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习教育交流材料8篇

时间:2022-06-27 16:05: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习教育交流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教育交流材料

篇1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在学案上书写答案的过程也是练习书写的好时机。自我校实行学案教学后,以前有作业的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都不再使用作业本,而要求学生写的练习都设计在一张学案上。可以说学生写的作业量相对以前来说减少了许多,同时,学生书写的训练机会也减少了。但我们还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批阅学案的时候不仅要纠正学生的答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只有教师在平时练习中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学生才能够在平常学习中对书写问题加以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二、巧妙设计,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活动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进去的。对于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有些活动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他们只能听,不能、也不知道该怎样加入到小组的活动中去。所以,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只能当“旁观者”。对于他们来说,小组的活动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考虑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参加的活动,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科学点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篇2

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言行以及家庭环境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意识和行为。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树立良好的形象,家庭和睦,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亲情的幸福,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大声争吵,偶尔为之,也是为孩子的教育出现一点小分歧,但很快会达成一致。父母对待学习、工作、家庭、朋友、同事等方面的态度和处理各方面关系的方式、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因此,我们在孩子面前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使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不会说不负责任的话。我们的大家庭关系也非常和谐,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兄弟之间等都是互敬互爱,从未发生过任何争吵,这样,就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愉快、轻松、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他善良、有责任感、孝敬老人等优秀品质。我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对孩子一般来说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他们寄予厚望,我们也不例外,但关键是如何发现以及培养孩子的兴趣。我的孩子说话早,对语言比较敏感,因此,我也像大多数父母一样,给孩子买来很多书,但不是盲目乱买。早期印象最深的要算那本《宝宝看图唱儿歌》了,当时那本书价格也不算便宜,但真正是物尽其用,孩子很乐意学,我们教得也很认真,孩子几乎是全书都背诵下来了,因为那时他还不识字,但无论翻到哪一页,他都能流利背诵,大大地培养了他早期的语言功能。

2、以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大多数父母只对孩子寄予厚望,却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忘记了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师。也许是职业的关系,我在学习上一直不敢有所放松,这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记得那时孩子还小,我正忙于参加自学考试,放暑假时,我就在家里放声背诵古汉语,当我读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鼠”的时候,孩子竟然一字不差地跟着我读起来,而且声调也不差分毫,抑扬顿挫,煞是可爱。由此我想,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影响。现在,我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床头不可一日无书,虽然没有时间去读大部头的著作,但报纸、杂志不断。孩子也在我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不读书不睡觉的习惯。每年放假,我都要引导他背一些古诗词,读一本他能读已懂的名著,如《三国演义》《史记》(少年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等,虽然他感悟不是很深,但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他受益匪浅。

3、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

关心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只关心他的身体,关注他的学习、他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的思想变化、情感需要。尤其是现在他已逐渐步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按“家长制”去行事,势必适得其反。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散步、就餐、看电视,都是我们交流的好机会,孩子把在学校的见闻告诉我们,把他的喜怒哀乐告诉我们,我们和孩子一起分享着他的快乐,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经意间告诉了他。我的孩子爱好比较广泛,尤其是上了初中之后,他迷上了篮球,他看球赛,把自己不多的零花钱用来买体育画报,他关注“火箭队”,喜欢麦迪、姚明,我并没有阻止他,而且和他一起看,还在上次期末考试后特意给他买了个篮球,只是告诉他分清楚孰轻孰重,不要本末倒置。看电视时,不仅让他看体育频道,也引导他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希望英语”等有益身心的节目。为此,还专门买了《易中天品三国》等书籍。孩子也是一样,你尊重他,他才尊重你。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也一样,没有

篇3

一、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已是形势发展必然。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特色专业之一,一直承担着造船企业培养骨干人才的重任,随着船舶板材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普及应用,船舶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现代化的船舶材料加工技术,本文正是基于岗位技能要求,按现代化船舶材料加工工艺流程,构建具有特色化、现代化的《船舶材料加工工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成效,提升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工艺流程的《船舶材料加工工艺》课程开发思路

