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6 23:40: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表情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情感表现主要是指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引发的内心反应,例如喜欢、憎恨、高兴、伤心等情绪的表现。简单而言,是用身体表现出来的内心反应。
(一)情感表现是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灵魂舞蹈艺术就是用身体来表现心理反应的创造性活动,心理反应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情感表现,舞蹈艺术也是情感表现的高度集中,是由肢体动作来表达表演者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肢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而情感表现则是舞蹈艺术的灵魂。缺少灵魂的舞蹈,在完美的技巧也无法感动观众的心。
(二)情感表现要贯穿与舞蹈的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之中在舞蹈艺术中,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是骨架,情感表现是血肉。没有血肉的舞蹈,是没有办法引起观众的共鸣,打动不了观众的心。但是,没有骨架的舞蹈,就不足以称之为舞蹈。所以在一支好的舞蹈中,既要有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的烘托,也要有情感表现充斥其中,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一流的舞者,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引发观众对舞蹈表现内容的共鸣。
二、概述情感在舞蹈艺术中的表现
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强,情感在舞蹈艺术中的表现应该是由粗到细、由内到外地引发真实的表演,而不是简单的肢体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只有将称之为舞蹈艺术灵魂的情感表现融入到舞蹈中,才能使舞蹈更加的生动,更加的精妙绝伦。
(一)缺乏情感表现的虚假表演成功的舞蹈表演,必定是表演者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是领悟了舞蹈的角色和感受生活后的表演,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怎么去表演、炫技以及吸引观众。舞蹈只有有了情感表现才不会成为一个空壳,才能引发观众对舞蹈表现内容的真实共鸣。所以,真正的舞蹈表演应该是情感在内,表演在外,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的舞蹈表演者,只是注重自己表情与眼神,甚至是每一块肌肉的训练,而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忽略了情感表现在舞蹈艺术中重要作用。其实,一支优秀的舞蹈,肢体动作和情感表现二者应该是均衡的,如果一个舞者过分注重肢体动作和技能技巧,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面部表情僵硬、麻木,会给观众一种虚假的感觉,那么这样的舞蹈就是缺乏灵魂的空壳,观众也会一看就忘,无法深刻的打动观众的心,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舞蹈艺术。
(二)真实感情表现的表演舞蹈艺术是人们真实感情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能够强烈的激发人们的情绪。一个表演者编制舞蹈首先应该是感受内心,然后通过肢体动作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编制出一支深入观众内心的舞蹈。例如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感动了全国观众,它体现了艺术美和人性美,更体现了作为残疾人艺术家的自强不息的精神。21位聋哑舞蹈表演者将内心的真善美用肢体动作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表演者的坚强,真实情感的流露打动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引发了观众与表演者在心灵上的共鸣。
(三)情感表现和夸张手法的结合舞蹈艺术中的情感表现是将人们在生活中喜怒哀乐等情绪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只是舞蹈中的动作是利用了一些手法将生活中的动作经过加工和美化后,并结合了舞蹈中情感表现的需求。舞蹈中的动作服务于舞蹈情感的表现。例如在《金山战鼓》中梁红玉表演者的一系列动作,在表演中结合夸张的手法,将梁红玉受伤的感受真实的表达了出来,随着表演者的表演,观众如身同感受,心情随着舞蹈表演起伏不定。在舞蹈的创作中,要讲求似像非像,表演者的情感表现是来自于生活,同时又要对生活中的情感进行概括和加工,使之更加的深刻、典型、普遍。完美的舞蹈艺术,就是要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并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一定的修饰。
