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科学学报》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一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22-1662/O4,国际标准刊号为1000-9035。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综合评述、研究论文,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化学政策分析、化学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化学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48,表明该杂志在化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文章关键要素,需有英文摘要。
Ⅱ、作者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别(少数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学历,主要从事……研究。
Ⅲ、论文应具有“科研性”和“创新性”,主题鲜明,论点明确,逻辑性强。
Ⅳ、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
Ⅴ、投稿稿件遵循著作权法,凡引用他人资料、数据、方法、图表以及结果、结论的,必须注明出处,列出文献。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翟玉春 | 39 | 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粉煤灰;锂离子电池正极... |
王荣顺 | 26 | 锂离子电池;聚并苯;反应机理;聚乙炔;电子性... |
李前树 | 23 | N;密度泛函理论;量子化学;原子簇;稳定性 |
周百斌 | 22 | 多金属氧酸盐;水热合成;杂多配合物;导电性;... |
苏忠民 | 20 | 密度泛函理论;非线性光学性质;量子化学研究;... |
杨忠志 | 20 | ABEEM;电荷分布;ABEEM/MM;ABEEMΣΠ/MM;Π |
肖鹤鸣 | 19 | 密度泛函理论;电子结构;热力学性质;量子化学... |
仇永清 | 17 | 非线性光学性质;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DFT研究... |
王恩波 | 17 | 多金属氧酸盐;钨;KEGGIN结构;杂多酸;杂多化... |
张丽萍 | 15 | 多糖;壤中流;坡面径流;水溶性多糖;坡地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东北师范大学 | 297 | 分子;催化;金属;化合物;离子 |
吉林大学 | 157 | 分子;泛函;子结构;密度泛函;光... |
中国科学院 | 78 | 分子;晶体;催化;N;光谱 |
东北大学 | 66 | 纳米;分子;动力学;离子;电池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55 | 配合物;金属;催化;酸盐;多金属 |
大连理工大学 | 45 | 催化;分子;小分子;分子对接;有... |
长春师范大学 | 34 | 活性;相互作用;配位;电化学;配... |
南京理工大学 | 31 | 分子;构型;几何构型;电子结构;... |
吉林农业大学 | 31 | 分子;酸盐;化合物;水热;金属 |
福建师范大学 | 29 | 配合物;稀土;纳米;催化;EU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85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7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50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
4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37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36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35 |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
34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31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5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1014) |
8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
8 | 哈尔滨市学科后备带头人基金(2002AFXXJ050) |
7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ZTB2005-33) |
7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0531070)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4016)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734130)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1034) |
6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12)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