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业

影响因子:0.65

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广西蚕业杂志

主管单位:广西农业厅  主办单位: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蚕学会
  • 创刊时间:2007
  • 国际刊号:1006-1657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530007
  • 国内刊号:45-1213/S
  • 邮发代号:48-53
  • 全年订价:¥ 140.00
  • 发行地区:广西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产业聚焦
  • 试验研究
  • 专题与综述
  • 科技动态
  •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

  • 两岸桑蚕产业合作研讨会在来宾市召开

    2014年7月29日,由广西桂台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和台湾两岸农渔业交流发展投资协会联合主办、来宾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两岸桑蚕产业合作研讨会在来宾市召开,研讨会分别由广西台办主任刘侃、台湾大学农学院徐源泰、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理事长兰树思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发来贺电,国台办经济局副巡视员叶向东、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副...

  • 皓月×菁松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

    本文报道了如东县2014年早春在农户组织皓月×菁松蚕品种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的情况。此次试验家蚕全龄经过25d10h~26d,蚁蚕平均结茧率为78.80%,平均盒种产茧28.71kg,生产1kg鲜茧折合使用粉体干料5.25kg,粒茧丝长933.8~948.3m。本次试验结果较理想,但仍有许多技术环节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家蚕5龄期接触高温对蚕体和茧质的影响

    春蚕5龄期因高温天气而造成蚕茧的减产事件时有发生。通过试验调查发现5龄期高温饲养对蚕儿的生长发育、抗病力、蚕茧量、茧质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 广西现代农业(蚕业技术)研修班在山东农业大学举行

    2014年8月5~8日,由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主办的广西现代农业(蚕业技术)研修班在山东农业大学举行。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祁广军站长带队,来自广西各桑蚕生产重点市、县(市、区)蚕业部门及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技术骨干共50多人参加研修学习,自治区农业厅谢东副厅长出席开班仪式。本次研修班邀请了山东农业大学刘...

  • 重庆野桑蚕在广西实验室条件下试养初报

    为了进行家蚕与野桑蚕的远缘杂交研究,在广西实验室条件下试养重庆地区野桑蚕,并调查了其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引进外地野桑蚕在广西气候条件下难于饲养,交配难,产卵量少、茧层率低,但龄期经过较短,以期可作为培育龄期较短家蚕品种的育种素材。

  • 不同地域家蚕827品系几个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

    为了探讨不同地域环境因素对家蚕品种性状的影响,对不同地域827品系(分别是贵州蚕业研究所的827,简称827g;四川蚕业研究所的827,简称827s;中国蚕业研究所的827,简称827z)置同一蚕室,在相同条件下饲育,对其性状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春、夏、秋三次试验,不同来源的827性状表现如下:在调查的五个项目中,全茧量、茧层量、死笼率均无...

  • 国家星火计划“亚热带蚕丝业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技术集成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2014年8月21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实施的国家星火计划“亚热带蚕丝业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技术集成推广”项目进行会议验收。自治区科技厅农村处李思源副处长、广西山区综合技术开发中心庞冬辉科长,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领导及14个课题承担单位的项目主持人、主要完成人员等40余人参加验收会。

  • 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桂蚕N2在环江农村的试验及推广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2013年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常规条件下饲养7批试验结果表明:在夏秋养蚕季节,桂蚕N2蚕茧产量和质量等经济指标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4~5龄第5天血液型脓病平均发病率比对照种两广二号低0.12%。桂蚕N2死笼率比两广二号低5.24%,该品种的...