目前按工艺流程构建实训教学系统,在职教领域已深入研究,按工艺流程构建课程系统,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实景教学”思想,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我院已按船舶材料加工流程购置了船舶材料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焊接机(焊接机器人)、卷板机、折弯机,已具备按工艺流程构建《船舶材料加工工艺》实训教学设施、设备。本课题正是顺应课程体系改革要求,按船舶材料现代化加工的工艺流程及我院船舶工程专业“三级六层”教学资源建设思想,开发《船舶材料加工工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三、基于工艺流程的《船舶材料加工工艺》教学流程

《船舶材料加工工艺》课程教学流程,是以加工按比例缩小的船舶零件作为工作任务,船舶零件图如图1所示:

a数控车削零件 b数控切割、折弯零件 c数控切割零件d数控焊接零件

图1 加工零件图

按如图1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实施工艺流程化的项目教学,即按数控车削、铣削加工数控火焰切割成形卷曲和折弯成形数控焊接加工的工艺流程实施教学,每道工序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构建基于工艺流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系统。

四、“三级六层”教学资源建设《船舶材料加工工艺》课程资源

我院示范院校建设船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按“三级六层”教学资源建设,即三级资源,六层内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构架如图2所示,本课题也是按“三级六层”教学资源建设构架,建设《船舶材料加工工艺》课程资源。

图2 “三级六层”教学资源建设构架

五、《船舶材料加工工艺》教学设计

采用项目化教学设计思想,按船舶材料现代化加工的工艺流程,将《船舶材料加工工艺》课程构建成5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即为一道加工工序,即数控车削、铣削加工、数控火焰切割、卷曲和折弯、数控焊接。每个项目分解为几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按(1)工作任务;(2)任务描述;(3)教学目标;(4)教学资源;(5)教学组织;(6)教学过程;(7)评价方案,设计项目化教学活动。构建了基于工作流程的《船舶材料加工工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篇4

1、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组织开展三次面向社会招考中小学教师工作。经过严格的考核、政审、体检等程序,共招聘了87位教师;同时,绿色通道引进优秀教育人才2人。

2、完成20__.9—20__.8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

3、完成20__年招考教师试用期满考核、进编、工资套改。

4、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发展,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师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习,我们组织乡镇共25位教师参加了第三批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5、进一步完善、充实教师档案材料,迎接区委组织部档案工作检查。

6、组织全区813位教师参加全省《新世纪教师素养》统考,806人顺利取得合格证书。

7、完成了两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八百多人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

8、20__年教师中高级职称材料审核上报和初级职称材料受理、评审工作。

9、组织落实20__年教师支教工作:召开动员大会、送支教教师到岗、举办支教教师座谈会、赴长丰慰问支教教师及受援学校。

10、完成全区中小学编制核算,20__年人事年报、工资年报。

二、20__年工作思路

人事科力求在完成自身纵向工作的同时,加强与横向的其他层面的结合,使人事工作成为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1、积极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

教师干部交流是明年初合肥市的一项重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科将根据市文件精神,制定__区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将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工作与加大教育投入相结合,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和教育布局调整相结合,与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干部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相结合,与充实、培训、提高相结合。推进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校际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我科打算从以下方面入手:

(1)、确定交流对象与范围探索交流的形式

对我区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我区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交流的时间和比例。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探索我区教师干部交流的形式。

设想交流形式:

统筹式交流。教育局根据本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将教师干部交流同学校布局规划调整相结合,制定全区教师干部交流的总体规划,在全区范围内安排交流,交流人员调转人事关系。

协作式交流。教育部门对所属学校合理分类划片,将教师干部交流同教师自然退岗和统筹交流后学校岗位不足相结合,片内学校按交流对象、性质、比例要求,签订协议,明确交流的意向、具体做法和工作进度,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在片内安排交流,交流人员调转人事关系。

