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供应链管理系统8篇

时间:2022-12-10 23:41: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供应链管理系统,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供应链管理系统

篇1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实现整个产业链内信息的畅通,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ASP正是利用了本身的规模优势,为企业信息化提出一种新的应用模式。本文首先对销售供应链管理的背景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实现销售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针对日常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流程,设计并开发一套销售供应链管理系统。最后,针对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各个部分,给出了系统帮助。

文中详细阐述了各子模块的功能和实现过程,并对该系统的核心技术作了特别讲解。从试运行情况来看,本系统加强了对于日常业务的有效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实现了一般业务的需求,达到了建设一个销售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预定目标。

关键词:销售;供应链;ASP

系统总体设计

3.1功能需求分析

销售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货品信息的记录和查询,包括货品的入和出库记录,以及货品的库存信息的查询。

在销售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应该首先为每一种货品定义一个编码,以便进行统一管理。由于在实际过程中货品会有不断的进货入库和销售出库,因此对每笔入库和出库都应有记录,应保存详细的入库和出库数量以及日期信息。

为了能够动态地掌握货品的库存情况,需要根据货品的入库和出库信息查询库存货品,一般的处理方式是累计截至当前每种货品的所有入库和所有出库,用累计入库减去累计出库所得到的值就是该货品的当前库存数量。

通过对系统需求的分析,可以得到销售供应链管理系统需要实现货品管理,进货入库,销售出库和库存管理几部分功能下面分别分析这几部分的功能需求。

(1)登录和注册

这是任何系统都具有的功能模块,只有拥有权限的用户才可以进入系统进行管理操作。

(2)货品管理

货品管理是对货品基本信息的管理,包括货品的新增,修改和删除。建立了货品的基本信息之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货品进行入库出库以及库存查询等操作。拥护要求能过查看所有货品的列表和每种货品的明细信息。

(3)进货入库

进货入库是指针对货品入库的记录,系统需要记录每笔货品入库的详细信息。进货入库登记时,货品必须是货品管理中已经存在的。用户要求能够添加和删除进货入库记录,并提供浏览所有入库记录的功能。

(4)销售出库

销售出库是指针对货品出库信息的记录。与进货入库类似,登记销售出库时,对象也应该是货品管理中已经存在的货品,并且要考虑该货品的库存数量是否满足本次出库的数量需要。系统应提供添加和删除销售出库记录的功能,并能让用户查看所有的出库记录。

(5)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主要是对库存货品进行查询,系统应提供每种货品的入库,出库以及当前库存数量,拥护要求能够随时查询到当时的库存情况,查询结果可以进行浏览察看。

3.2 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上面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可以得到,本系统最主要的几大功能有货品 管理,进货入库,销售出库以及库存管理,如图1列出了各个功能模块所实现的具体功能。

用户登录模块主要是检查用户名和密码是否匹配, 该系统对用户的身份认证采用的是用户名/密码方式,在用户进入系统的时候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比较两者和数据库中用户名和密码对应。

货品管理模块主要用来维护用户货品的基本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包括货品的信息列表,新增货品,修改货品和删除货品。

进货入库模块主要用来维护货品入库信息,以及对入库记录的浏览查看。系统提供的功能包括入库信息列表,添加入库记录和删除入库记录。

篇2

云计算作为一种IT技术,是最近在软件行业引起最多讨论的话题,围绕这项新的技术该如何在应用中落地,始终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争论声中,JDA并没有像更多的系统提供商那样选择跟随战略,其最近的一系列举措都在向业界传达一种态度:JDA已经做好了漫步云端的准备。

2013年2月11日,JDA宣布:JDA云服务已经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

IEC)20000和IS0/IEC 27001认证。作为国际公认的机构团体,ISO专门负责制定、实施、维护和记录业务标准流程规范和准则,通过其认证,一方面证明了JDA云服务的实用性,同时也认可了JDA云服务的信息安全性。这也就意味着,JDA已经准备好在云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实施、维护等一切服务项目。

2013年4月11日,JDA eight正式面市。笔者拿到的新闻稿显示:JDA eight将30多种产品整合到同一平台上,为企业提供一个综合框架,以应对扩展供应链中关键业务流程时面临的挑战:包括预测与计划、采购计划、促销、运输管理、生产计划和排程、网络和库存优化以及供应商协作等。最为关键的是:JDA eight能够通过云部署,“将云服务中关键供应链功能(从预测到运输)与内置的决策支持分析能力结合起来”。

显然,JDA已经为云环境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做好了手段和工具两方面的准备。2013年4月11日当日,记者在上海采访了JDA软件全球总裁兼CEO Hamish Brewer和JDA软件大中华区副总裁李谦明。

CAD杂志:关于JDA的云服务和JDA eight,我的理解是:JDAeight是一款供应链管理的工具产品,而JDA云服务是JDA eight的实施方法。这样理解正确吗?

Hamish Brewer:完全正确,就是说:JDA eight是我们的软件产品,云服务则是一种交付的平台,来帮助客户通过云服务平台去使用我们的产品。

CAD杂志:那么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JDA eight也是可以非云端使用呢?

Hamish Brewer:你说的固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策略还是希望说服所有的客户去上云,因为通过云服务去使用JDAeight,可以部署得更快,成本更为经济,风险更为可控,并且品质更有保障。

CAD杂志:对于JDA来讲,这种基于云部署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提供方式是给客户另外一种选择?还是一种提供方式的变革呢?云与非云这两种方式会同时存在吗?

Hamish Brewer:应该这么说,目前我们为用户提供的供应链系统部署方式包括云和非云,但是我们,或者说我个人大胆地预测: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会主动转向云。但是我们并不会强制要求客户去上云。

CAD杂志:您认为,从客户这个角度讲,基于云的应用和非基于云的应用对于他们最大的区别在哪?仅仅是使用了云技术这样一种新的IT技术吗?

