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数据产业招商工作8篇

时间:2022-12-29 08:25: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数据产业招商工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数据产业招商工作

篇1

今年以来,为提高招商成效,我区成立由22名区级领导为组长的11个招商小组,开展全员招商,在制定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开创性措施,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活动。

一、全区招商引资进展情况

1-7月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招商,先后赴、、等地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先后举办和参加了区春节招商座谈会、2020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市重点产业招商推介会暨合作项目集中(云)签约仪式、第十七届中国·()标准件厂商联谊暨产品展示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成功签约了投资35亿元的中国国际紧固件陆港、投资12亿元的华铁兴高速动车部件制造、投资10亿元的高压开关及智能箱式变电站、投资5亿元的LED高新医疗光电器械、投资5亿元的斯丹诺智能装备、投资5亿元的山西建君消防器材等9个重大招商项目。

目前,正在对接洽谈投资50亿元的光大控股集团飞机专用高端紧固件、投资5亿元DNA试剂生产基地、投资4亿元的集团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投资3亿元的中发植物药用胶囊、投资2亿元的科技智能环保大数据监测设备生产线等48个在谈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正在强力推进。

二、主要措施

(一)举办招商活动,邀请客商来永。自办了春节招商座谈会、第十七届中国标准件厂商联宜会项目签约仪式等活动,签约了中国国际紧固件陆港物流中心、高速动车部件制造等招商项目6个,参加了市上半年集中签约活动(网上),签约斯丹诺智能制造、医疗光电器械制造、高科技消防器材等招商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

(二)制定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印发了《2020年招商引资攻坚战实施方案》、《2020年区全员招商工作方案》;结合外地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出台了《市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

(三)积极开展网络招商。参加了省商务局举办的“网上投洽会”。与荷兰、捷克等国家和地区客商进行了对接,目前信息已转交相关公司,正在积极对接跟进,为线下招商奠定基础。采取“不见面”、“屏对屏”的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推行不见面招商,加强“线上”招商,采用电话、微信、QQ等方式,改“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为疫情结束后迅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

三、下一步谋划

(一)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一是突出“展会招商”。下半年计划赴、开展招商引资专题推介活动2-3次,积极参加进口博览会、厦洽会、深圳广交会、市下半年集中签约等重大招商活动,加大项目对接力度,争取为我区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二是大力开展“驻外招商”。通过组建驻外招商团队、聘请高级招商顾问、委托专业招商机构等方式,建立覆盖京津、和等发达地区的招商网络,开展精准招商。三是强化“回乡招商”。定期召开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座谈会,捕捉招商信息,鼓励、引导回乡置业。四是坚持“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外地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商会丰富的人脉资源,争取和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商,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集聚发展效应。

篇2

贵州省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抢抓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抢占新常态下发展制高点,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今年全省大数据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值达到3200亿元,极大地提振了我们发展大数据的信心,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得益于中央的关心、省委省政府的决心、全省上下共同的信心。在刚刚结束的经济工作会上,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作出“拥抱大数据时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向大数据要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快大数据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持以新思路

开启大数据新时代

要实现国家赋予的“三大战略”,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必须紧紧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战略机遇,厚植竞争新优势;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必须充分挖掘大数据作为“智慧树”“钻石矿”的价值,引领高起点高水平开放开发;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必须坚持向大数据要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走出一条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发展道路。作为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重点区域,我们满怀热情地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矢志不渝地发展数字经济,体现大数据时代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贵安责任和贵安担当。坚持“理念引领、集聚先行、应用主导、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思路,始终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主导产业进行培育,让贵安新区插上大数据腾飞的翅膀,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新路,努力为全省大数据跨越发展多做贡献。

坚持以新作为

引领大数据新时代

贵安新区建设是国家战略,大数据发展也是国家战略,作为承担“双重使命”的国家级新区,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贵安新区与贵阳市一起获批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还获批了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绿色数据中心,为新区践行新使命、勾画新蓝图找到了新动能、发现了新“蓝海”。

一是推进大数据聚集。坚持把大数据集聚作为“源头活水”,积极建园区、搭平台、引项目。建园区:规划建设32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一批大数据产业分类园区,目前园区配套设施基本能满足企业入驻条件。搭平台:集中建设总面积150万平方米的数字经济平台和孵化器,聚集孵化平台11家,服务机构30家,在孵企业393家。引项目:华为云数据中心已实现土地摘牌,华芯通北京研发中心正式启运,富士康实现终端产值89.37亿元,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可容纳服务器15万台,微软、IBM、中兴、浪潮、腾讯、华大基因等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项目快速落地,累计注册大数据及相关企业400多家。

二是推进大数据应用。应用是大数据的核心和关键,引领大数据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以应用为中心,充分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把大数据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探索以全面创新为特点的发展路子。以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大力探索“大数据+服务贸易”新业态;依托在全国统一平台上建立的影像中心、病理中心、检测中心、基因中心、心电超声中心“五大中心”,联影医疗助力全省打造首批“县域精准医疗中心”,实践分级诊疗、精准医疗的创新医疗模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按照“聚通用”攻坚会战的要求,实现9个云平台应用系统迁移至“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实施生态保护精细化管理,建成环保云,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森林、水文等生态要素并向社会公众及时公开环保相关信息;实施旅游的个性化管理,建成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精准脱贫云平台,实现助推新区实现全面高标准脱贫。服务广大社会民生。率先在全国建设集审批、监管、服务和监督于一体的云平台,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率先建成全国首批云社区,实现WiFi网络、云服务平台、云健康管理中心等设施全覆盖。

三是推进大数据大发展。短短三年,贵安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从“一张白纸”到超过250亿元,实现了快速发展、高质增长,随着大数据逐步形成生产能力,新常态下新区发展实现了云端起步、增长加速、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势头,2016年直管区GDP增速比前三年平均值高出35个百分点,以大稻菸引领的大装备、大健康、大旅游、大服务五大主导产业初具雏形,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坚持以新担当

