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生思想品德8篇

时间:2022-07-14 19:11: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思想品德,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思想品德

篇1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必然提升人们在地位平等、社会公正等方面的期待值。大学生作为思想意识尤其活跃的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感受、对平等公正的追求和期待更为超前和敏感。这种意识的生长,使得新时期的大学生对单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抱有某种逆反心理,他们更希望教学者能够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个人看法,并重视他们的思想观点,以此获得某种平等的地位、公正的对待。在这种状况下,要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升,就必须高度重视新时期大学生的这一思想特点。首先要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新时期的教学者应丢弃高高在上的旧有思维,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展开思想交流。一个平易近人的教育者,往往具有学生所喜欢和爱戴的亲和力,学生也愿意与之建立朋友关系并说出心里话。这类教育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在观点的撞击中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促使学生真心信服其观点并接受正确理念。其次要着力于打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思想品德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树立民主、平等、公正的理念,造就符合本质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公民。在课堂上,教学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学习的帮助者和抉择的建议者,而非命令者和强制者。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求在教学手段上,多采取对话式和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师生在彼此尊重和信任的氛围中,平等地交流、沟通。在对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弘扬真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进程,开展多方对话,本质上是尊重大学生主体意识、平等要求,引导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中,撞击观点,纠正偏见和错误,显扬真理。事实证明,大学生在平等公正意识得到实现和满足的状况下,其对真理的接受和认可将远超传统课堂氛围下的学习效果。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变化对思想品德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顺应这个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某种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高校思想品德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教学者的主导性有所下降,而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有所提升;教学者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有所改变,教学矛盾双方的互动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沉闷无趣将被鲜活积极的氛围所取代,学生的压抑无聊将在平等氛围的激发下变得积极主动、兴致盎然。

二、新时期大学生的自立自主意识不断高涨

首先,教育者应当读懂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在目前特定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大学生自主意识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开始利用一切机会打工赚钱以增加收入,他们在人生抉择、就业方向、婚恋选择方面更为自主而较为拒斥外部的过多干预,他们在人生理念的选择及发展方面有着独立探求的渴望。大学生自立自主意识的高涨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物质化、商品化及其带来的各类不良现象泛滥,相当部分的现代家庭在承担大学生的教育费用方面压力比较大,或者难以承担。这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上有着深刻的影响,相当部分的人不得不提前走向社会,为筹集学费及生活费用而努力打拼;二是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阶段,向前一步即是步入社会,这促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提前开始磨练自立自主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开展崭新的人生事业做准备。其次,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重视大学生不断增强的自立自主意识,并加以合理引导。在物质化、商品化色彩较为浓厚的大环境下,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物质利益的过度诱惑,远离拜金主义误区,在满足个人合理需求的情况下,还要对社会、对集体负有责任感;给予新时期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指导大学生的人生定位、职业选择。大学生自立自主意识的加强,还突出表现在思想意识、人生理念的抉择及发展方面。他们不愿再单纯、简单地接受他人及社会给予的思想理念或观点看法,而是更加愿意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观察和思考去认识问题,得出结论。对于其他思想理念,则会选择性地取舍,即便这种选择未必正确、科学。这就需要品德理论课顺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研究这一思想特点,予以积极应对。最后,教育者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现实需求,予以分析解读,增强教学效果。新时期大学生自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很直接地促使他们渴求了解和掌握做人处事方面的知识。笔者身处高校,在接触到的大学生中,很多人对人际关系处理、人生抉择、职业定位、事情处理技巧方面表现出某种迷茫和渴求。这使得大学生对于那些能够充分讲解做人处事哲理及技巧的课堂更感兴趣。思想品德理论课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因而在讲授思想品德理论课的同时,把握住上述重要原则,扣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现实案例,予以分析解读,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新时期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增强

