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7 19:48: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内部审计职能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国际、国内对推行核电站态度的不断改变,核电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核电企业在安全发电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本增效,创造更多的价值,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重要职能部门,以帮助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组织价值,实现企业目标为目的。
一、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概念
IIA对内部审计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他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同时,IIA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2009)》中对“增加价值”作了如下解释:“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和咨询服务,增加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机会,确认运营的改进,并\或降低风险的暴露的程度,从而为组织创造价值。”
二、核电企业内部审计增值职能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为企业增加价值并改善企业的运营,通过收集资料、识别并评判风险,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其他形式把有价值的信息呈现出来,为企业相应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帮助。核电企业根据集团公司总体规划,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不单纯是内部审计,还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物资采购稽核、风险管理评价等增值功能。内审人员不单是企业的审计人员,而且是企业的咨询人员、稽核人员、监督人员。
三、核电企业内部审计实现增加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内部审计直接增加的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师虽然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工作的基础的为别的部门提供的资料,通过对基础数据和过程资料的收集,运用相应的审计技术,查明和评估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指令得到及时有效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师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储备知识,及时掌握和了解外部环境尤其国家政策对企业的要求,融合自身对企业运作的了解,加上本身专业敏感性判断,定期或不定期的将有价值的信息,以管理建议书或专项报告等书面或口头方式上报给管理层。被采纳利用的审计建议与忠告,不仅可以消除潜在的风险因素、控制漏洞,而且运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可以减少经济损失或者减少支出,从而直接为企业增加价值。
(二)内部审计间接增加的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属于审计的在线工作,通过日常的审计监督、检查和评价,直接对管理进行时时监督,此时无论内审人员是否发现问题,只要有内审人员的参与,一定程度上有威慑作用,降低企业内部舞弊发生的概率,维持了良好的工作秩序,加强企业员工的自律行为,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力和执行力,无形的增加了企业价值,从而间接为企业增加价值。
四、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
内部审计通过自身专业化流程及方法,在线与离线并重,系统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帮助企业实现增值目标。同时,内部审计还在不断完善其自身管理机制、更新审计手段等改革措施,已达到提高审计质量,节约审计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
(一)通过自查、自纠、自改降低企业风险为企业增加价值
近年来,中央陆续开展了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出台了“八项规定”、“三重一大”、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等,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国家各项规定,对企业进行健康体检,通过自查尽早排查风险、发现问题,并积极整改落实,从而有利于企业配合企业在各级监管部门检查中赢取主动,并严格控制“八项规定”、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相关费用,建立日常监督检查预警机制,既降低企业与国家政策不符合的风险,又降低了相关成本费用,节约了企业资金,从而达到增加价值的目的。
(二)通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及审计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为企业增加价值
2010年4月,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该配套指引于2011年1月1日起,分批次、分步骤在上市公司范围内进行强制执行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核电企业于2012年开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牵头组成评价小组对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及运行的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评价,并得出相应的报告,同时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年度常态性工作,通过每年的“评价-反馈-再评价”的过程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基础工作形式之一,主要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地建立并严格执行,通过反复审计查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有力的证据向管理层进行通报并提出专业的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和防范措施,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通过物资采购稽核降低采购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
物资采购稽核是核电企业特有职能,由集团公司总体要求,各成员单位对采购全流程实施稽核,其中最重要为物资采购稽核。由于核电设备采购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采购量巨大成为制约采购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规范公司采购行为,完善采购内控,优化采购流程,控制采购业务风险,堵塞采购管理漏洞及降低采购成本,内部审计机构下设采购稽核科,使原有的离线采购审计变为在线审计,审计端口前移,通过采购稽核对采购行为进行在线的、直接的过程监控,通过对物资采购价格形成过程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建立健全对采购物资业务流程和价格形成过程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增加采购业务透明度,促进采购管理规范化,发挥促进管理、降本增效、完善内控、预防腐败的作用。
(四)通过不断审计创新为企业增加价值
这次全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理论研讨课题,是由广东省审计厅、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和浙江省审计厅、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共同承担的。从今年七月开始以来,课题组共收到十六个省、市的文章共计85篇,这些论文均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界的学者撰写。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我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论述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目标、机构、职能和管理体制,并展望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前景。论文取材新颖、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论述正确,对于促进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我就这次的论文活动进行综合评述。
一、论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论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共有制经济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民营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为活跃流通、繁荣市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于劳动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家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扩张中的融资“瓶颈”等。民营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目标,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
在产权特征和公司治理上,民营企业与国有国营企业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权明晰程度,前者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而后者国家作为一个产权主体,看似明确,实则模糊;二是委托关系,前者或者所有者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层面上的委托关系,或者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存在委托关系,但委托人和人主体明确、委托链简洁、关系简单,后者所有者不可能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委托关系一定存在,而且委托人和人之间主体不明确、关系模糊、委托层级较多。
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内在的主动需求。在民营企业,其外部产权明晰,不存在多级。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当存在个人行为的外在性时就会有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在企业的团队生产中,如果没有监督者的监督就会有偷懒、虚报业绩、转移企业财物等现状的发生。当存在委托责任关系就会有受托责任人对委托人是否尽心尽职,有没有如实履行受托责任等问题。作为理性人的民营企业的业主(股东)当然就会想方设法杜绝这些增加企业内部成本影响到其自身财富增长的因素,但依靠其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复杂、生产经营场所分散时,业主(股东)控制的距离太远,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业主(股东)能够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使企业团队努力工作,但企业团队内各个职能部门所作出的努力是否能够如愿以偿的给业主(股东)带来效益,增加其财富,有赖于外部人的评价,因为一个人或组织难以对自己的工作好坏和努力的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预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个专司内部监督控制职能的部门,有利于协助业主(股东)组织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二、论文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与职能进行了论述