三、阐述情感表现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故事性、抒情性,还是人物形象性的舞蹈表演都必须要有浓厚的情感表现。一支能够感动观众的舞蹈,就要求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要给观众带去美的感受,并且是美的有内涵的感受。所以,舞蹈表演的每一个动作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表演者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如果一支舞只有娴熟的舞蹈技术技巧,不带任何的情感表现,那就不能表现舞蹈是一门艺术;如果一个表演者的表演夸张不实,只会给观众带去虚假的感受,更遑论打动观众的心。所以,只有有了真实情感表现的舞蹈才能称得上是舞蹈艺术,才能深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情感表现是舞蹈艺术的源泉和灵魂,舞蹈中有了情感表现才能成为可看可观的经典之作。
四、结语
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强,情感在舞蹈艺术中的表现应该是由粗到细、由内到外地引发真实的表演,而不是简单的肢体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只有将称之为舞蹈艺术灵魂的情感表现融入到舞蹈中,才能使舞蹈更加的生动,更加的精妙绝伦。
(一)缺乏情感表现的虚假表演成功的舞蹈表演,必定是表演者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是领悟了舞蹈的角色和感受生活后的表演,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怎么去表演、炫技以及吸引观众。舞蹈只有有了情感表现才不会成为一个空壳,才能引发观众对舞蹈表现内容的真实共鸣。所以,真正的舞蹈表演应该是情感在内,表演在外,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的舞蹈表演者,只是注重自己表情与眼神,甚至是每一块肌肉的训练,而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忽略了情感表现在舞蹈艺术中重要作用。其实,一支优秀的舞蹈,肢体动作和情感表现二者应该是均衡的,如果一个舞者过分注重肢体动作和技能技巧,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面部表情僵硬、麻木,会给观众一种虚假的感觉,那么这样的舞蹈就是缺乏灵魂的空壳,观众也会一看就忘,无法深刻的打动观众的心,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舞蹈艺术。
(二)真实感情表现的表演舞蹈艺术是人们真实感情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能够强烈的激发人们的情绪。一个表演者编制舞蹈首先应该是感受内心,然后通过肢体动作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编制出一支深入观众内心的舞蹈。例如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感动了全国观众,它体现了艺术美和人性美,更体现了作为残疾人艺术家的自强不息的精神。21位聋哑舞蹈表演者将内心的真善美用肢体动作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表演者的坚强,真实情感的流露打动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引发了观众与表演者在心灵上的共鸣。
(三)情感表现和夸张手法的结合舞蹈艺术中的情感表现是将人们在生活中喜怒哀乐等情绪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只是舞蹈中的动作是利用了一些手法将生活中的动作经过加工和美化后,并结合了舞蹈中情感表现的需求。舞蹈中的动作服务于舞蹈情感的表现。例如在《金山战鼓》中梁红玉表演者的一系列动作,在表演中结合夸张的手法,将梁红玉受伤的感受真实的表达了出来,随着表演者的表演,观众如身同感受,心情随着舞蹈表演起伏不定。在舞蹈的创作中,要讲求似像非像,表演者的情感表现是来自于生活,同时又要对生活中的情感进行概括和加工,使之更加的深刻、典型、普遍。完美的舞蹈艺术,就是要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并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一定的修饰[2]。
二、阐述情感表现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故事性、抒情性,还是人物形象性的舞蹈表演都必须要有浓厚的情感表现。一支能够感动观众的舞蹈,就要求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要给观众带去美的感受,并且是美的有内涵的感受。所以,舞蹈表演的每一个动作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表演者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如果一支舞只有娴熟的舞蹈技术技巧,不带任何的情感表现,那就不能表现舞蹈是一门艺术;如果一个表演者的表演夸张不实,只会给观众带去虚假的感受,更遑论打动观众的心。所以,只有有了真实情感表现的舞蹈才能称得上是舞蹈艺术,才能深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情感表现是舞蹈艺术的源泉和灵魂,舞蹈中有了情感表现才能成为可看可观的经典之作。
三、结语
在故事的开始,人物就处于一个蓝色调的环境中,墙壁、幕布、地砖、窗帘、窗外的楼房、女孩的衣服统统由不同的蓝色组成,蓝色忧郁的气质吻合了女孩此时孤单封闭的心境。渐渐的,随着男孩的出现,蓝色被演绎为一种对于交流的深深的渴望。这样的表达同样迎合了人们对蓝色的情感预设,据德国心理学者爱娃•海勒所言:“在今天,渴望仍被视为是蓝色的,因为它像忠诚一样,与遥远相关。”