新时期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主要来自社会形势的发展和未来就业的要求。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层面的变化发展为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也为其能力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时期的大学生不再按照某种计划指令或者他人的具体要求进行单方面的发展,而是面向诸多领域、诸多行业主动地进行综合性的自我规划和设计。另一方面,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学历的人员很多,但高学历的人才欠缺。大学生为求得更好的发展岗位,就必须面对这一就业形势,不断拓展自身能力的开发空间,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增强就业创业的竞争力。有鉴于此,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应当在综合素质发展、政治法律素养、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给予大学生以某种指导。事实上,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基本具备了大学生自我发展要求方面的指导内容。思想品德理论课体系中的思想修养及法律基础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德及法律意识的形成做好铺垫,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打开人生视野,以及理解社会历史变迁规律、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为大学生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以及预见未来走向提供丰富的理论及现实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人生定位作出合理判断而提供参考。指导下的思想品德理论课还贯彻着鲜明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探求的精神理念,这有利于塑造新时期大学生在自我发展道路上所应具有的进取品格。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于社会实践的欠缺。思想品德理论课应加强社会实践内容,引领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亲身感受真实的社会生产环境,并积极思考一些社会问题或某一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中的具体问题,设计解决方案,锻炼动手能力。课堂上单纯的理论讲解往往导致学生了无兴趣,甚至逆反;理论结合现实案例的充分解读会引起学生相当的兴趣和关注,并使得理论步入学生头脑之中;而付诸实践,且要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则会大大增加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他们会自觉地深入领会理论并积极思考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问题。要增强高校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就要求高度重视实践课环节,切实在制度设计、经费保障、考核机制方面拟定出可操作的方案来。

四、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

篇2

关键词:家庭背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逐渐发生着变化,在使得经济水平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加剧的情况。社会阶层分化所导致的不同家庭之间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慢慢影响到社会的各方各面。众多学者也分别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但目前针对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现状研究较少,不利于现阶段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对此,本文拟对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分析讨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一、不同家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一)阶层意识分化严重

近年来,大学生中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层意识。而校园内,可以明显的发现穿着高档用度奢侈的学生往往会集一起,大众消费的学生也自聚一方。这无疑是阶层分化的具体表现。阶层分化不可避免的导致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产生攀比心理,而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仇富心态,不利于和谐校园氛围的维护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人际交往短缺

现阶段,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仅凭借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览尽世事、丰富业余。可以说互联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互联网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当今大学生带来了麻烦: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不但影响了大学生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阻碍了必要的人际交往,不利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相互了解,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阶层分化。

(三)价值观社会化

现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呈现多元化倾向。大学生涉世不深,还未形成自身稳固的价值观,其思想、行为易为社会风气所影响,呈现随波逐流的特点。现阶段,现实生活及社会流行的合理利己主义对大学生影响很大,很多大学生将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相结合,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但由于个体在家庭背景、成长际遇上的差异,容易在信仰、心理等方面都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四)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大学生,不论家庭背景条件,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大背景下,大多为独生子女,为家庭成员所珍爱。即使非独生子女,在少子化的当今社会,家庭养育更趋于宠溺。长期的娇生惯养,使大部分大学生呈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不但缺乏关心他人、换位思考的精神,更缺乏必要的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加之部分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理性思考,有时为了逃避责任甚至会逾越法律底线,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

二、贫富差距加剧背景下强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策分析

(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积极引导,对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有很大帮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充分考虑学生家庭背景,尊重学生,以教育、关怀为主。引导学生对贫富差距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二)加强集体生活建设

加强集体生活建设,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通过开展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广阔的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并培养其合作意识及互助能力。通过丰富的校园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的同时,促使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之间建立起必要的理解和尊重,以使其能够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三)提升教师素质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提升自身个人魅力,充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并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根据学生现实需求,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作者:蒋力 单位: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曹韵.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篇3