领跑大数据新时代

站在国务院批复设立新区三周年的历史新起点,2017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做到稳中求快、稳中求好,充分发挥大数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内生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作用,实现发展速度、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政策措施。大数据既是大机遇,又是大变革,更是大红利,发展大数据需要智慧和胆识,既要敏锐把握,又要精心培育,必须要积极研究大数据发展规律,并给予大力支持和引导鼓励,与时俱进形成战略和战术层面全覆盖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等“1+7”系列方案和《关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加快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意见》等“1+13”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南方数据中心建设、智能终端制造、大数据港、贵安云谷、“大数据千企入贵安”、大数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大数据行动、花溪大学城高校合作联动发展等9个“三年会战”,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同时,制定完善支持数据中心落户、大数据核心业态发展、数据安全管理、大数据市场培育、大数据科技创新、大数据投融资体系建设等6大政策措施,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管用的政策体系。

二是加快建设数据中心基地。一方面,加快数据中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三大运营商、华为数据中心、现代汽车大数据研发中心建设,争取一批各类500强企业数据中心落地或灾备中心入驻,形成30万台服务器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应用为目的,积极探索制定大数据脱敏开放标准,以数据存储为基础,积极推进贝格大数据、数据宝、超算中心和华强方特等数据应用型企业发展,大力打造集储存、挖掘、分析、清洗、展示、应用、数据产品评估和交易等为一体的大数据核心产业链条,使“智慧树”枝繁叶茂、“钻石矿”流光溢彩。

三是加快构建大数据生态体系。发展大数据,形成闭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重点加快华芯通公司上海基地和贵安基地建设,与北京基地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研制自主安全可控的服务器芯片,按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进行布局,为大数据提供核心支撑。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抓住企业大量建设数字经济平台的机遇,搭建跨企业、跨行业的价值链、供应链合作大平台,推动企业数字经济平台聚集。加快建设大数据孵化园。实施大数据孵化工程,注重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下大力气打造开放、交流、共享的孵化园,支撑和推进大数据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孵化培育投产企业30家以上。加快建设智能端产品产业园。围绕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设备、机器人等产业,加快引进等一批制造企业。加快建设大数据综保区。搭建集服务贸易、电子口岸、申报审批、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一体数字化平台,进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加快建设贵安云谷。与清华启迪展开全面合作,建立完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云服务应用示范及云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实施云计算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引进企业20家以上。

四是加快大数据招商引资引智。大数据先发在贵州、引领在贵州、发力在贵州,贵安必须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宽阔的眼界、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良好的环境,更加坚定务实推进招商引资,制定实施《大数据精准招商工作方案》,瞄准美国、韩国、印度和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分类实施精准招商,引进一流的产业、技术和人才,制定实施大数据人才引进和科研应用的支持政策,为大数据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一批大数据“小巨人”。

篇3

七月盛夏走进贵安,有三种颜色特别靓:一是天蓝,这里的蓝色苍穹比其他地方都宽广,都透明,都干净;二是地绿,绿化带、绿山坡、绿树林,延绵不断、交错纵横,每一处都蓬勃而富有生机;三是土黄,黔中大地的黄土翻腾于挖掘机的大臂之下,开垦于贵安的蓝图之上。

作为贵安新区开发建设的担当者,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司”)植根于黄土绿地之上,耕耘在蓝天白云之下,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奏响“三大一新”主旋律,上半年高歌猛进,业绩飘红。

建设无寒暑

城市开发讲效率争工期

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北师大贵安附属学校的建设一点也不为过。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半年后,一片高楼已然矗立。

负责该项目的贵安新区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冬萍说,“一流的速度不值得骄傲,我们还要保证一流的质量”。

贵安新区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贵安新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贵安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开司下设的各个一级子公司,在项目建设的战场上不论三伏酷暑和九九严寒,挥戈奋战,捷报频传。

“六横一纵”骨干路网建成通车,东纵线南二段建成通车2公里,西纵线南二段路基成型4公里,松柏山水库特大桥桩基、柱墩下部构造全部完成,大学城人才路、文化路、科技路等路基成型,滨湖路建成通车……路网铺开,发展活力尽显。

岐山、汤庄临时过渡安置点及星湖社区建成交付使用,165户400余人(次)回迁入住;甘河、麻郎新型社区、星月社区,以及下坝、羊艾、马场等多个安置点建设进度加快,先安居方能乐业。

编制完成山头绿化设计总体战略方案,星月湖、北斗湖、月亮湖、六月六风情街龙山湖、松林村美丽乡村形象提升,景观更美,环境及全域景观绿化工程建设高效推进。

市民中心、绿色金融港、学校、医院、员工宿舍、研究院……服务配套逐步跟上。

今年上半年,开司开展施工招标的新建项目28个,总投资135.48亿元。目前,公司在建、新建项目共193个,总投资1926.1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89.43亿元。无重大伤亡以上事故发生。

“坚持发展导向、问题导向和经营导向,围绕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强度不松的要求,不折不扣的把各个项目落到实处,在新区掀起项目建设新的。”贵安新区党工委委员、开司总经理王春雷指向明确,擂鼓不停。

产业有布局

战略行动目标准速度快

“贵安新区很多观摩项目,体现了大数据的典型应用,与新兴产业、制造业结合紧密。3D玻璃面板、纯电动车桩网一体化等项目在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中起到转型升级、产业引领的作用。” 在刚结束的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观摩会上,省投资促进局局长季泓如是说。

“高大上”,是这次观摩人员对贵安项目最深的印象。

“我们围绕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这‘三大一新’为主导的产业布局,搭建和完善发展平台,就是要让产业功能布局日趋完善。” 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开司董事长兼管委会副主任宗文思路清晰,在开司的作战图上,四个战略行动指向明确,齐头并进。

