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13:33: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科护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孕产妇,年龄20岁~35岁,接受调查和访谈的孕产妇及家属86名,所受调查的人员均认真填写调查表和接受访谈,调查表发放58张、访谈表发放86张,均全部收回。调查内容包括:围生期接受检查的时间、孕期营养知识、影响分娩的因素、孕期保健、足月分娩的周数、滥用抗生素、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程度、对医院环境的熟悉、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对生产的概念等,孕产妇和家属对调查内容无异议。
1.2方法
对58例入院的孕产妇及家属进行调查与访问,分为2组:一组调查孕产妇,一组调查家属,分析其对我院产科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有关意见,了解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原因;根据原因查明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规避问题。产科临床护理所遇到的问题是:缺乏高素质人才、分娩具有一定危险、孕产妇自身存在问题。通过对58例孕产妇调查和访谈了解产科的风险,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58例产妇均痊愈出院。
2主要风险及原因
2.1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专业人才的匮乏。产科急诊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产科工作存在较大压力、技术要求较强、夜班多、风险大,并且精力长期高度集中,使护士身心受到较大压力,表现出行为和态度的负性情绪,产生易怒、脾气暴躁,使工作效率和职业效能降低。部分护士未认真观察产程,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助产士不按操作规范给新生儿洗澡,存在烫伤和水淹婴儿的隐患。
2.2孕产妇方面
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妇产科工作不了解,对分娩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重视,认为分娩是正常现象,没有必要担心,到医院就无需担忧,认为有医生和护士就什么问题都不怕,不考虑孕产妇自身疾病、身体素质等原因造成的危险因素。有些孕产妇和家属对在入院时护理人员的指导和注意事项不重视,发生胎膜早破、胎心异常等不良后果,延误抢救时机。
2.3护理技术方面
护理技术在产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抢救效果,同时护理经验、对疾病的观察、抢救时间的掌握、医疗设备的完好也至关重要。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配合不当,可造成会阴裂伤。对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心理以及职业素质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是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细心、责任心面对孕产妇这一特殊群体。
2.4用药因素
在护理孕产妇时,产科护士要注意掌握用药方面的知识,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在静脉给药时,特别是给催产素时,要准确用药,认真调节速度,掌握剂量。如果剂量过大容易引起宫缩过强,宫颈坚硬,有可能引起子宫破裂,给产妇造成损伤而引起护理纠纷。
2.5在孕产妇的孕中、产中及产后医护人员要做好相互配合
防止产妇出现不良后果,如:产中的脐带脱垂和婴儿窒息,如系重危妊娠者或胎儿宫内窘迫的婴儿,在备好抢救仪器、药品的同时,随时配合好医生进行有效的救治,做好抢救准备。
2.6监护设备失误隐患
胎心监护仪、血压监测仪等出现设备故障,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交接班未交接清,导致急诊使用时出现失误。
3对策
3.1部分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局限性,加之经验不足
因此,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知识,指导产科操作并掌握熟练,便于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只有掌握熟练的产科护理技能,才能够使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技术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避免了护理服务中出现事故和纠纷。
3.2克服孕产妇的心理障碍
大部分产妇为第一次分娩,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了解她们的心理和其他要求。及时与孕产妇进行信息交流和心理沟通,减少她们的心理障碍,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产妇的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在产检过程中做好产妇及其家属知识宣教。
3.3加强对患者用药方面的指导
根据医嘱正确执行,护士要知道药物的性质、浓度、剂量,用药的时间、用法、药物的副作用,每次用后填写入记录单上,以供医生参考,用药时做好查对工作,避免滥用药和用错药。
3.4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是我们护士应掌握的技巧,良好的沟通时可以避免工作中的许多纠纷,在产前和产中及产后与患者及时沟通,并且根据患者的要求,保证患者的隐私。采取各种形式对孕产妇及家属宣传围生期的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提供咨询与指导,使其正确对待孕期、分娩期出现的不适症状,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健康行为,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
3.5经常检查仪器设施,保证孕产妇的安全
由于孕产妇行动不方便,故不仅要保障病区设施的安全,更要给予及时的帮助,避免意外发生。保证走廊过道无障碍,地面干燥,无油迹和水迹,照明设施安全无误,保证孕产妇住院期间的安全。同时检查心电、胎心、血压监护仪,急救药品和用物保持在完好状态,以备急救时应用。
3.6加强风险的评估
接诊护士对入院的孕产妇快速收集资料,针对临产后产妇的特点,护理人员根据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和判断,评估其相关风险,根据风险因素,制订相关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使产妇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分娩。产科工作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的健康,助产士工作技术性强、工作压力大、工作繁重、风险大。根据现代的护理管理理念,护理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把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控制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确保产科风险因素不再放大。
4总结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的140例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均排除了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可能。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7.92±5.31)岁,其中有42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28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干预组产妇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8.02±5.34)岁,其中有25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45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恢复情况的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围产期健康教育等常规产科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产妇分娩后及时定期观察其子宫复旧的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实际需求。根据产妇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为其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产妇进行围产期健康宣教,使其全面地了解关于分娩的知识。指导其科学地进行产后母乳喂养。以视频、宣传册及现场演示等方式帮助巩固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方法。