[关键字]:传统文化;德育;大学生;思想品德;德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6

一、 中国呼唤大学传统德育方法的回归

我国德育正如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快速的经济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关系,人特别容易接受新观念的影响,社会将因此突然迷失方向⑴。他认为经济增长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社会内部结构,从而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帕森斯也认为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回牵动文化及意识形态的迁移⑵。正如2005年,孟悌清教授等一行人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⑶。从那次调查中也可以揭示出我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遭到了巨大的挑战⑷: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求知成才的内在需要,表现在追求目标模糊、生活目的模糊、心中的榜样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德育效果不太理想,不少学生还对德育采取轻视甚至对立的态度。传统文化就是在历史继替过程中那一段流动历程的体现。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三者之间,既相互吸引、相互渗透,又相互排斥,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兼容性、复杂性与再生性等特点⑸,首先得先理解我们的祖先们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传统。

总之,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的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既表现为显性的道德文章,又体现为隐性的民族心理积淀。到现在为止,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传统道德是集精华和糟粕于一体的社会思想意识形态,虽然有时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借鉴日本、韩国的德育经验

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儒家文化圈地区,现代化发展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发展过程。为了集合力量,尽快赶上现代化国家,他们多采用传统的中央集权式国家体制,并由政府引进西方经济制度和管理模式,来促进现代化发展⑹。

日本各界对道德教育的争论再次响起,表明日本对道德课作用的重新关注,目前,有关道德课的主张分为"回归传统派"、"市民德育派"和"维持现状派"。回归传统派的大部分人士仍然由文部省及政府官员充当。1999年,东京都知府候选人石原慎太郎在选举活动中提出"德目教育"的重要性。大阪大学的中国儒家教授加地伸行提出"回归通俗道德"说,认为在道德课中进行的"民主"、"平等"、"博爱"等"高级道德教育","对我们日本人来说太抽象,简直无法实现"。他主张,与其这样还不如回到儒家道德中寻找我们的德育依据。而文部省大臣、现任议员奥野诚亮则主张在学校道德课中应重视《教育赦语》的精神,不仅大大鼓吹了"大东亚战争"的英勇性,还认为现代道德课完全是西方操纵下的产物,应改革《教育基本法》,并回归《教育赦语》⑺。

与存在明确冲突双方和冲突力量对比,韩国的道德课理念就显得单调得多。韩国始终没有出现过对传统德育的深刻反省。包括政府和民间。未曾出现明显的、反传统的呼声。例如,在韩国经济增长开始不久的1967年对韩国企业管理人员的调查中,只有36-9%的人回答"应抛弃传统"⑻。而众所周知,企业是最应该抛弃陈规陋习的,追求新精神的地方。再如,韩国传统道德中的服从权威、地缘意识一直是阻碍韩国民主发展的根源。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80年代推行民主化的过程中,韩国一直未能真正摈弃这种传统。当然,这与韩国军人政治有相当直接的关系。因此造成韩国道德课中传统教育的比重比较大。

三、 小结

我们虽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但是传统的东西不能丢,那是不可替代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真正地把这个不能屏弃的原则切实地遵守下去。首先,着眼于大学生思想实际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与学校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校园文化的熏陶紧密关联。其次,着眼于大学生生活实际;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方式,追求的风格,课余生活的兴奋点究竟在哪,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掌握和了解的。最后,着眼于大学生情感实际;大学生他们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追求上进,但同时,也是一个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较薄弱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加强对青年人情感实际的研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随着大学生自立、自强、自爱、自重等意识的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建设更要讲求方式和方法。大学生只有从被动灌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感悟,通过理性的思考沉淀、提炼,才能达到人情人理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⑴、《日韩道德课理念比较研究-文化冲突视角》姜英敏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36第126页第13行

⑵、转引自⑴中罗婉明著《中学德育与社会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教育研究所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C]第58页

⑶、孟悌清等著《增强高等院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论文[D]1672-9952(2006)06-0050-04第7行

⑷、杨德广著《现代教育理念专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4第93页第9行

篇4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生活方式,网络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多彩的网络精神财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网络,网络文化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深入分析并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才能正确利用网络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途径

1.网络文化通过影响社会环境而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

网络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网络文化逐渐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知识和信息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而知识和信息也是网络文化的核心,并推动着网络文化的蓬勃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繁荣使世界的产业格局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网络文化渗透到人们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不在追求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网络文化就是通过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并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网络文化通过影响校园文化而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