与工信部共建的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与智能终端产业研究院(平台)挂牌成立;与白山云科技成功签约,共同开拓新兴云链市场和贵州大数据应用市场;六月六街A区商业街运营宣传推广势头强劲,周末看贵安活动接待市民近5000人,宣传覆盖逾200万人;贵州巨生源细胞修复项目、上海联影贵安西部产业园项目、宁方国际天然药物研发项目、贵州佰世合意年产6000吨多肽口服液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多个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发起并设立贵安新区智慧制造医药大健康产业并购基金;北京电庄车桩网一体化大数据运营示范项目智能电桩和芯片制造、集中式充电站等建成投产……

抓项目落地,抓产业聚集,开司用汗水诠释责任、以实绩标注担当。上半年,公司新增投资189.43亿元,同比增长64.77%;实现收入30.08亿元,同比增长163.86%;实现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237.04%。

平台借好力

投融资与招商引资显成效

开司下设的贵安新区招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艳芳是个微信达人,而她的微信记录就是一本满满的招商日记。用她的话说:“领导亲自跑、天天盯,个个都是我们的编外招商队员。”

开司把2016年定为招商工作的“重要基础年和重点突破年”,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多次分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湖南等省、市进行招商,马不停蹄。同时,成功参与举办2016贵安・全球智能终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暨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论坛、第十六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第四届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等。上半年累计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金额453.1亿元。

宗文认为,“双源四驱”是开司招商引资的主打优势。双源即区内和区外项目资源;四驱是指政策驱动、资本驱动、要素整合驱动、跨界融合驱动。

其中,投融资平台作为资本驱动的核心,在开司的经济运行中不可不提。

篇4

二季度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为139.7亿元,增幅8.4%,占GDP比重66.5%;1-6月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7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占比全市三分之一,增长11%,综合排名三区第二;上半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同比下降15.5%,总量全市第四,综合排名三区第一。现将2020年二季度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促进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服务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二季度,全区服务业项目建设主要突出三个特点:全区项目建设主要突出四个特点。一是续建项目稳步推进。秀山初级中学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室内外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正在施工;七中体育馆项目进入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东方城五星级酒店、城市之光、安粮城市综合体、信达城等项目主体施工;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一期项目完成95%入驻率,二期项目正进行道路、管网及湖东路沿江商铺建设。二是新开工项目进展顺利。、、科研开发中心项目主体施工。三是谋划项目工作有序开展。集团的网营物联智能供应链运营中心项目土地报批中。

抓老项目带新项目。鉴于华拓一期已有的成绩,积极推动二期建设,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快速进展。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借助安工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现有成果,谋划新的合作。继续关注恒天易开新能源项目,积极促成项目广布点,多使用,带动一批新项目落地。快速推进二期项目,重点加强督促东华二期项目建设,目前正进行基础土方开挖,规划许可证已办理完成,施工许可证正在办理中。邦宁电子信息产业园已与管委会签订二期4000平米办公场地合作协议,目前已入驻18家企业。地理信息产业园二期已装修完毕,江苏智途已前期签订8家企业入驻,预计近期运营管理团队及部分企业入驻办公。

大力盘活存量。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灵活处理长江泛太、中意之旅、银江等烂尾项目,为新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积极盘活分园区存量,引进专业运营机构,推进闽商大厦10000平方(5-18层)招商入驻。有序推动爱普智能酒店(2-10楼)落成。

(二)文旅产业加快融合发展

加速推进文旅产业。濮塘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路灯、监控、WIFI、闸机系统、停车场、综合管网建设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已全部验收投入使用;景区游玩项目不断丰富。已建成活动场地有沙滩片区、森林野孩子片区、张拉膜舞台草坪片区。丰富景区二消产品内容,新增设卡丁车、射箭、沙滩摩托、水上游船等项目;景区“景+酒”模式健康发展。景区配套酒店和住宿:铁皮巨人酒店(前九栋)和金林小院已开始对外展开运营。经过几个月的运营,“景+酒”模式健康发展。

大力夯实文旅项目。今年,我区共三个文旅项目入选市重点文旅项目,分别是濮塘景区提升建设项目、凤凰湖森林养生度假区建设项目、创客加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积极推进旅游创建。2020年1月份,经我局推荐申报,市文旅局审核评定,濮塘镇濮塘村、濮塘镇黄里村黄庄组、濮塘镇凤山村横塘、濮塘镇濮塘村南池村民组获评市文化旅游名村,我区保芳农家乐,柒里涧农家乐,耕读南池农家乐被评定为省三星级农家乐。全市游“不得不”系列评选活动区11个品牌上榜,“不得不购”剪纸、石生手指反画、神唐塑、横江丝画,“不得不品”白果,“不得不住”三棵树庄园民宿,“不得不耍”慈湖河景观徒步绿道,“不得不探秘”凌鹰CS基地。4月,濮塘镇秀山生态园被评为3A景区。

(三)软件园保持高速增长

1-6月份实现税收1.15亿,同比增长89.7%。园区龙头企业统运物流科技、华拓、医统天下实现税收超1000万元。实现产值112.4亿元,同比增长87.33%。按照实际使用土地(约240亩)计算,亩均效益达到47.9万元,全年预计在60万元每亩。

