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主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国内刊号CN:35-1255/S,国际刊号ISSN:1671-5470
创刊时间:1953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综述、作物科学、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林业科学、资源与环境、材料工程、计算机与信息,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农业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农业实践者对各类农业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农业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科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农业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农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赖钟雄 | 72 | 龙眼;体胚发生;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 |
谢联辉 | 46 | 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烟草花叶病毒;病毒;TMV |
吴祖建 | 44 | 水稻条纹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水稻;微球;蛋白 |
张绍升 | 43 | 线虫;病原鉴定;根结线虫;香蕉;淡紫拟青霉 |
郑郁善 | 41 | 福建柏;毛竹;沿海沙地;生物量;混交林 |
黄一帆 | 36 | 超微粉;脾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小鼠;番鸭;番鸭... |
洪伟 | 36 | 杉木;雷公藤;内生真菌;人工林;毛竹 |
荣俊冬 | 35 | 福建柏;沿海沙地;光合特性;ISSR;麻竹 |
林占熺 | 34 | 菌草;灵芝;灰树花;菌草栽培;栽培 |
郑宝东 | 34 | 莲子;莲子淀粉;微波真空干燥;淀粉;微波真空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福建农林大学 | 2095 | 基因;土壤;水稻;植物;蛋白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75 | 基因;水稻;病毒;杂交;克隆 |
北京林业大学 | 51 | 土壤;油松;油松林;松林;人工林 |
西南林业大学 | 47 | 基因;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学;湿地... |
南京林业大学 | 40 | 杨树;人工林;土壤;杨树人工林;... |
福建师范大学 | 40 | 土壤;人工林;凋落;凋落物;脉冲 |
南京农业大学 | 38 | 仔猪;奶牛;脂肪酸;乳酸;血清生... |
福州大学 | 33 | 正交;正交试验;信息系统;O;N |
国家林业局 | 29 | 杉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土壤;... |
华南农业大学 | 28 | 基因;克隆;快繁;植物;植株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6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93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9 |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
160 | 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
11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07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
102 |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 |
78 | 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 |
70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55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07B03)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204) |
9 | 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5-KXJ11) |
8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B0210019)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544) |
8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
8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991029) |
7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0410012) |
7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45011)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