支教式交流。受援学校上报需要支教的学科及教师数,城区教师上报支教申请,主管部门选派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城区干部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抽调农村薄弱学校积极上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在共同体学校之间交流,交流人员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个人主动交流。凡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干部均可提出申请,交流到相对薄弱的学校工作,调转人事关系。

(2)、明确推进教师干部交流过程中的优势和困难

干部、教师交流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发展性工程,办学条件、教师收入、学校管理结构、干部管理权限、评价激励机制等因素都会制约影响教师干部交流的进程和成效。所以,我们尽力用足用活上级的政策和精神,争取各方对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关注和支持,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保证交流工作行之有效地稳步实施。目前亟待解决困难:改善办学条件、均衡教师收入、调整学校管理结构、理顺干部管理权限、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3)、稳步有效地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

认真领会精神,切实提高认识。干部教师交流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是我市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也为提升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干部教师交流与打造一流教育人才队伍相结合,与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相结合,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单位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结合。通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促进教师由超编学校乡向缺编学校流动,促进优秀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辐射。

加大

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要认真学习上级关于教师干部交流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积极行动,务求实效。要在广大教师干部中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引导,提高认识,扫除思想障碍。通过各类媒体确立正确舆论导向,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大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党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制订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健全保障体系,组织干部教师交流工作有序开展。处理好工作推进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坚持公平公正,坚决杜绝歪风邪气,对在干部教师交流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广泛进行调研,切实保证实效。在推进教师干部交流工作的进程中,深入基层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加强考核、评估、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切实保证教师干部交流工作健康、稳步的推进,并受到良好的成效。

2、探索“校本培训”的新路子

教师队伍建设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建设。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源泉之所在;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1)结合实际,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

师德修养、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教育法律法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规范、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等,都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热点话题。我们打算根据本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不同层次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内容的鲜活性、先进性、科学性、时效性。

(2)广开渠道,拓展“校本培训”的形式

一是通过城乡联动,集中进行培训。如:校本教研、专题学习、交流研讨、课堂教学示范等。

二是进行专题探讨,有重点的进行培训。如:教师论坛、教育沙龙、远程教育。

三是教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进行自主培训。如:学历培训、专科培训。

四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开展有计划、有针对的系统的培训。如:特色学校的特色教师培训。

(3)加强管理,建立“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

建立校本培训工作备报制度、建立校本培训档案制度、建立校本培训督查制度、建立校本培训评价考核制度、建立校本培激励机制等。

3、加强科室建设,争创品牌科室

科室是机关的细胞,是机关工作的基础,是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服务基层、为民办事的窗口。在科室建设中,我科打算以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创新工作为契机,以基层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科室。

(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立科室爱学习、想学习、主动学习的长效机制,围绕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室工作实际需要,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突出抓好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能力的训练。安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规范学习要求。在学习时间上,除每周参加机关集中学习日活动外,科室每周安排一次的集中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把本科室的业务工作同每名科员的岗位职责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学习形式上,集中学习:科室组织学习辅导、自主学习:选择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书籍自学、科员互学:学习交流座谈、科室互学:参观学习先进科室管理经验,增强科室学习的针对性。-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争做学习型干部,打造学习型科室。

(二)群策群力,创新工作

一是调查研究,在工作思路上创新。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的过程中的稳定性、规范性、时效性尤为重要。所以,科室工作要通过调查拓视野、把脉搏,通过研究找思路、出对策,在工作思路上创新,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二是集思广益,在重点工作上创新。人事科每年都有十余项大的重点工作,相同的事情年年做,如何做出新意尤为重要。我们打算以主要负责科员为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其他科员协作为辅,集思广益,围绕科室重点工作,在工作方法上、组织形式上寻找突破口,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规范管理,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人事科工作要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工作要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完善岗位职责规范,严明岗位纪律,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