一是坚持招大引强做增量。今年以来,软件园继续以主园区为引领,地理信息产业园为特色,同时推进各分园区招商工作,目前经市招商局认定新签约项目4家,新开工项目3家,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亿元,产业涉及大数据、互联网、地理信息、软件研发、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与往年相比,今年招商工作实现了三点重要变化:①签约的大项目实现产业突破,如与杭州签订的网营物联(宁马)智能供应链运营中心项目,使园区新增智慧物流特色产业,为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产业集聚奠定了基础;②分园区招商动能显现,邦宁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入驻率100%,地理信息产业园一期已实现全部入驻。③主园区优质企业实现提档升级,百助增加办公面积1000余平方米,钢回家扩充办公场地至338平方米。1-5月份新入驻企业41家,累计入园企业814家。此外,在谈的项目有奇虎360、中关村、腾讯等,力求以品牌效应提升园区在周边城市中的竞争力,招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正能量。①依托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结合目前开展的经济普查工作,深入对入园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全程跟踪服务。推进“长三角研究院”一对一、点对点合作,聚焦企业痛点、堵点、盲点,定制企业发展良策,精准扶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壮大。②借鉴外地园区公司化运作经验,按照“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思路,助力抓好园区定位,抓好专业管理,抓好公司运作,完善园区行政服务体系。借助创软公司店小二式服务构建全新的公司运营模式,并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具体载体上。创软公司通过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③建立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创新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等新的融资方式。加强与南京软件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对接,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园区企业百助等提供股权托管、股权流转交易、融资交易、技术产权交易等综合金融服务。园区优质企业钢回家牵线合肥国元证券,提供金融支持。

(四)加强宁马对接服务

贯彻落实宁马两市党政主要领导会商对接会会议精神,加强宁马对接服务合作,我区制定了《区融入对接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成立了区融入对接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对融入对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加强园谷深度合作,加快创软公司与南京软件谷发展公司对接,构建全新的公司运营模式。积极开展赴南京软件谷挂职交流活动,探索与南京软件谷合作办园。紧盯南京优势企业、优势产业溢出项目,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密集式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引进高科技、高产出、高附加值、高税收的“四高”项目,提高南京项目在区落地比例。

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市内结合自身产业需求,深度挖掘孵化器载体,以安工大信息研究院、众创空间为领头雁,通过广泛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合作,实现技术转化,为实体经济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发展储备源动力。市外抢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成机遇,对接中科院等大院大所,深化科技领域合作。引入北京观化科技,依托其丰富经验和成功案例指导运营园区众创空间,以点带面,引领带动初创型企业发展壮大,努力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进一步营造园区双创氛围。目前,园区赛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千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专板上市。

(五)持续发力楼宇经济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升级现有的楼宇宣传软件、丰富“楼宇”微信公众号,制作“楼宇经济”招商宣传片。二是加大招商力度,积极推广紫源大厦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典型作法,持续推进四大楼宇产业集群效用,全力推动金鹰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区楼宇整体去化速度,力争全年楼宇入驻率同比提高10%,重点楼宇的单栋税收贡献率同比提高10%。三是做好“楼宇生态”文章,加快楼宇服务平台建设,区楼宇信息平台上线运行;楼宇公众号推送信息十余条,点击转发近千余次;强化楼宇综合协调能力,建立楼宇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政府部门-楼宇方-企业-配套服务方”的良性循环系统,全市首家楼宇综合服务中心—紫源大厦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效果显著。

二、服务业发展下步思路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市里下达的各项服务业发展考核指标,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基础工作,发展服务产业

一是抓好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工作。抓紧做好全区服务业企业的排摸工作,确保一批符合标准的企业按时申报规模以上服务业。二是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加强服务业重点工作部署督查和重大问题的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坚持规划引领,绘就发展蓝图

按照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深入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抓紧摸排拟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填写市希望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重大工程项目表。将软件园和周边的秀山新区、高铁新区、濮塘风景区一体化考虑,融合发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全方位、多点位、多片区的产业布局,发展互联网经济。

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和民生工作。结合濮塘自身资源特点,谋划10-20个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特色党建、为民办实事等小项目。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集成作用,加速推动“互联网+”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项目建设,依托仓储中心等产业基础,全力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

积极发展旅游、现代物流、文化产业等特色服务业,不断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商务咨询、品牌建设等生产业,加快发展健康、教育、养老、旅游等生活业,进一步建成有活力、有效率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大力推动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篇5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强化市场运行监测,消费市场繁荣稳定

    1.加强了社会消费品市场的统计监测,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08亿元,较去年一季度23.18亿元,同比增长12.5%,列居宜春市第6名;增速比全省加快0.1个百分点,比宜春市减缓0.2个百分点。其中,1-3月份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22%;预计1-4月份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019亿元,同比预计增长22.57%。2017年1-3月我市2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92亿元,同比增长15.83%,其中纳入GDP核算的8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412亿元,同比增长37.64%。

   2.加强了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预警、调控,认真按照《丰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保供工作机制,加强与华润万家、沃尔玛、粤客隆、宜万家等大型商场、超市的联系,将上述企业纳入应急保供骨干企业。同时做好了节假日的市场监测工作,保障我市节假日消费品市场运行稳定。

   (二)突出市场体系建设,商贸项目亮点纷呈

4.做好了农贸市场验收和建设工作,根据省商务厅、省财政厅《2016年全省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对2016年度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的两个项目组织开展验收工作,同时根据“十三五”规划要求,跟踪服务好我市2017年度在新城区新建4个农贸市场的建设工作。

5.做好了水铁联运项目跟踪服务,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前期已开展项目可行调研,沿线实地查看了码头选址工作,并组织开展调研和招商活动。对接考察深国际、南京港、中外运等知名企业,并就政企合作、码头建设、集货运输等进行了招商洽谈。

    6.做好了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开展电商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其中我市电商产业园申报宜春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师范性建设奖励资金分别为20万元、5万元;江西恒衍禽业有限公司申报自建电商平台(中国鹌鹑产业发展电商平台)奖励资金、示范性建设奖励资金分别为10万元、2万元;开展特色小镇的申报。根据省厅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开展商贸特色小镇的申报工作。其中通过自愿申报、择优选取的方式选定梅林镇为我市商贸特色小镇的申报对象。

   (三)狠抓商贸服务流通,商贸服务业平稳健康

7.成立了家政行业协会,为完善家政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打下基础。2017上半年,我市各家政公司培训各类家政服务人员达238人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纽带作用。