Hamish Brewer:从客户的视角来看,其实云服务或者云平台并不是一个技术性的概念,而是一个纯粹绩效导向的概念:可以帮助客户更快地实现目标绩效。举个例子,一位潜在的JDA用户,其企业通过收购等方式,规模越来越大,以至于IT部门疲于奔命,但仍然跟不上业务的成长。如果这家企业使用了JDA的云服务,那么这套系统就可以帮助他们,风险将更加可控,而且可以节约部署供应链管理相关解决方案的时间。不仅如此,这还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轻装上阵:不需要应用企业自己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计算设备、网络部设备以及软件,也不需要进行维护或者为系统打无数的补丁……这些JDA完全可以帮助客户来完成,而用户要做的,仅仅是围绕业务的战略和业务的结果去专注于业绩的提升。除此之外,JDA的云平台还能提供一项非常独特的服务:云优化。云优化服务是指:JDA会提供一个供应链管理的专家队伍专门来帮助用户提供教练式的指导,以优化其日常的供应链管理决策。也就是说,不管是涉及到需求预测,还是产品定价,或者是原材料的采购、商品的采购,甚至生产或者分销,JDA的专家团队都可以帮助用户在决策层面去实现优化。以上这些,都是直接与业务运营相关,与技术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除了这些服务上能够给客户带来的巨大增值以外,其实技术性更多地是体现在JDA本身后端的IT基础设施上。JDA通过了ISO/IEC的一些相关认证,这些认证解决的是后端建设的世界级的机房、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以确保我们每天都能够给用户提供符合服务水准协议的服务。所以在流程、规则方面,我们完全能够符合认证机关和认证单位所制订的标准。JDA推出基于云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是基于用户的需求。试想,JDA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用户大量分布在零售业、制造业等,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制造,在于怎样把货品交付到最终消费者手上。他们不是IT公司,我们才是IT公司,我们能够更好地帮他们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对客户来说,价值最大。

CAD杂志:管理软件除了直接与技术相关,其价值也同时体现在服务方面。我想知道,如果把供应链管理统部署在云端的话,您认为用户所面临的服务风险有多大?相对地,对于系统提供商来讲,这种服务风险来源于哪些方面?您想好应对策略了吗?

Hamish Brewer:其实我们觉得云服务的风险是大大小于非云服务的风险。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客户如果是遇到软件或者是应用程序相关问题时,他们都会打热线寻求支持。通过统计我们发现,经过云部署的客户所反映的问题要远少于通过传统方式部署解决方案的客户所遇到的问题,这就使得我们能够向客户做出更为郑重的承诺和保证,我们可以按照我们承诺的服务水平去服务那些通过云部署的客户。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相当大的信心。

CAD杂志:云服务落地需要一个很强大的数据中心,要有一个专业的技术团队,也许还需要有一些本地合作伙伴。不知道JDA在中国市场上如何落地,这些条件是否具备?

Hamish Brewer:首先,目前尝鲜使用JDA云服务产品的客户总共是200个左右,通过这样的一个强劲的起步,我希望JDA的云服务能够迅速扩大。云服务在扩大的时候势必将会兴建数据中心,并且我相信随着今后中国客户在云服务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在中国建设数据中心完全有可能。第二,在团队方面,我们早已配备好了云服务的相关团队在中国为客户提供服务,所以这点毋庸担心。另外,JDA全球数据中心的布局,应该说确实目前在中国地区还没有数据中心,但是部分已有客户已经在使用我们中国以外的数据中心来实现云服务。在合作伙伴的合作机制上,我们只是在项目上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也就是说,在客户的获取,以及在销售和最终的软件安装等方面是有着项目上的合作,但是在云服务上面则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来进行。从另外一个方式来讲,我们的全球合作伙伴其实也是我们JDA云服务的用户,他们可以将JDA的云服务嵌入到他们给客户所提供的软件套件当中。

CAD杂志:JDA一直在做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否请您谈谈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趋势?

篇3

实践者不多,但市场正在启动 

调查显示,目前真正建设了完整的SCM系统的企业并不多,只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等少数企业已经建设或正在尝试。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雅戈尔集团则与中科院合作开发。 

但近60%的被采访企业如宛西制药、新华制药、长空机械、安徽叉车机械厂、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等都表示对SCM比较感兴趣或正在建设日程上。新华制药信息主管宾深竣的看法颇有代表性,他表示:“SCM系统是加强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竞争力的支持平台。随着企业ERP的实施,SCM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要考虑。”除此之外,其他被采访企业则表示,由于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SCM需求。 

总之,SCM市场在国内仍处于启动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市场竞争趋势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竞争,国内制造和流通企业迫切需要运用IT技术实现其生产、库存、日常交易的管理规范化、精确化,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所以,对成本控制和价值创造进行的研究已经推动企业,特别是制造商、运输公司,转向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以便取得盈利的结果并在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中巩固商业关系。SCM系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其中大中型企业成为市场需求主体。尤其是,随着不少企业尝试实施并应用了ERP系统,业务系统必将继续向上、下游扩展,因此SCM必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点方向。 

注重整体解决方案 

用户在建设SCM系统中会遇到什么难题?40%的被采访者表示,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长空机械信息主管王军的解释是,由于企业内部一般没有足够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难以自行评断个别解决方案的利弊与适用性。 

他们选择SCM厂商的标准是什么?调查显示,目前被采访企业在选择SCM软件时更加务实,他们希望通过供应链管理适应复杂、变动的竞争环境,从而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进而提升流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能否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正是选择的首要标准。其中,SCM软件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的可延伸性(随企业业务或规模扩展, 是否可以继续支持)又是重中之重。对此,江苏春兰集团网络中心主任邵伯余表示:“事实上,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坏,最大的难点在于管理和业务流程两方面。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最大的障碍有时并不是来自于IT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对自身管理问题的理解和对先进管理思想的消化,来自于对业务流程规范化和数据标准化的认识。因此,建设SCM必须意识到这更是企业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 

其次,被采访者表示厂商的专业技术能力、在相关行业的实施经验、队伍的规模(对项目支持的稳定性)等也是考察的重要标准。 

另外,随着用户对SCM认识的不断成熟,对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除了传统的支持、维护和实施之外,咨询服务也成为一个新的需求。因此,用户将会更加重视咨询服务在系统实施中的地位,希望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信息化方案,帮助自己进行硬件、软件和网络方案的选型,信息化建议和项目实施计划以及项目实施和监理等,进而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期待成熟的SCM产品 

