裕阳、安信)中,有在未来的投资组合中其国债投资比例占其整个资产比例不少于20%的规定,但国债在基金资产结构图中占有的比重仍是微不足道的。再次,引入远期国债交易机制。远期交易具有价格发现与价格收敛的作用,即期市场上现货债券价格受远期市场交易的影响,会更趋于合理,使国债现货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更趋合理。

4.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债券投资基金

由于债券投资基金具有专业投资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它们的投资风格更加稳健,有利于国债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但我国目前仍十分缺乏专业的债券投资基金。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同时,建立债券做市商制度。做市商的双向报价,有利于发现市场价格,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5.提高国债发行计划透明度

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问题;结构设计;对策;质量;安全

持续出现的土木工程事故,既对人类的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产生了重大威胁,又让相关方在经济上受损。因此,要认真贯彻执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度,加大力度实施施工管理,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的设计者怕承担相关责任,造成设计保守化,从而产生很大的浪费。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必须从安全性、创新性、合理性、经济性等诸多角度出发。

一、存在的问题

除却和工程结构设计息息相关之外,工程安全和结构的合理、施工人员的水平、检测、维护工作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建筑部门,土建工程结构设计安全管理水准方面有所欠缺,相对于国际来说,同类规范要求非常高,事故的发生次数极少,即使在天灾、人祸的情况之下,所遭受到的损失,也是轻微的。我国结构设计规范中,主要在耐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长期使用之后构件承载力可能会有所不足。就国内目前结构设计情况来看,由于起步晚,发展落后,就不可避免的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不少问题。

1、安全设置水准

土建结构工程设计,由于其结构安全性,大部分都体现在了结构构建承载力方面的安全性和安全系数、整体牢固性以及耐久性等方面。总体来说,我国同类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中,安全设计和设置水准方面,稍低于国外规范。施工中,由于不能完全根据其进行施工,导致施工质量较低。

2、整体牢固性

除了承载力需要达到要求之外,结构物要保持整体的牢固性。保证结构整体牢固性,主要是为了保证当局部出现一些损坏的时候,不至于建筑工程的连续破坏,甚至倒塌等情况的出现。依赖于结构良好的延性,以及必要的多余约束,才能使结构整体牢固性得以保持,能够抵抗地震、人为破坏等方面的荷载,降低灾害损失。我国此类问题不少见,工程由于其整体性差,遭遇火灾、地震、等破坏后建筑整体倒塌,实属令人痛心。由于设计中,对设计前实际情况的勘察、论证和安全等级的考察等,在一些复杂的地质情况地区,土质的承载力也较差,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后果也不少见。

3、耐久安全性,维护和使用

我国土建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将耐久性的关注点,落在了结构强度的要求上面,忽略了环境因素方面的耐久性要求,忽视了很多方面的规范细致化。由于被锈蚀,或者是混凝土腐蚀等,从而造成结构的使用寿命出现问题,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等现象,较为普遍。设计单位和使用者,都没有对其提起足够的重视,已经超过了结构构件承载力方面的危害。

二、探讨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强化

为了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社会稳定的需求,对土建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方面要予以改善。站在国家的角度,需有关部门予以其足够重视,强化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制定科学、详细的技术规范及法规标准和监督措施,完善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机制,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集思广益,使规范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具体的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安全性

①管理方面。在选择时,多关注那些资质高,拥有较强的实力,而且管理方面相对较为先进,有先进设计理论和方法,拥有先进设计设备,素质较高的单位。加之其丰富的设计经验,往往设计出的成果质量也相对较高。

②加大力度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结构设计所涉及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来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掌握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程度等,与设计的质量紧密相关。另外,设计计算中要做到不漏项。设计人员想到的计算项目,大多能满足安全方面的要求。根据设计事故的分析,设计事故大多由于疏忽,漏掉了某个项目而造成。

③设计图纸要详细。在土木工程的建筑施工中,部分施工人员素质较差,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让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施工人员都能明白图纸的设计意思,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避免由于图纸方面的问题,造成事故,设计人员要通过严谨的态度,缜密的心思去对待一些细节之处,最好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较特殊的部分加以说明。

