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杂志创刊于2003年,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1-5131/TV,国际标准刊号为1672-4836。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沙棘生态建设、畜苗、开发利用,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农业政策分析、农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48,表明该杂志在农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摘要:应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陈述文章重要内容,以 300 字左右为宜,用第三人称书写。
Ⅱ、来稿敬请附上作者简介、真实姓名、电话、详细通讯地址、电子信箱等个人资料。
Ⅲ、注释和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不作页注和文内夹注。注释和参考文献采用流水编号,前后重复出现采用不同编号。
Ⅳ、稿件投往本刊1个月后未被采用,作者可另行处理。
Ⅴ、论文标题应准确、简明、具体,能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胡建忠 | 53 | 沙棘;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植物;黄土高原;植物... |
温秀凤 | 46 | 沙棘;育种研究;中国沙棘;杂交子代;沙棘叶 |
土小宁 | 39 | 沙棘;黄土高原;植被修复;水土保持;苎麻 |
梁月 | 36 | 沙棘;水土保持植物;水土流失面积;水土保持生... |
金争平 | 34 | 沙棘;中国沙棘;育种研究;杂交子代;沙棘叶 |
殷丽强 | 25 | 沙棘;砒砂岩;水土保持植物;砒砂岩地区;沙棘... |
张吉科 | 25 | 沙棘;沙棘叶;根瘤;中国沙棘;表皮毛 |
李蓉 | 20 | 苎麻;水土流失治理;沙棘;坡耕地;水土流失面... |
刘广全 | 17 | 黄土高原;沙棘;植被修复;锐齿栎林;营养元素 |
卢顺光 | 17 | 沙棘;沙棘叶;种质资源;杂交子代;亲本群体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228 | 沙棘;水土;水土保持;植物;水土... |
北京林业大学 | 59 | 沙棘;沙棘果;植物;营养;沙棘果... |
山西大学 | 25 | 沙棘;育种;杂交;育种研究;植物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 | 沙棘;黄土高原;沙棘林;沙棘苗木...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19 | 沙棘;杂交;杂交后代;栽培;东北...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 | 17 | 黄土高原;沙棘;植物;沙棘林;生... |
山合林(北京)水土保持... | 15 | 水土;水土保持;植物;水土保持植... |
学研究院 | 14 | 沙棘;黄酮;沙棘黄酮;阴山北麓;...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14 | 沙棘;育种;中国沙棘;蒙古沙棘;... |
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 | 13 | 沙棘;沙棘果;HACCP;HACCP体系;...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7 |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
25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9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7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
7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5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
4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4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 |
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6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207) |
13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B06) |
9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216) |
7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80321072-02) |
5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308) |
4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9GB24320470)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193) |
3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3GB23320627) |
2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10B0103) |
2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