目前国内SCM市场大概分成两大阵营,高端大型企业被国外I2、SAP等厂商所占据;中低端企业则是国内SCM厂商的客户群。像联想、华为等大企业采用的都是I2的产品,海尔采用的是SAP的APOSCM产品;而四川华西德顿塑料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引入的是招商迪辰SCM管理系统,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则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 

被采访者如何评价市场上的SCM产品?他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大多数被采访者一致表示,国外厂商SCM软件产品成熟、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实施难度大;国内SCM软件产品相对不太完善、功能不太齐全,但却小巧灵活、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另据赛迪顾问统计,我国SCM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的并不多,因而厂商的解决方案真正能使客户的管理流程得到优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多。SCM软件产品及市场的发展需要继续完善。 

随着用户认识的深入,用户对SCM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首先是其涵盖的功能将日益丰富,包括管理供应商、原材料、库存、渠道、价格体系、市场渗透、品牌宣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充分考虑与企业已有系统的集成整合。也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SCM与企业已经有的IT系统结合起来,不仅要发挥已有系统的作用,还要使SCM系统顺利运转。 

2003年国内SCM(供应链管理)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2003年SCM市场概况 

赛迪顾问统计显示,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75亿元,同比2002年第一季度增长11.3%,增幅一般。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82亿元,相对2002年第二季度,同比跌幅达10.6%。其中,高端SCM软件受到“非典”因素影响,第二季度跌幅在20%以上;而低端的物流软件市场日趋成熟、饱和。 

总体说来,国内SCM软件的应用环境还不成熟。目前SCM软件的市场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政府及教育等行业没有市场。其行业用户主要集中在制造、流通、能源三个行业。SCM软件市场的主要拉动力是企业针对物流方面所采用的管理模块和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采用的管理软件。 

二、未来5年国内SCM软件市场趋势分析 

赛迪顾问预测,今后5年里,中国SCM软件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07年将由现在的4.09亿元翻一番,增加到9.54亿元。但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其中2003年增长最快,达到42.5%,从2004年起,市场发展逐渐成熟,增长速度也逐年放缓,2005年开始,增长下降到不足10%。 

大型企业仍将是市场的主体,但大企业市场份额将是先升后降。相反,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在今后五年中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制造、流通、能源在未来几年里仍将是市场的主要部分,占据80%以上的份额。 

篇4

[关键词]ERP;物料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45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1 引 言

1.1 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背景

为全面落实《中核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基于经营/利润中心的定位,解决中国核电本部和各成员单位信息化水平不一、集成化水平较低的问题,2013年中国核电制定了未来5年信息化规划,决定启动人财物一体化平台(N1-ERP)建设,彻底解决新项目信息化从头开始、重复建设的问题。业务范围包括需求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等。项目建设的途径在于从基础数据标准和规范化入手,统筹标准化业务流程建设和业务协同运用,构建符合中国核电管控体系要求的,业务规范统一、安全实用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不断提升中国核电及成员单位供应链管理水平。

1.2 信息化系统对于中国核电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1.2.1 满足单位供应链管理业务需求

中国核电原有各成员单位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水平不一,日常业务依旧存在纸质单据流转、效率低下,数据无法共享、无法为决策和分析提供依据。通过实施集成供应链系统,可有效提高整体供应链运作效率、减少跨模块业务接口工作量,将业务操作提前,为后端业务执行打好基础。

1.2.2 满足中国核电业务发展需求

随着中国核电业务不断拓展,上市的要求更加迫切,新建电厂的不断成立,使得中国核电对物资分类体系、供应商库统一管理、库存总额控制等管控性需求愈加急迫。在人财物一体化项目实施前,业务数据的收集只能通过体外的方式,耗时耗力且准确性不能达到预期。通过实施ECC、SRM、BPM、BI等系统,中国核电可按照需要直接提取数据,为实现快捷、准确的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

2 供应链管理实施方法

2.1 项目实施方法论

ASAP是SAP公司推出的一套使项目的实施更简单、有效的快速实施方法,包括使项目得以成功地实施所有基本要素的完整实施方法,例如:ASAP路线图、SAP工具包、SAP技术支持和服务、SAP培训和SAP参考模型。路线图共有5步,包括项目准备、业务蓝图、实现过程、最后准备、启动与技术支持。

3 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3.1 固化业务流程,建立供应链管理标准规范

项目构建起全过程的采购管理系统,实现贯穿“需求计划――采购执行――采购结算”各环节的采购管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提升了中国核电与成员单位的采购管理能力。通过梳理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领域流程,形成具有通用性的管理流程,符合中国核电与成员单位的供应链管理需要。

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业务领域较多,经过项目组的蓝图设计、合理的系统配置和相关开发,将系统以流程的形式加以固化。通过系统实施,将物资和供应商分类等在中国核电层次实现统一,所有成员单位在使用ERP系统时能提供同一口径和度量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利用建立基础。此外,通过ERP的物资管理模块,为中国核电建立起统一透明的物资库存视图,提高库存可视化水平,并利用强大的平衡利库功能,将所有物资需求纳入计划管理,提升物资计划的准确性。

3.2 建立一体化的供应链业务协同平台,实现全过程管控

ERP系统提供了供应链的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了对采购计划、采购寻源、合同签订等环节的集中管控,能及时反馈采购进展异常状况,提升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系统支持对合同执行、到货计划、物资入库、采购结算的跟踪,以便提高采购到货及时率。

系统通过SAP BPM平台作为统一的业务审批平台,除服务验收在ECC端执行审批外,其余采购文件审批均在BPM系统中完成。SAP系统ECC/SRM与BPM审批系统进行集成,根据审批策略在BPM中进行相关审批操作,且审批结果回传至SAP ECC/SRM。通过ERP实现物资管理业务与财务核算一体化以及工程项目、设备维修的统一集成,将物资业务和其他业务做到真正的协同和集成,消除信息孤岛。

3.3 建立决策支持平台,提升决策效率

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RBAC;安全框架;角色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063-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ecurity Framework’s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TAN Cai-yi, HAN Yong-guo, GUO Du-gang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 structure and user characteristics,and SCM system requires the convenience of management, data confidentiality and integrity of data. Then overall design this application framework on class relationship,this paper add the concept of associated roles on the basis of role in traditional RBAC model so as to make RBAC model more flexible,and also carry out the role scalability design anddata confidentiality design, furthermore construct the system to realize the system function. Finally, the tried on a group company to confirm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BAC; security framework; role

