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智慧园区建设促进经济优质发展的路径

时间:2023-04-12 17:19: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智慧园区建设促进经济优质发展的路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慧园区建设促进经济优质发展的路径

智慧园区是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园区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形态,是响应“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型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强化和巩固竞争力、实现园区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要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对不同类型的园区提出了智慧化转型要求。目前学术研究多数围绕智慧园区建设的实操环节展开,例如智慧园区建设路径、平台架构、重点场景等(艾达等,2016)。这些研究回答了怎么建的问题,但没有解决构建智慧园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从智慧园区如何促进园区和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出发,分析了智慧园区建设对产业园区和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最后提出发展建设建议。

一、智慧园区概念与特征

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都对智慧园区进行了典型的概念界定(见表1)。从这些概念可以判断,智慧园区的主要特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早期的智慧园区强调光网宽带、无线网络部署等,当前则转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二是强调对园区内主体之间交互方式的影响,即从传统园区的一对一、点对点升级到网络化的交互形态,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线上社会资本。三是强调智慧园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通过智慧园区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过程中形成的政务、经济运行、企业监测等数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支持政府和企业决策。四是强调场景应用创新,常见的场景包括园区状态监测、楼宇管理、对企服务、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参考已有研究分类方法(阎兆万等,2009),将园区构成元素分为硬性要素和软性要素两大类。硬性要素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如光纤宽带、5G基站、物联感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实现数字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面向政务管理和企业服务的各类平台等。软性要素包括智慧园区发展政策与规划、与智慧园区运营相配套的经营理念、产业园区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要素、服务于数字经济及智慧园区的人力资本、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等。

二、以智慧园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整体的发展效率和水平都有重要意义。综合已有研究,将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特征概括为园区管理高效、要素升级、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四个方面,并对应到以下四条从智慧园区到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第一条路径是提升对企服务的高效化智能化水平。对企服务是产业园区的重要工作,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入驻企业是否留在园区。基础性的企业服务包括政策信息推送、园区动态信息推送等。前沿性的服务包括通过区域及园区经济形势分析辅助企业决策,通过企业动态监测实现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的转变,从对企业服务延展到对产业链服务,通过上级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内企业交流和优质要素流通等。对企服务水平的提升过程中,除了需要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还需要园区运营理念的同步转变,以增强企业对所在园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条路径是强化集聚效应促进高端要素汇聚。首先,相应的政策倾斜有利于提升智慧园区要素吸引力。例如重庆市经信委发布了《重庆市智慧园区评价标准(暂行)》,对智慧园区建设进行综合性评价,提升了园区品牌效应和知名度,以此促进要素集聚。其次,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平台,增强了园区感知能力、数据采集能力,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最后,促进了高端要素集聚,智慧园区建设虽然是政府主导,但也需要多方参与,例如资金涉及社会资金、银行资金,人才涉及建设运营过程中的专业化团队等。第三条路径是释放网络效应促进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两方面的背景使网络效应有利于促进创新:一是在现代社会,技术创新的个人行为大多被组织行为取代,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等组织成为现代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衍生出分享创新、开放式创新等模式;二是网络结构在园区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的生成需要产学研政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力,创新扩散和应用需要以网络作为通道,最终实现创新驱动水平提升。智慧园区的建设促成了线上线下社会资本的形成,强化了多元主体之间的联络交流。此外,互联网的应用和智慧园区的建设使产业园区在塑造区域创新网络时,可以超越地理边界,实现与区域外主体的交流,促进创新产出。第四条路径是通过引致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在以智慧理念为导向的经济体系中,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不仅能够改造传统产业的业务与流程,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还能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繁荣,并在此基础上延引出新产业,推动园区产业形态向高端化发展。智慧园区建设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存量优化,通过提升园区企业在智慧园区建设中的参与程度倒逼企业升级,如出台政策鼓励园区内企业提供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二是增量提质,通过园区展示平台、园区招商引资热力图等降低园区和目标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匹配度和精准程度。

三、以智慧园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区作为一个城市的政策功能区,对于提升城市整体的城市化、现代化水平,带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从园到城的四方面溢出效应分析智慧园区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已有研究,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特征概括为智慧化、创新驱动、内部协调以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条路径是从园到城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传播加速了智慧城市建设。相比城市区域,产业园区在智慧化建设数字化改造中具备多方面优势:一是资金优势,产业园区的经济密度显然高于城市整体,隶属于产业园区的国资平台公司同样能够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设施优势,产业园区路网、通信等基础设施一般优于城市整体,智慧化改造难度低于城市整体。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以优先将产业园区作为试点。特别是在产城融合背景下,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民生服务智慧化建设,以此可以在多方面向城市输出经验。第二条路径是从园到城的数字技术扩散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创新效率。智慧园区是数字技术应用的过程,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园区企业安全生产监测、企业运行情况监测、企业服务便捷化主动化、园区运营数据采集与分析、园区孪生平台构建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需求应用空间。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知识密集型园区,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大数据产业园、云产业园等数字经济主题产业园区,在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这些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除了服务于自身的智慧园区建设,还具有强大的技术溢出和扩散潜能,以此带动城市整体创新效率提升。第三条路径是从园到城的环境改善提升了城市内部区域的协调程度。产业园区往往布局于城市边缘地区,园区的数字化改造,特别是处于建设初期的产业园区,可以作为提升城市内部协调程度的工具。具体来看,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部署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等对园区的物质空间环境带来改善,建设过程中搭建的各类服务平台、智能终端、运行监测平台等塑造了园区的数字空间环境,产城融合背景下的智慧园区内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提升了产业园区内部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园区硬件环境和服务等实现协调的前提下,有利于促进城市内部空间的整体协调。第四条路径是从园到城的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全域产业结构升级。智慧园区建设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渠道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直接的渠道表现在,产业园区通过引致效应促进园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后对城市整体产业结构产生的提升作用。间接的渠道主要是指通过产业园区与城市周边地区的前向、后向、侧向产业联系带动产业发展并引领产业升级,通过知识、智力密集型园区的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其他区域的农业、工业等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四、发展建议

一是持续鼓励引导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在产业园区的布局建设,避免产业园区因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落后而沦为边缘园区,同时加快不同地区之间智慧园区建设经验的传播,将智慧园区建设作为提升欠发达地区园区要素承载能力和产业能级水平的重要手段。二是转变园区管理运营理念,在注重硬件要素建设的同时,注重园区管理运营理念的转变,以数字化、智慧化改造促进园区管理流程再造,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园区干部信息化意识和数字素养。三是重视智慧园区建设对产业园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找准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和要点,瞄准与经济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场景,在强化经济态势分析、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市场空间、精准化招商引资等方面持续创新场景。四是释放智慧园区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溢出效应,加强智慧园区与所在城市的关联,既要积极利用城市的发展政策、基础设施、高端要素等资源,又要以智慧园区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创新水平、协调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艾达,刘延鹏,杨杰.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2):45-48.

2吴画斌.基于新基建背景下智慧园区建设途径及保障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0(23):44-51.

3阎兆万,王爱华,展宝卫.经济园区发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杨凯瑞,张毅,何忍星.智慧园区的概念、目标与架构[J].中国科技论坛,2019(01):115-122.

5张擎.智慧园区:源于数字化高于数字化[J].中国高新区,2011(09):128-129.

作者:赵文景 单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友情链接