孤独的女孩和不爱说话的男孩走在了一起,有一天,他们离开了压抑的城市,前往女孩幼年时居住的乡下爷爷家。在那里,他们看到了最美丽的星空,湖水和天空都呈现出最美丽的令人平静的深蓝色,深蓝色的周围包裹着一层如雾气般的黑色,透出一种高贵、典雅和神秘。最后,在女孩的梦境中,男孩化作一头鲸鱼缓缓游出了大海;女孩病愈后,独自坐在海边,广阔无际的蔚蓝的海水像是写满了遥不可及的思念。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蓝色的偏爱。幾米有意地铺设蓝色背景,想利用一种统一的基调烘托出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氛围,忧伤、安静、冰冷、渴望、遥远———这些感受都是蓝色在人类心理容易形成的情感预设。不过幾米似乎也注意到过多使用蓝色也会使画面显得有些冰冷和压抑,所以他又在画面上画出了暖色调的光源:《月亮忘记了》中,小月亮散发着温柔的黄光;《微笑的鱼》中,鱼缸被一层荧荧的绿光包裹着,象征着自然的灵性;《星空》中,星空里闪烁的群星就像是盛开于天际的黄色花朵。这些在冰冷夜空中的点点光源,如同暗夜中的灯塔,为在人生旅途中迷航的人们提供温暖的依靠。不只是蓝色,在幾米笔下,每一种色彩的性格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释放出自己独特的情绪。例如《地下铁》中灰黑色的地铁空间象征着都市中情感的压抑与人际的疏离,而在盲女的想象中,单调的地铁墙壁又被装扮成了五颜六色的色彩拼接。
幾米似乎在以这样一种变幻喻指着,现实虽然冷酷,但盲女的内心却是丰富充盈的。还有在《星空》中,在众多蓝色基调的画面中,却有一幅是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的火红色的怪兽,红色正好表现了女孩当时心中对邪恶的仇恨和伸张正义的热情。作品集《又寂寞又美好》收集了幾米在病中创作的一些作品,低饱和度的黑、灰、土黄、砖红是这些画面的主要色调,这种如锈迹般陈旧的色彩,配合乖戾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恐怖鬼厉的氛围。
相较于人类直接的话语和表情,色彩对于情绪的传达往往更深入、更耐人寻味,这就是图画的语言,它借助于我们长期积累下来的视觉经验,也凝聚了绘画者独具匠心的感知与创造。
情绪的形象表达
如果有人想要数清幾米笔下的人物形象(含拟人化形象),那一定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因为在他的绘本中,除了少数的几个长篇故事的主人公曾贯穿于整部绘本作品中,大部分的角色都是根据情境随机出现的。这些人物多为单幅作品中的角色,他们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叙事,而是单纯地作为作者表达某种情感的载体,因此他们的形象总是依据情境的需要而富于百般变化。例如,在《幸福的原则》中,幾米就用一只小猪和一只棕熊表现了一种不求名利的安逸的幸福感。(见图1)他在文字中写道:“他们说我笨,嗯,他们也一直这么笑我。他们说我懒,嗯,他们也常常这么侮辱我。他们还说我一辈子没出息。嗯,这样的话我也听多了。他们永远无法体会,笨、懒、没出息,对我们人生的幸福有多么重要……”一对“懒猪”和“笨熊”的对话恰好诠释出了某种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幸福观,而且懒和笨也很符合我们对猪和熊的印象,如果换做其他的任何形象,恐怕都不如这一对来的生动贴切。像这样随情境而出现的人物形象在幾米绘本中比比皆是。读者通过文字和图画了解到此时此刻人物的情感和思绪,也会联想起那些曾经在脑海中闪过的念头,他们自身便被置换在了画面的情境中,成为了新的情绪载体。所以,阅读幾米的单幅作品,总是会被带入到变幻的情境中,跟随他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短暂而又富有意味的情绪体验。而在幾米长篇作品中,主要人物虽是被固定下来的,并承担一定叙事功能,但并不像其他叙事类作品中那样习惯性铺陈介绍,他们往往一出现便已处在某种情绪之中。总之,传达情绪一直是幾米设置形象的主要目的。
不仅如此,在幾米作品中,画面的背景也是由一些形象组成的,比如幾米经常会画到的树木、楼房、门、窗等等。当人物形象被带入到这样的背景中,便和背景产生了呼应。如何处理这些形象的空间关系是画面构图中最重要的成分,因此为了达到更加突出的视觉效果和更强烈的心灵回应,幾米有时会采用一些超现实的表现方式。
大与小的对比在幾米的构图中曾多次出现。在处理都市题材的作品时,幾米经常会将城市的楼群放入画面中,而让人物显得分外渺小。这种远景式的画法尤其能突显人类在都市中脆弱无助的情绪。相反,当幾米将画笔伸向那些被给予了依托感的小物件时,他又会将一些本来很小的东西数十倍放大,比如图2中《森林的秘密》中的毛毛兔,图3《星空》中的猫,图4《地下铁》中的骑兵玩偶等等。这些在现实中看起来比人类还要弱小许多的形象几乎被放大到占据绝大部分的画面,而人物却依然是小而瘦弱地呆在它们旁边。
这种大与小的对比完全是心理意义上的,而非真实的比例,它们的庞大源自于它们在人物心中所占据的分量,以及它们提供给人物的强有力的依靠感。当这样的画面呈现出来的时候,几乎不需要多余的文字赘述,所传达的情感便已一目了然。此外,人物所处位置的高低差异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情绪体验。这里所说的高低不是形象在画面中的绝对位置,而是在画面所显示的空间中形象所处的相对位置,比如楼房的底部、树的顶端等等。根据我们日常的感觉经验,低处往往容易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而高处则让人感到刺激和开阔。在《地下铁》的第一幅画面中(见图5),盲女就是站在楼群底部的地下铁入口,她的身后是高楼林立的街道和仅存一线的天空,高楼上窄小密集的窗口就像是无数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窥视着街道上的行人,人物则是小小的伫立在水泥色的围墙边上,由此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和瘦弱的盲女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在《月亮忘记了》中,一开始,男孩也是在画面所展现的空间的底部,而在男孩带小月亮外出的夜晚,他们所到的地方无不是物体的高处,比如楼房的钢架、大树的枝头、卡车的集装箱车顶以及桥梁的顶端等等,男孩站在这些地方将小月亮高高抛起,他们的背后是一片蓝黑色的夜空,这种与天空的接近带给人一种飞翔般的刺激与渴望,曾经积聚的压抑之情顿时变得豁然开朗。(见下页图6、图7、图8)《星空》中也有类似的画面出现,男孩和女孩乘火车前往乡下,他们在火车的车顶迎风而立,象征着他们逃离出城市后放松、自由的心情。(见下页图9)这种画面空间位置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和我们日常的情绪体验是一致的,因而当它们出现在画面中时,特别能激发起读者的心灵回应。