④重视过程监管,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修改。设计文件实施阶段,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保持经常性联系,对于设计中理解错位等现象进行及时纠正。若发现问题,务必及时核对,一旦出现错误,须及时改正。施工人员的一些建议,要提高重视程度。

2、经济性

①摒弃一味采用标准图的做法。标准图的采用,能降低设计工作量,使设计进度加快,降低错误的发生率。但是,其没有经过计算,通常为了保障安全性,就会采取高标准系列,就造成了超支的情况。设计人员应本着吃苦的精神,全面考虑费用的压缩,从安全角度出发,优化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的经济性。

②通过管理,促进设计的经济性。对招投标的设计方案进行比对、论证,在安全的基础之上,考察各个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同时也兼顾美观,选择最优的设计产品,节约开支。

③设计人员要客服掉本位主义,坚持大局为重的思想,与其他部门协调好关系。任何一个工程,都与其他单位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数据的提供、拆迁等。单位间的积极配合,能够减少一部分可观的费用。

三、结束语

对工程质量与安全而言,土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它也关乎到该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的开展,在确保建筑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保证工程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来庆,吴立娜. 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5)

篇8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着诸多问题,而避免因设计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增进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与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任务。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设计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建筑设计实践,为推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大发展而不懈奋斗。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现状分析

由于设计者不断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不断发展的建筑技术,人们面前经常会看到高质量的建筑结构的设计频繁被挖掘,随着计算机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在建设结构设计中的广泛的应用,所有的设计单位都在为了彻底脱离图板进行着努力,可是部分结构工程师产生了一种错觉,感觉结构设计很简单,只要遵循手册、图集以及规范就行,然后等待建筑师给出空间形成方案,借助于计算机去完成它,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扮演了一个东拼西凑的画图匠而已,实际上设计者的精力、知识以及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有的时候还会和建筑师在进行交流时产生矛盾和分歧,建筑物是空间结构,其中的构件以某种复杂的方式联系起来共同工作,目前,人们对于具体的空间结构整体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的简化以及假定。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2.1地基和基础的承载力不准确

地基和基础的设计向来是结构工程师特别重视的内容,这个阶段设计内容的好坏对后期的设计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地基和基础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建筑工程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关联,可是有的设计者在对多层民用建筑设计的时,在计算基础、梁以及柱的负荷的时候,所计算出的荷载值没有按照设计规范,因而导致采用的荷载值偏大。还有一些设计者没有给予软弱地基的危害有足够的重视,对于有些软弱地基应该采用换土垫层措施时,没有进行换土垫层设计,单单的只凭借经验进行处置,仅仅采用了砂垫层的处理措施加强了地基的承载力,也没有计算垫层的宽度和厚度,这样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也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甚至有的房屋建筑连地质勘察报告都没有,简单的参考附近的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的设计材料,或者是仅仅根据建设单位的口头介绍就完成了施工图的设计。

2.2 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抗震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工程师在钢筋混凝土中的抗震问题中,他们一直都坚持强柱弱梁原则,从而结合经验得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如果一个建筑的梁坏了,那么将导致建筑物的局部收到破坏,但是如果一个建筑物的柱子坏了,那就必将导致建筑的整体遭受破坏,由此得出了强柱弱梁的原则。然而,从建筑行业的经验来看也并不是柱越强越好,柱的强度还要受到轴压比的限制,在大地震来临的时候,如果柱的轴压比过高将会使柱的附加轴压比加大30%以上,这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强柱弱梁原则并不能完全消除建筑物不会倒塌的威胁。

2.3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存在裂缝问题

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的房屋是指底层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上部是多层的砌体结构房屋。这种类型的房屋一般都是沿街的宾馆、住宅、办公楼,其底层多数都是商店,这样的建筑的结构形式有效的提高了底层空间的经济利益,然而,一些设计师单纯的追求单一建筑立面上的造型来加大使用面积,在设计时把二层以上的部分横墙甚至外层挑墙设计到了悬挑梁上,虽然各层的设计有挑梁,但是实际结构中的底层挑梁承载常常出现大部分的裂缝,这样的现象在临街的一些砌体结构中十分的常见。

