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3 11:43: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农业龙头企业供应链价值演化路径探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言
2020年,《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出台,指出应着力突破农村产业链条短的问题、融合层次浅、要素活力不强等等。从现实来看,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地区,往往因为缺少规模化运作、品牌化运营,导致农产品销路窄、销量少、农民收入少等突出问题。如何抓住新时期的历史机遇,寻找农村发展的突破口,成为了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同时,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村产业化的中坚力量,可以通过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对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可以更好解决“千家万户的小农户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一现代农业发展难题。涪陵榨菜集团所推行的“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和“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机制,能使农户与建卡贫困户、合作社和企业之间由相互博弈走向三方共赢,更让农产品加工这项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理论基础与模型
(一)动态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由Teece和Pisano(1994)提出,指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而进行融合的能力、构建或重建内部和外部竞争力的主要能力。当前,学术界对动态能力主要聚焦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层次。如Teece(1997)等人首次提出,动态能力由3个维度组成,即整合能力、构建能力与重构能力的关系。Wang(2007)将动态能力划分为适应性、吸收力与创新力三大类。董保宝等人(2012)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把动态能力划分为5个维度:资源整合能力强、资源再配置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上国内外的学者都把动态能力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企业的组织层面,它的整合和重构能力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二)价值共创理论
Prahalad等(2004)认为,在网络时代,价值共创往往是以客户为中心,或者以服务为中心,并且通过该平台进行了实现。也有学者拓展了价值共创的视野,Pyane(2008)认为,只要存在两种类型的主动资源整合者,双方开展个性化互利合作,实现彼此价值创造的互换过程,就是一个价值共创过程。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为依托,双重赋能价值共创以商业模式得以彰显,而张尔升等(2021)认为商业模式共创能力体现在:1)推行股份合作社。在新的经营模式之下,农民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了保障,参与创造价值;2)增收能力较强。农户生产要素得到保证,创收能力明显增强;3)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在这一全新的经营模式下,与市场交易主体进行价格协商,以企业为主,并非农民所能达到。4)拓展能力强。优质农产品面积不断扩大,在新经营模式中,市场开拓能力提高。
(三)整合分析框架
通过梳理动态能力和价值共创相关文献,并结合农业龙头企业的现实发展特点,提出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文本从动态能力视角出发进行研究,探讨农业龙头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及其能够对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共创起到何种作用,并在农产品供应链网络上实现价值创造与共享。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单案例分析法,以涪陵榨菜为例,对龙头企业供应链价值共创的动机、行为、结果进行探索性研究。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二手资料收集等手段来获取数据。在2022年6月-2022年10月,本研究团队深入调研涪陵榨菜集团和生产工厂,对多位高层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工人进行了采访会谈,每次调研不低于3小时。同时,系统梳理主流搜索引擎、涪陵榨菜官网、企业年报、企业内部网站、媒体新闻等进行二手资料,获取企业基础信息、企业财务和运营情况。
(二)研究案例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507),于1988年成立,2010年11月23日上市,是一家以榨菜为根本,立足佐餐开味菜创新发展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中国酱腌菜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旗下品牌涉及“乌江榨菜”、“惠通泡菜”等系列产品。涪陵榨菜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其完整的榨菜产业链和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能够较好地突出龙头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特点,以及企业在产业链多主体价值共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为农产品相关企业及行业提供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借鉴。
四、案例分析
研究聚焦“如何实现农业龙头企业供应链价值共创”这一问题,深入调研涪陵榨菜集团和生产工厂,探讨农产品价值链中多主体、多环节、多维度的共创价值驱动因素和驱动效果。根据它的自然生命周期和关键事件的转折情况,将价值共创过程分为蓄能,育能和赋能三个阶段,而不同的动态能力进一步助推“量变-质变-裂变”的价值共创模式发展,具体如图2所示。
(一)量变:蓄能阶段多主体价值共创模式(1988-2010年)