8.积极为企业做好“财园信贷通”工作,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截止今年上半年,已有亿通物流、地宝传承、一帆汽车、分别获得300万元、200万元和300万元“财园通”贷款。还有华兴能源、晨康工贸和恒盛物流3家企业和银行达成了400万元、500万元和300万元不同额度的贷款协议,预计今年我局将完成“财园通”信贷总额2000万元,为商贸企业发展后劲、做大做强创造条件。

9.做好了全市养老服务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我市户籍人口148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36%,是全省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养老机构总床位数为4077张,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为22.2张,超过19.8张的国家标准。同时我市还实现了农村敬老院全覆盖,投资4200万元兴建市社会福利中心,有民办养老机构2所、居家养老中心12家、农村幸福院15家和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3家。

10.完善再生资源行业数据库,持之以恒地推进再生资源备案管理。截止2016年底,已在我局备案登记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共计128家。其中:(回收经营废钢铁的有12家、废旧有色金属的有66家、废塑料的有20家,其他有30家)

11.做好了成品油企业年检及典当行业管理工作,2016年全市共有57家成品油零售企业参加年检,其中中石化18座(含高速公路2座)、1家管理公司;中石油3座;社会加油站35座。2015全年共销售成品油94606吨(其中:汽油40231吨;柴油54375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9%(不含高速公路加油站数据)。针对部门典当行业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依法进行了整改,完善贷款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12.积极组织参加网上购销对接会,2016年12月19日至2017年1月19日,商务部举办“2016年冬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丰城市通过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了713条供求信息,参加对接会的商家达到456家,达到成交额11791.108万元,其中意向成交2332.2万元,实际成交9458.908万元。

   (四)强化商务综合执法,市场环境规范净化

13.开展成品油市场集中整治,上半年,全市共摸排出非法流动加油车73辆、加油窝点35个、加油船16艘、非法散装加油点12个,接到群众举报13起,真正做到了“整治违法、认真排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14.深化“双打”工作,强化跨部门衔接,扎实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规范商品流通市场秩序;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工作,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深入开展诚信兴商活动,推进诚信示范工作,加快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上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02人次,执法车辆111台次,检查各类经营户857户次,检查批发零售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43个,整治重点区域20余处,责成关停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家,整治期间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23起,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经营行为,净化了我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商务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够均衡,今年前两月限上企业增长率相对较低;服务业现代化推进措施不多,培育规上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企业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较少,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信息服务点不能更好的适应现行发展要求,商务综合执法部门协调不够,认知度不高,执法经费紧张等问题。

三、下一步打算

15.继续稳步抓好市场运行监测、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管理、预测预警分析等工作。加强新增重点流通企业的业务培训和日常工作指导,加大力度新增“规上”贸易、服务业企业,建立“规上”企业新增后备库。

16.继续做好水铁联运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完成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做好可行性报告评审工作,组建水铁联运投资有限公司,组织2017年度农贸市场申报及其他项目工作,继续做好社零、电商、物流企业统计工作。

17.推动规划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我市再生资源体系的建设,尽快完善《丰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18.加强商务领域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重点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检查工作,积极推动典当、拍卖、规范零供关系等商务综合执法。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19.加快电商产业园建设,完善综合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才培育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大数据中心等“五个中心”功能建设。在电商龙头企业、传统企业转型、本土特产爆品打造、降低物流成本、电商人才培育、互联网信息产业等6个方面谋突破。创新电商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丰城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拟成立丰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管委会,持续造浓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氛围。

篇6

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概况

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项目占地386亩,总规划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由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管,郑州仟禧置业有限公司(民企)投资建造,高新区管委会下属的广告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和全资公司郑州中原广告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投资和园区的日常运营。财政部拨付的8000万元扶持资金和郑州市高新区拨付的配套资金,都由郑州中原广告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日常运营。

2011年前该产业园原为国家动漫基地,建筑尚未结顶启用。2012年获批为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2013年升级为正式的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并开园运行。目前,4栋高层写字楼、l栋多层商业配套大楼和1栋多层公共服务平台与运营管理大楼都已启用。入园广告业及关联企业50多家,以动漫、互联网和广告传媒公司为主。

定位对于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建设的意义

自2011年底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开始建设以来,无论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订的《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还是历年的全国广告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现场会、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评估组的评估报告,都提到了明确广告产业园区的定位问题,由此可见此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选择科学、明晰、准确的定位,其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1.使园区建设和运营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

定位不是任意的选择,而是参考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和广告产业的客观基础与发展趋向、与其他广告产业园区的竞合关系、广告产业特性等综合考量的结果。定位正确可以避免大而无当或者无所适从。

2.为总体规划和房屋、设备等建设提供基本指导

定位涉及规模大小、业态结构、公共服务等内容,直接制约了地点选择、空间大小、房屋结构、建筑面积、环境风格、专业设备、建设周期等问题。

3.为招商工作指明方向

园区定位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解决容纳企业规模和业态的结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着园区的招商工作。按照定位要求招商,才能够形成理想的符合广告产业集群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相对于东部地区,中原地区的广告招商向来困难,而明晰的园区定位可以聚焦于符合定位的企业,从而高效率地使用招商资源。

影响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定位的主要因素

1.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及其使命

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牌认定的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其定位的设计离不开对于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应有使命的理解。

关于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使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司规划发展处处长赵践认为,要“立足三个服务”(服务广告产业发展、服务经济发展、开展公益活动),“做好三个整合”(整合包括投融资、人才教育、场地设施、公共服务等相关资源;整合相关政策;整合一切与广告相关的企业),“实现三个融合”(融合广告的各个环节;实现广告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实现广告业与社会文化大背景的融合,注重体现广告的社会属性)。

具体到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区,除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共同责任之外,还有三大具体的任务:一是服务于园区内广告产业的发展,将园区培育成为中原地区的广告产业集群和广告产业增长极;二是示范带动中原地区广告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发挥广告产业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促进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区域资源禀赋