②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鼓励产妇早期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③在产妇分娩后加强对其腹部、及手术切口的清洁护理。监督产妇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及沐浴清洁,在产妇分娩后第1d、第3d及时为其新生儿进行床旁疾病筛查。在产妇出院时,对其产后康复和婴儿喂养等方面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①以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②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
③采用我院护理部自拟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在两组产妇出院前向其发放该问卷,让其自行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意一项。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4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及逻辑纠错,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的比较
与进行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临床资料选取
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科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5岁。产妇诊断及纳入标准:孕周足月;自然临床生产;可行阴道分娩;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排除产科异常情况,如宫缩异常、持续性宫缩乏力、骨盆异常以及头盆不称等情况;精神病史。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
并在孕产妇入院后,护士围绕产妇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对其“一对一”全程分娩护理服务和心理疏导,具体做法如下:①产前教育:孕产妇在入院后,科室指定专职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陪护;护士在产妇分娩前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并详细介绍产区病房环境、医疗环境、分娩相关知识,向产妇说明分娩疼痛是正常现象,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宫缩引起的镇痛,消除其紧张心理;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生产相关知识,告知家属应全程积极参与产妇分娩过程和陪伴产妇,给予产妇心理安慰。②分娩护理:分娩时,护士全程陪护,并观察产妇胎心、宫缩及产程等情况,指导孕产妇进行胸式护理(每次宫缩开始时,产妇由鼻孔深吸气,再用嘴缓慢呼出,浅呼吸直至宫缩结束),以便减轻产妇宫缩引起的阵发性疼痛;产妇宫缩间歇期间可给予产妇适当进食。护士可给予产妇下腹按摩并配合产妇深呼吸,减轻孕产妇疼痛。孕产妇分娩过程中,陪护护士应给予孕产妇积极安慰,并允许产妇丈夫陪同产妇,给予产妇依靠感和增强其信心;护士可为产妇播放其喜爱的音乐以便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分娩疼痛;护士可指导产妇生产技巧,并告知分娩情况。③产后护理:分娩后,护士应热情祝贺产妇,可给予肢体语言鼓励,如擦拭汗水、轻抚头部等,及时为产妇擦浴、更好床单、衣服等;给予产妇食物和饮料,以便恢复产妇体力。
2结果
所有产科经有效镇痛和护理后,均顺利分娩,临床效果满意,产妇和新生儿均未见并发症发生。
3讨论
产妇妊娠分娩是一项复杂生理过程,分娩过程中常伴随子宫收缩疼痛,这给妇女心理和生理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据调查,孕产妇分娩时经历的“恐惧-紧张-疼痛”综合症以及分娩过程中疼痛和焦虑引起的应激反应均会对孕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不利影响。分娩疼痛是由于孕产妇子宫收缩,子宫宫颈和下段扩张,先露部位对会压迫、产道牵拉和扩张等造成的疼痛。分娩镇痛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产科医生重点关注的课题。分娩镇痛能有效的减少孕产妇生产时的疼痛,目前分娩镇痛方法较多,如产前教育、水中分娩、笑气吸入、拉美兹分娩镇痛等。分娩镇痛一般以不影响产妇产力、宫缩和产程为原则,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孕产妇疼痛感,是一种安全,起效快的产科护理方式。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科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娩镇痛在产科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所有产科经有效镇痛和护理后,均顺利分娩,临床效果满意,产妇和新生儿均未见并发症发生。
4.总结
1.1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产褥期妇女90例,年龄22~37岁,平均28岁。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27岁。对照组年龄23~27岁,平均29岁。产妇均无其他并发症,产程无延长,分娩2h内出血量<400ml。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1.2.1常规护理
(1)饮食方面:由专业医务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嘱患者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
(2)药物方面:相关护理人员按时发药,督促产妇按医嘱按时服用;
(3)精神方面:相关医务人员需常与产妇进行思想和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以帮助产妇形成愉悦的精神状态,避免紧张、焦躁、不安的负面精神状态。同时应及时向产妇家属普及与产妇相关的日常注意事项等。
1.2.2常规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1)产妇入院后,相关医务人员应先做一份产妇相关的日常生活普查,然后根据调查内容由相关医务人员因人而异制定一份与每位产妇相符的科学高效的临床护理路径。
(2)产妇住院期间,相关医务人员需每日监测产妇情况,并予以记录,产妇日常管理均按所制定的方案严格执行。
(3)医务人员应在产妇住院时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医院周围的情况,为产妇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了解产妇状况的同时增进医务人员与产妇的交流。
(4)医务人员还应向产妇普及产妇的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情况等,帮助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给陪伴家属普及相关知识且指导家属做好相关准备。
1.3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其中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天数为(5.7±1.5)d,短于对照组的(8.3±3.0)d;观察组产妇住院费用为(2260.5±522.4)元,低于对照组的(2886.4±414.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之所以能在妇产科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为临床护理路径的诸多优势:
(1)临床护理路径可根据产妇的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产妇的护理方式,且能节省时间,高效地进行护理,减轻了产妇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2)临床护理路径的严格实施可调配好医务人员的责任,且在实践上也做了严格规定。
(3)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产妇的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同时也降低了再入院率。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优质护理模式
2.1提高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组织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思想,加强对护理礼仪、人性化管理服务、健康知识等体检服务的配套培训,树立“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意识,从“产妇要我服务”到“我要为产妇服务”[1]。
2.2改善产科住院环境为产妇提供温馨的病房氛围,病室放置鲜花,消除异味,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病房及病房走廊内张贴关于新生儿沐浴、抚触、自然分娩优势、母乳喂养方法等相关宣传图片,变为产妇自行学习围产期的保健知识。病房内添设按摩仪、产后足浴盆、微波炉、温奶器等基础设备,为产妇产后快速康复和新生儿护理提供人性化护理基础。
2.3组织政策健全产科规章制度,规定产房的助产士实行弹性排班,根据病房住院产妇人次,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安排,要求助产士必须服从安排,听从指挥,随叫随到,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在15~30min之内达到产妇身边。产妇分娩时可让产妇自由选择一名熟悉的护士进行陪伴分娩,分娩过程中由该名护士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支持、精神上的安慰和技术上的指导,如指导产妇如何呼吸、用力和在宫缩间歇休息等。安排高年资护士负责病情复杂产妇护理,并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开展床边护理及开放式婴儿护理服务,后组织护理骨干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遵循PDCA原理,实现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性改进[2]。
2.4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产前向产妇讲授围产期的健康知识,讲解分娩时护理配合、药物知识的基本情况、分娩注意事项及技巧,指导产妇分娩时所采取的、呼吸方法等,使其有心理准备,解除思想顾虑,增加应对能力。产后开展床旁护理,讲解产妇自身健康保健方面知识,包括产后恶露、排泄、伤口、的清洁护理、营养指导、会护理、产后性生活指导及避孕方法,排泄、休息知识的指导,功能锻炼的方法等,告知其不要过度避风和过度保暖,勤换内衣、内裤及洗手的重要性,增加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教会产妇产后康复操的做法,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开展婴儿开放式护理,婴儿沐浴、游泳、抚触均在床边完成,适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婴儿护理知识。
3讨论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7月在本院在进行分娩的产妇200例,将所有入选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67例为自然分娩,33例为剖宫产;年龄23.2~35.4岁,平均年龄(26.47±5.67)岁。对照组中71例为自然分娩,29例为剖宫产;年龄23.5~36.4岁,平均年龄(26.32±5.07)岁。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以及分娩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包括产程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及产后哺乳、保健恢复等。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加强沟通和宣传,在护理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产妇入院后,亲切对待,主动介绍自己和主管医生,避免直接呼喊其床号,应以朋友的方式称呼对方名字,或者以姐妹相称。向产妇以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宣传,介绍在待产以及分娩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母乳喂养的好处等,针对产妇个体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实施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反复讲解示范,与产妇良好互动沟通,产妇提出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反馈,达到良好沟通效果,增加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②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对于产妇来说医院是一个陌生的分娩场所,往往会导致产妇出现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晨晚间的护理,保持病房的整洁干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减少产妇的紧张情绪。同时增加专科护理,比如护理、分娩后护理以及会阴护理等,指导产妇做好个人卫生。③加强宣教工作,让产妇在分娩前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后的保健要领,做好适应新角色的心理准备,让其尽量摆脱产前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产后现场指导产妇正确的坐立和睡姿、按摩、新生儿喂养及适当抚触和新生儿护理等事物。④改变排班的制度,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根据工作量、患者数量、护士上班意愿等进行有效的排班。护士每天提前0.5h上班,利用早晨查房了解产妇夜间状况,提出当天的护理重点,将产妇分到相应护理人员,进行动态连续护理,设计简练的产科模板,包含重要的护理信息,减少护理人员的书写时间,提高护理效率。⑤建立良好的便民措施,加强安全防范。由于产妇是特殊人群,具有特殊需求,为产妇提供微波炉和电磁炉等,方便家属为孕妇补充营养,在病房的走廊悬挂新生儿的抚触防范、沐浴方法等相关知识,便于产妇和家属学习。同时加强安全防护,巡房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防范意外情况发生。⑥建立激励机制,将日常护理工作作为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综合考核护理人员的工作数量、质量以及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等内容,然后进行绩效的最终考核,对于表现好的护理人员,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励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1.3观察指标在产妇出院前,由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产妇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和病区环境五项内容,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满意度,并请产妇及家属提出相应问题及建议。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为:非常满意75例,满意25例,满意度为100%,接收普通护理服务的对照组产妇统计结果为:非常满意30例,满意50例,不满意20例,满意度为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正常分娩产妇80例,年龄21~34岁,平均26.5岁。初产妇62例,经产妇18例,产前检查未见妊娠高血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运用常规护理模式与人性化护理模式开展护理。