背景中的形象有时也会超越单纯的布景作用,而具有特殊的心理意味。幾米常在他的作品中画下一些表现隔离的意象,比如高楼组成的建筑屏障、未建成的楼房冰冷的钢筋、树枝编织成的笼子等等,而关闭的门也是其中之一。这种隔离的意象象征着人类和生存空间之间难以调和的对立情绪。然而,当门被微微地打开一道缝隙,则象征着一种对于交流与沟通的试探。在《月亮忘记了》中有一幅画面,在众多紧闭的门中,一扇门被打开了一道缝隙,温暖的黄色光从门缝里透出来照在通往外面的台阶上。(见图10)这是男孩带小月亮外出的那个夜晚,微开的房门预示着男孩和小月亮已经鼓起勇气走出两个人狭小的圈子,走向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相较于门,窗则象征着一种更为急切的交流欲望,因为还没有勇气打开门走出自己封闭的空间,便只能透过窗子释放憋闷的气息,张望一下外面的世界。在《星空》中,有多幅画面都是女孩站在自己房间的窗前看电脑、呆坐或是偷窥其他的窗口(见图11),可以看出女孩的心中非常想往外面的世界,然而却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有一种畏惧和不信任感。
【一】浅谈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提高
摘 要:艺术表现力是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舞蹈作为一种源自自然、来自人类灵魂深处情感的生动肢体表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通过舞者而传达给观众的,使观众受到触动,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对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 键 词:艺术实践;舞蹈;艺术表现力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走出课堂,从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不断汲取舞蹈艺术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重组和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充满乐趣,这是每一名学生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艺术实践正是舞蹈专业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吸纳的一种转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及综合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艺术实践的定义及内涵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称舞蹈专业的艺术实践就是舞蹈实习,他认为舞蹈实习包括了舞蹈表演、编导、教学、写作等,舞蹈表演专业的实习主要是舞台表演,侧重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锻炼.舞蹈教育专业实习的内容包括模拟教学、实际教学和论文.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集音乐美、形体美、服装美、舞美设计等多项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以其高雅时尚的艺术品位和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翩翩风韵,无论是生动活泼的舞台演出、还是严谨科学的教育教学、论文书写,对于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有着“感于外、发于心”的本质提高,是艺术表现力来源的沃土.
三、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为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舞蹈课和舞蹈实践活动(如舞蹈比赛)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观舞蹈课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学方式主要围绕讲解——训练——讲解进行,教师以主导地位的角色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学生基本是被动接受者,周而复始,学生对舞蹈课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比赛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应用,体验、赏析和创造.