1、大家一致认为,内部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内部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所以内部审计目标必须反映所服务企业的性质,并受制于客观经济环境。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然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的本质特性及其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是单一的,就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反映民营企业最本质的内生变量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民营企业的股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不断增长,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构架下,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在这个组织目标统辖下,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在于协助组织成员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内部审计职能是围绕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而内生的固有功能,它受到审计目标的影响,所以审计职能也会受到企业特性的影响。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而民营企业更重视的是服务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协助和保证组织实现目标。除了国有企业一般的评价和控制等服务性职能外,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不同,还突出明晰产权和咨询等服务性功能。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表现为外部的明晰性和内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现为存在构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础,产权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不具有的一项特殊服务功能-明晰内部产权,而存在构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础的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
因此,咨询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目标一致,领导团队追求价值增值,内审必须帮助组织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其复杂多变,内审凭借自己的独有身份和优势,采用参与式的审计方式,以服务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保证咨询服务。其所涉及的服务咨询领域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项目投资、销售市场景气状况等战略性决策,也包括了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促销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系统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技术和运营性决策,内审人员通过与经营者的交流自己的审计结论协助经营者改善经营效益。
三、论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了阐述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取决于民营企业本身”,这是这次所有论文的一个共同点。在民营企业,无论是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治理结构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单边治理结构,经营者都有动力把内部审计机构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组织结构,影响内审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是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了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民营企业应把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领导下。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业主(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会人数不多,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灵活,能够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股东会的领导,保障审计人员的绝对权威。对于规模大,按公司制运行的民营企业则应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的领导之下。
在管理体制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受本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上级负责。在业务上受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具体表现应为执行遵守《中国内部审计条例》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行业准则和规章。
四、论文探讨了审计内容与重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科学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达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内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2、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期和第三次创业的考验,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队伍,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洞察力、预知力和创新力都不够敏锐,对新兴行业经验不足,定力不够。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一、论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论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共有制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民营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为活跃流通、繁荣市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于劳动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如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家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扩张中的融资“瓶颈”等。民营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目标,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制度。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
在产权特征和公司治理上,民营企业与国有国营企业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权明晰程度,前者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而后者国家作为一个产权主体,看似明确,实则模糊;二是委托关系,前者或者所有者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层面上的委托关系,或者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存在委托关系,但委托人和人主体明确、委托链简洁、关系简单,后者所有者不可能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委托关系一定存在,而且委托人和人之间主体不明确、关系模糊、委托层级较多。
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内在的主动需求。在民营企业,其外部产权明晰,不存在多级。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当存在个人行为的外在性时就会有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在企业的团队生产中,如果没有监督者的监督就会有偷懒、虚报业绩、转移企业财物等现状的发生。当存在委托责任关系就会有受托责任人对委托人是否尽心尽职,有没有如实履行受托责任等问题。作为理性人的民营企业的业主(股东)当然就会想方设法杜绝这些增加企业内部成本到其自身财富增长的因素,但依靠其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复杂、生产经营场所分散时,业主(股东)控制的距离太远,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业主(股东)能够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使企业团队努力工作,但企业团队内各个职能部门所作出的努力是否能够如愿以偿的给业主(股东)带来效益,增加其财富,有赖于外部人的评价,因为一个人或组织难以对自己的工作好坏和努力的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预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个专司内部监督控制职能的部门,有利于协助业主(股东)组织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二、论文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与职能进行了论述
1、大家一致认为,内部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内部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所以内部审计目标必须反映所服务企业的性质,并受制于客观经济环境。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然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的本质特性及其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是单一的,就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反映民营企业最本质的内生变量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民营企业的股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不断增长,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构架下,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在这个组织目标统辖下,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在于协助组织成员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内部审计职能是围绕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而内生的固有功能,它受到审计目标的影响,所以审计职能也会受到企业特性的影响。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而民营企业更重视的是服务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协助和保证组织实现目标。除了国有企业一般的评价和控制等服务性职能外,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不同,还突出明晰产权和咨询等服务性功能。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表现为外部的明晰性和内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现为存在构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础,产权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不具有的一项特殊服务功能-明晰内部产权,而存在构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础的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