驱动因素:企业蓄能阶段,榨菜行业正处于寒冬时期,传统榨菜行业面临生产资料老旧、厂房面积过小等问题。由于受到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所处的环境的限制,榨菜产品主要范围局限在原产地周边区域。涪陵榨菜集团始终秉承着价值共创的发展思路,依托这一思路将农户生产与市场相结合,引导农民,合作社与企业同舟共济,实现由相互博弈到三方共赢,涪陵榨菜这个古老的产业喷涌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依靠这一思路将农户生产与市场相结合,引导农民,合作社与企业同舟共济。动态能力:蓄能阶段的动态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何整合农户的原材料资源并转化为产品”,为后期开拓榨菜市场、稳定龙头地位打下坚实基础。蓄能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实现企业家精神与政府政策主导的有机统一,以及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共创的市场感知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的构建。在榨菜行业普遍打价格战形成恶性循环时,涪陵榨菜和涪陵区政府感知到了榨菜市场的发展机会,将目标锁定于稳固产品价值并打造品牌效应,主张在传统复杂的工艺基础上完成生产现代化供应链的构建,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率和效益。共创结果:蓄能阶段的价值共创程度较低,价值共创结果集中体现为经济价值。龙头企业、政府和农户等主体只是简单的交易供应链关系,为此涪陵榨菜构建以“链主”为引领的多元化农产品产销联结,上下游协同发展,为集团长期运转赋能。有效助力了企业强有力的管人管心,内部协同基础。第一,涪陵榨菜在2000年借助政府三峡移民补贴拆迁款,引入工业化设备,从而正式成为行业首家开始工业化的企业,促使公司驶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第二,通过新建现代化生产线和新创榨菜品种使涪陵榨菜在改革头一年扭亏为盈———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第三,公司凭借其广告代言打响了全国品牌知名度,涪陵榨菜特聘请全国专业品牌策划机构,成为首个进行央视媒体宣传的企业。
(二)质变:育能阶段多环节价值共创(2011-2014年)
驱动因素:凭借着蓄能阶段已经积累的品牌优势和不断夯实的生产技术,但其市场覆盖率和品牌知名度仍有待提升。从市场角度来看,涪陵榨菜发展前景广阔,还有多个区域市场甚至面向国外都未开发。面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选择的增加,消费者对榨菜的食品安全要求和品牌标准也不断加强,产品升级时不我待。动态能力:育能阶段,涪陵榨菜通过生产管理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实现供应链价值共创。为了抓住新的市场机会,涪陵榨菜选择精品产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在多需求的地方,原有的160余种产品精简至了不足50种。产品结构的优化,专注于精品产品使得乌江榨菜的品牌力和产品力,最终公司在金融危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实现净利润增长18.86%。同时,企业还募集资金进行产能扩大和技术升级,对销售渠道进行改造,并将销售网络向三线城市下沉,扩大了生产规模,强化了技术优势,开拓了市场,与同行企业拉开更大的差距。在品牌升级方面,公司通过产品国粹版包装换版及央视等权威媒体及各方面方式的大力宣传,大大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初步确立了品牌的龙头地位。共创结果:涪陵榨菜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此时供应链价值共创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价值共创参与主体包括农户、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与政府,价值共创结果集中反映为提高农户收益社会价值和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产品销售量显著提高等经济价值,并构建“业务驱动,多主体联动”价值共创模式,在整个产业链上形成闭环,供应链的价值创新得以实现。在该闭环中,涪陵榨菜通过土地经营权归农户、农户入股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种植过程的有效管理,增加青菜头生产和产值;合作社雇农户对青菜头进行人工初加工,企业收购到的青菜头能保质保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有了政府支持和科研机构加持,产品得以优化,消费者方面累积了越来越好的口碑;央视等权威媒体的广告助力,涪陵榨菜在国内和国际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三)裂变:赋能阶段多维度价值共创(2015年-至今)
驱动因素:市场需求的迭代和国家政策的更新,为赋能阶段的涪陵榨菜集团提供更强的动力向3.0版本迈进。一方面,消费者市场需求更偏向健康化、绿色化、多元化变化,这成为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定位更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另一方面,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的出台,为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提供机会。动态能力:赋能阶段主要是增强资源重构能力与价值共创能力,农产品供应链的价值共创得以实现,龙头企业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主体赋能,实现资源互动共创价值。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龙头企业全面导入研发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加工技术,提升产品品质:第一,原材料方面,集中土地资源,它同基地、企业和农户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大户”、“公司+专业合作社”产业化发展模式,打造了从种植、加工到生产的全产业链;第二,在技术资源方面,建立国家榨菜加工研发专业中心,与中科院、中船重工722研究所、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校单位密切合作;第三,在金融机构和政府资源方面,吸引了国投创益、上海景林资产、景顺长城、易方达及高盛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战略投资;第四,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使能各参与主体,形成价值共创能力。共创结果:在赋能阶段,农产品供应链的价值共创程度高,价值共创参与主体包括农户、龙头企业、消费者、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政府和合作社,价值共创结果集中表现为企业综合实力增强、满足消费者需求等经济价值以及三产融合等、农户高质量就业等社会价值,榨菜文化传承等文化价值,实现循环生态农业等生态价值。