笔者曾撰文认为广告产业同建没的三个关键词之一,就是所在区域的广告资源禀赋条件。需不需要建设广告产业园,建设什么业态和规模的广告产业园,都要受制于区域客观存在的广告资源禀赋。

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有各类广告经营单位10000家,年广告经营额80亿元,广告从业人员人约150000人,有了一定的企业基础、人才基础和产业规模。年广告经营额在1亿元以上的广告公司大约有10家,河南省广告业规模化发展有了一定的企业依托,总体实力位居全国中游水平。

河南省广告业的客观优势基础在于,区位优势有助于形成中部广告材料流通市场,人口优势有助于形成广告规模,农业、文化、旅游大省有助于形成专门化广告服务特色,传媒大省为广告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广告信息平台,教育大省有助于培养大量的广告人才。事实上,河南省开设广告类专业(广告学、广告设计、艺术设计、市场营销、新闻传播)的院校达36所,在广告材料流通和农化产品广告制作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但劣势也不少:由于广告业整体较为落后,广告人才外流成为多年的顽疾;广告公司的服务重心和利润来源都集中在广告业的末端,亦即制作、、活动或承接外埠广告公司的地方化执行等,利润率较低;主要广告主的广告业务外流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本地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广告主广告意识淡漠,广告需求不足;新媒体产业发展缓慢,经营意识落后,经营层次较低等。

河南省广告产业集中在省会郑州。郑州市以中部经三路金城国际广场为中心形成了中小型广告公司聚集区,以金水路和中州大道交叉口为中心毗邻郑东新区CBD形成了大中型广告公司聚集地,以东部郑汴路中力国际广告材料市场为主体形成了广告材料销售和户外广告制作企业聚集地,以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为平台形成了西部新的广告产业、动漫产业与新媒体产业交融的聚集地。这些广告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为河南省实施广告业集中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3.广告产业的特点

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是以聚集广告类企业为主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其定位的选择符合广告产业的基本特点,否则,就不像广告产业园而是其它产业园。

就广告产业园的定位来讲,广告产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广告产业是创意产业。这就要求广告产业园必须有促使和保障创意产生的环境和氛围。

广告产业是服务产业、保姆产业,这要求就近服务于有广告需求的生产企业和有广告服务的广告媒体。

广告产业不仅有纵向的、跨产业的很长的产业链,比如广告技术研发、广告设备和材料制造、数据服务公司等,还有横向关联产业,比如营销咨询公司、市场研究公司等。当代广告产业的服务内容,已从单纯的广告服务扩张到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当下的广告产业运作模式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推动下,已经消除了广告传播与销售的断裂而融为一体。这样复杂的产业链和关联产业需要完善而高效率的广告服务,也提出了广告产业园如何取合和侧重的问题。

4.其他国家广告产业园的定位

通过查阅国外广告产业园的网站资料,有关广告产业园区的定位集中在总体的发展目标定位和业态定位上,与一般产业园的定位没有形成差异化。这说明现有广告产业园在没有成功的定位模式参照下,只是遵循了既有的一般产业园的定位逻辑而没有深刻思考和探讨广告产业的特性。

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的定位描述

1.功能定位

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一是我国中部广告产业支点,二是我国中部广告产业交易中心,三是我国中部广告业集群化发展的载体,四是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优势产业商品化、品牌化的策源地,五是中原地区广告业成长和做优做强做大的孵化器。

总体可以表述为:建设成为中原地区广告业成长和集群化发展的孵化器以及中部地区广告资源交易和物流中心,促进中原地区社会进步和优势产业品牌化的服务基地。

2.业态定位

总体上可以表述为:以互联网、动漫专业与中小型广告企业、广告制作为主,以完善的关联性、支持性机构为基础的相对完整的广告产业链。

3.环境定位

产业园是较为狭小的、甚至封闭的地理空间,这就有了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设计问题,从而为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就业和工作氛围。产业园是地方空间,这又有了地方文化特色的要求。广告产业园是广告产业专业化产业园,这还有了广告产业特色的要求,要营造创意的、时尚的环境。所以,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的环境定位可以拟定为:以创意为主调,以河南文化(传统中原文化+地方山水文化+驰名品牌文化)为特色,营造浓郁的广告生产、工作、交流和休闲氛围。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应体现在产业园的建筑外墙、园内空地、楼内公共场地等方面,使行走在门前科学大道上的人一望便知是广告创意新天地,使进入园区的人感受到广告的创意空气,也使楼内的人沉浸在浓浓的创意氛围中。

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随着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提升,西部地区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承接的热土。重庆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其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重庆市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领先和支柱作用日益凸显。“十二五”期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复合增长率达17.8%,到2015年产值规模达5726.56亿元,已发展成为重庆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中,以笔记本电脑、智能终端等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4075.56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产值达1651亿元。

(一)笔电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自2008年惠普落户重庆,重庆笔电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并迅速壮大,到“十二五”末已形成5家品牌企业、6家代工企业、86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的“5+6+860”的垂直产业体系。进入“十三五”以来,重庆市注重笔电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等高附加值环节,着眼轻薄、灵巧、触屏等个性化产品,加快笔电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以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二)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态势凸显

重庆市紧抓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智能终端产业转移。2010年1月,科技部正式确认南岸区为“国家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拉开了重庆手机快速发展的序幕,目前手机整机、配套企业达百家以上,产量从2011年的592.48万台增加到2015年的1.65亿台,五年的时间增长近25倍,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超过10%,“重庆造”手机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更远销东南亚、中东等地。

(三)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初显

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包括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平台运营服务、软件开发等多领域,从事物联网研发、制造、运营的单位近300家,规模以上物联网企业达70余家。2015年,全市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其中,硬件制造业产值占比达80%,系统集成占比15%,软件开发和平台运营占比约为5%,形成了以南岸区“物联网示范基地”为核心区,两江新区为物联网软件开发拓展区,高新区为物联网产品市场拓展区,经开区为物联网技术应用拓展区的“1个核心区,3个拓展区”的产业布局。