随着大学校园的网络普及,大学师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逐步形成了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传统的办学理念,现代高校更多的是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实行开放的校园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的学习环境,现代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学生不再受专业、课堂和学校的限制,自由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后,校园网络文化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学校内部搭建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机理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作用机理来实现的。这些机理与网络文化之间相互联系,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

1.凝聚与向心心理

文化本身就具有凝聚的功能,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容易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并产生共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认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认同层次,区别在于文化的内在品质不同,特别是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最为深远。人们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信念和信仰,网络文化就是通过一定的信念和信仰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人们在广泛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网络文化的熏陶,融合多种不同层次的文化,达到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

2.渗透吸引机理

网络文化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就是通过日常的行为方式参与并接受网络文化,而网络文化则通过人们参与进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网络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认为一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熏陶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道德观。

3.自主构建机理

自主构建就是受教育者能动、自主的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受外界干扰。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之中,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受到自主构建机理的影响和作用。人们在网络文化里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加工,这是一种内化的过程,不受外在的强制力量。人们通过自主构建机理接受网络文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将外在的文化形态转化为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认识,进而树立自己的思想道德观。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对策

1.确定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网络信息者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为本,保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方向。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培养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净化网络环境,保证网络文化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行为,提高自身对网络空间的鉴别力,保护自己不受不良网络信息的毒害。学校更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提高自身网络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培养

在网络文化条件下,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培养,加大信息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鉴定能力,倡导大学生独立、自主的获得可靠信息,掌握驾驭网络信息的主动权。改变大学生传统的信息观念,让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的强大功能和作用,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大学生遵纪守法。

3.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大学生不受有害信息的侵害,依法打击网络犯罪,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加大技术设备和资金投入,确保高校信息安全;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各负自责,及时沟通,让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陶金铭.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2005

[2]王淑芳.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篇5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显示了独特的魅力,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使得大多数学生难以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不良变化。因此,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大学生四方的共同努力,来控制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一、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

在进行网络法制化管理和改善的同时,应积极的进行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传播。大学生接触到的许多信息都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因此健康文明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得它们的思想向着阳光的一面发展。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一些文化传播活动,如播放传播航天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民族精神的纪录片;在基层群众中多搞一些淳朴的、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使网络文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政府在减少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中起着领航的作用,无论互联网技术如何发展,政府都应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优秀文化的建设。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二、学校应做好网络环境的改善工作

1.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尤其是网络素质。

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他们的理念和自身素质的展现都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加强其网络素质的培养是很必要的。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是不可缺少的,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会有利于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备及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从而形成一个有秩序、有技术、有设备、有人才的学校网络队伍,这对引导大学生更积极健康的利用网络资源是大有裨益的。

2.抓好校园网的建设。

形成一种良好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能够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教育部对有关学校信息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学校应成为学生上网的主渠道。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但是自身去寻找网络会不知不觉的带来一些不良的信息,所以各大高校建立校园网络更有其必要性。学生可以学校的网络搜集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也可以接入外联网搜集一些更为丰富多彩的信息。通过校园网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参与讨论。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其真实心态,也可以借此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予学生知识上的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指导和教育力度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善于引导,不要一味的禁止。只是简单粗暴的禁止孩子上网,会发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相反,对孩子开放网络,引导孩子去利用网络,让孩子体会到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有趣,会有很多的好处。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网络课程提高自身的素质。除此之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应加强对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指导,使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全的心态去做事情。在网络信息社会的今天,网络带给孩子的许多信息家长也应及时给与关注和分析,使其避免被不良网络信息所诱惑,要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新闻功能,及时的了解世界各国的前沿动态,拓展自己的学习资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加强家长对孩子网络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四、大学生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加强自我控制、自我保护的能力。

针对大学生面对网络的不良诱惑所产生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许多的活动是大学生加强自身的控制力、约束力及自我保护、管理的能力。大学生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网络话题的讨论,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在实践中让大学生深刻理解沉溺网络和去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从而慢慢的培养自己的自控约束能力。在平时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制度规范、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网络的使用是自己的行为,但是无形之中会对大家产生影响,所以应考虑大局,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控制。