(三)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打造科室服务品牌

引导科室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群众是否拥护和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作为突破口,强化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经常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以争创文明科室活动为契机,抓好科室人员的仪容、仪表、风纪和科室环境文明等软硬件建设,营造团结向上、奋发有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打造团结协作、行为规范、运转有序、热情高效的服务品牌科室。

教育局人事科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篇5

关键词: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整体语言教学

随着中国软实力的不断提高和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全世界范围汉语学习者日益增多。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从2004年开始进行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和推广,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权威的汉语教材和规范的教学渠道,迄今已有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近300个孔子学堂遍布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海外学习汉语和接触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然而,随着高校间国际文化交流的兴起,来华进行短期学习的国际交流生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大幅度增长趋势。交流生们或在国内略微接触过汉语学习,或对汉语一窍不通,进入中国高校后必然要面对系统化的学习。由于高校间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短期汉语培训存在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国际汉语推广的进程。

一、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的特点

笔者于2010年至2011年先后承担来自德国、意大利和乌克兰等国的国际交流生汉语培训任务,共对18位来自7个国家的交流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对外汉语学习者(尤指进行过海外汉语学习和来华长期进修等形式的学生)相比,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1.自发的学习动机

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地位中的不断凸显,海外学校出于商务目的,相继开设汉语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少已有109个国家的三千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专业或相关课程,迄今已有四千多万学生。除了在海外接受汉语教学外,越来越多外国学生选择来到中国,进入高校汉语专业,系统地学习汉语知识。因此,无论是孔子学院的海外学生,还是前来中国专业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除了出于对汉语的兴趣之外,也或多或少受着求职、求学等因素的影响。

与上述两类学习者不同的是,国际交流生通过国际间高校特定交流项目前来中国,自愿报名并承担费用。18位受访者在回答“选择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原因”时,16位选择“出于对汉语的浓厚兴趣所致”,只有2位是为将来求职做准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国际交流生的学习动机更为自发,源自内部的学习需求使得其更为自主地接受信息并配合教学的开展。

2.明确的学习目的

国际交流生通常抱着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目的,希望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掌握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和汉语基本规则,为今后是否系统地学习汉语进行评估和反思,而他们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成绩在其回国后能作为学分互认所用。

3.迫切的学习需求

国际交流生进入陌生的汉语语言环境中,需要迅速掌握汉语“生存语言”才能应对基本的生存需要。而相对孤立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缺乏足够的外界帮助,交流生只能靠自己的语言能力完成各类日常生活任务。因此,他们有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自发地学习汉语。

4.灵活的授课模式

在笔者所调查的四个国际交流生项目中,有共计2人的德国团、共计5人的意大利团、共计5人的乌克兰团和共计10人的非洲团。国际交流生代表团的规模一般不会超过30人,得天独厚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各种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教学改革的执行。

二、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存在的问题

短期汉语培训作为新兴项目,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

1.不分级别的分班形式

交流生项目周期较短,通常独立成班,由专门教师授课。学习者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相距甚大,教学难以兼顾个体性和整体性。

2.缺乏规范性的教学内容

交流生项目难成规律,通常由接收他们的学校自行确定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所用教材也各不相同。例如,浙江大学开设汉语听说课、读写课及中华文化课,周学时为21学时,并辅以每周4学时的文化考察,采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之路》系列教材;而浙江传媒学院设有综合汉语、汉语听力课和汉语口语课,周学时为16学时,其余课程则由交换生自主选择进行旁听,采用杨寄洲编著的《汉语教程》系列。两校在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编排、语言知识的侧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3.流动的教师队伍

国际交流生项目通常由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或研究生承担授课任务,教学层次和课程并不固定,存在不稳定性和较大的流动性。相关教师除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常规教学和科研任务,难以对交流生的教学倾注过多精力。