1 引言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是对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顾客所构成网络中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管理的一个信息平台。供应链由核心企业和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只有一个核心企业,节点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网络链状结构。链状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1]。

供应链中的用户类型比较多,包括系统用户、供应商、商、顾客等,其中供应商分为国内供应商和国外供应商,商也要分为国内商和国外商,而顾客更是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供应链管理就在国外渐渐发展起来了。但在国内外很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认证授权机制还不健全,有些还只是停留在对用户直接授权的基础上,当用户数量急剧上升的时候就加大了管理员的管理难度,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还有些系统对数据的保密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如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数据都是明文标示的,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加密处理,这样数据一旦泄露,将会对企业、供应商和客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SCM的结构和用户特征以及国内外SCM的不足。提出了对SCM的三方面要求:管理的方便性、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

1.1 管理的方便性

SCM系统中用户数量是比较多的,如果对于每一个用户都进行授权操作那工作量就会很大,也大大降低了管理员的操作效率。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采用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引入了角色,因为相对于用户数量来说,角色的数量是不多的,所以在授权的过程中,要求对用户授予角色,再对角色授予权限,并且要求系统能提供批量的授权机制。

1.2 数据的机密性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管理的平台,信息的安全和机密是系统的生命线。首先需要保障数据库中的数据安全,严格对内控制数据库的访问密码,防止个别管理员的不法行为。其次做好系统中数据的防范措施,即使数据库被黑客攻破了,也要求补救及时,把损失降到最低。系统还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信息的在传输的过程中被非法窃取

1.3 数据的完整性

完整的数据对于信息的考察和调查分析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SCM系统中的包含了大量的数据,相互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钩稽关系,在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遭到无意或恶意的篡改,导致了数据库中数据不一致性。所以,系统要采取措施确保这些数据的完整性。

2 应用安全框架的设计

图1为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主要类之间的关系图,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此应用安全框架有如下的特点:

2.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权限模型,在他出现前,出现另外二种访问控制方式:自主访问控制 (DAC)、强制访问控制 (MAC)。自主访问控制是自主的,它能够控制主体对客体的直接访问,但不能控制主体对客体的间接访问。强制访问控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高级别的权限可以访问低级别的数据,但对于访问级别的划分不够细致,在同级间缺乏控制机制。由于DAC和MAC安全性的缺陷及其基于用户的机制造成的添加用户和功能时操作的复杂性,系统选择了RBAC模型。RBAC模型在用户和资源中间引入一个中间桥梁――角色[2,3]。

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用户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不能对用户直接授予权限,而采用了RBAC,图2为RBAC类图。

在RBAC中,用户和访问权限之间引入角色的概念,用户与特定的一个或多个角色相关联,角色对应着一个或多个访问权限,角色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生成或取消,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态地激活自己拥有的角色,这样用户就能自动的获得自己所属角色的权限。

在RBAC中引入角色的同时,还为角色设计了关联角色。当我们定义角色的时候,发现有角色重叠的现象,为了简化角色的定义和管理的方便,我们先定义一些权限相对比较小的角色,当我们以后定义的角色包含了已经定义的角色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关联角色的概念,把现在的角色与其包含的角色关联起来,构成新的角色。关联角色让授权更加方便自如。

2.2 角色的扩展性设计

由图3可见,应用安全框架引进了群组这个抽象的概念。群组可以定义为公司的一个部门,此时在发送消息的时候可以只针对这个部门,而不需要选中部门中每个用户后再进行群发。群组也可以为公司中职能相似的群体,系统就可以对群组进行统一的角色授予。当然我们还可以把群组定义为其他的团体,如工会等等。引入群组就大大简化了操作,也方便了管理。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拥有总公司和子公司,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系统在公司的上层引入了集团公司的概念,使得此安全框架不仅仅适合于各个子公司,同时也适合于大型的集团公司,这样就扩大了系统的适应范围。

为了解决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用户类型多的特点,系统利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类的继承性。先定义了一个用户类,类中定义了一些最基本的属性,而系统用户和普通用户继承了这个类,再在普通用户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如:供应商,客户等等,这种继承关系有利于系统的扩展。

2.3 数据的保密设计

框架采取集成表单认证的方式,当用户直接通过URL进入系统操作时,系统会弹出登录页面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在对密码的保护上,主要采用MD5加密算法,这个算法最大的优势是不可逆性。我们可以对系统中的一些重要的数据(如密码,用户名等等)进行MD5加密,让加密后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数据库被攻破了,黑客也不能够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这样就保证了系统中数据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企业跟用户之间的数据很大部分是通过网络来传输的,系统使用SSL来实现安全的通信,通信双方通过会话密钥,来加密双方的通信内容。

3 应用安全框架的实现

3.1 资源的实现

当用户登录的时候,系统通过用户查找该用户对应的角色,由角色就获得了该角色对应的权限,权限对应的是资源,而资源通过菜单反映出来。下面代码为由登陆用户获得资源的参照代码:

public Set<Resource> getUserResources(User user) {

Set<Resource> validResources = new HashSet<Resource>();

Set<Role>roles=new HashSet<Role>();

roles.addAll(user.getRoles());

if (user != null) {

Set<Group> groups = user.getGroups();

for (Group group : groups) {

roles.addAll(group.getRoles());

}}

if (roles != null) {

for (Role role : roles) {

Set<Permission> permissions = role.getPermissions();

if (permissions != null) {

for (Permission permission : permissions) {

Set<Resource> resources = permission.getResources();

if (resources.size() > 0) {

for (Resource resource : resources) {if ("URL".equalsIgnoreCase(resource.getResType())&& Constants.STATUS_VALID.equals(resource.getForMenu())) {

validResources.add(resource);

} ……

}

return validResources;}

3.2 系统过滤器链的设计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个架构在B/S结构上的应用系统,使用了基于SpringFramework的Acegi安全框架, 能够和目前流行的Web 容器无缝集成。它使用了Spring AOP 的方式提供了安全和认证服务, 包括使用Bean Context、拦截器。因此, Acegi 安全系统能够轻松地使用于复杂的安全需求[4]。下面为Acegi中通过过滤器链来控制认证和授权的配置文件:

<bean id="filterChainProxy" class="org.acegisecurity.util.FilterChainProxy">

<property name="filterInvocationDefinitionSource"> <value>PATTERN_TYPE_APACHE_ANT

/**=httpSessionContextIntegrationFilter,sessionUserRegister ProcessingFilter,casProcessingFilter,exceptionTranslationFilter,rememberMe ProcessingFilter,logoutFilter,authenticationProcessingFilter,basicProcessing Filter,securityContextHolderAwareRequestFilter,anonymousProcessingFilter,switchUser ProcessingFilter,exceptionTranslationFilter,filterInvocationInterceptor

</value>

</property>

</bean>

4 应用安全框架试用结果

某某集团公司是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旗下有16个子公司,有一千多家供应商、制造商为集团公司提供原材料。随着贸易的扩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前那种依靠信件、邮件、电话、传真等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供应链的信息需求。此供应链安全框架是一个公用的信息平台,集团公司或其子公司在此框架下进行业务模块的开发,系统集成了询报价系统、招投标系统。系统使用过后,运行稳定,并且有很好的扩展性。管理员对用户的管理方便,在资源的配置,权限的授予等等方面实现了批处理,提高了效率。对数据库内的关键数据,如用户登陆名、密码、重要的交易数据等都进行了加密处理,安全性比较好。

常常有用户打电话来询问自身的用户名密码信息,由于这些信息在数据库中是经过加密处理的,管理员也没有办法得到,这让系统得到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的不便。另外用户在使用系统中,发现对消息和附件这类的对象还没有实现只读、编辑、删除、管理这样的细粒度控制。

参考文献:

[1] 林勇,马士华.供应链管理(SCM)与信息技术(IT)[J].物流技术,2000(2).

[2] Hur W.Customizable Workflow Monitoring[J].Concurrent Engineering: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003,11(4):313-325.

篇6

[关键词] 本体 供应链管理 聚类本体

一、供应链管理及其特点

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交易模式,如B2B和B2C,而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新颖而富有创造力的商业合作关系,如供应链和虚拟企业网络。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关于协作信息、原材料流、工厂运做及物流的管理。它能以最小的资源利用成本,灵活而敏捷地应对顾客需要的变化。供应链存在的基础是不同的、独立的业务实体间的同步,也就是供应链成员内部以及成员间的协调。供应链成员需要本着合作的精神进行谈判和妥协,目的是寻求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最优。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对不相关系统及其部件组成的复杂网络进行管理的艺术和科学,包括确定供应链目标,制定相关战略、战术,以及对其实施的有效、高效控制。

对整个供应链而言,决策是在一种分布式环境下进行的。供应链管理会把整个供应链的共同策略强加给供应链的各个成员,而每个成员自己的目标和策略尽管都独立于共同的目标和策略,在实施时却需要同整个供应链的目标策略相一致。供应链是一个复合分布式系统,供应链可以建模成为一个智能(Intelligent Agent)系统,这些为同一最终目标而合作。

一个基本的供应链包括来源(Source)、生产(Make)、运输(Delivery)三个业务流程。生产部门根据顾客的需求从供应商购买原材料,生产出的产品通过运输配送到不同销售点以满足顾客需求,基本的供应链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

供应链管理是创建设置供应链,确定供应链的测度指标,找到供应链中的弱点,通过协同工作获得最佳效果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制定管理所有资源(原材料、服务)、平衡累积需求和供给的策略,包括五个步骤:规划(Plan)、来源(Source)、产品和材料(Product & material)、传递(Delivery)、返还(Return)。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各环节中产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其管理的复杂性在于,其一需要同时考虑不同的目标;其二在于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细小的修改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益。

本体是对共享概念化的正式、清晰的说明,它可以看作特定领域知识的语义本源。利用本体可以实同特定领域中不同主体间知识的共享与重用。如果在供应链管理中采用一个标准的本体集,这将有利用于增强不同供应链管理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二、本体与供应链管理

本体也可以看作某领域公认的概念集,通过本体可以使领域知识结构更加明确,有助于不同的人(或)对信息语义理解的一致性。按照本体的应用规模和级别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域本体(domain ontology)、任务本体(task ontology)、元本体(meta-ontology)、知识表示本体(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ontology)。Gruber提出了本体开发时需要遵循的标准,清晰(clarity)、一致(coherence)、可扩展性(Extendibility)、最小编码偏差(minimal encoding bias)、最小本体承诺(minimal ontological commitment)。本体是某领域内重要概念的简单等级结构描述,并辅以对每一概念的详细描述。本体包括一系列概念,例如 类(class)、子类(subclass)、类结构(class hierarchy)、实例(instance)、槽(slot)、值(value)、默认值(default value)、面(facet)、类型(type)、势(cardinality)、继承(inheritance)、变量(variable)、关系(relation)等。

本体技术是语义网的基础,目前较多采用的开发语言是DAML+OIL,其他的开发描述语言还包括,XOL(XML-Based Ontology exchange Language)、SHOE(Simple HTML Ontology Extension)、OML(Ontology Markup Language )、OIL(Ontology Interchange Language)。本体已经成功地应用到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领域。

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分布式信息系统,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异质性问题,也就是系统结构和设备异构和系统间缺乏统一的语义理解(即本体)。造成这种语义异构的原因就在于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系统没有共同的本体。具体表现为:不同系统使用多种术语表示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在不同系统中表达不同的含义,各系统使用不同的结构表示相同的信息,各系统中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关联,但由于各系统分布自治,这种隐含的联系不能显性化。

解决信息异构的方式有两种,即结构方法和语义方法。结构方法的扩展性差、而且不提供语义级的检索,以本体作为语义层集成手段的语义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但实现比较复杂、因为涉及本体的建立。作为供应链中结点的不同企业间(即 整条供应链内部)存在着信息系统的差异,即使同一企业的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着信息的不一致性。尽管EDI和受控词汇(CV,Controlled Vocabulary)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也有其自身不足。EDI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甚至重构业务流程以适应EDI的要求,提高了现有运作成本。通过本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

