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学研究》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一本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11-5619/R,国际标准刊号为1674-0440。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专家论坛、综述、编译、研究论著、文摘、医药信息,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医学政策分析、医学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医学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7,表明该杂志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来稿论文书写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与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Ⅱ、作者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来稿必须保证是作者原创作品,如有抄袭剽窃侵权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
Ⅲ、一级标题用“一、二、……” 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
Ⅳ、参考文献应该尽量选用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应在正文中加以标注,并按正文引用顺序著录。
Ⅴ、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杜丽娜 | 32 | 水凝胶;原位凝胶;离子导入;脂质体;姜黄素 |
梅兴国 | 32 | 紫杉醇;红豆杉;红豆杉细胞;热敏脂质体;高效... |
金义光 | 31 | 脂质体;纳米粒;药质体;自组装;急性肺损伤 |
钟武 | 25 | 药物组合物;水合物;药用;异构体;衍生物 |
郑爱萍 | 22 | 高效液相色谱法;咪达唑仑;组合物;纳米晶体;... |
周文霞 | 21 | 阿尔茨海默病;六味地黄汤;快速老化模型小鼠;... |
高春生 | 21 | 微丸;环糊精;组合物;处方;尼美舒利 |
王林 | 20 | 衍生物;葛根素;构效关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乔善义 | 18 | 六味地黄汤;活性部位;多糖;指纹图谱;中药 |
黎燕 | 18 | IL-6;单克隆抗体;信号转导;逆变器;免疫毒素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军事医学科学院 | 592 | 药物;细胞;肿瘤;制剂;色谱 |
军事科学院 | 166 | 细胞;制剂;药物;抑制剂;色谱 |
沈阳药科大学 | 62 | 色谱;液相;相色谱;液相色谱;肿...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 | 61 | 药物;细胞;提取物;基因;脂肪 |
中国药科大学 | 38 | 药物;肿瘤;制剂;抑制剂;细胞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 36 | 药学;化学结构;化学结构式;文档...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35 | 细胞;脑屏障;血脑;血脑屏障;药... |
河南大学 | 33 | 细胞;肿瘤;受体;免疫;靶向 |
安徽医科大学 | 31 | 细胞;氨酸;蛋白;制剂;酶抑制剂 |
北京大学 | 29 | 肿瘤;蛋白;药物;细胞;抗肿瘤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46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69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47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4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31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19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7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
15 |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 |
11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
10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8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3-001-009) |
1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1-002) |
15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3-001) |
10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Z411) |
1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33904) |
9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12010402089) |
5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3-002-001) |
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8B03-08)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029)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