4.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

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关于“对教学中最不满意的部分”,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内容难以运用于日常交际,此类观点在初级班更为普遍。教学过于聚焦拼音与音调的练习和纠错,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不具备使用汉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交流生回国前依然不能掌握最为基本的汉语交际能力,不得不说是这一培训项目的最大讽刺。关于调查中“最希望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一项,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汉字和日常交际用语,而这些部分在初级阶段的培训中甚至未曾涉及。部分项目采用拼音授课,学习者缺乏对汉字的直观认识,难以建立对汉语的记忆图式。

三、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改进对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整体语言教学关于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学生主体性、教学内容真实性等原则,与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的教学初衷契合,可以做以下探索。

1.以交流生为本确定班级形式和授课模式

国际交流生通常依托于高校相关学院,以项目为单位独立成班。由于原有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统一成班难以提供学习者所需要的理解性输入。根据汉语水平和学习侧重合理分班,兼顾普遍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输入材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也可安排本校学生作为一对一的语伴辅助学习,既节约教学成本,又能在合作学习中增进文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消除交流生的生存恐惧感和学习焦虑感。根据古德曼教授“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理念,同步开设听说课和读写课,考虑到交流生汉语水平所限,初级读写课可以辅以拼音,但汉字必须同时出现。

2.延伸教学场地,加强文化体验

交流生来到中国,除了想了解和学习汉语外,对中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是具有浓厚兴趣。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通过与他人进行意见和思想的交流而习得的。因此,交流生必须“走出去”,走出课堂,走到真实语境中。课堂教学之外的文化考察和文化体验必不可少,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品尝中国食物、参观文化展览、游览风景名胜,让学习者在亲身体验中走近中华文化。在这一系列的文化观摩中,学习者将不可避免地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沟通,也会体验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教师一方面围绕文化观摩进行语言教学,设置话题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练习;另一方面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完成文化知识的讲解,将中华文化的精髓直观地传输给交流生,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课堂交际力求真实有效

虚假交际一直是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最易出现也是阻碍学习者获取二语思维的最大障碍。要想进行真实有效的课堂交际,首先要从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入手。从日常生活中择取教学材料,报纸、广告、影视作品,甚至菜单、路标等,只要是母语者在汉语环境下日常接触和使用的材料,加以选择和必要的编排,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呈现给交流生们。通过这些地道的目的语输入,可以快速培养交流生的汉语思维,提高他们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也可以兼顾交流生来到中国之后所遇问题或困难的顺序,譬如钱币兑换、问路、点餐、游览、报警之类的章节进行优先安排。

从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择取教学材料外,同时还可以获取到真实的多元化语音。诚然,对外汉语教学必须采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讲授,但交流生学习汉语后却将面临形形掺杂各地方言的汉语。所以,在用标准音进行教授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多元化语音听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4.探索新型的评价和测验方式

交流生项目不同于普通教学形式,若以常规的考试形式检验学习成果,既不可行,也不合理。探索适合交流生项目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关乎整体语言教学的内涵建设。

交流生个人档案制管理可以作为短期汉语培训新型评价的探索。在培训初始,教师除了备注必要的基本信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备注交流生的原有汉语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等。随着培训班的开展,个人档案中及时收纳交流生的各项课堂演示、作业习作、文化观摩等,根据课堂教学和文化体验时时更新。个人档案直观体现交流生的学习动态,也是教师根据个体学习特征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力依据。交流生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将根据教师整理过后的个人档案进行综合考量,每次练习和活动的表现都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入最终成绩,并结合个人原有汉语水平,得到综合后的评价结果。

5.整合师资,规范大纲

过于流动的师资队伍一直是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大限制。国际交流生项目应着力形成固定的教学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师精于因材施教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遍性和国际交流生的特殊性,制定规范、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短期汉语培训确立指导性思想和教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的教学素质培养,提升其根据学习者特色编排和选择教学主题和材料的能力,鼓励教师从真实语境和现实生活中寻求教学素材。