要强调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相结合,为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学生同没有参加艺术实践比赛的学生相比,他们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通过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二)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力,进而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不仅注重形式美,同样还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内涵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体动态美.而是一种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人体动态美.学生在舞蹈艺术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创造性模仿,可以提高其表现力,如挤奶舞就取源于劳动,它是模仿牧民给牛羊挤奶的动作来表现人民的智慧、劳动的美.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如“三下乡”、“舞蹈采风”等方式,学生缩短了舞蹈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逐渐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的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劳动实践,也就没有舞蹈艺术,在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舞蹈艺术正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和创作灵感,从而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三)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创作、表演、欣赏水平,从而促进艺术表演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舞蹈实践包括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而这两者都经历着从客观现象到主观意象再到舞蹈形象这二种时空状态的两度转化过程.从素材到舞蹈艺术的转化就是创造过程.舞蹈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感悟,但表达不清楚,而创造本领的前提就在于发现、升华,例如,讲解舞蹈《小金鱼》时,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鱼的形态、觅食、嬉戏的全过程,并要求低年级学生设计一组舞蹈造型动作.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出的肢体动作也十分丰富,有身体的扭动、面部表情的夸张表演、手部动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创造力也十分可爱,回到课堂再度讲解《小金鱼》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原来是这样”的感慨,学习效果十分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 电视台“双拥晚会”、去日本昭和大学演出、去法国演出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创作 、艺术表现力等多种能力,从而是各种艺术
四、艺术实践是艺术表现力的沃土,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艺术实践的新途径
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学生的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动作的综合培养.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寻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那么,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外部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语言的技能,来进一步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其表演才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美的创造能力就不在是一句空话.艺术实践,对于每一位教育者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演出”、“表演”;更应该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是学生主动吸纳知识过程,更是“教学实践”、“舞台实践”、“创作实践”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开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使舞蹈教育、教学告别“机械化”的操练,让学习充满乐趣,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欧.论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2).
[2]张春河.高校舞蹈教师的角色素质[J].舞蹈,2008,(6).