3.建筑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地基和基础承载力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在地基和基础设计的阶段,设计者在设计时应该满足建筑的整体性好、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以及建筑物容许变形,并且基础形式应该能够调节不均匀的沉降,对于一些高层的建筑物普遍采用设置地下室用来减小附加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这样一来有助于满足天然的地基的承载力以及整体的稳定性,不仅如此,在地基基础设计的过程中还要与地方性规范相结合,对于多层建筑物,尤其是软土层覆盖层的厚度相对较大的地方的多层建筑物,一般采用地基处理的方式的措施来控制建筑物的沉降,普遍使用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手段比较的多,但是在选择地基的处理措施之前,首先对地基进行认真的研究,并且结合上部的结构以及环境情况,然后,遵循工程设计的要求,明确地基处理的范围和确定处理后必须达到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处理方案的适用性,经过对方案的对比,去顶安全实用以及经济合理的方案。

3.2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抗震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保证建筑物的轴压比在各种建筑物中不超过1%,与此同时要注意柱断面和重点部位配筋的特别处理,需要加强对角柱和边柱,一般要对箍筋进行加密。第二,对框架柱和小截面柱的钢筋进行科学配置,确保他们不低于20,我们需要对矩形的柱面应用对称配筋的方法,提高它们的稳定性。第三,针对梁配筋要进行合理的设计,面对梁配筋,我们需要着重对梁中部的配筋进行加强,对梁支座部分的配筋进行适当的降低也应依据情况而定,这样就有助于梁铰机制的形成,在地震来临的时候,柱的实际承载力由于梁端塑性铰的作用而增加。

3.3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存在裂缝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一般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所设计的挑梁都是根据它的墙体的荷载以及承受本层楼盖的荷载计算得到的,但是实际结构中的悬挑梁的上部的墙体通常是整体砌筑的,因此,挑梁上部的楼盖以及墙体的荷载实质上是由上往下传递的,所以要想改变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存在的裂缝问题,就需要改变受力路线以及计算简图,或者是可以注意施工的工艺以及施工顺序。

4.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注意的地方

4.1建筑结构设计

经济、安全、适用以及便于施工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这几个原则非但互不矛盾,而且还相互关联,这四个原则也是一项优秀工程设计的不二选择。方案设计、结构计算、施工图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般步骤。方案设计期间建筑高度与层次、场地类别、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是确定建筑物结构形式的重要依据。受力杆件和承重体系的安排布置主要来源于不同的结构形式。建筑设计之后通常是结构设计,建筑设计决定了结构设计,而结构设计有时也会反作用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要因结构设计的能力大小而定,而且建筑设计也不能被结构设计破坏。一般建筑设计能否实现要看结构设计,因此结构设计也很重要。

4.2 防止砌体出现裂缝

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的好坏很大成分上是由于砌体出现裂缝引起的。严重的裂缝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承重能力,有时甚至会导致房屋的坍塌。大多情况下,裂缝是事故发生的前兆,因此,一定要重视裂缝的出现并及时处理。建筑材料使用不当,温差,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

4.3 在试桩阶段对抗拔锚桩裂缝进行控制

所使用的构件的裂缝宽度是在不影响试桩构建承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要注意到基础底板的作用和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也应该考虑到各个阶段的分项系数以及作用在箱体上的荷载,这些都应该具体的、认真的分析。在对极限状态的正常使用时,不同的组合方式是由不同的目的决定的。基础板上的可变荷载和永久荷载。如果当基础板下没有桩基础时,这就需要依据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其上部和下部的所有载荷的作用达到平衡;如果板下要是有桩基时,出现上部竖向荷载被桩相平衡的情况时,这个时候的基础底板受到的荷载一方面是板的自重和顶版面的可变荷载以及永久荷载,另一方面就是水浮力之和与可变的地基反力。

5.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而这些要求也因科技的不断发展得到的满足。在设计过程中文中所说到的问题也很容易出现。建筑项目的关键是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也是顺利完成建筑工程的依据。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应该多多提高自己的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加深对结构设计知识的认识和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的认识,多留意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