篇6

一、现状分析:

上学期我们在开展季节、节日主题的主题活动中,认真总结了教研工作中的不足点,通过了一系列实践的研讨、反馈、总结,取得了一定进展,教师们的教育观、教研观有了新的认识。周日计划逐步完善,每天都进行活动后的反思记录,但存在个体差异较大,反思内容常停留在表面,效果不显著。教师们的水平不同,有的不是幼师专业,有时不知如何结合和实施教材,在选课上存在一定问题。从环境创设方面分析,教师对“纲要”的理解还是比较缺乏,环境创设没有真正体现为孩子服务,孩子自主参与性不够。教研组活动虽保证学习时间,但教师参与不强,学习、讨论氛围不热,教师本身不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体意识不强,自我反思、自我钻研缺乏。

二、指导思想:

根据园务工作计划的要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绳,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集体备课、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加强课题研究,突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的精神和理念,使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逐步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1、深入学习教材,转变新的教材观,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义,积极实践教材。

2、利用多渠道的学习“纲要”的精神,结合旗教研室“创新课、优质课”评选活动,开展“每师一课”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研组在研究、实践教材的基础上,开展说教材评比活动,从而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

3、继续采用案例引导、对话讨论、引导探索、设疑问答、参与式培训方法进行有目的学习研讨。

4、创设外出、观摩学习机会,传达新信息,扩大新经验,提高教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认识。

(二)加强专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领会课程理念,积极探索,乐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

1、开展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评比,提高本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并组织案例评比活动。

2、区域活动以常规工作有序开展,并积极创设活动环境,有目的的投放区域材料,中途进行材料评比。

(三)重视检查反馈及时提高保教质量

1、以幼儿园各项活动计划为主线,进行有效检查。加强考核力度,注重活动效益。

2、经常进行日常工作、记录的检查,便于交流和学习。

(四)加强创建特色幼儿园的研究

提高分区活动效能。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教育目标设置活动内容,每周定时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教师要提高对区域活动指导水平,让孩子在各区域中,与材料、教师、幼儿相互作用下,情感、态度、能力等得以发展。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教师制定工作计划、课题计划

2、交流班级计划、课题计划

3、家园联系栏布置检查

十月份:

1、 业务政治学习

2、 案例分析、剖析相关问题

3、区域布置

十一月份:

1、区域材料评比

2、每师一课

3、小班专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外出学习

2、外出学习经验交流活动

3、中班专题教研活动

4、教师的记录、备课检查

一月份:

1、大班专题研讨活动

篇7

【关键词】美术课堂 自主探究 培养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课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接受――存储――再现”的学习过程,推行“探究――发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学校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主动探究知识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保障学生日后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大有益处。

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发现并找到感兴趣的现象、事物和问题的原因时,他们会感到非常满足与兴奋,并获得自信。探究性学习能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是学生将来学习和生活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理性质疑态度、科学推理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结合问题,学习新知识,使已有知识获得新生,产生新的意义。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了解他人的不同看法,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发挥众人的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国家发展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基石。

二、美术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引起兴趣,激发学习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激情,以便更好地开展课程。

在美术课“材料的新生命”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首先以发散性问题开始,向学生提问“你们认识哪些材料?”“你们可以说出这件物品的材料吗?”经过一番思考和回答后,学生能够对材料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用完后,还能做什么,或者还有什么利用价值”,让学生积极讨论,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加工与改造后的废弃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剪成花瓶状的空塑料瓶、绘有图案的装饰鸡蛋壳、碎布制成的零钱包等,这些焕发新生的废弃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并突出了这堂课的主题。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带来的废弃材料进行创作,赋予废弃材料新的生命,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转变了学生对废弃材料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是美术课堂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联系生活,加深艺术感受

中小学生形象思维发散较快,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贴近生活的事物、学生熟悉的事物,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学习与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体会、感受社会,增加与社会的互动性,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过程。