涪陵榨菜重点打造绿色榨菜全产业链,以期对榨菜产业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灌注“源头活水”,有力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与政府合作,实现榨菜种植规模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稳定原材料的供应,为稳定物价、赢得竞争、维持榨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沿途升级生产、引进农业基因改造技术,大力推广榨菜优良新品种。与此同时,建构一个“数据驱动、多主体联动”的价值共创模式。建立榨菜指数平台并依托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推动涪陵乃至全国榨菜产业的发展。其次,在市场推广方面,通过“红动中国”品牌传播等传播活动,全力宣传升级产品与战略新品,切实促进明星产品、新产品销量增长。推行“空中+网络+地面”的多元化品牌宣传模式、央视广告拉动、地面传播合作、乌江早食节公关活动。在路演,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创新传播方式上进行了积极尝试,利用微信和微博向更多层级消费群靠拢的同时,不断促进品牌影响力的增强。最后,搭建榨菜文化的展示平台,浓郁的文化营销氛围。重视榨菜的生产和乡村旅游、乡愁的记忆景观、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协调发展,继承榨菜百年工艺。全力推动集中国榨菜博物馆的建设、榨菜特色产业旅游基地、榨菜文化景观区等、榨菜国家级研发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榨菜城”工程建设。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供应链价值共创的研究,结合动态能力和价值共创视角,深度挖掘涪陵榨菜集团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供应链演化过程,并总结了动态能力与农业龙头企业演化过程及其价值共创模式,得出以下结论:农业龙头企业的动态能力随着驱动因素的不同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断演化。蓄能阶段,通过企业家精神及政府政策推动,龙头企业的动态能力由市场感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构成,实现较低程度的价值共创。育能阶段,在榨菜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和产品技术产能共同驱动下,农业龙头企业动态能力包括生产管理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呈现中等程度的价值共创。赋能阶段,由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共同推动,龙头企业的动态能力引入资源整合能力与研发创新能力,为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更高层次价值共创提供保障。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共创过程机制遵循驱动因素-动态能力-价值共创(动机-行为-结果)演化逻辑,从早期的“经济价值”为主,到后期“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全面升级。涪陵榨菜集团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主体,紧紧把握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构建核心动态能力打造竞争优势。同时,集团始终不遗余力帮助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解决就业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与核心参与主体共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价值的创造与分享,引领整条产业链实现价值共创。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基于“量变-质变-裂变”的价值共创模式演变。涪陵榨菜发展过程中,经历蓄能阶段、育能阶段、赋能阶段三个演变过程,其参与主体实现由少变多的量级变化,形成了基于多主体的价值共创模式。将离散的主体联结起来,秉承多环节、全产业链优化格局,其价值共创程度实现由简变丰、由单一变多元的质变,形成了基于多价值的价值共创模式,实现供应链的价值赋能。涪陵榨菜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积攒能量、行稳致远,赋能阶段实现裂变式的企业能量爆发,构建出基于多维度的价值共创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
[参考文献]
[1]TeeceDJ,PisanG.TheDynamicCapabilitiesofFirms:AnIntroduction[J].Industrial&CorporateChange,1994,3(3):537-556.
[2]TeeceDJ.TheFoundationsofEnterprisePerformance:DynamicandOrdinaryCapabilitiesinAn(Economic)TheoryofFirms[J].AcademyofManagementPerspectives,2014,28(4):328-352.
[3]WangCL,PKAhmed.DynamicCapabilities:AReviewandResearchAgenda[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Reviews,2007,9(1):31-51.
[4]董保宝,葛宝山.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北京:科研管理,2012(2):107-114.
[5]PRAHALADCK,RAMASWAMYV.Co-creationexperi-ences:thenextpracticeinvaluecreation[J].JournalofInter-activeMarketing,2004,18(3):5-14.
[6]GROENROOSC,VOIMAP.Criticalservicelogic:mak-ingsenseofvaluecreationandCO-creation[J].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2013,41(2):133-150.
[7]PAYNEAF,STORBACKAK,FROWP.ManagingtheCo-creationofValue[J].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2008,36(1):83-96.
[8]张尔升,李澳,李仁君.扶贫资金撬动、双重赋能与扶贫模式创新———基于纵向案例的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33(6):56-66.DOI:10.3969/j.issn.1008-2670.2021.06.007.
作者:霍思宇 施琳霞 陈晨昊 张楚晗 黄晨语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管理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经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