三、本体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需要供应链中不同的环节中的资源或间互操作,通过本体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间的互操作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不同的往往是独立开发的,间采用的是不同的通信语言和术语。独立开发的的互操作能力主要依赖于彼此间的理解能力。本体是共享的概念化的正式的清晰的表述。概念化就是指对一些现象的抽象,也就这个现象相关的概念、概念的含义及利用这些概念的限制,也就是说本体应该是可以机读的,这样本体就为互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术语提供了正式、明确的说明。

不同对其所处的环境的理解不同,其目标和能力也不尽相同,但从整个供应链管理来说,为完成供应链的目标它们之间要能够进行互操作。这种互操作是不同基于共同理解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结果,是以间对不同之处妥协为基础的。通过本体合并(merging)可以实现这一要求,本体合并也就是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版本本体的本体,这些本体内容之间有相似或交叉的部分。

解决互操作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元层次方法(meta level approach),指从元属性层次来描述本体。元属性指可变性、可变频率、逆可变性、事件可变性、模式、原型化、例外、继承、继承与差别,元属性包括各种语义信息,目的是表征在概念描述中的不同属。元属性对概念语义的精确说明以及本体分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元属性描述方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对概念属性的可变化的描述,来清晰地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属。此外,这种方法还能表示类成员机制,因为每个属性都关联一个定性的量词(qualitative quantifier)以表达子类继承了多少属性。这种模型不仅表达概念的原型属性,而且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属性。通过这种清晰的描述我们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一般域,而且还能理解概念在描述具体域时的作用。

供应链本体应该为供应链管理中不同主体提供标准的交流方式,使供应链软件开发商能基于一致的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进行软件开发,供应链本体可以为作一个基础本体用于更具体的本体的构建。

在进行供应链本体开发时,首先要通过供应链相关文献获取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信息并建立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精确定义。之后,从获取到的知识中抽取出供应链管理的不同概念,只有最相关的并一致认可的概念才能抽取出来。抽取后的概念可以分为不同的组,而且不同概念间的关系也应该描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抽取不同概念的详细属性,最后利用本体开发工具构建出本体。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供应链本体的开发过程

根据供应链的定义和特点及供应链管理本体开发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元层次方法创建企业本体。本体可以看来具有一定逻辑规则集的图,即O=(G,R)。图可以表达供应链运行过程的等级结构顺序,这也可以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多系统相对应。图是由节点V和边E组成的,即G=(V,E)。其中节点代表概念名称,而边代表概念间的关系。关系或其所表态的语义可以是元属性中定义任何概念或关系,如类O、子类O等。对于供应链本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节点的,内部评价以及节点间的多元交流与谈判。根据供应链流程,可以做出供应链管理本体的元图,如图3所示。

图3 供应链管理本体元图

供应链本体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有以下特点:

1.易变性,即概念属性变化的可靠性;

2.易变频率,即在概念描述中属性变化的频度;

3.事件易变性,即属性变化的原因;

4.模态,表示命题真假的方式。

考虑到上述特点,所以在构建供应链本体时可采用聚类本体。采用聚类本体的基础是不同类及其资源概念间存在着相似之处。表示类及其资源模型的本体是一致的,没有冗余且经过结构化处理的。在聚类本体中的每一个本体都通过属性和关系来描述概念,而且等级结构中的层次结构也利于不同间信息的传递,所以聚类本体的等级结构可以使供应链管理中不同的异质本体共存,并通过本体间联系来实现间的互操作。

四、本体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发供应链本体时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选择哪一种开发语言。不同的开发语言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供应链管理中需要不同的间进行谈判与协商,也就是要在共同语义理解的基础上各要具体一定的能力,所在本体开发时需要优先选择能够描述规则并进行推理的语言,如OIL和DAML+OIL。

本体应用于供应链管理时,必须注意本体的演化问题。在聚类等级结构的本体中继承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本体可以重用并扩展为另外一个本体,当被重用的本体发生变化时,必然导致在它基础上派生出别的本体的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中本体之间的变化是互相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实时同步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如果一个供应链系统中相互信赖的本体越多,则系统中本体演化的复杂性就越高。本体的演化是一个分散的协作过程,供应链管理中相互依赖的本体在物理上的分布必须考虑,本体的深化需要追踪每个本体的改变,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变化。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V. Smirnov, Charu Chandra. Ontology-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Co-operative Supply Chain Configuration[EB/OL].[2007-04-06]省略

[2]Frankovi, B., Budinská, I., Dang, T. Tung. Ontological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modeling and management[EB/OL]. [2007-04-06]bmf.hu/conferences/SAMI2003/BUDINSKA.pdf

[3]Ali Ahmad, Mansooreh Mollaghasemi, Luis Rabelo. Ontologie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B/OL].[2007-04-20] www2.isye.gatech.edu/people/faculty/Leon_McGinnis/8851/Sources/Ontology/Ontologies.pdf

[4]李勇:关于本体整合的研究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5

篇7

【关键词】备件;供应链管理;物联网

1.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售后维修服务日益受到制造业的重视,设备维修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电脑制造业的服务备件具有用户需求随机性强、库存压力大、服务需求响应迅速等特点,由于设备故障的不可预测性和逆向物流等原因,导致备件管理难度很大。

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电脑制造企业纷纷把主要精力投入研发和生产,将备件物流服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然而,由于我国专业物流服务商发展尚未成熟等诸多原因,电脑备件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仍面临维修时间过长、库存管理不善,客户满意度较低等问题,物联网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为电脑产品备件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备件供应链概述

制造业备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维持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转企业必须保有的备件,这类备件称为维护备件,其次是企业在售出产品后为了实现售后服务承诺,必须提供备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服务,这类备件称为服务备件,这里是指二者的统称。

备件供应链是指以保证备件及时有效供应为目的,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和产品售后服务提供支持的综合性的活动。备件从备件供应商或制造商经过运输到达服务部门的备件库,然后随着维修活动的进行,从备件库逐步流向最终顾客,涉及到所有物流活动。