1.2方法:对照组产妇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创设良好住院环境:在本院现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针对产妇的心理与思想状态改善住院环境,病房内以粉色的暖色调为主,定期清洁与保持安静,在室内配齐基本生活设施,在墙壁上张贴婴儿可爱图像,营造迎接婴儿出生的和谐氛围。室内温度保持在26℃左右,湿度保持在50%左右,为产妇创造和谐、温馨、舒适的良好环境。
1.2.2开展心理疏导干预:心理疏导对初产妇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始终面带笑容、语气温和,及时解答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将产妇当做亲人看待,轻声叮嘱各方面的注意点。要与产妇进行沟通,帮助其消除分娩痛苦的顾虑,增强对腹中新生儿的期待之情,感受到即将做母亲的自豪感与幸福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合分娩指导工作。
1.2.3强化分娩保健教育: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以及与产妇、家属沟通的技巧,向产妇介绍分娩的常识,对分娩环节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饮食调理、护理等方面知识进行普及,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1.2.4实施全程陪伴分娩: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分娩全程陪伴,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护产妇隐私。产前保持不间断沟通,保持良好状态以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分娩过程中安排有经验的助产士全程指导分娩,从生理与心理上开展综合关怀,从临产到分娩后2h内予以精心、全面护理,确保产程观察连续性,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及进行处置,并和产妇家属保持随时联系,帮助产妇顺利、安全分娩,保障母婴安全。
1.2.5关爱母婴密切关系: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帮助产妇和婴儿接触,建立良好的情感,迅速转变角色成为母亲,轻轻抚摸、呵护婴儿,进行情感的交流。责任护士要向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技巧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科学进行母乳喂养,以及传授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指导产妇做好产褥期卫生,鼓励尽早开展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身体康复。
1.2.6进行出院全面指导:产妇办理出院手续时,责任护士要进行全面的出院健康指导,要求产妇出院之后保证休息时间,均衡、合理膳食以保证母乳充足,做好外阴清洁,产后42d不得有性生活,以及哺乳期做好避孕。向产妇公布咨询电话,定期开展电话随访。1.3效果评价:产妇出院时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表,以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为评价阶梯,满意以上纳入满意率统计范畴。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观察组4028(70)10(25)2(5)0(0)95对照组409(22.5)19(47.5)12(30)0(0)70
3讨论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有27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5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有21例,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有19例,患有慢性宫颈炎的患者有19例,要求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有9例。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的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9.1±2.0)岁;观察组60例患者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8.5±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患病类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及日常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具体情况,并了解患者实际需求,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其眼神、肢体动作等,若发现患者有难言之隐,则应及时主动与其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1.2.2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接受会阴处清洁、灌肠、导入尿管或手术后接受阴道填塞、留存导尿等护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心理上会产生不适,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或过激情绪,从病情康复角度劝导患者,促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证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
1.2.3随访调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随时进行走访调查,反复查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从微小处入手为人性化护理创造条件。并且,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之前病情,通过走访、电话等方式关心患者身心健康,并做好完整记录,以进一步做好患者术后康复引导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
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97.5±1.5)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8.2±1.8)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89.8±1.2)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7.9±2.5)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妇产科是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这就对妇产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术前或分娩前会位的清洁、灌肠、导尿管的导入等,术后或分娩后导尿管的留置、引导填塞等。部分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妇产科护理抱有抵触情绪,这就对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妇产科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医护人员应结合产妇具体情况,给予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详细地讲解手术知识,引用成功案例,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为后期手术奠定基础;术中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减少暴露,动作轻缓,使患者生理疼痛、心理负担减少,以获得产妇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强化护患交流:产妇分娩或手术的临床操作中,直接与护理人员接触较多,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提高预后质量的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②实施预约服务:人性化护理强调预约诊断和治疗的服务,有助于节省就诊时间,并给予更加体贴、周到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效率大幅度提高,满足产妇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