因此,咨询是民营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另外一个重要。在一个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目标一致,领导团队追求价值增值,内审必须帮助组织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其复杂多变,内审凭借自己的独有身份和优势,采用参与式的审计方式,以服务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保证咨询服务。其所涉及的服务咨询领域包括企业战略和经营决策、项目投资、销售市场景气状况等战略性决策,也包括了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促销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系统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技术和运营性决策,内审人员通过与经营者的交流自己的审计结论协助经营者改善经营效益。
三、论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了阐述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取决于民营企业本身”,这是这次所有论文的一个共同点。在民营企业,无论是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治理结构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单边治理结构,经营者都有动力把内部审计机构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组织结构,内审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是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了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民营企业应把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领导下。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业主(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会人数不多,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灵活,能够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股东会的领导,保障审计人员的绝对权威。对于规模大,按公司制运行的民营企业则应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的领导之下。
在管理体制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受本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上级负责。在业务上受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具体表现应为执行遵守《内部审计条例》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行业准则和规章。
四、论文探讨了审计内容与重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达到性、效率性、效果性。内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论文摘要:建立健全的企业审计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但要切实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还需要根据企业内部存在的审计问题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
市场经济发展得越充分,就越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也变的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要先来研究一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观限制性分析
首先,企业内部审计定位的不明确,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职能定位有监督职能、鉴证职能及综合职能等特点。最普遍的说法是将内部审计定位为监督职能和鉴证职能,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能够反映内部审计的真正目的,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人行为的目标和方向。其次,企业审计人员结构的单一性,许多企业的审计部门普遍存在专职人员少、业务结构单一的现象。内审人员缺乏应有的审计经验和审计技巧,兼职现象严重,难以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人员的知识面较为单一,绝大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只有会计师,没有工程师、律师等,使得审计部门只能从凭证到帐面查找问题,难以从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因而提出的建议或为决策者提供的决策依据往往缺乏现实性。
2.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结构的不完整性分析
首先表现在,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机构建设重视不够,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却把审计与财务或监察等部门并到一起,个别企业甚至借改制之名撒并了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配备上没有把精兵强将放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正常的审计人员数量也难以保证。其次反映在,授予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不够,有的甚至不予授权,以至内部审计结论的落实难以到位,内部审计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第三则是企业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财务人员转型,缺乏经济、工程、法律等专业人员,且审计人员因长年得不到培训而闭目塞听。
3.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可持续性发展的滞后性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仍以帐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内部审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另外,内部审计中抽样设计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内审人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
4.企业内部审计与管理间的辨证关系
4.1 企业内部审计受其独立性制约
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是接受委托对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评价,因而,要求内部审计相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是独立的,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
4.2 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间的辅成关系
内部审计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来发挥其加强管理的作用的。如果内部审计的有益建议被采纳,并促使企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内部审计就为加强企业管理做出了贡献,相反,内部审计人员未提出有益的建议或这些建议未被采纳,则内部审计就没有起到加强企业管理的作用。
4.3 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间的职能区别
审计为管理服务,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体现在各项业务处理程序上,由管理部门设计、具体管理人员执行,比如对经济活动的稽核、验收、复算、核对等等。履行管理职能,是指实际加入管理的运作过程,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实施人员必然参与了管理,留下了管理的痕迹,发生了管理的效果。
5.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问题产生的因素分析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问题产生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5.1 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因素
对企业审计工作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是保障。虽然国家有规定,法律有依据,但有的单位往往根据本身需不需要来决定执不执行。
5.2 审计实施操作不规范
企业审计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审计计划编制不周详,审计方案过于简单,内容不详细,审计人员分工不合理,审计实施过程未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5.3 审计技术落后
科学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利用率低,审计成果距离目标要求差距较大。当前内部审计多注重采用审查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传统审计方法,缺乏内查外调等手段,未能触及要害。这种单纯以账查账的做法很难发掘错弊及违纪事实;有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抓不住重点,找不准问题隐藏的领域,重财务审计,轻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既不利于打击严重侵占企业财产行为,也不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
6.企业内部审计效果的提高
6.1企业内部总审计师制度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的审计效果,应当选择企业内部熟悉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组织领导能力、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担任总审计师职务,总体负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6.2 企业内部审计环境的营造
审计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影响也是很大的,营造良好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监督的成败和效果,取决于是否具备了良好的审计监督环境。审计环境也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活动完成其自身职能的基础。
6.3 企业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改良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要在审计报告建议的质量上下功夫,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审计建议;要注重总结、提炼、利用审计成果,服务宏观调控。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改
进意见和措施。
7.结论: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必然发生变化。我们要把握这些变化、立足现实、更新观念,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适应和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论文提要: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它能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组织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当前企业加强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的本质与职能