如在美术课“物品上的花廊”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出课堂主题之前,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各式各样的花卉装饰品,如衣服、文具、书包、餐具等上面的花卉装饰图案。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带有花卉装饰图案的物品带到课堂并展示给同学,随后让学生对比两幅装饰画,一幅有花卉图案,一幅将花卉图案去掉,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变化。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花卉装饰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与意义。通过让学生发现身边带有花卉图案的事物,能够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其观察能力,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三)主体互动,促进交流与思考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与教师多方位的交流互动,通过师生的交流与讨论,发展思维逻辑能力,培养交际与思考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例如,“我们的节日”这一课的教学时间可以安排在六一儿童节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一堂以学生为主的庆祝节日的主题美术课。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选择制作主题,相互协作完成作品,最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这样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结语

美术课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创新艺术和自主探究性的重要途径。虽然学校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但是仍然需要社会与家庭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注:本文为2014年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美术课程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研究及创新,项目编号:2014B058)

参考文献:

[1]何朝虹.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J].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2014(1).

[2]徐静芳.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

[3]官延云.浅谈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9).

篇8

据了解,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相对容易操作和打破死板的讲授、讨论等的教学方式,因新课程标准所倡导和推广而被广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的探索和尝试中,丰富了课堂学习形式,建立了新型的课堂关系,有助于建立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伙伴关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日常养成均有较大帮助。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流于形式,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花拳绣腿式的花招,作为点缀和丰富课堂的一种手段,看似花团锦簇,实则肤浅没有内涵,匆匆开始草草收场;二是分组不合理,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话语权掌握在每组的尖子生手中,其他学生充当听众,成为小组活动的局外人和陪衬;三是组织不到位,学生不会合作,小组内要么鸦雀无声,要么群龙无首,课堂冷热不均,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组织,缺乏驾驭教育教学过程的智慧和策略;四是重成绩轻素质,重灌输轻合作的恶习仍然存在,很多学校素质教育宣传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因而导致教学实践中重结果评价轻过程合作,重应试技巧轻学习策略。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操作中虽随处可见,但其积极作用仍未得到广泛认可和充分发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

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搭配好学生的组合,重点是组织合作学习课题的准备、研讨和交流,关键是充分发挥所有小组组员的积极性,发挥合作探究交流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具体操作可分如下步骤:

1.熟知生情,详细分组。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学科、兴趣、特长、家庭、性格等因素,每项指标按不同情况分四到五级,总结学生成员的个性与共性。按照不同因素分别组建多种方案的小组领导层框架,尽量发挥学生某一方面的专长与积极性,制订多种的分组模式供选择,既要有学习成绩优良搭配的分组模式,也要有兴趣相近的分组,也要有性格相近的分组等。

2.出示提纲、分配任务。教师提前布置合作学习提纲及需要资料,明确学习任务,按照课题性质选择一种分组模式。由小组长分配任务到每个人,对小组中各成员的角色进行部署,督促小组成员按时完成合作学习所需的材料。

3.合作探究、总结报告。课堂上,小组对课题进行充分交流探究,通过交流合作让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展开多元交流合作,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话说、有所得。课堂交流合作结束时,每个小组形成简短的书面报告材料,总结此次合作交流活动开展情况及经验教训等。

4.重视评价,促进成长。对每个小组的积极性、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学习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没有明确的目的将直接导致学习盲目无措,效率低下。

2.合理把握时间。课堂小组合作容易争论不休,分歧较大难以达成统一,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既浪费时间,又少有交流合作的积极作用,可以将较大的争论安排在课堂之外,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3.把握学习时机。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小组合作交流的最中心任务,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直接关系到合作交流学习的成效,要将小组学习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如风起青萍之上一样难以深入,要将小组合作与独立学习巧妙结合,充分发挥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双重作用,避免流于形式难以深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