(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高点起步多点发力

重庆市积极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在基础设施方面,开通国家骨干直联点,互联网网间互通能力达1030G,出口带宽达3600G,连接城市达17个,同时引通、浪潮、腾讯、斐讯等国内外骨干企业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初步形成10万台服务器集聚规模。在产业集聚方面,形成了以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重庆仙桃(国际)数据谷和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集聚发展态势。在示范应用方面,通过购买云服务的模式向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集中,加快全市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打造信息惠民应用平台、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等典型行业示范应用。

二、重庆市承接电子信息转移优势要素分析

(一)交通区位便利

重庆市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腹地,建成寸滩港和果园港、团结村铁路中心站、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三个国家级交通枢纽,并配备寸滩保税区、两路空港保税区和团结村铁路保税物流园区等三大保税区,成立了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形成了水铁空“三个三合一”内陆开放平台,公路、铁路、水路等丰富的交通运输方式,为承运大规模电子信息产品提供了交通条件,适合承接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同时建成的“渝新欧”铁路,线路横贯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亚欧六国,途经二十余个国际大都市,为重庆电子信息产品远销亚欧市场建立了快捷便利的运输通道。

(二)政策环境优越

重庆市大力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信息产业列为全市先导产业,设立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成立电子信息产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相继出台《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了功能规划、产业和财政政策、考核评价等70多项配套措施,使不同区域“各优其优”。

(三)生产要素成本低

重庆市积极推进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为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增添新动力。2015年,全市综合地价约为东部地区综合地价(8165元/平方米)的50%;住宅均价4165元/平方米,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3;工业用地价格574元/平方米,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2。据统计,重庆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成本仅为东部地区的60%,比东部沿海地区低30-40%;企业生产和生活成本约为东部的60-70%,在重庆投资的净资产平均回报率高达12%。

(四)科研创新步伐快

重庆市集聚了大量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并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创新联动机制,科研创新基础显著增强。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集团第24、26、44研究所等为代表的51家市属以上独立科研院所,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通信学院等为代表的63所普通高等学校,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高科技人才、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咨询和指导。

重庆市经济增长持续领跑全国,2015年GDP增速为10.9%,综合排名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1405亿元,实现利润1394亿元,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1.3倍和1.7倍。作为重庆重点培育的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各类智能终端产品达到2.7亿台件,产值突破5000亿元,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产值占比高达80%。全市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为重庆市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重庆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模式

(一)以政策为牵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重庆自起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来,依托投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发挥间接调控,保障了全市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在市场准入、税收、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人才培育、支持技术研发和攻关、房屋出租、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政策驱动,撬动社会资本介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园区实体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即政府制定政策并投入启动资金后,由政府为主导成立股份制公司进行融资,投资建设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着眼未来,重庆应将产业政策引导方向从扶持规模发展调整为合理引导竞争与促进技术创新,通过政策杠杆推进信息化应用示范,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内需。

(二)以创新为突破,建设产业生态体系

重庆在打造笔电产业时,注重内陆加工贸易组织模式的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的梯度推移式集聚模式的束缚,通过打造研发设计、零部件加工、整机组装、物流销售、贸易结算“五位一体”的内陆加工贸易基地,将加工贸易价值链的水平分工变为垂直整合,实现加工贸易从传统的“多头在外、大进大出”到“多头在内、一头在外”的模式转变,两年内即使笔电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提高至80%,降低了产业基地内部交易成本,带动了基地生产规模效应迅速扩大,克服了产业自然集聚规律对内陆地区的区位限制。这种产业链垂直整合、生产业和制造业集群互动的创新模式,为移动通信终端、物联网等电子信息制造业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

(三)以基础设施为保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物流通道迂回导致成本效率居高不下,是影响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关键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正确指引下,重庆市着力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体系,初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要件。同时,“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占目前全国中欧班列数量的45%左右,其货值占所有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中欧班列货值总量的85%。现代物流体系和外贸开放平台的成功打造,使重庆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2015年重庆出口机电产品2596亿元,占全市出口比重76%,其中手持(车载)无线电话机、集成电路、平板电脑出口增长迅猛,分别增长2.9倍、2倍和0.5倍。

四、重庆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经验及启示

(一)确保政策优惠,强调政策稳定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责任落实,组织编制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重庆市关于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落实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强化“项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全程制”、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联系责任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改革承接思路,创新承接模式

创新承接电子信息产业模式,通过“垂直整合、立体打造产业高端集群”的模式,牢牢锁定在产业链中居于主导性、基础性、带动性和具有风向标价值的行业巨头,吸引相关的配套企业,打造一条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创新收益分享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区域探索发展共建共享的“飞地经济”,实行税收分成、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收益共享,及时推广成功模式和做法。

(三)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主动承接潜力产业

围绕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物联网、智能终端等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领域,有重点、有目标地承接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引进产业链缺失环节企业,着力承接一批从事新兴领域研发、制造、运营的骨干企业,坚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实施一批示范应用工程,同步发展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运营服务“三位一体”的信息产业,构建从产品制造商到上游硬件设备提供商再到销售渠道等环节完整的产业链。

(四)优化产业承接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落实国家和全市企业减负系列政策,打造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融通、低物业“五低”发展环境。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新机制、积极推动重庆“铁海联运”、“江海联运”发展,以“内联+外接”方式,推进“进口直通、出口直放”一体化通关模式。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子信息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和产品创新力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产业、创新、人才、进出口等市级专项资金向电子信息企业倾斜支持力度,逐步从“补企业、补项目、补建设”向“补人才、补环境、补平台”转变,让政府支持惠及更多企业。

(五)培育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以园区为载体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创新“共建、共管、共营”的园区管理模式,采取委托管理、行政代管、园区共建等方式,实现产业跨区域整合和协作配套。积极与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联系合作,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面向东盟市场的电子产品出口基地。以“主导产业+重点区域+优势企业”为引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围绕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智能终端等优势行业,突出“两个考虑”,对本地优势产业进行进一步补强提升,对现有缺失产业进行开拓补充,明确发展重点,实现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缺失产业积极补强。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招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推动重大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