[3]张薇.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苏娅.中、日、韩三国古典舞蹈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二】舞蹈艺术方面的论文
摘 要:文章通过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个人素质、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等三个方面对怎样创作优秀舞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1 舞蹈常识
1.1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1.2 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照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①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自娱性舞蹈剧具备广泛的群众性,例如,人数、场地、时间均由大家自己选择决定,同时更以群众舞蹈娱乐活动为互相交际为手段而到达交流感情的特殊性。②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这种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规范性,除了在个别的场合由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即兴表演之外,大多数一般都在舞蹈编导的精心的编排下,提炼出主题思想、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塑造人物,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娱悦观众,让观众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2 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理由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2.1 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2 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灵》《踏歌》《丝路花雨》《云南印象》等众多经典作品。目前社会提倡的是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一个能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读出文化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作品,这个舞蹈作品就更多得起到了社会的作用,让人们沿袭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利用好这种广泛而又直接的艺术形式继续创新发展。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舞蹈艺术方面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glww.net提供,转载请保留 .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舞台上是让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这样的场面和舞蹈的编导有直接地关系,这种舞蹈缺乏知识,是一个浮躁的表现,以一种功利的表达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离艺术的本质。现在的状况更可悲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泛滥——搞自己的艺术,这些舞蹈编创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知识的缺乏,盲目抄袭一味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识型。
2.3 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当前舞蹈创作面对的很大一个理由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摩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
2.4 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对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3.1 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转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3.2 学会体验感情
舞蹈《牵手》打动了很多的观众,这个舞蹈来自生活,我们没有把它放在舞蹈来源于生活着个章节中讲,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两名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她(他)们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挑战残疾,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们表演过程中,将他们的情感通达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是两位演员的倾情演出打动了评委和众多的观众,我们从他们的舞蹈中读出了真心真爱和真诚,我们用一个演员参加一个访谈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个舞蹈的成功。
关键词:青春元素;主题;细节;影片风格;故事构架
泰国的青春电影,是近几年新兴发展的一种电影类型。从广受好评的《小情人》到争议题材的《爱在暹罗》,再到引发网络话题的《初恋这件小事》,泰国青春电影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超越了泰国以往优势的恐怖片、动作片,展现出更为广泛的艺术影响力,并逐渐影响泰国电影的格局,为泰国电影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另一个独特窗口。正因为如此,泰国青春电影中的青春元素就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这也是本文的论述重点所在。
一、爱与成长的“沟通性”主题