1、内部审计的本质。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定义中包含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2、内部审计的职能。具体来说,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
(1)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检查评价;二是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审计厅局的业务领导,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2)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
(3)评价鉴证职能。内部审计的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鉴证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证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
(4)服务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本企业服务,对最高层负责,完成其指派的任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企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完成他们交办的工作。
二、我国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而新的内部审计准则、标准、工作流程等规范尚未建立或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缺乏评价标准。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直到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仅限于财务领域,重点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4、内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使内审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5、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发展推动作用的有限性。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管理和约束的是那些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属于法定审计范围的各级政府及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而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不属于国家审计法定范围的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要不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则取决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1、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从目前看,虽然《审计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何健全内部审计则“无法可依”。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增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
2、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3、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忠智.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改革与战略,2008.9.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而新的内部审计准则、标准、工作流程等规范尚未建立或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缺乏评价标准。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直到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仅限于财务领域,重点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4、内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使内审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5、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发展推动作用的有限性。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管理和约束的是那些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属于法定审计范围的各级政府及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而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不属于国家审计法定范围的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要不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则取决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
二、内部审计的本质与职能
1、内部审计的本质。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定义中包含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2、内部审计的职能。具体来说,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
(1)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检查评价;二是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审计厅局的业务领导,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2)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
(3)评价鉴证职能。内部审计的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鉴证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证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
(4)服务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本企业服务,对最高层负责,完成其指派的任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企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完成他们交办的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1、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从目前看,虽然《审计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何健全内部审计则“无法可依”。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增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
2、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3、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忠智.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改革与战略,2008.9.
[2]毛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
[3]董美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内涵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8.
关键词: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强化,融合
一、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概述
审计成果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充分履行审计职责的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绩。审计成果可以存在于审计工作之中,也可以通过音像、书面等形式表现出来。毕业论文,融合。审计成果运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被审计对象不是就问题改问题,而是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二是审计意见和建议被领导采纳后,通过完善制度、修改政策,让未审计对象对被查处的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要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有审计成果利用途径。根据审计结果的不同,审计成果利用的途径通常有高层批示、职能部门采纳、联系会议采纳、移送处理、公示或披露、提请责任追究。
二、推动内审成果运用面临的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因宣传力度跟不上,加之受传统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影响,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对审计成果运用重视不够,从而造成屡审屡犯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不论是有关领导还是审计人员,往往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查找问题,提出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便已经完成审计任务,运用、转化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副产品”。直接表现为相关单位和人员存在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查处问题,轻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重审中监督,轻审后督查整改,导致了审计年年搞,问题依然存在的情况。
(二)审计成果质量不高
内审工作涉及面广,对内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受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限制,导致审计成果内容较贫乏、操作性不够强,使内审工作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三)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从目前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环境看,一是后续保障能力较差,二是成果利用缺乏连续性。
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应重点关注审计结论落实执行情况。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审计成果产生与利用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过渡,在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时,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起顺畅的协调配合关系,因此,审计执法往往是“只打雷不下雨”。
三、进一步扩大内审成果运用的措施
内部审计成果利用是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的。同时,还需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内审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予以改观。
(一)强化后续审计,落实审计成果
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后续审计是完成前期审计工作后继续进行的追踪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审计成果,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步骤。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后续审计,以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审计成果得到落实。
