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技术》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光子技术》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光子技术》杂志创刊于2003年,是一本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局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44-1601/TN,
《光子技术》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光电器件、网络技术、通信与传输,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电子政策分析、电子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电子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06,表明该杂志在电子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光子技术》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摘要以内容梗概为目的,对文章研究目的、方法、成果、结果作说明,无需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Ⅱ、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内容的出处,用带方括号的数字(如[1])按顺序编码标明,并与文末编码对应。
Ⅲ、所有投稿在形式上应当符合国家著作权规定、公认学术规范和本刊注释体例(是否符合本刊注释体例不影响稿件最终采用,但将影响稿件审读的优先性)。
Ⅳ、题目内不应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以及数学公式等。
Ⅴ、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及时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杨伯君 | 21 | 偏振模色散;光纤通信;PMD;光孤子;压缩态 |
张晓光 | 14 | 偏振模色散;光纤通信;光通信;PMD;自适应补... |
于丽 | 8 | 偏振模色散;光纤通信;量子通信;自适应补偿;... |
李敏 | 6 | 光突发交换;OBS;性能分析;OXC;微机电系统 |
简水生 | 6 | 光纤光栅;光纤通信;光纤;色散补偿;色散 |
段高燕 | 6 | 偏振模色散;光纤通信;PMD;偏振模色散补偿;... |
张娜 | 5 | 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光纤通信;粒子群优化... |
戴乐 | 5 | 光缓存;微机电系统;光突发交换;WDM;性能分... |
王荣 | 5 | 光通信;光纤光学;光纤布拉格光栅;正交频分复... |
项鹏 | 5 | 光网络;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动态RWA算法;波...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北京邮电大学 | 31 | 光纤;通信;色散;偏振;偏振模 |
南京邮电学院 | 23 | 光网;光网络;智能光网;智能光网... |
北京交通大学 | 22 | 光纤;发光;色散;色散补偿;电致... |
南京邮电大学 | 21 | 光网;光网络;色散;光纤;光子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10 |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仿真;光网;... |
天津大学 | 8 | 光纤;EDFA;激光;激光器;光栅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 6 | 晶体;激光;激光器;光子;光子晶...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 6 | 阵列;声光滤波器;湿法腐蚀;通信... |
河北工业大学 | 5 | 激光;激光器;偏振;腔面;面发射 |
中国科学院 | 5 | 光开关;SOI;波导;导光;有限差...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7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 |
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3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2 | 霍英东基金 |
2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
2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1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1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5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XK100130437)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8011)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7026)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7046)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477017)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8043) |
3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052023) |
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AA31G200) |
2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XK100130537)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276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