  • 蒙山县获茧丝绸特色加工业立项扶持

    由自治区发改委编制的《广西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及品牌培育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近日印发实施,明确将蒙山县作为重点建设特色加工制造集聚区、全国重要茧丝绸精深加工基地加以扶持。

  • 5种防治桑青枯病药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试验测定了防治桑青枯病的噻菌铜、琥胶肥酸铜、农用链霉素、乙蒜素、中生菌素等5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3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噻菌铜〉4 000 mg/L、琥胶肥酸铜〉6 000 mg/L、农用链霉素〉7 200 mg/L、乙蒜素〉8 000 mg/L、中生菌素为89.1161 mg/L;噻菌铜、琥胶肥酸铜、农用链霉素、乙蒜素4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

  • 两广二号反交种熟蚕投放密度对生产平面丝的影响

    平面丝生产过程中,投放熟蚕的疏密程度对家蚕吐平面丝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常规品种两广二号反交种开展试验,探求投放熟蚕密度与生产平面丝产量、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投放两广二号反交种熟蚕密度不超过200头/4080cm2或410.45g/cm2,吐出率较高,可达96.831%,产量较高;而超过200头/4 080cm2,呈现投放熟蚕密度越大,吐出率越低,产量低的趋势;投...

  • 蔟中环境保护对蚕茧品质的影响

    熟蚕上蔟后到营茧结束期间,环境因素对茧质和生丝品质有影响,尤其对解舒影响很大,主要是蔟中温度、湿度和气流三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三种因素的调控,可以提高蚕茧质量。

  • 凌云:桑满山川蚕满楼

    在凌云县加尤镇伟八村,放眼望去,一片青青的桑园在大石山区格外引人注目,令人不得不感慨桑蚕产业已是该县大石山区不可替代的一项农业支柱产业。自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性工程实施以来,该县抓住机遇,发展桑蚕这一主打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桑蚕产业已成为该县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大部分群众通过发展桑蚕产业住进了楼房,购买了汽车。

  • 公斤茧制种量偏低的原因与对策

    种茧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公斤茧制种量的高低不但决定蚕种的产量,而且体现了整个蚕种生产的综合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公斤茧制种量低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桑园管理,合理施肥,抓好病虫害防治等对策。

  • 重视蚕种补催青 提高一日孵化率

    补催青工作是蚕种催青工作的延续,是蚕种孵化齐一的关键环节,本文阐述补催青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要求,分析张集镇补催青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补催青的温湿度调节和蚕种遮黑处理等。

  • 滴灌技术在桑园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田间滴灌技术是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水分利用率高、省水省工、效率高等特点。该技术目前在广西的应用仅是起步阶段,在桑园上的应用更加少。由于滴灌技术具有适应性广、高效节水等特点,因此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本文探讨滴灌技术在桑园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 东台市蚕种场蚕种生产现状分析与对策

    由于受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江苏蚕种生产面临着减少的态势。针对这一现状,东台市蚕种场充分发挥东台本地用种量大的优势,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完善考核责任制、开展技术创新、强化桑园和饲养全程管理,蚕种产量、质量保持稳定,促进了东台市蚕桑生产的稳定。

  • 调查蓖麻蚕不同类熟蚕与茧质、发蛾、产卵的关系

    做好蓖麻蚕原蚕捉熟蚕上蔟工作,是提高种茧质量、发蛾率和产卵量的关键。本文对三类蓖麻蚕熟蚕进行调查,发现在上蔟室内温湿度相同的条件下,A类比B类和C类24h上蔟后未结茧蚕率降低6.25%~7.5%,6d上蔟后调查茧层率、死笼率差异不明显,但B类迟化蛹蚕占3.33%,B类全茧量比A类重20g、比C类重16g。A类出蛾比B类快6~10h,比B类和C类出蛾率提高达11.67%...

  • 农业物联网在小蚕共育中的应用实践

    为了提高小蚕共育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笔者在小蚕共育中引进农业物联网信息管理技术,并应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共育管理人员对小蚕生产的管理更轻松到位、工人技术操作更规范、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小蚕整体质量的效果。

  • 广西蚕业信息网构建与数据库开发应用

    针对广西蚕业信息网建设的现状和产业发展实际应用需求,从网站栏目设计、信息采集、网站更新维护及数据库开发应用等方面对网站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广西蚕业信息网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 《广西蚕业》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介绍《广西蚕业》杂志概况以及总结本刊编辑部在提高杂志影响力方面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如重视栏目策划、审稿和对杂志的准确定位等,找出办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今后杂志经营模式改变的设想,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之路,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快速提高杂志的宣传面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广西南宁市下均路10号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邮编:530007。

热门期刊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