纵观世界各国的青春电影,都相似的表达主人公在青春期对爱情的萌动和心理成长的过程,但又各不相同。比如,日本青春电影会更突出青春的迷惘与不安,美国好莱坞式的青春电影则会表现性萌动和开放式情感,都是各国电影具有的标志性特色,泰国青春电影也不例外。
《爱在暹罗》因其同性恋题材而引发关注,而通观整部影片,笔者认为其主题还是落在少年青春期经历的爱与成长、以及家人间的沟通这个着眼点上。
Tong与Mew的同性情感发展这条线被导演处理成单纯自然的初恋,而Tong姐姐失踪后家人间的关系这条线则是贯穿影片始终,并最终影响到Tong和Mew之间关系的变化。如果说前者的重点在“爱情”,那么后者的重点就是“成长”。在爱情这条线上,导演的镜头大多表现了Mew和Tong因为爱情而呈现出的欣喜甜蜜的表情和身体反映,尤为集中的体现在Mew为Tong演唱自己亲自创作的情歌那场戏中。但当Tong的妈妈发现了儿子的性取向之后,剧情开始朝着“成长”的主题发展。导演通过Tong的母亲看到儿子和Mew接吻后失手摔碎杯子的镜头,表现了她内心的震惊。但之后的情节发展却没有走向一种母亲强烈干预孩子人生的方向,而是突出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和理解。影片中Tong的母亲和Mew谈判的情节,Tong的母亲所说的话和身体语言,都表现出一种相互间的尊重和平等的沟通,家长在这里只是起到一种引导、推动少年成长的作用,故事的重心始终放在青春期的少年身上。最后,Tong还是在爱情和亲情之间选择了后者,他和Mew分手的那场戏处理的伤感而又成熟,充分地将主题升华到了“成长”高度。随后,结尾镜头Mew对着Tong送他的完整的木偶伤心的哭泣,继续达到了升华主题的效果。
同样沟通性的处理方式也体现在《小情人》《初三大四我爱你》《初恋这件小事》《亲爱的伽利略》等影片中。而这种对于“爱”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恋人间爱情,也包含家人间的亲情,以及朋友间的友情。例如,《亲爱的伽利略》中的“爱”就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角女孩之间的友情上。而爱与成长的主题,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而青春期的少年则因为刚开始学着去理解爱、去面对成长,更容易吸引观众的关注。
二、纯情内敛的情感表达和细致入微的细节表现
青春电影的主角不同于,他们都是一群还不成熟却又渴望成熟的孩子,在情感表达方式上也就具有了纯情内敛的青春特色。
例如,在《小情人》中,阿捷和奈娜原本是一对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可是由于班上的孩子分成了男女阵营且势不两立,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阿捷只能选择欺负奈娜。之后阿捷碍于自己赌气和面子上的考虑,迟迟没有向奈娜说出道歉。直到最后,奈娜一家要搬走,阿捷才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追逐载着奈娜一家的汽车,但最终还是没有追上。
这样的情节设定由于其具有属于孩子的特质,放在青春电影中就非常能令人信服乃至产生共鸣。同样的例子也存在于《荷尔蒙》《初恋这件小事》《O型血》中,青春期萌动的初恋往往伴随着暗恋的形式,明明心中在意,却也无法开口坦率表达。甚至还会因为不想破坏朋友间的友情,选择默默放弃。这些具有青春特质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可以说是具有亚洲文化特色的处理方式,极容易在亚洲文化圈内引发共鸣。
在这一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基调下,细致入微的细节表现就成为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的关键。例如,《初恋这件小事》中,女主角因为没有预料到暗恋的男生会接电话,自己一时不知所措,放下电话冲到院子里大叫,等她再回来接电话的时候,对方已经挂断了。这段细节刻画就极具童趣,也凸显了女主角在暗恋中面对惊喜时的慌张失措。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赋予了泰国的青春电影打动人心的魅力。
三、类型多样的故事构架和影片风格
泰国的青春电影近年来数量繁多,主题围绕爱与成长,但类型却并不单一乏味,而是呈现出丰富多样化的局面。
例如,《爱在暹罗》《想爱就爱》涉及的是同性之爱的话题;《小情人》《初恋这件小事》《爱久弥新》涉及的是由暗恋展开的故事情节;《荷尔蒙》《爱4狂潮》是由看似独立的几个小故事组成,多方面探讨青春期的懵懂与成长;《初三大四我爱你》《曼谷轻轨恋曲》则在叙述剧情的同时,充分展现了泰国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友谊我和你》是伴随着怀旧伤感基调的青春伤痕;《想听到说相爱》选择的是独到的男配角视角等等。
导演表现的是相似的主题,却选择了不同的形式,影片的风格也随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比如,影片《我的情人节》选择以女主角发生一次交通意外可能出现的几种不同结果,描述了每一种不同结果下女主角和因为交通意外认识的男主角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这一富于创意天马行空的情节设定,伴随着轻喜剧的基调,加上导演幽默的镜头语言,让整部影片充满现实与幻想的重叠,欢乐之余又略具哲学意味。而《泰国派》这部影片正如它的译名,充满了《美国派》式的性喜剧元素,但在表现手法上又不像西方式的奔放,导演仅仅选择了“暧昧”这一含蓄却包含蠢蠢欲动情愫的关系作为叙述重点,表现了男孩们在青春期的不安分与纯情的本质。影片中分镜画面的运用以及无厘头式的搞笑方式,都独到的增添了影片的轻松气氛。
泰国青春电影的青春元素其实是体现在影片的各个方面的,例如多彩活泼的镜头语言,极具青春标志性的道具运用,青春靓丽的演员选择等等,本文也仅是列出了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而正是因为这些青春元素的运用,泰国的青春电影在勾起观众向往、怀旧情绪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及商业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泰国电影会凭借青春电影这一优势,逐渐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成为亚洲有别于日本、中国、韩国、伊朗等国家的又一后起之秀。
参考文献:
[1]万传法.《论泰国青春电影的艺术魅力》.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讲师电影艺术论文
关键词:语言艺术论文
摘要:创造性地将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融合,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特别是非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老师的赞赏。巧妙运用非语言艺术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巧妙运用非语言艺术能有效地严肃课堂纪律,促进课堂教学,为教学增光添彩,用微笑征服学生。