(二)提高认识,创造审计良好空间
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的沃土,内部审计成果是领导层全面、准确了解内部情况,掌握全局,制定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首先,领导重视是促进审计成果运用的推手,内审成果运用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领导有批示,各职能部门也就会遵照执行、认真整改;其次,职能部门理解是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关键,内审部门要加强与审计对象的信息交流,充分向审计对象宣传审计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取得其对审计的认知、理解和支持;最后,内审部门转变思想观念,是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的前提,内审人员一方面要树立宏观意识,将审计成果的运用看作是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的一项大事来抓,另一方面要注重时效,充分运用各种载体,迅速快捷地转化审计成果。
(三)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审计整改
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制度,打破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局限,将审计成果的运用扩大到决策层、其它部门和考核工作。
一是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度。企业在收到内外部审计决定或审计处理意见后,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进行研究,落实审计意见。在规定期限内编制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汇总审计整改结果,审计整改工作方案的内容包括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拟采取的整改措施、整改工作完成时间等;审计整改结果的内容包括审计决定或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审计建议和意见的采纳情况及采取的改进措施,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限期整改计划等。
二是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为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公司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强化审计回访或后续审计。通过有效的跟踪检查,督促被审计单位全面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考核制度。为保证审计整改效果,公司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考核,把审计整改情况列入评价领导班子履行经济责任和考核单位年度经营业绩的内容。对整改不及时、措施不得力、拒不整改、屡查屡犯的单位,与单位领导班子绩效薪金挂钩,并按照公司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毕业论文,融合。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听取审计整改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整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督促落实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决定。健全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抓好责任落实,落实工作措施,形成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做到层层有责任,环环抓落实,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完善内部控制,强化长效机制。针对反复出现、屡审屡犯的问题,充分吸取教训,全面查找经营管理薄弱环节,深入研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毕业论文,融合。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在涉及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大经营风险、重要管理事项、重点控制环节和大额资金支出等方面,落实管理责任,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毕业论文,融合。
(五)提高审计质量,扩大审计成果的运用份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保证审计质量是促进审计成果运用的关键。
一是加强审计过程质量控制。毕业论文,融合。从审计项目立项和编制计划、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实施过程,到审计报告的撰写,应建立统一的客观的可操作的内审评价系统。毕业论文,融合。该系统要突出“客观性”原则,尽量使用量化标准,使审计成果更加规范、客观。
二是提高内部审计的层次,实现内部审计从以合规审计为主,向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性审计为主转变,从促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出发,促进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宏观调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提升审计成果的价值,扩大审计成果的运用分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筑牢“防火墙”,当好“保健医”。
三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成果的运用水平与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关系不言而喻,因此,各审计组织应建立严格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保证审计人员随时掌握与更新履行其职责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并不断提高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1]贵州电网公司.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陈新环.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管理规范操作[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3]石贵泉.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论文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三、内审工作的发晨对策
(一)找准定位,突出服务职能
找准定位,是高速公路经营 企业 内审工作 发展 的前提。《规定》将内审职能定位为保证和咨询两大服务职能,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内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 经济 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履行监督检查、查错纠弊职能。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充分利用其熟谙企业经营管理诸环节的有利条件,以监督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为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出谋划策。只有这样,内审工作也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明确地位.增强独立性
独立性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而内部审计的独立程度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上看,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有:隶属于财务部门.受财务经理或总 会计 师领导的模式;独立设置内审部门.受总经理、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的模式。WwW.133229.COM很显然.前一种模式的独立性较弱。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独立性和权威性。结合目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实际.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三)拓宽审计范围.实现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
开展效益审计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关键。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效益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审计转变是 现代 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效益审计在加强企业内控基础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和为企业增加价值方面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审计方法上.效益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能更好地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因此.目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效益审计.实现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同时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共同使命和责任,由此而来的经济发展审计、资源审计和环境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内部审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稳定内部审计队伍.改善内审人员组成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内审制度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基础。首先.要稳定内部审计队伍.限制随意抽调或挤占内审岗位的现象.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增强内审力量;其次.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范围的拓展,并向管理领域延伸.原来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需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 法律 及lt审计人才:再次.要实行内审人员从业准入制度.进入内审队伍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同时.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一方面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适应现代内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最后。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立内审人员岗位责任体系。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 计算 机审计开展计算机审计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必要手段。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就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企业应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内部审计的科技投资力度.使内审工作摆脱手工操作.早日进入信息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从而尽可能减少、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