3.电脑备件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生产供应链和服务备件供应链都是由实体企业、资产、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构成,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由于是产品故障的产生和其它因素驱动服务备件供应链的运营,因此,常常难以预测和控制。与成品相比,服务备件常存有较多的存货单元、需求大多是无计划、偶然性的,需求量和价值总是波动很大,当前电脑制造业服务备件供应链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采用的备件管理系统效率低

当前,许多电脑制造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物流管理软件,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和物料需求计划系统进行备件的管理和控制。这些系统用于大量离散运作的环境下较有效果,对于广布分散的库存点和备件需求量只有几个或波动较大的环境下来说,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进行库存的管理控制,备件缺货及过多存货的现象时有发生。

(2)备件供应链运作成本高

备件供应成本主要由备件成本和供应成本构成,备件成本取决于备件的生产和存储成本,而备件供应成本和配送系统有关。仓储和运输成本占总备件物流成本的40%,在计算机行业,由于库存管理不善,备件的过期成本高达8%-34%,呆滞、损坏、偷盗丢失成本为18%,仓储成本为14%,三项库存相关成本总和占备件物流总成本的比例高达61%。

由于极短的生命周期,备件的库存风险较大。在高科技行业,一般的备件需求反应时间是24小时以内或更少,大多数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紧急需求,常常采用催运的方式处理,这样导致较高的运输成本。

(3)客户满意度较低

(4)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及维修服务商之间协同运作困难

由于无法充分及时地掌握备件的在途信息,导致备件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及维修服务商之间协同运作困难。

对象名解析服务:储存PML服务器的IP地址。为Savant系统指明存储产品相关信息的服务器。通过它可以形成基于EPC网络,覆盖世界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信息共享。

EPC信息服务器:内部存放了制造商生产的所有物品相关数据信息的PML文件。

PML:用于产品的网络数据库管理,供应链成员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Savant中间件系统实时的获取与产品相关的PML文件信息。如备件的包装类型、运输状态位置等。物联网用于电脑产品备件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优势:

(1)能够对电脑备件库存进行实时监控

采用RFID技术对含有备件的安装设备进行监控和进行备件的使用量计划,将含有备件的电子产品内部或外部设置RFID标签或各种传感器,能够采用连续或间断地对运转设备进行监控。

(2)提高备件维修效率

除了实时监控收集安装设备的信息和计划备件的使用量以外,借助于RFID技术还可以根据生产能力,管理备件的维修运行工作。客户常常将退高价值、不能再使用的部件退回到备件维修中心进行维修,维修完该部件重新放到备件仓库备用。对于将要运回到维修中心的部件,在其外部设置RFID标签可以大大改善备件的跟踪能力,通过准确地掌握高价值部件在备件供应链和维修设施内的流动情况,合理安排再加工、生产和维修。

在维修环节,部件上贴有的RFID标签帮助维修工程师迅速找到合适的备件,从而加快维修速度;还可将维修情况实时准确记录在RFID标签内。从而取得相当高的生产率,提高备件物流的服务响应速度。

(3)改善客户满意度

在售后服务涉及退换货召回等环节,RFID标签记录备件购买时的相关信息,有助于简化消费者退换货手续,管理者根据所退换备件的已使用的时间和剩余的使用寿命来扣除相应款项,从而减少退换货损失,增强客户满意度。

(4)对含有缺陷隐患部件的及时召回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

RFID技术可实现产品的迅速准确定位,减少待召回产品的搜索成本,使召回过程加快,减少产品因召回过晚而带来的损失和可能出现的对品牌的负面影响。产品召回后,由于RFID标签(传感器)内记载了该产品生命周期内发生的详细情况,有利于对召回产品的维护维修。

(5)对备件运输全程跟踪监控

运输是备件物流的重要环节,在备件供应商到备件仓库的运输过程中利用RFID技术和GPS\GIS等信息技术对运输工具进行实时地跟踪定位,及时掌握运输状态,避免高价值备件丢失。

5.基于物联网的电脑备件供应链管理系统

(1)系统结构及功能模块设计

感知层:主要是由感知采集设备组成,包括RFID标签和读写器、各种传感器等。用于感知和采集备件的动静态信息(出入库数量、温度等)。

网络层: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用于将感知层获取的备件信息进行传递处理。

应用层:为备件供应链用户提供应用接口,包括用户设备、手机、客户端等。满足不同备件供应链成员企业的需求,对备件的生产、运输和维修过程进行监控跟踪、状态查询等。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备件生产监控系统:将RFID电子标签附着在主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或成品上,并将备件产品生产信息写入电子标签,并在工位处安装RFID阅读器读取标签信息,传输到后台主机系统。实现对备件生产过程的实时跟踪和监控。避免伪劣备件流入供应链网络。

备件运输跟踪与监控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无线通讯网络对粘贴有电子标签的备件和运输工具进行实时的运输跟踪和监控,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运输状态等信息。

备件库存及维修服务跟踪系统:利用RFID进行备件的出入库、拣货管理,加速备件流动,提高出入库的准确性,提高作业效率。

(3)系统运作流程及应用效果

电脑备件供应链由备件制造商、备件物流服务商、客户组成。备件物流服务商负责备件运输、仓储配送或维修服务。基于物联网的电脑备件供应链管理系统由RFID标签、阅读器、Savant中间件、ONS服务器、PML服务器、云计算平台组成。

生产完毕的备件外部嵌入RFID电子标签,RFID阅读器部署在生产商工厂、备件物流中心、维修中心和运输设施,对备件生产、出入库以及运输跟踪。从备件的生产到维修更换采用RFID标签,可以大大加快备件物流出入库的处理速度和维修效率。

Savant系统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之一,负责传送阅读器识读的备件信息,是连接标签阅读器和云计算平台的纽带,对象名解析服务(ONS)储存PML服务器的IP地址,为Savant系统指明存储备件产品相关信息,通过它可以形成基于EPC网络覆盖世界的全球备件供应链管理系统,Savant中间件通过PML服务器获得备件有关信息后传送至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用于备件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同时为备件制造商、物流服务商、备件维修商、最终客户提供按需服务。

由于系统可以实时地采集备件供应链上的信息,从而促进备件供应链成员间信息共享,降低库存水平和缺货率,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专业的备件物流服务商处于备件供应链的主导地位,借助物联网它可以实时掌握供应链上下游信息,能够提供更敏捷的服务,提高备件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

6.结语

对于计算机产品生产商来说,售后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客户满意度和自身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才能持续不断地创造利润。本文针对当前的电脑备件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备件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的目标出发,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脑备件供应链管理系统,并介绍了其运作流程应用效果。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外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秦新生.外包和系统集成战略改善备件供应链管理[J].物流技术,2010,29(2):162.