关键词:非语言艺术;实验教学;有效性
曾有一段时间,我很迷茫:为何大家都说我的课上得好,能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种享受。但好在哪,我一直无法用一个较好的术语加以表达,一次偶然的阅读让我豁然开朗———是的,非语言艺术。创造性地将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融合,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特别是非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老师的赞赏。对于敏感、善于观察的孩子们来说,老师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往往更能起到教育的奇效,更能激励或打动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运用非语言艺术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记忆效果
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单调,面无表情,语调单一,教学效果绝对不理想,但如果教师巧妙运用非语言沟通,如柔和的微笑、传递情感变化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夸张幽默的手势、体态,学生能从教师的一系列情感动作中领悟教学内容,在无声中师生得到交流,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中发现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调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心脏与血液循环》时,教师利用肢体语言模拟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舒张时教师整个身体放松,手臂张成圆形,腿也往外扩。收缩时身体紧绷,手臂向内夹紧,双腿合并。同时,随着教师的讲解,不断加快速度,学生在会心一笑中非常容易理解,愉受着心脏有力的跳动。
二、严肃课堂纪律,促进课堂教学,为教学增光添彩
作为技能科教师,特别是科学教师不用担心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往往丰富有趣的实验活动和新颖的器材一放在那儿,还没上课学生就已经蠢蠢欲动!因此,教师平时更头疼的是对于学生课堂纪律的组织与调控。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教师巧妙得体地运用非语言艺术调控课堂,能有效提升科学课堂教学魅力,为科学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下面就平时的经验做法做一介绍:
1.进入教室,坐姿练习
站姿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持续时间较长的姿态语。它集中体现教师的自信与能力。教师站立:双脚基本平行,相距与肩同宽,双手交叠在后,给予孩子们充满活力与精气神的印象。教师用自己饱满的站姿,不断提示自己:轮到我上“战场”了,“战场”上是不容许丝毫疏忽的。让自己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进而让学生也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而有的老师上课会手拿着书搭在讲台边斜靠着,我觉得这样的站姿很不好,感觉很没劲,懒散,以这样的站姿说话讲课中气都不足,学生听讲的激情如何能调动?学生双手放后背,目的在于使之抬头挺胸和防止学生控制不了好奇心动桌上的实验器材,而更专注于教师的讲解。
2.倾听习惯的养成
学生回答问题时分为两种情况,离教师较近的,我先用手势和鼓励的目光示意让他回答后俯低身子(才不会感觉老是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如果是离教师较远的学生,我会在倾向学生的同时,将右手半拱放置在耳朵后,同时用眼神扫视全体学生,左手中指置于嘴前后指向回答问题的学生,配以挑眉微笑,此时学生都被我的非语言艺术所感染而专注倾听同学的回答,比老师用语言提示学生学会倾听,注意听效果更佳。既不打断回答学生的思路,同时又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试问多次如此的非语言感染,还怕学生养不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有学生不爱发言吗?
3.学生注意力分散
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将上课时的音量迅速降低,语调放缓,同时配合严厉的眼神,用眼神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的学生可从中接受到批评的信息;违反纪律的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教师的愤怒而引起心灵的震撼。这种委婉的暗示,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又不至于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
4.用微笑征服学生
经常对学生微笑能使学生产生乐观、积极自信、向上的心理状态,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师生都能从发自内心的微笑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我们是朋友。”微笑虽然无声,但它传达了许多:欢悦、同意、尊敬。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请你把“笑意写在脸上”。在课堂教学艺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非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开拓与运用,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与文化知识传授的多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看它能否带领学生一起进入崇高的美的意境,使他们不仅可以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从教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丰富多彩的性情陶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