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发光学报》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发光学报》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发光学报》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科学院春光学粘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国内刊号CN:22-1116/O4,国际刊号ISSN:1000-7032
创刊时间:1970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特邀报告、封面文章、特邀综述、材料合成及性能、器件制备及器件物理、发光产业及技术前沿,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科学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科学实践者对各类科学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EI 工程索引(美)、CA 化学文摘(美)、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剑桥科学文摘、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文摘杂志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科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科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科学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范希武 | 125 | 光致发光;ZNSE;硒化锌;激子;电致发光 |
申德振 | 112 | 紫外探测器;ZNO;光致发光;氧化锌;响应度 |
肖景林 | 102 | 线性组合算符;极化子;基态能量;磁极化子;强... |
黄世华 | 91 | EU;掺杂;光谱烧孔;上转换发光;光学性质 |
张吉英 | 82 | 光致发光;硒化锌;ZN;氧化锌;X |
王立军 | 80 | 半导体激光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激光器;高... |
吕有明 | 63 | 光致发光;ZNO;氧化锌;ZNO薄膜;脉冲激光沉积 |
陈宝玖 | 57 | 上转换发光;掺杂;荧光粉;TM;铒 |
秦伟平 | 57 | 上转换发光;TM;碲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稀土 |
宁永强 | 51 |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垂...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 | 679 | 发光;纳米;激光;光谱;光学 |
中国科学院 | 529 | 发光;光谱;激光;掺杂;光致 |
吉林大学 | 298 | 发光;电致发光;发光器件;电致发... |
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 | 287 | 发光;光学;电致发光;光谱;激光 |
长春理工大学 | 209 | 激光;发光;激光器;半导体;半导...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96 | 激光;激光器;发光;半导体;半导...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63 | 发光;光谱;光致;光致发光;ZNO... |
河北大学 | 118 | 发光;荧光粉;光谱;发光特性;荧... |
华南理工大学 | 116 |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 |
北京交通大学 | 110 | 发光;电致发光;纳米;电致发光器...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12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74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26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79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
12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17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01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88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84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70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6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47004) |
2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2042) |
1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36020) |
1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896260) |
1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314707) |
1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2A09) |
1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683) |
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876002)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61002)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923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