[2]孟晓明.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68.

[3]荆心.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科技信息,2010(20).

[4]林云,田帅辉.物流云服务:面向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新模式[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2):227.

[5]何丰如.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98.

篇8

关键词:网络技术;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08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043

1 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含义

1.1 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

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顾客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即上游的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即企业的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即链下游价值链。因此可以认为汽车物流是集原料的配送、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产品、包装产品、产品流通和物流信息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这是现今的汽车物流概念及现行摸式。供应链是将所进行的项目活动或服务活动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的综合一体化可以使消费者接受到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务。这些活动的本身就是上下游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方式过程。而汽车供应链管理就是指人们在了解并掌握了供应链之间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后所总结出的,其利用管理的目的筹划、组织、指挥、相互协调、控制和激励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协调流通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物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和业务流之间的合理的调控来促进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合理的发展,用来达到最佳的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获得小成本所叠加的附加值来赚钱取最大的利益。

1.2 网络技术在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型在各个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如百货业、IT工业、船舶工业以及汽车制造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汽车制造业在科技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下网络技术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购买、运输、储存、调配、安装、整合以及到最后的售后服务,其复杂零散的部件、繁复的程序、复杂的结构,都需要合理有效的调配。那么供应链中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则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被高速运转的市场所淘汰。这种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迎合新兴的市场经济。网络科技的使用也可以帮助汽车厂家和提供商两者的长期持久高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更快更有效地分享设计思路,制定更有效的双方获利服务。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双边合作关系更进一步的发展。

2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特点

2.1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

在早期的汽车供应链管理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供应链是由不同生产厂家以不同的车间流水线的方式构成,部分生产并安装成整车,是由局部到整体的生产方式,其包括售前、售时、售后服务维修全权负责。对于传统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一家厂商所负责的工程量巨大,与此同时所存在的系统漏洞也会有着较大的体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市场需求,为了汽车市场供应链获得更高的利益,其供应链内部关系就必须有所调整。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业务流内部关系调整应该更加细化与复杂,明细的分工有利于生产的便利。业务流可分为多级供应商,当今市场大致分为四级供应商售时以及售后的服务商当然必不可少。那么它们的职能大致这样分配:一级供应商的职能是提供传动系统和内饰系统等整套的系统,二级供应商的职能是进行系统组装与市场供应,三级供应商的职能主要是为二级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四级供应商则是为三级供应商提供最基本的原料和基本辅料的供应商,当然还有售卖商、售后服务商以及消费者等。

2.2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特点

首先,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供应链系统主要的核心。汽车制造业是整个供应链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大都为整车配置为调度,信息的交流共享,整车的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等方面拥有着较大的前景,是协调产、售、售后的重要关系枢纽。汽车制造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汽车供应链的重点在于制定、协调打造优质的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调配,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建立,随着时代的发展供应链系统的管理要不断的更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供应商与分销商的相互协调与管理,促进生产、供应,销售关系的协调与控制等;再次,供应链上各个产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十分密切并有所协调。汽车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共同开发产品的组织,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双边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持久的合作有利于设计思路,制作过程的发展。然后,物流配送功能的专业化,采购和生产的全球化。通过从订单计划环节到销售环节的集成管理,汽车生产与市场形成较为良好的关系,双方基本能保持一致。物流配送更加快捷专业;最后,汽车的零部件为汽车的主要成本,其采的全球化有利于降低汽车成本,是汽车制造业的一大重大改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策划汽车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构建各种商务信息平台,促进各个商务链中的成员更加有效地了解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3 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 Intranet/Intranet技术及Extranet技术

企业内部网是Intranet/Intranet技术的别名,又叫内部网、内联网、内网。顾名思义,Intranet技术是企业运行的内联网站,它最核心科技则是基于Web的计算再次重新整合的科技。它通常建立于企业各成员或组织内部成员并为其成员提供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和文件传输平台,例如内部的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建立内部防火墙,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体系。在供应链中Intranet/Intranet技术可以保护供应链内部的文件使各成员更加放心的信息交流。

Extranet――外联网其具体定义还在讨论中,但人们大都能接受的定义是: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使各企业成员与各企业成员的客户和其他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如果说Intranet技术是内部联系网站,那么Extranet技术则是外部相互交流联系的网站。这种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和谐共赢加快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

3.2 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应用

在21世纪网络信息化快速变革的时代里,Internet/Intranet技g与Extranet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汽车供应链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供应商提供零部件的硬件设备和设计思路的软件设备。制造商是将提供商所提供的零部件按照既定的设计思路整合并保管运输至销售商。在整个汽车行业供应链中汽车制造商占领着核心地位,掌握着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为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即冲压、焊接、总装和涂装。在这整个的流程中Internet/Intranet技术则负责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即上游到下游之间的联系交流与资源信息共享。而Extranet技术则是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交流。通过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Extranet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各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合作具有更加稳固的持久性,各企业与外部之间的联系具有良好的交流互通的合作平台,如图1所示。

3.3 “大数据”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及实例

“大数据”在对于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至关重要,同时它又与“云计算”密不可分,应用“大数据”对在汽车行业供应链进行精准的评估与营销,分析链条中的故障,并及时地分析解决,为行业节约大量成本。如今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相结合,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而以上的技术正在使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数据”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实例,例如采用了Z2 EE技术手段和数据库技术手段,就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技术新型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对于过去较为单一的系统网络技术的运用,极大地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新型汽车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包括系统信息的管理、各会员的信息管理即各企业的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的管理、供应信息平台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共享与监控。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新型汽车产业供应链。如图2所示:

4 结语

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促进汽车行业的系统化的发展,使汽车行业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化社会。网络技术有利于其成员内部的共同协作,同时也促进与外部成员的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供应链管理成本。该研究为汽车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