篇6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缺欠表现

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21世纪中,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把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提到了首要位置。当前,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学习环境相对自由宽松的高校学生中,受消极文化的影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日趋严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社会公德等方面出现缺失,具体表现在:

1.政治信念的不坚定。少数人对国家前途、命运,对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持怀疑、观望态度,甚至漠不关心。

2.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上如腐败、不公平、追求享乐等一些消极现象也影响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学习目标不明确,考上大学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了目标和追求,未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出现厌学、混学、考试作弊、迟到、旷课、作业抄袭等现象。

3.意志力薄弱。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强化,受到过多的宠爱。而家长则丧失了教育者的功能,家长教育的不当和缺失,使他们缺乏意志的磨练,无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遇到困难采取逃避态度。

4.利已主义思想蔓延。社会责任心不强,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先人后已等道德准则淡漠,主张“以我为核心”,缺乏团结友爱互助精神。

5.拜金主义。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物质利益至上观念在头脑中占据了上风,导致学生把钱作为判断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思想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指导下,学习动力不足,未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业上。

6.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师长;不爱护公物;乱涂乱画;不遵纪守法,酗酒闹事时有发生;纪律观念淡漠,不按时作息,大声吵闹,影响他人学习、休息;不讲究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二、重视加强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

“自律”是人作为主体在认同、内化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这是依靠内在的信息来引导的自律行为。从伦理学的概念去理解,“他律”是社会规范对人的行为的制约,它既是一种引导机制,也是一种制约机制。自律是他律的基础,但仅靠自律是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的。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积极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方针、贯彻执行工作任务的有效保证。高校应重视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机制。其次,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机制。包括: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以及思想道德为核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评比体系。第三,加强民主建设,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组织引导机制。

2.自我教育的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能够激发青年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表现在接受教育中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在遵守学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创建文明活动等方面有较好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因此,高校应重视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和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对自己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科学评价,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确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以促进提高教育效果的实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3.重视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创建一个体现崇高精神的校园氛围,注重对学生进行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教育,对促进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优良文化氛围的资源优势,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建立和发挥文化长廊、宣传板报、校训、校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举办艺术节、科技节、读书活动、体育节、专题辩论会、演讲会,开展第二课堂兴趣活动,技能训练;成立文学社、记者协会、艺术团、书画协会等组织。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品味和精神境界。通过上述内容为载体,扩展教育手段的延伸和德育的有效载体,挖掘和发挥校园文化熏陶的教育功能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活动中来,达到环境育人的最佳效果。

4.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促进自律精神的培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贯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当前的形势和工作任务,结合学校的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措施。如在学生中开展“学习优秀奖”和“学生干部工作优秀奖”等评选活动,对学习好、表现突出的学生及干部进行表彰奖励,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八荣”明“八耻”,树立社会主义新风,确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品德。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培养自律精神,提高自律能力。

5.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意志是学生实现某种思想或任务中,自觉克服困难或阻障的心理活动,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自觉调节行为。意志坚强的学生能够经受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而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往往受到挫折即停止不前,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高校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心理特点,请有关专家作“如何树立自主、自立和自强精神”、“择业和就业的心理挑衅”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鼓励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篇7

关键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培育期;定向期;就业实践期

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那么,这一切取决于什么呢?我想莫过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事业获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变动性的整体,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都会造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降低。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

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每年都在做着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好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实习工厂,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职业道德行为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职业道德行为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比如机械工程系的远大班、中联班、博世班等。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高职学校教育中不同阶段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1.打好基础。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准备

顺利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长期规划。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大学生们在大一学期间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大一是“培育期”,学生应多与学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

在各类招聘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职高专类毕业生企业普遍表示更欣赏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据了解,参加招聘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包括著名的房地产集团、酒店、IT行业等等,显示出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渴切。而且在今年,企业“人才高消费”的观念有所改变,有不少企业就表示:“能用大专生,就不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说明,学得一技傍身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正逐渐以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企业也开始转变用人观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更加推崇“实用的才是最好的”择才理念。