作者简介:戴 超(1985-),男,博士,主要从事创新经济、公共政策研究。

篇8

关键词:物流园区;空置率;招商引资;园区定位

一、物流园区的定义

物流园区的概念和创建形式最早起源于日本,由于物流园区给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我国最新给出的国家定义是在2012年9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联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中出现,定义是:物流园区是为满足货物转运、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等规模化物流需求,依托区位交通条件,与城市综合功能和产业体系相配套的公共性物流基础设施群,是由统一运营主体管理、众多物流业者经营的物流运作集结地,是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企业集聚、经营集约的物流功能集聚区。

二、我国物流园区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今物流园区建设遇到许多问题,比如定位规划、商业模式、政府支持问题等方面。现今物流园区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物流园区空置率高,利用率较低。这个问题在各个物流园区普遍存在,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归根结底来说,是对物流园区盈利的方式问题。之所以有这么多空置的,或者利用率不高的园区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开发商不怕这些园区闲置。对于拥有土地的开发商来说,物流园区的开发是一种理由,赚钱的方式主要还是来自于土地溢价,开发商主要通过土地买卖赚钱。土地增值带给大部分开发商的利润远大于物流园区建设所带来的利润,因此,这块土地更容易被开发成建设成本较小的仓库来使用,静待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增值红利,物流园区的开发仅仅只是一个由头。

第二,资金回收期长,园区存活不易。物流园区的开发和资金回收周期很长,市场培育过程也较长,而园区开发又是一个对资金链要求很高的行业,必须有较强的资金量支持,或者开发商的资金成本较低,这就对物流园区开发商的资金能力提出较大要求。比如,从普洛斯的经验来讲,其业务的支撑首先是源自于其资金成本很低的国外资金,资金成本在1%至3%的水平,远远低于贷款成本和民间借贷成本。第二就是其园区运营的专业技术保障等。包括京东、亚马逊、天猫等在内的中国大型电商均和普洛斯有合作关系,回笼资金很快。所以普洛斯能在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起到很大作用。

第三,开发商定位模糊,盲目复制地产模式,对于园区功能认识不深入。对于大部分物流园区开发商来说,有部分是地产开发转型而来,部分开发商发现其中两者共性――拿地、开发。但同时,对园区经营、规划、建设认识不够,以住宅或商业地产注重题材营销的思路广为拿地,造成现在物流园区利用率较低。同时地方政府在追求招商引资规模的同时,对物流园区规划数量太多,造成重复建设。以华南城和义乌小商品城为代表,延续之前地产销售的模式,将拿到的物流园区进行功能分割,以一定的商业开发伴随住宅开发和部分基础物流设施开发,打出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愿景,集合020等新兴互联网概念,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城市居民个人投资购买,核心还是卖房,而物流功能则更多的是作为噱头,经营力度和开发力度均不是园区开发的重点。

第四,选址受规划影响大,用途受政府制约。这个问题可以归结成,最优结果不一定是政府想要的结果,而政府拥有一票否决权。部分地区尤其是县一级政府,对于地块规划定性和发展方向规定的很窄,开发商选址时受限比较多,可选余地较少,选址的可行性就更少,偶尔部分地区出现政府处于地方利益,打造城市名片等,已经给地块定位。民间一句话叫做“中国最牛的规划部是县长”也有一定道理。

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开发商在园区选址上需要有更多的话语权

对于物流园区选址的情况,选址很大程度上要受政府规划所限制。园区的开发商需要在选址方面有着更多的话语权,应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占据重要影响因素,物流园区从根本上来说是支撑性、服务性的经营个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经济行为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因此,物流园区选址的决策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辅以政府的城市规划目标,进行科学的市场需求分析,来决定物流园区的选址。

(二)灵活运用园区优势,创新招商引资内容,改善招商引资环境

空置率高企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招商引资难度太高,反过来招商引资的思路错位也是园区招不到入园企业的问题之一。招商工作不仅需要园区大力投入,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使得企业在政策方面享受到优惠以及在管理、审批方面的便利。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避免政策的朝令夕改,尽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持良好的政企信息互通。招商的政策制定也需要在与时俱进的情况下保持创新性,这才能改善招商引资的大环境,提高园区招商引资的效率。在招商引资工作过程中,也需要打开新思路,比如建立分类管理的客户信息实时更新系统,建立备用数据库,形成对企业信息的良好把控,对推进园区内实行物流金融也有好的支撑。

(三)发展物流金融,拓展服务范围,减轻资金压力

物流金融是一种有效融合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将金融活动引入到物流过程中去,组织和调节物流运作过程当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一系列的经营活动。园区可以通过引进银行、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企业为主体的融资业务,通过金融产品帮助解决入驻企业的资金问题,既可以帮助入驻企业通过在园区内的仓储货物获得贷款,又可以帮助银行解决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有抵押物的情况下分散贷款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园区通过做担保的方式发展物流金融,对于园区入驻企业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缩短园区的建设周期,也能缩短资金回收期。

(四)“互联网+物流园区”,智能化物流是园区建设的未来方向

“互联网+”与物流园区的结合是未来物流园区的发展方向,也是对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的更高要求。不管是物联网实时信息还是大数据运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园区物流信息化水平都是重中之重。现今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渴望做平台,尤其是做唯一的平台,来积累整个需求端的数据。但是,唯有与互联网相结合,建设智能化物流通道,打造行业规则,制定标准化指标,提出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抓住用户,提升园区的品牌价值。

四、结语

物流园区的建设对城市本身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一定要有科学方法的指导与分析,尊重市场规律,才能让物流园区发挥其有利作用,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助推力。

参考文献:

[1]汪鸣,张潜.我国物流发展的宏观问题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6(1):28-3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