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32-1170/O1,国际标准刊号为1000-081X。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该杂志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曾多次入选
,并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这意味着论文能够被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检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24,表明该杂志在教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本刊发表的稿件注重学术价值与学术规范,既欢迎视野开阔、论述严谨、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的严谨研究成果,也欢迎翔实可据的考证性、资料性论文。
Ⅱ、引言在标题以下,不设标题的分段、分层:使用1)2)3)等、①②③等、abc等,在段首时应退2字起排。
Ⅲ、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及详细联系方式(地址、邮编、手机等)。署名作者不超过2人。
Ⅳ、若论文课题为基金资助项目,请附基金名称、课题名称和编号。
Ⅴ、文献说明放在文末,整篇文章顺序编码;同一文献多次引用需并置,原著名称只出现一次。外文参考文献按照国际通告的著录格式标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戴华 | 23 | 反问题;隐私保护;特征值;矩阵;密文 |
陈绍春 | 17 | 有限元;非协调元;非协调;各向异性;混合元 |
徐仲 | 14 | 非零元素链;非奇H-矩阵;不可约;广义严格对角... |
陆全 | 13 | 非零元素链;非奇H-矩阵;不可约;广义严格对角... |
孙文瑜 | 12 | 最佳化;信赖域方法;无约束优化;英文;广义逆 |
王嘉松 | 11 | 涡激振动;数值模拟;圆柱;隔水管;附属 |
何炳生 | 10 | 变分不等式;单调变分不等式;投影收缩算法;凸... |
刘新国 | 10 | 矩阵;特征值;条件数;代数RICCATI方程;广义... |
崔明根 | 9 | 再生核空间;再生核;精确解;解析解;积分方程 |
魏木生 | 9 | 英文;矩阵方程;四元数矩阵;四元数;最小二乘...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南京大学 | 103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9 | |
西安交通大学 | 65 | |
山东大学 | 61 | |
湘潭大学 | 40 | |
大连理工大学 | 40 | |
吉林大学 | 39 | |
上海大学 | 38 | |
中山大学 | 28 | |
复旦大学 | 28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6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7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2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21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19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19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8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15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15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14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71055)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02068)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71164)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01022) |
5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422047) |
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328)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1243) |
4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607010106) |
4 | 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05GG006-006-2) |
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32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