因此,大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事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每学期为了考试而学习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为了今后就业打基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大一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在职场上拥有过人的实力,必须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最终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打好基础。

2.扎实专业知识基本功,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基石。

大二为“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我院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希望学生积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招聘会上,参加应聘的人成千上万,用人单位凭什么选择你呢?在同等学历下,你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那就要懂得展示自己的优势,展示别人没有而你拥有的东西。作为大二的学生,不妨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项专长。它会为你今后就业增加一项砝码。HtTp://

3.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培养是养成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

篇8

从那件事开始,我们老师开始有所感悟,着力打造“触动学生灵魂”的思品课堂,真正重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这期间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现在选取其中成功的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策略一:以真实的活动熏陶学生

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这里所谓的真实指的是不矫揉造作,不事先演练,追求学生在活动中真实的表露其行为,并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与感悟。

例如,在讲授《竞争合作》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做了一个“竞争合作小游戏”。先让每一小组推选一人参加记忆力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屏幕上出现的3个字母或数字组合。而后加大难度,数量上由3个变成了9个。这时,我补充了一句,想想小组的力量吧!于是,个人回到了小组,并且小组内实现了分工合作,顺利地完成了第二关。最后我把难度提高到了极致,由9个变成了56个。这时,我又补充了一句,想想班级的力量吧!于是,各组小组长自发出来进行了一个碰头会,明确各组的分工,小组长回到小组内又明确了各组员的任务,第三关最后也顺利完成。

又如,在讲授《同学 朋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情感上感受与体验“交友注意平等互惠,给予与分担是双向的,不能一味索取”这一目标。我绞尽脑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教师让全体学生起立,当学生听到老师说“我要你帮我XXX”则憋气;当学生听到老师说“我来帮你XXX”则换气;憋不住的同学可以坐下。学生被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给吸引了,饶有兴趣地参与了活动。

全体学生起立,之后老师开始读(事先准备好的预设)。

师:我要你帮我收作业。(生:全体憋气)

师:我要你帮我檫黑板。(生:全体憋气)

师:我要你帮我出板报。(生:两人憋不住气而坐下)

师:我要你帮我辅导数学。(生:四人憋不住气而坐下)

师:我要你帮我打扫卫生。(生:八人憋不住气而坐下)

师:我要你帮我做手抄报。(生:十几人憋不住气而坐下)

师:我要你帮我照看宠物。(生:全班只剩一人还在坚持)

师:我要你帮我打饭菜。(生:唯一的一人也憋不住气而坐下)

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学生纷纷表示实在憋不住了,太累了。师不多语,组织学生再玩第二遍。全体学生起立,之后老师开始读(与第一遍的内容一模一样)。

师:我要你帮我收作业。(生:全体憋气)

师:我来帮你檫黑板。(生:全体换气)

师:我要你帮我出板报。(生:全体憋气)

师:我来帮你辅导数学。(生:全体换气)

师:我要你帮我打扫卫生。(生:全体憋气)

师:我来帮你做手抄报。(生:全体换气)

师:我要你帮我照看宠物。(生:全体憋气)

师:我来帮你打饭菜。(生:全体换气)

读完全部预设的八句,全班没有一位学生因憋不住气而坐下。师提问:你能从两次活动的不同结果中感悟到交友过程中要把握什么原则吗?

生1:不能索取过多,要注意付出。

生2:我们在交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等互惠,给予与分担是双向的,不能一味索取。

多年以后,这些长大了的学生肯定会忘了关于合作与交友原则的有关知识解释,但是他们应该还会记得曾经参与过的这别出心裁的活动,也肯定能体会得到其中承载的合作精神与交友原则。

策略二:以生动的多媒体打动学生

以多媒体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感官刺激。研究表明:外部感官刺激越大,内心认知与影响也就越大。

策略三:以真挚的语言感动学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